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大城事20250730

 中国报-大城事20250730


您好!根据您的要求,我已将来源中的新闻内容整理成标题、简介及看法,并进行了适当的加粗和引用。此外,我也将非新闻内容单独列出。


新闻标题、简介及看法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来源整理的新闻报道:

  • 新闻标题:雪州农业面临“人老田荒”隐忧,州政府将推新政策吸引年轻人

    • 新闻简介: 雪兰莪州农业目前正面临严重的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超过一半的农民已年过半百,其中60%至70%更是高龄群体。这导致州政府担忧农业将出现劳动力“真空”的隐忧。为扭转这一趋势,雪州大臣拿督斯里阿米鲁丁表示,州政府将在未来的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案中,制定新政策来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他希望将农业打造成一个年轻人也觉得“酷”且愿意投入的行业,并让他们相信农业是一条能带来丰厚回报的道路。
    • 看法: 这一报道揭示了传统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即年轻一代对传统农作的兴趣减退,而现有从业者面临老龄化困境。政府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并计划通过政策激励和形象改造来吸引新血。这对于确保雪州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呼唤农业领域的创新和转型。
  • 新闻标题:雪州农民人口老龄化显著,农业总销售额达88亿令吉

    • 新闻简介: 雪兰莪州目前约有37,117名农民,其中沙白安南是农民最多的地区,占全州约25% (9,196人),其次是瓜拉冷岳占19% (5,713人)。报告指出,所有农民中有70%的年龄在46岁以上,明确反映出农业人口老龄化的显著趋势。尽管面临劳力挑战,农业仍是雪州具发展前景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今年截至目前,雪州各类农产品总销售额已达88亿令吉,总种植面积达到17.3万公顷,其中16万公顷已完成收成,展现出其整体规模与经济潜力。
    • 看法: 尽管雪州农业展现出庞大的经济潜力和产值,但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最新的普查数据为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以期优化政策并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这强调了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关注并解决人力资源结构失衡的深层问题。
  • 新闻标题:雪州农业结构以种植和畜牧为主,油棕业受国际规范限制但产值仍亮眼

    • 新闻简介: 在雪兰莪州的农业子领域中,种植业贡献了总销售额的43.4%,其次是畜牧业占37.7%,显示雪州农业结构以这两大领域为主轴。捕渔业和水产养殖则占较小比例。油棕种植作为国家产量最高的农业项目之一,其发展受到国际协议与“良好油棕种植管理”(Good Governance)的约束。在现行国际规范下,已不允许随意开辟新的油棕区,仅能透过重种方式来提升产量与效率。尽管受到限制,油棕产业的整体产值仍“十分亮眼”,例如瓜拉冷岳凯厘岛由SDGATRI经营的油棕园,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种植园之一,这表明良好的管理和技术应用能带来高效成果。
    • 看法: 这部分内容揭示了雪州农业的内部构成和优势领域,同时指出国际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标准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约束。这强调了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即如何在遵守国际规范的同时,通过现代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现有资源的产出效率,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平衡发展。
  • 新闻标题:沙白安南成为雪州主要稻米生产中心,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 新闻简介: 根据“2024年雪州农业普查中期报告”,沙白安南已成为雪兰莪州主要的稻米生产中心。其稻米种植面积约24,098公顷,稻米销售总值高达2.201亿令吉,占全雪州稻米总销售额的60%。沙白安南也是雪州拥有最多农业持有单位的地区(9,296个),并在耕种和收成面积上名列前茅。截至2023年,雪州共有37,117个农业单位,其中95.6%为个人持有。报告再次指出,大多数农业持有者年龄在46岁以上(占77.3%),其中44.5%年龄为60岁及以上,显示农业领域仍由经验丰富的一代主导。
    • 看法: 沙白安南在雪州稻米生产中的核心地位得以确认。然而,普查数据再次清晰地勾勒出农业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现实,这与此前报道的“人老田荒”担忧相互印证。这强调了吸引年轻人才和注入新活力,对于农业未来发展和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
  • 新闻标题:经济不景气与新政策夹击,中小企业尤其年长者经营的小商户面临结业压力

