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8, 2019的博文

一百年来马来西亚华社所走过的道路

图片
一百年来马来西亚华社所走过的道路 颜清湟 一、变革的动力与方向 这一百年来,马来西亚华社经历巨大的变革:从缓变到突变,从小变到巨变。这一百年来跨越两个重大世纪,即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马华社会从一个殖民地的移民社会蜕变为一个独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保守和内向的移民社会蜕变为一个现代化速变的地球村。这种变革是进步和惊人的。我们可以从历史角度来考察这变革的动力和方向。马来西亚华社变革的主要动力来自两方面: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马华社会的分化与整合,方言群内部的冲突与竞争;华语与英语群的分化与竞争;政治团体的冲突与组合,以及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冲突。外在因素显得更为复杂,这包括种族的利益冲突,马来西亚及东南亚政治变动的冲击,中国政治的冲击,经济环球化的冲击,以及高科技发展和信息革命的冲击。 34 年前当马华社会受到 513 事件所震撼时,它的发展方向晦暗不明,许多华人抱着悲观的态度,确实对他们和他们子孙在马来西亚的前途失去信心。不少华人萌起再移民的念头,希望他们的子女能够移民到西方国家,或者回归到华人较多的地区居住,这包括台湾和香港等地。 20 世纪 70 年代,马来西亚华社在新经济政策下感到压力重重,前途茫茫;但在困苦艰难的环境下,华社又显出巨大的生命力,力求团结和突破困境。除经济和政治的压力外,华文教育的处境也是四面楚歌。但顽强的生命力和自立更生的精神鼓励和鞭策着华社勇往直前。 在重重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压力下,马华社会为了生存和前途而搏斗,终于挨过艰苦的岁月,云开日出找出新方向。这新方向的找得主要受到马来西亚政治的变动和亚洲的经济变革所影响。第一,八十年代末马来西亚政治力量的重组有利于华人社会,巫统的分裂缓和了政府对华社所施的压力。第二, 20 世纪 70 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兴起以及 80 年代中国经济力量的勃兴给马来西亚华社带来新契机。作为四小龙之首的台湾 70 年代后经济力量的快速发展给马来西亚华人制造新的经济机会。台湾工商界人士在马投资设厂部分改变马政府对华社和华文的看法,解除它对华文的偏见。接着中国的开放和商业机会改变马政府对华社和华文的态度。之前,政府一向把华文和政治挂钩,认为华校是左派反政府份子的温床,那就是把华文当作一种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语文来看待。但 80 年代后,华文在亚洲的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