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19, 2020的博文

风起云涌(政治风云)

图片
风起云涌(政治风云) 戴小华   封面设计:黄春明 封面题字:张炳煌     丹斯里拿督李三春博士与作者 拿督斯里林敬益医生与作者 林吉祥与作者 丹斯里东姑拉沙里与作者 陈祖排博士与作者 邓育桓与作者 拿汀斯里茜蒂哈斯玛医生与作者 拿汀斯里王维娜与作者     序 ——中国报总编辑林通光   每隔两周一期的「戴小华话廊」于九。年八月初在中国报登场,足足维持了超过一年时间才落幕,它的出现增添了中国报的内容特色,也成为广大读者一次又一次难忘的星期天约会。在「话廊」曝光的全是重量级足金的风云人物,其中包括朝野的政界红人,成功的工商企业巨子,文化界名人。而每一篇的报导都有充实的内涵及生动的对话,受访者不论是叙述人生的经历或是抒发哲理、高见,都会带给读者一些宝贵的启示和收获。我们也不难想象到,戴小华女士在策划、采访与写作过程中所经历的苦乐滋味,不过,来自读者的热烈回响与鼓励,却是戴女士莫大的精神支柱和补偿,这股无形的力量,使她的「话廊」约会越来越有高质量的呈献,让广大的读者追看!   「话廊」编印成专集出版,无疑是一项喜讯。对那些有追看访谈报导的读者,由于时间的流逝,或许已经淡忘了内容,现在可以重拾记忆。至于那些错失良机的人,一册专集在手,可以很惬意地享受阅读的愉快了。   「话廊」所访问的对象,彼此之间似乎距离很近,其实是遥不可及。然而,通过「话廊」的访谈,大家对有关名人的思想、奋斗史、人生观有了较多的认识,这种功能正是「话廊」的贡献。   不过,这种贡献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首先,受访者必须对主持人有信心,才会接受访问,这是先决条件。其次,人物访谈是属于新闻专业的学问,访问者不但事先要做足资料的准备功夫,而且必须对各种课题有广泛的认识。在对话过程中,要能随机应变,要善于把握时机,在访谈交流之际,因对方的答案使访问者在脑际临时闪现及衍生的各项问题 , 及时向对方提出,这是访问者最难把握的一点,但是却非常重要。因为提出有智慧、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期望得到有智慧、有深度的答案。换言之,牡丹与绿叶两者必须配搭得恰到好处,才会有彰显的效果。   戴小华女士说:「为了增加访谈的可读性...

突破保守的创作防线

图片
星洲日报 1999.05.23   突破保守的创作防线 本期:沙侬阿末 专访:蔡振裕 数风流人物   国家文学奖得主拿督沙侬阿末的最新著作《屎》( SHIT )引起争论,有人说它淫亵,有违马来文学的传统,玷污了马来文化;也有人认为应该回到文本,撇开政治上的种种影射,而纯粹以文学作品来看待。究竟作者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他写作的动机为何?且听拿督沙侬阿末夫子自道……   沙侬阿末为读者导读《历》   沙侬阿末坦承,《屎》是非常枯燥的作品,遣词用语对未能充份掌握马来文的华裔读者,更是教他们 “ 读不下去了 ” 的因素。   他说:“我知道,有不少华人翻了两、三页就放弃了,他们消化不了又硬又沉闷的文字。但是我劝请大家耐心的阅读,必然能明了其中涵意。 ”   为让读者对《屎》的内容有初步的概念,且听沙侬道来:   《屎》是讲述人体的肚子;贴切的说是大肠和一堆粪的故事,整本书的内容就环绕在大肠、粪。   大家都知道,粪是我们吃下的食物的渣,必须把它排出,身体才会健康。   偏偏《屎》里面的粪,由于粪头很顽固,不肯 “ 自我解放 ” ,阻塞在大肠口,导致后面的粪便费无法排泄,就一直在大肠里面兜转。   遗憾的是,粪头竟然倡议“臭是美的文化”,做为不肯 “ 出来”的理由。   在起初,其他粪便都怕了粪头,直到有一块名叫“英雄”的粪便出现,局势才出现转变。   一番的努力后,“英雄”成功排泄出来,它先是经历日晒雨淋,最终还是获得土壤的接受,渗透其中。   至于那个粪头,故事的结局时引据可兰经的教诲印一件事:凡是坏的、臭的东西,最后必自然解体消灭。   浓缩故前的内容,即是好的始终是好的、坏的必逃不过自我灭亡。   《屎》作者拿督沙侬阿末坚认这本引起争议的作品,纯粹是一部 “ 作者凭幻想和想象,通过非人物的代号、用美丽词汇修辞反映它的性格和现实政治气候,它欠缺鲜明的主角轮廓或直接把矛头指向谁,它有时候相当粗俗、有政治味道又有文学评价。 ”   “单用政治的角度阅读,它俨然是一本主人翁由一堆臭不可耐的粪而非人...