    • 新闻简介: 国内中小企业正面临经济不景气和政府一系列新政策(如电子发票和销售与服务税SST)的双重压力,导致经营举步维艰。部分由年长者经营的小商户因无法适应新政策而选择结束营业。业者呼吁政府应制定具前瞻性与稳定性的政策,以减少市场不确定性。电子发票被认为是目前对中小型企业影响最大的政策,其次是SST,尤其对年长经营者造成困扰,导致不少小型企业结业。此外,全球市场低迷也导致许多行业订单大幅减少,企业通过缩小营业规模和裁员来降低成本。
    • 看法: 这篇报道揭示了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对微观经济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巨大影响。新政策的执行细节和频繁变动,对缺乏适应能力的年长经营者冲击尤为明显。这提醒政策制定者在推出新规时,需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承受能力和适应周期,以避免负面社会经济影响。
  • 新闻标题:多项新政策接踵而至,加剧中小企业困境

    • 新闻简介: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署理总会长薛富峰指出,今年政府宣布的多项新政策,包括电费调整、最低薪金制、外劳保险和公积金、SST以及电子发票等,“一波接一波而来”,让许多中小企业面临更严峻的困境。他提到,尽管一些行业薪资已超过1,700令吉,但零售和工厂等行业,特别是聘用人数较多的企业,仍以最低薪金标准支付薪资。多数企业以1,700令吉为基本薪金计算公积金,其余则以津贴方式发放。商家们对未来是否会有更多新政策感到不确定,市场秩序也因此被打乱。
    • 看法: 薛富峰的评论印证了新政策对企业运营,尤其是中小企业,造成的叠加效应和不确定性。政策的频繁出台和缺乏稳定性,使得企业难以进行长期规划,这不仅影响了商业信心,也可能阻碍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 新闻标题:新政策U转、外劳问题及最低薪金制多重冲击,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境

    • 新闻简介: 许多新政策的频繁变动甚至“U转”,导致企业无法专注发展自身业务。外劳漂白计划的不成功使得人力资源问题仍未解决,甚至导致一些外资撤资。雨隆潮州商会总务林福才表示,今年我国执行的新政策对各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特别是电子发票政策实施后,不少由年长者经营的小型及传统杂货店被迫结业。最低薪金提高至1,700令吉,且外劳薪金也同等并需缴纳公积金和保险,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成本。洗衣公会会长谭亚华提到,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工作轻松且时间弹性的外送员,导致传统行业难以聘请到工人。
    • 看法: 这部分内容进一步细化了企业面临的挑战,政策不确定性、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劳动力结构性转变共同作用,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外资撤离的现象也预示着这些问题可能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更深远的影响,凸显了宏观政策协调和劳动力市场适应性的重要性。
  • 新闻标题:最低薪金制普遍已超1700令吉,电子发票和SST对市场冲击更大

    • 新闻简介: 全国注册社团联合会主席拿督王德荣指出,许多外劳的薪金加上加班费已达到每月2,000令吉,多数行业此前已将最低薪金调高至1,700令吉。因此,8月1日起实施的最低薪金新政策主要影响聘用人数较少的行业。他认为,目前市场状况很差,最大的影响是电子发票,而扩征销售及服务税(SST)主要是加剧通货膨胀。最低薪金制的提高无疑增加了各行各业的营运成本。尽管如此,一些巴刹小贩表示,他们的员工薪资普遍已超出1,700令吉,因此相信新政策不会带来太大冲击。小贩认为该政策可能主要冲击员工数量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和工厂业者。
    • 看法: 这部分进一步阐明了最低薪金制在不同行业中的实际影响。它揭示了一个事实:在许多劳动力短缺或工作环境较艰苦的行业,市场薪资已自发高于法定最低薪金,这降低了新政的直接冲击。但与此同时,电子发票和SST等政策带来的成本和操作复杂性,则成为更普遍和深远的挑战。
  • 新闻标题:巴刹小贩普遍薪资高于最低薪金,但面临成本上升、人潮减少及新税制压力

    • 新闻简介: 巴刹小贩反映,他们招聘员工的薪资普遍已超过1,700令吉的最低薪资标准。例如,猪肉贩李先生指出,有经验的员工薪资通常在2,000令吉以上,1,700令吉难以聘到人。鸡贩许小姐也表示,招聘时开出的薪资已超1,700令吉,因为薪资低很难请到人。水果业者洪美娥的摊位有10名员工,薪资均高于最低薪资,因此新规定对其冲击不大。然而,小贩们也面临其他经营挑战:猪肉贩面临肉价高导致成本和售价高,生意变差;许多巴刹人潮不多,小贩主要依赖熟客或向餐饮业者交货来维持营业额;而水果业者洪美娥则选择自行吸收进口水果加征的销售与服务税(SST),以免额外计算给顾客。
    • 看法: 尽管最低薪金制对巴刹小贩的直接影响有限,但他们仍需应对成本上升、客流量减少以及新税制带来的挑战。自行吸收SST的做法,虽能维持客户,但也压缩了利润空间,这反映了商家在经济压力下,为留住客户所做的无奈妥协和经营智慧
  • 新闻标题:雪州未来3年将增设3间独中分校,缓解学额供不应求问题

