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来人思潮翻覆而来

新马来人思潮翻覆而来 陈亚才 《资料与研究》第6期 1993年11月1日 巫统作为国阵的主干、组成政府的核心政党,其发展趋势在相当程度上左右本国的政治走向。因此,每年一度的巫统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是党主席的开幕演词,往往成为全国注目的焦点。 在1991年巫统全国代表大会上,首相兼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对马来社会发出求变的呼吁。他强调“时代在转变,所有的事物都随着时代的转变而改变。那些不想改变的人,将被时代遗弃。没有一个民族,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现代世界的演变。” 基于这样的前提,首相提出新一代马来民族的概念:“我们需要新的马来民族和土著,他们拥有可以适应时代演变的文化,他们准备面对各种挑战,可以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与他人竞争;他们受过教育,有知识、是高雅的、忠实的、有纪律的、可信赖的及有效率的。” 去年12月上旬,第三届马来知识份子大会(Kongrea Cendekiawan Melayu Ke-III)在雪州的莎亚南举行。会议达致的其中一项议决案,便是总结出“新马来人”的五大特征:(一)重实效(Pragmatis)、(二)有冲劲(Agresif)、(三)具竞争能力(Kompetitif)、(四)敏感(Sensitif)及(五)有创造力(Inovatif)。他们将这五大特征缩写为PAKSI,有“轴心”之意。 今年,配合两年一度的党选,以财政部长兼巫统副主席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为首的巫统“少壮派”,打出“新马来人”的口号作为竞选的策略。在传媒的推波助澜之下,这个口号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在8月至10月间,评论文章涌现在各语文报章。 何谓“新马来人”?每一个人的诠释都不尽相同,似乎在定义上尚未达致共识。政治领袖在引用这个口号时,比较强调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成就;而学术界的视野较为全面,他们一再提醒马来民族在追求财富和权力的过程中,也应当唯护及发展本身的语文、文化、宗教及保存优良的传统价值观。学术界非常排斥将“新马来人”等同于“马来企业人”(Melayu Korporat)的偏颇论调。 “新马来人”的概念虽然由首相率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