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报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日 星期四
一坯黄土葬尽多少人 峇株华人义冢伴岁月
〔峇株巴辖十九日林腾飞报道〕华裔祖先,移居本邦谋生,与友族共同开伐原始森林,辟为良田,建设城乡。他们病老而终,就地埋骨于公冢。多少中华义山或乡属义山,历史悠久,这是华族同胞生于斯死于斯的明证。
闽、粤同胞,移居峇株巴辖县属,已逾百年,去年间,峇属西文丁渔村居民庆祝崇岩宫创设一百周年纪念,该旧庙仍然存在。
峇株市区开辟于一九0七年,时在清朝末期,次年华裔先贤创组中华商会的前身中华商务局。
华山亭
据老前辈骆英杰、粘春生等称:随着中华商务局的创立,即运用该组织向政府申请位于丹绒拉务路近二哩路边一块十亩丘陵地为公冢,名为「华山亭」,以埋葬先人骸骨。
如今建筑于中华民国八年(即一九一九年)的一座简陋的亭子及亭内一块大石碑仍然存在。这块六吹高,二呎余宽的石碑,刻上当时捐款者姓名及商号,在亭子的左边路旁,还有一小块碑石,刻着「华人公冢」字样。
占地十亩的华山亭公冢,在小路边,在大树下,不难发现一些残缺的荒冢,注明着民国八年或十八年不等的年代,每年清明节,有些后嗣还前来祭拜,留下香烛余烬。
峇株华山亭,战前由中华商会打理,至战后华社增设中华公会,才将华山亭移交中华公会管理迄今。
福山亭广东义山
当华山公冢逐渐葬满后,闽籍先贤陈瑞和向当局申请丹绒拉务路二哩一块地为墓地。谓之「福山亭」,以供闽人死后安葬,另一方面,粤籍同胞(包括广、梅、潮、琼)也在三春区路边设建广东义山,闽籍中之永春同乡,在广东义山不远处,
购置坟场,名为「椿寿山」。
提到峇株属华人义山,尚有位于三春区之广西义山,位于丹绒拉务路二哩半的德寿山(德化人冢山)。郊区方面,在巴力亚尼的实里旺宜,新加兰路武吉峇株、铁山路口,亚音须汝、巴力士隆港脚及永平新港路,均有华人义山,埋葬数以万计的生于斯死于斯之华裔骸骨。华裔基督教徒,则在峇株丹绒拉务路二哩处右边,设置中华基督教坟场。
战后闽籍人的福建会馆,初期由先贤林仕份之哲嗣林有谅担任会长,向程则乾(准拿督程亨斌令尊)以半价购买位于米那务固路四哩半的八十亩山地为义山,称之「福寿山」,近年来该义山经过一番修整及筑路后,面目一新,喇嘛教(佛教派别之一)一名高僧,计划在福寿山属地顶端,设置火葬场及佛寺,目前还在商谈中。
十余年前,以何礼智局绅为首的广东会馆,鉴于三春区广东义山,行将葬满,于是另在亚音须汝路口,购置墓地,安葬粤籍四属终老者。
柔殉难先烈公墓
最值得提起的是位于阿依淡新山路边的「柔佛州殉难先烈公墓」,它安葬由柔州各地送来的被日军杀害之华裔先贤骨骸,其中以峇株及麻坡为多。该墓地由政府捐献,迄今地契手续才办妥。每年三月十七日,柔佛州中华总会必率领殉难先烈家属前往公祭,以慰在天之英灵。
如果说,各乡属之义山当然由各属会管理及每年清明节举行公祭,但具有七、八十年历史的峇株华山亭,于战后以来仍由中华公会处理,每年清明节前夕,雇人清理野草。不过,近年来,华山亭公冢之树木,越长越高,且长满野草,几成荒野,使
途经者慨叹!
据悉,不久前峇株中华公会理事一行人曾赴华山亭公冢巡视,计划整理该历史悠久的公冢,以供后人瞻仰。
华山亭石碑,刻上捐款者芳名。
建筑于六十多年前的峇目株华山亭。
一些古墓掩没在草丛中,成为荒冢。
古墓年代已久,有的经吿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