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苏联9.1分剧情《乡愁》

 


 

《乡愁》(Nostalgia / Ностальгия)**是1983年由苏联著名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执导的一部经典剧情片。影片以其深邃的哲学内涵、诗意的画面语言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探讨,被誉为电影史上的杰作,在影迷和评论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电影简介

  •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编剧: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托尼诺·格拉(Tonino Guerra)
  • 主演: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Oleg Yankovsky)、多米齐亚娜·焦尔丹诺(Domiziana Giordano)、厄兰·约瑟夫森(Erland Josephson)
  • 类型: 剧情 / 文艺
  • 语言: 意大利语 / 俄语
  • 上映时间: 1983年
  • 时长: 125分钟

故事情节

影片讲述了俄国诗人安德烈·戈尔恰科夫(奥列格·扬科夫斯基饰)受委托来到意大利调查18世纪俄国作曲家帕维尔·索索夫斯基的生平。他在意大利美丽却孤寂的乡村旅行时,感受到强烈的孤独和对祖国的思念。

在这段旅程中,安德烈遇到了一个被当地人视为疯子的隐士多梅尼科(厄兰·约瑟夫森饰)。多梅尼科对现代社会深感绝望,渴望通过行动唤醒人类的良知。两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使安德烈思考信仰、生命意义和人类的孤独。

影片在结尾处以一个象征性的举动——安德烈试图带着蜡烛穿过一座废弃的温泉池——作为对信仰和希望的最终探讨。


主题与意义

  1. 乡愁与孤独
    影片的核心是乡愁,这不仅仅是对祖国的怀念,也是对失落的精神家园和人类本真状态的追寻。

  2. 信仰与救赎
    塔可夫斯基通过安德烈和多梅尼科的经历,探讨了信仰的力量以及个体在混乱世界中的精神救赎。

  3. 文化与语言的隔阂
    作为俄国人,安德烈在异国他乡的文化与语言环境中感到格格不入,这种隔阂强化了他内心的孤独感。

  4. 人与自然的关系
    影片中大量使用自然景观(如雨、火、废墟等)作为象征,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


影片特色

  1. 诗意的影像语言
    塔可夫斯基以长镜头和沉思的节奏著称,影片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像是一幅油画,充满了隐喻和象征。

  2. 哲学与宗教的探讨
    《乡愁》不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场哲学和宗教的对话,邀请观众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3. 梦境般的叙事风格
    塔可夫斯基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增强了影片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奖项与评价

  • 戛纳电影节:
    • 获得最佳导演奖和国际影评人奖(FIPRESCI Prize)
    • 提名金棕榈奖
  • 全球评价:
    • 在IMDb上评分高达9.1分,被认为是塔可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被许多影评人和学者列为20世纪最重要的电影之一。

影片的影响力

《乡愁》是塔可夫斯基流亡意大利期间拍摄的第一部作品,体现了他对故乡苏联的复杂情感。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美学风格,对后来的艺术电影创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