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载教师生活回忆——杨步青

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

第十五辑 附录

 

三十一载教师生活回忆——杨步青

 

    作者一位已故挚友,即新山士古来辅士华文小学前任校长杨步青老先生于1992521日逝世。杨老先生生前为人忠厚勤俭,热爱华教,1980年将所存珍贵书籍190册赠与宽中图书馆,1982年捐献宽柔中学课室一间一万五千元,1984年复献与宽中助学金五万元,存本用息资助贫寒学子完成学业。本文为其遗作。    作者识

 

    我自一九三八年正月初,因上海沦于日寇,应友人之召,乘法邮大达尼号南渡星洲。

 

    最初任职于柔佛文律埠(BENUT)巴力丁仔村泗水学校,该校为一乡村小学,全部工作由我一人包办;两年后,内子亦南渡,在同校任教。我俩生性内向,所以仍能安于职守,作一村之猴王。晨起听鸟语花香,晚饭后漫步路旁,我俩有说有笑,其乐也融融。

 

    一九三九年末,获星洲中华书局之电召,邀我俩至印尼属廖内群岛之新及(Sinkep)岛华校任职,待我觅得适当人选替补后,即应约赴任,更蒙泗水学校加增我俩一个月的薪水。村民虽未受高深教育,然尊师重道,情意之深厚,可谓略胜都市人民一筹矣。

 

    一九四二年初,日寇发动南侵,美其名曰东南亚共荣圈,不数月,全马沦于敌手,不久,星洲亦陷敌;所幸我俩有如未卜先知地逃过厄运,亦云幸矣。

 

    闻文律当地居民事前抗日运动甚烈,因此日军到处屠杀生灵,死者数以千计,可谓惨矣!

 

    查新及为一产锡之小岛,该岛除产锡外,别无长物以维民生,虽然荷兰当局事前存储食米甚丰,然来日方长,终不能长期维持下去,故居民都不得不趁机逃亡,以求生路,时学校已停办,我等不得不避居乡间,以待时机之来临。

 

    二三月间,闻有渔船赴星,我俩遂决心跟前此由星来此避难的商务印书馆经理程雪门先生及其他难伴十余人,同舟赴星,以求生机。舟行两日,船小人众,历尽风险才抵达马化岛,众人上岸,先打听各方面的消息,以定行止。时风闻不久前星洲进行检证,残杀了许多无辜人民,故吾等不得不在那里暂作逗留;幸逢星洲万泰和药行东主开设分行于岛上,斯时刘君正在该店视察,我跟他旧识相逢,份外亲切,相谈甚欢,并一口允诺吾等暂宿于彼之胶园宿舍内。

 

    约半月后,我俩往星探视亲友;到星洲后,承挚友中华书局经理严启东先生招待(现已故),在书局内住宿,并助理杂务。

 

    不久,承柔佛州华侨协会会长黄树芳先生介绍,得柔佛教育局委任为吗咯学校(Bekok)校长。余即到马化岛取回行李,到马化岛时,惊悉该胶园遭仇人诬告,向日军密报有军火藏于该园内,于是派宪兵来搜查,结果一无所获,唯园内员工整夜被宪兵拷打盘问。幸我俩早已赴星洲,只留下数件行李存放园内,被打开搜查后,也一无所获;军方亦闻悉吾等乃由新及岛来此暂作逗留,且已赴星,并非逃离星洲来此避难者;因此日军减去我俩嫌疑不少;只到我在星洲的居留处,时来查问而已。

 

    我从马化取回行李返柔,即赴吗咯就职,几近三载。一九四五年,日军投降后,余仍为该校校长并得当地居民之爱戴。两个月后,蒙新山侨领苏添龙先生之介绍,聘我为士古来(skudai)辅士学校光复后的第一任校长;因余感吗咯距离新山太远,故愿舍此就彼也,时为一九四六年二月间。

 

    吾辞去吗咯教职时,推荐吴雪村先生继任该校校长,以安我心,闻不久吴君亦辞职他往。

 

    查辅士本名为辅华,一九五三年间,教育局为符合政府之政策,命董事部换校名。辅士学校校址距柔佛首府新山十哩(十六公里)之遥,为叻、屿、呷必经之要道。闻该校建筑时,深得热心教育之侨领林文琯先生之热心劝募,始得各界人士之踊跃捐输钜款;故建筑方面,堪称战前数一数二之华小建筑物。

 

    半岛惨论敌手时,因校址位于大道旁,故首当其冲,校舍被占为敌寇之马房,桌椅器物为敌寇之燃薪。诸董事数十年之苦心经营,毁于一旦,诚可叹也!

