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新山,文化,历史”的博文

柔佛古庙旁的潮州神

图片
星洲日报2013.04.28 柔佛古庙旁的潮州神 安焕然     立庙崇祀,是早期华人移民社会的普遍现象,其崇奉的神只亦多具有地方色彩,并与特定社群的移民历史有关联。据说新山直律街最早的一座神庙并不是柔佛古庙,而是风雨圣者亭。然而,柔佛古庙兴建时,风雨圣者只是在古庙外旁侧一间小亭内安身,并未被请入柔佛古庙大殿内供奉。舒庆祥《走过历史》解释,这可能是因为柔佛古庙和风雨圣者亭其实是两个不相同的庙宇,修复后的柔佛古庙也就出现了现在这种布局。而就我对潮人庙宇的考察,两庙相联的建筑格局,似乎是潮汕地区神庙建筑的习惯。     风雨圣者,又称雨仙爷,据考是潮汕地区的祈雨神祗,其原乡的信仰中心区就在潮州韩江三角洲中部低平原区。传说,风雨圣者是宋代扬阳登岗孙畔村一位能预知风云晴雨的神童,羽化成仙后,被当地人立庙奉祀。     根据彭世奖《潮汕风物谈》和王伟深、少光编著《潮汕民俗漫话》等书的记述。风雨圣者姓孙,父母早丧,依兄嫂度日。他天赋异能,12岁那年随兄到潮州城,时苦旱,孙神童在开元寺看见民众跪地求雨,天空却无半片云彩,便手拿小竹笠,遥向空中来回摆动,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竟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正当大家欲向这位神童道谢时,他竟向人道别,不知去向,原来他办完这件事便回宝峰山归仙去了。数天后,在雨仙归仙之处,雨仙塔旁樟树上发现了雨仙留下的一只小食指头。据说这只指头曾为嫂嫂拿过缠脚布,所以不能升天。人们为了感激他的恩惠,便砍下这棵樟树,刻成他的雕像,并在他归仙之处建起一座小塔,年年祭祀。后来在揭阳和潮安交界的浮洋镇斗文村也建起了雨仙庙。     清朝乾隆年间,潮州地方官员从浮洋斗文雨仙庙迎请神像至开元寺内设厂祈雨。因为此种官方政治势力的介入,增强了风雨圣者信仰在潮州地区流播的影响力。不少风雨圣者庙就是直接从浮洋斗文雨仙庙分香出来的,例如潮安金石仙圃寨所祀风雨圣者,是全寨的“大老爷”,为地方保护神,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风雨圣者巡游仙圃全境,场面盛大,邻近的金石市信众亦参与祭祀活动,金石镇仙乐、仙都、龙阁和东凤镇西部一些乡村的信徒也纷纷诣庙行香。     此外,风雨圣者信仰的流播与血缘观念有关(如西林孙氏宗族)。据考,新加坡有一间于1967年成立的沙溪西林孙氏同乡会,其...

默迪卡体育场外的追风年少

图片
星洲日报2013.04.21 默迪卡体育场外的追风年少 潘金田     年少的我没读几年书,只能靠驾泥机谋生,哪里有工作,就到那里去。当年工资不高,借朋友的摩哆车代步。这些大型摩哆车拥有500CC马力,冲劲十足。这类型的摩哆车都是舶来货,从英国进口,品牌包括了Triumph及Norton。     由于交通不发达,回一次家的路是那么的遥远,往往得等到工程结束后才能回家。幸好结识到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每逢周末或假日,就会一起到处去游山玩水,或寻找美味佳肴,减少了我的思乡情愁。     有一年我们正好在吉隆坡附近工作,恰逢国庆日,一班人到吉隆默迪卡体育场观赏国庆表演,一起在体育场外拍下了这张照片留念。

宽柔三小之情

图片
星洲日报2013.04.21 宽柔三小之情 文/马双盈(宽柔三小教职员)     既是有缘方为友,世上的每一个人、事、物都与“缘”字离不开关系,能相识就是有缘。大马那么多所华小我怎么哪都不去,偏偏就是加入了宽柔这个大家庭;新山那么多所宽柔华小我不去,偏偏就来到三小,认识了这一群亦师亦友的同事。     我本是北方姑娘,南方的事对我而言,是遥远,也是陌生。而“宽柔”这个词,原本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可是就在六年前,它却成了我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字眼。     还记得初来报到的那一天,眼下四周几乎找不到我熟悉的人事物。陌生,对我而言,充满了恐惧和好奇。我不知道前方迎面而来的人物是我的同事,还是我的上司。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走进了行政室,我告诉自己:这里将会是我的第二个家!     踏进教室办公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座位,忍不住又在心底给自己打气:加油!经过我身边的教师,个个都给我送来了甜甜的微笑。顿时,一股暖意注人心田,当下,我心安了许多……     打从那一天起,我正式成为宽柔三小的一份子。我把这里的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我把这里的老师们当成自己的师长:我把这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我秉持著一个信念:只要态度好,没什么事是我们办不到的!只要态度好,人缘就好;态度好,遇到不懂的,别人也乐意教;态度好,成功就在不远处!     转眼,昔日含羞答答的初嫁少女已经不再害羞,我早已不是从前那懵懂无知的新老师。在处理事情方面,我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方式。遇到赞同的事,我会大力支持;遇到意见分歧的,我也开始会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对于学生,我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从前的我总天真地认为,只要学校老师教得好,学生一定能出人头地,家庭教育在这个部分显然并不十分重要。直到我当上班主任,看著一个又一个来自破碎家庭的孩子不停地在学习路上挣扎、跌倒。我才觉悟自己错得多么离谱!我告诉自己应该善待这一群可怜的孩子。无奈,这样背景的孩子是越来越多。我不禁自问:现在这个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学生日渐增加,我更觉得自己的使命极为重大:把学生教好!但让我觉得难过的是,父母的这个部分是我永远也给不了孩子的。 ...