    • 新闻简介: 随着坤成独中二校将在雪兰莪州双溪毛糯设立,雪州预计在未来3年内增设3间独中分校。这3间分校分别是吉隆坡中华独中(艾美娜)分校、坤成中学二校及巴生滨华中学分校。此举旨在为莎阿南、梳邦再也、双溪毛糯、瓜拉雪兰莪、乌鲁雪兰莪等地区提供更多独中学额,以缓解目前吉隆坡和巴生现有8所独中每年学额“供不应求、爆满”的状况。目前,坤成中学和中华独中都是学生人数近5000或超过5000的“超大型中学”,巴生滨华中学学生也达3000多位。
    • 看法: 独中分校的增设是华社和家长长期以来努力争取的结果,反映了对独中教育的强烈需求和肯定。这一发展将为更多学生提供接受独中教育的机会,有望缓解现有独中招生压力,同时也是雪州政府对多元教育支持的体现。
  • 新闻标题:新独中分校选址新发展区并获州政府拨地,预计2027年开始招生

    • 新闻简介: 吉隆坡中华独中(艾美娜)分校和坤成中学二校均选址在新发展区,而滨华中学分校则获得了雪州政府拨出的哥打哥文宁8英亩政府地。中华独中分校已于2024年11月动工,首期工程预计2027年建成。坤中二校预计在2027学年迎来首批学生。雪隆华校董联会主席蔡庆文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是“相当大的突破”,并指出在申请过程和复杂手续下,分校形式比增设新独中更容易。他重申,雪隆8所独中每年都面临学额供不应求,增设分校正是为了应付日益增加的学生人数需求。
    • 看法: 州政府首次拨地给独中建校,显示了对多元教育的积极支持。分校模式的推广,为独中教育的扩张提供了新的可行路径。这对于满足华社的教育需求具有积极意义,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灵活性和支持力度
  • 新闻标题:独中分校获雪州政府拨地支持,仍盼中央政府教育部发准证

    • 新闻简介: 雪隆区的独中因办学出色,获得了家长和华社的广泛认同与肯定,导致每年争取入读的学生人数非常多,现有8所独中已无法应付高涨的学额需求。雪隆华校董联会主席蔡庆文表示,他们一直争取增设独中但过程不易。此次,雪州政府首次拨地给独中建校,显示出雪州政府对于多元教育的支持。然而,他强调,州政府只能提供校地支持,而建校准证仍需由教育部发出,因此希望中央政府和教育部能够给予支持和肯定
    • 看法: 尽管地方政府展现了对华文教育的积极支持,但独中发展仍受制于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批准。这凸显了在多元族群社会中,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复杂性,以及地方与中央政府在教育发展方面的协作与分权
  • 新闻标题:2025年法令修正案加重乱丢垃圾惩罚,但执行力是关键

    • 新闻简介: 国会下议院已二读通过2025年道路、沟渠及建筑物修正案(133法令)第47条文,规定乱丢垃圾者最高可被罚款2,000令吉,并判处最长12小时的社区服务。尽管惩罚加重,但文中疑问“垃圾虫真的会怕吗?”反映了对执法成效的担忧。目前,随手乱丢垃圾的行为仍普遍存在于街头巷尾、住宅区、公园乃至高速公路旁,许多著名旅游区也沦为“垃圾热区”。因此,希望此次新增的法令,政府能够“严厉执行和监管”,否则再重的惩罚也起不到实质作用。
    • 看法: 立法是治理的第一步,但执行力是其能否产生实效的关键。这项修正案体现了政府提升国家形象和公共卫生的决心,但其成败将取决于执法部门的决心和持续性,以及民众环保意识的真正提高。
  • 新闻标题:八打灵再也市政厅暂缓推行“精明智能泊车系统”,其余三市将如期实施

