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与研究》第9期

《资料与研究》第9期 
1994年5月1日






编者的话

焦点
回顾历史  汲取启示  /风辑
历史点灯,重照五四——五四运动的意义探讨与评价  /辛金顺
也为了纪念“五四”——论台湾文学和马华文学的源起发展与中国新文学运动之关系  /安焕然

梅花峰
殴妻之风不可长  /永乐多斯
大脚小脚  /甄供
一点评论,一点希望  /刘锡通
弱势与弱者  /张碧芳
滥用新闻自由岂容双重标准  /陈锦松

新闻橱窗

报导
砂劳越原住民布拉湾人受到文明冲击  /黄孟祚
脑死就是死  /陈忠登医生
林忠强博士擢升为教授
华资广招会员

医药常识
细菌与胃溃疡  /吴乾利医生

专论
知识与权力的共犯联系——论马来知识社群的文化现象  /曾庆豹
政党政治的另一种选择——从马绍尔对新加坡政制的评论谈起  /正文
《文明冲突》的反思  /刘锡通
东西文化确有鸿沟,但未必导致冲突  /徐策

寻根溯源
国歌知多少

文摘
走上神坛的包青天  /梁胡雪姬

翻译
《砂劳越华文》第五章——叛变以后的华人拓荒者  /陈振声撰●黄顺柳译

ROSA SINENSIS
1994年5月1日
q
KDNPP 7865/2/94
ISSN 0128- 8369
1

山東問題

每週評論


“用セ打盧黄金タ月”
华资中心主办升学辅导讲座
配合大马教育文凭及大马高等教育文凭的放 榜,华资中心除了每年定期出版(国内各大 学科系介绍手册〉和《国内大学入学积分分 析〉外,今年更策划“用心打造黄金岁月” 升学辅导讲座,邀请教育工作者,在!9/3 /94作专题演讲及免费辅导,为学生及家长 提供最新的相关资讯,包括国内外大学的升 学机会,独中生的升学选择及国内私立学院 的概况。当天出席者非常踊跃,将会场挤得 水泄不通。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对升学问题的 关注〇
・图布出席・升学辅导饼座”的家长,以及等待申 请到大专院校深造的学生,围着各院校的辅导员 提出问题,要求指点迷津a
何基迦親温い蜀熨导凱真!T
¥=«・死丼モ冗中y *
3英多拠之・
今年初,英国国会下议院特别委员 会针对英国补助我国建造柏高水坝 (Pergau Dam)的.计划召开公证会。
英国传媒大事报导事件的来龙去脉。整 个事件涉及英国援助我国兴建柏高水 坝,以换取五+亿军火交易的传闻。英 国泰晤士星期刊暗示首相涉及贪污。
我国政府就英国传媒所作的诋毁性
都被授予曾慷慨捐献给保守 党的公司?'
(三)在这所有的交易中,谁是马 英双方的中间人,以及他们 抽取多少佣金?
柯博士认为,报章对于深入调査丑 闻真相的工作扮演重要角色。
•主讲人柯淋博士及主持人 谢春荣律师。
报导,对英国采取经济制栽行动。柯嘉
逊博士在华资中心的讲座会上(6/ 4/94)指出,首相的信誉因有关的报 导而无故被遭踏是令人深感遗憾的事, 但这并不表示我国政府就须要因此惩罚 所有无辜的英国承包商及他们的大马伙 伴。首相可以通过法律起诉泰晤士报以 洗清名誉。
这项争执引发的其他问题包括:
(一)为什么有关军火和柏高水顼 的成本价格会被抬高到如此 不成比例,?
(-)为什么所有利润高的合约, 包括军火交易和柏高计划,

5ヽ,
> i
館閱
:、・麟 r
ん泓
•定:’•
可歌可泣。
回顾历史,五月,五月是一个散发着力感、色彩与光辉的具 有历史性的月份。它的カ道,摧枯拉朽,掀起惊涛巨浪,所向披 靡,推动了时代的巨轮展现出社会飞越的新境界;矛盾与新旧势 カ碰击,闪现的火花;冲突斗争的激昂、挫折、创伤...脸红
耳赤,彷徨饮泣,洒热血抛头颅。多少的故事,都是难以忘怀、 心头总有它的记忆。
五月,
五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五月,它在历史上发生的运动,既是人类成长的沧桑,也是 人类自伤的殷鉴。
而“五四”,它在世界中华文化圈的社群釆说,更可以视为 ー个圣节。我们纪念它,我们向它瞻仰。
这期以它作为“焦点”,值得欣奋的是,撰写论文的辛金顺 与安焕然,都是我们年青一代的学子。他们的论文,一方面显帀 对学术研究的继承与心得,另一方面是表现出结合实际与现实, 解析问题的正确取向。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在在都值得重视。
刘锡通的〈位明冲突〉的反思〉与徐策的〈东西文化确有 泌沟,但未必导致冲突〉,都是针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论 说的辩驳。曾庆豹论马釆知识社群的文化现象而写的〈知识与权 力的共犯关系〉,篇幅虽然不长,但言论的内容却很丰富,份量 很重,富有启迪意义。
本刊由这期起,增辟〈医药常识〉栏,先邀请马大医院的吴 乾利医生解析〈细菌与胃溃疡〉〇以后每期将分别介绍ー种病症 与其疗治情况,希望它对读者的保健有裨益。
本:期的内容丰富,文稿増加了两篇报导,即〈砂労越原住民 布拉湾人受到文明的冲击〉(黄孟祚)与〈脑死就是死〉(陈忠登 医生)〇
人类不断在追求文明科技的发展,然而,文明的演逬,由某 ー个角度去衡量,它又是ー种冲击的伤。
我们对人文的关怀,已然不只是有“两难”,而已是面临 “多难” 〇題)

18/4/94

•编者的话
啰薛响轮
ROSA SINENSIS
出 版:马来西亚华校量事朕合会总会 出版人:叶新田博士
编 餾:《资料与硏究〉编务谄谒委员会 何维城(召集人)、朱自存、 张景云、李业霖、罗正文、 陈应襟庭土、陈忠登医生、 苏庆华、游若金博士
主 编:陈思庆
封面题字:何维域
美术设计:叶玉国
打字排版:华社资料硏究中心资讯部 发行业:华社资料硏究中心
Hu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No. 1, Jalan Maharaj 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l: 03-2734035
Fax: 03-2734037
承 印:万兴印务贸易有限公司
No 3, Jalan SR 3/6 Taman Serdang Raya
Seksyen 3
43300 Seri Kemhangan Selangor Darul Ehsan
出版日期:1994年5月1日
定 价:RM5. 00
KDN.PP 7865/2/94
ISSN: 0128 - 8369
所有来稿反映作者观点, 并不代表本刊立场。
•焦点
4回顾历史汲取启示/风辑
6历史点灯,重照五四
——五四运动的意义探讨与评价/辛金顺 20也为了纪念“五四”
—论台湾文学和马华文学的源起
发展与中国新文学运动之关系/安焕然
.晚峰
28殴妻之风不可长/永乐多斯
大脚小脚/甄供
30 一点评论,一点希望/刘锡通
32弱势与弱者/张碧芳
33滥用新闻自由岂容双重标准/陈锦松
•新闻橱窗
34 — 39
・报导
40砂劳越原住民布拉湾人受到文明冲击/黄孟祚
44脑死就是死/陈忠登医生
54林忠强博士擢升为教授
60华资广招会员
•医药常识
47细宙与胃溃疡/吴乾利医生
•成
48知识与权力的共犯关系
——论马来知识社群的文化现象/曾庆豹
50政党政治的另一种选择
——从马绍尔对新加坡政制的评论谈起/正文
52《文明冲突》的反思/刘锡通
59东西文化确有鸿沟,但未必导致冲突/徐策
•寻根溯源
62国歌知多少
•文摘
66走上神坛的包青天/梁胡雪姬
•翻译
68〈砂劳越华文》第五章
—— 叛变以后的华人拓荒者/陈振声撰•黄顺柳译
レ不メ'/
五四运动的发生,距今已有四分之三个世纪。75年来,每逢五四,在中 华文化圈内,或有华人聚居的社群里,一定会有人或团体,通过各种形式来 纪念它,重新探索它的意义与影响,汲取教训与启而。
这有必要吗?
、有人认为谈论五四运动的论述,已经太多了。还有什么可谈的昵?再 谈,也许只是重温一下历史。即使我们认同(・温故知新.,意义也不会很 大〇
有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五四运动,,即使当时的动机・•简单.--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或是・启蒙"与・"僉亡“。、 但它的影响,却是十 分的深广与复杂,而特别是对华人的思想意识、观念,以及文化与文学所发 生的冲击,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我们说五四运动是一个“爱国运动",既是爱国运动,当然就与政治、 思想的觉悟分不开。五四运动实际上是导源于新文化运动,而后由北京扩大 至全国,成为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因此,它的内涵非常复杂。
“五四运动当然不只指!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 了西方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中的一个指标。” (李长之语)
而周策纵在他所著的•・五四运动史.,在第一章的导言中,就此而申论 .指出:・这种对五四运动一词所采广义的用法,是很有充分理由的:第一、 那些鼓励大众游行而威,罢课罢エ、和抵制日货的颌导人物,有不少正是那 些提倡新文学、新思想、和社会改革的新兴分子。而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 的反对者则是中国固有传统的代言人,或自称为固有传统的代言人。其次, 当时思想改革家的反军阀,反强权活动的根据,乃是早期一群知识分子所鼓 吹普及的民主思想。由此看来,五四的示夙活动实在是那早两三年前就开始 的新思想运动的必然结果。第三,许多与而威运动有密切关系的学生颌袖从 ー开始就觉得:五四的真精神不只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对民意全 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他们活动的宗旨不只是要推翻军阀统 治;他们所关心的也不只限于外交问题。在兩威事件发生展开以后,他们对 社会和思想改革,与对爱国运动一般,付出了同样多的心血。结果自1919年 至1920年间的运动给人最深刻而磨灭不了的印象,就是他们在思想界造成的 革命,和社会上造成的种种改革;这一切活动的中心思想则是对社会上、思 想上,和政治上的偶像破坏。....* I
毫无疑问,我们认同“五四运动是ー个复杂的现象” 〇 f
因为五四运动是ー个复杂现象,所以,它值得一次又一次的研究与反 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深入而全面地去认识它。
本刊这次以它作为焦点,特别要强调的是,撰写〈历史点灯,重照五四 ーー五四运动的意义探讨与评价》的辛金顺,与《也为了纪念五四ーー论 台湾文学和马华文学的源起发展与中国新文学之关系〉的安焕然,他们两位 都是我国的年轻一代的学子。他们的论文,清楚地显布,在认识历史,承柜 知识与硏究等方面的心得,都是十分骄人的。
辛金顺说得好:1I历史点灯.!
有灯,就有光源,可以照耀今天的处境与迈向明天的方向。
・风辑(11. 4. 94)
前言
75年前的E月4日,大约有三千多 名北京的大学生会集于天安门前,愤怒 的抗议北洋政府对日的屈辱条件,抗议 巴黎和会的山东决议案。“内除国贼、外 争强权”的学生爱国运动很快的、演变成 群众性运动,虽遭到北洋政府的压制, 但却也激起其他城市的连锁响应,新兴 的工商阶级和其他知识分子纷纷加入行 列,很快便引起一场广泛性的风潮,并 席卷全国。
对于这个运动,誉之者誉为中国近 代的思想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毁之者则视为近代中国祸害的源头,是 毒蛇、洪水、猛兽。不管其功过如何, 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带 来的影响与震撼,它为中国政治添了一 个新改革,也为中国社会开了一个新纪 元:在中国思想史上也起了一个极大的 变化。饶是如此,这并不表示在历史上 它已得到相当的评价与地位。,七十余年
来,几乎每年都有不少人开会讨论或纪 念它,而论述五四及其相关课题的专书 与论文,也早已盈篇累帙,汗牛充栋 T,唯在内容上却多是些主观和论战式 的解释,缺少详细的事实记载和分析。 何以七十余年前的一个立意单纯的学生 爱国运动演变到后来如此错综复杂呢? 这当然牵涉到运动本身的争论及某些外 延因素的限制。这也是本文欲探究竟的 原因所在,并于此给以五四运动ー个较 为理性及客观的解释和定位。
在研究的方法上,本文因受到资料 捜集与题材的ー些限制,大部份只能以 各类图书典籍、历来学者之相关研究论 点,或当事者之著作、书信文件等加以 处理。而其步骤大致上是包含分析、归 纳和批判的研究。
五四本质的思索
一般而言,谈到五四,许多人的直 觉反应即会联想到“新文化运动”,更 有人直接的将五四比为新文化运动。虽
说它固然是涉及文化价值系统,若换另 一个角度来看,“五四”何尝不可称做ー 个单纯性的爱国运动呢?这其中自也牵 涉到立论观点目的性的差异了。因此, 在众说纷云中,如何对该运动加以界 定、解说和评价,问题本身就变成非常 复杂与困难。时至今日,五四的本质、 意义及成就仍是知识分子聚讼的焦点, 囿于意识的牵连,政治的利害、或学术 上的观点等等因素,使得本身巳具争议 性的运动,再蒙上一层神秘感,这也就 影响到运动本身在解释上的误导与客观 性。
李泽厚曾经用“启蒙”与“救亡” 两个主题来解释五四运动。所谓“启 蒙” 一般所指的正是“五四”广义的涵 意,即是指从1919前后几年,由中国知 识分子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而 “救亡”则是狭义的五四,指的是・从 1919年5月4日学生所发起,并扩及至 全国各城市所展开的ー连串爱国主义示 威运动。若按狭义而言,则五四在发生 之后至六三事件后巳结束。但若广义而 论,则五四余波迄今仍然荡漾不已。到 底这两者是否会发生冲突?其关系又是 如何?在此,个人将暂以“启蒙”与 “救亡”为主题观点以探析五四在范畴 方面的问题。
在解决上述的问题前,首先我们必 须先了解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在时间 上的关系。早在1915年,上海的一位学 者黄远庸已在努力倡导一种新文学,这 种新文学“将把中国的思想和当代世界 思想做坡接连系,而加速中国根本之觉 醒。”这种想法旋即获得改革派知识分 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的回应, 并在“新青年”中极カ倡导,遂演变成 全国性的思想运动。而至少在1919年5 月4日前,这种中国的“文艺复兴”运
动已在中国文化思想各方面产生一定的 影响。因此,当后来学者们接触到此ー 时期的命题时,他们已不是真正在讨论 五四运动,而是更广泛的在讨论排斥中 国旧传统以迎合西方思潮的新文化运 动。当然,这只是五四与新文化运动因 为在时间的发展上,存有某种程度的相 关性而衍生出来的概括认同。虽然这并 不足说明五四与新文化运动在本质上是 属于同一关系,但由此至少概略可以了 解到:五四运动基本上可说是新文化运 动过程中的 指标〇这正如Benjamin Schwoutz教授所言:“五四不是平原上 突起的高峰,而是高山带上较高的山 脉”。高山脉所指的正是新文化运动所 引起的思潮,而较高的山脉自然是指五 四在整个潮流中的角色。了解到这一层 的关系概念后,我们才能更进ー步的探 讨五四与新文化运动的问题而不致混 淆。
到底五四运动是否应只是指包括学 生和知识分子及工商阶级的社会与政治 运动,抑或亦包括1917年起的新文学、 新思想运动呢?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 看法:
㈠ 有人主张“五四运动”和“新 文化运动”是两回事,而且彼 此甚少关联。持此看法者,大 部份都是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当 事者。他们都认为“五四”并 不是由新文化“直接”触发 的。而且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 大体上来说也未曾领导过,甚 至有些不曾支持过“五四”运 动。这派人只承认新文化运动 也许略为便利.“五四”的推 行,而“五四”则帮助了新文 化运动在影响上的扩展。持此 论点者由于大都曾参与五四,
基于意识上的牵引,多强调五 四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及当 时运动在政治社会上所造成的 影响。此派看法即是趋于狭义 五四,著重于运动本身的爱国 性质。
㈡另一派人,他们承认“五四”的 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二者之 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但他们却 不认为“五四运动”应包括新 文化运动在内。因为新文化运 动是独立存在的。此派以胡适 为代表,他采纳孙文对五四的 看法,认为五四的学生活动与 思想革新的新文化运动有密切 关系,不同于孙文的是,胡适 特别注重新文学运动,尤其是 白话文的问题。胡适在心态上 一面承认五四的爱国运动,但 他更强调该运动在文化与思想 上的意义。因此他始终都认为 五四时,他们所从事的主要是 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运动,而 五四运动则被视为是ー种打 扰。
㈢另一派的知识分子则采取更广 义的看法。认为五四,是个复杂 «・现象,即非单纯的爱国运 动,也非只是新文化运动而 已。此派所采取的看法认为五 四同时隐含学生运动和新文化 运动,二者溶为一体,只是ー 个是外在行动的,ー个则是内 在的思想动カ。某些学者认 为,五四不仅是抗议行动,更 是中国与西方接触后一种文化 发展上的指标。包遵彭则强调 五四是新文化运动中“一段过 程”而周策纵则在〈五四运动 史〉中把五四看作“中国的ー 次知识革命”。
以上是三派有关五四与新文化在关 系上的界定之主要论点。这其中也牵涉 到意识、立场、观点等等因素,但若仔 细加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立论在某 些方面的漏失。以下即尝试加以探析:
㈠第一派的观点似乎只看到五四 的表层,而未能加以探索五四 之于发生的原因。亦即对五四 未能做涼入的探讨。他们未了
解到学生的运动其实并非出于 突然,而究其实是有其背景和 原因的。当然其背景原因并非 只是新文化运动而已,更牵涉 到历史、社会、政治及经济 等。此派论者忽略了对五四运 动整体性的审视。
㈡而第二派的论点似乎忽略了五 四的重要及其所产生的全国性 的回响,他们只见到“五四” 知识化的一面,而忽略了 “五 四”普遍化的一面,其实二者 的重要性是一致的。当初若没 有五四学生运动的发生与它所 造成的回应,启蒙的思潮可能 会被反动的军阀所压止呢!
㈢第三派广义的论点则似乎已将 两个各具其本质的运动混为ー 谈了。当他们尝试在五四运动 与新文化运动之间建立一协调 关系时,他们似乎并未能真正 的了解到此二运动的本质是什 么,其成因与发展的趋势是如 何。二者之间确实是有某种关 系的存在,但并不是一体的。 二者可能有共同的本质与目 的,但却也有彼此差异的所 在。因此绝不能单纯的以“一 体两面”的观念简单带过。
由以上的分析所建立的基础,我们 可了解到五四与新文化运动虽然是两个 不同的运动,且各具其特殊的形式与活 动进展,但却可以肯定其中所存有的关 系发展,归纳与总结如下:
㈠ 新文化运动的引发乃中国由于 长期的衰蔽加上外力的压迫, 使知识分子察觉到知识的觉醒 与转变是国家的先决条件,基
本上它是源于思想上的行动, 而五四则是中国由崩落到新体 建立后,在政治、经济、社会 等各方面所形成的一个新生カ 量,对于列强新的侵略引发岀 来的ー种敏感与直接性的抗议 行动。在其形成的背景与阶层 ±,新文化运动在五四前仍只 是在知识层面的觉醒,而五四 运动其实是全国普遍性的不满 所累积而爆发出来的。因此它 能得到全国的响应,也为五四 后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群众基 础。
不管是五四或新文化运动,其 出发点皆是出于爱国与民族醒 觉。五四反帝国主义与军阀风 气虽然是以对抗现有权カ为 主,但其对国家仍具有高•度的 认同,而新文化更是ー种透过 知识觉醒以达国家健强为终极 目的的运动。不论是蔡子民的 “教育救国”、胡适的“学术 报国”或章士钊的“求学救 国”等,都表现出爱国的情 怀。因此基本上五四与新文化 运动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只是 在过程上有某种的差异和冲突 吧了。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冲击カ对 五四时期唤醒大众的自我醒觉 是有其极大的影响。相对的, 五四的冲击和影响也扩展及加 深新文化的领域与范围。这使 到五四的领导与知识分子更接 近群众,参与政治,而造成日 后知识团体的分裂。
以民主与科学作为现代中国文化启 蒙运动主题诉求的五四,虽然一直来是 知识分子讼聚的焦点,但到目前而言, 对其做过深入研究者却并不很多。只有 周策纵教授对其做过较周详与客观的探 讨。周策纵认为:“五四是一个复杂的 现象,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 动,工商界的罢エ罢市,抵制日货运 动,以及新知识分子所提倡的各种政治 改革和社会诉求。ー连串的活动都是由 下列两个因素激发而成的。其一是二十 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案所燃起的爱国热 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ー些知识分子所 提倡学习西方文明,并希望由“赛” "德”二先生的观点对中国旧有传统给以 估价,以建设ー个全新的中国。它不是 ー个单纯不变,组织严密的运动,而是 许多思想分歧的运动所汇合而成的,但 它并非没有主流。”
无庸置疑,周氏的定义确实详尽, 但纯就定义的内容言之,它仍是有些许 微漏。在此,个人尝试参考周氏的定 义,并提出个人对五四定义的看法。但
只是一个果而已,是错综复杂的思想因 缘所孕育而成的。或许新文化新思想运 动不过是其中的ー项动カ吧了,在五四 事件爆发之前,可溯及清朝末年所累积 的各方面弊病,它通由日本的侵略及对 北洋政府丧权辱国的不满并裂而出的ー 种倾泄。它的发生重于内在因素,而非 外在因由。当然,内部的牵涉颇广,实 是不只包括西学精神、西方文化的冲击 而已,虽然以上的原因固然重要,但我 们却也不可忽略了中国人本身原有的性 格,世界时势与风气的发展等现象,以 致造成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在周氏所 著的〈五四运动史〉中似乎给遗漏了。
中国自嘉庆后由于内部体制的崩 落,而导致外力的入侵,自此中国始终 在列强侵略的阴影下。虽然间中有力图 振兴改革的努力,如“自强运动”与 “维新运动”等,唯大部份仍属局部与 短暂的变革,亦未能普及民族之真正觉 醒。因此对列强的侵略野心多有“帝国 没落”的无奈。至民国初建,虽政局由 统一而分裂,但不管在任何ー•方面都已 注入了一股新气息。经济的逐渐成长,
工商阶级的崛起,新文化的冲击和觉 醒,新时代的局势等等,此时的中国人 已非旧帝国所能任意宰割了。他们是欲 冲破牢笼的一股新力量,他们是敏感及 不容许新侵略者的威胁和压迫,并努力 在ー股“再生”的.契机中去肯定自己的 地位和尊严。因此,对以往衰弱与崩裂 的觉醒与面临再生的危机下,终于藉着 日本强横的侵略意识及北洋政府的无能 情况而公开爆发开来。
因此,对五四我们可以下如此的定 义:它是个以学生运动形式出现而扩及 全国工商、知识分子,并获得热烈回应 的ー个爱国运动。它的背景复杂,影响 深远,在许多纷歧的思想运作之中汇为 ー股动カ,并因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 议案而燃起爱国救国的情怀,并在知识 分子的觉醒下,企图以民主和科学观点 以对中国传统做ー个重新的评估,而努 力在拓展一条可以让中国富强的新路。 所以,在此个人不赞同将五四视为学生 活动来单独处理,也反对一味的将新文 化运动当作五四,因为五四在实质上是 整体的涵义,而非五四与新文化运动是 一体的两面。
若回顾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许 多与五四在某些方面极其相似的事件。 由学生带领,批评或干涉政治的例子屡 见不鲜,子产置乡校“议执政之善否” 的精神,西汉王咸,东汉郭泰的党锢之 祸,宋朝的学生运动更是泛滥,徽宗, 钦宗时陈束的上书抗议,及其他五,六 次的学运记载等,可见学生运动在中国 是有其传统的精神存在。
虽然二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君主 集权的体制,但是知识分子一本自身的 良知与团体的高度认同,历来一直承继 着它的传统。唯到清朝,由于受到异族
的统治,威胁利诱,怀柔,文字狱大 兴,知识分子本有的经世济民的怀抱与 使命感也荡然无存,而纷纷遁身于考 证之学,借以保身寄志,乾嘉之学风气 由之大盛,而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 与怀抱至此产生了断层的现象。至清体 制的逐渐式微,在国家面临绝亡之际, 西方思潮的冲击,遂使知识分子毅然再 度扛起时艰,以呼应历史的使命。因此 若就单纯的来审视五四的动机,我们也 可从中窺见五四的爆发不单只是知识分 子的觉醒,更可说是知识分子在历史精 神上的一种承继,也是ー种时代的超 越。
再回头看五四爆发的那个时代,若 依照中国历史上一盛一衰的循回发展, 至民国初年时,正是嘉庆后即走向没落 的局势,并近乎崩溃与混乱的情景。而 这之前新文化和思想的冲击'经济的成 长,民智的渐开,无疑的成为凝聚群众 的助力。而五四的ー个重要历史意义是 在于它除了涉及知识分子外,也扩及エ 商民众的运动,是全中国人民普遍性的 觉醒。它象征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真正觉 醒,在中国历史上是向前跨出的极大ー 步。只是后来的发展因被政治给引入歧 途,而终致变质。
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五四运动可 说是继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 等一波一波将中国推向前进目标的ー个 高峰。在整个历史的眼界中,它不只代 表单纯的学生政治活动,因为它的影响 是多层面的,它的形成也是多种因素。 它代表中国现代化运动由坚甲利兵之技 器转而倾重于政治制度,而后又转于注 重文化思想的发展。这种期望从知识的 觉醒与转变中获得国家进化的思想,在 ,,科学”与“民主”的两大口号下,压
・雪华青于!989年 5月4日举办座谈 会纪念五四运动, 邀请(左起)赖兴 祥、李万千、陈亚 オ与祝家华针对 《五四历史的脉搏 在跳动〉发表演讲, 中站立者为主持人 黄志德。
根的对中国文化传统掀起一股全面性的 省思、批判与改革,不管它是ー场梦魇 或是ー个希望,在中国的历史上,五四 在文化意识上所产生的极大影响实有其 重大的意义的。
五四的影响
本文也将在此探讨五四运动的影 响,唯因五四虽立意单纯,但其成因牵 涉颇广与复杂,影响面也非常广泛,若 ーー举列未免赘累,而且必有漏失,故 本文将只就某些较主流和明显的影响加 以讨论,而不打算做全面性的介绍。
㈠ 学生运动的泛滥:虽然后期的 五四运动在发展上已成为全体 知识的共举,但对运动而言, 最重要的还是北京里的大学 生。因为他们开启了五四广泛 的学潮,带动后来知识界的直 接参与。而这批运动先锋却成 了受运动影响最直接和最深大 的一群。在影响上可谓产生了 多重相对的效果。就正面而言 则是引起学生的自动精神,对
国家局势的关注与关怀,提高 写作、演说与组织能力,使学 生增加团体生活经验及求知的 欲望。,这些都是旧日课堂上所 不能产生的。但另一方面,五 四后的学生因初尝胜利的滋 味,“学生万能”的观念既因此 而形成。确实,从事运动本来 就很难维持理性,尤其是天 真、羁气的学生本来就易流于 理想化、主观及感性和不切实 际。因此五四后又接连岀现了 许多的学运,大学生动辄罢 课,往往为ー两件无关重要的 事情而搞学运,以致五四时慷 慨赴义的情怀与精神已荡然无 存。胡适对这种现象颇感不 满,他曾在北大的ー场演讲会 中慨然指出,北大的学年考 试,居然没有留级或降班,这 简直是北大的耻辱。蔡元培对 学生因政治活动的冲击而误课 深感不以为然。此时的学生也 已忘其本份,取而代之的自大 心理很快的便使学生成为一个
社会的特权阶级。也因而失去 群众的同情与支持,使得后来 的学运均未有结果。
㈡ 学生组织的茁壮:学生组织早 先是经由蔡孑民在北大时鼓励 学生从事正当课外活动时所形 成的。当时的大学生已能在组 织中培养基本的独立思考、行 事能力,进ー步对社会的认 知、关怀和责任的担当。这影 响到往后五四时的动员。基本 上,五四时进行游行示威和罢 课期间所创立的学生团体,只 是临时性而已。在后来六至十 二个月内就解散了。而那些学 生联合会却一直继续存在,且 成为学生参与校务和改进学生 利益的团体。,此外,五四以 后,许多学生所组织的文化知 识机构包括中国哲学会、新教 育共进社、社会主义研究会、 罗素学会、共学会、尚志学会 等等,皆在教育、文化、政 治、经济及思想方面有过非常 大的贡献。后来中国的许多政 治领袖,不管左派或右派都出 自这类社团。而很多政治或半 政治性的团体也在五四后成立 或扩展,不少学生被吸收进 去,后来这些组织的学生或创 办人都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人物。
㈢新出版刊物的急速增加.:中国 新闻出版业在!917年至1918 年间曾有一些进展,不过在五 四之前,多数刊物在内容上还 是相当的古板,千篇一律,且 大部份为文言文。胡适即曾感
慨的说:“中国的出版界从 1912年至1917年简直没有 二、三部可以看的书。”可是 在五四之后,中国的出版业起 了极大的变化,半年内约有了 四百种白话文的新刊物出现。 有些在五四前就有了,有些则 在五四之后オ岀现。虽然这些 刊物很多是应潮流而出现,却 只是昙花般,旋开旋落,这其 中当然也有很多是长期发行且 影响甚镇。新的知识和资讯也 由此而传达及扩布到一般知识 分子和识字的群众中去,并成 了知识界互相呼应的桥梁ヘ也 惟有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刊物 中,五四运动真正的精神才能 扩散到全国各地去,它的影响 可谓是无远弗届。
㈣ 文化的冲击:五四另ー个影响 便是对中国造成思想与文化上 的双面冲击。在五四前即已开 始岀现的新文化运动则在五四 之后,由于得到更普遍性的认 同而愈加盛行,因而使之获得 “新文化运动”的名号。蓬勃 发展的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 子以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理 念,接受西方文明的思潮来评 估传统,而形成所谓的“泛科 学观”、“科学主义”、“反传 统主义”等。虽然,五四后的 白话文从此确立,平民教育也 普遍推广,但在另一方面,也 使儒家权威和传统伦理观念受 到严重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之 下,知识分子丧失了在中国文 化中做为主体的意识,而陷于
■ 1989年 5 月 4 S, 北京大学生举行五 四示威游行前,在 校园内观看大字报。
文化的自我疏离中,使得任何 克斯主义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悄悄的潜入当时较激进的知识 分子心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后 来人们对五四与共产主义之间 会有一种敏感而又尴尬的情怀 与争议的原因。
㈤五四运动的影响如在政治方 面,反军阀,反帝国主义的兴 起,对中国日后政治发展有着 其决定性的影响。比如中国共 产党的出现、国民党的改革、 北伐的成功、统一的完成等, 或多或少是拜五四所赐。社会 方面,各阶层的觉醒也是使各 种社会运动改革迅速发展的重 要助力之一。又如大学教育的 改革,也是在五四之后オ有所 改变的:像脱离宗教而独立, 正式招收女生等。但另一方面 也造成了学术真空,学生思想
分歧、学风松散等弊病。这相 信是许多学者与知识界所能预 想到及所希望看到的现象吧!
五四的评价
像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ー样,五四 给人的昭示也完全不一样,而人们对它 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有的是诠释学 上的歧义,有的时代感受、学术旨趣和 思想倾向的隔膜或对立。我们不敢断然 判决对错。然而以这样偏于某一方面的 倾向来论断五四,往往不免给人ー种主 观而缺理性的审察。或许今天我们在学 者专家的论述堆中重新评议五四时,可 以避免重犯前人的主观漏失,但另一方 面,也仍无遁逃于某些限制。虽然比较 短的历史距离与资料的广积有助于这方 面的研究。但七十余年来重要的史料并 未完整及客观的整理出来,有些尚涵蓄 着个人的主观情绪和某种目的的成份原
素,因此,在做评价上则显得吃カ不讨 好。唯个人不辞浅陋,尽客观的为五四 运动下评价,以期让历史回归历史,并 让历史为自己提出一个思考的空间。
对于“五四”,胡适认为它是知识 分子从事人文主义或文艺复兴的运动。 而有些知识分子则拿五四与18世纪法国 的启蒙运动相提并论。以上是知识分子 的观点来探视五四。而党派的出发点则 党曾赞扬五四的爱国表现,但对于过激 的新思潮与学生运动,却不予苟同,尤 其蒋中正更曾极カ批评当时的新文化运 动在文化和思想上的堕落。而毛泽东则 完全认定五四是“反帝”与“反传统” 的联合阵线,由无产阶级领导,确立共 产党的基础,并朝向“社会主义”、“世 界革命”的一次伟大成果。至于曾是五 四运动领导人的罗家伦除了强调“外争 强权、内除国贼”外,五四真正的价值 乃在学生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社会裁 判与民众自决精神的阐扬。而五四的精 神导师及被吴稚晖誉为“完人”与“通 人”的北大校长蔡孑民则视五四为一场 大洪水,并肯定了正面积极的价值。对 于前述的论决,我们不能完全加以否 定,因为它真实的反映某一群人中的观 点。今天在评定五四时,我们理应对各 种观点的评价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秉持 五四时期重估一切价值的精神,以冷静 的眼光、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它,并予以 其所应有的评断。
其实,综集所见,不难发现五四运 动最直接最明显的发展表现是在政治方 面。也就是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于这些 学生的行动,基本上个人对它的评价所 持的态度是同情的、是肯定的。但在肯 定中也是有所批判。首先个人是相当赞 同学生基于爱国情怀所举行的ー连串示
威与游行的活动。但却不同意学生过份 及形式化的当做ー种满足一己的欲望与 达成本身的诉求工具。当然,在那样的 局势下学生能看此表现至少证明学生的 心是活的,是具有“救国救民”的使命 感。但在某一方面而言,个人不得不同 情那群学生;因为他们所处的实在是ー 个充满着思想矛盾的时代。一方面强调 的个人自由、思想解放,但另一方面他 们则必须框套在爱国和民族主义的圈围 内,而寻求表现;表面上它强调科学、 推崇理性、但实际上它又是ー个热血沸 腾、情绪激荡,并充满著浪漫情怀的时 代。因此,学生在运动上是胜利了,在 精神上却是失落和无助的。因为决然斩 断传统,学生们仿佛再找不到一条可以 回家的路,在此,则陷学生面临抉择上 的危机,这危机延续至今,仍是无法解 结,张濒称之为迷失自我的意义危机
(The Crisis Of Meaning),而当时学 运的胜利,使学生产生一份自我膨胀的 意识,以致他们的行为泛滥而节制尽 失。五四事件只是突发性的,实质上学 生根本就没有一个实现、明确的目标做 为长期努力的依据。而当时的知识界更 无法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和慰籍。因 此,消极与不合作的辞职,无法唤回学 生的理智;而理性的“执事者各司其 事”,“闭门读书、不管闲事”又岂能在 学生的心中产生共鸣?最后许多学生认 同了激烈的左派或右派的民族主义,这 许是他们在众多要求的不满足之下而不 得不选择上的一条路。但学生运动也就 变了质,因为政治的渗透,早期五四时 的独立精神与思想特质也就消化并荡然 无存了。对这样的结果,我们固然毋需 怪责学生或知识界,因为他们所面对的 时局,就是充满着许多的问题与危机,
1W!興二緩爭!B
民賊スW存誅>,曹章段
■ 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时 的北京大学外观。
一氏,心 一丞死