中国高等教育展南马站 30中港澳大专院校参展

图片
星洲日报2013.04.24 中国高等教育展南马站 30中港澳大专院校参展     (古来23日汛)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今日举办南马站中国高等教育展,31所来自我国和中国各省市及港澳大专院校参展,吸引南马区8所独中及占来多所国中师生及家长前来参观。     该项活动是由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协办,参展单位除了新纪元学院,还包括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福建、香港及澳门等30所高等学府。 洪河忠:申请入大学者达88%     宽中分校常务董事洪河忠表示,该校经有5届毕业生,升学率逐年提高,2011年申请进入大学并已入学者达88%,其中50%选择在本地大专或大学深造,另一半则远赴台湾、新加坡、中国或欧美国家升学;自我国宣布承认逾800所中国大学学位后,相信可以吸引更多本地人到中国留学。 黄循积:独中人数突破7万     董总副主席黄循积透露,我国独中人数经突破7万人,资料显示,在本地继续深造的2010年独中毕业生约有57.5%;到外国深造的学生中,逾62%选择到中文源流国家和地区,如中国、香港、澳门或台湾等地升学。     他说,截至2012年,在中国留学的我国学生总人数为6千零45名,其中276人获得中国政府发出的奖学金。若中国政府允许我国学生利用假期打工,相信留华学生必定大大增加。

菲律宾华文学校联合会 校长观摩团访宽中交流

图片
星洲日报2013.04.24 菲律宾华文学校联合会 校长观摩团访宽中交流     (新山23日讯)菲律宾华文学校联合会华校校长教育观摩团本月15日下午1时,到新山宽柔中学交流。     该团由校长李淑慧带领一行15人到来,宽中正副校长及各行政主任热烈欢迎。     在观赏“阳光宽柔”影片后,宽中谢校长秀权致欢迎词时说,宽中创校以来,首次接待菲律宾来的嘉宾,甚感欢欣与荣幸。她对宽中及古来分校的概况也作一番介绍。     在交流会上,菲律宾学校代表团长李淑慧致词时表示早已听闻马来西亚“北钟灵,南宽柔”,对这两所学校早巳钦慕。去年底蒙新加坡华侨中学的副校长大力推荐,今天才有幸来到宽中。     她对宽中的五育并重及校训礼义廉耻的办学精神,赞赏不已;对马来西亚的华校蓬勃发展也深感羡慕,反观菲律宾须在逆境中求存,倍觉艰辛。尤其在前线的师资不足,年轻一代不敢来,可说青黄不接,年资久的老将只好硬撑拼命,努力实干。     她表示,这几年,幸获中国汉办及台湾侨委员会在师资方面给予支援,才解决“师荒”之困境。此外,在经济方面也拮据,因华校生流失颇众,加上学生来源少,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今天来至宽中学习,希望以此为借鉴,来改善及加强菲律宾华校的教育,也期望宽中师长能到菲律宾华校参访。     交流过后,宽中安排菲律宾的教师到课室观摩教学。

台余崇生文学讲座 今南方大学学院举行

图片
星洲日报2013.04.24 台余崇生文学讲座 今南方大学学院举行     (新山23日讯)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文所副教授余崇生将于本月24日晚上7时半,在南方大学学院125会议室主讲“中国文学中的旅游文学”。     这场讲座是由南方大学学院学术研究处、人文与社会学院和创意教与学中心联办,为第47场南方沙龙人文学术专题讲座。     余崇生为日本久留米大学院比较文化研究文学博士。曾任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华语文教学上学位学程主任,亦是台湾中小学语文学术研究会现任会长。著作有《占典与现代》、《阅读乡土散文》,主编《中国文学与美学》、《阅读明清》等专书。     讲座入场免费,欢迎有兴趣的公众人士出席。详情可联络南方大学学院学术研究处执行员袁宝康:07-5586605(转136),电邮:pkyen@sc.edu.my。