 

    余自一九四六年接任后,与董事部、教育局及诸同事之间,能通力合作、大公无私,故廿三年如一日,甚少发生事故,此乃有目共睹之事,堪以自慰耳。

 

    教育为大众之事,故为一校之长者,必须洁身自爱,公而忘私,不计个人之得失。因思同事兼学友李奎双君,中、英、巫文俱有根底,且为人勤劳,忠于职守,为最适当之校长人才,故决意大力推荐于董事部与教育局,因斯时董事部尚有权推荐校长,故问题比较简单,余则如释重负而安心退休矣。

 

    至于学生方面,就我所知,在学术界最有成就者,首推傅希瑞同学,彼父早亡,由孤苦零仃之慈母抚养长大,彼以大无畏之精神,竟能自立更生,冲破万难,克苦奋斗,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而留学英伦,得理科博士而荣归,此真为一传奇性之人物,实为一奋斗而成功者。他先任马大教授,闻现在星大执教。

 

    十数年前,彼在星洲结婚,犹不忘师友,请我俩老及前同班同学参加他的婚宴,尤为难得者也。

 

    现任士乃中华商会会长之曾庆堂君,前几年蒙柔佛苏丹封赐太平局绅衔,封赐后赠我照片一帧,我致书道贺;并鼓励彼要热心公益,热爱国家,指导民众,为民表率。

 

    其他校友有大学毕业,中学教师,小学校长,或为政府文员,或为商场之佼佼者,今眼看到一群莘莘学子,服务社会;余虽为一小学校长,亦与有荣焉。

 

    前月廿五日,有校友林锦茂同学至舍间访问,彼亦系六一年毕业同学,拟邀我俩老及六一年毕业班级任李奎双先生(现任古来二小校长),连同该班同学在新山不夜天酒楼聚餐与叙旧,以联络感情。余年已七十五,内子七十六,视觉衰退,不便夜行,故一切邀宴甚少赴会,然闻此破天荒之倡举,欣喜若狂,一口允诺。

 

    一九八三年正月廿九日晚七时,学友林君准时来接,我俩即登车赴约,席设三席,计赴宴学友廿余人,士姑来村长张子高亦参加盛会,相隔廿载,已多数不识卢山真面目矣,相见份外喜悦,并互诉得失,像似父母兄弟姐妹般的深情。

 

    酒过三巡,林锦茂同学起立致词,甚赞潘同学之热爱过去师友,盛宴款待故旧,并赞潘同学服务社会,精明干练,白手成家,为社会人士所尊敬,蒙前苏丹封赐拿督与太平局绅荣衔。他之成功,并非侥幸得来者,实为吾辈之矜式;并望潘同学以『己达达人,己立立人』之宏愿,扶植同学,提拔后辈,出钱出力,为人群造福。是乃为人之真正成功。

 

    林同学并请与会同学到店门前摄影留念。吾等未知林同学事前早已预备锦旗三面,计赠我老一面,李级任老师一面及潘同学一面。余事前一无所知,斯时只得领受,然物轻意重,衷心忐忑难安。

 

    摄影毕,各回原位继续饮胜,余被邀发言云:余南渡四十六载,服务华教卅一年,退休亦已十五年矣。自问学识虽非高深,然一生克苦耐劳,勤俭自守,坚守岗位,乃无愧于心,此可自信者。且一生无烟酒嫖赌之恶习,生平从来未想及购车驾车一事;近则劳动双腿步行,远则多数搭柔南优待教师之半价巴士;看电影亦是步行而已。友好劝我投资于屋业,将来每个月可收房租。斯时屋价甚廉,尚可应付,故虽薪水微薄,每月屋租收入,赖以补贴抚养我五男女之教养费。我在六十八年退休,没养老金可领,幸每月有屋租可收,因此无后顾之忧,命耶?运耶?我从未剥削朋友一丝一毫,且常供予友好钱财而不敢相讨,此绝非我言过其实也。

 

    屈指算来,我退休已十五年矣。七九年夏,余卖去星洲香港花园住屋一间,得叻币十万元,我即拨出六万五千元存入银行,存本用息,每月作我俩人之生活费,且自思我俩年事已老,恐不久人世,故于八0年起,每年捐给宽柔独中五千元,至八二年止缴足一万五千元,以作捐建教室一间。八四年将存在银行之五万元提出,给独中亦以存本取息之方式,每年从银行所得之利息作奖学金,捐助品学兼优之清寒子弟。因吾俩估计,两女均收入不差且能尽孝道,以后吾俩生活费决无问题也。

 

    我于八0年亦献出藏书一百九十册捐赠给宽柔独中。

 

    余一生与人无忤,与世无争,何况我一无所有,亦一无所求,过我无忧无虑之晚年生活,死则火化,所费无几,诚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之哲理,则于愿已足矣!

 

    八二、二、十二日于新山美乐。

    (83415日星洲日报“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