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砂拉越-晋汉斯__24_07_2025

 星洲日报—砂拉越-晋汉斯__24_07_2025


以下是对您提供的星洲日报新闻标题和简介的整理,以及基于这些信息的看法:

新闻标题及简介

一、惠民措施与经济政策

  • 18岁以上获RM100,RON95将降价至每公升RM1.99
    •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宣布,配合国庆日,向每一名18岁及以上的大马公民发放一次性RM100援金。这项援金估计耗资RM20亿,造福全国约2200万人,是史上首次向所有成年公民发放的现金援助。这笔钱可在逾4100个商店购买基本用品,并且是发给个人而非家庭。
    • 政府计划落实RON95燃油针对性补贴后,RON95价格将下降至每公升RM1.99。这将惠及约1800万名轿车司机和摩托车骑士,包括年龄低至16岁的青年及零工经济工作者。不符合资格者,如外国人,必须按照无补贴的市价付款。相关具体细节将于2025年9月杪公布。
  • 10条大道今年不调涨路费
    • 政府同意展延国内10条大道的收费调涨,约94万1000名道路使用者受惠。政府将为此承担逾RM5亿的赔偿金。
  • 9月15日额外公共假期
    • 配合马来西亚日,9月15日(周一)将列为额外公共假期,旨在彰显大马建国所凝聚的团结情谊。若雇员在当天上班,雇主需根据公假费率补付薪水,或选择在另外一天享有补假,也可选择让雇员带薪放假.
  • 昌明爱心促销扩至600州选区
    • 昌明爱心促销活动的今年度拨款将从RM3亿加码增加一倍至RM6亿,并扩大至全国所有600个州选区。

二、砂拉越重点新闻

  • 敦泰益玛目大桥启用,民都鲁被列为全球绿色产业焦点
    • 原名为“日拔大桥”的斜拉桥,已更名为“敦泰益玛目大桥”并正式启用,以缅怀已故砂元首敦泰益玛目对砂拉越发展的卓越贡献。这座耗资RM4亿6670万的大桥全长1.283公里,是婆罗洲最长的斜拉桥。它连接民都鲁市中心与日拔区,可缩短前往机场的车程。砂总理阿邦佐哈里表示,民都鲁已被世界经济论坛列入全球36个新兴低碳工业集群之一,是亚洲仅有的两个入选地区之一。
  • 砂天然气发展创里程碑,砂全力推动天然气基建
    • 砂拉越石油公司首次将天然气输送至民都鲁双溪邦南住宅区并举行启用仪式,标志着砂能源自主迈出重要一步。砂政府正积极规划建设覆盖全砂的天然气输送管网,目标在未来10至15年内,从南部的古晋连接至北部各地。据初步计算,透过天然气管道供应,每户家庭每月平均可节省多达40%的能源费用。
  • 砂行动党:联邦在朝砂在野,火箭监政职责所在
    • 砂行动党古晋圣淘沙支部主席陈祈开严正反驳罗克强的指责,强调砂行动党在联邦在朝,砂在野,其职责是监督砂盟政府在州层级的决策和施政表现,尤其事关砂民生与公共利益的课题。
  • 印尼载客车砂抢滩,跨境营运脸书招生意
    • 砂行动党古晋圣淘沙支部主席陈祈开呼吁砂拉越政府与联邦相关单位立即采取行动,严格管控大批印尼注册的巴士、德士或网约车以“私家车”名义在砂拉越长期非法跨境营运,严重影响本地合法营运者的生计。
  • 内贸局官员查油站,让外国车打RON95
    • 针对网民举报外国车辆在油站添加RON95汽油,砂内贸局已迅速采取行动,对有关油站业者展开调查,涉嫌违反1974年供应管制法令第12A条文。
  • 砂未来5至10年乡区脱贫
    • 砂总理拿督巴丁宜阿邦佐哈里有信心,通过为砂拉越子民提供最新科技知识及其他发展关键领域课程,砂拉越在未来5至10年内,有能力彻底消除贫困,尤其是在乡区。他表示,砂盟政府将从明年起,为就读于砂拉越政府属下4所大学的学生提供免费高等教育。
  • 恩达拜村:被现代遗忘的村落,无路、网络和自来水
    • 泗里街巴干县的恩达拜村位于大山深处,至今仍未有道路可通行,缺乏网络服务和自来水供应。村民们只能依靠水路进出,爬高山获得网络信号,并依赖从森林中引来的水管获取日常用水,生活条件艰苦。
  • 乱丢垃圾罚重重,提4招矫正垃圾虫
    • 民众、市长和校长普遍认同房屋及地方政府部修正相关法令,提高乱丢垃圾罚款至初犯最高RM2000、再犯最高RM3000的做法。但古晋四中校长官晨阳认为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建议从教育先行、社区式修复教育、公私协作和学习成功范例等方面,打造“全民环境责任感”。
  • 古晋美食节盛大登场
    • 一年一度的古晋美食节将于7月25日至8月17日举行,集结数百个摊位,呈现本地、各族及国际美食。古晋南市市长拿督黄鸿圣邀请大家一同感受美食魅力。百事可乐今年首次作为饮料伙伴赞助RM17万,并推出优惠和拍照比赛。

