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方言留下印记 中学生也能用方言说故事

 星洲日报2024.03.10


让方言留下印记 中学生也能用方言说故事





10. 3. 2024 I 星期日 I

编辑:林芷桑

星州19 版 Education Point

教育導航

報道:本報梁馨元攝影:本報林明輝

〇 sinchew^R

leWedu.my

124/5503

WWW.!

9 03-796*

。edumag(

方言展現

地方與群體歷史

朱凯燃, 尊孔独立中学, 朗读文本蔡晓玲 散文〈末路花 开〉〇


2024年1月,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举办“第1届全国中学生 fl

汉语方言讲故事比赛"。校园中,各路方言声此起彼落;以 马华散文为朗读文本,15位晋级决赛的参赛者以粤语、客家

话、福建话、潮州话唤醒方言魅力。

筹委会主席兼马大中文系高级讲师杨迎楹表示,方言背 后承载根深蒂固的文化,有的是地方情感,也可能是群体记 匕 忆。而方言研究者总是不停追赶时间——在它们消失以前, ,ノ

是否可以记下些什么? LjryK

封言留下印

早期先辈中国南来,说的就是各地方言。而経过 长时间生活,语言会产生变化;不仅记录了大量历 史现象及地方习俗,同时也反映人们的思维模式。


» 吴康仁,

今日新独立中学,

]朗读文本陈宏量 B散文〈老茶室 纪事〉。

方言,仿佛ー个地方的有声历史,如山歌、戏曲, 在它们快速消亡之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作为方言语言 学的研究者,杨迎楹表示最迫切想做的即是把它记下来。

她谈起方言调查的经验,小至个人,大至一个地方 的语音系统都有不同的方式。她的硕博论文研究北马闽南 语,“有一次去吉打一个小村落,发现他们说一种偏泉腔 的福建话,当地人称作老福建。我很好奇为什么还能保留 至今?"

于是他们透过口述历史,得知当初该地没有陆路交 通,河流是唯一通道。“当地人如果要从该地去到市中心 做生意,带着货物上船到市区贩售几天,再把新的货物带 回来,往返一周就过去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不方便,导致他们较少外出,方言 オ得以保存。”研究方言对杨迎楹而言,“有时候让我们 看到的是ー个地方,或ー个群体的历史。”

而方言最大的对手是时间。ー个年长的人,一天过去 又老去ー些——“你能不能趁这些人还在的时候,记下ー 些东西? ”她提出这样的疑问。

马来西亚地图

F李芷莹,\ 尊孔独立中学, 朗读文本伍燕翎 散文〈归去的

、风〉〇

玻璃] 嚎<

レ":.'’

癲城

吉兰岸

度蕎

拉越

广邀方言发音人,举办记音成果展

别再说年轻人不懂方言,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学生汉 语方言讲故事比赛”的学生们,大部分都能掌握ー种以上 的方言。好比父亲是潮州人,母亲是福建人的吴康仁,同 样因为从小习得而能说一口流利的潮州话与福建话。

活动当天,汉语方言展还有其他环节增色,如汉语方 言展览、表演嘉宾乙狼、张盛德带来福建话创作朗诵与演 唱。而杨迎楹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汉语方言展源于马大中 文系开设的“汉语方言学”课程。

“看到社会越来越认同方言和华人文化的传承,甚 至开始有一种危机感,许多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说方言, 我们也觉得学术不应该再等了,加上得到马大教学强化研 究补助(TERG)的经费,最终促成了这次的汉语方言活 动。”

课程中,他们邀请了数位来自社会能说不同方言的 人,包括海南话、粤语、客家话、福建话等到课堂发音, 让学生学习使用国际音标记音,展览便是部分成果。

耕君y

语言学会根据语音之 间的差异,将语言进行划 分——我们常知道的有客 家话、广东话、福建话等 等……但在语言学里会分得 更细。

1TI T州]南 话I活丨话丨话

指示:拿起对应您知道的方言的图钉颜色,钉在相应的地区,

让我们知道这些地方说的是什么方言吧!

话丨

张盛德(左)与乙狼在词曲创作上合作已久,以闽 南语为创作媒介语,歌声真挚动人。

杨迎楹则表示,这个运动有其时代 因素,在多种方言之间采用华语作为共通

1980年代至2000年代,马来西亚 民间团体推动“多讲华语,少讲方 言”运动,还深刻地烙印在我们记 忆中。小学期间,课堂上禁止说方 言,否则被记名扣分,这些也是此次 参赛者对于方言的印象。

普遍上,家长或许认为方言作为ー 种语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学习;但在 杨迎楹看来,“如果说成人学习语言, 就有点像我们在大学要修一门外语,花 时间去了解语法、词汇。但在ー个家庭 里,如果本来就存在方言,是ー个自然 的语言环境,那么实际上在这个情况下 是’习得’,而不是学习。”

好比演绎蔡晓玲散文〈末路花开〉 的朱凯嬉,家人都在说方言,正是在ー 个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下习得。他笑说:

“ー出生从小听到大,爷爷奶奶、爸爸 妈妈都在讲,除了客家话,也会讲广东 话。”

