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9, 2020的博文

地图权力学The Power of Maps

图片
  地图权力学 The Power of Maps 丹尼斯•渥德 著 Denis Wood 王志弘 / 李根芳 / 魏庆嘉 / 温蓓章 ◎ 合译     目录   中文版序    毕恒达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地图的作用在于替利益服务 我们无法掌握的现实 地图使过去与未来现形 地图连结了领域及其相关事物 地图使我们的生活成为可能 一种地图用途,多种生活方式 地图建构世界,而非复制世界 每幅地图都有作者、主体和主 悬置于信服与怀疑之间   第二章 地图镶嵌在它们所协助建构的历史里 成长、发展、历史 地图本身不会成长(或发展) 但是绘图与地图制作会成长 浸淫在地图的世界里 有些社会比其他社会大 有些社会比其他社会发展得好 我们盘根错节的历史有所不同   第三章 每幅地图都显示此……而非彼 分割现实 物体及其图像之间的符码 物体的数学转换 「日以继夜,你是唯一」 「蓝天,照耀我身」 「漫长的夏天」 要地图做什么?   第四章 地图所服务的利益隐而不显 文化的自然化 自然的人文化成 娃纳奎地形学方形 ……只显示了经过选择的特征 娃纳奎方形只显示「永恒」的特征 娃纳奎方形只显示便宜的特征 廉价地图沉默不语 娃纳奎地形学方形的易读特征 我们在新泽西州找什么? 我们在找铁矿 突然之间,地图不一样了   第五章 利益具现在地图的符号与神话里 图例 神话 符码 十种制图学的符码 内部表意作用 图形符码 语言符码 构造符码 时间符码 呈现符码 符号功能 基本符号 符号系统 合成 呈现   第六章 每个符号都有历史 山丘符号简史 当代美国人的山丘符号 儿童学习山丘符号的序列,平行于地图制作史里山丘符号的发展序列 当代儿童对于山丘符号的掌握 当代儿童在脉络中绘制山丘符号 山丘符号的发展 未来的山丘符号   第七章 地图也能替你的利益服务 每个人都可以制...

华侨革命开国史~(十一)英属各埠书报社

  华侨革命开国史 冯自由著 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 ( 十一 ) 英属各埠书报社   乙已年以后英属大少各埠相继设立书报社,其中有纯粹为同盟分会者,有附设于学堂者,有因当地商会或中华会馆向为守旧派或保皇党所把持,故另创新团礼以树对抗者。此类书报社成立于民元以前者有百数十处,兹就调査所得,录共地名社名如次:   新加坡公益书报社 新加坡星洲书报社 新加坡同德书报社 新加坡同文书报社 庇能槟城书报社 庇能益智书报社 霹雳华侨书报社 霹雳浦芦江秀觉民书报社 霹雳沙叻培文书报社 霹雳安顺培智书报社 霹雳拿吃兴华书报社 霹雳端洛中兴书报社 霹雳万里望民兴书报社 霹雳布先益智书报社 霹雳金宝开智书报社 霹雳美罗萃羣书报社 宋溪诗佛文墨书报社 六条石埠书报社 芙蓉书报社 柔佛公民书报社 麻六甲中华书报社 雪兰峨士我月埠书报社 实兆远益智书报社 巴东色海东华书报社 鲁乃坡益民书报社 槟榔屿大山脚华侨书报社 布知埠益智书报社 蔴楮巴辖益群书报社 隆邦书报社 砂朥越启明书报社 知知埠华商书报社 朱毛埠启智书报社 高渊埠书报社 打吧埠益群书报社 红毛丹达材书报社 霹雳古楼南华书报社 彭亨文东书报社 巴生羣智书报社 万挠 育智书报社 金宝中国靑年益赛会 雪关峨介文书报社 吉隆坡中国青年益赛会 彭亨北干光汉书报社 蔴坡启智书报社 甲洞开明书报社 素哩哩开智书报社 安邦埠书报社 叨思埠公益书报社 加蕉埠启明书报社 双文丹埠斯文书报社 加影文华书报社 都孻启蒙书报社 纳闽坡启文书报社 关丹中华书报社 巴里文礁新华书报社 武来岸策羣书报社 北般鸟山打根中华书报社 甲板埠同德书报社 新马珑新华书报社 吉礁双溪丹年新汉书报社 喃巴哇觉羣书报社 文丁埠华商书报社 巴生港中国靑年益赛会 古毛埠竞明书报社 巴楮巴哈益羣书报社 缅甸仰光觉民书报社 缅甸瓦城振汉书报社 缅甸惹申亚沙汉维华书报社 缅甸勃生埠汉兴书报社 缅甸丹老埠新民书报社 缅甸勃卧 埠培民书报社 缅甸摩洛棉汉声书报...

