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副刊20250511

 中国报-副刊20250511



好的,根据您提供的来源,以下是新闻标题及其简介的整理:

  • 情绪价值消费 现在逛艺术展的人们有时不仅为了理解艺术,也寻求被疗愈和安慰。新世代消费市场中,“为开心买单”是关键力量,能否带来快乐、疗愈等情绪成为年轻人消费的重要驱动力。年轻一代的消费不再只看实用功能,更愿意为“喜欢”和能带来情绪价值的事物投资。刘家姐妹的消费观念体现了这一趋势,姐姐刘唯盈为无名兔子公仔的高价买单,因为“第一眼看到就喜欢”和“捏两下感觉很疗愈”,并赋予其个人情感意义。妹妹刘唯理虽经济能力有限,但同样积极看待情绪价值物品,即使是实用性不高的小包,只要“好看、可爱”就足以让她买单,并选择自己存钱购买。

  • 插画师Bomfha的创作与情感连接 泰国插画师Bomfha认为画画不仅是技术展现,也是风景和情绪的记录。她的灵感来源于旅行、传说和个人情绪,通过符号而非直接方式在画作中传递复杂情感,如恋爱、心碎或失望。Bomfha希望她的画作能成为观众心灵的共鸣,产生治愈作用,因为艺术可以被观众用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解读。她很多作品色彩明亮,即使背后故事悲伤,也力求画面鲜活,传递欢快,认为作品中的情绪特质是AI无法复制的。参观者高先生和高太太在展中与作品产生了微妙的情感交流,高先生重视原创性,通过插画师的盖章记住他们,认为艺术具有启发性,能激发自我表达。

  • 插画师Alice (黄玉善) 与Yello Banana 插画师Alice (黄玉善) 的创作旅程体现了情绪价值日益被重视的趋势。她创作的角色Yello Banana名字灵感来自YOLO (You Only Live Once),象征活在当下、不过度思考未来的勇气与快乐。情绪深刻影响她的创作,创作过程也是情绪疗愈的一部分。她希望通过角色让观众产生“我也有这样的感觉”的连接,让人觉得被理解、得到鼓励,认为这就是情绪价值的起点。

  • 植物疗愈与情绪经济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绿色植物和生态缸成为人们寻找疗愈和内心平静的方式。绿色植物能降低压力、缓解焦虑,带来安定与疗愈感,这种情绪效应转化为情绪经济力量,植物市集因此顺势兴起。生态缸制作者小鱼认为它越懒得照顾越漂亮,越能维持自己的节奏,并将其视为“心情容器”,认为心情不好则做不出美的生态缸。City Gardening植物市集创办人郭志杰倡导“玩植物胜过玩手机”,认为种植物能训练专注力、对抗压力,让他学会慢下来、沉淀情绪。爱种花的家庭主妇黄慧君通过照顾植物获得情感慰藉,植物的生长带给她成就感和希望,即使遇到困难也从中感受到生命的韧性,认为植物像不会说话的朋友,带来绿色疗愈。空气凤梨爱好者郑金链认为植物提供的情绪价值难以取代,其顺应自然的特性让她学会放下急躁,静心等待,而照顾植物的过程也建立了独有的情感连接。种植植物是悦己的心情,也是耐心和交换的过程,带来成长和疗愈的快乐。

  • 《猫鱼》与亲子分离焦虑 陈冲的著作《猫鱼》中,描写女儿十三岁时因考上顶尖高中后患上厌食症,心理医生指出部分原因来自因母亲经常离家工作导致的分离焦虑。医生强调,在孩子世界里,即使是一天的分离也可能被视为抛弃,并可能烙印在心中,带来无边无际的焦虑。孩子在记忆黄金时期会认为母亲的陪伴理所当然,但短暂分离却能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

  • 北欧之旅(七):圣彼得堡 本文记录了作者北欧之旅的第七部分,讲述抵达俄国圣彼得堡的经历。作者参观了宏伟的冬宫“隐居”,认为其艺术品收藏不逊罗浮宫。作者也描述了在当地五星级酒店吃到不正宗俄国菜的经历,并依靠喝伏特加来提升心情。此外,还参观了保存完好的圣艾瑟教堂,并逛了出售俄国特产(如鱼子酱、套娃、绘画盒子等)的商店。

  • 主题故事:母亲的金斧头 文章以“水流下不流上”比喻子女长大后更关注自己的孩子而可能疏忽母亲,这是必然且正常的,母亲不责怪但希望孙辈能善待女儿。文章探讨了母亲为孩子付出的牺牲和爱,认为母亲在当上母亲后一点一滴流失自己。引用《苦尽柑来遇见你》中的例子,描绘了三代母亲(全光礼、吴爱纯、梁金明)为子女的付出,尤其强调了全光礼为女儿争取应得的班长职位的努力,以及母亲即使经济不富裕,也尽力给孩子最好的,为此产生的愧疚和歉疚。文章也引用梁宽植给船命名为“金银铜”来代表三个孩子,以及母亲即使孩子只是平凡的“铁斧头”也会视如珍宝,绝不放手,象征母爱的无价。

