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与研究》第10期

《资料与研究》第10期 
1994年7月1日






编者的话

焦点

翻掀绿涛万顷——慕达灌溉区缩影  /何乃健

梅花峰
浅剖华堂选举  /刘锡通
跷跷板的两端  /永乐多斯
绝症  /甄供
对家庭暴力法律的质疑  /张碧芳
拿出魄力对付香烟广告  /陈锦松专论
政治科学的核心是真抑或善?——对有关当代政治科学之评论的一点反思  /祝家华
略谈蔡元培对女子与美学教育的改革精神  /蔡玫姿
光一样的人火一样的历史——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辛金顺

新闻橱窗

寻根溯源
漫谈“堂号”之创立及其历史、时代意义  /苏庆华
郑和有到过砂劳越吗?  /安焕然

文摘
张爱玲、颓废与世纪末  /李欧梵
棋子人生  /刘再复

医药知识
禁食月的生理变化  /马大医学院病理学庄思麟教授

翻译
《砂劳越华人》第六章——一八六三年至一九四一年华人移民与农业发展   /陈振声撰●黄顺柳译

我国摆脫英殖民统治,于1957年8月31日宣布独立后,由于我国 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各方面的因素,国家建 设与社会发展,一直都处在良好的状况。三十多年来,国家建设、社会 面貌,一再翻新,而人民的生活更普遍获得大幅度的改善与提高,安居 乐业,成为其他许多国家人民所羡慕与赞赏的对象。
我国独立后,在各社会颌域的改革建设,以及在资源幵发等所取得 的成绩,在好多方面,都成为世界重视的焦腺,而且发生一定的影响。 在吉打北部与玻璃市南端的稻田,开发建设的慕达水稻灌溉设施,就是 其中一项十分骄人的建设发展。
本刊特邀请水稻专家何乃健硕士撰文,展现绿涛翻掀,稻香飘散万 顷大地的景象;全面地介绍了慕达水稻灌溉区的建设过程,改革稻种与 播种方法,提高生产与农民收入,以及在逬行的科学研究对世界水稻种 植的影响。
何乃健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与散文家。他曾写下了好多的诗篇与散 文,为祖国这一方美丽的田园抒情讴歌。本刊特转裁了他以〈禾浪短 笛〉为总题的系列散文中的三篇,以飨读者。
你若将视线由《焦点〉移幵,我们呈现给你的专论有:《政治科学 的核心:是真抑或是善?〉(祝家华)、〈略谈蔡元培对女子与美学教育 的改革精神〉(蔡玫姿)与辛金顺的〈光一样的人,火一样的历史〉, 谈论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本刊在连载的〈砂莞越华人〉,有了回响。安焕然引经据典,就 〈郑和有到过砂免越吗? ) ,提出精辟的看法与严谨的论证。〈寻根溯 源〉还有苏庆华的〈漫谈堂号之创立及其历史,时代意义〉〇
在〈梅花峰〉上剑气纵横,水袖翻飞,五位名家高手的议论与抒 情,激昂与委腕,在在是道理,处处有真情。
利哄
SINENSIS I I \ mrr wszi/x
ROSA SINENSIS
出 版:马来西亚华検量事联合会总会 出版人:叶新田羅士
缩 辑:〈资料与研究〉编务诏洵委员会
何维城(召集人)、朱自存、 张景云、李业霖、罗正文、 陈应德博士、峰忠登医生、 苏庆単、游若金博士 主 编:陈思庆 封面题字:何维域 美术设计:叶玉n/林碧凤
,封面图片:何乃曜
打字排版:华社资料硏究中心资讯部 发行处:华社资料硏究中心
Hu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No. 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l: 03 - 2734035
Fax: 03-2734037
承 印:万兴印务贸易有限公司
No 3, Jalan SR 3/6
Taman Serdang Raya Seksyen 3
43300 Seri Kembangan Selangor Darul Ehsan 出版日期:1994年7月1日
定 价:RM5. 00
kdn pp 7865/2/94
ISSN: 0128-8369
所有来稿反映作者观点, 并不代表本刊立场。.
•编者的话
・焦点
也ゝゝ
4翻掀绿涛万顷
——慕达灌溉区缩影/何乃健
•梅花峰
14浅剖华堂选举/刘锡通.
16跷跷板的两端/永乐多斯
17绝症/甄供
18对家庭暴力法律的质疑/张碧芳
20拿出魄カ对付香烟广告/陈锦松
ー働
•专论
23政治科学的核心是真抑或善?
——对有关当代政治科学之 评论的一点反思/祝家华
28略谈蔡元培对女子与美学教育的改革精神/蔡玫姿 33光一样的人火ー样的历史
ーー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与五四运动的关系/辛金顺
•新闻橱窗
42-48
•寻根溯源
49漫谈“堂号”之创立及其历史、时代意义/苏庆华
52郑和有到过砂劳越吗? /安焕然
•文摘
58张爱玲、颓废与世纪末/李欧梵
62棋子人生/刘再复
•医药知识
64禁食月的生理变化/马大医学院病理学庄思麟教授
'・翻译
65《砂劳越华人》第六章
---ハ六三年至一九四一年华人移民与农业发展 /陈振声撰•黄顺柳译
¥、.•■ ..%
慕达灌溉区缩影
新楸様涛方硕「
•何乃健

