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副刊20250719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资料整理的新闻标题及简介:
- 口腔健康与肠道菌群的“亲密关系” 这份报道揭示了口腔健康与肠道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牙龈疾病的细菌可能进入肠道并影响有益细菌平衡,导致炎症。同时,消化道问题如胃食管反流也会腐蚀牙釉质,影响口腔健康。口腔健康不仅影响日常咀嚼和食物选择,还会进一步影响整体营养和消化系统,强调了口腔是微生物菌群定植的重要生态区,其健康状况决定了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后续微生物菌群的组成。
- 蛀牙非小事及早预防 蛀牙是马来西亚最普遍的口腔健康问题之一,2020年全国成人口腔健康调查显示85%的大马人饱受蛀牙困扰。蛀牙是由口腔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表面形成损伤。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牙痛、感染和牙齿脱落。该报道强调了日常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以预防蛀牙的发生。
- 牙齿敏感问题 牙齿敏感是马来西亚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高达69%的大马人经常遭受困扰,但仅有13.1%的人积极应对。牙齿敏感是当牙本质暴露后,外界刺激(如冷、热、酸、甜食物或刷牙)直接传导至牙神经引起的短暂、尖锐疼痛。它不仅影响生活乐趣,也可能是更严重口腔问题的早期警告信号。专家强调,牙齿敏感不应忍受,应尽早寻求牙医帮助。
- 日常口腔护理基础与黄金法则 介绍了四种基础型口腔护理产品及其选择方法:根据牙齿状况选择牙膏(含氟、抗敏感、抗牙龈炎),手动或电动牙刷,清洁牙缝的牙线和牙缝刷,以及作为辅助清洁而非替代刷牙的漱口水。同时列出了七大日常口腔护理黄金法则,包括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漱口水、健康饮食、定期更换牙刷、定期牙科检查和戒除不良习惯。
- “放屁散步” 这项报道介绍了饭后散步,幽默地称为“放屁散步”,对身体带来的多重益处。散步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排出体内气体,减轻腹胀和便秘,并对胃食道逆流患者有益。此外,它还能稳定血糖、降低糖尿病风险、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心脏和体重管理,以及改善心情、纾解压力。文章还解释了放屁的常见原因,并建议饭后1小时内散步5-30分钟效果最佳。
- 高温夺命务必提防热伤害 介绍了热伤害的三种程度:热衰竭、热痉挛和最严重的中暑。中暑分为“传统型”(老年、体弱者)和“运动型”(高温剧烈运动的年轻人)。热伤害会造成细胞破坏,导致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极高。报道强调了迅速降温的急救措施(移至阴凉处、松解衣物、冷水湿润、冰袋降温)以及预防措施(避免高温户外活动、补充水分、穿透气衣物)的重要性。
- 上腹闷痛胆囊炎找上门 报道通过一个病例介绍了急性胆囊炎,其症状包括上腹闷痛、恶心和呕吐,可能伴有胆囊肿大和胆结石。指出胆囊炎是胆囊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炎症反应,若不及时治疗,复发几率高且严重程度可能增加。治疗通常需要抗生素和静脉输液,最终多需通过微创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文章提醒持续性上腹痛不应轻忽,应及早就医检查。
- 中西合璧抗战癌症 介绍了放射线治疗(放疗)作为临床常见癌症疗法,通过高能量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然而,放疗可能损伤正常细胞并产生副作用,如皮肤干燥、发炎、肺炎和骨髓抑制。报道指出,癌症病人在放疗期间配合中药辅助治疗,可望改善血球减少情况,提升白血球、红血球和血小板数值,从而改善身体虚弱,提高生活品质和治疗持续性。
- 每日星座运势 提供了2025年7月19日各个星座的每日运势,涵盖了事业、财富、人际关系、感情和健康等方面的提示和建议。
- 10件1分钟就可以做的健康行动 日本执业护理师和中医Keiko分享了10个简单、只需一分钟即可进行的健康行动,这些小举措能积累并改善健康,包括提起脚踝运动、静闭双眼1分钟、多跳舞、多活动臀部、外出看远方、多笑、多活动脚踝、喝健康茶、睡前深呼吸和回想当天开心事。
- 中年开始骑脚车老来不失智 这项报道指出,中年开始养成骑脚车的习惯能显著降低罹患失智症和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分别降低19%和22%)。骑脚车属于中高强度运动,能刺激大脑,尤其是海马体。除了运动,文章还列出了有助于降低失智风险的四种营养素(异鼠李素、硒、维他命E、膳食纤维)和七种改善生活习惯的建议,以期延缓大脑老化。
- 疥虫作祟夜间奇痒难耐 介绍了疥疮是由疥虫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典型症状包括红色丘疹或结节,常出现于手腕、指缝、腋下等皮肤柔软部位,夜间搔痒尤为剧烈。结痂型疥疮的传染力极高,需立即治疗并隔离。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灭疥药物,并对患者使用过的衣物进行高温清洗或密封处理,以防传播。
- 咳嗽千百种找出病源至关重要 指出咳嗽是人体保护呼吸管道的正常反射,但要彻底治愈必须找出病因。常见的咳嗽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哮喘或慢性肺部疾病、胃酸倒流、心力衰竭,以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普利类降压药)。报道强调不能单靠止咳药,需要找到并解决根本原因,例如一个病例中,患者的咳嗽是因对动物毛发过敏所致。
- 营养师谈“优质食品”与“奢侈品” 营养师林冠良分享了他对食材过期、变质、回锅油、隔夜菜、罐头食品等议题的看法,强调营养学不应只服务富人,而应为经济困难者提供“先求有,再求好”的解决方案。他解释了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减少食用这类食物的风险,以及如何选择相对安全的次优选择,同时批评了那些“何不食肉糜”的言论,指出对许多底层人民而言,他们并非懒惰或短视,而是没有选择。
- 性爱频率与幸福感 一项研究显示,性爱频率与幸福感呈曲线关系,并非越高越好。研究指出,每周一次的性生活是达到幸福感的最佳频率。频率从每月一次提升到每周一次所带来的幸福感增幅,甚至超过年收入增加20万令吉。专家强调性生活的重点在于质量而非数量,建议伴侣双方应沟通并寻求专业帮助,以维持亲密感。
- 护眼从餐桌开始 报道指出学童视力恶化除了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和课业繁重有关,饮食习惯也扮演关键角色。每天摄取足够深绿色蔬菜,如羽衣甘蓝、菠菜、芥蓝等,有助于降低近视风险(可减少30%)。这些蔬菜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等抗氧化植化素,能保护眼部细胞,过滤蓝光,预防干眼症并延缓眼睛老化。报道还建议选择全谷类食物,并强调脂溶性营养素需搭配油脂烹调以增强吸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