三、国际与社会其他新闻

  • 中国7月观测高温超40℃,日本北海道多地气温创新高
    • 中国气象局称,7月以来中国有152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到40℃以上高温。日本北海道多个城镇气温创历史新高,最高达38.2℃,全国发布中暑警报。
  • 韩国首5月出生率增长创新高
    • 韩国今年1月至5月新生儿数量增长6.9%,创1981年开始收集数据以来的最高增长率。
  • 印度时隔5年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
    • 自2025年7月24日起,中国公民可申请旅游签证到访印度。
  • 乌克兰损失首架幻影2000战机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损失了第一架由法国提供的幻影2000战机,系装备故障导致,飞行员紧急弹射逃生。
  • 加沙“大规模饥荒”正蔓延
    • 111个援助组织警告,大规模饥荒正在加沙蔓延,呼吁立即停火和开放所有陆路过境点自由运送援助物资。
  • 俄罗斯海军启动“七月风暴”作战演习
    • 俄罗斯海军于7月23至27日在太平洋、北冰洋、波罗的海和里海水域举行代号为“七月风暴”的作战演习。
  • 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美国国务院宣布,由于华盛顿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觉醒及分裂的文化,以及存在对以色列的偏见、接纳巴勒斯坦成为会员国,美国将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该决定将在2026年12月底生效。

看法

从这些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来西亚政府在应对民生挑战和推动国家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各界对政策的不同解读。

首先,首相安华宣布的五项惠民措施体现了政府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缓解民众生活负担的意愿。一次性RM100援金和RON95油价下调,虽然金额有限,但确实能在短期内为普通民众带来一定的经济缓解和消费信心提振。然而,这些措施也引来“民粹操作”和“糖果式政策”的批评,认为它们未能解决根本性的经济结构问题,且可能对国家财政造成长期压力。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挑战和国家债务高筑的背景下,财政纪律与惠民措施之间的平衡显得尤为关键。此外,大道过路费展延政策仅惠及西马,引发了东马各界(如砂中华总商会)对“边缘化”的担忧,并呼吁政府考虑东马的特殊性,采取补偿措施。

其次,砂拉越的报道描绘了一个在发展中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区域。敦泰益玛目大桥的启用和民都鲁被列为全球新兴低碳工业集群,标志着砂拉越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能源转型方面的重大进展。砂拉越在天然气领域的自主权和全砂管网计划,更是体现了其提升本地资源附加值、实现经济自主的决心。这些宏观层面的发展蓝图令人鼓舞,也展示了砂盟政府在捍卫1963年建国契约下权利的努力。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诸如恩达拜村等偏远乡区仍然面临着无道路、无网络、无自来水等基本设施缺失的困境,这提醒着在追求经济腾飞的同时,不能忽视城乡发展不均和基层民众的实际生活需求。此外,印尼车辆非法跨境营运和外国车违规添加补贴汽油等问题,也反映了在边境管理和资源分配上仍需加强执法力度。

再者,社会治理方面,提高乱丢垃圾罚款的政策引发了对“治标”与“治本”的讨论。虽然严厉的罚款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多方观点指出,要真正根治问题,更需要从小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和社区参与,而非仅仅依赖惩罚。这呼吁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更注重长期的社会文化建设,而非一味追求短期成效。

最后,国际新闻部分则展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地缘政治、气候变化和人道主义等多元挑战。从中国的持续高温到加沙的饥荒蔓延,再到大国间的军事演习和国际组织的分歧,都提醒着马来西亚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其内部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在推行政策时,既要关注国内民生,也要具备全球视野,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

总的来说,这些新闻报道共同描绘了一幅复杂而动态的图景:一个政府正在努力应对民生问题并推动区域发展,但同时面临着财政可持续性、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深层改革的挑战。各界对政府政策的看法也褒贬不一,这反映了民主社会中多元意见的碰撞,也促使政府在施政中不断反思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