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为什么以色列能成为创新强国

无畏:为什么以色列能成为创新强国

(以)英巴尔·阿里埃利著

李雨桐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1




目 录

简介

第一阶段 发现

第一章 废旧破烂当玩具

第二章 打破常规

第三章 玩篝火

第二阶段 验证

第四章 “我们”当中也有“自我”

第五章 自由随心

第六章 失败带来机遇

第三阶段 效率为王

第七章 不确定性是常态

第八章 在挑战中与风险共存

第九章 让孩子当家做主

第十章 灵活应变

第四阶段 规模化

第十一章 不拘一格的选拔机制

第十二章 凝聚社会的大熔炉

第十三章 应对变化的扁平化管理

第十四章 即兴发挥的公司文化

第五阶段 革新

第十五章 软技能比硬技能更重要

第十六章 从探索世界中寻找灵感

第十七章 永远乐观

致谢

我最喜爱的希伯来语词汇



“算了吧,这不可能!”


“你怎么可能做到呢?”


——在这样的“苦苦规劝”下,可能大部分人早早就放弃了。但如果你试图用同样的话去劝说以色列人,可能就要失望而归了。因为这反而会刺激他们踏上征途,开启一段披荆斩棘的冒险之旅。虽然不一定是紧随最初的目标,但也不会偏离太远,也许最终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色列人的这种心态源于他们的 “虎刺怕 (1) ”精神。人们对这种心态普遍持两种态度:不以为然,持此态度的人往往认为那种心态纯粹就是顽固不化;赞成欣赏,持此态度的人非常欣赏追求个人目标所展现的那种率直坦荡。总之,只要有一定的“虎刺怕”精神,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不管是非要在家庭聚会上发言的7岁小朋友,还是对商业交易提出创意解决方案的企业高管,他们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虎刺怕”精神——一种不屈不挠、勇敢无畏、坚信一切皆有可能的精神。


“虎刺怕”精神就仿佛是一剂辛辣调料,渗透在以色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是以色列跻身科技大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或许您对以色列“创业大国”的名声已经有所耳闻,这个称号也的确名副其实,因为这里有全球密集度最高的初创企业、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创业中心,以及首屈一指的人均风投资本。


人们经常问我:“以色列何以成为创新摇篮?”又或者:“为什么以色列人总是忙于新的计划?”对于这些问题,我自己也听过各种各样的回答。有人说是因为以色列先进的军事科技,也有人说是得益于宣扬刻苦钻研和勇敢质疑的犹太传统。这些回答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总归还是过于狭隘。在我看来,答案其实在于以色列人成长的特殊环境。孩子们从小在部落式社区长大,童年生活充满了挑战和风险,这才是以色列创业文化的根源。以色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自然而然地就具备了“虎刺怕”精神。


20年来,我一直置身于以色列的创业生态系统,积累了大量行业洞察、创业数据以及背后故事。我曾在以色列国防军8200精锐部队服役,也曾运营加速器和科技人才孵化器,曾在大型跨国科技公司担任过高管,也曾是创业大军中的一员。与此同时,我还是三个男孩的母亲。回顾我的职业生涯,不管扮演哪个角色,我身边从来不乏斗志昂扬的连续创业者,而我的工作就是培养优秀的以色列青年人才。


近年来,以色列的创业精神不断扎根。作为见证者,我总结了其中几点关键要素。过往的经验使我坚信,创新和创业精神不是在某个神奇的时刻突然迸发的,也不是只有少数“天选之子”才具备与生俱来的 “创新基因”。相反,这种精神其实是一整套技能的产物,而这些技能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尤其是在个人成长的早期阶段。


当然了,作为一名以色列的母亲,我或许会被认为存有偏见。但我坚信,以色列之所以能成为创新创业的实验室,首先要归功于以色列人的育儿之道。


从孩子刚刚学会抬头的时候起,我们就鼓励他们去探索周遭的世界,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无所畏惧、无拘无束。当然了,从来都是知道容易做到难,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体会其中滋味,我也是在照顾大儿子尤拿坦的时候才意识到这点的。尽管我很难真正做到不去担心他,但我可以试着避免让我的焦虑和担心影响到他。好在我身边有许多面临相同问题的母亲,这在很大程度上坚定了我的决心。作为母亲,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保护孩子的安全或者把已知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我儿子独立之前,我得先学会为他让路。哪怕是在无法完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也要学着放手,让他去摔倒、去探索。等时机恰当的时候,我再帮他消化这段经历,让他有所收获。这不是一种附带条件的独立,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独立。身为父母,做到这点的确不容易。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应当给予孩子更多自由。这种理念根植于以色列的学校和文化中。我在下文中会讲到,以色列不是一个风险规避型社会。在这里,大人不怕犯错,也允许孩子犯错,这就培养了孩子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也是实现伟大创新所必需的能力。


