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大城事20250723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资料,整理出的新闻标题、简介,并附上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与简介及看法
一、 杂饭定价模式与市场争议
-
新闻标题与简介:
- 巴生绿林镇出现“一价任选”杂饭: 一家名为“Bar”的杂饭店,从烧烤生意转型,以“研究与开发”(R&D)模式经营杂饭。店家采用类似“自助餐”的定价方式,无论顾客选择多少样菜色,堂食一律只收8令吉(条件是只使用一个碟子,免费茶水和汤水)。若顾客过于“贪心”导致菜色多如“一座山”,最高也只收10令吉。打包则视份量收费,一般维持在8至9令吉之间。该店每日提供约30至40道菜色,这种模式让顾客感到“很实在”,吃得安心又饱足。业者林先虹指出,此模式从去年开始实行,经过市场调研和调整,证明一份8令吉的杂饭是大多数民众最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尽管薄利多销,但每天平均吸引150至180位民众用餐,加上附近学校的便当订单,生意足以支撑。业者强调凭良心做生意,认为价廉物美能培养长期顾客。
- 传统杂饭业者的定价困境: 许多杂饭业者以“食材价格波动大”为由,声称杂饭难以标价。贸消部虽有明文规定所有商品(包括熟食)必须标价,但执法不严导致小贩“目测”定价盛行,食客选菜时常有压力,担心结账时“踩雷”,遇到“杂饭刺客”。有业者曾明码标价,但发现价格较高(尤其是海鲜类)的菜色会被顾客避开,导致滞销报销,因此取消定价,改回“目测”收费,或使用“笼统”的墙上价格表。
- 杂饭价格不再“亲民”: 如今物价高涨,蔬菜、猪肉、鸡肉、海鲜、食用油、调味品等价格普遍上涨,导致“2菜1肉收费5令吉”的“经济饭”时代已成过去式。目前一份经济饭至少6令吉起跳,且价格需看顾客所拿份量,即使只拿2样菜但夹得满满,价格也会较高。吉隆坡贩商公会联合会总务潘国全指出,杂饭价格普遍介于7至10令吉,对追求经济实惠的民众而言负担不小。他提到有食客申诉2菜1蛋1肉要价21令吉50仙,甚至高达30令吉20仙的情况。
- 价格透明的可行性与呼吁: 《中国报》记者发现,“杂饭难以标价”只是一个借口。例如,实达阿南的“永乐菜饭馆”不仅清楚标价,还在每盘菜色前立有“标价卡”,每日推出88道菜色,顾客可根据价格与份量自行拿取,吃得明白、拿得安心,用餐体验更佳。潘国全坦言,多数杂饭摊依旧“无价可查”,凭“经验”和“份量”决定价格的主观性收费方式,容易引起价格不一致的质疑,引发争议。他建议业者应效仿杂饭连锁店,列出告示牌明码实价,提升透明度,避免误会。他强调,即使成本变动,业者也可灵活调整价格并标示“价格或有调整”,重点是让顾客有参考价,这是对消费者基本的尊重。他提醒商品标价是每个业者的基本责任,否则将触法,食客也有权举报不合理的杂饭摊。
-
我的看法: 这组新闻深入探讨了马来西亚经济饭(杂饭)市场长期存在的定价透明度问题。一方面,它展示了如巴生绿林镇“Bar”杂饭店和实达阿南“永乐菜饭馆”这类的创新经营模式,通过“一价任选”或明确标价,成功解决了消费者对价格的疑虑,提升了用餐体验,并实现了薄利多销的可持续运营。这证明了即使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透明化定价是可行且能带来积极市场反馈的。 另一方面,新闻也揭示了传统杂饭业者在价格管理上的挑战和普遍存在的“目测收费”乱象。物价上涨确实增加了运营成本,但部分业者以“食材波动大”为由拒绝标价,导致消费者如同“盲选”,甚至遭遇高价的“杂饭刺客”,严重损害了消费者信心。这种缺乏透明度的行为不仅造成争议,也违反了贸消部的规定。 总体来看,新闻强调了消费者知情权和商业诚信的重要性。明确的定价不仅能让消费者安心消费,也能帮助商家建立品牌信誉和长期客户群。这促使我们思考,在经济饭这个民生重要的领域,如何通过更有效的行业规范、消费者教育和创新商业模式,共同推动价格透明化,确保“经济饭”真正惠及普罗大众。
二、 政府政策与民生发展
-
新闻标题与简介:
- 雪州精明智能泊车系统 (SIP) 争议: 雪州4名希盟国会议员(梁自坚、李健聪、阿兹里尤索夫、黄基全)联合发表声明,担忧SIP计划更偏向私营公司利益,而非地方政府与居民的权益和回报,因此促请州政府暂缓并全面检讨该计划。他们指出,泊车费收入分配严重失衡,私营公司分得50%,雪州大臣机构(MBI)分得10%,而真正负责管理的地方政府仅分得40%。以八打灵再也为例,市政厅收入预计每年减少约1000万令吉。国会议员还质疑计划中1800部闭路电视高达2亿令吉的费用,要求全面公开成本结构、盈利预测等。他们也提到,公共泊车位管理权限归联邦法令,但法令未授权地方政府私营化泊车管理,因此需澄清是否已取得交通部长批准。此外,计划“自上而下”推行,未充分纳入地方政府意见,削弱其城市规划角色,并认为泊车管理应以服务社区为先,而非盈利导向。他们提出四项要求:即刻暂缓SIP私营化计划、全面公开合约内容、公布分润机制与盈利、成立跨党派独立委员会检讨。