表期作囚奴家亡W亦後 浅>Uy,ド«れ何1ta簿
大环境使然,只要是当中的一份子,便 无可避免受到时代潮浪的冲击而做出这 样的抉择了。
另一方面,五四的重要精神是思想 的解放,弃传统并创造新的现代文化以 救国。其表现在外的是学生的运动,但 内在却透过文化入手。基本上五四在文 化思想上所提倡的并非全新的理念,如 “民主与科学”及“白话文学”等,在 此之前皆有人提倡,而五四的价值乃在 于它所表现思想的创造精神与知识界及 学生群的真正觉醒!这是整个运动值得 肯定的地方。它为中国文化开启了一个 全新的纪元。但可惜的是中国知识分子 在当时并未真正认清中国与西方,换句 话说,在思想上他们觉醒了,但在对西 方的认知并未具某种程度的水准,因此 他们虽然看到了中国的病征,且试图用 西方的药方来医冶中国,然而由于他们 对病理认知的浅陋,再加上缺乏科学、 社会学、人文学与心理学的扎实基础。
因此开出来的处方也就显得简陋,如余 英时说的:“把外科病当内科病来诊 断”自然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反而在 反传统,弃儒叛遣,造成中国更大的伤 害。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体知到,当中 国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空间的挑战而处于 弱势时,知识分子是应该对自己的文化 作一番深切的反映与检讨,有基于此, 五四知识分子对传统制度,文化所持的 "ー切重新估价”(Trans - Valuation) 底态度是值得予以肯定的。问题是,重 新评估是彻底的推翻;反省与检讨也不 是全盘的否定。不可否认,并非传统的 东西就不好,那么,全盘否定是否有所 必要呢?此外,我们也必须了解,晚清 以来的局势相对于中国历史而言,它毕 竟只是代表一段特殊而有限的经验!是 否能把中国所有的挫折都归咎于ー时的 低潮,这是很值得商榷的。若我们放眼 世界,看看传统与现代文明在世界其他

地区所产生的关系,那五四所代表的立 场也未免狭隘与违反它本身所强调的自 由主义思想了。
但不管怎样,今天我们再回顾五 四,虽然了解它存有某些的瑕庇,然而 将其放大并置于历史的眼界中来看,它 的贡献是肯定的,并存有其时代的历史 意义(History Of Meaning) 〇 或许可 以说五四的发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 所代表的是ー种历史累积性的结果,若 以宏视的历史观来看,五四可算是一波 ー波浪潮中较高的波涛,这股波涛或许 摧毁了某些东西,但也带来了某些冲 击。如同每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ー样, 那是必然的过程,但五四运动却包含着 更进ー步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自先秦诸 子百家学术风气自由开放以来,中国历 史文化再一次被推上另ー个高峰,更新 了中国文化的纪元。因此,不论如何, 至少单于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推崇与肯定 了。而它所点燃的火花与所开创岀的起 点,更是我们应加以发扬与延续的。
结论
七十余年了,当我们回顾五四,并 对它的整体面貌作一番探讨后,对这曾 是中国迈向现代最悲壮的尝试,它的本 质、意义、影响和评价,我们都有相当 的认知后,再躬身自问:到底五四的精 神、诉求、理想到现代已是实现了呢? 还是退步了?到底现在与五四比起来, 那些已然改变,那些依旧不变?在此本 人将做一个初析以检视五四后的今天, 历史将给这个时代一面怎样的镜子,而 照出一片怎么样的社会与文化面貌来。
与五四比较,七十余年后帝国主义 算是完全清除了。毕竟五四的基本动因
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カ谋自 救,并为自救寻求奋斗的方向。“外争主 权、内除国贼”就是五四最直接的诉 求,七十余年来帝国主义不平等条约的 桎梏已解,在国际的地位上已取得对等 的地位,至少就“外争主权”而言已达 到五四的目的了。另一方面,因受到民 主思潮的影响,五四知识分子及教育家 无不致力于平民的教育,承袭晚清开启 民智的运动,如蔡子民力倡社会教育, 胡适的白话文学,这都是平民教育的推 广者。而今天,白话文已取代文言文为 传递知识和讯息的工具。....而共产
党的无产阶级革命信条,与国民党在台 湾的教育普及措施,已落实到无以复加 的地步了。至于1989年中国的大学生为 纪念胡耀邦并抗议中共当权者所引发的 六四天安门事件中,学生充分的表现岀 了其相当理智与成熟的认知,它的诉求 如:扩充教育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 平等、公布领导人薪资。陈义不高,但 却句句扎实,与五四时期学生所提出的 不合理改革议题比较起来,算是进步得 多了。
而反过来,做为五四诉求之一的科 学与民主,则因知识分子对其本质和精 髓认识不深,导致二者在中国的发展中 显得坎坷,甚至遭受到曲解与误用而对 中国造成相当的破坏。例如民主在中国 的发展便曾受到马克斯主义的传入而遭 到扭曲,而民初的内忧外患,国家主义 的盛行,便使民主受到扼抑。而科学虽 被五四的领袖当着信仰,形成所谓的科 学主义,唯破坏多、建设少。七十余年 来,科学的本质已较为受到真正的了 解,而且也较有进步,只是民主则似乎 仍有许多崎岖的路要走,尤其是信奉马 克斯主义的中国。而台湾目前则进入民

■ 1989年发生六四惨案前,会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学生。
主所谓“阵痛期”,二者在中国或台湾 而言,仍然尚需努力。
至于在学术方面,五四时期的思想 解放和学术自由等风气已不复当年的盛 况了。在今日,不论是台湾或中国,可 谓政治主导一切,教育很明显得成为政 治宣扬主张与思想的附属品。教育的发 展,学术的趋势,思想的潮流或多或少 都受到政治的牵制。这也不得不归咎于 中国近代史上共产党与国民党彼此的权 力斗争,在此斗争下连教育思想也被罔 顾。五四的面貌被扭曲和利用。相信这 可能是一心提倡教育独立,学术自由, 并认学术的目标是永恒,而政治目标是 短暂的蔡元培先生所不欲见到的吧!
在五四运动时期,热情与充满着理 想情怀的大学生在面对恶劣与无能的政 府时,在他们的背后有一位风骨及有 担当的精神导师。蔡孑民先生鼓舞了学 生,并成为学生的后盾。此外学生还得 到了一批学者如胡适之、陈独秀,李大 钊等人在背后的声援。但发生在1989年
6月4日的天安门事件就没那么幸运 了,当时没有任何ー个学者的声望、地 位和学识足以庇保学生,而公开表示同 情学生的也很少。在缺少全国的响应和 支持,及舆论和传媒在一言堂的情势 下,学生不只随时面对死亡的恐惧,更 苦闷的是言论的禁闭。因此,在与五四 的比较上而言,六四确实令人不得慨叹 不已。
75年了,隔着一段时空的距离,去 掉一切热血澎湃的浪漫情怀,再审视五 四,对这立意单纯,成因笈杂和影响深 远的活动,个人希望在做一个回顾的同 时,能客观的将历史归还给历史,由历 史亲自说话,还原自己的本来面目,以 及为自己寻求一个定位! 鈴
(完稿于1994年3月25日•台北・金 山)
(注释从略)
也爲了紀念"
论台湾文学和马华文学 与中国新文学运动
•安焕然
ー、为什么纪念“五四”?
像过往ー样,一年一度“五四”的 到来,人们总不免要对它议论一番,各 报刊杂志也如同往年一样纷纷推出了一 年一次的“五四纪念专辑”,人们又开 始在那一天热热闹闹的招那已历了 75年 的五四之魂。然而在这已超过半个世纪 的历史距离中,对五四运动的意义的诠 释,至今仍是不少知识分子聚讼的焦 点,而对于这大半个世纪以来人们的 “纪念五四”其中潜意识的义酒或许是 更值玩味的。
五四运动时,有人揭露了 “吃人的 礼教”、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但后来却又有人提出了 “整理国故”的 呼声。提倡西方“新”文明的“德先 生”和“赛先生”,推崇西方民主自由 与理性精神,但后来却又趋向于集权的 共产主义之渲放。于是自由主义者说五 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或 启蒙运动,但亦有人认定说五四是ー场 共产党徒的公然大暴动,而又有人说五 四实是ー场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也因 此,蒋介石说五四的新文化运动“实在
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 了。”而毛泽东则认定五四是一个由无 产阶级所领导,确立共产党的基础的反 帝、反传统的联合阵线。种种的诠释, 莫衷ー是,甚而吊诡的岀现两极的评 价。
然而“五四”的意义,到底是什 么?而后人纪念“五四”,又为了什 么?张濒说“如何重建中国文化”是五 四知识分子迫切而实际的中心课题。若 以此为据的话,其场景则是明显的指向 “中国”的前途上来的。如此说来,这 场“中国事件”又与大马及台湾有些什 么相关性存在呢?此二地的人们又为什 么常在某些时候要提及这在“中国”的 “五西”呢?
或许,五四的影响オ是促使二地的 人民常思及五四之魂吧!但对五四影响 的谬误,易使人陷入“主流/支流”的 诠译游戏中,而矮化了自身文化独自性 的发展特质。我们纪念五四,却甘心活 在“五四”的“支”流中而不自觉。鉴 于此,本文拟透过台湾文学与马华文学 的源起发展之探讨,检视此二者文学特 区与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否存在著所谓的
“主流/支流”之关系。本文所探讨的 台湾文学之时段是以1920年至1945年 日据时代的台湾新文学为限,马华文学 则是著重探讨其战前至1957年独立前后 的新文学发展。
二、台湾新文学的源起发展
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讨论台湾新文学的源起,不应以战 后,1945年国民党政权来台为起始,也 不是因近来所谓“台独意识”高涨,为 政治目的所突然制造的,其源起应上溯 从台湾的日本统治时代谈起。如同吾师 林瑞明教授所说的台湾文学整体性概念 的成立,“不是始于80年代,而是在日 本统治之下,随著30年代左翼文学的反 殖民体制而发展出来的具有独立性格的 概念,以区别于日本文学,虽然以汉文 书写,但绝非同一年代发展中的中国文 学所能概括,主要理由在政治上台湾不 属于中国。”因此欲讨论台湾文学的源 起及其性质,就必须注意到其所背负的 历史复杂性,亦即它是在日本殖民统治 下,以汉人为主所产生出来的文学特
区,实有其历史的特殊性本质。
第一次大战后,各地掀起世界性的 民族自决主义的浪潮。波及远东,1919 年3月有朝鲜人发起的独立运动“三一 运动”,旋即5月在中国,有澎湃的
“五四运动”之发生,而在日本,则正 弥漫著一股“大正民主思潮”。在此世
界性的民主及民族自决浪潮下,处在日 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也就兴起了一 股新兴的文化思潮与社会运动。如同河 原功所说,此时期的台湾社会运动,是 “接受来自中国大陆、日本内地,或者 世界性倾向的无政府主义或共产主义的 影响”而形成的。而台湾新文学的出现 则在此新文化的社会运动中,占有极重 要的份量。
1917年胡适于〈新青年》发表了 〈文学改良刍议〉,掀开中国新文学的 序幕,1919年五四运动后,它更形成一 股有力的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浪潮。台湾 新文学的源起,与此中国新文学运动有 著密切的关系。台湾新文学可谓始于 1922年,是跟随著新文化运动的展开而 来,而起初则是以介绍中国大陆的“文 学革命”给台湾的形态传来。但是当时
处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要接受中国大 陆的资讯是比较迟缓的。因此对中国五 四新文化思潮的传入,除由少数在中国 念书的台湾人传送外,中国新文学运动 的气息之所以传送台湾,却是透过当时 在东京的台湾人留学生组织“台湾青年 会”的机关杂志〈台湾青年〉而开始 的。1922年1月陈端明在该杂志的第四 卷第一号发表〈日用文鼓吹论〉,首倡 用白话文。
1923年从中国大陆目睹白话文运动 蓬勃发展的黄呈聪,回台后,于〈台 湾〉第四年第一号发表〈论普及白话文 的新使命〉和黄朝琴的〈汉文改革论〉 (同杂志第四年二号)二文,掀开了台湾 文学史上的“新旧文学论争”,使台湾 新文学成为ー场实际的运动浪潮。中国 新文学的理论也开始于此时被介绍来台 湾。并以为“推行普及国语(以标准语 写的白话文)以统一方言,启蒙民众オ 是改革台湾社会的急务”。
1923年〈台湾民报》创刊,更扮演 了此文化的启蒙的ー环,把中国新文学 直接引进台湾来。许乃昌于《台湾民 报〉第四号发表〈中国新文学运动的过 去现在和将来〉一文,首次将胡适的 “八不主义”、陈独秀的“三大主义” 介绍来台。而真正主张建立台湾新文学 应以白话文为写作工具的,是当时在北 京求学的张我军。张我军模仿胡适的 “文学的国话,国语的文学”,乃提出 “建设白话文文学,改造台湾语言”的 ロ号,并于1924年展开了 “新旧文学论 争”。此时期《台湾民报〉更大量转载 当时鲁迅、郭沫若、胡适、冰心等中国 大陆作家的作品,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催 生了台湾新文学之萌芽。20年代出现了 赖和、杨云萍、张我军、陈虚谷、杨守 愚等大抵是以汉文写作的台湾新文学的
第一代作家。
故台湾新文学的萌芽与五四的中国 新文学运动,是密切相关的。如松永正 义说的,•此时期(1923 - 1930年)的台 湾现代文学萌芽期是“在大陆的五四新 文化运动的影响之下,形成使用白话文 (口语文)的文学。”但在这里,应当 注意到的是,当时的台湾知识分子都曾 受过日文教育,对世界文学的资讯亦都 较易从日文,以及留日学生中直接吸 收,故台湾新文学的发生,其影响来源 是多方面的,甚至有学者以为其源头, 不只是中国大陆五四新文学运动而已, 而是ー个“世界主义下的台湾新文 学”。不用日文写作,而用白话汉文创 作,或许其中蕴涵著处于日本殖民统治 下的台湾人,其文化的基盘是以汉文化 为主体,相对于殖民宗主国的日本文 化,所带有的ー种内在抵抗精神所致。 因此1920年代以汉文创作的台湾新文学 萌芽期之文风形式,乃比较倾向于当时 的中国新文学。
但台湾文学有其独自发展的特性, 以北京话为中心的“白话文”,在日本 统治下的台湾而言,是忽略台湾现实 的。1930年代后,日文教育更趋普及,• 北京的标准“国语”已不能支配台湾的 特殊的政治环境。1930至1931年,黄 石辉在《伍人报〉〈怎样不提倡乡土文 学〉,郭秋生在〈台湾新闻〉发表〈建 设台湾白话文一提案〉,掀开了台湾乡 土文学和台湾话文运动。他们主张“屈 文(标准白话文)就话(台湾话)”, 并批评“屈话就文”者是“事大主 义”。黄石辉说:
“你是台湾人,你头戴台湾天,脚踏 台湾地,眼睛所看的是台湾的状况,耳 孔所听见的是台湾的消息,时间所历的 亦是台湾的经验,嘴里所说的亦是台湾