    • 新闻简介: 雪州大臣拿督斯里阿米鲁丁证实,八打灵再也市政厅决定暂缓推行“精明智能泊车系统”(SIP),成为原定参与的四个地方政府中唯一展延落实的。该市政厅希望在正式参与前,能全面了解系统的运作机制,并确保所有细节清楚明朗。其余三个地方政府,即梳邦再也市政厅、莎阿南市政厅及士拉央市议会,则已准备就绪,并将在8月1日如期推行该系统
    • 看法: 智能泊车系统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一个体现,旨在提升效率和便利性。八打灵再也市政厅的暂缓,可能反映了在推行新系统前,对技术、用户接受度或潜在问题的审慎考量。这表明即便是在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时,地方政府仍需兼顾执行细节和公众接受度。
  • 新闻标题:郭素沁呼吁卫生部全面禁止电子烟,因其危害健康且涉毒品滥用

    • 新闻简介: 士布爹区国会议员郭素沁呼吁卫生部在国会提呈修正案,以便在今年内全面禁止电子烟。她指出,截至2025年6月,政府调查的电子烟产品中有70%含有非法成分,包括“甲基苯丙胺”(冰毒)及“合成大麻素”等毒品。在2024年,更有80%的被调查案件涉及通过电子烟滥用毒品。她认为,电子烟产品不仅危害健康,也成为青少年和青年群体中走私与滥用毒品的工具,并非所谓的安全替代品,因此政府必须立即采取果断行动。
    • 看法: 电子烟的健康风险和与毒品滥用的关联性是全球关注的问题。郭素沁的呼吁反映了社会对电子烟,尤其是其对青少年影响的深切担忧。若立法禁止,将是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采取的重大举措,但也可能面临电子烟行业和部分消费者的反对,需要权衡各方利益。
  • 新闻标题:吉隆坡市政局派发2.75万面国旗,号召市民共迎国庆月提升爱国情操

    • 新闻简介: 为迎接国庆月,吉隆坡市政局启动“国旗飘扬活动”,派发2万7,500面国旗给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内的商业机构及住宅社区。此举旨在让“辉煌条纹”(国旗)在国庆月份飘扬,提升吉隆坡市民的爱国情操。市政局还配合国庆月,从7月15日至9月16日,在市政局大楼及分部挂上国旗,并在LED屏幕展示国庆日和马来西亚日讯息。国旗也分发给国会议员代表、送餐员和电召车司机,并在财务部柜台销售。市长麦慕娜指出,这些举措旨在通过在策略位置悬挂国旗,美化城市氛围,同时向城市居民灌输爱国主义和爱国精神。
    • 看法: 这是一项典型的国家宣传和公民教育活动,通过视觉和公共活动强化国民的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在多元社会中,这种形式的团结宣示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凝聚民心,提升民族自豪感
  • 新闻标题:雪州大臣赞扬首相安华促成泰柬停火,呼吁以和平协商解决区域冲突

    • 新闻简介: 雪州大臣拿督斯里阿米鲁丁高度赞扬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以和平为基础,通过对话与调解,促成泰柬无条件停火的举动,并强调这必须成为未来化解区域冲突的典范与机制。他指出,安华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展现了领导力,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升级为区域战争的边界冲突。阿米鲁丁认为,这个成果为东盟区域带来了“喘息机会”,安华所展现的“冷静、果断及领导人风范”应成为化解冲突的典范。他强调东盟无法承受战争的代价,呼吁本区域必须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所有边界争端,以实现繁荣。
    • 看法: 这篇报道带有政治评论性质,大臣借由国际事件赞扬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手腕和对和平的坚持。它不仅强调了外交对话在解决地区冲突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在区域稳定中扮演的角色。
  • 新闻标题:民政党呼吁政府扩大SARA援助金使用范围,使其更贴近民众实际需求