耕耘种稻历史悠久
马来半岛西北端沿海一带的沼泽 地,大约于公元1世纪狼牙修立国时 期,已经开始有水稻在河岸与洼地里疏 落栽植的痕迹。作物学家相信,水稻最 先通过海上贸易的航线,由南亚或其他 东南亚的国家传入马来半岛。有充份的 证据显示,水稻的传统栽培技术,在15 世纪时从遍罗传入。到了 3百多年前, 大面积的水田,已在吉打北部与玻璃市 南端的大平原里出现。这大片目前归入 慕达农业发展局管辖的稻田,于1949年 时已成为马来半岛最主要的稻产区。
在慕达水利计划还没有推行以前, 农民只能在7、8月份雨季带来足够的水 份时,オ开始耕耘、培苗、插秧,然后 在翌年的正月或2月收割。由于缺乏水 供,从2月至6月的旱季里,农民只好 休耕,在家憩息。在当时,慕达区中的 6万馀户农民,绝大部分只拥有1点4 公顷的田地,单靠稻米的收入仅够糊 ロ,若发生水灾或亢旱,稻谷欠收,农 民的生活就立即陷入水深火热中。在60 年代中期,百份之七十二的稻农生活在 贫穷线下,日子捉襟见肘。
四年建设面貌一新
为了提高稻农的收入,以及在白米 生产方面达到自供自给,马来西亚政府 决定向世界银行贷款,建筑慕达 (MUDA)与柏都(PEDU)两个大 水坝,并且在9万7千公顷的水田里, 开浚2千馀公里的灌溉水道与排水沟 渠,与1千馀公里的田间道路。慕达水 利计划于!965年动エ,经过漫漫4年馀
的建设工作,终于在1970年的旱季开始 进行双季稻的种植。慕达灌溉计划共分 五个阶段来推展,由于策划周详,预备 工作完善,至1974年,整个慕达区内百 份之九十二的稻田已能够种植双季稻。 每年单位面积的谷产,从60年代末期的 每公顷3公吨左右的收成,提高至70年 代末期的9点5公吨,在短短10年期 间,增产超过3倍。每个农户的年均收 入,由60年代中期的1千零九十二零 吉,提高到1975年的4千零吉,整个慕 达区内的贫穷率随之而显著降低。
回顾过去20馀年双季稻的发展与推 行,肯定能帮助我们去认识与了解,前 辈们勝手月氐足地开拓这个庞大灌溉计划 的困苦和艰辛,并且从前人经过多年奋 斗而累积的丰富经验中,获取灵感和启 示,以更大的毅カ与信心,向充满挑战 的21世纪迈进。
孕穗开花日照左右
马来半岛在日治时期,开始尝试双 季稻的种植。当时来自日本的占领军为 了增加粮食生产,从台湾引进了三个对 光周期不敏感的稻种,在旱季里种植。 水稻属于短日性植物,由于当时所有在 马来半岛的传统栽培稻,都具有对短日 照敏感反应的特性,所以当夏季日长夜 短时,这些稻种将继续停留在营养生长 的阶段,延迟开花、结实。日照随季节 递换而逐渐短缩,直至日短夜长时,这 些传统水稻才能进行生殖,孕穗开花。 台湾引进的稻种由于对日照不敏感,所 以在夏季也能正常开花结穗。这三种台 湾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米质 欠佳,种植的面积因而大大缩减,除了
在威省、居林河与慕达河岸ー带的少数 农民,仍继续以这些稻种来种植双季稻 之外,其他地区里已少人问津。
绿色革命改良品种
1964年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个重 要的年份,马来西亚农业部在绿色革命 的酝酿期里宣布,成功进行品种改良而 推出ー个适合在本地进行双期作的新稻 种:马琳雅(Malinja),并于翌年再 推出另一个品质更优良的稻种:马苏里’ (Mahsuri) 〇在同一个时期,由美国 洛克菲勒财团与福特财团于1962年在菲 律宾建立的国际水稻研究所,经过3年 多的育种工作之后,培育岀矮秆、抗倒 伏、早熟、高产、生育期仅ー百二十天 左右的奇迹稻:国际稻八号(IR8)。 我国也引种了 !R8,并且为之取名为快 活稻(Padi Ria) 〇慕达区在1967年 推行大规模双季稻示范种植时,曾鼓励 农民尝试栽植奇迹稻。
惧拖拉机吓跑稻魂
虽然水稻矮化育种,取代了千百年