的语言,所以你那枝如椽健笔,生蕊的 彩笔,亦应该去写台湾的文学了。”
此文所明显标示的“台湾文学”, 已被学者喻为是“台湾新文学的独立宣 言”,而且也是“使30年代的台湾文 学,逐渐地从中国的文言文与白话文学 中解放出来,而成为独立自主的文学体 系。”
况且30年代后,日本皇民化政策更 强化,汉文渐被禁用。以日文创作的台 湾第二代作家如杨逵、龙瑛宗、张文 环、巫永福、吕赫若等与20年代第一代 作家已不同。他们受五四新文学运动的 影响较少,但却与日本左翼文坛联系, 其中张文环、巫永福等东京留学生组成 的台湾艺术研究会,积极汲取日本普罗 列塔利亚文化联盟(CUP)指导下的文 化集团各流派,其机关杂志〈福尔摩 沙〉就是以日文书写的。台湾作家仍持 写实主义的路线,揭露日本殖民统治下 的黑暗面,及秉持其反抗之精神。日文 创作的增多,乡土文学的提倡,也显示 出“台湾的新文学开始从大陆的文学动 向中脱逸出来了。”
三、马华新文学的源起发展
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讨论马华新文学的源起,亦不应以 大马独立为起始。方修等人对马华文学 史的整理工作已颇有成就,而近来杨松 年对分析新马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知识分 子的心态的探讨,亦颇有精辟的见解。 讨论马华文学的源起,至今,研究者一 般认为其源头应上溯从!920年代当时英 国殖民下的马来亚谈起。
与前述台湾新文学ー样,马华新文 学的源起,与中国新文学运动也有著密
切的关系。其源起与当时的五四新文化 运动有关。如方北方说的,,当时“华侨 社会受国内五四运动新文花革命思想的 影响,也同样希望发生一场有如中国的 五四社会革命运动。因此马华新文学萌 芽时期,是深受中国作家的新文化思想 所影响;同样具有反传统、反封建的精 神。”
1919年10月新加坡(新国民日 报〉创刊,其副刊〈新国民杂志〉已开 始出现ー些具有新思想的白话文章,是 为马华新文学史的发端。至1925年以 〈南风〉、〈星光〉等新刊物为重心,更 积极提倡新文学,致使马华新文学运动 进入其初兴的扩展期。而尤在1927年 后,当时在上海的郭沫若、蒋光慈等人 所倡导的革命文学思潮(即“普罗文 学”或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传播 到新马ー带,乃导致了 “南洋新兴文学 运动”的崛起,使马华文学的发展进入 了第一个高潮期( 1925 - 1931年)。而 新兴文学初期的小说作品,例如林雪棠 〈ー个女性〉、呆伯〈偷生日记〉和忠 实〈笑纹与波光一样柔和〉等等,其内 容也多是反映当时中国北伐时代的东 西。可窥马华文学的源头与五四新文化 运动渊源之深。
但马华文学也和前述的台湾文学ー 样,有其独自发展的特性。马华文学初 期的作品,其叙事场景和关怀的对象虽 显露出浓厚的“侨民意识”,但这时的 “南洋思想”却已经萌芽,例如林独步 〈两青年〉、李西浪〈蛮花惨果〉等, 就是以南洋为题材的作品。而就在新兴 文学的滥觞期间,1927年更有所谓的 “南洋色彩”的提倡。首倡者是《荒 岛〉同人提出了 “打算专把南洋的色 彩,放入文艺界里去”的口号。以为
“只要以南洋的生活,色彩为背景,努
カ描写,大胆描写,一定能使南洋的文 艺放出异彩? ”尔后,又有“以血和汗 铸造南洋文艺铁塔”、“创造南洋文化” 等口号的提出,更明显的提出南洋文艺 应有其地方色彩的主张。于是“南进, 南进,发掘南洋的文艺的宝藏;南进, 南进,开辟我们南洋文艺的霸业。”而 张金燕、曾圣提、陈镣青、吴仲青等人 的作品,大抵都以“南洋”为题材,尝 试开拓具有赤道独特色彩的南洋文艺。
1934年丘士珍以废名为笔名,发表 〈地方作家谈〉以及1936年曾艾狄〈马 来亚文艺界漫画〉二文分别引起的文艺 论争中,“马来亚文艺”、“马来亚文 学”这类名词的岀现,意识著“马来亚 本位概念”的形成。1936年一樵(姚寄 鸿)〈关于马来亚文学的诸问题〉中认为 马来亚的华文文学最大弱点,是移民观 念还未能完全清除,因此形成当地的文 学盲目受中国文坛错误地引导。故认为 马华文学应该是世界文学的ー环,而不 是中国文学之支流。可窥当时马华作家 已有欲挣脱出“中国文学的支流”之端 倪。这种追求马华文学的本地意识,虽 然在1937年的抗战文艺时期,由于中日 战争的剌激,侨民意识再度高涨,本地 意识遭受挫折,但当时小红(吴文翔) 反对用“抗战文学”的口号,提出符合 本地实际的“华侨救亡文学”的口号, 亦可视此马华本地意识的未曾断割。
战后,1947年展开了 “马华文艺独 特性”的论战,强调马华文学应反映 “此时此地”的马来亚的现实社会,指 出马华文学应有它的独特性,其作品内 容应以马来亚人民的立场为岀发点。甚 而讥讽当时所谓的“侨民作家”是“逃 难作家”,而引来ー场大论争。虽然 “侨民作家”的势力强大,但土生及年 轻的本地作家主张马华文学应该脱离中
国而独立出来,走出其独特自主的发展 道路,是应合于当时新马政治社会发展 之所趋的,以致“马华文艺独特性”的 提出,在当时的局势下,无疑是场马华 文学的自立运动,宣誓了马华文学要摆 脱中国文学的附庸地位,与中国文学分 道扬镖,而投注于马来亚现实的独立运 动之中,是有其时代意义的。1956年有 “爱国主义的大众文学”的提出,此爱 “国”,已指向马来亚,而不是中国。
四、“支”流VS “主”流
从上述对台湾文学与马华文学的源 起发展来看,可知两者的起源均在不同 程度上与当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影响 有关,但亦均有其独特自主性的发展脉 络。惟过去不少学者却过份强调了中国 五四对台湾和马华文学的影响性,以致 掉入“主流/支流”的诠释框架而不自 觉,忽略了自身独特的本质,而自我放 逐和抽离出自己的土地和历史(台湾或 大马)之外,在那朝圣国的边缘地带徘 徊著。
1945年国民党政权来台,结束台湾 的日本殖民统治“光复”台湾,但新的 外来强势却欲切断台湾日本统治时代遗 存下的“奴化”文化,企图再造起“中 国的传统文化”来。于是台湾的历史与 文化再次被扭曲及断裂,似乎要人忘掉 那一段“奴化”的年代,连带也要忘掉 了那一段台湾人反抗“奴化”的岁月。 于是承五四时代戴望舒的现代诗派,纪 弦于1953年成立“现代诗社”,擎起现 代派的旗帜,誓言“把现代诗的火种带 到台湾”来,“领导新诗再革命”,其成 就虽值得肯定,但却仿佛自负的以为日 据时代的台湾似乎没有过现代诗的发 展。1970年台湾正中书局出版尹雪曼编
的一本厚达五、六百页的《中华民国文
学’的话,应该是整个中国文学的一条
艺史》,有关日据时代的台湾文学部分 仅是置于正文以外的“附录"部份。台 湾文学不仅被以为是中国文学的二个支 流,而且更不过是那厚厚的"中国"的
“附录”下小小的边陲。
直至70年代末台湾乡土文学论战
中,陈映真以许南村的笔名,参与笔 战,站在中国立场,认为台湾不过是中 国的一省,强调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
支流,因此所谓“台湾文学”即是“在 台湾的中国文学”,以为台湾文学无所 谓的台湾立场,说“台湾文学”是带有
“分离主义”的倾向。无疑的,陈映真
支流。”是故,相对于马华文学,也仍 然有人在这“主流/支流”’游戏中玩 乐〇
其实对于文学“主/支流”的争
执,是“台湾文学的定位”和“马华文 学的定位”的问题。而且其争执的开
端,不是在独立后的马华,也不是近来 “台独意识”高涨的产物。其争端及 “自决”的呼声,在英国殖民地时代的
马来亚和在日本殖民时代的台湾就已经 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时代渊源。
如杨松年说的,马华文学的独特性 发展,“其中的心理变化,不是突变的,
成了此“主流/支流”诠释游戏中的最
而有它形成的发展的道路。”从英殖民
佳演员。
同样的约在同时,温瑞安亦以中国 本位的立场,在〈漫淡马华文学〉一文 中,以没有中国文学,便没有马华文 学,以马华作家是用中国文字写作等理 由,“宣示” 了马华文学"自决”无望。 而原本是大马旅台生,目前已留居台湾 的师大教授林绿在80年代仍重申他对马 华文学的看法,以为马华文学这个名词 本身就有问题。"严格来讲,用华文写的 就是中国文学。” “假如有所谓’马华文
时代南洋色彩、马来亚本位概念的提 出,至战后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渲放,可 知马华文学早在20、30年代就开始塑造 其本身的独特自主的个性。而日据时代 台湾文学,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 (当时台湾在政治上不属于中国)也使 其发展道路,虽然受中国五四运动和日 本新文学的双重影响下,从主张白话文 文学到提倡台湾乡土文学,台湾话文文 学,甚而用日文写作,却又有异于日本 的“内地文学”,确也早在20、30年代
型塑出其自主独特的文学个性。其中的 心理变化,也不是突变,“台湾文学”这 名词的产生,更不是近来的“台独份 子”ヽ“分离主义”者所独创的。
早在1930年,黄石辉就曾说:“台 湾在政治关系上不能用中国话来支配, 在民族上不能用日本话来支配,为应台 湾的现实社会情况,建设独立的文 化",乃不得不提倡乡土文学。而1929 年陈镣青也曾说:“我们观之北美,其 殖民之历史与我华人相捋,可是他们到 了现在,已经创造ー种美洲特殊的文化 了。我想希望南洋文化能够萌芽,总要 努力来促成它赶快萌芽,更要努力来促 成它赶快发叶,以至开花。”显示岀 台、马两地文学在此时,就已有塑造自 身独特文学和独立的文化之强烈意愿。
1932年在东京成立的台湾艺术研究 会,同时刊行〈福尔摩沙》,在发刊词 上说:“虽有数千年来的文化遗产,可 是现在依然在这特殊情形下的人们中, 到了现在还没有生产过独自的文化”。 “所以同仁等常以对这种文艺改进事业为 许,大胆的自立为先锋”,“从心里所涌 现我们的思想及感情,决心来创造真正 台湾人所需要的新文艺。我们极愿意重 新创作’台湾人的文艺’。”
而1929年曾圣提在〈南洋商报》写 了一则有关创办〈文艺周刊〉的广告词 中,也说:
“这个刊物并无特别使命,她只想在 万里炎阳的热带国,找寻ー些土产土制 的粮料,她虽不想找寻钻石与珠子,以 饰其云石之宫,但她却情愿招募她的同 情者,在同时(在)高椰胶树之外,以 血与汗铸造南洋文艺的铁塔。”
“重新创作台湾人的文艺”ヽ“以血 与汗铸造南洋文艺的铁塔”,二者的心 境是如斯的接近,均展现了在特殊的时
空背景和历史条件下,殖民地人民自决 的呐喊。
而且,与其说台湾新文学和马华新 文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学的ー支,不如说 三者都是世界文学的ー环。这种自觉, 同样也在20年代末期的台湾作家和马华 作家中就已经意识到了。有“台湾新文 学之父”之称的赖和就曾说:
“新文学运动,纯然是受著西学的影 响而发动的 台湾的新文学,虽不 是创作,却是光明正大的输入品,决不 是赃物。新文学是新发见的世界,任各 有能力的人去自由垦植,广阔地开放 著,纯取世界主义,就是所谓大同者 也。”
而1930年马华作家滔滔在〈我们所 需要的文艺〉一文更清楚的表示:
“假如世界文艺思潮是波涛澎湃的洪 流,那么,南国文艺便是这波涛澎湃洪 流中底一条支流,方向是朝著这洪流 去。而支流自身也有它的特质与颜色。 这特质与颜色就是南国文艺的地方色彩 的衣裳。我们不要忽略这儿的地方色 彩,更不要忘掉时代的方向。假使忘掉 时代的篇章,便是没有生命的枯体,忽 略地方的色彩,也只是过广的牡丹。”
况且,中国五四运动的产生,也是 受世界思潮影响所致。当时世界各地正 掀起著ー股民族自决的浪潮,而中国留 学生如胡适等从美国吸收西方的民主科 学的理念,而鲁迅亦在相当程度上受到 其在日本时的新思潮的影响,由此说 来,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 动也是在世界主义下发端的。是故,我 们又何必要过度去强调中国五四的“主 /支流”影响,而忽略了整个世界的时 代脉动呢?甚而忽视本身独自性的发展 特性呢?故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文 学、马华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主/
支流”的诠释论调,实际上是有待商榷 的。
当然台湾文学与马华文学因各自的 “此时此地”客观环境不同,而各有异 质,尤其是战后,大马独立,台湾则 “光复”,成为中华民国之一省。但相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的地位又很 特异,政治上的复杂,使其“台湾文 学”的发展受到政治的扭曲。但有趣的 是,若从“史”的角度来看,“台湾文 学”和“马华文学”这名词的岀现,均 在战前就早已产生,并不是因为短视的 政治独立企图,而是早就有其各自独特 发展的脉络可寻的。
因此无论是台湾文学也好,马华文 学也好,均因其各自复杂的时空背景的 不同,其起源虽均与当年的五四运动有 著密切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亦各自有其 独立自主发展的特性。所以,诚如游胜 冠所说:“不管台湾将来政治的发展是 什么型态,与大陆将是什么样的关系, 作为华人社会之一的台湾,可以有它独 特的一面,可是也不必为了强调本土意 识而斩断其华人的根源,否认所有与 ’中国’有关的东西。ー种世界性的台 湾文化观,在排除受压迫的反抗情绪之 后,也广泛地被提出。强调台湾的主体 立足点。”
而林建国在〈为什么马华文学〉一 文中,更说:
'“显然’支流’这个隐喻不适用,除 非它指分’支’出去自己‘流’〇自己 ’流’便有自己的命运,源头切断了还 有天地带来的造化,可以自灭,可以自 生,与’主干大河’无关了。如果有所 谓’万流归宗’的说法也无所谓了,因 为’宗‘有如死人牌位的供奉,’万流’ 早已各自向前奔流,各自照应自己的命 运去了。”
五、结语:纪念五四,
走出五四
本文不是ー篇专论五四的文章,但 却尝试从另ー个侧面,揭示台湾文学与 马华文学的源起,虽与五四运动有著密 不可分的关系,但同时也指出了台、马 文学其存有独自发展的特性。更进而引 申出“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五四? ”的 这样ー个问题来。立足于大马,身为大 马华人,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五四 带给了我们些什么?把台湾文学和马华 文学作比较,探出二者与五四的关系, 实给予我们不少的启示。
• 从文学史看,五四的确很大程度上 影响了马华文学的发展,但这不能简单 的用“主流/支流”就能解释。台湾文 学和马华文学的独特性发展是应当意识 到的。
“五四”,这“反叛意识”的符码, 在五四以后;一直被人重复召唤,于是 戒严时期的台湾自由派学者,常常祭出 “五四”以反抗官方的意识型态统治。
中国大陆民主人士更在70年后仍还在高 喊五四的口号:民主与科学。五四的魂 已远,然而还有好多人还活在五四,有 者甚至还在找寻“五四”。
当然,身:为大马华人,我们应该学 习五四精神,因为马华文化中有五四的 因子,但整个关怀的对象却已不同。五 四关怀的是中国,而大马华人所专注的 则是我们的土地马来西亚。马华文学已 不是中国新文学的一支,而是已经独立 成长。马华文化更不应等同于中国文 化,因为马华文化也应当有其独立自主 发展的一面。今天我们虽然还记得纪念 “荫”(或“阴”)影。纪念五四,走出 五四。
•永乐多斯
殴妻之戚
不可故
括调查,对女性施暴,
其中包括乱伦、强暴、性骚
扰ゝ谋杀、殴打、精神虐待等
案件,在亜太地区有增加之 势,而引起人们普遍关心的阉 夫案,台湾的杀夫案等,都是 女性在暴力阴影生活下不得不
作的反击。
我们的社会已然要迈入
21世纪,但是男女不平等, 性别歧视的情形依然存在,女 性没有得到应得的尊敬,享受 到应享的基本人权与自由,这 种不公平让女性悲痛,而身为 女性喉舌的女作家,不论马来 人也好,华人也好,都不断的 在他们的作品中反映受害女性 的命运。尤其时常发生在家申 的"殴妻”案件,几乎所有作 家都一致认为这种情形不应该 再被忽视。
殴妻,在人类历史中存在 已久,在今天的社会学、心理 学的专书中,我们都能看到有 关这问题的剖析与研究。在我 国,殴妻问题日趋严重。根据 马来西亚妇援机构(WAO) 与受害者的对话看来,传统男 尊女卑的观念,男女僵化的牲


