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年度报告》

 

1991年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年度报告》

 


 

概述了马来西亚的经济状况,包括金融政策、产业发展、国际收支、物价、工资和就业趋势。报告还探讨了银行业的表现和改革,以及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方面的措施。此外,它还提供了对国际经济环境的评估,并分析了其对马来西亚的影响。

 

出版单位: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 (Bank Negara Malaysia)

出版日期: 1992330

 

1991年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年度报告》是一份对马来西亚1991年经济表现进行全面回顾,并展望1992年经济前景的权威性文件。该报告不仅详尽记录了当年的经济数据和政策措施,更深刻揭示了马来西亚在迈向“2020宏愿”——即在2020年成为一个全面工业化国家——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核心主题与内容: 报告的核心在于马来西亚在加速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管理、货币政策、金融体系健康状况以及应对宏观经济挑战的策略。它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经济表现、国际环境、货币发展、金融机构、资本与商品市场、公共财政、生产、物价、工资与就业、国际收支以及国家银行的内部组织与年度账目等。

 

报告亮点与深度洞察:

 

  1. 经济转型与工业化驱动:
    • 报告强调1991年是马来西亚“2020宏愿新发展十年的开端,经济重心正从初级商品生产转向工业化
    • 制造业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其在GDP中的比重从1960年的8.7%增至1990年的26.8%。私营部门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是主要增长动力,1991年增长27.3%,预计1992年将持续强劲增长15-20%
    • 报告也关注工业化带来的挑战,如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研发以及金融资源动员的巨大需求。
  2. 货币政策与物价稳定:
    • 面对通胀压力上升和国际收支状况恶化,1991年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确保货币和金融稳定
    • 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包括提高法定准备金率(SRR),从6.5%增至7.5%,以吸收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
    • 消费信贷的增长得到显著遏制,特别是汽车分期付款和信用卡申请条件收紧。
    • **浮动基准贷款利率(BLR**的引入是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旨在建立更市场化的利率结构,并促进银行体系内的竞争。利率的上升有助于提高国内储蓄,以弥补储蓄-投资缺口。
  3. 金融体系表现与挑战:
    • 马来西亚银行体系在1991年表现出色,税前利润首次突破20亿林吉特,资产总额接近2000亿林吉特,显示出强劲的财务实力。
    • 不良贷款总额下降6%,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贷款质量得到改善,部分原因在于信贷组合从波动性较大的房地产行业向高增长行业的持续多元化。
    • 然而,报告明确指出了储蓄-投资缺口持续扩大的担忧,1991年达到国民生产总值(GNP)的9.7%。这凸显了动员国内储蓄、发展高效资本市场(特别是私人债务证券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以支持大规模私人投资的重要性。
  4. 公共财政与政府角色:
    • 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保持良好,收入持续强劲增长,实现了较大的经常账户盈余。
    • 政府继续推行精简政府规模的政策,将更多资源释放给私营部门,并逐步从直接提供服务转向监管和标准制定者。
    • 同时,政府也增加了对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和医疗设施的投资,以缓解供应瓶颈和支持经济扩张。
  5. 国际收支与服务逆差:
    • 尽管经常账户逆差扩大,但由于长期和短期资本的强劲流入,国际收支总体仍保持顺差。
    • 服务逆差被确定为国际收支压力的主要来源,凸显了发展旅游业和减少教育等服务流出的紧迫性。

 

受众与价值: 这份年度报告对于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金融专业人士以及所有关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人士来说,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资料。它不仅提供了详尽的统计数据和经济分析,更展现了马来西亚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通过审慎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持续的金融改革,来应对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努力。报告的透明度和对未来挑战的坦率分析,使其成为研究马来西亚乃至亚洲新兴经济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