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 在荒诞与痛苦中挣扎的艺术与生存

 

《习惯的力量》—— 在荒诞与痛苦中挣扎的艺术与生存

 


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的戏剧作品《习惯的力量》及其总序。总序部分详细介绍了伯恩哈德的生平、创作风格、文学成就及争议性,强调了他对奥地利社会的批判以及作品中对生存危机的探索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戏剧第一场则通过马戏团团长加里波第与杂耍演员的对话,展现了马戏团的排练日常、人物关系及其对艺术和生活的看法,特别是加里波第强迫团员排练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的行为,揭示了习惯的力量对人的束缚

 

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是一位奥地利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生存危机的深刻描绘而著称。他展现了人们看到形形色色的生存危机,以及为维护自我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努力和奋斗。这并非文学的新课题,但伯恩哈德的表现手法与众不同,既非卡夫卡式的悖谬与隐喻,也非荒诞派要求回答意义与世界反理性沉默之间的对峙。他把他散文和戏剧中人物的意图和行为方式推向极端,将那些总是受到威胁、质疑的绝对目标、典型的仪式,最终同失败、可悲或死亡联系在一起。人物时而妄自尊大,时而失落可怜。

 

在伯恩哈德的后期作品中,他常常运用夸张手法,导致怪诞,其中包含着巧妙的、具有挑战性的幽默和讽刺。这种夸张来自严重得几乎令人绝望的生存危机,反过来也是让世界和人变得可以忍受的唯一途径。伯恩哈德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表达,只有把世界和其中的生活弄得滑稽可笑,人们才能生活下去,没有更好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夸张也是克服生存危机的主要手段。

 

您提供的资料似乎节选自伯恩哈德的一部戏剧作品,其中包含了人物的对话和少量舞台指示,作品名称在源材料中以习惯的力量出现,豆瓣评分为7.0 [来源标题]。尽管介绍作品的大致情节实际上不能很好地说明伯恩哈德的作品,但从这些片段中,我们得以窥见他如何通过人物的互动和对白来构建其独特的艺术世界。

 

风格与语言:

 

伯恩哈德的语言风格极具个性,词语的选择和构造,发音和语调,都是典型的奥地利式的。他自己曾说:我的写作方式在德国作家那里是不可想象的,顺便说一下,我当真很讨厌德国人。。他喜欢大量运用多级框形结构的长句,加上夸张、幽默和自嘲的手法,使得读者不得不反复阅读,才能吃透他要表达的意思,咂摸出作品的滋味。虽然作品文字不艰深,结构不复杂,叙述手法新奇但不怪诞,但要完全读懂伯恩哈德实属不易。评论家赖希-拉尼茨基曾多次称,面对伯恩哈德的作品感到发憷,甚至害怕评论,因为找不到一种尺度衡量,认为伯恩哈德太独立特行,是极端的另类。

 

《习惯的力量》片段中的主题与人物:

 

片段围绕一个以加里波第(加⾥波第)为核心的团体展开,他们似乎是一个马戏团的成员,但核心活动却是反复排练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鳟⻥五重奏)。

 

  • 强制的艺术与生存: 加里波第是这个团体的绝对控制者。他强迫自己的亲戚和雇员(包括外孙女、小丑、驯兽师和杂耍)参与到五重奏的排练中,让他们演奏特定的乐器。这种排练被加里波第称为一种治疗他精力无法集中的方法,他曾是抽鞭子精准的驯兽师,但后来失去了准头。他将排练视为一种治疗方法,甚至认为这是治疗您精力无法集中的毛病。然而,这更像是一种控制和折磨。他说他们都听任您的摆布不是人,是工具。尽管人物们(包括加里波第自己)都声称憎恨《鳟鱼五重奏》和这种生活,但他们必须去演奏它这生活必须得过。这或许就是习惯的力量的体现——一种即使痛苦也必须持续下去的状态。艺术在这里不再是自由的追求,而变成了一种被强加、被憎恨但又不得不持续的疾病
  • 痛苦与缺陷: 人物们普遍存在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与缺陷。驯兽师的手臂被咬伤,加里波第自己有背痛 和假肢,手会丢松香,驯兽师还有抑郁症 和视力减退,小丑嗓子发炎 并可能肾脏不适,杂耍多年来声称生病,外孙女手曾被刺伤。这些痛苦和缺陷不断地干扰排练,但在加里波第看来,这些都是借口。他认为身体和头脑都要在持续的控制之中,监视之下,漫不经心最为令人厌恶。艺术要求克服身体和机体的弱点。
  • 荒诞与黑色幽默: 对话中充满了荒诞和黑色幽默。例如,小丑的帽子总是掉落,这既是他的表演需要,也是加里波第和其他人嘲笑的对象。加里波第提出用绳子把帽子系在下巴底下,让它只在表演时能够滑落,这种对荒诞的细致规划本身就充满黑色幽默。驯兽师反复吃萝卜和香肠,加里波第对此深恶痛绝,将萝卜味与醉酒和人与禽兽淫乱相比。对钢琴被当作啤酒桌和餐垫的抱怨 也突显了高雅艺术与粗俗现实的冲突。加里波第对不同大提琴音色的执着(萨洛与马吉尼、费拉拉),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地点(阿尔卑斯山北/南、上午/下午)的表现差异,达到了偏执的程度,也增加了荒诞感。
  • 控制与反抗的拉锯: 表面上,加里波第完全掌控着一切。但他对其他人的抱怨、受伤、懒惰和愚蠢感到筋疲力尽,甚至认为他们在反对我。驯兽师曾试图用斧子砸毁钢琴,杂耍有离开去法国马戏团的机会,这些都是潜在的反抗或逃离。杂耍在对话中常常质疑加里波第,或用他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加里波第形成对比。然而,最终他们似乎都未能真正摆脱加里波第的控制。
  • 对艺术家的看法: 伯恩哈德在作品中对艺术家有着复杂的描绘。他们被赋予肆无忌惮疯狂的意志,但又被身体的弱点和周围世界的愚蠢、病态所困扰。艺术家被描述为利用艺术进行勒索和敲诈。艺术家的真诚与疯癫为伴。另一部作品的概述也提到,艺术之路和政治之路一样,都是以肆无忌惮和残忍铺设的。卡萨尔斯(帕布洛·卡萨尔斯)作为杰出的提琴大师被反复提及,代表着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与剧中人物的挣扎形成对比。

 

总结:

 

《习惯的力量》(如果剧本完整版以此命名)通过对一个边缘马戏团内强制排练《鳟鱼五重奏》的描绘,深刻揭示了生存的困境和艺术的扭曲。伯恩哈德运用其标志性的长句、重复、夸张和黑色幽默,将人物的痛苦、荒诞和对控制的反抗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并非通过情节发展,而是通过密集的对白和人物间的权力拉锯来展现主题。它探讨了艺术、控制、痛苦与人类生存的强制性,提出了在绝望中唯有将一切滑稽化才能得以维生的观点。尽管其风格可能对读者(或观众)构成挑战,但作品的力量在于其对人性弱点、权力滥用以及在荒诞世界中挣扎求存状态的尖锐刻画。正如评论家所言,伯恩哈德是极端的另类,而他的作品也提供了了解奥地利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的一个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