李光耀40年政论选

图片
李光耀 40 年政论选 新加坡 联合早报编       假如我们掌握政权时,不为人民争取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只是塡饱几个人的腰包,我们一定会灭亡。我们的立场是消除过去制度的罪恶,保留良好东西。政府是根据人民的愿望,把一切需求,勇敢地摆在个人的利益之上。 ——一九五九年   李光耀 40 年政论选 .A57053. 83.04.1578 中华民国八十三年四月初版 有著作权 • 翻印必究 Printed in R.O.C 定价: 新台币 300 元(平装) 新台币 500 元(精装)   编者 新加坡联合早报 发行人 刘国瑞 出版者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台北忠孝东路四段 555 号 电话: 3620137-7627429 邮拨电话: 6418662 邮政划拨账户第 0100559-3 号   行政院新闻局出版事业登记证局版台业字第 0130 号 ISBN 957-08-1I82-X (平装) ISBN 957-08-1185-4 (精装) 新加坡联合早报授权联经出版公司中文繁体字版     前言   五十年代的新加坡,是一个脏乱贫穷的小岛。四十年后,它摇身一变,成为朝气蓬勃的现代城邦,社会建设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这和李光耀的治国才能不无关系。   李光耀持着他的法律专长和优秀的领导素质,跨入新加坡政坛,转眼四十年,从年轻到年老,为新加坡的事业经营一生。数十年来,他对内讲述治国理想,向外申论国际形势,赢得海内外普遍的尊敬。   他侃侃言谈数十载,论题广泛,见解独到,在不同时空,都不乏参考价値。但几十年来,他的言论却很少收集成册,这就使本书的编辑出版,深具意义。   本书的编辑目的,是从李光耀浩繁的讲稿中选择精华,让读者能就此了解贯穿新加坡主要政策的基本思想,体会新加坡维持高效率、创新生活环境、讲求纪律秩序背后的管理精神,并可从中理解李光耀在不同阶段对某个课题的思想脉络。   本书根据李光耀自 50 年代至 90 年代在国内外所发表的演讲和访问稿加以整理,分成政治与经济、劳资关系与社...

第3只眼看马来西亚——不为人知的马来西亚历史

图片
第 3 只眼看马来西亚——不为人知的马来西亚历史 法立诺著   The Other Malaysia Writing on Malaysia's Subaltern History 揭开被人遗忘的马来西亚历史面貌,提醒我们过去及如今的多种可能性。     法立诺对马来西亚政治和历史的精辟之见,让我们从中了解很多关于他的地方;他的睿智、他他驾驭文字的功力、他为社会公正和人道工作作出的贡献,以及他为社会的种族原则付出的努力。       法立诺◎著 第 3 只眼看马来西亚——不为人知的马来西亚历史       序言 苏密曼达尔 (Sumit Mandal)   这几年来,法立诺一直邯在为旭电子日报《今日大马》撰写专栏。从 “ 不忠 ” 的字眼到美国外交政策对全球所造成的破坏,他的文章涵盖了相当广泛的领域。   马来西亚人民长久以来阅读到的国内媒体言论,内容贫乏,而且千依百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渴望能够读到独立的政治评论写作。于是,人们选择阅读法立诺的文章,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文章针砭政治传统世局:关心政党政治、民主制度以及政治家的公开举动。这也是激发读者们来信回应他的文章,以及引起讨论的基本要索。   法立诺的确把拘泥于形式的政治和公共生活联系一起,以致他有时候会被他人攻击 ( 经常是那些不苟同他提出有关区域在政治方面所应扮演的角色论点 ) 。于此同时,他的文章也掲开了政治的许多另一面,并在马来西亚社会中引起很大的共鸣。   马来西亚人的现实生活情况,很少被有条不絮地公开舆论提及,而法立正好擅长表达这些课题。他对公共生活种种被淡漠化了的课题,提出质疑。其中包括华印巫三大 “ 民族 ” 的基本问题。当他撰写伊斯兰课题时,他把穆斯林置放在一个丰富、广阔、多面性的全球历史当中。法立成功雕塑出一种精准的语言,让大马人民可以看到他们自己,看到他们所处的独立社会,以及在国际舞台的位置。   《第三只眼看马来西亚》并非虚有其名的专栏,它可是法立诺真心诚意为马来西亚历史、文化习俗和社会变迁、以及日常生活所作的记录。他的专栏为所有马来西亚人和对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