听说,有人认为中国评论 家在评介马华文学作品肘,给 予太多的叫好,是有・•捧大 脚”之嫌云云。
我想,如果我们的作品或 作家都是"大脚”的话,有人 要"捧、,就由他人去 •・捧",不必太看不开。因为 这么ー来,倒也证明我们华文 文学是不赖的。反之,如果是
/甄供
ー些"小脚",为了冒充"大 脚",鞋里塞满了棉花,也拿 出来给人・・捧»,或者自己打 肿了脚也伸将出去,这只能说 被捧者的厚颜与捧者太缺少器 识了。
・与中华文文学交流的实际 情况,我ー无所知,不敢置 啄。但有一个小例子,不妨提 出来供读者参考,或许这有助
于理解・・捧大脚”之所以产生 的根源吧。
话说东南亚某国华文文学 界某派的ー些次要人物,他们 趁着中国对外开放,捷足先 登,把他们自己的和同派的作 品推介到中国去。中国闭关锁 国几十载,能知道海外华文文 学状况,实在非常有限。所 以,一接触到这些用华文书写 的作品和资料,难免会惊収, 或为文赞美几句。听说当时某 国华文文艺界有识之士都因之 而揺头兴収。但随着时间的推 移,所能掌握的资料日益丰 富,他们的眼界就逐渐开拓, 论述时也逐渐能把握全局了。
别角色的扮演,都是这问题背 后的主因。
60年代马来女作家Salmi Wanja的长篇小说,对被殴打 的妻子的心理有深刻的描写。 这些妻子善良温和,持家带 子,有一位甚至工作养家,但 是在丈夫眼中,这些是应该 的。只要他不幵心,看不顺 眼,那怕妻子再好,也是他的 出气筒,马华女作家芸亦尘在 她的长篇小说〈渡越〉,中, 也有类似的女性人物的描写。 只是那时代的女性,除了忍气 呑声,将希望寄于渺茫的未来
外,都是无可奈何的过一日算 一日。
女性的认命态度,到 Khadijah Hashim 的〈昨夜风 暴〉(Badai Semalam)中有 所改变,小说中的女主人翁马 茲妮是ー个有理想,有抱员的 新女性,她的种种新思想行 动,和她丈夫传统的脚步,不 能配合,结果一晩马茲妮抱怨 .不公平时,他把她毒打了一 顿。ヨ茲妮的丈夫卡林受过高 深教育,但是只要妻子不顺从 他,他也ー样用粗野的话侮辱 她,把她打到得住院留医。
卡林事后虽然向太太认 错,但马茲妮只原谅他,却不 愿与他再生活在ー起,他对她 的不尊重,不相信,使她觉得 这种婚姻没有任何存在下去的 意义。马茲妮是被殴妻子中最 清楚自己方向的女性。因此, 她以脫离丈夫,自己独立生活 来结束梦魇般的婚姻。但是世 上有几个马兹妮?假如社会 不严肃看待殴妻的问题,认为 这不过是鸡毛蒜皮,假如人权 传统男尊女卑的思想没有完全 清除,假如男人认为太太不能 与他平起平坐,一切得唯他命 是从,假如男人认为权カオ是 一切,假如女性经济、思想、 感情仍然不能独立,那么,不 论社会多么逬步,殴妻这现象 还是不能消灭,而痛苦女人的 数目,不会減少,悲惨家庭的 气氛也永远不能改善。@
实在不必在这面太过费神,重 要的还是写出无愧于自己和时 代的作品来。当然,严正的批 评家及时的指陈也是必要的。
如果你要我举出实例釆, 我以为近年来中国评论界对台 湾的现代派与乡土派论争的 来由、历史背景,影响以及双 方作品的评估,都作出了中 肯,扼要的论述了,这在台湾 本主上,好像迄今还没有人梳 理过的。
马华文学是海外华文文学
中最迟为中国文学界所认识, 后者对前者的认识,还有一个 过渡时期。当马华文学的历史 逬程还未被对方全面把握之 前,就可能出现某些偏差或失 误,这是可以理解的。所谓 ■捧大脚"的问题,是否可以 提到这个层次釆考察呢?
我认为有出息的马华作家
近几年来,角逐雪兰莪中 华大会堂会长职似乎是隆雪エ 商总会的其中一个主要目标。 原本华堂在工作上是比较偏重 社会、文化、教育事务的。商 会董事在过去都不会积极争着 做代表逬入华堂担任任何职 位,其原因不得而知。可是这 几年来情况却不同了,商会ー 些人确实对华堂会长之职表现 得很热衷。这种转变是ー项新 的发展,大家都希望是一件好 事,至少人们还记李延年时 代,李延年先生一身兼任商会 与华堂之会长,在同一屋檐下 与其他的文教机构如董教总等 合作无间,他对促逬族群团结 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后商会
的另一些主要領导人加邱祥炽 先生,张正修先生等在担任华 堂会长时,更积极地推行了许 多有创意,有实质,有方向的 工作,使大会堂充满活力和生 机,如制订华团宣言、成立民 权委员会、资料研究中心、组 织全国华团文化滔询委员会、 妇女组、青年团等等都是在他 们任內完成的,直到张景良先 生出任会长,他秉承前任会长 的工作,继续推展会务,为了 使华堂经费方面自供自给,他 領导华堂董事制定会所扩建计 划,将会所冷气化,编印全国 《工商指南〉给华堂带来了不 少收入,尤其在文化工作方 面,他更是马不停蹄地全国奔 走,文化节之能够在今天在多
地隆重地成功举行,他实在居 功不小。
这次商会董事对雪华堂会 长职表现得那么热衷,本来也 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可是 事情发展到要另瓦!现任的商会 两位正副会长出来参与角逐, 而其背后又得各有一批有心人 在推动,那就有点不寻常了。 这与以前商会領导人出任华堂 会长情况大有不同。当时他们 都是在一团和气下众望所归被 推选出来的,虽然没有竞争, 但是他们的表现还是有目共睹 的。这次华堂会长选举,商会 很难掩饰分派之事实,加上石 师子的问题,使人联想到事情 并不简单,有人猜测这次华堂 是否已成为商会不同利益集团 的角逐场所,要不然他们难道 真的愿意将过去一路标榜的 ,以和为贵”的・协商精神’ 置之不!®而大伤和气?
平心而论,这几年来华堂 領导人在好几项重要课题上与 前任数届会长的理念,确实是 背道而驰。首先,他们已不像 过去一样与其他重要华人机构 精诚合作。今天在同一屋檐下 华堂不但与董教总疏远,同时 华堂与商会之间也早有暗流。 今天突然浮现出来了,其次, 华团宣言被置之高阁,民权委 员会已被腰斩,华资已被孤立 并被迫须要从华堂后则男女厕 所旁出入。这都在说明目前的 颌导人与过去的颌导人在思想 上与实践上已有重大的分歧地 方。有人说华团宣言订立以来 已有好多年了,这期间我国的 政治气候已经有了许多改变, 华社应该审肘度势,重新检
讨,重新修订有关宣言内容。 这些话都是对的,说起来也是 铿锵有声,可是这几年来华堂 颌导人的举动又如何咽?何 国オ检讨,何时オ修订宣言 呢!同肘又要怎样修订?这 份严肃的宣言是否由几个人说 要就要,说不要就不要,或是 须要交回以前参与订立该宣言 的十五华团或是廿七华团来讨 论取决昵1F我们希望新届董 事会能在这方面认真考虑。除 此之外,我们又听说民权委员 会就算剩下三个人也能操作。 这句活也没错,就像说四肢残 缺,或聋哑昏盲的人也能生活 的道理一样,难怪这一路来这 三人只发表过三篇文告。其他 活动都停顿下来了。其实民权 委员会的任务并不是要向任何 一方对抗,而是作为ー个华人 社会最高的团体,其颌导人实 在有责任给华人社会指引,并 监督国家社会的机制以使它能 健全发展。例如最近沙巴政 局,那些背信弃义的议员今日 可以标榜ー个政纲去嬴得选 举。明日又可以跳糟到标榜另 ー个政纲的政党去。这种明目 张胆的欺骗千千万万的选民不 但得不到惩罚,同时还竟敢提 出金钱的要求。议会中收容这 些人也会降低身份和尊严,相 信有良知的人都不会与他们认 同。民权委员会在这种情况下 就必须及时提出意见和看法, 甚至要求立法纠正。正如巫统 在看到金钱政治泛滥的肘候, 提出立法防止金钱政治ー样。
以这种态度处理问题是不亢不 卑的,绝不是ー种对抗,作为 ー个华人社会最高的团体,如
果连这种基本的社会意识也没 有,那么高谈积极提升文化素 质还有何用?所谓“多做多 错,不做不错",其实就是 ”应做不做,不做オ错" ,不 知华堂哀哀诸公以为然否?
至于在堂务多方面,如果 只将主办文化节及扩建会所归 为"两大任务”,我们真是看 不出颌导人怎样’显露”出各 有千秋的不同颌导作风。因为 这两大任务已经没有什么新 意。同时我们应知道文化节的 活动只不过是文化的表层,更 主要的是文化的实质,犹如绿 叶须要牡丹居中坐正一样。所 以说将举办文化节当成落实华 团宣言文化部份的,最具体例 子.实有言过其实之嫌。
几年来华堂的唯一新计划 就是倡议建立图书馆。至于其 目的是不是要与华资对抗,我 们也不便于猜测。不过要将图 书馆建立在离开吉隆坡几十公 里外的雪邦,那就有问题了。 我们知道图书馆是知识的宝 库,而今天又是资讯爆炸时 代,学习知识是刻不容缓之 事,如果今天才开始申请主 地,等到建好图书馆时,已经 是十年八年了,再加上雪邦发 展初期,人口必定稀少。图书 馆不养蚊子オ怪。换句话说建 立图书馆之宏图至少在以后两 任会长期间内还不能如愿以 偿,与其让人空等,虚度好时 光,倒不如尝试以下两种途径
㈠积极向政府争取在国 家图书馆内多置华文 书刊,因为国家如果 要实现2020年之宏
愿,政府必须要给人 民提供足够的知识泉 源,而这些知识泉源 是可以由各种不同语 文的书籍的,同肘华 人作为本国的公民, 也有权利要求政府对 待各民族ー视同仁。
㈡探讨各地华文学校或 华人社团是否有足耍 的空间天举办区域性 的图书馆,如果每ー 华人人口密居的区域 能够有一间学校或社 团出釆合作。华堂就 应该筹资大力支持。 各地区的图书馆在供 应书籍方面可以互通 有无。而资料硏究中 心则可通过其设立的 书籍资料储存库,以 现代的电脑来与各地 区图书馆进行.协调エ 作。类似ー些先逬国 家设立区域性的图书 馆一样,其效果是显 著的。
上述建议只是个人意见, 但愿新届华堂颌导人能在更髙 的层次上替华社服务。确实地 〈开拓雪华堂新机运,畠首阔 步迈向廿一世纪〉。 @
弱势与弱者
/张碧芳
期以来,女人一直都被 视为是弱者。
有弱者,就必有一个相对 的强者ーー男人矣。
在20世纪末的今日,现 代女牲大谈自我提升之类的主 题,若不去区别何谓弱者,何 谓弱势,并且找出ー个客观而 又公平的姑论,即“女人是弱 势,并非弱者》,尽管21世 纪降临,女性在思想及精神 上,依然不得解脫。
相信槿得驾驶的人,都遇 过这样的经验ー一汽车从小 巷(或转§□)驶出,大马路 的各种车舗川流不息在跑动 着,根本没有机会让你驶入大 路上,因此,你只好伺机.吃 路",寸步寸步的趋前去。
你清楚知道,你的驾驶技 术不赖,汽车性能也绝对不成 问题,只不过,由于环境或客 观情况使然,就算技术超群, 也无法真正施展驾驶本领。
这时候,为了脱离窘境 (即小巷),你会要求改变,
这可以包括马路或交通指示牌 的适当调整,或是期望那些受 宠、受保护,在"康圧大道-上奔驶的驾车人士以同理心来 发现及体谅你的处境,做出友 善的举动(如放慢速度,发挥 让路精神),以助你一臂之 力,使彼此能齐齐上路。
成熟、讲理的人会有这样 的认知ーー对方不是弱者或 无能,而是,在外在因素的束 缚下,他已成了弱势。
有志气、有自我醒觉的女 性知道,女人不是弱者,她只 是弱势。
以马来西亚情况来说,女 人之所以是弱势,那是由于受 到法律、政治、社会、文化等 方面的歧视和不公平対待所造 成。
在性别歧视方面,我国联 邦宪法第八条规定大马公民不 得因肤色、宗教、出生地点的 差异而遭受歧视,却未对牲别 歧视,或两性不平等对待的现 象加以明文禁止。
另外,尽管我国奉行的是 一夫一妻制度,但在现实生活 中,有不少男性以同居(即不 注册)方法逃避法律漏洞,可 '大小通吃"地逍遥法外。这 对女性的尊严,根本是ー种伤 害。
在至今仍是以男牲为中心 的社会,女性的心声与权益, 极不容易受到制度性的认同与 肯定。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经 被妇女团体组织喊得高入云霄 的"反家庭暴力”案,至今仍 未被国会通过。
这也意味着,我国妇女 "不受肉体及精神躁癇”的权 利,至今仍然是沉睡着。
女性在传统文化的歧视 下,不知觉地患上了 "自虐 症”,自视低(男)人一等, 对于不合理的种种待遇,不是 无限度的忍气呑声,便是阿 Q精神的看成是ー种“女性应 有的美德》,使得生活尊严与 权利变得陌生及溜远。因此, 精神上的自我奴化及矮化,才 是女性心灵的最大残害。
要扭转弱势,必须从制度 及政治方面做起。不合理的法 律,受忽视的权利,都应及早 通过立法管道加以处理。
无可否认,思想的’故变与 突破,オ是治本之道;女性本 身有义务更努力审视自已在各 个領域的处境,并具有道德勇 气不平则鸣、据理力争,以破 除长期贴在女性身上的“弱 者»标签。
只有通过女性“自我意识 的成长与提升,“女人,你的 名字是弱者》这句“名言”. オ会真正从这地球上消失I筠
厕]新闻鼬
岂容双重标准
/陈锦松
央国一些报章,诋毁我国
颌袖,指英国在吉兰丹援助的
二亿三千四百万英镑的柏高水 坝,和英国售卖十亿英镑的军 火交易挂钩,甚至指一家英国 公司曾建议何出五万美元予我 国首相。星期日泰晤士报主编 安德鲁尼尔也指大马大众媒介 向政府低头,沦为政府的エ 具。
国内不少的评论都在替我 国领袖“仗义执言",反对党 行动党由于吃过亏,曾因澳洲 的报章报导澳洲特务在未得到 联邦政府的同意和未股会政府 的情况下,已支付马新两国的 某些反对党成员数以万元澳 币,使反对党面对极大压カ。 据澳洲 Sunday Telegraph 报 导,澳洲特务组织以现款支付 马新一些反对党成员已持续了 多年,而有关反对党领袖在党 内地位仍然低微时就幵始接受 款项,当其党内地位提升后, 支付的款额也随着増加。在此 事件上,反对党似乎没有得到 "太大"民间的声援,ー些内 阁部长甚至表示要展幵详细调 查。
英国报章对我国政府的指 责,反对党也"以牙还牙”的
表帀应该调查事情的真相。他 们并没有像一般人在未了解事 情的背后因素时就几乎“一面 倒”的去批评英国的媒体,而 且还对西方的新闻自由表帀置 疑。
当人们不断攻击西方媒体 的新闻自由时,我们担心原有 新闻自由的精神是否会被刻意 曲解。到底大马的新闻从业员 在国内是否享有“令人满意" 的新闻自由,还是仍然受到 “令人不满意”的控制,而使 媒体丧失其应有的权利与监督 功能。
当我们的各语文报章、杂 志与电子传媒的新闻从业员在 厉声谴责英国报章时,是否也 应该充份的反映我们除了不容 许新闻自由的滥用之外,我们 也不能接受新闻自由受到无理 的控制。
有人建议我国政府对英国 报章的诽谤应该直接起诉该报 章,而非节外生枝,若以为可 以通过英国政府向英国报章逬 行施压与控制,这是天真的。 西方媒介自祢是司法、立法、 行.政三权分立的第四权,他们 岂容行政权去对新闻自由逬行
干预。不久前大马的一家英文 报曾被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起诉诽谤,结果获得庭外和 解。该报并付出ー笔不小的名 誉损失赔伝金予李光耀。起诉 英国报章是其中的一个途径, 不能单靠外交的努力。当英国 报章在法庭提不出有力的证据 时,真相将会水落石出。
在反西方媒体滥用新闻自 由时,为什么我们因"英国报 章的对象是执政党”而情绪激 烈,而对“澳洲报章的对象是 反对党”而态度冷淡,难道在 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前提下,我 们可以有双重标准。西方媒体 指责执政党就是滥用新闻自 由,攻击反对党就不是滥用新 闻自由?这点是我们要思考 的。 (B
・报业大王梅件
英传媒指首相贪污 政府拒受英商合约
针对英国传媒指我国首相 马哈迪接受贿赂,,纯粹是无 中生有”攻击我国领袖形象。 我国内阁决定,不接受英国公 司参与我国任何新的合约,尤 其是那些由政府所资助的计 划。,
.这是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 今日( 25/2/94)在首相署 召幵记者会上,向约七十位国 内记者所作的宣布。他也强 调,政府采取这项措施,不会 影响两国的关系。他说:"这 并非是ー项经济制裁行动,主 要是在于表达我们高度的不 满...这项决定将没有肘
限,而且我们也不会在短期内
检讨。-
我国政府今天已经把这项 决定通知英国驻我国的最高专 员署。我国的决定,估计至少 有三十五亿至四十亿英镑(与 币约ー百六十亿元)的合约将 受影响。据悉,2月20日的 (伦敦泰晤土星期刊〉的有关 报导,是指首相拿督斯里马哈 迪医生向 George Wimpey International 索取五万元美金, 作为获取溶铝厂建设合约的初 期报酬。
英国首相梅杰对于这项宣 布,即作出即时的反应,要求 我国逬ー步澄清。 酒
女彩克獲政あ 撒商制裁英商
国会反对党领袖林吉祥今 日(6/3/94)促请政府, 立刻取消’不让英国公司参与 政府新发展计划”的禁命,以 免损害大ヨ人民和商家的长期 利益。
他也要求政府立刻召开国 会紧急会议,辩论大马与英国 之间的纠纷,以及澳洲指大马 国会议员接受澳洲情报局贿赂 的事件。
他今日在国会以"国会尊 严与国家正直所有政党国会委 员会”主席的身份,召幵该会 首次会议后,联同四六精神党 主席东姑拉沙里及回教党代 表,发表上述联合声明。
他说:•在大与与英国的 纠纷以及澳洲指大马国会议员 接受贿赂的事件中,存有多项 疑问,当局应成立一个皇家调 查委员会逬行调査。,雀
或統治者 脣依死肯
我国统治者理事会今日 (4/2/94)在ー项特别会 议中,推选森美兰州最高统治 者端姑查花为我国第十任最高 元首,取代即将任满五年的最 高元首苏丹阿茲兰沙。而雪兰 莪苏丹沙拉曲汀阿都阿芝则被 选为副最高元首。
这项讯息是副首相拿督斯 里安华依布拉欣今日在亚(K对 报界宣布的。他也说:所有九 个州的马来统治者皆有出席今 日在国家皇宫举行的特别会 议,会议是由吉打苏丹主持。
森美兰最高统治者端姑查 花也是现任副最高元首,现年 72岁,为我国首任最高元首 已故端姑阿都拉曼的次王子。 殿下是在1922年7月19日诞 生于雪兰莪州巴生。
霹雳州苏丹阿茲兰沙是在 1989年4月26日接任第九任 最高元首职,陛下将在今年4 月任满五年。随着苏丹阿茲兰 沙任满之后,我国所有九个州 的马来统治者,都已先后轮流 担任过最高元首。
马来西亚是由森美兰ゝ雪 三莪、玻璃市、丁加奴、吉 打、吉兰丹、彭亨、柔佛、霹 雳ゝ槟城、ヨ六甲、沙巴及砂 免越这十三个州组成;不过, 森美兰、雪兰莪、玻璃市、丁 加奴、吉打、吉兰丹、彭亨、 柔佛及霹雳这九个州的苏丹或 统治者在1957年所达致的君 子协议,我国的最高元首是从 这九个州的世袭苏丹或统治者 中挑选出来。@
•古晋第一中学
马华发爱的宣言 动员为独中筹款
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林良 实医生,今日(19/3/94) 向全体独中董事与师生,发表 -•爱的宣言” 〇他说:•我要 告诉你们,马华爱你们I .他 指出:"能翳协助需要帮助的 人,是最大的快乐。我要告诉 所有独中的董事、教师和学 生,我们爱你们,我们重视你 。。.而马华的六十万名党员 将在不久总动员,再次出击, 展开另一项大规模的筹款运 动,协助国内六十间华文独中 的发展。
亚沙马华区会已厕应为独 中筹募经费,率先捐献十万 元。。
( 20/3/ 94)
副育相妥华ガ修路年女
我国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 今晩(3/3/94)在国际回 教大学的共同幵斋的晩餐会 上,促逬国人好好掌握华文, 因为随着亚太地区的经济成 长,华文已经日益占着重要地 位。
他说,拥有数十亿华人人
•沈慕羽
翩野政克助年取 系亥酎其他田素
教总主席沈慕羽17/3/ 94晩在马六甲平民校友会的 "宴会上表而,他欢迎马华愿意 协助筹募一千万元基金的行 凱
他指出:董教总现在所走 的是"人和”及,落实”的路 线,要华教能够顺利幵拓,就 必须得到各阶层、各政党的支 持,彼此间互相打交道,以便 董教总的意见得以通过这种管 道,但达到政府里去。〇!
(19/3/94)
ロ的亚太地区,经济成长迅 速,它主导了世界的经济,因 此,掌握好华文,将对我们无 往不利。
这是拿督斯里安华担任副 首相以来,首次在非华人的场 合中提出重视华文的重要牲。
・丹斯里沙卡兰从州元首中接 过委任我。
三议员跳槽国阵
朗(助理农业及渔业部长)及 官委州议员拿督再尼(团结党 纳闽区主席)〇
团结党政权动摇
三名团姑党州议员今天 (12/3/94)宣布退出团结 党,并矢言支毎国阵,导致沙 巴州的团姑党政权岌岌可危。
这三名团结党州议员是克 里雅斯区州议员,也是州文 化、青年及体育史长拿督拉津 奥京,格马邦区州议员鲁宾巴
与他们一起退出团姑党的 还有金ヨ利区国会议员拿督汝 尼曼。
沙巴州首席徵长拿督斯里 百林昨晩深夜召开ー项紧急新 闻发表会,谴责国阵領袖企图 以金钱地莅来利诱团结党州议 员跳槽。
舆论界则认为这ー来,沙 巴州的政治局势已处于地震活 跃期。 酒
沙巴改朝换代 国阵上台掌权
沙巴团结党主席拿督斯 里百林,今日(17 / 3 / 94)下午ー时五十分,向沙 巴州元首呈辞黯然下台。
沙巴国阵主席丹斯里沙 卡兰,随后到元首府宣誓就
团昆覚大・已去§降将级新政府
任首席部长而于四时廿五分 从州元首手中接过委任状。
沙巴州在这一段两句半
沙巴州团姑党风云变色, 政治局势的地震不但连连发 生,而且是山崩地裂。至今, 该党已经有九位州议员、五名 国会议员;州议会议长及一名 上议员宣布退党跳槽国阵,因 而使到该党组织的州政府面对 倒台,政权易手的厄运。
获得多名团结党议员加盟 的国阵,已经准备组织新政 府。国阵将是沙巴加入马来西 亚第四个执政的政党。
团姑党主席拿督百林目前 已经是众叛亲离,无法延续团 结党的执政。团姑党是在上月 22日组织第八届州政府后,
至今只执政廿三天。
团姑团的多名要员,在今 日(14/3/94)随着上周六 的(12/3/94)三名州议员 退党而宣布退党,跳槽国阵, 而使到该党的州议员人数由卅 一人减少到廿二人,国阵则由 二十三名增加至卅二人,成为 多数党而能够组织新政府。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说, 国阵将在星期五(18/3/ 94)•举行的首次州议会会议 上,投首席部长拿督百林不信 任票,推翻现政府然后组织新 政府。
钟之间,改朝换代,从原来 的团结党时代进入国阵掌权 时代。
拿督斯里百^^呈辞后向 记者表示,他的辞职,对他 个人而言虽是悲痛的决定, 但却是目前沙巴州这种局势 下所应该做的最光荣的事。 由于数天来,局势对国阵有 利,他必须对这项发展作出 光荣的反应。他表示,他是 以坦然无愧之心决定辞职。 而在过去九年间,他已尽了 最大的势カ为沙州以及沙州 人民服务。
出任雪华堂会长 林玉静痛苦四年
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在3月 27日举行会员大会,改选董 事,因为来届新会长人选将有 激烈竞争,而成为华社注目的 事项。
另一方面,现任会长丹斯 里林玉静在大会上致词时,不 但语惊四座,而且对华社组织 来说,帯有一股震荡カ。
丹斯里林玉静形容,在他 出任雪华堂会长的四年间,是 他ー生“最痛苦的四年” 〇
吴德芳胜颜清文 出任雪华堂会长
颜清文与吴德芳竞选雪 华堂会长,在4 / 4 / 94晚 复选投票结果,以一票之 差,吴德芳险胜,出任会 长。
雪华堂会长竞争揭晓 后,颜清文拒绝提名竞选署
•吴徳芳
他说,他出来为华社做 事,没有个人的利益和好处, 但却有人指他的颌导手法独 裁、压制、托大脚、为个人问 题。他也驳斥雪华堂内有所谓 ”三人帮”或"四人帮”的指 责。他说,事实上,ー些事情 虽然只是几个人在做,但很多 是通过会议决定オ去做的。
不过,丹斯里林也表示, 为族群献身,任芳任怨,而不 期望任何利益,是社团工作的 写照。因此,他认为华人社团 选举与政党选举应有分别,不 应该排除异己。他希望雪华堂 会员凭着自己的判断力,行使 会员的权カ,选出心目中的領 导层。
理会长。他坦言与吴德芳在 很多事项上所持的看法不 同,不能互相配合。而后, 其他支持颜清文的董事,都 拒绝被提名竞选任何职位。 因此,雪华堂自会长以下的 所有职位,都是由吴派的人 选担任。
成功中选为雪华堂会长 的吴德芳指出:“中选只是 肩负责任的开始。”他希望 所有社团能采取一致行动, 领导雪华堂,为华社作出贡 献。
落选的颜清文则说: “胜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雪华堂的选举已朝向民主程 序发展。”
•颜清文
威省回教中学 500学生念华文
槟州威省甲抛容底区的 マ间回教宗教中学,竟开设 了十四班华文班,共有四百 九十二名学生,修读华文课。
.这间中学在波各先那 (Pokok. Sena)的 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 Agama Al - Irushad,它在 去年开办华文班,至今恰好 是一年。’
'该校校长哈芝拉希米受 访时指出:“这十四班华文 班是奉教育局的旨意而开设 的,对象是中一、中二及中三 的学生。孝生们读华文以来, 尊有任何不满或投诉,由此 可见学生们都非常乐意上华 文课。”: ©
(3/4/94)
千岛湖惨剧’ 两岸复交恶
31 /3/94 -艘“海瑞 号.的旅游船,载了二十四名 台湾游客,到浙江的千岛湖海 玩途申,神秘发生火灾,将二 十四名台湾旅客和两名导游以 及六名船员,活活烧死或窒 死。
这是意外的灾难或是一项 大谋杀?
根据验尸的法医指出: “从可釆用的方法探知,所有 遇难者均明显是活活烧死和窒 息而死,身上无枪伤和可探知 的伤痕。根据挣扎姿势表明, 应是在被关入后烧死,而非死 后毁尸。”
因此,惨案极可能是一宗 抢劫谋杀。
案发后,疑因重重,传说 纷纭;不但在台湾引起哗然, 而且也引起海外华人社会关 切。
中国大陆有关当局对惨剧 的发生,先是不甚重视,后虽 有表态,但在处理善后的问题 方面,台湾政府却深表不满。
台湾方面,曾经通过多方 的途径,逬行交涉,但都未有 满意的共识。因而,台湾行政 院大陆委员会副主席苏其(译
台将链皮共产觉
(台北24日讯)一度以为 大陆共产党政府做事而关禁数 十个异议分子的、极カ反共的 台湾,将于年底有其首个共产 党。该创建者周三如是说。
王丹阳(译音)在会见记 者说,这个新党并不主张财产
•死者的亲属悲动不已。
音)于12/4/94宣称:台湾 于12/4/94起与大陆切断所 有文化与教育交流。
苏其说:“从今天 (12/4/94)开始,我们将 停止由大陆委员会赞助或检讨 或批准的所有文化和教育交 流。而由明天起,所有大陆观 光团,包括以前已经下订的, 都将禁止入境。"
显然,台湾方面的这些举 措,是旨在向北京施压。
另一方面,因为千岛湖发 生了这宗惨无人道的案件,也 使海外华人对旅游神州产生多
归国有,而是推动民主改革。 这是改变国际潮流的ー个迹 象。
农民出身的民逬党党员王 丹阳在其台西家乡云林市说 :"这个党决不会橡中国共产 党。»
四十六岁的王劳阳说,因 民逬党内部分裂和对执政国民 党软弱,而决定退党和组织共 党。 @
种顾虑,举步犹疑。
北京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 委副会长唐树备,于12/4/ 94针对台湾宣布中上与大陆 的所有文化与教育交流的举 措,向台湾发出警告:"勿利 用千岛湖事件作为借口,阻碍 中国和台湾两岸的交流。”
他强调:■・千岛湖游船火 灾事故是两岸同胞交往、交流 中的ー个意外事件,不可能也 不应当因此局阻碍两岸关系的 发展。 @
(14/4/94)
下世纪初或可利用卫星发电
(他敦六日综合电)3月 出版的〈焦点〉杂志在一則报 告中提出幵发空间能源的设 想,并认为人类有可能在下个 世纪初期幵始在空间建立发电 站,以解决日益紧张的能源问
人类最早祖先 生活在亚洲?
(旧金山24日路透电)两 名地质学家周三提出证据说, 人类最早的祖先是生活在亚 洲,他们生活的年代比人们早 先所认为的年代还要早一百万 年。这ー说法否定了一路来被 人们所接受的人类逬化理论。
加州柏克莱市人类起源研 究所的卡尔•斯威舍和加尼斯 •柯帯斯说,他们已鉴定出在 印尼的爪哇岛出土的ー个直立 猿人化石的年代。他们说,这 个直立猿人生活在ー百八十万 年前。
斯威舍和柯蒂斯是釆用先 逬的方法去鉴定出这个直立猿 人生活的年代的。
这是迄今为止在非洲以外 的地方发现的最早的直立猿人 的化石,跟在非洲发现的最早 的直立猿人化石的年代相差无 几。
柯蒂斯说,在爪哇岛出土 的直立猿人化石的年代,比人 们早先所认为的直立猿人从非 洲迁移到亚洲的年代,还要早 ー百万年。
题。
这种空间发电站实际上就 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卫星。这 些卫星表面覆盖有太阳能电池 板,能堪吸收阳光将其转化为 电能,并能通过微波束将电能
根据早先的人类逬化理 论,直立猿人是在大约二百万 年前起源于非洲,并在大约一 百万年后从非洲迁移到亚洲和 欧洲南部。
早先的人类逬化理论说, 直立猿人是在发明了石斧后オ 从非洲迁移到其他地方的,因 为石斧让他们可以适应新的环 境。〇)
中国三月起撼振 篇喜鸟饷二号坑
(香港讯)据中国新华社 报道,名列“世界第八大奇 观”的秦始皇兵马俑,其二号 坑的挖掘清理工作,经中.国国 家文物局批准,已定于3月1 日正式开始,并计划在今年1〇 月初对外幵放。
1976年春发现的二号 坑,经过考古工作者密集钻探 和试掘,已探明内藏陶俑、陶 ョ及战车约ー千四百多件。坑 中的ー百多件骑兵備,专家认 为是中国迄今已知时代最早、 数量最多、形体最大的ー批骑 兵文物。
据称,二号坑的兵马俑以
传送回地面。
在地面建造ー个大的核电 站,其发电能力大约是一千兆 瓦,在太空建立一个太阳能发 电卫星,可发电五千兆瓦,发 电卫星所占面积为六英里长, 二英里宽,重达数百吨。另 外,该方法还具有干净安全等 忧点。。)
军阵变化复杂、步、骑、车、 弩兵种斉全,内涵丰富多样为 特色,可视为秦兵马俑的精华 部分,为研究秦代以至中国古 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提 供了更加丰富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秦治皇的陵园位 于西安市东面三十五公里处, 陵园内的兵马俑是1974年 3月时,在农民打井时居然出 上的。其后,经过考古工作者 多年钻探、勘査:发掘,确认 距陵冢东面一点五公里处有三 个呈“品”字形俺坑,总面积 达二万多平方公尺,内藏和真 人真马差不多大小的陶俑约ハ 千件,战车百余乘,以及数万 件实用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 和三号洗经过清理,已分别于 1979和1989年对外幵放。@
为了吸引外国游客在1994年前来马 来西亚观光旅游,我国政府及有关旅游 机构,已做好了 “热身运动”,准备迎 接各地的“贵宾”。其中被圈定为最引 人入胜者,就是闻名遐尔座落在砂劳越 美里省的世界最大洞穴所在的姆禄国家 公园。据统计1993年共有一万二千多人 到姆禄公园游玩。
随着1990年姆禄公园机场建造以来, 一座五星级的皇家姆禄旅店及一条联系 机场与旅店的道路,也于1991年末开始 兴建。
布拉湾人(Berawan,砂州达雅族群 之一)因其习俗土地,受这些旅游业发 展的影响,曾发动和平抗议行动。建筑 工程曾一度在1992年8月间短暂停顿。 当局釆取高压手段,声称布拉湾人根本 对所涉及的土地,没有习俗的权利,并 拒绝商议。布拉湾人乃于1993年4月发 动向游客分发单张运动,并赢得同情。 彼等认为他们在该地区已居住超过一世 纪,按照他们的习俗(ADAT),甚至 包括姆禄公园都是他们的习俗地,只是 他们尊重政府的决定。虽然他们获准继 续应用公园作为他们釆集和狩猎的场所, 然而他们已停止这些活动,这是因为他 们也明了公园的保护,对旅游有重大的 意义。他们之中有人已组成四家公司提 供旅游服务:包括运载游客的交通和供 住宿的小型客栈。这些商业活动已达到
ー些成就,正是符合我国政府要扶助土 著(包括原住民)的发展政策。
然而,布拉湾人认为彼等的习俗权 应获得承认。尤其是那些在公园周围受 影响的土地,应有适当的诰询,并应公 平地让他们分享旅游发展的蛋糕,.不能 一味让给“外来”的投资企业人士。
虽然当局曾建议,提供赔偿金给受 影响的地主。但他们认为金钱不能补偿 他们对土地权益的消失。因为土地是彼 等某某生存的基础。
笔者特此将布拉湾人所发布的传单 内容译为中文,以资参阅。
砂劳越原住民布拉湾族有话要说: ー 土地是我们生存的堡垒
我们布拉湾人(Berawan)有各种的 证据显示,我们是居住在著名的姆禄 (Mulu)国家公园近邻的原住民,就是 都杜(Tutoh)支流美玲那(Melinau) 河的沿岸地带。我们祖先的坟墓,旧居 所和成长的大果树,都是活的证据说明 我们拥有土地的权利。概括地说,我们 在此地的居住,可溯源自十八世纪汶莱 苏丹统治容南(Baram)的时代。我们 是都杜上游最早的居民。
目前我们有八十五户共超过一千名 的人口居住在弄特拉湾(Long Terawan) 。我们主要是依赖山耕火种,捕
图!资料来源 一Panchar Penemu (社群教育协会通讯)
鱼,收集森林产品和打猎为生。迟至最 近,我们中间有些人才开始参与商业的 活动,在美里(Miri)开设旅游业,以 及在靠近姆禄公园我们的习俗地上,建 有旅客的宿舍。有些人在海岸油田工作, 有的是政府公务员。
我们的长老有口述历史说明我们的 渊源。长老们说:“我们向来是居住此 地的”。
我们住在长屋里,在传统的界线内 拥有群体的权利。这是我们毗邻族群所 公认和尊重的。在我们长屋ー带的土地 是个别家庭所拥有的。我们曾在这些土 地上垦殖生存。正如其他达雅(Dayak) 族群ー样,习俗领土是永久和为社群所 拥有的。这是布拉湾社会的基础。
伐木及姆禄国家公园
砂劳越的土地法令在理论上承认我 们对习俗地的权利;可是在实际上,我
们的习俗地,不论是社群公有或是个别 拥有者,正不断地遭受伐木公司和姆禄 国家公园的侵占,并未先征求我们的同 意。这不但为我们的生活造成诸多的困 难,也显示彼等对我们权益不尊重的粗 鲁行动,直接威胁我们的生存。极具毁 坏性的伐木活动,已夺走我们森林中的 粮食、医药和建筑材料等,污染我们的 河流与小溪,并导致我们的食物来源鱼 类迅速地消失。
最近的计划如姆禄旅馆,飞机场和 拟议中的高尔夫球场,正侵占我们的习 俗地。这些明显的例子,说明目前我们 全社群所面对的情况:我们的土地及各 种资源毫无保障。
我们要在此声明及强调,我们不是 反对任何发展或进步。事实上,我们支 持那些同我们ー起计划及恰当済询的计 划,那些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利益和 理想者。同时同等重要的是确保我们的 习俗权益,及保证我们对土地和资源的 传统控制权。
•多姿多彩的原住民文化,
会否受旅游的冲击而变质?
我们请求所有关心的团体或个别来 帮助我们申张正义。这不单是ー项环保 的课题而已,而是ー项生存与作为一个 具有尊严的民族,捍卫我们基本权益的 问题。
联合国已宣布1993年为国际原住民 年。我们很清楚我们是捍卫我们的基本 人权,正如人权宣言第117款所言:⑴ 人人都有对自己产业的权利;⑵没有人 可被强夺他的产业。因而我们要求:
(一) 承认我们的土地权益。
(二) 分割我们在美玲那地区的习 俗土地,及发予地契给所有 土地拥有者。
(三) 确保布拉湾人民参与决策, 来控制及管理姆禄公园附近 的发展。
(四) 按我们的文化传统,确保公 平分享和控制有关旅游业的 利益。
布拉湾人历代居处志
1863 年
布拉湾人的第一个居留处在美玲脑的顺 溪邦纳(Sg. Panas)
1865 年
布拉湾人的第二个居留处在美玲脑的顺 溪巴拉(Sg. Paia)
1867 年
布拉湾人的第三个居留处在顺溪美玲脑 巴古(Sg. Melinau Paku)
1870 年
布拉湾人的第四个居留处在美玲脑的顺 溪鲁巴(Sg. Lupa)
1879 年
第五个居留处在美玲脑的巴都布甘(Batu Bungan)
1881 年
第六个居留处在顺溪比拉(Berar)
1886 年
第七个居留处在美玲脑峡(Melinau Gorge)
1895年(5月 27B)
布拉湾人伟大的领袖天猛公拉威 (Temenggong Lawai , 又持有Orang Kaya的领衔)抗拒布律克王朝(Brooke) 所派遣以班菲德(C.A. Bampfyylde) 与利克斯(Ricketts)为司令的ー支四十 条船由60名。马来人及450名达雅克人 所组成的征伐兵队。在抗拒中,有四名 布拉湾人伤亡,天猛公拉威被捕(见砂 劳越宪报1896年6月1日)并被囚禁古晋 一年。其罪状是因他的儿子拉兴 (Lahing)砍了三名卡达央(Kadayan) 人的头。拉兴却从未被王朝的军队所逮 捕。
按布拉湾人的长老,当时天猛公拉威已 在美玲脑建长屋,美玲脑山峡像一座堡 垒,保护他们免受敌人的攻击。当时有 些族群的地盘界线是以战争之血来划定 的,外人在未获许可下,擅自进此界线
会受到严重的处罚。那三名卡达央人就 在这种的情况下,被认为是敌人,而遭 布拉湾人所攻击致身亡。布拉湾人因此 案件而受劝迁居林梦县。.
1895 年
布拉湾人不久就回返巴南河流域都杜河 的上流,最远达到弄布鲁旺处(Long Bruang) 〇
1932 年
英国人爱德华,施立敦(Edward Shackleton) 旅游到美玲脑巴古记载该地皆 是处女林。可是英国地理学者约翰・普 洛持(John Proctor)在1978年所作的观 察与研究,认为前者的观察有错误。该 地在1867年到1870年间有人耕作居住。 在ー个未受训者的眼中,六十多年的再 生林,会被误认为处女林。
1944 年
日军烧毁布拉湾人建在弄布鲁旺的长屋, 目标是要制止游击队的活动,同年布拉 湾人迁居弄布禄哥(Long Beluko)。
1946 年
迁居弄特拉湾,即目前的居所,共有八 十五个家庭。
1975年
姆禄地区被宣布为国家公园。
1977 年
一群布拉湾年青人致信给马鲁帝县长, 询问为何彼等的习俗地被划为国家公园。
1983 年
一些年青的布拉湾人开始进军旅游业。 数憧游客宿舍为他们所建及拥有,这些 小客栈获得一些小型企业的成就。
1990
姆禄机场为运载陆续到访的游客而建。 布拉湾人称声机场所占用的土地为彼等 的习俗地。机场的建造并未谄询他们, 也未对土地拥有者作出任何赔偿。
1991 年(12月)
开始在美玲脑河畔建造皇家姆禄旅游胜
地,包括一座五星级的酒店,占地约十 九点九依格,并于1993年4月完工。同 年建造一条由机场通往皇家姆禄营寨的 支条,间中越过许多习俗地。
1992年(8月)
习俗地拥有者及其家属,游行到建路地 点抗议彼等的土地被利用,而未得赔偿, 他们的土地权益毫不受尊重。建路工程 曾暂时停止,当局获悉后,一周后就派 遣警察与野战部队来镇压这项非暴力的 抗议。次日警察与野战部队即退回。布 拉湾人的领袖多马斯•旦密(Thomas Damit)被召去美里省警署数度问话。
1992年(12月)
ー百五十名布拉湾人包括村长(Tua Kampong)、区长(Penghulu)和地方领 袖(Temenggong)在姆禄举行大集会, 讨论土地权益的课题。
1993年(4月)
布拉湾农民分发传单“布拉湾人有话说, 土地是我们生存的堡垒”给到访姆禄公 园的旅客。这项宣传运动,获得游客广 泛的支持与同情。
1993年(6月)
布拉湾人的区长收获由首相公署所发出 的信,通知他说他的职务将于1993年9 月底终止。信中没有说明理由。相信是 因为区长与他的女婿皆积极参与彼等的 土地斗争。
1993年(6月16日)
七名布拉湾领袖在美里召开ー项记者召 待会,称声彼等的习俗权益。并获得本 地三家报章的刊载。
1993年(7月)
四名习俗地拥有者被召去马鲁帝 (Marudi)问话。警方警告他们不可试 图干扰旅店建筑工程,否则将被逮捕处 分。事实上旅店所占有的土地是他们的 习俗地。 .
脑死就是例
/陈忠登医生
在传统的观念,当心脏与呼吸停止 时,ー个人就是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 后,随著医学的进步,有些脑受到严重损 伤而不能呼吸的病人,医生便以叭エ呼吸 仪器帮助他们呼吸,以维持他们的“生 命”。这些人巳经失去知觉,他们的血压 与体温也慢慢下降。虽然医生们用了很多 不同的药物来维持生命,但是过了一段时 间,这些人的心跳也仍然会完全停止。因 此,很明显的,人工呼吸的仪器,只是遮 盖了他们老早就已经死亡的事实。这些 人,是脑先死,而不是心脏先死。1959 年,一群法国的医生首次编定了脑死的准 则,附合这些准则的病人,便意味他们的 生命也已经结束了。因此,即使这些人的 心脏仍然跳动,医生却可以除下帮助呼吸 的器具,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精力与资源的 浪费。
35年后的今天,“脑死准则”,也随 著医学的进步而逐渐改善。除了避免紧急 病房治疗所引起的精力与资源的浪费之 外,也因为很多脑死的病人其他内脏还很 健全,适合损献器官以帮助其他有需要的 病人,因此,脑死的观念与准则,于全球
医学界与很多先进国家都被广泛接纳履 行。
1991年,马大医院也正式接纳了脑死 就是死亡的观念,并且订了该医院的“脑 死准则”。这一年来,有好几个有关脑死 的讲座,在全马各地的中央医院举行,希 望这观念能逐渐普及。
当ー个人的脑,尤其是脑茎受到严重 损伤时,不只是脑停止操作,短时间内其 他内脏也随著恶化崩解,血压迅速下降, 心脏停止跳动。已经变质的脑死组织,通 常并不能靠现有的电脑切片扫描(CT Scan)或核磁共震像(MRI)显示。它需 靠医生的临床及其他生理检査,并附加以 防人为疏忽与判断错误的条件,这就是 “脑死准则”的根据了。
以下就是“脑死准则”的主要内容:
一 •明确脑死的病因,如车祸引起严 重脑损伤。
二•肯定排除药物或新陈代谢为引起 昏迷的原因。
三・病者深度的昏迷,不能呼吸,又 失去了生理的脑茎反应。
四・根据两个受过特别训练的医生的
诊断,一般是神经与麻醉科医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诊断。
五•如果有需要,再做一些其'他的特 别的检验,如脑电图以肯定脑部 已经不再有脑波,或脑血管特别 X 光(Cerebral Angiography) 以证明因为脑肿大引起颅内部高 压而脑不再获得血液的供应。
为了进ー步了解与接纳脑死的观念, 我想再澄清以下数点:
脑死与植物人并不相同:
植物人的脑皮层,受到严重的损伤, 因此这种人完全失去了理智的操作,对通 过感官所传到脑部的外界资讯,一点也不 了解,当然更谈不到自我的意识了。不过 植物人的手脚与眼球却可能会无意识的移 动,不必靠机器也可以呼吸。有些甚至还 可以吞食物,在细心护理之下,植物人可 能还会生存好几年。有些病人的病况也可 能会有进展。脑死的病人却不相同,就是 通过最先进的药物,这些人在短期内血压 体温仍然下降,心脏停止跳动,他们的情 况是不能好转的。
脑死并不是对生命价值下定论
当我们说ー个人已经脑死,因此可以 停止人工的呼吸,我们并不是说:“这个 人的脑既然损伤的那么严重,他的生命是 不值得维持下去的”。我们也不是说:
“这个人的病况太严重了,是不可能好转 过来的,我们不应该花这么多的金钱与精 カ来维持这个• •无用的生命”。我们更 不是说:“这个人脑损伤的那么严重,没 用了,他只能成为社会与家人的累赘,不 如将他的器官,损献给别人,给别人快乐 与新生命吧!”而我们的意思是:“这个 脑死的人,他的生命已经结束了,已经死 了,让我们不要继续为他的遗躯做人工呼 吸,只是为了维持生命的外表吧!”
因此,脑死并没有改变死的基本定 义,而只是利用科学的进步,使死亡诊断 更明确。
死亡的定义是人身体的整体联合操 作已经停止
我们对死亡的定义,不应该根据身体 的某个部份永久失去功能,而是因为人身

