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花城__11_08_2025

 星洲日报—花城__11_08_2025


根据您提供的报纸内容,以下是新闻标题、简介以及我的看法:

  • 新闻标题IJM Land 半程马拉松赛——11 年捐逾 35 万,1.2 万人为慈善奔跑

    • 新闻简介:由 IJM Land 主办、星洲日报作为媒体伙伴的半程马拉松赛今早热闹举行,吸引了 1.2 万名参赛者。这项活动已迈入第 11 个年头,累计向慈善机构和受益单位捐赠超过 35 万令吉,其中今年捐出了逾 4.5 万令吉给森美兰安宁疗护协会、马来西亚溶酶体疾病协会和森美兰节炎协会。森州务大臣拿督斯里阿敏努丁希望配合 2026 年“森州旅游年”,明年的参与人数能进一步突破,甚至达到“双倍增长”。此赛事也呼应了芙蓉新城 30 周年庆典主题,并准备了总值 3.5 万令吉的幸运抽奖奖品。
    • 我的看法/观察:这项马拉松赛事成功地将大型社区活动、慈善募款和健康生活推广融合在一起。其与芙蓉新城 30 周年庆典主题的结合,以及森州大臣对未来参与人数的期望,体现了活动在推动区域发展和旅游方面的重要战略意义。这表明企业、媒体和政府之间的合作,能够为社会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 新闻标题育华小学百年校庆筹逾 51 万,历届校友教师纷返校相聚

    • 新闻简介:日叻务县瓜拉格拉旺育华小学昨晚举行百年校庆晚宴,筵开逾百席,截至当晚 11 时成功筹获 514,218 令吉教育基金,用于筹募教育基金和购置大型 LED 屏幕。许多老校友和历届师长从世界各地赶回母校相聚。交通部长陆兆福也通过代表拨款 1 万令吉作为校庆经费。学校领导强调,育华小学不仅是学校,更是社区的骄傲,承载着无数汗水、坚持与梦想。
    • 我的看法/观察:育华小学百年校庆所筹得的巨额款项,以及校友们的热烈参与,充分展示了华人社群对华文教育的深厚情怀与鼎力支持。这尤其在乡镇学校面临生育率下降和生源不足的挑战下,显得尤为可贵。这反映了社区对传统文化和教育传承的坚定承诺
  • 新闻标题全森乒乓锦标赛——各地好手切磋球技

    • 新闻简介:第 61 届全森乒乓锦标赛于 8 月 2 日至 3 日在芙蓉加拉宾华小礼堂举行,吸引了来自森州各地及不同族群的乒乓好手参赛。赛事设有男女团体赛及男女个人赛,旨在为乒乓爱好者提供竞技与交流平台,推动乒乓运动在森州的普及与发展。森乒总会长黄郁燊希望更多青少年能加入乒乓运动,培养兴趣与纪律。
    • 我的看法/观察:这项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平台,更强调了通过体育促进不同年龄层和族群之间交流与友谊的重要性。它体现了地方体育组织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培养青年兴趣和纪律方面的积极作用。
  • 新闻标题国旗风波与团结——谢琪清:警应公正处理维护和谐,“借国旗小事化大要不得”朱建华:无惧煽动言论,国庆月敢敢挂国旗林骏荣:频发表种族言论,“张国祥阿克马撕裂团结”民众忧挂旗出错遭罚

    • 新闻简介:近期国旗倒挂事件引发社会激烈讨论。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呼吁警方公正处理,阻止不必要的事态升级,并批评有人故意将“小事化大、大事化大”。他强调,国庆月应激发全民不分宗教背景团结爱国,若当事人已诚恳道歉,应从教育和醒觉角度出发。芦骨州议员朱建华鼓励民众无惧煽动言论,敢于挂国旗展示爱国心,并指出政治人物有责任维持族群和谐。森州社青团总秘书林骏荣点名谴责教授张国祥及巫青团长阿克马频频发表种族言论,企图撕裂各族团结。部分民众也因担忧“挂错方式”被惩罚而感到忧虑。
    • 我的看法/观察:这些报道共同揭示了马来西亚社会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脆弱性和挑战。国旗事件被放大,以及公众对无心之失的担忧,凸显了社会信任的流失和部分群体操弄敏感议题以煽动情绪的危险。政治人物的呼吁,强调了理解、宽恕和以教育促进团结的重要性。这表明,在多元社会中,如何处理象征性事件并遏制极端言论,对维护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 新闻标题日治时期史料展——铭记 8 月 15 拒绝挑衅战争

    • 新闻简介:森美兰中华大会堂举办“日治时期史料展”,纪念 8 月 15 日二战结束 80 周年。森华堂主席黄俊棠表示,展览旨在唤醒历史记忆,传承和平价值,提醒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挑衅。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总会长吴添泉对日本政府至今未就二战侵略历史作出应有忏悔、道歉和赔偿表示遗憾。
    • 我的看法/观察:此展览活动凸显了历史教育在塑造民族认同和促进和平价值观方面的关键作用。对日本未诚恳道歉的持续呼吁,反映了历史记忆在国际关系和民族情感中的持续影响。这表明,对于受侵略历史的民族而言,真相的承认和受害者的公正对待是实现真正和解的基础
  • 新闻标题赴日证言——揭开日军杀婴暴行铁证,郑来:无形阴影紧紧纠缠,弟遭屠杀一生难忘