  • “音”你盛放,“字”成一格:音乐与写作的富养 作者认为,虽然不确定“子女才华多随妈”的研究可信度,但自己和孩子在音乐和写作方面的共同心得让她倾向于相信。她分享了职场妈妈如何在没有额外时间送孩子去兴趣班的情况下,通过耳濡目染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才华,如大儿子在写作上的成就。作者认为,虽然写作未必直接改善生存质量,但能拉近心灵距离,恢复爱的能力。音乐则培养了韧力、坚强和隐忍,是精神层面的养分。她认为音乐和文字是最好的“富养”,能让孩子拥有有趣的灵魂,懂得欣赏纯粹美好,感受情感,并在变动的世界中具备内在底气,找到“真实感”和生活意义。

  • 书评:《底层网红》 本文评论了希米恩布朗的著作《底层网红》,揭示了现实中不如意的人们投身网络世界追逐网红梦想,实则可能掉入资本主义陷阱的黑暗现实。书中指出,网红的成功是虚幻的,背后是青春血肉被算法榨干,完美形象是阶级固化下的绝望挣扎。网络平台和资本成为新的“贩梦者”,鼓吹“敢秀就能翻身”,诱使数百万人押上资源追求极低概率的成功,失败者沦为平台流量的养分,自媒体创业只是21世纪的血汗工厂假象。文章揭露了“人肉直销”模式(如医美诊所利用网红做广告)和金融网红骗局,认为这已是整个数码生态的系统性溃烂,沉迷网络者也是骗局的共犯。书中指出,人们甘愿入局是因为对现实经济绝望,虚拟世界的幻象成为最后的止痛剂,但任何人都难以逃脱被资本主义“奶头乐”控制的命运,陷在数码楚门世界里。

  • 爱的艺术导读(十二):给予的意义 本文导读了弗洛姆《爱的艺术》中关于“给予”的概念。文章对比了普通人将给予理解为放弃、牺牲或剥削(尤其对于人格未成熟或市场意识强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接受牺牲和痛苦基础上的美德。而对于成熟、有建设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是能力的最高表现,带来强大的生命力、丰饶的能力感,体验到圆满和欣喜,比接受更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因为牺牲,而是在行为中表现自我生命力和能力,获得自我证明和肯定的满足感或成就感。文章引用性行为和母亲给予胎儿为例,说明给予是生命力的表现,无法给予会带来沮丧和痛苦,成功给予则带来满足和喜悦。

  • 养生要及时:预防三高与肌少症 作者分享了自己和家人面对三高(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和肌少症的经验。家族遗传史让他们面临较高的患病风险。作者很早就开始应对高血压,通过吃药和调整心态来面对。对于高胆固醇和高血糖,医生指出与饮食不健康、用餐不定时、工作压力以及基因有关。作者听从建议,开始减少甜食、汽水,并注重饮食节制。同时,医生也建议通过运动预防肌少症。作者的父母每周慢跑运动,作者也意识到自己需要加强锻炼。作者总结养生需要从自律开始,包括控制饮食和运动。

  • 童阅房:今日焦点:白希那 文章介绍了韩国知名绘本作家白希那(Baek Heena),她是2020年阿思堤林格伦纪念奖得主。作者在瑞典的图书馆偶遇了她的作品《奇怪的妈妈》绘本和人偶。文章重点介绍《奇怪的妈妈》的故事,讲述一位仙女代替生病的昊昊的妈妈照顾他。故事通过奇幻情节(如用鸡蛋制雾做汤,用蛋清打泡泡变成云朵)反映了职场妈妈在家庭和工作间奔波的辛劳和渴望拥有“三头六臂”或“分身术”的心情。绘本道出了无数职场妈妈焦头烂额、身心俱疲的处境。文章认为这个世界需要给这些超级妈妈们呵护和援手,并祝愿妈妈们在爱他人的同时也爱自己。文章也提及白希那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融合黏土、剪纸、布艺、摄影等多种手工元素。

  • 小地球:让政治归政治 本文评论了新加坡最近一次大选(发生在5月3日),执政党人民行动党一如所料继续执政并获得多数议席。作者认为工人党获得的10个议席可能是执政党有意“让之”,以维持国会中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声音和监督,保持民主基本样貌并疏导民怨。作者赞扬了新加坡相对干净正气的大选文化,朝野一心捍卫社会和谐,将国家团结置于个人选情之上。面对利用宗教和种族左右选民意向的企图,朝野齐声谴责并坚守政教分离原则,竞争对手也未趁机煽风点火。作者认为新加坡能做到政治归政治,包容分歧但不分裂,齐心向前,这与某些地区长达多年的内耗形成对比。

希望这份整理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