体的整体联合操作已经停止(death is the cessation of the coordinated function of the whole organism) 〇因此,如果ー只蜥蜴被 人打死了,不过它那断了的尾巴还可能在 抖动,我们并不会因此认定这只蜥蜴仍然 是有生命的。同样的,当ー个死囚被刽子 手断头正法后,过了数分钟,他的心脏仍 然会跳动,过了数小时,死者的瞳孔仍然 会因著药物而张缩,过了一天,皮肤、骨 与血管仍然可能会成功地被移植。不过我 们仍然会以断头正法的那一刻,为他生命 结束的准则。因为那是他身体的整体联合 操作巳经停止的时间。其实,如果我们坚 持只以心脏停止跳动来决定生命的结束, 那么人生命就完全决定于心脏的健全操
作,那些接受心脏移植的人,又是活还是 死呢?如果我们认为这人是活的,那么他 使用别人的心脏,现在又是谁呢?
脑死就是死,因为当脑死时,人身体 的整体联合操作巳经停止了。
死亡是ー个过程
从传统、文化、法律、宗教信仰的观 点,死亡是ー个特定的时间。因此,从宗 教的观点,死亡是当人灵魂离开躯体的那 一刻。医学却将死亡看为ー个过程,当人 身体不能回转的崩解的那一刻,死亡的过 程就开始了。医学所谓的“人身体不能回 转的崩解一刻”,大概就是宗教家所说 “灵魂离开身体”的时候吧!因此,这两 个看法其实是没有冲突的。对于患上心脏 病发作的病者,这过程是冠状血管阻塞, 心脏停止跳动,血压下降,神智昏迷,呼 吸停止,身体瘫痪,体温下降,皮肤颜色 改变,肌肉僵硬,身体组织腐烂等。“人身 体不能回转的崩解的一刻”,时常只是理 论的观念,我们所能观察的只能是这过程 显明时的表现。因此当躯体已经僵硬腐烂 时,每个人都知道这人已经是死了。对ー 些医学稍有常识的人,ー个人如果没有呼 吸,不再动,也没有反应,这人的生命是 已经结束了。医生以听筒诊断心脏跳动停 止,更进一步确定死亡。以心电图来诊断 心收缩不全(Asystole),就比听筒更先进 To同样的,脑死是应用现代科学的知 识,使我们对ー个人的死亡过程,更准确 了解,更快下诊断。对于脑死,早在!957 年,当时的天主教皇满有智慧的这么说:
“我们可以引用一般的’灵魂离开身体’的 观念,不过在实际生活的层面,’身体’或
’离开’是什么意义,我们却不能从任何宗 教信仰或道德的原则得著答案,因此,这 是出于教会所能处理的能力之外的”。教 皇指出,对于死亡的诊断,那是医生的职 份。
I矢药梅舟
细菌与胃潰疡
胃痛与胃溃坊,是很常见 的病症。现代胃肠医学对胃痛 与胃溃疡的病因与治疗有很重 要的进展,那就是胃皮层内, 有一种称为 Helicobacter Py-lori的蜷型细菌,能在胃的高 酸性环境中茁壮生长。H.Py-lori可引致胃炎,它被发现与 胃溃疡有密切的关系,有些硏 究指出它甚至可能是胃鹿的病 因之一〇
根据马大医院的硏究,胃 痛的病人,超过一半潜伏帯有 H. Pylori的病菌。胃痛的病 因可分为胃溃坊与非胃溃疡 (胃炎)两大类。约九十巴仙 胃溃疡的胃痛患者与四十巴仙 非胃溃疡(胃炎)的胃痛病人 都潜伏有H. Pylori的病菌。 大马的三大种族之中,超过ー 半的华人胃痛病者及绝大多部
份胃溃疡患者皆被发现带有 H. Pyloric另一方面,超过一 半的印度籍胃痛病者也潜伏带 有H. Pylori病菌。不过,印 度族人的胃痛主要病因是非胃 溃疡性的胃炎。至于患有胃痛 的马来族人,较少带有H. Pylori病菌与胃溃疡症。
随著近20年釆高度效能 抗胃酸药物如Cimetidine的 发现,胃溃疡的痊愈率已经是 非常高。可惜药物停止之后ー 年内,高达八十巴仙的胃溃疡 又重新复发。不过,如果那些 胃溃疡的病人,又有潜伏H. Pylori病菌,如果除了以抗胃 酸药物治疗胃溃疡,又能根除 H. Pylori,胃溃疡痊愈后就很 少有复发的现象。根据我们在 马大医院的硏究,那些H.
B1吴乾利医生
(马大医学院胃防科副教授)
Pylori被根除的胃溃疡病人, 九十巴仙于一年后仍然没有病 复发的现象。至于那些因非胃 溃疡(胃炎)引起胃痛的病 人,有些硏究也貝帀根除H. Pylori病菌也能消除胃痛的病 症。根据我们在马医院的研 究,那些服用锄化合物
(Bismuth)药物 De - No! 以 根除H. Pylori的非胃溃疡
(胃炎)引起胃痛的病人,病 症有最大的进展。
医学广泛的研究报告及临 床的经验显示出H. Pylori病 菌是不容易根除的。所试验的 不同的混合药物中,目前最有 效的是锄化合物(Bismuth) 如De-Nol加上两种抗生素如 Ampicillin,及抗胃酸的 Omeprazole0 酒)
(哈瓦那20日路透电) 古巴通讯社星期五报道说, 千多个患有周期牲偏头痛的 人士,在服用了从萬巨提慌 出来的ー种药物后,觉得病 情好多了。
报道引述古巴一位神经
病学家加西亚医生的谈话 说,八十五巴仙的病人以这 种新药物疗病后,周期性偏 头痛消失了。这种药物叩做 "莫拉塞”。
医生说,由于古巴发生 经济危机,周期性偏头痛患
者人数激增。
他说,莫拉塞可以降低 病人的应激性(Irritabi -lity) 〇
莫拉塞是由古巴西部ー 家产科医院的首席药理学家 莫雷洪发明。通讯社说,这 种药物在推广前,经过多年 试验。
没有迹象显而,莫拉塞 会商品化的生产以供外销。。
21 /12 / 1993《南洋商报》