- 国家数码身分证 (MyDigital ID) 数据安全担忧: 马青署理总团长张佑铃指出,政府在考虑立法强制国人注册MyDigital ID时,必须解决和加强数据安全措施,避免个人隐私和资料外泄。他以过去主要数据库 (PADU) 系统曾引起数据安全性担忧为例,强调MyDigital ID涉及个人敏感信息,政府需公开解释并确保不会重演类似问题,否则大部分公众不愿注册。
- 敦依斯迈花园国中外增建有盖人行道: 吉隆坡市政局在敦依斯迈花园国中外增建了一条全长100公尺、设有长凳的有盖人行道,工程及费用由市政局承担,目前已正式完工并启用。这项建设解决了学生上下学、等候校巴或家长接送时日晒雨淋、空间狭窄和交通拥堵的问题。这是家长和居委会多年来的期望与诉求,市政局根据优先需求进行建设与提升。
- 武吉兰樟“昌明大马休闲公园”建设: 武吉兰樟首个“昌明大马休闲公园”坐落在英达柏兰岭花园,获得房屋及地方政府部50万令吉拨款,预计9月中旬竣工。公园面积超过2.5英亩,将增添多项休闲设施,包括两座匹克球场、户外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700公尺跑道、石椅、凉亭及太阳能照明灯等,将惠及周边约200户居民及邻近社区。
- 非伊斯兰宗教事务管理指南与委员会建议: 士拉央市议会11名非穆斯林市议员已建议草拟管理指南,并提议成立非伊斯兰宗教事务委员会,处理地方上的各类非伊斯兰宗教事务,包括户外神龛、拿督公等“建筑物”。此举旨在解决过去引发的敏感问题,并让执法人员在拆除或搬移前能取得双赢局面。目前雪州政府和各地方政府没有相关的指南,若此建议通过,士拉央将成为雪州首个制定相关管制条规并成立此委员会的地方政府。市议员余深恩指出,市议会近几个月接到多宗投诉,涉及户外神龛与拿督公设置在不适合或造成阻碍的位置,处理时因涉及宗教与种族敏感,执法人员担心引起社会不安。因此,委员会的设立将有助于通过市议员与事主协调,妥善处理紧急个案,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 西海岸大道与交通基建发展: 雪州议长刘永山指出,瓜冷县的西海岸大道已将近完成,预计万津直通莎阿南的路段将于2026年通车。莎阿南线轻快铁将于9月通车,虽然不直接进入瓜冷县,但接驳巴士可服务瓜冷尤其是仁嘉隆地区的民众。他认为交通建设的四通八达将对瓜冷县经济工商发展大有帮助,并希望县内各项基建也能配合提升改善,以应对未来大型发展项目可能带来的交通阻塞、淹水和污染等问题。
- 吉隆坡市政局取缔违例桌球馆: 吉隆坡市政局联合警方和国家反毒机构,对怡保路、秋杰路及敦拉萨路5家违例经营的桌球馆进行取缔行动。其中2家被勒令关闭,4家店的物品被充公,并开出7张罚单,涉及无娱乐执照、聘请外劳、超时娱乐活动等违规行为。现场有4名尿检呈阳性反应者被扣押。
- 甲洞大都会公园放风筝活动安全问题: 甲洞大都会公园发生风筝线割伤人颈事件后,吉隆坡市政局加强监督,在公园周边设立警示牌提醒安全,并暂时禁止民众放风筝。市长将召开紧急会议探讨是否更换放风筝区域。甲洞区国会议员林立迎助理赖俊权警告,无论是否使用“玻璃线”,在道路旁放风筝都非常危险,售卖或使用“玻璃线”者将负刑事责任。
- 帝沙班丹道路工程与商家搬迁争议: 吉隆坡市政局计划进行帝沙班丹2/76路的道路工程,要求9名商家搬迁和清空地段。市长麦慕娜驳斥市政局执法偏见,强调所有决定都充分考量技术因素、数据和交通流量问题,并与涉及商家居民进行多次沟通,记录反对意见并逐步修改计划。当地居民早在2017年就抱怨道路狭窄和交通拥堵,曾有男子不满拆除违建行动而挥舞巴冷刀叫嚣,导致拆除工作延期。
-