来传统的高秆稻种,以及由单季稻转变 成双季稻,把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是水稻发展史上两项重要的突破,不 过,要慕达区内惯于依据传统方式生活 的农民,把旧的耕作方法放弃,全盘接 受崭新的科技,在60年代中期,曾面对 强大的阻カ。一向依靠水牛犁田、整地 的稻农,迷信耕作机械化之后,拖拉机 会把守护禾苗的稻魂• ( Semangat Padi) 吓跑,使稻作欠收。稻农也担忧第 一期作的谷子,在7、8月成熟时,因为 雨季莅临,来不及晒乾而萌芽,造成血 本无归。农业部为了加强农民对双季稻 种植的信心,成立了国家稻米局 (LPN),以每担保证不少过十六零吉的 谷价向农民收购稻谷,并且在各地设立 了多个烘谷中心来解决湿壳的问题。农 业部也同时设立了农业银行,提供贷款 予稻农购买机械、肥料、农药。此外, 慕达农业发展局(MADA)将整个灌溉区 划分为27个行政单位(Locality),在每 个面积约4、5千公顷的单位里建立一间 农民协会,为每个单位中约2千户农 家,提供谄询服务,以及各种生产与销 售的便利。农会的组织也把农民的资金 汇集起来,向农商领域进军。
60年代末积极进行的农业推广活 动,改变了许多农民消极的态度,为双 季稻的成功种植铺路。
科技成果农民振奋
70年代见证了新科技如何改变农村 的面貌,把稻谷生产推向ー个令人振奋 的高潮。这10年期间最大的改变,是灌 溉设施建立后提升了耕作密度,新的稻 种也逐渐全面取代了传统的品种,拖拉 机被广泛应用,肥料与农药被接受为达 至高产的重要因素。
在品种改良方面,国际稻5号 (IR5)取代了国际稻8号,在慕达区里 以新的稻名:幸福稻(Padi Bahagia) 介绍予农民,并且获得热烈的反应。此 外,于1973年由菲律宾引进的另ー个稻 种C4 - 63J也以成功稻(PadiJaya) 的名称岀现,广泛培植于慕达区里。由 本地育种专家培育出来的稻种:1千干 冬(Seribu Gantang)虽然未经正式推 介,在70年代中期,却成为稻农的新 宠。单单在1977年,1千干冬这个稻种 已在慕达区内百分之七十六的水田里栽 种。这个优良的新品种具有高产及耐酸 质土壤的特性,所以在土质有问题的地 区,特别受到农民欢迎。
亢旱害虫重重挑战
在70年代里,慕达区的农民面对了 两个重大的挑战:由于亢旱持续,慕达 与柏都水库里的蓄水降低至危险水平。 负责管理这个全国最大米仓的慕达农业 发展局(Mu d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uthority 简称:MADA)宣布
:1978年第一季稻被迫停止种植。当局 推行了一系列救灾的补助计划:贫农可 以向MADA登记,参与清理灌溉沟渠 的工作,以及在农会中养鸡,种植蔬 菜,玉蜀忝等短期作物。农业部共动用 8百万元来进行这项纾缓民困的救灾エ 作
0翌年的第一季水稻,原来很少在马 来西亚的水田岀现的褐飞虱与白背飞 虱,突然在绿禾间崛起,成为危害最烈 的害虫。褐飞虱不但刺吸稻汁,造成植 株乾枯,稻穂萎缩,瘫痪倒伏,而且还 能传播严重妨碍水稻正常生长的病毒。 在慕达区里,大约2万1千馀公顷的水 田受到这两种昆虫的威胁。为了克服虫 害的问题,慕达农业发展局出动了直升 机来喷射杀虫剂。快速的行动取得了显 著的效果,在短短三个星期内阻止了虫 害蔓延,拯救了大部分正在成长的稻 禾。受到严重损失的稻田,仅3百馀公
顷而已。
1979年第二季稻,政府宣布给予稻 农肥料津贴,令全国的稻农欢欣雀跃。 那一季水稻的单位产量达到了 4点8公
顿,全年每公顷平均产量高达9点5公 顿,创下了双季稻在70年代最高的收 成。
釆直播法突破传统
在80年代初期,联合收割机 (Combine Harvester)经过了不断的 试验与改良之后,已在慕达区里普遍取 代了手作收割,大大减少了人力依赖。 联合收割机也使到直播田里的收割难题 迎刃而解。由于エ业化计划在全国如火 如荼地进行,农村劳动カ向城市外流,
ー徽千里的绿意
•何乃健
有关水稻的发源地,众 说纷纭。近代研究作物起源 的科学家认为,在作物的发 源地里,遗传显性的形质必 然比较多,而且作物的变异 也比较繁复。由亍栽培稻的 起源,是经过野生稻的进化 而逐渐形成,因此,野生稻 品种丰富,形态变异多端的 区域,很可能就是水稻最先 为人类驯化种植的地方。根 据上述的理论,水稻的发源 地,可能在印度东部,中国 的云南,或者泰国与缅甸北 部的山谷里。在神州大地,
水稻的栽培已有七千年的历 史,水稻与中华民族亲密的 关系,鲜明地映现于新石器 时代陶土上的稻谷压痕里。
