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简史”的博文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简史~第三章 攻艰的时代

图片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简史 作者:郑良树 第三章 攻艰的时代 引论     1945 年 8 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马来亚进入一个新纪元。     虽然英国人迅速的恢复原有的殖民地政权,调整步伐后重新入主新、马,然而,很快的他们就发现,经过战火洗礼后的本区,其政治生态及人文环境已经迈向另一个新阶段,和战前迥然有别。 1946 年 9 月,英国政府宣布推行“马来亚联邦” (Malaya Union) 计划时,遭受到马来民族奋起强烈反对,最后,英国政府不得不改弦更张,可以说是这个新阶段的序幕了。     取代“马来亚联邦”的是“马来亚联合邦” (Federation of Malaya) ,它 1947 年 7 月宣布,第 2 年 1 日正式执行;它恢复马来苏丹的政治地位,确定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公民只授于那些视马来亚为唯一家乡的人。 无疑的,新宪制建议书要把马来亚建立为一个马来民族的国家,一切以马来文化为主轴。自此以后,无论执行导演者是不是英国人,在本阶段内,马来亚政治舞台上演的就离不开以“马来亚联合邦”为剧情的各种戏码。     踏入五十年代,马来亚开始迈向自治,并且为国家独立逐步进行各种奠基的工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教育。剧情既然经已定稿,那么,在英国人指导之下,本阶段内所有的教育政策和法令肯定的就必须照本宣科;戏码可以不同,主调却百变不离其宗。于是,从 1951 年巴恩报告书开始,历经 1952 年的教育法令、 1954 年的 67 号白皮书、 1951 年的拉萨报告书以及 1957 年的教育法令,一直到独立年为止,教育法令及报告书如雪纷飞,不停地向华社的庭院里飘落进来,宣示的主调完全来自同一个剧本,使华社长期挨着严峻的隆冬。     调子相当多,但是,重要的主调只有一个:教育马来亚化,教育本地化。     远在这个概念提出来之前,华社一些教育工作者经已讨论过这个严肃的课题。他们看到战后局面的转变,看到马来民族主义的抬头,认为华族如果要在这块土地生存下去,必须果敢的断绝政治上认同中国,把视线移到马来亚来,为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