ー隱籾关系—
论马来知识社群的文化现象
/曾庆豹
巫统党选之前,各大报争相讨论“新 马来人”这概念,华文报也努力转译刊 出。知识在此政治现实中发挥了革命性的 颠覆功能,成功的营造某种有利的气势, 从封建社会的宗法政治(嘉化的象征:德 高望众)过渡到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安 华等人的象征:青年才俊)。这次结构性 的转化是ー项“典范革命(Paradigmatic Revolution), “新马来人”赋予了理论的 依据,而象征着“学术”、“中立”的马 来知识社群在其中扮演了极重要的思想任 务。
这股文化现象连华社也频频感到惊
讶,不断追问:马来知识精英受过社会科 学训练的究竟有多少?的确,马来知识精 英早已形成一股可观的力量,在训练有素 的情形下,肯定在未来国家权カ整体的运 作中,关系着其中的变化因素。然而,问 题不在于这群马来知识精英究竟会形成怎 样的影响;问题应该是,究竟我们是如何 揭露知识社群与权カ机构的反馈逻辑?知 识如何形成赤裸裸的权カ宰制? 一言以蔽 之,知识与权力有没有“共犯”之嫌?
毫无疑问的,知识的宰制(Domination) 是ー种非暴力的掩护,也就是 说,知识暗含着权カ的结构性运作,配合
專論
着国家机器釆取“软性”、隐藏式的操 控。表面上看来、知识是中立的,再加上 “学术”的旗号,更是合理地辩护自身假 定的意识型态;所以,所谓的“客观”果 真的是毫不预设立场吗?这显然是值得怀 疑的。尤其当知识在权カ核心的地带运作 时,往往构成对权カ的保护或挑战,一般 在国家机构任学术人员和大学任教席的, 很少不涉入某个权カ组织来进行学术研究 的。
知识一方面可以反映实在,但也可以 进行欺骗。在德国纳粹的时代,许多大学 教授和专家的研究,无不合理化的辩护希 特勒的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想,也处处寻找 诋毁犹太人的所谓“证据”,他们的方式 也是“学术”的。可以这么说,知识一定 关系到权カ的问题,它不是赞成就是反 对,都涉及到权カ,如做研究需要经费, 为保护不失去教职,不能有偏极性的反对 言论,进入主流构成影响等等。所以,知 识无处不在权カ的结构中运作。好一点, 知识变成商品贩卖下的交换,坏一点,就 沦成为某种意识型态宰制的服务工具。
知识分子是ー个没有“生产工具”的 群体,本质上,他们并不属于任何阶级, 因为他们的活动并不明显代表那ー层的利 益关系。换言之,知识分子往往只能依附 于某个团体,而在国家机器的权カ无孔不 入的情况下,他们往往落入某种权カ的团 体中。名义上好像是为服务而贡献研究心 得,事实上,却成为替某种宰制阶级做合 法性辩护的工具,在学术研究的中性保护 下,・进行ー些赤裸裸的权カ操纵。知识与 权カー拍即合,形成反馈的逻辑。所以, 所谓的智囊团,不也就是利益分赃者,知 识分子在其中,可以做出羞耻的勾当,巩 固自身的学术霸权。知识沦为贩卖,良知 也溃烂扫地。
自古文人与权カ结构的关系,似乎只 能有两种命运,ー是被利用,ー则是被放 逐。苏格拉底的死是言论的迫害,屈原的 死则是良知的迫害,那些为权カ抬轿子的
人才获得自保,被卷入权カ核心的,少有I 不丧失批判力的。知识分子在平顺的时代 同样容易失去知识的自主性,权カ永远是 ー个诱人的结构,纳入此结构方得分享其 中的利益。知识加上权カ的运作,就形成 某种利益集团的剥削功能,强化其宰制的 逻辑,而那些“知识的少数权”就成为被 支配的对象,或被迫放逐到边缘去。
“新马来人”的被炒热,就是马来知 识社群一次成功主控媒体与舆论的范例, 公共领域的公开论述掩盖了权カ的暴露, 偷换了权カ集团的运作模式。事实上,这 种以知识作为包装的,更是危险之致,他 们可以合理化某种观点,再以他们的学术 涵养来担保某种权力的合法性。理论如何 “中立”,如何免于“权カ介入”,这是 任何知识分子无法处理的;换言之,知识 本身就体现为ー种权カ,这种权カ若不依 附于某一种权カ,就是挑战某种权カ,没 有第三种可能,“中立”只不过是ー则不 容易识破的神话。在我看来,知识若要免 于过渡依赖权カ,就必须是“非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的。也就是说,知识 分子的身分一定是游离式的、滑动的,他 不固定于某ー种权カ结构中,继续保持其 自主性。当然,这种游离或滑动的知识分 子往往都是时代的悲剧人物,免于权カ的 宰制,免于潜意识型态服务,オ意味着知 识保有自主性之可能。我们看见马来知识 社群所谓的“知识”,事实上暗藏着与“权 カ构成“共犯”的关系,透过国家权カ机 器(学术单位、报纸舆论、媒体)形成绝 对垄断的危险。如何保持某种批判的清 醒,这是历世历代知识分子永远都学不好 的;或许,知识与权カ在本质上老早就是 ー对挛生兄弟。培根(Bacon).说“知识就 是权カ(Power) ”就说明了拥有知识也就 拥有宰制、支配、剥削的合法性,只是我 们老是不承认这个事实!
(1993. 11. 23 于台大) ©
及耸K帯
/正文
rnHMH
・马绍泰

-
Mlnu
从马络尔对新加坡政制的评论谈起
新加坡前首席部长马绍尔三月底在 吉隆坡对新闻界说,新加坡应该改变试 图控制一切的态度,让人民去决定要为 自己做些什么。言下之意,是呼吁新加
坡行动党政府修正一党专政体制,好让 人民有更多思想与言论的自由。这真是 ー针见血之论,值得我们重视与省思。
在东南亚各国中,新加坡是一党独 大的政体,由于其执政党高度廉能的 表现,因此能长期得到六成以上选票的 支持,但是去年新加坡的总统选举,人 民行动党所支持的候选人王鼎昌所获得 的票数比率首次跌破六成,是人民行动 党在新加坡有史以来的选举中,最低的 记录。这个投票的结果,已经显示岀连 最有效能的新加坡一党独大的结构,都 受到民意强大的挑战,更加突显其他ー 党独大的东亚民主国家,也都面临更为 严格的政权保卫战。难道东亚国家一党 独大的政治结构真的没有未来?东亚国 家一定要走上多党政治竞争的结构?这 是ー个值得进ー步探讨的大问题。
虽然两党以及多党体制在西方民主 成熟的先进国家已经成政治的常态,政 党交互执政对于防止政府腐败,伸张民 意主权具有极其正面的效应,但是从若 干东亚国家的观点来看,这种体制未必 是唯一可行的民主政体架构,何况西方 民主国家有多党林立,以致政治运作失 去效能的严重政治问题。再者,东亚国 家的历史结构、政治现实环境以及人民 民主素养的成熟程度,也未必一定适合 西方民主国家的两党或是多党的政治结 构。因此多年来,许多东亚民主国家是 以一党独大的方式运作,造成相对稳定 的政治环境,并且非常有利于这些国家 经济的成长。
不过由于一党独大的结构,执政党 在缺乏竞争与制衡的状况下,容易出现 脱离民意的官潦结构,以及产生腐败与 软弱的现象。而在野党则由于缺乏执政 的人才,以及务实可行的政策,通常以 偏激的政见来吸引人民基于制衡或教训
專論
执政党为目的的ー些选票,因此这些国 家的选民,同样都有“选执政党不甘 心,选在野党不放心”的困惑。究竟是 以西方国家的两党或是多党政治来取代 目前一党独大的架构,还是可以透过政 党体制的改良,使得执政党在保持政策 理念的传承之下,允许党内成立独立的 多元政治团体,如此执政党可以通过内 部竞争,吸收不同的人才与民意,防止 政党的腐败,同时可以继续维持一党独 大的稳定执政。这种在基本理念一致但 是在组织与运作采取弹性的架构,在国 际性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已经受到广泛 的重视与应用。这些国际超重量级的企 业集团,发现中央集权式的庞大组织架 构,如果过于趋向一元化,会使企业失 去创新、变化、效率,而在国际市场中 丧失竞争的能力。因此这些企业集团采 用弹性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追求市 场与获利的共同目标,将企业内部各个 部门的营运予以独立,允许每个部门设 立独立的研发与产品经营策略,甚至在 市场上各个部门可以公开进行竟争,各 个部门之间维持资讯的互通与技术的交 流,但是在市场上,各个部门间不但维 持清楚算账的方式,而且更可以在市场 上相互竞争,企业集团中经营不善的部 门,将予以改组合并甚至拍卖关闭,经 营良好的部门则可以大幅的扩张。这套 允许企业集团内部各个部门独立竞争的 弹性组织策略,使得大型企业集团能够 在内部竞争中,强化企业体质,增加市 场的竞争优势,同时又能拥有大型企业 集团的品牌形象以及国际市场的经营基 础。
在国际政治中,西欧的法国与德国 政党也有釆取联盟的弹性政党组织架 构,以法国为例,法国的右派联盟政党 是法国第五共和创立者戴高乐所留下的
政治势カ组合,这个右派政治联盟在政 治理念上是采取中间偏右的政治立场, 但是由于认同这个政治理念的人才济 济,难免有些背景、地域、阶层以及意 气之争的差异,若要强行统合在单一政 党之下,势必会有瑜亮情结的争执,甚 至会因为彼此的攻讦,造成政党正式的 分裂,因此这个右派政治联盟,目前分 成由席哈克领导的共和联盟与由季斯卡领 导的民主联盟两大政党。.虽然两个政党各 有组织,各有自己的政纲,有时在同一选 举中,各自推派自己的候选人参与竞争, 但是两个政党经常进行各种政治的联盟与 交流,尽量的采取一致的对外政策,并且 共同争取民意争取执政,遇有重大歧见彼 此协调沟通,必要时则以民主票决来决 定。因此法国的右派联盟是属于在联合之 下有竞争的政治团体,如此可以吸引法国 政治立场右倾的政治人物,选择在风格上・ 适合自己的政党,而达到异中求同的目 的,不会产生因为部分立场的差异而爆发 全面性党争的分裂危机。
德国长期执政的基督教民主党联盟, 是由基民党与基社党所联合组成,其中基 民党是属于全国性的政党,但是为了尊重 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特殊的政治传统,而同 意让该地的中间偏右政党较为强调社会政 策,并且以基督教社会党的名称进行活 动,两个政党在基本的政策上维持密切的 合作,组成相互合作的政党,分别强调不 同的重点来吸引不同地域的选民。这种因 地制宜的政党政治策略,成效相当良好。
因此既然东亚民主国家长期存在一党 独大的政党政治结构有其特别的原因与需 求,假如这些国家的政党能够参考国际企 业集团的内部分权独立组织,或是西欧国 家的联盟政党方式,让结构庞大的政党变 成更为多元化与弹性化的政党联盟,或许 是ー个可以参考的改革方向。 〇)
《文明冲突》的
・刘锡通
偏颇观点受落 世界永无宁日
ー个资深学者或ー个政治领袖,当他 巳具有相当的国际声望的时候,他的一言 一行必然受到世人的关注。尤其是在ー个 社会的转型期,如果他们冒出来讲些狂言 妄语,或者写些暗藏玄机的文章,他们都 会面对世人的一番评论或驳斥。
美国当代政治发展理论权威,哈佛大 学教授,塞穆尔,亨廷顿,在发表了《文 明之冲突〉一文后,引起了国际学者与思 想界的种种回响与评论。他接着又写了 〈文明冲突取代冷战——后冷战时代世界 模式的探讨〉一文,表示这些回响与评论 足以证明他的“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 经济冲突的观点”巳在某种程度上命中要 害,它即使不能完全契合一般人对现实的 看法,至少也非常接近,以至于不能接受 它的人非攻击它不可。言下之意是,他的 观点之所以引起全球各地辩论,已够证明 它是合乎多数人的看法,这种不管正反意 见,都将它们归为支持自己的观点的做 法,只能反映亨廷顿的自我膨胀心态。
无独有偶,最近俄国举行国会选举, 极端民族主义者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 基宣布了自己的法西斯主义和种族主义政 纲,并领导自由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中参 选,且大有斩获。他的极端言论也因而引 起世人的注意和批评,尤其是西方国家大 都表示震惊,但是日里诺夫斯基却反而感 觉光荣和伟大。
上述两位人物,前者是国际有名望的 学者,后者是一名新冒起的政客,两人的 言论都引起了世人的关注。ー个是在国际 社会转型时期代表“西方中心论”者的利 益发表高论。ー个是在国内社会转型时期 代表极端种族主义者的利益宣布政纲。两 人都在极カ推销他们各自的观点,如果这 些观点都能找到市场的话,相信今后的世 界将会永无宁日。
亨廷顿主要的论点是,目前国际文明 意识与日俱增,文明间的冲突将会取代意 识形态与其他形式的冲突而成为世界之最 主要的冲突形式。国际关系将日趋非西方 化,非西方文明不再是配角而会成为这个 国际关系游戏中的主角。成功的国际政 治、国防和经济制度的发展,多会在同文
明而较少在跨文明间发生。异文明的种族 冲突增多,且比同文明的种族冲突更持久 和暴虐。异文明间的种族暴力的逐步升级 最危险,也最可能成为导致世界大战的原 因。故此,亨廷顿在他的文章结尾里这样 对西方启示说:欧洲和北美应进ー步团结 与合作。应将东欧与拉丁美洲社会融入西 方阵营里,西方应该促进并维系与俄罗斯 和日本的合作关系。他们需要抑制伊斯兰 与儒家国家的军事扩张,也需要放缓削减 西方军事力量的步伐。同时还要制造儒家 与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差异与冲突。
另一方面,日里诺夫斯基则公开表示 要恢复昔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这版图除 了包括现已独立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 外,也包括了北欧与西亚的ー些地区,以 及现今芬兰和沙皇时代卖给美国的阿拉斯 加州。他甚至扬言必要时会以核子武器对 付德国并打击法国,宣布千岛群岛主权属 于俄国,否定日本索回北方四岛领土的权 利,同时为了要使俄国版图延伸到印度洋 和地中海。他也要把土耳其,阿富汗,伊 朗等国家都引到高加索的战争去,让他们 自相残杀,他也表示俄国有每年出售四百 亿美元军火的潜カ,因此也要增加军备。
上述两人都是在后冷战时期,看到国 际或国内新局面的岀现,逐渐对其所归属 的集团或国家不利,担扰他们过去呼风唤 雨的时日将要结束,无限的光彩也将随时 日而褪色。在性质上,他们所面对的局面 是有相同之处,所以他们的言论也极为相 似。
首先,近年来美国经济走过了一条消 费,进ロ,军备,发行政府债券的急剧膨 胀的道路后,其经济实カ已在衰退中,而 西欧的长期经济衰退更为明显。另一方面 苏联则自解体后,为了用西方市场经济的 模式改造俄罗斯,接受了哈佛大学教授杰 弗里,萨克斯创议的经济“休克疗法”,目 前国家经济已濒临崩溃。
旨在重新凝聚 剌激国民情绪
其次,自苏联和东欧相继解体之后, 意识形态矛盾已相对的淡化,西方国家深 恐他们之间的凝聚力也随着消失。正如德 国南德意志报驻南非通讯员格伦德,贝伦 茨所说的“红色威胁不复存在,连接西方的 黏合剂松了,还有什么可以团结各国?自 由民主和资本主义! ”亨廷顿当然也不愿 看到这种局面的岀现,于是便急于寻找ー个 能凝聚西方国家的黏合剂来代替冷战时期 的意识形态冲突,以便维持西方国家在国 际上的优势。这个黏合剂就是所谓“文明 冲突”。反观日里诺夫斯基,他也看到国 家民族解体,在饱尝屈辱之际,他不得不 也基于这样的道理,依赖极端民族主义的 老药方来刺激国民,以达到争取权カ的目 的。
第三,亨廷顿从宏观角度来看待国际 问题,他希望西方国家能在文化、政治、 经济、军事方面继续领导及支配国际社 会,而日里诺夫斯基则希望俄罗斯族能恢 复沙皇时代的版图,重新支配昔日沙皇所 占领土地上的各族人民。
第四,为了要保持西方的优势以继续 支配整个世界,亨廷顿因此提示西方国家 要抑制伊斯兰与儒家国家的军事扩张,尤 其还要制造儒家与伊斯兰国家的差异与冲 突。而日里诺夫斯基则为了要保持俄罗斯 的优势,以便支配其昔日的版图,也提出 要把土耳其、阿富汗、伊朗都引到高加索 的战争去。这种损人利己,居心不良的心 术。上述两位人物都毫无禁忌的公开表露 出来,而且绝无歉意,可见其嚣张的ー
第五,亨廷顿与日里诺夫斯基都在强 调提高军事开支以争取军事优势,同时也
要依赖售卖军火以增加国家收入。
林忠强博士 擢升为教授
. 马来亚大学在2月13日起,正式擢 升二十七名副教授为教授,包括该大学・ 数学系的林忠强博士。
林忠强博士也是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的教育/翻译/科技组的研究员。
林忠强博士在南洋大学理学院毕业 后,前往加拿大莎斯克澈湾大学与麦基 尔大学,继续修读硕士与博士学位。林 博士被擢升为教授前为马来亚大学数学 系副教授。
林忠强博士在数学的硏究上深有心 得,受学术界重视,历来曾经常受邀出 席国际性学术会议,其学术硏究的论 著,在份量上也相当可现。
林忠强博士也热心公益活动,他曾 担任东南亚数学学会会长、雪隆龙岩会 馆会长与南大校友会副会长。他無心社 会公益事务,在我国华社是一位闻名的
平心而论,亨廷顿所提的人类文明之 差异与矛盾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还先存在 于意识形态冲突之前,但是文明差异何时 开始演变成为文明冲突?何以会演变成为 文明冲突?而人类又应该如何防止将文明 差异演变成为文明冲突?这些问题都似乎 不是亨廷顿所关心和感到兴趣的。反而他 是更热衷于如何引起文明之冲突,以达到 西方国家支配国际社会之目的。因牝,他 要制造儒家与伊斯兰国家的差异与冲突, 更要联合那些肯顺从西方文明支配的国家 去与儒家与伊斯兰国家对抗。主要原因是 他不愿看到非西方国家崛起,从而摆脱了 几百年来西方国家之控制,甚至与西方国 家鼎足而立。亨廷顿并非不知道文明之冲 突,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而且出现乃比 意识形态冲突更早。在12至13世纪,历时 百多年,西方文明曾经与回教文明交锋 过,当时十字军东征,人类经历了一场持 久的浩劫并不单纯是因为文明本身的差异 而引起。而是当时罗马教皇为了要巩固其 势カ,同时欧洲西方国家之间王公贵族年 年内战,须要找ー个共同敌人,以便转移 内部的矛盾去共同对外,オ是引起冲突的 主要原因。野心家为了要达到他们奴役别 人,称霸世界的野心。就蓄意在人类社会 中最敏感的区域去煽风点火,火焰就如此 因势地提升到可以燎原了。这场历史教 训,世人是否会拿来作为前车之鉴而不重 踏覆辙呢?
文明之为文明 人类异于禽兽
西方学者像亨廷顿之流,如果是善良 的关心世界和平,他们除了提出例子说明 文明的差异性可能引起冲突之外,他们也 应该指出不同文明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相 容性,也有不少的共同价值观,需要人们
專論
共同去发扬它,以作为和平共存的基础, 人类之文明之所以成为文明,就是因为文 明能使人类异于禽兽。明知多种文明之 间,多种族群之间存在着差异与矛盾,但 是为着共存共荣,都会自我节制,以避免 将差异演变成为冲突,而终需以干戈相 见。
两三百年来,世界所看到的事实是: 西方国家一直都是以唯我独尊的姿态来垄 断世界,并在经济上大事掠夺别人的财富 以自肥。从纵的方面,它曾经引起了剧烈 的阶级斗争,从横的方面,它也曾经引发 了殖民地国家反抗帝国主义的史实。如今 意识形态冲突已经淡化了,殖民地国家也 多数独立了,但是落后国家反西方先进国 家的支配和垄断还是时起时落,到今天还 没有结束,而且落后国家翻身日子已经不 远,这是“西方中心论”者所不能容忍的局 面。
如果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能成立的 话,我们相信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合作 的机会更为浓厚。因为伊斯兰国家正如亨 廷顿说的“需要西方的现代文明来加强他们 的财富,科技,机械和武器”。而儒家国 家处境也是如此。既是如此,那么伊斯兰 国家与儒家国家又如何能够结合在ー起来 反抗西方国家呢?如果他们真的会结合在 ー起,这个原因绝对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 文明,而是因为他们都是落后国家,曾经 被西方国家欺侮及凌辱了好几百年。现在 他们都觉醒了,要抬起头来反对西方的霸 权与支配。如果西方国家能够放弃霸权以 及支配国际社会的野心,相信不同文明之 间鸿沟再大,也不致于引起大规模的冲 突。只要大家能够互相谅解与尊重,不同 文明和不同族群就能和平共存。在今天这 个后冷战时代只要霸权继续存在,没有人 敢担保世界不会再有冲突。
不过,这个冲突基本上并不是文明冲 突,而是为害者与被害者之冲突,或者是 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冲突,在这冲突中,
文明差异被西方国家当为宣传手段,以便 使他们在走向没落之际,振作起来,加强 其内在团结与合作吧了,这与当年十字军 东征西方国家所持的目标没有两样。为了 维持西方国家的霸业以及实现支配国际社 会的野心,西方国家也许会将“文明冲 突”泡制出来,一旦如此,西方国家便是 文明冲突的始作俑者,怪不了别人。
在亨廷顿的文章里,他提出文明冲突 的六大原因,其中一个就是经济区域主义 日益抬头。他说“只有当经济区域主义植 根于共同的文明中才能成功,欧洲共同体 以欧洲文化及西方基督教为共同基础。北 美自由贸易区能否成功,端视刻下正进行 汇合的墨西哥,加拿大及美国文化。”如 果亨廷顿相信文明冲突存在,而且也像意 识形态冲突ー样,会引发人类走向浩劫, 那么西方国家首先就应该自己停止经济区 域主义的活动,应该将诸如欧洲共同体和 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等经济集团解散,以打 破“只有当经济区域主义植根于共同的文 明中才能成功”的格局,而不是在自己建 立了这种格局之后,又对别人加入此格局 中的游戏大事批评。因此对中华人民共和 国、香港、台湾等华人社会进行经济合 作,或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阿富汗 等十个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建立经济合作 组织,实无须要大做文章,制造恐慌。因 为,西方国家既可以领先组织经济集团来 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我们看不出为何非 西方国家不能随后也组织经济集团来保护 自己的利益。.近年来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 医生创组东亚经济核心组织EAEC,就被 美国诸多为难和阻挠,这不正就说明西方 国家的谓民主自由只是挂在口,而强权霸 道オ是事实吗?
西方自视优越 采用双重标准
西方国家另ー个问题就是自认其文明
©
專論
是“普世文明”。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在他的〈西方的兴起》一书里就承 认自己曾经挟著二次大战后美国技术和财 富的优势,以胜利者的高姿俯视世界,并 且有意宣扬和推销西方文明的价值观。他 更将近五百年来西方文明的兴起及主宰世 界为书名,称呼一部世界史就是一部西方 兴起的历史,这种文化优越感是普遍存在 于西方人士的心中。
可是西方国家在推销西方的文明观念 如民主、人权、法治、自由、平等、自由 主义或个人主义的过程中,为何会在其他 文明中遇到许多困难呢?在一定程度上, 这不能不归咎于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常使用 双重标准,而在非西方国家中失去许多威 信。可是亨廷顿却辩称“文明相左的世界无 可避免是双重标准的,对种族国家使用ー 种标准,而对其他国家则使用另ー种标 准”,这种说法如何能使人信服?对于上 述民主、人权、法治、自由、平等这些观 念,其实也是非西方许多民主人士所向往 和梦寐以求的。可是西方国家在带来这些 观念时,除了采用双重标准之外,有时还 趾高气扬地硬要人家连垃圾文化Punk Cul-ture也须ー篮子照收,更使人反感的是, 西方国家在推引这些观念时,往往暗带入
不可告人之阴谋。正如50年代美国作家威 廉•李德尔William J. Ladder和尤真。勃 迪克Eugene Burdick合著的〈丑陋的美国 人〉描写的美国人ー样,他们妄图用美元 收买人心,用武器扑灭当时泰国人民民族 自决运动,暴露了美国人不了解东南亚人 民的心态,结果不仅是ー败涂地,而且也 助长了反美情绪的火焰。这种西方国家不 了解非西方国家人民的心态例子,历史上 层出不穷。这也就是为什么亨廷顿会叹说 “西方努力传播这些观念,换来的都是对所 谓‘人权帝国主义’的反抗”,以及“现代 民主政府创设于西方,当它在非西方发展 时,通常是西方殖民主义或西方的强加产 物的原因。同时,西方国家有时也像替天 行道似的以高姿态代别人高喊民主人权, 可是当这些人在他们的统治下之时,西方 国家又装聋作哑好像不知民主人权为何 物。这种姿态不难反映出西方国家在处理 民主人权时假仁假义的一面。例如目前的 香港问题,过去百年来人们未曾听过英国 统治者以揭蕖民主人权为己职。可是当他 们正要结束他们的统治之时,・却刻意大事 渲染推行民主制度。前后出现了两种面 目,两个标准,这种做法不仅被人认为是 虚伪造作,同时也被视为是政治阴谋。何
專論
在亨廷顿的眼中, 意択形态冲突, 经济冲突的模式 已不合时宜了, 因此他努力制造 一个更能令人满意 的模式取而代之。
以能被中国政府接受?它非但对一些真正 追求民主人权的人士所推行的民主运动毫 无帮助。而且也使人怀疑这些人士是否真 正是西方国家的傀儡或是代理人。
亨廷顿为了表示或证明他的文明冲突 理论是正确的,科学的和进步的,他引用 孔恩Thomas Kuhn的经典名著“科学革命 的结构”中一段说:“所谓知识与科学进 步,主要是旧模式无法再解释新现象或新 发现事实,于是更能令人满意的模式应运 而生,取而代之。ー套理论必须优于其他 理论,オ有可能取得模式的地位,但它不 需要能解释适用范畴内的每ー-个事实。” 在亨廷顿的眼中,意识形态冲突,经 济冲突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他努 カ制造ー个更能令人满意的模式取而代之 。这个模式便是“文明冲突”模式。不过 ,为了立场四平八稳,他则留下ー个转 身馀地。他说文明模式有所有模式的通病 ,有很多照顾不到的地方,批评者很容易 就可以找出一夢夢无法解释或始料未及的 事件为例子——包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东合各个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之成立集团。 其实人们日常所谓的认识都是经验性的或 借助经验进行的。因为人的经验有限,用 经验性的认知手段求得的知识也是极其有 限,极其不可靠的。例如人躺在潮湿地方 ,有些人会得风湿病,有些人不会;人爬 到树上,有些人会恐惧战栗,有些不会 〇显然,感觉经验主体不同,对同一事物 所持的看法便不同。正如西方哲学大师波 普尔说:“经验告诉我们的只是个别的知 识,比如说’这朵玫瑰花是红的’那只是 ー个单程判断。人们即使是看了一千朵, ー万朵是红的,那也是个别的,有限的,• 个别有限不能确证无限,过去不能确 证未来。”而亨廷顿为了扩大他的经验性 的认知,则不厌其详的胪列出许多例子以 支持他的“文明冲突”的立场。他认为如 果有例外,也是不足以推翻他所制造出来 的模式,可是就在亨廷顿胪列出来的众多 ・宀,—
•亨廷顿
例子中,我们几乎可以全部用来反证文明 差异不是真正引起冲突的原因,真正的原 因却是西方国家唯我独尊的气焰,处处要 向别人展示其力量,要表示他们还是国际 社会的支配者。
为了缩短篇幅,我们不防从亨廷顿胪 列出来的例子中取用两例:
•2000年奥运主办权之争,西方国家 联合起来展示力量挫败中国。
•最近美国怀疑中国运送核子科技给 伊朗,而逼使中国货船停在公海。 结果事实证明美国犯上错误之时, 美国非但不道歉,而且还要死赖中 国将有关核子原料弃于公海。这也 是西方展示力量和霸道的例子。
今后西方国家 不能唯我独尊
近年来,非西方国家尤其是亚洲,国 家经济方面巳开始抬头,而且巳有超越西 方国家之势,经济成就也助长了非西方人
士的文化自信,而且倾向于将经济成功归 功于独特的非西方传统和制度,如儒家思
想观念等等,这种自信使非西方文化岀现 回归根源的现象,非西方精英不再替西方 服务而逐渐本土化。这说明了非西方文明 也有其可取的一面。西方国家如果要看到 今后世界还有和平及安宁,他们就必须承 认这种现实,再不能唯我独尊,处处要人 家乖乖就范,要知道人类文明差异自古以 来便已存在。而且也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人类都要面对这种现实而生活。至于文化 差异是否会被挑起鼓动成为冲突。主动カ 在于西方国家,如果为了要达到继续支配 或垄断世界的野心,西方国家蓄意要引发 人类冲突,西方国家必须要负起一个重大 的责任。
世界上不管任何国家,如果要与别的 国家维持良好关系,都必须要互相谅解及 尊重对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优秀的文化 自然会受别人欢迎,不须要刻意强加于人 ,历史上被征服者能以优秀的文明去同化 征服者,至今似乎只有在中国元、清两朝 代出现过。西方文明当然也有其优秀的地 方,世人在无压カ下当然也乐于接受, 不必强求。唯有在互相尊重和谅解下。 不同文明的国家才能为共同利益而合作。 所谓共同利益应该是双向或多向的,而不 是像以往ー样,利益只是或主要是向西方 国家归属。正如中国外长钱其琛最近在人 民日报发表ー篇以《ー九九三:世界开始重 新认识中国〉的文章里指出的“西方国家与 中国的关系从来不是建立在共同的社会制 度,意识形态和组织观念的基础上,而只
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如果西方 国家能认清钱氏指出的现实,而愿意在共 同利益下寻求合作,文明差异虽仍存在, 文明冲突是可避免的,不知西方国家是否 能以这种胸怀迎接新的时代,21世纪。
(文中小题是编者所加,如有失误,与作者 无关Q )
專論
經养會ゆ匙净实
回教及備家这些非西方文明将与西方文化争 雄,成为未来世界冲突的主线。
/徐策
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文化冲 突论”,指回教及儒家这些非西方文明 将与西方文化争雄,成为未来世界冲突 的主线。虽然豚他这ー套理论饱受各方 抨击,但最近亚洲地区所发生的三宗事 例却又隐隐然与他所提出的论点有若干 吻合之处,引起舆论界的关注。
马来西亚与英国交恶、新加坡判罚 美国青少年笞刑,以及美国与中国的最 惠国待遇之争,是最近本地区连续发生 的显著事件,此在在显示东西方文化对 言论自由,酷刑和人权的看法有颇大的 差距,甚至是不可弥补的鸿沟,冲突似 乎不能避免。
由这些事例来看,亨廷顿认为东西 文化鸿沟极难打破,这个恐怕是真的, 但是否必然导致冲突,倒又未必。
英国报章向大马道歉与否,美国给
予中国延续最惠国待遇与否,都涉及复 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比不上新加坡要 让美国青少年捱六鞭这件事挑起双方的 情绪,那么突显东西文化之差异。
这位!8岁的迈克彼得菲被控恶意破 坏公物,行为不检以及收藏赃物,结果 罪名成立,新加坡地方法庭判他罚款、 坐牢和笞刑。如果刑罚单是罚款和坐 牢,相信绝不会引起传媒的注意,甚至 国际传媒连报导也可能会省掉,更遑论 现在惊动了美国总统克林顿。
目前惹起轩然大波的是笞刑。
在美国人眼中,笞刑是野蛮和违反 人权的刑罚,这种脱裤子捱鞭的作法是 对人性的羞辱。世界人权宣言也有条 款,禁止“非人性和屈辱的刑罚”。
但新加坡政府的说法也有道理。副 总理李显龙说,法律之下人人平等,外
專論
华社资柵究中心 广招会员
土家都束牡丈力量
华资的成立,虽非轰轰烈烈,但 却是八方注目的大事。它曾受过倾心 的呵护,九年了,它却历经风风雨 雨,加上某些离析与散涣因素的冲 击,而面临重重难题,陷在困境中。
然而,无论如何,华资的诞生与 存在,都是奠基在华社要有尊严地生 活的ー种共识ーー汇聚华社本身及 相关问题的资料,逬行深入硏究作出 综合牲的概括,以为依据应付与纾解 面临的各种难题。
由去年幵始,华资已获准注册为 菲营利有限公司,并策划从多方面的 途径,展开运作,冲刺突破困境,谋 求发展。因此,我们恳切地邀请您参 加作为会员,直接参与华资未釆的发 展,并分享它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与便 利。
欢迎致函下列地址索取表格: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Hu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1 Maharajalela,
国人与新加坡人犯相同的罪,刑罚也一 样;政府不会制定不同的法律,分别供 本国人和外国人遵守,如此置新加坡法 律于何地?而新加坡内政部也特别指 称,当地社会秩序井然、较少罪案,全 赖打击反社会罪案的严刑峻法。
有一句话说,国有国法,ー个国家 绝对有主权去决定那些行为是犯法,以 及犯法后的刑罚是什么,外人本来无权 置疑。但这儿必须先有一个前提:即有 关的法律是经民主程序制订,而大部份 当地民众也认为这样的法律是既合情也 合理的。换言之,只要新加坡的立法机 关是经民主程序产生,而大部份新加坡 民众也认同笞刑的话,笞刑便没有什么 不妥。新加坡是实行民主法治国家,西 方人对此应该不会有疑问。
如果外国人不同意笞刑或不认同新 加坡的严刑峻法,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ー是不去新加坡,二是不触犯有关的法 律。
话说回来,包括美国人在内外国人 没有必要去认同笞刑,他们有自由去批 评它,但运用外交手段,而且还劳驾总 统出面施以政治压カ去企图改变别国的 法律,只会勾起对昔日帝国主义丑恶的 回忆。最近从报导得知,美国竟然有七 成电视观众赞成迈克彼得菲应处以笞 刑,看来美国人也未必是不明事理的。
按照美国已故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 的斗争传统,不正义的法律也是法律。 如果新加坡人自己认为笞刑太残酷,他 们应该自行运用公民抗命的手段去抗 争,或通过议会民主去争取,以改变这 项刑罚,无需美国人指指点点。
由这些事例看来,我们承认东西方 文化确有颇大的鸿沟,但说到文化鸿沟 的存在必然导致冲突,则又言过其实 了 〇
①林文忠推荐:
②楊華勇敎招:
梱穂眞菌病的防治
榴槌難種,真菌更難防治 ,腐幹病、凋萎病、絲狀枯萎
農牧世界給榴槌種植人的另一呈獻
等於RM130榴福講塞會