    • 新闻简介: 民政党雪州热点服务局副主任潘玫迪指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宣布将派发SARA援助金给大约2,000万名18岁以上国民,每人自动获得100令吉,目前限定在全国4,100家特定商店购买日常用品。潘玫迪呼吁政府应将援助金的使用范围扩张至其他的“日常所需用品领域”,例如缴付电费、水费、电话费,甚至是汽车维修费用等。他认为,若援助金能用于这些费用,将能“解民众燃眉之急”。一项民意调查也反映,援助金的使用范围应更加合理与实际,例如允许正在就学的18岁学生购买文具用品。
    • 看法: 援助金的发放是政府扶贫或刺激消费的一种手段,但其使用限制往往引发争议。潘玫迪的呼吁反映了公众对援助金“实际效用”的期望,即希望援助金能更灵活地满足民众多元的日常开销需求,而非仅限于特定商品的购买。这关乎政策设计如何更精准地回应民生痛点
  • 新闻标题:士毛月河污染源头确认为无准证资源回收厂,当局已采取查封及调查行动

    • 新闻简介: 士毛月河的异味污染源头已被证实来自一家没有准证的资源回收厂。雪州水务管理机构(LUAS)于7月28日凌晨检测到河水臭阈值飙升至10,随即启动黄色警报并展开调查。调查发现,该资源回收厂排放的气味与附近的卡布河一致,现场有废料洒落在地,且装有类似油状物质的中型散装容器处于暴露和未妥善维护的状态。LUAS已指示该厂采取措施,并援引1999年雪州水务管理机构条例第79(4)条开档调查。同时,加影市议会也因其无营业执照而采取查封行动并罚款。
    • 看法: 这起事件再次凸显了非法工厂和环境监管的漏洞。水源污染不仅影响环境生态,也直接威胁到民众的饮用水安全。政府的迅速反应和查封行动值得肯定,但更重要的是加强源头管控和日常巡查,避免类似事件反复发生,保障公共资源安全。
  • 新闻标题:民政党驳斥“倒安华集会”参与者收钱言论,挑战倪可敏出示证据并道歉

    • 新闻简介: 民政党雪州主席张健锋强烈驳斥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声称“倒安华集会”部分参与者获得200令吉的言论。他挑战倪可敏出示确凿证据,否则不能单凭一段视频就“断章取义及妄下定论”,并强烈要求倪可敏向集会参与者公开道歉。张健锋批评倪可敏此举显示其“双重标准心态”,指出行动党在野时曾多次与净选盟合作发起街头集会,当时倪可敏并未高喊“破坏国家稳定”,如今换了位置立场却“180度转变”。
    • 看法: 这是一起典型的政治攻讦事件,反映了政党之间在言论自由和集会权问题上的立场差异。张健锋的驳斥强调了言论的证据基础和政治人物应有的公信力。此事件也凸显了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真伪辨别的挑战。
  • 新闻标题:安邦巴刹发现外劳小贩经营,市议会将加强执法并扩大灭鼠行动

    • 新闻简介: 莲花苑州议员游佳豪揭发在安邦太子园新巴刹有外劳小贩做生意后,安邦再也市议会承诺将加强执法,包括取消将生意交给外劳或转租摊位的执照持有者的执照。市议会副主席兼秘书哈斯罗尼占表示,市议会将持续关注和监督此现象,绝不允许外劳成为小贩或小贩的工人。同时,安邦再也市议会在安邦巴刹的灭鼠运动取得了良好成绩,截至本月25日已成功抓到101只老鼠。市议会计划将此活动范围扩大至Ampang Point商业区和班丹再也巴刹商业区,以拥有更完善的卫生措施和环境。
    • 看法: 外劳在零售业非法经营是一个常见问题,不仅影响本地业者生计,也涉及执照管理和劳工法规的执行。市议会承诺加强执法,反映了对维护市场秩序的决心。同时,扩大灭鼠行动则体现了地方政府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持续努力
  • 新闻标题:八打灵再也市政厅拆除非法搭建的组屋底层“货仓”和亭子

    • 新闻简介: 八打灵再也市政厅采取行动,拆除了在斯里白沙罗斯里美兰迪组屋第9座底层非法搭建的“货仓”和亭子。此次行动源自居民投诉,市政厅经实地调查后,发现一间被用作存放回收物品的非法“货仓”和亭子。该“货仓”拥有人未能遵守市政厅发出的警告信和行动通告指示,已抵触1974年道路、沟渠及建筑物法令(133法令)。八打灵再也市长莫哈末扎里亲自到场监督拆除过程,并提醒公众要遵守法律,维护社会治安。
    • 看法: 社区非法搭建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市容,也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和卫生问题。市政厅的强制拆除行动,是维护公共空间秩序和回应居民投诉的必要措施,同时也向公众强调了遵守建筑法规的重要性
  • 新闻标题:安邦再也市议会看好SIP提升泊车收益,但淡江高峰塔拆除遇阻需上诉高庭