    • 新闻简介:文章详述了郑来老先生在 1942 年不叻士武吉巴容胶园大屠杀中的惨痛经历,他亲眼目睹 6 个月大的弟弟被日军刺杀,自己也身中四刀幸存。1989 年,他受日本反战团体“铭刻于心会”邀请赴日作证,其证词震撼全场,促使前日本兵忏悔道歉,并揭穿了“日军抛婴刺杀”是“无从查证的传说”的谎言。郑来在屠杀后的童年饱受创伤和饥饿,经历了“如野狗般的生活”。
    • 我的看法/观察:郑来先生的证言是一份极其宝贵且沉重的历史记录,它以个人血泪经历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特别是对无辜平民和儿童的暴行。他敢于赴日作证,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更是为了替受害者寻求公正。这印证了个人证词在对抗历史虚无主义、唤醒社会良知和促进和解方面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同时,他的悲惨童年也深刻展示了战争对幸存者一生造成的深远创伤和影响
  • 新闻标题谢琪清:学前教育若强制化,须平等资助各源流学校

    • 新闻简介: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指出,政府计划在第 13 大马计划中推行 5 岁以上儿童强制学前教育政策,他强调政策落实时,政府学校与半津学校在资源、资助及设施方面必须获得同等待遇。他以现有全津华小获政府拨款,而半津华小须自筹经费开办学前班为例,认为若强制落实,不应要求学校自负经费,以免加剧不公平处境,特别是对资源劣势的半津华小。
    • 我的看法/观察:此报道反映了马来西亚教育体系中长期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尤其是在各源流学校之间的资助差异。强制学前教育政策的推行,使得公平拨款成为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享有优质教育机会的关键。这凸显了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多元教育体系的实际情况,避免加剧社会经济弱势群体的负担。
  • 新闻标题淡边狮会“重返校园计划”,7 校贫困生获开学用品

    • 新闻简介:淡边国际狮子会日前举办“重返校园计划”,为淡边及普罗士邦两地共 7 所华淡小的 60 名贫困学生送上书包、文具、校服和校鞋。此扶贫活动旨在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无负担地学习,培养感恩美德。
    • 我的看法/观察:这项活动展现了民间慈善组织在弥补社会差距、关怀弱势群体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提供基本的学习用品,狮子会不仅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保障了贫困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并传递了社区的关爱与温暖
  • 新闻标题海南传统美食“笠”,闰年闰月制,寓意满

    • 新闻简介:文章介绍了海南传统美食“笠”(Lap),它在闰年闰月由出嫁女儿制作带回娘家,寓意为父母添福添寿。这种手工制作的食物工序复杂耗时,麻坡海南会馆妇女组为延续传统,召集成员一同制作,丰富了馅料以迎合本地口味。品尝“笠”时需用手逐一拆开椰子叶,寓意解开厄运。
    • 我的看法/观察:这篇报道生动地展现了通过传统美食来传承和维系文化习俗的努力。它不仅仅是关于一道菜肴,更是关于家族情感、文化认同和社区凝聚力。在传统手艺逐渐失传的背景下,会馆妇女组的积极推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范例。
  • 新闻标题吉隆坡农家菜(下)——南北吃东西

    • 新闻简介:这是一篇美食评论,介绍了吉隆坡一家农家菜餐馆的菜品,包括酱萝卜、陈醋炒花生、黑猪叉烧、煎酿五拼盘、“女儿红”桑拿虎虾和“爆汁”烧鸡。评论详细描述了每道菜的特色和口感,并分享了食客的个人评价。
    • 我的看法/观察:这篇美食评论反映了当代社会对餐饮体验的关注和多样化的味蕾追求。通过细致的描述和个人化的评价,它不仅提供了消费指南,也展现了美食作为文化载体和社交体验的重要性。同时,评论中提到的“噱头”和“网络流行语”,也暗示了餐饮业在市场营销中的趋势。
  • 其他新闻

    • 学生阅报计划有奖填字游戏:星洲日报为森美兰在籍华小生举办填字游戏,鼓励学生阅报。观察:这是报社推广阅读和知识普及的常见方式,旨在培养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和对时事的关注。
    • 元首参访喀山直升机厂: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参访世界最大直升机制造商之一的喀山直升机厂,了解其运作、生产流程及最新技术。观察:此新闻显示了马来西亚在国际交流和军事/技术合作领域的活动,体现了国家元首在促进双边关系中的作用。
    • 2000 人集会喊口号挺加沙:约 2000 名集会者在吉隆坡独立广场举行“挺加沙大集会”,声援加沙人民,活动和平有序。观察:这体现了马来西亚民众对国际人道主义危机的深切关注和集体声援,展示了公民社会在国际议题上的影响力。
    • 晏斗公市附近爆水管,市民促速派员维修:晏斗公市附近的水管爆裂,市民呼吁水务公司尽快维修以避免浪费水源。观察:这是一则典型的地方民生新闻,反映了居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和资源节约的关注,呼吁政府部门提高效率。
    • 芙蓉新城盂兰胜会 22 至 24 日庆中元瓜拉庇朥圣淘沙组屋 9 月 3 日起办盂兰胜会:两地将分别举行盂兰胜会,进行超度法会和文化表演。观察:这两则新闻展现了华人传统节庆在现代社区中的延续,体现了地方社区对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的重视与传承。
    • 两则讣告:刊登了陈门李月桂老夫人和陈杰勇先生的讣告。观察:讣告是报纸的常见内容,反映了社会对生命逝去的尊重以及家属处理后事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