粮城的梱槌品種
從檳城榴槌比賽六屆冠軍 ——葫蘆 、紅蝦、15號、坤寶 紅肉、紅仁、D600到金魚 '貓王、頭家....將近三
十個品種,圖文並茂,單看圖 片已能嗅到浮羅山背的榴撻飄 香〇
隨時翻閱, 永久保存!
病、 白根病、白疹葉病.. ……對症下藥,消滅真菌, 讓病樹恢復蓬勃生機,小園主 不必再頭痛!
③黎德泰分析:
大馬的榴穂裁飽法
先種種子再駁接,榴桎容 易長大?直接栽種駁種樹苗 •快速開花結果?兩種栽種法 ・孰優孰劣?「個園垣只栽種 一個品種,滿園的榴槌不開花 ?...連串疑問,盡有答案
④藍進喜介紹:
榴」病虫害的虐理
菌病難發現,害虫看得到 ,撲滅害虫是小兒科?但是 ,為什麼滿樹的榴撻,有一半 賣不到錢?都是蛀果虫造的孽 ,掌握噴藥、噴煙 、 裝置榴權 燈的方法,殺盡飛蛾,粒粒榴 槌没有虫洞....
發書有限,欲購從速 各大書局報攤均有出售
•郵購詳情,請聯絡農牧企業03 - 2380740 / 03 - 2302523 -

寻根溯源
国歌矢口多少
/梁记宝
《NEGARA KU》自 1957 年起正式成为我国国歌以来, 这首被传唱了 36年的歌曲在 目前一片创新与改革的声浪 中也面临了被修改的命运。 以总监阿末•达西拉(Ahmad Dasilah )为首的RTM管弦乐 团受新闻部的妥托把旧国歌 的节奏改为进行曲的节奏, 以配合时代的需求。修改国 歌的节奏,虽说是见仁见智, 但这项决定似乎忽略了也是 国歌演绎者的人民的感受。 虽然如今事已成定局,但不 能说那是人民的普遍意愿。 本文企图透过多种角度来探 讨国歌。探讨的范围包括: 国歌的定义、我国国歌 NEGARAKU的渊源、我国国 歌的甄选过程、修改节奏的 意义、各界的反应等等。
国歌的定义和象徵
国歌是代表ー个国家的 歌曲,正像国旗和国徽ー样, 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徵。凡举 行国家庆典,隆重集会和国 际交往仪式时,都必演奏或 演唱国歌。世界上每ー个独 立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它 们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 生的。有的是革命斗争的产
物;有的是广泛流传的爱国 歌曲、历史事件作品或民俗 歌曲,后来被选为国歌;有 的则是歌创作比赛的作品, 再由该国政府选定。
国歌是诗和音乐的结合, 有的反映爱国思想(如美国 的《星条旗》国歌);有的 反映革命斗争(如苏联的旧 国歌《国际歌》和闻名世界 的法国国歌《马赛曲》); 有的反映民俗生活;有的歌 颂自由;有的歌颂民族英雄 和君王(英国的《神佑女王》 和日本的《君王的世代》)。 许多国家的国歌都出自杰出 的诗人和作曲家的手笔,例 如!中国、印度、孟加拉、 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等。 这些歌曲大都具有较高的艺 术价值和思想境界。某些国 家的国歌却是只能奏而不能 唱的纯器乐作品(如:几内 亚、毛里塔里亚和索马里 亚)。
国歌《NEGARA KU》 的渊源
关于《NEGARA KU》的 来历,颇具争义。有的说是 采用霹雳州歌的调子,有的 说那是印尼民歌《月光曲》
(Terang Bulan)的曲调,但 又有的说Terang Bulan是早年 流行于马来民间的歌曲。先 不谈二者的关系,Negara Ku 和Terang Bulan的曲调确实有 雷同之处。Negara Ku的调子 采自霹州州歌的旋律倒是千 真万确,但若要迫究霹州州 歌的来历则至少存在著几种 说法。
第一种说法指出在1901 年,当时的苏丹依地里斯 Sultan Idris (任期 1887-1916)受邀代表马来联邦各 州苏丹前往英国参加爱德华 七世的加冕大典,当一夥人 抵达英国的南汉顿 Southampton时,英国当局想 要知道霹州的州歌,俾在Idris 苏丹检阅仪仗队时,可演奏 之。这ー来,可难倒了苏丹, 因为霹州当时根本就没有州 歌。后来,苏丹的私人秘书 拉惹哈伦Raja Harun灵机ー 动,把平时哼惯了的《Terang Bulan》当作霹州州歌,而在 英国南汉顿首次奏出。
第二种说法:在上述地 点替苏丹Idris解围并哼出 《Terang Bulan》典调的不是 私人秘书Raja Harun,而是苏 丹的儿子Raja Chulan,同时, 访英年代是在1902年。
寻根溯源
第三种说法:那是马来 亚历史学会于1960年对当事 人所作的一段访谈录。受访 者是前霹雳州苏丹Sultan Abdullah (任期 1874-1876 ) 的女儿Raja Aminah .时年76 岁,Raja Halijah , 78岁及孙 子Raja Kamarulzaman , 68 岁。这段访谈在年代上不会 与我们相隔太远。
Raja Aminah与姐姐Raja Halijah ,她们对这首曲子有 著最切身的体验。“我第一 次听到有关曲调是在塞舌尔 Seychelles的马埃岛上,亦即 我父亲Sultan Abdullah被放逐 的地方。它经常被ー支法国 乐队于每个星期二在我家附 近作公开演奏,当时是1892 年,我年约8岁。同样和我 在岛上出生的姐姐Raja Halijah说那是岛上的水手和 居民所普遍哼唱的一首曲子。 我们对该曲的印象非常清析, 并且很肯定它就是目前的 《NEGARA KU 》 "Raja
Aminah进ー步说他的哥哥 Raja Chulan (Abdullah 的儿 子)曾数度到岛上探访其父。 约在1885年的一次探访中, 他偶然听到该首曲子,喜爱 之馀,更以小提琴来拉奏。
1895 年Raja Abdullah 结 束流亡生活,带同Raja Aminah两姐妹移居新加坡。 若干年后,该曲子被采纳为 霹州州歌。至于这首曲子如 何成为霹州州歌,且听Raja Kamarulzaman (Raja Aminah 的侄儿)侃侃道来:“我的 父亲经常对我叙述此事,而
且有很多可靠的证人。事缘 1888 年,苏丹 Idris (1887-1916)受维多利亚女皇之邀 前往英国。随同者有当时的 英国驻霹参政司修罗爵士 Sri Hugh Low,以及年仅24岁的 苏丹侍从武官(A.D.C.) Raja Mansur。当一夥人抵达 英国的南汉顿Southampton时, 英方代表上船要求Raja Mansur把霹州州歌告诉他, 俾作为欢迎苏丹殿下时演奏。 Raja Mansur想到,要是说霹 州没有州歌的话,将有失威 严。于是他解释手上没有乐 谱,但是可以把州歌哼或奏 出让人将之谱下。于是他便 哼岀他所喜爱的这首来自塞 舌尔的曲子,让乐队队长将 之谱下。Raja Mansur还提醒 苏丹待会儿在白金汉宫当英 方演奏此曲时应肃立以示恭 敬。从那刻起,这首曲子便 被定为霹州州歌,而且是马 来亚第一个有州歌的州。”
根据Raja Kamarulzaman 的反映,约在苏丹访英期间, 一首同样的曲调被引用在新 加坡上演的一部叫"Indra Zanibar "的印尼Bangsawan 里。这首乐曲叫作“Stambul Satu/Satoe”。此曲广受人们 的喜爱和传唱,其他的 Bangsawan剧团也纷纷引用此 曲。若干年后,此曲被改为 "Terang Bulan”。
关于国歌的渊源,在马 印外交史上也曾发生过这么 ー个故事:印尼总统苏卡诺 于1963年4月在椰加达《茂 物行宫》设宴招待出席《亚
非新闻记者会议》的各国代 表时,明知《月光曲》
(Terang Bulan)是马来亚的 国歌,却命令乐队再三演奏 作乐。在场的马来亚代表认 为苏卡诺此举是蓄意蔑视马 来亚,愤而离席抗议,苏卡 诺有如此举动是不足为奇的, 因为印尼曾经强烈反对前首 相东姑鸭都拉曼在1961所提 出的“马来西亚概念”,认 为它是新殖民主义的ー项计 划。当“马来西亚联合邦’' 组成时,马印对抗便开始了, 也就是苏卡诺高喊“粉碎马 来西亚”的时刻。当马来亚 在1957年把这曲子定为独立 国歌时,苏卡诺即下令禁止 这首曲子在印尼被作任何形 式的演唱或演奏。有关证据, 可参考我国政府于1964年出 版 的 《Malaya/Indonesia
Relations 31st August , 1957 to 15th September, 1963》, 第63节。
1960年间,马来亚历史 学会把录有Negara Ku的磁碟 送去塞舌尔,通过电台广播, 一名当地的老居民毫不犹疑 地认定那就是70馀年前曾在 岛上流行的一首乐曲。
史学家相信该曲的作曲 者就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及诗 人Beranger (1780-1887 ) 〇 无论如何,作为国歌的霹州 州歌或Terang Bulan并非在马 来亚或霹州作第一次官式演 奏,而是在英国的南汉顿
(Southampton),地点就是 著名的白金汉宫。
本邦音乐界前辈Dr. Ariff
寻根溯源
Ahmad与Daud Hamzah认为我 们的国歌源自印尼的抒情歌 曲(Lagu Keroncong),原名 Stambul Satoe ,于 1939 年 被 改为《月光曲》(Terang Bulan),也是一部印尼片的 插曲。不过,据一位马来著 者Hashim Hassam 反 映, Terang Bulan的名字早已岀现 在:1930年他的父亲从印尼棉 兰带回的一面唱片里。
Daud Hamzah 说Stambul Satoe最早是岀现于1924年槟 城HSL编写的一部歌书里, 书名为《Penghiboran. Hati》 (心的娱乐)。马来亚大学 于7〇年代从论敦博物馆取得 这本歌册。
在本邦,官方文献一般 上都志明赛富岂里(Saiful Bahri)是我国国歌的作曲人, 这点倒值得商榷。因为若按 年代推算,Saiful Bahri是于 1924年出生,就前述的 《Penghiboran Hati》(心的 娱乐)和Raja Kamarulzaman 的访谈看来,时间上与Saiful Bahri相隔太远了。况且,据 他的太太诺莱妮(Noraini) 披露,其先夫是在:1957年才 为国歌作曲。如此推断,很 明显的Saiful Bahri只是编曲 者,而非作曲人。
另有一份文献足以加强 这项推断,那就是台湾四海 出版社1958年10月10日出版 的《世界名歌精华ー第二 集》,由蔡乾元和陈振煌合 编。里头便收录了《Terang Boelan》一曲。编者还志明那 是Jawa-Malay Folk ,全曲编
取自《世界名歌精华》
Terang Boehm
树下情歌
Jawa-Maley Folk-Song
M<xlerat«>
能^^^^Z1 三三
以钢琴伴奏,旋律与节奏的 处理跟目前的国歌大同小异。 请参考图6。
我国国歌的甄选过程
前面提过了Negara Ku的 来历,那么这首备受争议的 曲子又是如何被厘定为国歌 呢?独立前タ(1956年), 联盟政府曾成立了一个国歌 甄选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 主席,是当时的首席部长兼 内政部长东姑阿都拉曼,委 员包括当时的掌玺大臣(The Keeper of The Rulers Seal ) 拿督莫斯打花阿巴加里 (Datuk Mustapha Albakri ) 等。东姑建议邀请世界各国 的音乐家参加一项创作竞赛, 再从中选择独立马来亚国歌 的词曲。奖励非常丰富,首 ぎ可获奖金一万元,安尉奖 三千元,并设立了一个评审 小组,负责评审参赛作品。
竞赛细则公布后,各国
人士的反应非常热烈,参赛 者有来自美国及南斯拉夫等 国的人士,甚至当时驰名国 际的口琴家拉里艾勒也参加 了。委员会所收到的词与曲 共514分。结果,由于这些作 品欧西风格太浓,委员会决 定全部不录用。由于时间勿 促,东姑担心找不到合适的 曲子以便在独立日合唱和演 奏,经过审慎的考虑后,决 定从各州的州歌中选出适合 的作品。最后东姑觉得跟霹 州州歌同岀ー彻的《月光曲》
(Terang Bulan),不但旋律 柔美,而且也深受国人的喜 爱,于是便决定采用为国歌。
国歌修改节奏的启示
唱了36年的国歌,在去 年5月间被建议把“缓慢” 的节奏修改成进行曲。理由 是不外乎为了塑造ー股朝气 蓬勃的气象,以便迎合2020 年宏愿。新闻部长说,我国
0
寻根溯源
〇 $ 5 3 I I 5 ■ 3 7 • ., [、
も・•二冃ニナ・二.:孑二そ=1二  =一=4ヨ=|二=尸=ヤ冃正:7ヨq
椰树婆斐 月几空高 挂
ぜ担)生田 ,三千r石§仁仁デ 点羽上月m.
1 — ■ ’口 し丄J」 し门」
”一"・卜…F,一 ーヨ二ヨニコ "一 ! ’厂章J
"f 5ハ[2 3 4 «5 5 4 3"'- , ー、、 3 :5 ' 3
矿ミ』」:「「顼丿をデ三戸|蒔ほ在卩、点目巨:ヨト王三I 作我相偕你偎在树酋下 吉他・
土担い M ーりー上
/ J J
'P 卜・」 - J: t -
发展快速,我们需要悠柔歌 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020年宏愿只是国家发 展的一个目标,目标和商品 都有它的时限性,但是历史 的价值却是永恒的。因此若 我们只为了迎合发展潮流而 一味更改具历史义意的事物, 是很不智的。要是到了2020 年,宏愿达到后,国歌的命 运又将会如何?美国身为ー 个科技强国,但是《星条旗》 国歌并没有改为《太空进行 曲》。英国也是强国之一, 一首《神佑女皇》唱了200多 年,并不影响到人民的爱国 情操。谁也不怀疑日本人的 忠君爱国精神,但是以雅乐 风格写成的《君王的世代》 除了悲壮之外,并无半点进 行曲的味道。
各界的反应
国歌被修改后各界的反 应有褒有贬。
赞同者的看法:轻松, 活泼(学生)、符合2020年 宏愿(老师)、新时代应有 新作品(商人)、新国歌是 去芜存菁的国家资产(时评 者)、符合以进行曲编曲的 世界国歌(校长)、耳目ー 新,因旧的太严肃了(学 生)、很特别,年轻人会喜 欢(店员)、建立勤奋形象 (退休人员)、表示大马更 开放(商人)、编得好,无 负面影响(年轻人)、具娱 乐作用,今人振奋(中学 生)、带动发展(官方乐团 指挥)、易唱(老师)、拍 烂手掌(学生)、工作有劲 (社团领袖)、新节奏符合 政府的意愿(国家电影学会 主席),学生容易掌握(老 师)、新国歌很吸引人(医 生)、不再柔缓无カ(马来 诗人)、好!脱离过去的悠 柔时代(马来文化人)等。
反对者的理由为:失其 庄严,节奏过强(音乐界人
±)、如学生乐队在操行(音 乐界人士)、节奏太快了(读 者)、发展无关乎慢节奏(时 评者)、国歌理应受尊重, 国歌非娱乐或潮流(国歌作 曲人遗孀)、新国歌难以表 现爱国意识(公关)、旧国 歌听了心理很平和(营业代 表)、虽然吸引人,但快到 难唱(学院师生)、还是旧 的好(老公民)、旧的抒情 更适合(学生)、更难唱且 难以接受(酒店接线员)ヽ 国歌不应跟随时代而改变(中 六学生)、不舍得旧的(主 妇)、从未听过有更改国歌 的国家(学生)、旧国歌符 合国情(学生)ヽ36年后オ 更改,国人和外国难以适应 (学生)喜欢旧国歌的 Romantic (学生)、不了解 国歌的意义,改不改都一样
(学院生)、并非所有的改 变都是好的(独立参与者)ヽ 应自行创作符合国情的国歌
(马来音乐界人士)等。@
野史记载 < 包拯,生于 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 肖猪。
包母怀胎12月,梦见ー 只大黑猪从高处跳入怀里, 受惊,动了胎气,オ生下包 拯。谁知道包家小子,生下 来竟是个大肉球,其父认为 不祥,弃之;幸得兄嫂(〈大 义灭亲〉中包勉之父母)救 回,才知肉球内藏著ー个又 黑又壮扳著副铁面的娃娃。
包父原为刑部侍郎,即 今之司法部长,据说也是个 好官。包拯幼承庭训,严晶 律人,公正不阿,仁宗年间、 任开封(时宋首都)府尹I 因断案如神,心昭日月,城 御赐“青天”美誉。
传说中的包拯,生就一 只神眼,给他一看,好坏立 办,忠奸即明,任何邪魔妖 道,均得退避三舍。其无私 大义,赢得后世赞颂:“举 制不避乎权貴,犯颜不畏乎 逆鳞”。
如此ー个人物,在历史 与戏剧、传说与创作中被神 化了,又从传统戏剧甚至现 代的电视连续剧中,不断回 魂转世,成就了亘古常青的 话题。
两岸三地弥漫“青天热"
话说电视剧集〈包青天〉 由台赴港,转道华南ー带, 所向披靡,"威武”无匹, 酿成"青天热",弥漫中、 港、台两岸三地。