台师大以培育精英教师为目标

图片
星洲日报2013.04.23 台师大以培育精英教师为目标     台师大是台湾早年的4大学府之一。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最近公布的亚洲大学排名,台师大名列第68名,比马来西亚唯一入榜的国立大学(UKM)排名更高。     作为一所师范大学,台师大的传统责任在于培育教师。早期台师大毕业生大多到学校服务,估计全台湾有超过一半的国中和高中校长就是来自这所历史悠久的大学。不过,现今台师大的毕业生更多是到企业工作。     根据台师大校长张国恩指出,目前只有约30%的台师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职工作,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变迁和少子化的缘故,使到教职工作减少。     换句话说,跟我国华校长期闹师资荒不同的是,台湾各师范大学培育的学生超出教职的市场所需。因此,为了让学生的出路多元化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张国恩说,台师大逐渐转型成综合型大学,以及极力提升学校的产业发展价值。     他举例,为求学术专业发展与研究精进,台师大有些学组陆续独立发展成专业系所,例如设计组提升为设计系、图文传播组发展成图文传播系。学生毕业后即使不是执教鞭,也能符合产业界的需求。     “根据台湾的104人力银行,台师大的毕业生是最受企业欢迎的第6名。”     张国恩早前率领台师大代表团来马招生。他在受访时表示,台师大可以说是台湾最国际化的大学,目前有2万5000名学生,其中6000名是外籍生,占了全台湾国际生总人数的12%。     他说,台师大的师资培育不分海内外,不少国家例如越南会派教师到台师大上课,而台师大的毕业生到欧美国家教书也受到认可。在马来西亚方面,台师大也有派学生到这里的独中实习。     为了增进台师大的国际交流,张国恩曾提出一系所一国际合作案。此外,台师大计划未来要盖国际村,以强化台师大的国际化优势。 未来师资高学历化     台师大的专业在教育,虽然近年正在积极转型,但培育师资仍然是传统强项。     对于未来教师的素质要求,张国恩认为除了本科专业和热情之外,未来教师也要加强文化艺术素养、国际视野、科技运用、科...

我们可以不再浪费!

图片
星洲日报2013.04.23 回收剩食爱地球之二 我们可以不再浪费!     食物在马来西亚到处被扔、被浪费——我们一直毫不察觉,甚至毫无罪恶感。     <回收剩食爱地球>这小系列文章虽然无法把剩食从垃圾车拯救出来,但希望能唤醒大家对于剩食和厨余的意识,减少浪费食物。

新加兰佛教会 邀释唯宜主持法会

图片
星洲日报2013.03.01 新加兰佛教会 邀释唯宜主持法会     (新加兰28日讯)新加兰佛教会日前在会所举办消灾延寿平安灯法会,邀请释唯宜法师主持法会。     该会主席林文海表示,该会办这项“消灾延寿平安灯法会”,主要为父母长辈祈福消灾添寿,又为自身及家眷培植善根,广结法缘,家宅安宁,福慧具增。

游神队伍的衣服

图片
星洲日报2013.03.01 游神队伍的衣服 文/舒庆祥 图/本报摄影组、档案照片     柔佛古庙众神出游庆典,沿袭百年,历经诸多变化,而以上世纪80年代为中线,前后最大的不同在于:参与游神的人员(指抬神轿者),在衣服上有很大的变化。     以前,游神的人员,即使是抬神轿者,衣服随意,要穿什么都可以,柔佛古庙管委会及五帮,从没限制,以示区别。所以杂乱无章,有时连穿背心都可以参加抬神,队伍所到之处,沿途观看的民众,兴之所至,也能中途插入,没有人会阻挡,因此形成成员成分复杂,导致游神结束后,常常会发生一些不愉快事件。     在旧照中,大家即可看到早年游神无序、混乱,并不太雅观的场面。     有鉴于此,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各帮开始分发制服给参与游神者,后来更严格管制抬神轿者的制服,且在人数上,有所控制。     参与游神,尤其是抬神轿者,必须穿指定制服的规定,就从这个时期开始实施,并浴用迄今。     柔佛古庙管委会及五帮,一路来,都严格执行这一条例。不遵守或违例者,都不被允许参加,在诸神回銮那一刻,常可见到在场执行任务的警方人员,把想企图混水摸鱼者硬拉出去的场面。     其实,如果没有穿上指定的衣服,想要靠近有关的队伍,难乎又难,还没走近,纠察人员都会先阻止。     这一规定,行之多年,证明有效,尤其是队伍如此之长、路途如此之远,又这么多人参加。确保整个游神过程安全、和平,是主办当局的职责,他们一点都不能怠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国外一些宗教活动引发的意外,怎能不引为鉴?     当然,在场观看者,要穿什么衣服,那是他们的选择,谁都无权强加规定。     不过,由于这是一场具宗教色彩的民俗盛会,为了保持其固有的特色及纯洁性,更重要的是确保“零意外”,各方应该体谅新山中华公会的一番苦心,遵重柔佛古庙管委会的一切决定和呼吁,不要节外生技,在场上有组织的进行非庙会性的活动,转移全场的焦点。让这场盛会能如往年一样,在平平安安、顺顺利利、高高舆兴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如有任何不满、诉求要表达或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