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tem Kangcu Dalam Sejarah Johor 1844-1917 柔佛历史上的港主制度 1844-1917

Sistem Kangcu Dalam Sejarah Johor 1844-1917

柔佛历史上的港主制度 1844-1917



本书详细介绍了柔佛州在 1844年至1917年间港主制度(Sistem Kangcu,这是一种在 甘蜜和黑胡椒种植园 中运作的独特行政和经济体系。资料回顾了 港主制度 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在 柔佛 发展之前的渊源,并阐述了其 运作方式、相关法律和经济机构,如 Kongkek Kongsoh。文中还探讨了 港主制度柔佛经济和华人社会管理 中的重要性,并最终阐述了导致该制度在 20世纪初 废除的原因,包括 甘蜜和黑胡椒产业的衰落 以及 橡胶种植园的兴起。此外,资料还列举了 参与港主制度的关键人物和机构,以及其 相关的法律文件和经济数据

 

 

KAPT. M.A. FAWZI BASRI 撰写的《Sistem Kangcu Dalam Sejarah Johor 1844-1917》一书,由马来西亚历史协会 (Persatuan Sejarah Malaysia) 为柔佛子民联合会 (Gabungan Anak Johor - GAJ) 出版,初版于 1984 这本书是作者在马来亚大学攻读文学硕士(M.A.)学位期间完成的兼职研究成果,旨在揭示和弘扬柔佛州在 19 世纪的辉煌历史,并为年轻一代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

 

作者背景与专业素养 作者 KAPT. M.A. FAWZI BASRI 拥有丰富的学术和实践背景。他曾是大学讲师,并在地方报纸、杂志和期刊上积极撰写柔佛历史文章,还为小学和中学编写了历史教科书。在军事方面,他曾参与志愿军(Askar Watani)和突击队(Rekid Komando),于 1979 9 月被任命为中尉,并担任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PALAPES 训练分部主任。在公共服务领域,他目前担任马来西亚青年理事会(Majlis Belia Malaysia - MBM)副主席和马来西亚历史协会秘书。他还是《TRISULAWIRA(MAT)、《Media Warga(UKM) 和《PALAPES Satriasiswa(UKM) 的主编。作者深耕柔佛历史研究,在 Khoo Kay Kim 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下,已出版了两本柔佛历史书籍、学校历史教科书以及多篇历史文章。

 

港主制度的核心及其重要性Sistem Kangcu Dalam Sejarah Johor 1844-1917》一书的核心主题是柔佛州的 港主制度(Sistem Kangcu作者指出,港主制度是 19 世纪现代柔佛行政效率的象征。与霹雳、雪兰莪或双溪乌戎等其他州相比,在这些地方,华人劳工初次大规模移民时常发生混乱和冲突,但在柔佛,华人活动却能和平进行。作者强调,柔佛的港主制度更为 “rapi dan tersusun”(整齐有序),在 19 世纪使柔佛成为 世界领先的甘蜜和胡椒产地

 

港主(Kangcu 字面意思为 “Tuan Sungai”(河主),是柔佛政府授权的华人领袖。港主拥有多项权力,包括 垄断赌馆、典当行、酒类和鸦片销售以及猪肉销售。他们还从甘蜜胡椒出口和稻米进口中获得佣金。藤鞭和长矛是柔佛政府授予港主权力的象征。作者指出,柔佛的独特之处在于,与其他州相比,秘密会社骚乱和华人派系间的大规模冲突较少。柔佛苏丹对华人有很大的个人影响力,并通过他们的首领进行管理,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在柔佛是成功的。

 

1873 年港主法令》(Kanun Kangcu 1873 在柔佛的安全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该法令规定港主只能开设义兴会(Hoey Ngee Heng)。港主不仅拥有其辖区内的警察权力,还负责确保甘蜜胡椒产品的质量,并在“Tauke Kebun”(园主)和“Tauke Pemajak Kebun”(税务包办人)之间调解纠纷,以维护双方的利益。

 

甘蜜和胡椒种植业 的特点是需要大量丛林土地作为燃料,土地需要 15-50 年才能恢复肥力。这促使新加坡的华人种植者迁移到柔佛。鸦片吸食和赌博在港主辖区内是常见的做法。种植园的劳工主要来自潮州、福建、客家和澳门等地的华人,每年有约 1 万名华人抵达,但只有约 3 千人返回。“Singkek”指新来的劳工,“Laukek”指长期服务的劳工。1894 年,柔佛 30 万人口中有 21 万华人。

 

港主制度下的关键机构 除了港主本人,该书还详细介绍了其他重要的经济机构:

  • Kongkek(公局/中华商会):成立于 1867 年,主要作为营销机构,保护种植者和金融家的利益,促进柔佛和新加坡之间的贸易。它在市场价格、税收和政府规定方面与政府保持联系。
  • Kongsoh(公所):由柔佛政府应港主要求成立,旨在协助园主和劳工解决与税务包办人之间的纠纷。

