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料丛刊 2 政治 日本侵华

 

中国抗日战争史料丛刊  2  政治  日本侵华

 


《中国抗日战争史料丛刊 第二册:政治·日本侵华》,汇编了多份与日本侵华,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和日本对东北地区的侵略相关的历史文献。文献包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1931年编印的《暴日蹂躏东北之真相(上)》,详细记录了事变起因、准备、经过,以及日本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此外,还收录了国民党上海市特别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印的《暴日入寇东北实录》《日本摧残我东北暴行之真相》,以及与国际联盟处理东北事件和中日美三国官方往来文件相关的资料,旨在揭露日本侵略行径,并呼吁抵制日货、拒绝与日人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史料丛刊 2 政治 日本侵华》 是由虞和平主编,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重要史料汇编,属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旨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政治图谋及其在华的暴行,特别是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真相。

一、 弁言 (序言)

本书的弁言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日本侵华的本质。它强调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是蓄谋已久、带有侵略性的。序言中列举了日本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包括 超过二十万平方英里的国土沦陷、三千万同胞的受难以及无数财产的损失。它深刻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 征服中国征服世界 的野心,指出日本以其所谓的帝国自存帝国自由为名,通过强暴的武力,践踏中国人民的生存与自由。序言明确呼吁中国人民觉醒,奋起抗战,共御外侮。

二、 暴日蹂躏东北之真相 () (日本暴行蹂躏东北的真相 (上篇))

此部分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于1931年编印,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详细阐述了日本侵略东北的起因和经过。

  1. 暴劫的起因 (暴行的起因):
    • 所谓大陆北进政策 (所谓的大陆北进政策”): 揭示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通过 铁道外交金银外交,旨在控制满蒙的长期战略。这一政策分三个阶段:首先征服朝鲜,其次征服满蒙,最终征服全中国。资料详述了日本如何通过铁路权、矿产资源等方面的渗透,为进一步侵略东北奠定基础。
    • 万宝山惨案 (万宝山惨案): 详细记录了19317月万宝山事件的来龙去脉。日本蓄意制造中韩农民冲突,并利用该事件在朝鲜和日本国内煽动反华情绪,导致朝鲜境内华侨和日本境内中国侨民遭到屠杀、伤害和财产损失。该章指出,日本政府和军方利用此事件作为进一步军事行动的借口。
    • 中村事件 (中村事件): 记录了19317月日本陆军中村震太郎一行在大兴安岭地区从事非法军事侦察,被中国军民击毙的事件。日本以此事件为借口,向中国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和威胁,并拒绝中方提出的共同调查,意图制造侵略东北的直接导火索。
  2. 暴劫的经过 (暴行的经过):
    • 暴劫前的准备 (暴行前的准备): 揭露了日本侵略东北并非临时起意,而是长期以来精心策划的结果,包括军事调动、情报搜集以及扶植亲日势力等。
    • 瀋阳被劫经过 (沈阳被劫经过): 详细记载了 九一八事变 当晚,即1931918日晚1030分,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北大营,蓄意制造借口入侵沈阳。该章描述了日军迅速占领沈阳,对中国军政机关、银行、工厂等设施进行破坏和抢劫,并对平民进行大规模屠杀和残害。
    • 潘阳被劫经过 (潘阳被劫经过): (注:此章节内容与沈阳被劫经过在地理上可能重叠,或指沈阳周边区域的后续事件。) 本章节继续详述日军在沈阳的暴行,包括占领广播电台、警察局、银行等关键机构,以及对中国百姓的无差别杀戮和抢掠。
    • 长春被劫经过 (长春被劫经过): 记载了日军于919日凌晨袭击长春,中国守军奉命不抵抗,导致长春迅速沦陷。日军在长春实施了抢劫、强奸和杀戮,城市遭受了严重破坏。
    • 吉林省垣被劫经过 (吉林省城被劫经过): 描述了日军于921日占领吉林省城的经过,中国军队撤离,日军随即扶植伪政权,并对当地居民进行残酷统治和压迫。
    • 东北各铁路被劫经过 (东北各铁路被劫经过): 阐述了日本在侵占东北后,迅速控制了东北地区的铁路网,包括长春至大连、长春至哈尔滨等主要铁路线。这对于其军事运输和资源掠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日人险谋益藉粤豫 (日本人险恶的阴谋,企图在粤豫等地攫取利益): 此章揭示了日本不仅侵占东北,还试图将侵略和控制延伸到中国其他地区,特别是广东和河南。其目的是通过政治渗透和经济掠夺,进一步实现其征服中国的野心。

三、 暴日入寇东北实录 (日本入侵东北实录)

本部分以 编年体 的形式,详细记录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东北的各项暴行和军事行动。它始于1931919日的事件,详述了日军在东北各地的军事占领、对中国平民的屠杀、对资源的掠夺以及扶植伪政权等一系列罪行。

该部分还特别收录了 挽回国权实行十条 的指导性文件。这些措施旨在号召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抵制日货,拒用日钞,不搭日轮,不存款于日本银行,不接济日人粮食,不供给人原料,不替日人服务,不雇用日人。这些具体行动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时的自救和抗争决心。

四、 其他章节 (未提供详细内容)

除了上述已详细展开的章节外,本书目次和封面还列出了其他重要部分,但本次提供的资料中未包含其详细内容,包括:

  • 暴日估據东北痛史 (日本估据东北的痛史)
  • 從九一八到蘆溝橋事變 (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
  • 脆弱的日本 (脆弱的日本)
  • 五三新血 (五三新血)

这些章节的标题表明它们将进一步探讨日本对东北的长期占领所造成的苦难,日军全面侵华的进程,对日本自身力量的分析,以及特定历史事件(如1928年的五三惨案,即济南惨案)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总结:

《中国抗日战争史料丛刊 2 政治 日本侵华》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通过详实的史料,系统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政治背景、具体行动及其造成的深重灾难。本书从 日本的侵略政策、制造事端、军事入侵 等多个维度,展现了日本侵略的真相,并收录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号召和行动指南。尽管部分章节未提供详细内容,但已有的资料足以清晰勾勒出日本侵华战争初期东北沦陷的惨痛历史图景,对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