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5, 2021的博文

大马华教斗士陆庭谕辞世

图片
 亚洲周刊2020年29期 大马华教斗士陆庭谕辞世  (林友顺) 陆庭谕捍卫华教,坚持到底(图:《星洲日报》) 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奉献数十年的华教斗士陆庭谕去世,享年九十岁。他不畏强权捍卫母语教育,据理力争,是华教运动中一面鲜明的旗帜。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斗士陆庭谕日前逝世,享年九十岁。陆庭谕与前任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主席林晃升及前任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主席沈慕羽在上世纪六零年代至九零年代期间领导华人社会捍卫华文教育,被形容为「华教铁三角」。林、沈两人往生多年,曾任教总副主席多年的陆庭谕在近十年也因年老及健康问题退隐前线。随着三人相继离世,大马华教斗争进入「没有强人的时代」。 陆庭谕祖籍中国广西容县波里大坡村,一九三零年出生于柔佛州麻坡玉射,在家乡完成中小学教育,五二年在吉隆坡州立学校高师班毕业,从此置身杏坛,至九零年止。陆庭谕最让华社佩服的是其面对强权从不畏惧的战斗精神,捍卫华教权益尽管可能面对牢狱之灾也不退缩,因而备受华社的尊敬。陆庭谕曾于一九八四年坚持马六甲三宝山必须要保留完整性的理念,并以其个人名义,在宝山亭展开节食静坐抗争。在八七年的「茅草行动」中,警方援引内安法令扣留了逾百名朝野及异议分子,其中包括时任董总主席林晃升和教总主席沈慕羽。当时,陆老准备了衣物,等着警方上门,但他最终并没有被扣留。 陆庭谕领导马来西亚高师同学会十年,担任教总副主席四十一年、林连玉基金主席十年,还在独大有限公司、吉隆坡教师公会和金马士红楼四馆等文教团体担任领导。一九六七年十二月,陆庭谕在马六甲高师职总会议上首先提出创办华文大学的倡议,获得华社积极响应,旋即掀起争取独立大学的热潮,经过曲折漫长的斗争,终于在九二年催生了新纪元学院,并在近年提升为新纪元大学,铁树终于开花。 教总对陆庭谕离世深感悲痛,并缅怀他为「华教长征路上非常重要一员」,而其不退缩及屡败屡战的精神,是华教永远的守护者。教总指出,陆老参与过许多华教大事,争取华教权益数十年,是华教历史的参与者,也是见证人。它说:「纵使他一次又一次遭打压,却展现出越战越勇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可说是华教运动中一面鲜明的旗帜,深受大家敬仰和爱戴。」教总指出,陆庭谕把大半辈子岁月奉献给华教,尤其是为教总服务了四十一年,可说其人生最重要的时间都与教总一起度过,对教总的付出和贡献无可替代。它表扬陆庭谕为了族群平...

大马华小学生华裔比例下降

 亞洲周刊2020年47期 大马华小学生华裔比例下降 华文经济价值提升,渐多非华裔家长送子女到华小学习华文,但华裔家长更重视英文教育。 马来西亚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日前在国会透露,华文小学(华小)的非华裔学生比率在过去十年内有所增加,但华裔生的比率却下跌了将近百分之八。根据资料,在二零二零年,华小的马来学生比例占百分之十五点三三,相对于十年前的百分之九点一五,增加了六个百分点。在这段时间,印度裔的学生人数比例也增涨了一个百分点,达百分之二点七五。相反的,华裔学生比例则从一零年的百分之八十八点一六,下降至二零年的百分之八十点二五,减少了近八个百分点。 根据教育部截止今年十月的统计资料,华小学生总人数是五十万九千五百八十九人(不包括学前教育班)。这意味着目前华小的华裔学生有近四十一万人,非华裔学生则大约十万人。十年前,华小华裔生人数是约五十四万人,非华裔生则是约七万两千人。换言之,十年来,华小的华裔学生减少了十三万人,非华裔学生则增加了近两万八千人。 在大马教育体制小学阶段,国立小学有三个源流,即以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小学(小学)、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华小及以淡米尔文为教学媒介语的淡小。非华裔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华小求学,相信主要受到华文的经济价值吸引,此外,华小纪律严明、办学严谨、学术水平高,也是家长的重要考虑。华小非华裔学生人数增加虽然是好现象,但也为长期面对师资、教室及设备不足的华小带来棘手的问题。由于华文教育并非主流,政府也在多方面限制华小的增建,越来越多地区的华小已达到收生饱和点,只能向高扩建发展,从单层变成双层、三层甚至是四层。政府资助有限,华小的扩建很多时候是向华社募款,捐助华教因而也被戏称为大马华社的第二个税务。 早年大马的华小很多是由从中国南来的成功移民或社团所建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村落大量人口外移,导致华小面对学生来源的问题。华社对华小抱持「一间都不能少」的心态,为保校费尽心力,不少华小也因非华裔学生的报读而得以保存下来。 华小虽然越来越受非华裔家长欢迎,华裔家长却有舍弃华小的趋向,尤其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他们会让孩子到以英语为教学媒介语的国际学校就读,这是华小华裔生减少的主因。虽说华文有经济价值,然而,华裔家长向来都更重视英文教育。如何在国际学校的竞争中壮大,是华教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董总33年(上、中、下册)

图片
  董总 33 年(上、中、下册) 董总 33 年(上、中、下册)PDF电子书 https://mychhsk.blogspot.com/2024/01/blog-post_98.html https://mychhsk.blogspot.com/2024/01/blog-post_52.html https://mychhsk.blogspot.com/2024/01/blog-post_84.html   出版说明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 1987 年 6 月 28 日   出 版经过       出版《董总卅年》的构想始于 1984 年末,并列为 1985 年的出版计划,以配合 1985 年 8 月 4 日 游 总成立卅周年庆典。   由于收集资料和编辑工作进行不很顺利,不得已把出版日期往后挪移 , 在时间压力减轻的情形之下,我们决心精益求精要把《董总卅年》做得更好。   1987 年 5 月,本书编就付梓,并决定选择 6 月 28 日(董总各州代表大会)郑重宣布《董总卅年》的出版。   出 版意义       董总三十年来和教总并肩捍卫民族华文教育,我们不敢说已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我们敢说已尽了最大的能力。际此开步迈向民族教育大业全面发展之时刻,我们要把过去努力的点点滴滴作一总结,使社会人士对董总的所作所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我们大家对华教工作的信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编辑《董总卅年》实有其不平凡的意义,而其中极重要的一点是:     受教育乃天赋基本人权,不可侵夺;我国宪法也规定各族有自由使用母语的权利。作为马未西亚的华商公民,发展民族母语教育 , 实已是与身体、精神不可分割的血肉、灵魂。   立足于这一坚强的信念,我们要求全体华裔公民在民族正义的号召下,坚决作为民族母语教育最坚强的后盾。   出 版用途       《董总卅年》分三册,发行 1,500 套。本书在某个程度上完整保存本会各项资料,并确切开诚布公于所有社会人士,以作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