我的看法: 这一系列新闻反映了政府在推进发展与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多重挑战与责任。 首先,关于精明泊车系统和国家数码身分证的讨论,凸显了在公共服务私营化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公众对透明度、公平性、数据安全及公民权益的强烈关注。国会议员对SIP计划分润机制的质疑,以及对MyDigital ID数据泄露的担忧,都强调了政府在推行重要政策时,必须进行充分的公众咨询、确保决策透明、并建立强大的问责机制,以避免利益输送和信任危机。 其次,敦依斯迈花园人行道和武吉兰樟休闲公园的建设,展示了地方政府响应民生需求、提升社区基础设施的积极作用。这些项目直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休闲公园中匹克球场的增设,反映了公共设施建设在与时俱进,满足新时代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再者,关于非伊斯兰宗教事务管理指南的建议,则触及了多元社会中宗教和谐与城市规划的敏感议题。此举旨在通过制定明确规范和设立协调委员会,以协商而非强制的方式处理神龛等“建筑物”的安置问题,寻求在保护宗教自由和维护公共秩序之间的平衡。这是一种成熟且具前瞻性的治理尝试,值得肯定。 最后,桌球馆取缔、风筝线伤人事件以及帝沙班丹道路工程,则体现了地方政府在维护公共安全、秩序和城市发展中的日常执法与管理职能。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城市发展与治理并非一帆风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阻力甚至冲突,这需要政府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也要注重沟通协调,寻求多方共识,以减少社会震荡,确保发展惠及最大多数人。
三、 交通与社会安全事件
-
新闻标题与简介:
- 青年摩哆车祸丧命: 雪州瓜拉冷岳发生一起致命车祸,两名20余岁青年共乘摩哆回家途中,失控闯入反方向车道,与迎面而来的罗厘猛烈相撞,两人被卷入罗厘车底当场死亡。警方援引1987年陆路交通法令41(1)条文(危险驾驶导致死亡)展开调查。
- 交警紧急车道助故障车被撞伤: 在新巴生谷大道(NKVE)发生一起事故,一名43岁交警在紧急车道协助一辆故障轿车时,突然被后方驶来的一辆摩哆撞上,导致他脸部和头部受伤,倒卧路上。肇祸摩哆骑士也受伤。警方援引1987年陆路交通法令43(1)条文(疏忽驾驶导致交通事故)调查此案。
- 逆子疑借钱买毒品不遂伤母: 沙巴斗湖发生一起家庭暴力事件,一名45岁瘾君子儿子疑向老母亲借钱买毒品不遂,情绪失控,拿起头盔丢伤母亲,并扬言要杀死全家人。警方接获投报后将其逮捕,援引刑事法典506条文(刑事恐吓)进行调查。
- “南京红姐”事件: 报道揭露“南京红姐”实为一名38岁焦姓大叔,他长期伪装女性,诱骗多名男子发生无套性关系,并将偷拍的性爱影片上网兜售,目前传出有3人患有艾滋。事件中的涉事者不乏条件优越、有学历、有职业甚至已婚人士。作者指出,此事件最可怕之处在于其利用了人性的软肋(孤独、欲望、幻想、虚荣),即使真相浮出水面,仍有人带着“来都来了”的心理陷入陷阱,作者认为这反映了社会心态被扭曲的警讯。
- 女按摩师伪造王室成员结婚证书: 一名女按摩师因使用TikTok账号上传伪造的与“柔佛王储”结婚证书图像,被控上庭。法官谕令其到怡保幸福医院接受一个月的精神评估。被告抵触1998年通讯与多媒体法令第233(1)(a)条文,罪成可被判罚款或监禁。
-
我的看法: 这组新闻聚焦于多起社会安全与个人行为引发的事件。 两起交通事故(摩哆失控撞罗厘致死,交警执勤被摩哆撞伤)共同提醒了道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在紧急车道等特殊情况下,驾驶者需要格外保持警惕和遵守交通规则,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特别是保障在第一线执勤的执法人员。 “逆子伤母”事件揭示了毒品滥用对家庭伦理和人身安全的严重威胁。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戒毒和家庭支持系统的重要性。 而**“南京红姐”事件和女按摩师伪造王室结婚证书案**,则深刻揭示了数字时代下人性弱点被利用的风险和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前者通过虚假身份诱骗,造成身心健康乃至生命的损害,并引发对社会心态扭曲的深思。后者则显示了网络不实信息和虚假身份冒充所带来的法律后果。这些事件都警示我们,在高度互联的社会中,个人应加强网络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社会也需要更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心理健康支持来应对这些新型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