/梁胡雪姬
在台湾,华视以〈包青 天〉连续击败同期的剧集制 作不下十部之多。连在台湾 身价最高(新台币17万一集, 演包公的金超群才刚由2万ー 集至5万5千)的郑少秋演台 视的〈戏说乾隆〉也不敌, 有些剧集如潘迎紫在中视演 的〈超级女巡按〉等,更被 迫腰斩,惨淡收场。
在香港,无线电视凭此 外来制作,竟能挽狂澜于既 倒,把其连续剧持续低收视 的情况一下改善:由开播首 塚的卅点(160万观众)急升 壹第九周的卅七点(195万观 為、 飾鞠分占率。
推大陆,华南ー带的观 贏窟熊香港无线播放追看 1 顼ME幽’珀副之馀,更有人把它 转传至北方。由于 キ包"剧内容不涉政治,力 主忠君爱国,大陆官方未有 抗拒,而大陆已有电视台正 式于日前买下“包”剧一零 五集的版权。
呵呵,想不到两岸三地, 如此这般就被包青天“统ー” 了。且不费ー兵一卒、ー枪 ー炮,更没一句恶言,又礼 貌又和平,又不影响股市。 这是否能够予人有所启示?
,拿了平均八十五巴仙
中国人的基本企盼:
清官
是的,如果〈包青天〉 还真有什么启示的话,大概 也不过明明白白显示了吾土 吾民的基本企盼一寻找清
官。
或者说,寻找某种公正 的权カ。
五千年前,中国人的祖 先还是群居的部族时,每每 有大事小事总得在族群中寻 个领袖,找人作主。在远古 时候,作主的可以是部落之 首,亦可以是一家之主。延 伸到现代社会,有了主席、 总统、总理、总经理、总裁 诸如此类的总之是“头头”、 “大哥”的领导人。
中国人有事喜欢找人作 主,崇拜权カ,要倚赖ー种 至高无上的力量。形而上的 人谈神说佛,把一切还给天 界;寻常人家一旦遇上什么 不平事,能够有人为之出头 的,就呼为恩公、大侠、壮 ±,或为其供奉长生禄位烧 香祝祷,或以身相许,林林 总总,都是对权カ的肯定。
人世真有这样的父母官 吗?
中国人的政治文化就是 由此演变出来的人治文化, 在家有家长,在校有校长, 在公司有老板,在国有国君。 总理、总统之类,权カ的代 名词而已。
然而,现下这位“统ー” 两岸三地的包青天包大人, 不知怎地,竟然打破“权カ 令人腐朽”之说,六亲不认, 私情不顾,只认真理不畏强 权;一声“狗头/虎头/龙头 側侍候”,随即右手甩飞令
牌,潇洒凛然,直叫万人肃 敬。
包公不过是个皇城府尹, 却像是拥有无上权カ(御 赐)〇命丧他側下的,有天 子门生(真状元陈世美、假 状元周勤)、高干子弟(皇 帝的大舅子、太师子庞昱), 更有不少权贵官绅,彻底打 破了中国人“刑不上大夫” 的观念。
他强调个人判凭藉的是“经 验与良知’'(包勉案),历 来所側之人,俱都是奸恶之 徒,“没有一个冤魂”(古 琴情怨)。他忠君爱主,也 眷顾黎民百姓,强调“皇上 是一命,秀才也是一命”, 若秀才因救皇帝而死,自己 愿以死谢情(双包案)。观 其身边,尽是才智之士,谈 文韬有公孙,论武略有展昭, 加上王朝、马汉、张龙、赵 虎四大护卫,个个都愿意为 他而死,更不惜触犯天颜。
唉,迢迢人世,真有这 样的父母官么?
容或那只是神坛上的ー 个人物,透过萤幕轮回转世 至人间,他提供我们无穷企 盼的同时,彷佛也揭示了我 们的忧惧。“包”剧香港版’ 主题曲中原有一句是“但愿 我中国(无线电视改为’心 里’),天天见青天”,在 在道出许多心事。
如何是好?
还请包大人为我们作主。
(《九十年代》十一月号)

on-------------
叛あ以后的 华人拓荒者
•陈振声撰•黄顺柳译
早期的拓荒者
华人叛变的ー个直接后果,是在“公 司’‘失败之后,石隆门再没有华人矿エ 留下来。这以前为“拉惹”政府带来税 收之中最大部分、欣欣向荣的矿场和胡 椒园,如今都空无一人。以前收入极佳 的鸦片烟馆、酒馆和赌馆如今也寂然无 声。来自中国,途经新加坡而到古晋从 商的华人本来就不多,也有的来自马来 群岛众多岛屿中之一,他们与西婆罗洲 华人并无血缘上的关系,所讲方言也不 同,故此在叛乱时他们拥护“拉惹”, 得以平安无事,但他们的事业却毁于ー 旦,因为他们跟当时砂劳越的每ー个人 ー样,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金矿生意 来发达。
1857年叛变的回忆一直萦绕于“拉 惹”的脑海中。他对所有华人小心翼翼, 只信任那些他已经深入了解的人,直到 他的生命结束时为止。这次叛变给他与 他的政府带来ー个惨痛的教训:一个国 家不能只靠领导人的权威与地位来达到 昌盛繁荣。叛变消耗了他个人的积蓄, 同时也使国库空虚。石隆门"公司”的 败亡截断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他了解到 情况严重,也知道只有华人的勤奋与苦 干能挽救他的国家,这使他明白过去所 实行的政策是不智的,于是逐步的采取 对华人宽容的态度。他的这稲转变后来 也使到他的欧籍官员和同僚紧跟其后, 其中最显著的ー个例子是他的外甥兼接 班人,端慕达査尔斯•约翰逊•布禄克 (本姓约翰逊,后改姓布禄克)。这反
映在“拉惹”鼓励华人商家将砂劳越土 产出口到新加坡,并促成他们大规模种 植胡椒与甘蜜,同时也将硕莪加工成为 硕莪粉。
随着时间的消逝,越来越多逃去三 发避难的“公司”华人悄悄回到石隆门, 还带了其他人ー起过来建立家园。叛乱 之后不久,“拉惹”特准由刘新德所率 领的ー批效忠于他、原先住在古晋以东 的砂隆河畔的客家人,迁移到矿区去重 新开矿。新成立的慕娘公司也租赁器材 给别的矿エ群体,并设立一个炼金厂以 帮助他们。到了 1898年,慕娘公司更吞 并所有矿场。为了让华人农夫安居乐业, 詹姆斯•布禄克于1863年草拟第一份土 地法令,此法令成为以后一切有关土地 的法令的蓝本。此法令赋予华人只须付 出极少的费用就可租用政府地的权カ。
史籍上四名人
这种有利于华人定居的气氛很快就 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原本已经住在古晋 ー带的那些拓荒者的行列。关于这些在 叛变前已住在这里的人,历史上少有记 载,只有4个人是例外,其中3个被认 为是他们自己那个社群的先驱者。这4 个人是刘直、王友海、田考与刘建发。 只有刘直不做生意,其他3人都是事业 有成、声名显赫的社会支柱。他们得到 “拉惹”的信任,不久就发展成眞有影 响力的资产阶级,・随时准备动用他们的 财力物力支持布禄克政权。他们组成3 人委员会协助“拉惹’’治理华人,遇到 所有关系到华人文化与风俗习惯的问题 时,“拉惹”必定征求他们的意见。
在作者所参阅的华文史籍中并未有 刘直的名字岀现。根据欧洲人的记载, 他是广东人,比詹姆斯•布禄克更早1〇 年踏上砂劳越的土地。他与数位友人乘
帆船前来,约在1830年从中国航行直达 成邦江(现在的斯里阿曼),由此他们 迁移到古晋的砂督,开芭种菜与饲养家 畜。后来他成为“拉惹”的侍从,在叛 变时为“拉惹”的一方作战。在这一段 时期身为官方史学家的伦西曼曾提到刘 直,并以刘直出任"拉惹”侍从为例, 说明“拉惹”不曾对华人存有偏见。
王友海出生于新加坡。他的家族来 自福建省同安县。幼年时父亲去世,使 他16岁时便成为一家之主。他先做小商 人。听到在砂劳越与土人做生意获利甚 丰的消息之后,他于1846年偕同年纪较 大的伙伴林英茂一同抵达古晋。尽管自 新加坡到砂劳越的航程费时7至10天使 他们精疲力尽,抵步后的居住环境又十 分恶劣,王友海还是立即开始工作,不 久以友海茂公司为名建立合股事业。他 经常往返古晋与新加坡之间,每次回来 一定带着大批砂劳越所需的商品货物。 他为人耿直诚实,在新加坡商界赢得好 名声。1856年,在他创立砂劳越的那间 公司10年之后,他在新加坡设立同类性 质的开诚友海公司〇 !872年改名王友海 公司,而在砂劳越的那间仍用旧名。王 友海老年时在新加坡享清福,将砂劳越 的事业交给精明能干的儿子王长水管理。 王长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但是一位 事业家,也是华人社会最有威望的领袖。 王友海于1889年去世。
田考是砂劳越诏安人社会的先锋, 生于福建省诏安县。他家境贫寒,跟当 时许多年轻人ー样,唯一的梦想是前往 南洋打天下。在18岁那年,他签约成了 一艘小帆船的水手,那艘船自福建港口 运载食盐〇 1846年,他抵达古晋,然后 前往石隆门为一位会讲客家话的同乡エ 作。•他在园地里发现金苗,立即开始探 测。后来他自己开了一间乡村小店,生 意很不错,卖的是烟草与杂货。他赚了
・查尔斯•布禄克
•黄乃裳
钱便搬去古晋扩大生意,由土产转向地 产买卖,这使他发大财。于是他向“拉 惹”申请带更多诏安人前来砂劳越定居。 他于1904年去世。儿子田祈顺生于砂劳 越,后来接管他的事业,也成为有声望 并为众人所信任的华人社会领袖。
刘建发是潮州人的先锋。1852年与 几位同乡自汕头经新加坡抵达砂劳越。 他们先在古晋朋里逊路、石角与海口的 巴哥等地种植甘蜜与胡椒。刘建发后来 与同乡沈阿娘合资经商,于1854年成立 名为义顺公司的出入口商行。他长袖善 舞,使业务蒸蒸日上。不久又得到詹姆 斯・布禄克批准让他从中国引进更多潮 州人,以协助种植甘蜜与胡椒。在“拉 惹”的鼓励之下,义顺公司也将硕莪制 成粉以供出口。多年来,这方面的盈利 甚丰。钱赚得越多,机会也就越多。义 顺公司成功标得由政府所垄断的赌馆、 酒馆与鸦片烟馆的经营权,长达将近20 年。他的社会地位与事业成就可与福建 入领袖王友海比美。有时“拉惹”还向 义顺公司借钱,以应付行政开销上的不 时之需。因此可以说鼓励潮州人前来砂 劳越是刘建发的功劳。同时也是他为潮 州人打下基础。他于1885年去世。
以上三位的生平写得详细是因为他 们在叛变以后的砂劳越华人社会占据重 要地位。他们活跃于19世纪下半段。1868 年簷姆斯•布禄克去世,也就是第一阶 段统治的结束。当时这三人都是华人领 袖。第二阶段自1868年起至1917年止, 由査尔斯•布禄克出在“拉惹”。这时 则有王友海与田考的儿子崛起成为新领 袖。到了20世纪初,由于“拉惹”推行 土地垦殖政策,吸引大批华人移民自中 国前来申请土地,影响所至,华人领袖 的人数也增加不少。为了便于参阅,特 将起自1841年至1910年涌现的华人领袖 列表如下(其中或有遗漏)>

其他领袖事迹
1841年至1910年早期的砂劳越华人领袖
姓名 出生地与其他 职业与经济活动 社会活动与成就
王友海 (1819-1889 ) 原籍福建省同安县, 生于新加坡,1846年 抵达古晋定居经商。 与砂劳越土著作物物 交换贸易,后来生意 以出入口为主,在砂 劳越与新加坡设立友 海公司。 福建人社会领袖,第 一任“拉惹”所信任 的顾问,被委任为砂 劳越华人社会的首领。
田考 (1824-:1904) 福建省诏安人,18岁 时抵达砂劳越。 劳エ,开矿,后来改 向地产业发展。 诏安人领袖,第一位 “拉惹”所信任的关 于华人事务方面的顾 问。
刘建发 (1835-1885) 广东省潮州人,年轻 时前来砂劳越。 种植胡椒与甘蜜,建 立义顺公司,投标经 营鸦片烟馆・酒馆与 赌馆。 潮州人领袖,第一任 “拉惹”所信任的顾 问,出钱与筹款建立 上帝庙,供潮州人之 用。
杨万福 (元藻) (1858-1925) 福建省长泰人,1877 年到砂劳越。 经营出入口、建筑生 意,・投标经营鸦片烟 馆、酒馆与赌馆・ 承建福建义校,岀钱 出力,建立林华山庙 的主要捐款人,也建 造万福码头。
王长永 (1864-1950) 生于砂劳越,王友海 之子,在英国受教育。 继承父亲事业,朝新 领域如船运与银行扩 大业务,乃王友海公 司经理,砂劳越轮船 公司萤事, 福建人社会领袖,福’ 建义校的主要创办者 甚为第二与第三任“ “拉惹”所看重,担 任华人法庭主审官多 年,被第三任“拉惹 "委任为最高议会终 身议员,战前受邀岀 !席立法议会会议。
田祈顺 (1856-1910) 生于砂劳越,田考之 子,受中英文教育。 继承父亲事业,任振 安经理。 福建义校创办人之一 ,与人联合赞助数间 庙宇与祈祷场所。
陈戍辰 (亚戍) (1870-1924) 广东省潮州人,10多 岁时到达新加坡,19 岁时在古晋登岸。 从事胡椒与甘蜜之种 植,开设实蒙谷石厂 于朋里逊路七哩多年。 潮州人社会领袖,先 在朋里逊路七哩三合 兴港实蒙谷之李顺庆 胡椒与甘蜜园理账, 1899年被査尔斯・布 禄克委任为港主,赞 助天主教教会与实蒙 谷华文小学。

xro
姓名 出生地与其他 职业与经济活动、 淋・会活动与成就
李振殿 (1875-1965) 福建省海澄人,22岁 时抵达砂劳越,1912 年迁移到新加坡。 在古晋与诗巫开创事 业,经营土产生意。 福建人社会领袖,支 持孙中山推翻满清, 迁移新加坡后更为活 跃・
宋庆海 (1876-1945) 福建省南安人,早年 随父亲前来砂劳越。 经营出入口与建筑业 ,30年代大萧条时生・ 意失败. 福建人社会领袖,受 委为华人法庭推事。
黄乃裳 (1849-1924) 福建省闽清人,考过 乡试,中过举人,支 持孙中山推翻满清。 1900年与査尔斯・布 禄克签约带领1千多 名福州人到诗巫定居, 1906年返回中国。 福州籍拓荒者、领袖 与港主,负责建立数 间卫理教堂与两间学 校。
邓恭叔 (1855-1925) 广东省三水人,考过 乡试,中过举人,支 持孙中山革命。 1902牟带领广东人在 诗巫上游的拉让盆地 定居。 港主。
张宗罗 (1877-1958) 福建省海澄人,J892 年途经新加坡抵达诗 巫。 ・" 经营农产与土产,设 立银行。 福建人社会领袖,受 委诗巫华人甲必丹, 创建诗巫中华小学。
这里提到的领袖都是第二阶段的人 物。在另一章,我们将会分析早期砂劳 越华人领导层的结构,与其对华人社会 发展的影响。
砂劳越的领土扩张
1868年査尔斯•布禄克成为“拉惹” 之前未有大规模的华人移民进入砂劳越。 詹姆斯•布禄克在其任期内对偏僻地区 的控制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需要以军 事行动对付不法之徒。还有,自1857年 叛变发生后,他对华人一直感到害怕与 不信任。在他统治下的领土不大,只限 于砂劳越河流域,国界自丹绒拿督至三 马拉汉河,内陆则与三发遥遥相对。直 到1853年,他オ取得三马拉汉河与西里 巴士、拉让的分水岭之间的领土,那是
因为他平定那些经常攻打沿海硕莪产地 的人之后,由汶莱苏丹让渡给他的。这 ー带被命名为第二省〇 1861年,"拉惹” 去世之前几年,拉让、乌驿、沐胶、达 岛与民都鲁河盆地也划入砂劳越版图。 当时,"拉惹’’只需每年付出4千5百 元给汶莱苏丹就获得这片领土。这ー带 后来被称为第三省。
査尔斯•布禄克继续将国界向东北 推移。1882年,他取得加央人所住的巴 南,加上已有的民都鲁与达岛,合称第 四省。1885年杜鲁山局势不稳,导致苏 丹将它让渡予砂劳越,“拉惹”每年加 付4千5百元给苏丹。1890年林梦也划 入砂劳越版图。最后于1905年,老越河 盆地由英国北婆罗洲公司割让予砂劳越。 于是林梦、老越与杜鲁山便构成第五省。 至此砂劳越便拥有目前的面积。(待续)
•页数:560页
•尺寸:21cm X 30 cm
•定价:中必会员RM21 非会员RM30
欢迎订购,请联络:
华社资料硏究中心
Hu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No. 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l:03-2734035
您有一本
W ■9^c曲 .9泸^
提供您透行恰身il# 祈导您打遂責金岁冃
つコ

世界18个国家地区的大专院校, 国内八百间私立学院的资料, 即可一目了然〇
同时,您还可以洞悉 教育部属下部门、 法定机构通讯录;
民间教育组织, 提供奖助贷学金的机构以及 教育®询单位等等〇
21•酒尊絢燮飆甌龚讲座会
“流通业”这三个字 对大多数马来西亚人来 说,还是挺新鲜的。这 三个字事实上是日本汉 字俗语。流通业所涉及 的整个运作过程是从厂 商制造的产品,通过這 输转到中间商(大盘 商、中盘商)再分发到 零售店(超级市场、便 利商店等等),最后到 消费者的手上,它所涉 及的范围包括生产ゝ批 发ゝ零售、直销、连锁 等。
华社资料硏究中 心、南洋商报及温馨苑 在四月九日和十日分别 假槟城和吉隆坡联合主 办“21世纪革新型流通 业“讲座会,邀请来自 台湾的林谷輝和林荣茂 两位先生主讲。这项讲 座是以零售业作为硏讨 的焦点。
传统的零售业多年 来一直受到各种挑战的
•座谈会•的听众命主讲人提出询问,
•华社资料折究中心义务主任游若金博士赠送纪念品给主讲人林 柴茂。右起为林谷埒、南洋商技总编辑冯时能,左二为华奇中 心管委会着理主席何维城,左一为华资业务部专案执行员核秀 釣。
严峻考验。这其中包括 外国财团的“泰山压 頂"、马来商家的大事 逬军以及同业之间的激・ 烈竞争。エ资增、成本 高、租金涨、员エ缺是 另外令业者大伤脑筋的 问题。
林谷輝先生的讲题 是:“巨人来了! 了解 流通业的革新方向”, 其内容分或两大部份, 即革新的参考模式和创 造马来西亚流通业的蓬 勃发展。他认为流通业
的发展趋势是朝向国际 化、软体化、个体化、 高度技术化、高度情报 化;同时,经済地位的 提升,女性上班族的增 加,自由时间倔增加及 民间活动的利用,也是 未来的发展趋势,业者 应把握并善加利用。
林荣茂先生主讲 “求变求胜!掌握流通 业转型之道・1,所触及 的重点包括环境市场、 行铠策略、消费习性、 竞争以及经营管理。他 认为做生意不要有国界 及市场区域之区分,凡 是有市场前景的地方 ,都应是商人要顧到之 处〇他也指出,在廿ー 世纪的商业社会里,一 个强调整合、创造,并 辅之以后续行动的商业 手法,将是其中一个甚 为重要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