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长:不可鞭打女生 传召涉及教师助查

星洲日报2019.06.26

副教长:不可鞭打女生 传召涉及教师助查

    (大山脚、槟城25日讯)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表示,1957年教育法典第5条款阐明,体罚(鞭打)是不可以在女生身上实行,即使是男生也只能视犯错的严重性鞭打掌心或臀部,而且必须是由校长鞭打,或校长授权教师后才能鞭打。

    她今日巡视告冬丁宜淡小已延误2年完成的新校舍工程后说,新山县教育局已传召涉及的教师协助调查,相信最快今天将有结果。

    她表示:“教育部在2003年发布的一份公文中,把可以鞭打的罪行分为轻微、中等和严重3个等级,包括喝酒、毒品、打架、伤人等,公文也列明教师鞭打学生的权力,所有教师都必须遵守。”

有学生挺涉案教师

    另一方面,张念群下午在槟岛出席一项多元评估工作坊时说,对于有关涉及此事件的教师,仍然获得其曾教过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力挺,让她感到欣慰。

    “也就是说,过去这名教师对学生的付出,也让我们看到了此回报。”

    她强调,今天她的成就,她并不会特意去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她考取A成绩的教师,相反她会去感谢那些在小学或中学帮助过她建立学习自信的教师。

    她说:“每个人都会发飙,但是我们必须要学习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我们身在这个职位上时,更不应该为自己犯错找借口。”

柔教局:勿再渲染课题

    另一方面,在新山柔州教育局长阿兹曼呼吁各界,勿继续渲染女学生骂教师“阿倌”被鞭的课题和转发视频,以维护有关教师及学生的形象。

    他受询时说,“目前此事已交由新山县教育局展开调查;而且有关家长已经报案,所以警方也会调查。”

统一考试虽废除 小一至三可听写测验

    此外,张念群指出,虽然教育部今年开始废除一至三的低年级统一考试,而由课堂多元评估制度来取代,不过学校仍然可以进行测验、随堂考试或听写来检测学生学习能力。

    她说,就如听写也算是一个检测,所以教师不应该把考试视为让学生学习的目的。

    提到是否有学校仍然为一至三年级进行统一考试时她说:“我们迄今的确仍,收到一些国内学校这么做,我们会叫有关州属教育局官员去向有关学校了解,也会让有关学校了解与明白什么是课堂多元评估制度。”

教育顾问理会:禁鞭打女学生 “教师违例须受对方”

    (吉降坡25日讯)国家教育顾问理事会成员诺阿兹玛表示,教育部2003年通令对鞭打学生拥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和条例,包括禁止公开鞭打和禁止鞭打女学生,所以必须对因被唤“阿倌老师”而鞭打女学生的教师采取行动,因为后者已经违反了标准作业程序。

    根据《今日自由大马》报道,她指出,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学生。

    根据报道,在教育部的通令中,对教师无礼是一项严重过错,违例学生可用轻型藤鞭在臀部鞭打最多3下,其他可被处以相同惩罚的严重过错还包括使用、拥有和分派烟草、毒品和酒精,还有偷窃、打架。

    较轻微的过错则可用轻型藤鞭在学生的手掌心鞭打最多三下,或警告及辅导。

教专吁遵循标准程序

    全国教师专业职工会(NUTP)秘书长陈发福则指出,必须等待调查结果出炉才能给予评论,但他呼吁各界遵循标准作业程序。

    “对于因为孩子涉及纪律问题而前来学校的父母,也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

网上热议各有说词

    (吉隆坡25日讯)因为不满女儿被教师鞭打的妈妈,把孩子带到学校向涉及的教师兴师问罪,并且把视频放上社交媒体,在多个“吹水站”和群组以及个人脸书引起热烈讨论,也有群组进行民调,结果教师获得大数人的“护航”。

大多认为学生有错在先

    大多数网民认为女学生有错在先,她不应该以“阿倌”来称呼教师,妈妈更不应该到学校以不礼貌的口吻质问教师;一些网民觉得教师采用体罚就错了,应该有更好的方式惩罚这名学生;也有不少网民指双方都有错。

    根据视频所见,学生的妈妈到学校和师长理论,包括鞭打她的教师,并且拍下视频。

    妈妈在视频里指责教师不应该鞭打女儿,以致手臂留下鞭痕。当教师反问她是否知女儿骂了什么时,妈妈表示女儿仅是“讲”而已,并没有打教师,所以他不可以鞭打女儿,教师打人就是错的。

