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说潮州人丧葬旧俗

 星洲日报2011.01.09

谈说潮州人丧葬旧俗
鲁肃伯
 
    潮州人殡葬礼俗,较其他籍贯人士复杂费神,也讲求体面,富裕人家办起丧事极尽能事,奢靡浪费,不过一些贫困家庭限于经济能力,只好草草了事,过去也曾有人为了面子,不惜借贷,让丧事办得体面,结果,背了一屁股债,有苦难言。

殡葬礼俗除繁择简

    现时,很多潮州人已不再因宗旧俗,对一些不合时宜迂腐,迷信的陋俗,除繁择简去芜存菁,迎合环境社会转变改革,不过依然保留传统,不被遗弃,潮州人殡葬旧俗,名目众多,我们就从简谈起,潮州人家有老人逝世,就必需报地头,乡间设有地宫,供奉“城皇爷”掌管阴阳两界的鬼魂和人,监督善恶正邪,赏善罚恶,保佑地方安宁,丧家好子孙,着孝服,由村中长者提起白灯笼,进宫上香面对“城皇爷”,说“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时辰念给老爷知。再随口报上死者生卒年月日时辰,享寿年龄。
 
    报完地头,仍由长者带路到河口、溪边,以瓶子盛水回家,用仙草醮水,洒在死者脸上水瓶则置在死者身旁,据说是给死者阴问路上之用。

    早期,新山潮人办丧事买水,则取自村内公共水井或公共水喉,因为新村缺少小溪,只好变通,取井水或自来水取代。

    潮州人置灵停柩,一般都在3天,5天或7天,丧府发出讣告通知后,亲友及同村人到会到丧俯“坐夜”吊唁,也有人通宵达旦,代为守灵,同时送纸仪。

    旧时人人家贫,不送现钞(吊金),仅带一叠金银纸灵前拜祭。

    其后,人们经济改善,改送花圈、挽联、轴幅或在报纸刊登挽词,也有送银两(帛金)聊表心意。

    帛金的数目,应以单数,双数不宜而丧家也以小红绳回送(俗称扎彩)。

出殡前诵经超渡

    潮州人也会在出殡前延聘经乐团为亡者诵经超渡,做法事。诵经团员诵经时,轻扣木鱼,并有钟铁伴奏经曲有《廿四孝歌》  、《十月怀胎》、《目莲救母歌》,歌曲悲情,闻者落泪。

    父母身亡离世,孝子孝妇等会在灵前上孝,穿麻衣出殡回灵后,全家脱去身上麻衣,孝子在右臂挂麻中手圈,孝妇在头上插白花(俗称带孝)不能穿红带线。

    带孝期间,不宜娶嫁,办喜事七七(49天)或百日后,亡者升龛,方才卸孝。

    不过,现时人们都在出殡后,卸下孝服,手臂上也不带麻布手圈。

    潮州人殡葬旧礼虽充满迷信色彩,但却涵盖孝亲伦理,道德,宜择善者从之。

    <资料取自潮仙民俗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