“股神”沃伦·巴菲特曾经说道:“如果你要去中东找石油,大可跳过以色列。但如果你要寻找智慧,去以色列就对了。这片土地上流淌着智慧和活力。”


今天,以色列的人均创业密集度居全球首位,每2000人就拥有至少一家初创公司。虽然以色列仅有800多万人口,国土面积只有密歇根湖的一半左右,却坐拥5000多家初创公司和1000家成熟科技企业。


世界经济论坛曾对138个国家的创新力做出评估,以色列排名第三。从樱桃番茄到滴灌技术,从首个胶囊内镜的发明到首款线上聊天软件的问世,另外还有U盘和 Waze导航软件(基于GPS的手机导航App)的研发,等等,以色列的创新发明数不胜数。


以色列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居全球第一。作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以色列的科学家和研究员数量也名列前茅。自1996年起,在化学、经济、文学以及和平等领域,以色列先后产生了1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例如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阿达·约纳特教授,她与同事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托马斯·施泰茨共同荣获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对核糖体的突破性研究为白血病、青光眼、艾滋病的治疗以及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带来希望。约纳特教授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以色列籍女性,中东地区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首位女性得主,也是45年来诺贝尔化学奖的首个女性得主。


短短几十年内,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国竟能在科技和创业领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这非常不一般。以色列的人均风投资本额居全球首位,超过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尽管以色列的地理环境不占优势,但在投资者对当地高科技技术的信心方面,以色列仅次于美国。目前,有100多家风投公司和私募公司在以色列开展经营活动,它们也在积极投资以色列当地的公司。本地公司拿到的投资有85%来自海外,以美国为主,同时亚洲投资者也在日益增加。自2018年起,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总数仅次于美国和中国。3000多家跨国公司在以色列落户,设立研发中心,并挖掘本地人才,其中不乏苹果、英特尔、脸书、谷歌、多宝箱(Dropbox)和贝宝(Paypal)等知名巨头。


基于成功打造的科技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使以色列成为美国以外首屈一指的创新中心。以色列“创业大国”和“硅溪”的名声也因此为人熟知。


作为一个稳健发展创新创业的经济中心,以色列的家庭生活指数在50个评选国家当中排名第六,这个指数评估了获得平价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休闲活动以及家庭幸福感等因素。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数据:以色列的人均博物馆拥有量位居世界第一。


只要你在以色列待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这个国家的特别之处并不仅仅在于“股神”巴菲特提到的“寻找智慧”。活在当下是以色列人的生活理念。以色列人总是精力充沛地生活在有序的混乱当中。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总是鼓励孩子们勇敢探索,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当然,要做到这点还是要费点儿功夫的。