    • 新闻简介: 尽管安邦再也市议会目前未被纳入“精明智能泊车系统”(SIP)计划内,但其副主席哈斯罗尼占对此表示欢迎,并有信心此举能够提高市议会的泊车收益。他透露,今年1月1日至7月24日,市议会的泊车收入已达510万令吉。他认为SIP只是转换管理形式,将使市议会管理更有序,并相信即使与特许经营公司共享收益,市议会的泊车总收入仍会继续增加。此外,安邦推事庭已于7月25日拒绝了安邦再也市议会拆除淡江高峰塔的申请,市议会必须进一步向高庭申请庭令
    • 看法: 地方政府在推行现代化管理(如SIP)时,需平衡收益提升与民众接受度之间的关系。淡江高峰塔的拆除受阻,则揭示了城市发展中复杂的所有权、法律程序和历史遗留问题,体现了法律程序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 新闻标题:安邦再也市议会向拖欠门牌税业主采取法律行动,并提醒按时缴税

    • 新闻简介: 安邦再也市议会已启动试点项目,针对拖欠大量门牌税的业主采取法律行动。目前,已有57个门牌税户头持有人被提起法律诉讼,共拖欠109,462令吉。此外,市议会的税务组还向辖区内505个商业和住宅区的门牌税户头发出了拖欠门牌税的E表格,涉及总额达263,064令吉91仙。市议会提醒所有业主,必须在每年的2月28日(上半年)和8月31日(下半年)之前支付一年的门牌税。
    • 看法: 门牌税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对欠税者采取法律行动,是政府维护财政健康和确保公共服务可持续性的必要举措。这同时也提醒了业主按时履行纳税义务的重要性
  • 新闻标题:沙叻秀新村民众会堂面临拆迁危机,联合会将开会商讨后续行动

    • 新闻简介: 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土地及矿务局已于7月15日在沙叻秀新村第1路Lot 7985地段张贴红色清空令,下令该地段内的民众会堂、幼稚园、睦邻中心、图书馆、KK小食中心等建筑物拆迁。沙叻秀新村民众会堂福利联合会将于今日召开会议,决定民众会堂等建筑物是否拆迁及后续情况。联合会主席陈元虎表示,目前他们仍继续使用该民众会堂,小食中心和幼稚园也持续运作。他指出,清空令没有列出最后期限,但若决定搬迁,他们将致函土地局,要求给予一段时间处理,特别是幼稚园40多位学生(包括明年将升一年级的6岁学生)的转校问题。
    • 看法: 这是一起涉及社区发展、土地权属和居民福利的复杂事件。社区公共设施的拆迁对当地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如幼稚园学童)的生活和教育造成直接影响。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平衡公共利益与居民需求,是政府需要审慎处理的课题。
  • 新闻标题:本地女子机场企图走私9只珍禽至印度,价值逾12万令吉被捕

    • 新闻简介: 一名本地女子在吉隆坡国际机场企图将9只珍禽藏入托运行李,空运走私至印度高价贩售,结果在机场落网。其行李中藏匿的9只珍禽包括4只长臂猿、1只瞬猴及4只蜜袋鼯,总价值约12万7,000令吉。大马边境管制与保护机构总监拿督斯里苏海利指出,当局于7月27日晚在吉隆坡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此事。嫌犯是一名来自森美兰的36岁本地女子,计划乘搭当晚飞往印度海得拉巴的航班。此案件正在根据2010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令及2008年濒危物种国际贸易保护法令下进行调查。
    • 看法: 这起走私案件凸显了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猖獗,以及对濒危物种保护的挑战。机场海关的例行检查在此类案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国际合作和严厉执法对于打击跨国野生动物犯罪至关重要。
  • 新闻标题:移民局扫荡吉隆坡商业区,扣查171名非法外劳