责问为何道歉了还打人

    “如果她打你,你打她就没有关系。”并申诉女儿手已经拿不起来,怀疑已经骨折。

    教师表明他是受不了女学生当面叫他“阿倌”才会教训她,如果在背后如此称他还没有什么。

    女学生后来表示已经向教师道歉,家长责问教师为何道歉了还打她的女儿,该名教师回应说,其女儿是被鞭之后才道歉。

    视频里相信是校长的一名女士插口要求家长了解来去脉,指女学生称呼教师为“阿倌老师”,才会引起教师冲动打她,女学生的妈妈即反驳说,如果当不起就不应该当教师,否则难保不会有其他学生遭殃,包括“打到吐血而死”。

“他是好教师” 学生代叫屈

    (吉隆坡25日讯)鞭打女学生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一名好教师,一名网民表示,这个事件让她的老师感到很委屈,凭什么要放到网络上被不知前后的网民公审,而且让跟风者叫他“阿倌”?

    这名脸书账号Jocelyn的网民写道,这名中学老师参与了她整整5年的中学生涯,当过她一年半的级任老师,并形容他对学生“好得无话可说”。

    这名女学生也表示,开始时她的马来文成绩非常不理想,老师没有打骂过她,而是不停鼓励和教导她们。

    他们偶尔也会跟老师开玩笑,老师也没生气,还经常亲手做马来零食请班上同学吃。

    她表示,事发当天,该名教师只是在有关女学生的班代课,课室是在4楼,她写道:“我只想知道这女生到底有多过分,要特地从四楼走回办公室拿藤条再走回去打她。”

    “你根本没有办法体会我朋友昨天和我说,老师跟他说‘他是坏老师,总是打我们’时,我们有多心痛,他有多好,真的只有我们知道。我们老师也是有我们一群学生心疼的。”

    她还上载一张和老师穿上毕业袍的开心合照。

辅导员:应冷静处理 放上网引发更多问题

    (居銮25日讯)社交媒体时代,总会看到人们将各种纷争用视频或图文方式放上网络寻求“正义”或认同,但辅导员认为类似的做法对于解决问题根本无助益,反而会引发更多问题。

    柔佛州在一天内发生2宗网络视频事件,主角都是中学生,其中发生在居銮的是一起中学生在校外殴打少年的事件;另一起事件则是新山一名女学生骂老师为“阿倌”,家长到校处理时,将过程拍摄视频放上脸书。

我国缺处理霸凌机制

    注册辅导员谭维保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缺少情绪教育和处理霸凌事件的机制,因此在类似的事件中家长感到生气、老师压力大且非常害怕、同学在旁观望,最终涉事的学生只在恐慌中学会了“以暴制暴”。

    “这件事我们让孩子看到了什么?其实孩子需要的是可以陪伴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大人,也要懂得情绪素养、教育和管理的大人,陪伴他们处理问题。”

    他认为,不管是少年打人事件或骂老师阿倌被鞭打的事件,当成人选择将视频放上社交媒体时,其实对这些孩子都没有助益。

    “孩子们需要大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大人在遇到问题时也跟着生气,反而是更应该冷静的处理问题。”

    他认为,成人处理相关问题时,不应该过于判断和生气,而是冷静的去处理,让所有涉及者说出实情,并且解决孩子们的情绪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进行处罚。

别成为情绪加害者

    他认为,这次事件也显示马来西亚的情绪教育做得不好,学校没有机制和足够的技能来处理霸凌事件。

    “校长们应该思考如何经营一所无霸凌的学校,教育局应该把这个机制做好,加上外部资源如社工、辅导员和警察的参与,避免霸凌事件一再发生。”

    针对社交媒体时代许多人都更倾向于将各种纷争在网络上公开,谭维保指出,身为读者的大家应该避免自己也成为情绪加害者,如果大家一起评论和标签霸凌者只会加剧问题,孩子们学不会尊重他人,只学会了使用网络来强化霸凌。

黄世达:只看到单方面说辞 网上公审于事无补

    关注中学生事务的社会工作者黄世达表示,他不赞成遇到问题时将事件放上网络进行讨伐,并认为这样除了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这种做法也只让大众看到单一方面的说法,而这所引起的舆论都是彼此发泄情绪和谩骂,且无建设性的意见。

    他指出,霸凌事件的处理一般很棘手,需要许多方面的配合,包括家长、学校和辅导员与学生一起坐下来讨论如何处理。

    “单方面处罚施暴者对受害者没有正向帮助,大家应该要找出这些学生究竟为什么而不满,找出起火点才能解决问题。在问题发生后,大家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旁观者不应擅下判断

    针对社交媒体使用者应该如何看待类似的事件,黄世达认为,作为旁观者应该回到一个原则,就是本身的留言或转发的行为对事件是否有帮助,还是也和涉事者一样只是发泄各自的情绪?