 

作者的突破性研究与新发现 本书最引人注目的贡献之一是作者挑战了 1873 年港主法令》是港主制度唯一或主要法律基础的传统观点。通过对柔佛档案馆内未被充分利用的爪夷文文献的深入研究,作者发现了在此之前的多项重要法律,包括:

 

  • 1282 年(1865 年)注册姓名法令》(Undang-undang Memasukkan Nama Ke Dalam Daftar:规定土地/甘蜜胡椒种植园的抵押、买卖等交易必须在柔佛巴鲁警察局登记。
  • 1283 年(1866 年)注册姓名法令修订案》(Undang-undang Pengukuh Undang-undang Memasukkan Nama Dalam Daftar:对未遵守上述法令的行为规定了罚款。
  • 1284 年(1867 年)防止劣质甘蜜生产法令》(Undang-undang Mencegah Gambir Yang Tiada Baik:对生产劣质甘蜜或将甘蜜与泥沙混合的行为进行罚款。
  • 1284 年(1867 年)甘蜜胡椒权益保障法令》(Undang-undang Bagi Kesejahteraan Hak Kerana Gambir Lada:规定了港区注册、船只编号、产品申报、禁止购买未注册产品、防止不良行为以及规范税务包办人利润等事宜。

 

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 “Mesyuarat Kerajaan Negeri”(州议会)在 1865 年之前就已存在,也纠正了此前对柔佛历史行政机构设立时间的认知。作者进而提出,传统的 “Sistem Kangcu”(港主制度) 这一术语应更改为 “Sistem Pengeluaran Hasil Gambir Lada”(甘蜜胡椒生产制度),因为港主制度实际上是柔佛政府行政系统中的一个 子系统subsystem,而非独立于政府行政的自治体系。Kongkek(公局)、Kongsoh(公所)和 Pemajak Hasil(税务包办人)也是这一制度中的关键机构。

 

港主制度的衰落与废除 柔佛的甘蜜胡椒出口在 1890 年达到顶峰,但在新加坡,甘蜜胡椒种植业在 1894 年开始衰退,导致柔佛的产量到 1910 年也大幅下降。劳工(尤其是 Singkek)的短缺是导致衰落的原因之一。政府对此高度关注,召集公局和公所的会议,公局也曾因价格低廉和劳工工资高昂而请求减税。

 

随着种植业的衰落,义兴会的影响力也随之减弱。1904 年成立的华人事务部,于 1911 年发展成为独立的华人事务与税务包办监管部门。义兴会最终于 1914 7 22 日被废除,华人事务由华人保护官垄断监督官管理。1916 年,柔佛政府还废除了“Sistem Kerah”(劳役制度)。

 

与此同时,橡胶种植园的兴起对甘蜜胡椒业构成了威胁。1910 年的《土地法案》(The Land Enactment 1910)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甘蜜种植被视为一种浪费土地的耕作方式。港区(Kangkar)逐渐被改造成橡胶种植园,虽然有些地方仍保留甘蜜种植,但也开始与橡胶混合。政府从 1916 年开始减少甘蜜税。

 

随着港区劳工的集中,城市地区出现了卖淫现象。1918 年,赌博包办制度在 Jemaluang 的骚乱后被废除。最终,港主的权力于 1917 12 1 日通过《1917 年港主权力(废除)法令》(Undang-undang (Memansuhkan) kuasa-kuasa Kangcu, 1917 正式废除。政府为此支付了相当于 1915-1917 年三年净利润五倍的赔偿,但当时仅有约 65 个港区存在。

 

柔佛州铁路的建设也加速了港主制度的衰落,铁路为劳工提供了有吸引力的现金工资,使得他们更容易逃离种植园,导致港区劳工短缺。最终,橡胶取代了甘蜜和胡椒,成为柔佛州经济的主要支柱。尽管港主权力被废除,但公局(Kongkek)在 1918 年依然活跃。1911 年的人口普查显示,柔佛的华人人口比例下降(35.1%),而马来人则占多数(60.5%)。为了保护劳工权益,柔佛政府还设立了劳工保护官职位。

 

 KAPT. M.A. FAWZI BASRI 的《Sistem Kangcu Dalam Sejarah Johor 1844-1917》是一部具有 重要学术价值 的著作。它不仅修正了对柔佛港主制度历史的传统认知,通过对原始爪夷文文献的深入挖掘,揭示了此前未被发现的法律和行政细节。作者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港主制度术语的重新定义,为理解柔佛的经济和行政发展提供了更全面和准确的视角。这本书不仅是柔佛历史研究的宝贵贡献,也以马来西亚本土学者的视角,为国家历史研究增添了自豪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