有一次我去学校接儿子雅登放学,正好碰到了老友兼邻居尤拿坦·阿迪里(Yonatan Adiri),他也在等女儿卡梅尔放学。


尤拿坦曾与以色列前总统西蒙·佩雷斯共事,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由以色列总统任命的首席技术官。与其说佩雷斯总统需要一个首席技术官,倒不如说他非常赏识尤拿坦的才干,希望把这种难得一见的人才留在身边任用。在任职期间,尤拿坦主导了以色列与美国白宫和韩国青瓦台政府首脑之间的科技外交,他也负责总统在神经科学、免疫疗法、干细胞和生物信息学等变革性技术方面的长期日程。在为佩雷斯总统效力以前,尤拿坦已经拥有了一份光鲜的履历:2004年,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达成犯人交换协议,尤拿坦作为以色列军外交部队的上校,在中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是特拉维夫大学的政治学和法学硕士,在特拉维夫智库列乌特研究所担任高级政策顾问,而他取得以上成就的时候还不到24岁。目前,尤拿坦的主要精力放在由他创办并担任CEO的智能医疗设备公司——Healthy. io上。Healthy. io无疑是一个勇于突破的革新者,使用它旗下的产品再加一部智能手机,人们就能在家进行尿分析测试。作为一家初创企业,Healthy. io已经成长为数字医疗行业的领跑者,公司旗下的手机摄像头扫描工具包已经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认证。尤拿坦在技术和外交领域的领导力也得到了世界经济论坛的认可,他在30岁那年入选百名全球青年领袖。不久前,他的公司与谷歌、优步(Uber)、多宝箱等巨头一同跻身“科技先锋”行列。2018年,尤拿坦还上榜了《时代周刊》评选的医疗行业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跟我一样,尤拿坦也有三个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孩子们冲在前面,我们得空闲聊,正好聊到了我们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和现在小孩的成长环境的不同。尤拿坦是家里的老五,年纪最小的弟弟,由于四个哥哥姐姐都已经颇有成就,他反而没什么压力,不会急着证明自己。“奇怪了,”我开玩笑地说,“17岁就大学毕业的难道不是你吗?”他笑了笑回答:“话是这么说没错,我的确是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做这些并不是出于家人的压力。我父亲7岁的时候从伊朗德黑兰移民到以色列,他是经历了很多逆境的移民一代,对生活也有一套自己坚守的原则——用正确的方式做事。如果说他对子女有任何希冀的话,那就是希望我们成为善良的人。”


我们找了张长椅坐下来,旁边有家生意红火的小吃店,几个人在店里一边翻看着报纸一边大声交谈。“在这儿找个安静的午后真是一点儿不费劲。”尤拿坦打趣道。“可不是嘛,”我也顺势接茬,“我都怕自己因此放松下来没那么焦虑了。”考虑半晌之后,我还是决定向他抛出那个问题,那个我从写这本书开始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色列人好像特别容易跟陌生人展开激烈争论,为什么我们要对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较真?就不能平和对待吗?”


“说起来还蛮有意思的,”尤拿坦回答道,“以色列人在高压的状态下尤其高效。我们的军队在全球是出了名的专业高效,以色列人也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计划执行完毕。如果萌生了创办公司的想法,我们就会立即着手募集资金、组建团队,从萌生想法到最终计划落地,往往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另外,任何事情在我们看来都是紧急事件,因此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处理其实并不极端的情况,虽然看起来并非效率之举。说到底,大家习惯了在没着火的时候就开始灭火。”


尤拿坦这番话让我陷入思考:以色列人应对压力的优势是不是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练就了登峰造极的危机应对功力;另一方面,我们总是做着最坏的打算,因此长期处于巨大的压力中?在以色列这种时刻紧绷的环境中成长,是不是也会带来文化层面的副作用?


“以色列人都被压力裹挟着,这一点不假,”我继续说道,“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太多人抢着做一件事了。”“没错,”尤拿坦也附和着,“每个人都认为是自己的职责,总是急着发表意见、出谋划策,却丝毫没意识到这样其实是在添乱。”“太对了,”我说道,“我们时刻处于警觉状态,以至于发生一丁点小事就立马启动紧急模式,这反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面临紧急状况时,“平等对待所有意见”是一种可取策略,因为这样就能以最短的时间全面考虑所有意见和选项。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迅速做出决策,同时避免冲动行事。不过尤拿坦说的也没错,以色列人往往过于紧张,任何事情都可以上升为紧急事件,所以很容易陷入“分析无能”的状态。如果太多人参与一件事,每个人都确信自己是专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特别了解状况,就很容易造成各持己见的局面。“遍地都是专家,”尤拿坦感叹道,“有那么多应当平等对待的意见,大家很快就会陷入 ‘分析无能’的状态。”


这种行为模式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以色列的地缘政治局势和国家历史造就了极为高效的警觉,同时又热衷于积极响应和创新的文化。没时间考虑清楚就直接付诸行动,这种行事方式赋予了以色列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我们总能在各种生活难题之间游刃有余。在工作领域,这种行为模式也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时刻处于紧绷状态,但凡有点儿风吹草动就立刻出击。