以客家话朗读现代散文,朱凯煩 ー开口便烘托出现场气氛。对他而言,

“客家话相对来说比较粗鲁,但也很有 感情。”尤其这篇文章的内容围绕在城 市人塞车的日常——“偏幽默风,讲 述塞车的恼人情绪,这不是谁都经历过 吗? ”

语言环境会让ー个人在自然、无压 力的情况下习得某种语言,“更有研究 证明,孩子在7岁以前同时听多种语言并 不会混淆,反而会对语言更加敏感,更 有利于表达。”

而来自尊孔独立中学的李芷莹, 从小在长辈的鼓励下学习方言,擅长广 东与福建话。她以粤语朗读马华作家伍

燕翎散文〈归去的风〉,与其他情感外 放的演绎不同,文章讲述作者离世的母 亲,她的朗读也较为内敛稳重。

李芷莹坦言,“方言从小学起并不 难,因为听家里长辈讲,自然而然就会 了。但如果中途要重新学新的方言,想 必会比较挑战。”

对她来说,学习方言除了增加一 门语言优势,也能加强与家中长辈的连 结。“在比赛中,听到参赛者用福建话 来朗读,突然会觉得亲切,就像从前跟 家人讲话ー样,”她说。此次汉语方言 讲故事比赛,也多少增强了年轻人使用 方言沟通的意愿。

增强凝聚カ,打破隔代亲隔阂

方言最大的魅力在于凝聚カ,尤其 是隔代亲。从小,吴康仁与奶奶说潮州 话,因此感情特别要好;反观其他兄弟 姐妹因无法以方言沟通而稍有隔阂。除 了家人之间,他也看重未来工作上的交 流,即使身处异地,一口流利的方言也 能拉近乡亲间的关系。

来自日新独立中学的吴康仁,以潮 州话朗读陈宏量散文〈老茶室纪事〉〇 他说:“我和老师的关系比较友善,好 像朋友一样。在学校,有时他们用福建 或潮州话跟我沟通,我也用同样的方言 对答。”

校方找来专业语音人士调整发音,而平时就有 在使用福建话的吴康仁,直到参与了这次比赛オ晓 得正确音准,整体上加强了学生的方言水平。

方言讲故事比赛独特之余,对于参赛者而言挑 战固然不小。吴康仁回忆起筹备的过程中,“慢慢 ー个ー个字地翻译,来到决赛我们可以自行改稿, 意思是把书面语改成口语,之后还要调整每个字的 发音。”

评审陈诗蓉也认为,此次比赛的另ー个难度, 是把朗读文本从书面语转换为口语。“如果转换得 顺畅,听众能更容易接收,甚至每个方言的语气助 词都不一样,当学生把语气助词适当融入演绎,辅 以语音与语调,故事能呈现得更丰富,”她说。

杨迎楹看来,如果小孩在ー个语言环境中成 长,方言会自然习得,而不是在压カ之下学习。

语是ー个折中方案'

而渐渐的,当方言退位并疏于使用,萎缩的情况便也加速。她 提出研究结果显示,如今全马各种方言的使用情况,在不同年龄阶 段皆有别。

•老年:普遍上能说ー种流利的方言

•中年:因与不同籍贯的人ー起工作而擅长多种方言

•青年:随着年龄往下,掌握的程度也越低

中年人能掌握多种方言,原因就在于语言的使用对象较为广 泛。“比如父母、邻居、亲戚都是不同方言群的人,方言是他们沟 通的媒介语。但可以看到,当他们与自己的小孩说话,大家趋向于 转为华语及英语。”

而这样的现象,则似乎与语言的实际价值息息相关一华语及英 语能应用在学术之上,经济价值也更高,方言的学习便也逐渐退位。

冠军叶恺妮(右二起)、亚军朱凯燈、季军周靓瑜与潘碧华 (右一)及杨迎楹(左一)合影。

汉语方言展源于马大中文系开设的“汉语方言 学”课程,同时在TERG的教学推动研究项目中成 功申请到研究经费,结合而成的汉语方言活动。

“我们虽然不认为语言有优劣,可是使用者在心理上会分辨哪 ー个语言的实用性更高。”

评审叶佩诗(右三)表示,学生的方言需要经过内化才能表达得更 自然,并且根据自己的情绪起伏,念出轻重的层次,オ不会显得生硬。

第一届全国中学生汉语方言讲故事比赛全体得奖者、主办单位及 评审合影。后排站者左起为杨迎楹、吴小兰、陈诗蓉、潘碧丝、叶佩 诗、周靓瑜、叶恺妮、朱凯燃、潘碧华及郭紫薇。

誰的方言オ標準?

語言最大功能是溝通

方言是否有标准?单是槟城与柔佛的潮州 话就有极大差别,那谁オ是真正的标准?评审讲 评中陈诗蓉也表示,以闽南语为例,中部与北部 的发音都不一样;但评审团与主办方达成共识:

“语言的最大功用就是让人明白,因此只要参赛 者能自然表达即可。”

杨迎楹认为,只要语言达到沟通的目的, 就能实现它的功能。“我们会说标准,很多时候 源于我们对华语的概念ーー要说一口标准的华 语? ”

但在方言里,她说:“只要这个群体都能理 解,在该群体当中就是ー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