    “如果只是发泄情绪和于事无补,也不可能避免下一次类似的事情不会发生,我们应该回归理智,让专业的人来处理,相信我们的机制下可以处理这件事情。”

    他认为,作为旁观者,若只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经历来做对视频中的事件来判断,对任何一方都不公平。

律师:教育法令阐明不可体罚 “法治角度老师错了”

    (八打灵再也25日讯)因唤老师作“阿倌老师”而被鞭打的风波在网上掀起热议,网民对老师鞭打学生的做法各有说法,同时也有不少曾经被该老师教导的学生分享对该位老师的评价。

    本身是执业律师的Jason Loo卢界燊在脸书帖文指,老师私刑鞭打是错误的,因为根据大马1957年教育法令,第5条文说明不可以体罚;而这名老师很明显是有情绪管理的问题,并且让情绪掌控自己去鞭打女学生。

应通知家长处罚学生

    他提出两个法治的例子,包括“女生穿性感,男人就可以肆意非礼她?”及“捉到小偷,集体商家就可以滥用私刑打死小偷?”指这些例子本质上是跟老师因为被侮辱而滥用私刑鞭打孩子一样。

    “所以毋庸置疑,在法治的角度,老师是错误的;至于女生,她应该被记大过或停课或罚写或罚服务令或开除……第5条文亦清楚列明校长的权限。由校长或训导主任出书面去通知家长去处罚学生,这个才是法治的做法。”

叹带情绪看待事情

    他说,这单一事件,看了这么多的评论,真心觉得很多人的对“法治”没什么概念,并带情绪和自己的经验去看待整件事情。

    GohGeeShin在网上留言指他认为老师的做法不过分,希望教育局能轻判,因为很多学生都留言指他是好老师。

    “做老师也是很难,为了教好在校园的学生也是很用心良苦的。别为了保护教育局认为这位老师大错就可以了。我支持这位老师。”

孩子家教很重要

    Tian June认为老师没事没错,但下手过重,他在留言中提到,孩子家教很重要,这名孩子一点尊重老师的行为都没有。

    “如果这次老师被惩罚,未来还有学生会尊重老师吗?”

    “网络公审老师和学生,对双方都是一种二度伤害,可能大家放下情绪,理性地看待整件事情,可以有更大的启发。”

    CrystalAng在脸书帖文分享看法说,教育孩子并不是一招走天下;中国古书里也没有教育孩子是用体罚的,但是有一条,孩子在三岁之前,必要的时候可以鞭打。

    “就是提醒他三次后,再犯就必须打,这是让他知道,必须尊重家规,将来长大后,必须尊重律法;三岁后的孩子是不建议打,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打孩子不能用情绪打,而是理智的打。”

    她说,她只会打孩子的左手手心,因为右手需要写字,屁股需要坐椅子,不能让她同学发现她被打,免得同学笑她。

    “打的时候一定要让她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且要狠,痛了才会永远记得。”

关心学生有耐心

    网民Qqbaby Qqbabycentre则说,那位老师是他的马来文老师及班导,也是他永远最好的老师,他在该学校就读5年,该老师教了他3至4年。

    “我不喜欢马来文,他却仍然耐心教我,上课看我们很累会给我们一些时间让我休息一下继续上课,有时候留校怕我们肚子饿也会买食物给我们边上课边吃。”

    他说,当他不断重复问一样的问题时,老师不嫌弃不烦躁仍然耐心慢慢解释,同时也会想办法让他明白。

开玩笑叫阿倌不计较

    “因为他的声音偏高所以我们也会开玩笑说他阿倌,但其实他一点都不女性化,每次的玩笑他都会和我们开回,也不会和我们计较、不会和我们生气;只有我们给他教导过的毕业生才能明白到底是多过分的事情,才会惹到这个老师发脾气甚至动手。”

    他认为,动手的确是老师的错,因为他没控制好情绪;他促请网民不要先人为主,更不要一味针对任何一方。

质疑家长上载视频用意

    值得一提的是,有网民质疑该家长上载视频的用意,认为该家长为了将女儿打造成网红而用心良苦。

    “妈妈是最伟大的,用心良苦的要节省成本又要推女儿上网红,所以计划帮女儿拍视频又上载靓照片,捉拿女儿最美角度。妈妈100%下足油来捧红女儿。而女儿手拿报案纸有如拿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满足笑容!一切圆满自high(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