长期规划和适时决策通常被视为企业家必备的技能,而这两项技能本身却又互相矛盾。先规划路线,再未雨绸缪,这是企业家必备的能力。但在真正的经营过程中,要想把企业做好,其实更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是企业家不得不面对的情况。从扩大业务的角度来说,开展工作前的战略部署与业务的实时管理同等重要。也就是说,企业家得根据具体的情况随机应变,而不是设计一个涵盖所有场景的完美规划。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随机应变意味着可以应用人工智能软件中的随机决策规则来模拟人类推理。当然,随机应变也意味着在匆忙之中学会临时变通。


以色列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是从童年就开始习得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玩游戏,临时做出各种决策,不停地锻炼随机应变的能力。但我们缺乏一种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维,而这一点恰恰是世界上许多公司和组织得以存续上百年的原因。许多以色列公司只关注明天而不考虑未来几十年的长期发展,这样很难将公司发展壮大。以色列不乏杰出的企业家,可惜很少有人在公司规模化方面展现出出色的管理才能。


第二天我跟尤拿坦分享了这些想法,他说:“我看咱们还是别挑刺了。我们一直都在锻炼提问的能力、质疑他人的能力、创造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都是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家必不可少的品质。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习得其他能力了,其他人也是不断训练才明白怎么将业务规模化、怎么设计长期规划,这跟我们已经掌握的能力一样,都是成功经营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做事凭直觉而缺少长期规划,这是我们多年来养成的行事风格,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偶尔淡化这种能力,可能一开始会有点困难,但多练习几次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晚上回去之后,我开始思考:我们真的只是缺乏练习吗?我们处理危机的能力到底是先天遗传还是早期的后天习得?同样地,我们能否在人生后期阶段或者其他不同的环境中习得这种能力?


面对尤拿坦·阿迪里这样的企业家,我们通常认为他们是有创意的人。但这个世界有着数不胜数的创意、服务和产品,大部分都未见曙光。创意是一家初创企业的核心,但谁也说不准它来自何处。


诚然,创意非常重要,但它也只是创业精神的一个方面。创业精神是一种落实想法并使之成为现实的能力。企业家在落实想法的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技能,但他们并不是对每种技能都驾轻就熟。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显示,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说服力、情商、教授他人的能力等社交技能。


我倒是想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技能:每个人身上都有肌肉,但我们每个人使用肌肉的方法却各不相同,比如有的人可能会着重训练某块肌肉。如果你从小就开始培养提问和怀疑他人观点的能力,那么你的好奇心“肌肉”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随着你越来越熟悉这块肌肉,用起来也会越来越顺手。当然,这不意味着在童年时没有练习某项运动,在成年以后就不能习得了。同样地,这一点也适用于创新精神中极为重要的软技能,练习、巩固和培养创新相关的软技能,任何时候都不算晚。软技能就跟肌肉一样,隐藏得很深,你得意识到它的存在再刻意使用它。这本书会向你传授具体的方法,帮助你开发自己的“虎刺怕”精神,我们现在就开始吧!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去探索以色列孩童的成长环境吧!我们会发现这种成长环境与现代企业之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包括目标市场的发掘与探索、企业的价值主体、验证企业存在的理由,还有为了提高效率、实现规模化跨国经营以及可持续发展而不断试错的过程,当然也包括企业的传承与重塑。


正如全球各行各业那样,以色列社会也有很多种类型。我在本书中描述的以色列人的生活经历和态度必然会有个体差异。不过我分享的心得和原则基本涵盖了以色列众生相的社会横切面,这些内容适用于任何有志于或者已经在创业、经营企业的人士。


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到访以色列,他说他在以色列学到的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创新和勇于挑战的虎刺怕”。


无论您是否来过以色列,您都可以把本书当作激发虎刺怕和创业精神的修炼手册。Yalla (2) ,我们现在就开始修炼虎刺怕和创业精神吧!


(1) 虎刺怕,音译自希伯来语“chutzpah”,意为放肆、大胆、自信、不惧权威。

(2) Yalla,字面意思“走吧”,可用于表达一种忍不住一探究竟的急切心情,也可表示急躁、不耐烦、热忱的感情或者单纯表示一种可行性。这个词源于埃及,因为总是作为方言在埃及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和希伯来语地区的电影、电视中频繁出现,所以逐渐开始普及。普遍用于表示“走吧”或者“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