    • 新闻简介: 移民局在吉隆坡印度清真寺路(Jalan Masjid India)商业区进行扫荡,扣查了171名非法外劳。这是自今年2月15日以来的第二次行动,共动员160名执法人员,检举了14间商业场所,并盘查了758人,其中包括2544名本地人(原文如此)。被逮捕的外劳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及印度尼西亚,年龄介于20至50岁,他们因违反1959/63年移民法令,包括没有准证、逾期逗留和滥用准证而被扣押。一些非法外劳曾试图伪装成顾客以躲避执法人员,但仍被识破逮捕。所有被捕者已被送往雪州答玲珑的临时扣留营,移民局表示将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本地雇主及外籍劳工都遵守法律。
    • 看法: 非法外劳问题长期困扰马来西亚,不仅涉及国家安全,也影响劳动力市场和公共服务。移民局的持续扫荡表明政府打击非法劳工的决心,但问题的根源在于非法招聘和雇佣行为,需要更全面的治理方案和源头管理
  • 新闻标题:雪州瀑布发生溺水事故,20岁青年遭急流冲走不幸身亡

    • 新闻简介: 一名20岁的巫裔青年在雪兰莪州新古毛甘邦柏达双溪柏达瀑布戏水时,不幸遭急流冲走,失踪约一小时后被寻获时已失去意识,送院急救后证实不治。此事件于7月29日上午10时左右发生。雪州消拯局接获投报后,立即派遣12名消拯员展开搜救行动,最终在距离失踪地点约3公尺外、深约5公尺的水域中寻获该青年。乌鲁雪兰莪警区主任证实,青年于上午11时25分被送往新古毛医院,惟于下午12时35分抢救无效。院方完成解剖程序,证实死者溺毙,案件已被列为猝死案。
    • 看法: 这是一起令人悲痛的意外事件,提醒公众在进行水上活动时务必注意安全,特别是要警惕水流湍急的区域。公共场所的安全警示和管理,以及民众自身的安全意识都至关重要,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 新闻标题:巴生市政厅引入新机制提升沟渠维修效率,解决多年积弊

    • 新闻简介: 巴生皇城市议员颜友鹰对巴生皇城市政厅的“高效率”表示赞扬,因其投诉的沟渠损坏问题在两天内即获维修。市政厅工程小组近期新聘了内部承包商,此举旨在简化和加速沟渠维修程序。此前,从投诉到开工,至少需半年至一年多,而现在仅需约两周。新承包商获得30万令吉预算,可在6个月合约期内实现“马上投诉、马上开工”。颜友鹰强调,鉴于极端气候和降雨增加导致巴生易发水灾,完善的沟渠和排水系统至关重要。目前正在维修的巴生园慕达路后巷沟渠,因重铺道路导致路面高于沟渠且年久失修,急需加高沟渠墙并填补塌陷部分。
    • 看法: 地方政府服务效率的提升直接影响民众的生活质量。引入新的承包机制,缩短维修周期,显示了市政厅解决民生问题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的积极态度。这种转变对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和提升居民满意度具有示范意义。
  • 新闻标题:无业男子专盯外籍游客掠夺,涉毒品及偷盗摩托车被捕

    • 新闻简介: 一名无业男子因涉嫌在市中心骑摩哆专门抢夺一边玩手机一边行走的外籍游客,在活跃一段时间后终被警方逮捕。金马警区主任苏里斯密阿芬迪助理总监指出,警方于上月25日接到一名外籍游客的投报,称其在隆市燕美路步行时钱包被抢,损失约2,500令吉的财物。警方追查后,于上月15日在文良港逮捕了这名34岁的本地嫌犯,并起获了涉案物品。初步调查显示,嫌犯作案时使用的摩哆为报失车辆,相信是其偷窃所得。嫌犯迄今共犯下两宗掠夺案,且尿检结果显示他曾吸毒。警方目前援引刑事法典和危险毒品法令调查此案。
    • 看法: 这起案件不仅涉及街头犯罪,还暴露了嫌犯吸毒和偷盗的问题,反映了社会治安的复杂性。针对外籍游客的犯罪行为,尤其会影响国家的旅游形象。警方迅速破案对维护公共安全和旅游声誉具有积极作用。
  • 新闻标题:梳邦再也市政厅派发移动式垃圾桶,鼓励业主缴清门牌税

    • 新闻简介: 梳邦再也市政厅已从7月26日起,分批向有地住宅屋主派发120公升的移动式垃圾桶。此项福利仅赠送给没有拖欠门牌税,且已缴清2025年门牌税的业主。市政厅在今年首阶段共准备了3万4,000个120公升垃圾桶,其中1万1,000个将在未来3个月内派发给截至2025年4月30日缴税记录的符合资格业主,剩余2万3,000个则将根据截至2025年7月31日的最新纳税资料分阶段发放。市政厅呼吁辖区内业主积极配合计划,把握机会在指定时间内缴交门牌税。
    • 看法: 垃圾桶派发是地方政府提升社区环境管理和鼓励居民履行缴税义务的举措。通过提供具体福利来激励纳税,是一种有效的公共服务管理策略,有助于提高税收依从性和社区环境质量。
  • 新闻标题:蕉赖小贩中心附近地下水管破裂致沟渠积水发臭,影响小贩生意