华侨革命开国史

图片
人人文库 王云五主编   华侨革命开国史 冯自由著 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     复刊人人文库序   人人文库自民国五十五年始刊,迄六十二年终刊成者计达一千五百余种。中分单就双号及特号三种。单号每册八元,双号十二元,特号二十元。其种数之多,定价之廉,冠于全国。及六十二年秋后,纸张价格奇涨,且不易得,其他工料莫不称是。人人文库原以廉价为主,随成本而增价,殊违本旨,不得已于六十三年元月始暂停新书之印行,即原已出版各书亦以售罄为止,暂不重版。今岁三四月以来纸价工价虽平均较前増长百分之一百五十,然已渐趋稳定,筹谋再四,决从五月起,仍予复刊,每月新刊暂定为十种,其原出各书,销数较广者,仍予重版,以应读者需求。书价姑定为单号每册十二元,双号十八元,特号三十元,所增虽仅百分之五十,而以视工料之增长百分之一百五十者,仍稍亏损在所不惜。   复刊以后,选材益加审愼,范围亦日广,除与英国之人人文库比拟,且后来居上。关于新知识之介绍仍略仿英国家庭大学丛书。又复刊新书之编著悉与原刊蝉联,设印工料不再增长,则由原刊之千五百余种,不难与时并进,递增至数千种,乃至万种,使靑年学子得以廉价尽读有用之书,此则所殷望也。   又除单号双号每种仍维持一册外,特号因多载名著,为存其眞,必要时得分订为二册以上,如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即其一例也。   中华民国六十三年五月一日 王云五识   目次   自序 一 香港之部 ( 一 ) 杨耀记商号 ( 二 ) 辅仁文社 ( 三 ) 兴中会总部乾亨行 ( 四 ) 中国日报 ( 五 ) 大明顺天国总机关和记栈 ( 六 ) 世界公益报 ( 七 ) 广东日报 ( 八 ) 九龙光汉学校 ( 九 ) 九龙靑山农场 ( 十 ) 有所谓报 ( 十一 ) 同盟会及南方支部 ( 十二 ) 东方日报 ( 十三 ) 少年日报 ( 十四 ) 时事画报 ( 十五 ) 湾仔冯宅 ( 十六 ) 金利源药材行 ( 十七 ) 支那暗杀团   二 檀香山之部 (一) 檀香山兴中会 (二) 兴中会之复兴及隆记报 ( 三 ) 民生日报 ( 四 ) 自由新报 ( 五 ) 兴中会改组同盟会   三 日本之部 ( 一 ) 横滨兴中会 ( 二 ) 横滨两俱乐部 ( 三 ) 横滨文经商店 ( 四 ) 横滨华侨学校...

东南亚华侨的认同问题:马来亚篇

图片
  东南亚华侨的认同问题:马来亚篇 古鸿廷著     序   马来亚地区,包括今天的新加坡 ( 星洲 ) 及马来西亚,拥有为数甚多的华侨,这些具有中国血统的人,在第二次大战后,由于星、马的先后独立,多半成为居留国的公民,因而不再自称「华侨」,成为「华人」。过去数年,在国家科学委员会的资助下,将以往在星任教时所收集的资料及我国现存档案,相互核对,先后完成有关星马华侨、华人之研究报告数篇,现整理添补,修订成册,蒙联经出版公司总编辑林载爵先生之慨允,出版成书。   本书之完成,先后得助理梁荣华、杨志远、蔡丽娟、颜清梅及秦曼仪之协助,特此致谢,但文中所有错误将由著者本人负责。由于作者才疏识浅,所引资料容或未周,而立论亦或有可以訾议之处,仍望方家指正。   其中,〈新加坡华人政治意识成长之探讨〉一文,由作者及颜淸梅所共撰,特此声明。       目录   序 一、 导言 二、 东亚华人今昔之初探 三、 论马来亚华人民族主义运动之研究 四、 一九一 O 年代星马华侨政治意识成长之研究 五、 中国国民党改组后在马来亚之群众运动 六、 金文泰总督 ( 一九三 O ~ 三四 ) 统治下的马来亚华侨 七、 两次大战期间星马华侨反日意识成长之探讨 八、 星马华人政治与文化认同的困境:南洋大学的创立与关闭 九、 新加坡华人政治意识成长之探讨 参考文献     一、导言   自汉化以降,国人往来于华南、印度之间,连绵不断,但少有定居于异域者。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列强为开发其东南亚地区之殖民地,积极招募华工助其开发,而清廷在英法联军之役后,被迫放弃以往之海禁政策,准许华工前往海外,以及我国与东南亚各地间定期轮船航线之建立,促进了华南地区向东南亚地区的大量移民。由于英属殖民地对华工之待遇较荷属东印度群岛及菲律宾等地为佳,而马来亚地区之橡胶种植业及锡、铁矿之开发又需大量人力,故华工前往英属马来半岛之人数远较东南亚其他地区为多。   十六世纪西方势力尚未进入东南亚前,华侨在马来亚之经济活动,集中于帆船贸易,利用季风往返于我国与马来亚之...

马来西亚华人史

图片
  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丛书之二   马来西亚华人史 林水檺 骆静山 合编 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出版 1984     书名:马来西亚华人史 编者:林水檺 骆静山 封面题字:沈慕羽 插画:贺金泰 封面设计:胡兴荣 1984 年出版 印刷:益新印务有限公司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23, Jalan Segambut Selantan, Kuala Lumpur. Tel:669211.   The History of Chinese in Malaysia Edited by:LIM CHOOI KWA LOH CHENG SUIN Published by : The Federation of Alumni Associations of Taiwan Universities, Malaysia. 9, Jalan SS 64/2, Petaling Jaya, Selangor, Malaysia. Printed 1984.       目录 作者简介 序(一)留台联总顾问:张景良 序(二)留台联总倾问:吴德芳 序(三)留台联总会长:饶仁毅律师   第一章 緖论 林水檺 一、早期华人与马来西亚的接触 二、华人南移的背景及移民类型 三、华人的政治活动 四、东马的华人及海峡殖民地的峇峇 五、华人的社会结构及经济发展 六、华文敎育的发展 七、马华文学 八、华人宗敎   第二章 华族南移的背景与动向 曾松华 导言 中国与南洋的交通 出洋与移民的动因 内在动因 外在动因 大规模移民的形态 移民的职业偏向及南移浪潮 结论   第三章 华人的政治意识与政治组织 崔贵强 (一)緖言 (二)华族移民的中国政治倾向 (三)海峡侨生的政治倾向 (四)战前的马来亚共产党 (五)结论   第四章 战时马来亚的华人 蔡史君 前言 (一) 战前日人南来与华人的摩擦 (二) 日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