在神农时代,稻已被列为五 谷之一。司马迁在《夏禹本 记〉里明确地记录着•“禹 疏九河,会益予众庶稻,可 种卑湿,民食稍调。"可见 稻作在数千年前,已被勤奋 的中国农民普遍栽植,在龙 族文化中高居重要的位置。
在各种主要食用作物 中,稻作具有最广泛的适应 性,在赤道附近的海岛,>
风、椰雨和稻浪,是农村旖 旎的写照。位于中国东北的 漠河,有证据显示,在北纬 五十三度,刻苦的农民曾经 在酷寒中种稻。低从沿海的 河滩,至高达二千五百米的 云贵高原,都可以见到,稻 穗绽放金黄色的微笑。在低 洼的盆地,与常被洪水泛滥 的三角洲,浮稻为了适应环 境,稻茎可以迅速伸长,探 出五、六米深的水面、随风 轻摇。在缺水的山坡,旱稻 以特别发达的根系,在土中 扎牢,把秆茎内的含水量提
造成了慕达区内劳エ短缺,エ资上涨。 农民为了克服这两个问题,开始转向直 播法,以取代传统的插秧法。这个重大 的转变,促使马来西亚在发展直播的耕 作技术方面,在这个区域里遥遥领先。
慕达区里推行的直播法可以归纳为 两大类:乾田直播与湿田直播。因为水 源不足,乾田直播在第一季里,经过乾 犁之后播种,再由雨水催苗,然后オ灌 水入田,能大量降低水份的消耗,并且 能够在水库缺水时,仍然可以继续种 稻。最明显的例子,是1987年的第一 季,两个水库因为亢旱造成水位骤降。 这个困境与1978年的亢旱无异,然而
78年时的耕作法以插秧为主,灌溉停顿 后,农民无法在秧田育苗,结果无法种 稻;在87年,农民以乾田直播来取代秧 田育苗,灌溉虽然停顿,田里的稻禾仍 然可以靠雨水生长。不过由于禾本科的 杂草丛生,野稗、畔茅、盖谷草蔓延, 87年的收成每公顿平均只获得2点7公 顿。然而,与9年前亢旱时颗粒无收比 较,这个水平的收成已属难能可贵。
红稻病曾带来灾害
80年代初期,慕达区内曾发生了一 场空前的天灾:由黑尾浮尘子(亦称黑 尾叶蝉)传播的红稻病,在!98I至84
高,无畏地去面对亢旱漫长 的煎熬。
稻作坚韧的适应能力, 常常使我联想起中华民族的 刚毅。稻米从最初的起源 地,渐次传播于全世界每个 大洲的农田里,就像背井离 多,漂洋过海的华裔,历尽 艰辛,脱手月氐足,拓殖异 域,在毫无政治与经济支援 的困境中,逆流而上,巩固 民族文化的根基,在风雨飘 摇中仍然昂然屹立。每当我 阅览稻作的传布图,我就隐 约窥见我们的先民怀抱着梦 想,为了摆脱恶劣的命运, 追寻未经开垦的沃土而迁 徙。他们的血和泪,都汇流 入地图中的每一道经和纬!
我的书桌・上搁着一本水 稻研究的书籍:《向2000 年及未来继续探险》〇想起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台 湾诗人罗青的“水稻之歌” 像田里一只白鹭,在我脑海 中振翅而起.
我们兴高采烈地,前后看齐 把脚尖并拢,手臂高举 迎着和风,成体操队 散----开
一散,就是 千里!
我的眼眶滚动着泪,朦 胧里,鸦片战争之后的漫长 苦旱渐渐消逝,我们殷切地 期盼着,一散就是千里的缘 意./
©
年,共造成2万馀公顷的水稻受到感染 而严重欠收。红稻病在马来西亚称为 Penyakit Merah,与印尼的 Penyakit Habang,以为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 的东格鲁病(Tungro)同属一种病害, 由两种病原的病毒,即球状颗粒与杆菌 状病毒引起。染病的禾苗叶黄化与植株 退化,完全不能结实。红稻病的蔓延, 造成慕达区的平均稻产由每季每公顷4 点5公顿,逊退至3顿左右。农民的每 户平均收入,也由75年的4千零吉下降 至82年的3千5百馀零吉,很多农民在 困境中只好依靠借贷渡日。
水稻病虫害、杂草、以及水供短
缺,是80年代与90年代初期里,稻农 面对的最大威胁。慕达农业发展局为了 隐定稻谷的生产,以及维持水田生态的 平衡,决定采取数项重大的措施,并加 强对农民的训练工作,以期获取事半功 倍的效果。其中最主要的ー项决策,是 向农民宣布:每年2月的乾旱期里,水 库不再施放水供,所有农民必须依照慕 达农业发展局与农民领袖磋商后,决定 的耕作时间表操作。停施水供以促使农 民休耕1个月,不但能控制病虫害蔓 延,也能有效节制耗水量,以及方便农 民晒田,使土壤竖实,农业机械在软土 中深陷的难题因而减少,生产资源效率 也获得提高。