    • 新闻简介: 蕉赖十三哩小贩中心附近出现地下水管破裂问题,导致路面和小贩中心新建的沟渠积水,并伴有垃圾堵塞和恶臭,严重影响了小贩的生意。公正党加影州议员张礼洋已与相关部门员工到现场巡视。尽管雪州达鲁益山垃圾管理公司(KDEB)已三次抽干沟渠污水,但数小时后沟渠又被灌满。当局发现污染源头为地下水管破裂,导致水直接排入沟渠,使其迅速灌满并堵塞
    • 看法: 基础设施老化和维护不善是城市管理中的常见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地下水管破裂导致的环境卫生问题,需要多部门协作和长期规划才能彻底解决,这对于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和居民福祉至关重要。
  • 新闻标题:雪州逾1820名SPM华文考生获资深教师指导,力求提升华文科成绩

    • 新闻简介: 由雪州教育厅主办的“2025年雪州SPM华文及华文文学攻坚指导”活动,吸引了逾1,820名雪兰莪州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华文及华文文学考生,齐聚巴生仙境古城,向资深华文老师学习作答技巧。雪州教育厅学术处副厅长哈尼莎表示,雪州的SPM成绩在过去四年持续进步,今年更放眼有“飞跃性”的进步。她提醒,距离考试仅剩三至四个月,教师除了循常规模式,也需要规划“非常规的干预措施”,全力协助考生发挥最大潜能,并提升教学法和数据分析能力。
    • 看法: 这项活动体现了教育部门对提升特定科目(华文)成绩的重视,通过集中辅导和经验分享,为考生提供考前冲刺的支持。同时,也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和数据利用方面的角色,以及教育体系内部各层级的协作对实现整体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 新闻标题:华文是华裔子弟的根与使命,雪州教育厅鼓励SPM华文考生争取佳绩并投身华文教育

    • 新闻简介: 雪州教育厅学术处语文组助理厅长马惜群指出,华文是华裔子弟的母语,也是他们的根,因此学习和热爱华文是一种使命,希望大家好好珍惜学习华文的机会,让薪火相传。他提到,华文老师人数每年都缺少,因此呼吁华文考生以获得A等成绩为目标,并尽量申请成为老师。他还透露,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华文科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因此希望考生努力考取佳绩。
    • 看法: 这部分内容强调了华文教育的传承意义及其面临的师资短缺挑战。政府对华文科的重视,以及对学生投身教育事业的鼓励,是保障华文教育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策略。
  • 新闻标题:隆雪中华总商会将举办“水肥一体化”技术讲座,助农业迈向现代化

    • 新闻简介: 隆雪中华总商会原产及农基工业组将与Yara国际有限公司于8月23日联合举办专题讲座“灌溉与施肥: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与实务”。本次讲座旨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协助农业业者提升作物产能,实现更高效、省时省力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而改善种植效益,推动农业迈向现代化。讲座将于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在中华总商会大厦底楼举行,由Yara国际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吴业彬先生主讲,媒介语为中文。入场免费,报名截止日期为8月18日。
    • 看法: 这场讲座体现了商会和企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作用,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解决传统农业的效率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助于节约资源、提高产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他内容

除了上述新闻报道,来源中还包含以下非新闻性质的内容:

  • “青春物语心灵驿站”专栏: 刊登了多篇由学生或青少年创作的散文和诗歌,例如《散步中感受生活》、《燕子城里,燕子飞过》、《音乐,温暖我心》、《我允许自己打开》、《为自己而战》、《走进秋天》、《寂静的夜晚》、《早晨六时》 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作者们对生活、情感、家乡和成长的思考。
  • 商业广告和分类广告: 来源还包含了大量的招聘信息(例如销售员、会计、司机、行政助理等)、房屋和土地出售/出租信息、车辆买卖信息、商业服务广告(如装修、铁花工程) 以及其他商业信息。这些广告主要刊登在“CLASSIFIED CONNECTION”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