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地图──MBTI性格导航:
掌握16种性格特质,创造独特人生与职业之路
作者:朱若霞主编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6
ISBN:9787568040556
朱老师的著作是一本旨在帮助读者认识自我、了解他人的MBTI类型指南。谢伟在序言中点明了本书的核心价值: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洞察人性和掌握性格是至关重要的,相信阅读本书能够助力每一位读者的生涯底气。
本书的一大亮点在于其呈现了一套可测、可用的MBTI1。与传统的MBTI理论不同,朱老师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通过活生生的人生体验,构建了MBTI案例。这种方式使得MBTI类型不再是抽象的标签,而是变得鲜活而具体,让读者能够产生“我是某某类型的人”不如“我是一个像谁一样的人”那样清晰明快的自我发现感。通过心中放着许多真实的案例,读者可以更有效地在生活实践中应用自己的MBTI类型。
谢伟在序言中还深刻地指出,我们所处的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前进,列举了诸多新兴科技名词,并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人类知识更新周期正在不断缩短。然而,在这样的飞速变化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有些什么是相对不变的?”答案指向了人性和个体的性格。正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无论七十二变也变不掉尾巴,猪八戒也戒不了回高老庄的念头,以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揭示的,人性千百年来改变微乎其微,而性格作为个人对现实习惯性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也保持着相对稳定。书中通过醋泡姜和菜淋酱油的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习惯性认识的顽固性...。
本书的“理论篇”介绍了MBTI的四个维度和八种偏好:
•能量来源(Energy Source):外向(E)的人从与人交往中恢复精力,喜欢主动与人接触;内向(I)的人则更喜欢独处和安静反思来恢复精力,倾向于想好再说,避免成为焦点。
•信息收集(Information Gathering):感觉型(S)的人更关注当前的实际和细节,喜欢已知的事物和方法,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直觉型(N)的人则偏好概括和抽象,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更感兴趣,关注未来的发展和可能性,更喜欢创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看到一支笔时,感觉型人会描述其物理特征,而直觉型人会产生一系列联想。
•决策方式(Decision Making):思考型(T)的人在做决策时倾向于客观、逻辑和理性,强调规则和公正,更容易“正确地做坏事”;情感型(F)的人则更注重主观感受和人际关系,会尽量考虑每个人的感受,常给人热情的感觉,更容易“好心做错事”。
•生活态度(Lifestyle):判断型(J)的人喜欢有计划、有秩序的生活,倾向于安排和组织,喜欢尽快完成任务,并认为许多事情都有“应该”的版本;感知型(P)的人则倾向于延迟做决定,享受“凡事皆有可能”的开放状态,比较随性,喜欢随机应变。
通过对这四个维度的自我判定,读者可以初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本书还包含了“体验篇”,提供了所有16种性格类型的描述和自述,相信这能让读者真正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可能庆幸自己并不孤单。书中也提到,人们往往会被与自己性格类型完全相反的异性所吸引。
阅读本书的潜在益处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偏好和行为模式。其次,通过了解不同性格类型的特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体谅和包容,正如书中所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此外,本书还可能为读者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尽管作者也提醒读者,每种职业中都有各种性格类型的成功人士,选择职业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公司文化。
总而言之,这本书以其贴近生活的案例、清晰易懂的理论框架,以及对在快速变化时代中保持自我认知重要性的强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有价值的自我探索和人际理解的工具。无论读者选择从“理论篇”、“体验篇”还是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阅读,相信都能从中获益,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提升自己的“生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