へ・
,'C
ヽ—':C
技/'.''
ウ、./
’ノ J ' 丁"
奇迹稻的を迹
ハ"、基 •・忌・'” ・何乃健
f 、ヘ,’ 、ヽ 、ヽ・'• ' '7 .U ,
水稻起源于沼泽地带中花技由・传统水稻的生育勒 、自娛繁衍的野生稍,经过很,漫长,相此不・蒿产。顶了卞 多世代的不断驯化与人工栽配合双季稻的牯展,研究重
':壻,:誉渐演变为木同特性的、!傅必源集中于稻作品种的改 品种。永稻属伊短日性植 '良。;、蒿产的良种被喻为绿色
,いハ". :- - V ハい1 .. い】’,、、 i
物“・艮等传统的栽培、稻,都革命的原动カ;没有良种来、 「其禽寸矗日照敏感反应的特"带动L化肥、机械与水利都 ・街,也就是说,虺夏季日长 ' 起不・多大的作用。’, 「夜短时,、这些稻种将继续停::、% ' §「I
? f「嘗声音・生也蹄讒,延迟, 、顼世纪羔0、年代’中期所
并花与結叙日照随季节递推行的绿色革命, 、焦点血作 「"ー厂换逐渐礴,摩一定的程」物品:种的哽。位/菲艘 ,7「F 度,オ寵嚳連荥稻幕行生、,的国保、水稻研究所:ふ荏 '・殖,开翩]穗分化,/孕穗开 1966年11月所推出的寄迹
、七 :如ジ'"i' / " •/刃
一ーつユニか*

培育新种恢复信心
此外,通过与其他国内与国外的农 研机构的协作,新的稻种如国际稻42号 (IR42)与本国培育的MR84号等优 良的品种,由于抗病力强,产量髙而隐 定,使农民对双季稻的种植恢复了信心。
在水利发展方面,人造雨的试验, 新水库的设立,灌溉系统的改良,水道 密度的提高,农田用水的再循环,以及 积极推行减少用水的乾田直播法,通过 恰当的互相配合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 成果。红稻病自1985年起,已在慕达区
稻——国际稻ハ号,就是 稻作品种改良的第一个高 潮。这个稻种的特点,是秆 茎矮硬,生长期短,分麋カ 强,・根系发达,耐肥抗倒, 叶片上举,透光性能好,无 合作用效率高,通过恰当的 施肥与栽培,穗大粒多,单 位面积产量可以高达一般热 带传统水稻的两倍,甚至三 倍。奇迹稻在提高稻产方面 发挥巨大的作用,主要因素 是育种成功,让高产但是易 倒的印尼“北达”稻种, 与台湾的矮秆抗倒品种“低 脚乌尖”互相配合,为农业 生产领域作出新的开拓。
然而,奇迹稻所带来的
奇迹,并不意味从此可以ー 劳永逸,永远解决所有生产 的问题。因为一个新的品种 经过大面积的长期种植,对 病虫害的抗性就逐渐丧失。 如果不经常更新换代,很可 能在病虫害大暴发之后,・连 一粒谷种也长不出来。奇迹 稻在许多农民的田里,很快 就失去了它在研究所和示范 田中焕发的异彩。原来奇迹 稻必须适当的灌漑,オ可以 把高产的潜能完全发挥岀 来。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 A,只能依靠雨水来耕作, 因此经常面对缺水的威胁。 加上奇迹稻高度分麋,密集 的梗与叶,吸引了更多病虫
害,到来把稻株破坏。
科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 发现了一个颠朴不破的道理 :如果稻的品种太过单ー, 稻作面对的风险将大幅度升 级。
我从奇迹稻兴起与落没 的过程中,体悟了一个令人 深思的哲理:要开创新的境 界,就不能自我封闭。唯我 独尊,排除异己,忘了奇迹 的岀现,需要人和、天时、 与地利,那么,奇迹只能在 昙花ー现之后,化成了平凡 的尘与泥!
<D
内消声匿迹。从1989年至93年的第二 季稻,平均稻产已提升至每顷可以收成 与公吨以上。许多稻农在60年代初的收 入,买不起一辆脚车,在90年代里,稻 农平均年收9千馀零吉,贫穷率下降至 百分之十八,属于赤贫的农民只有百分 之五;几乎每户都有摩多单车与电视 机,不少农民还拥有汽车,以及各种家 用电器。
迎接廿一世纪挑战
从过去20馀年的观察与实践中,水 稻工作者深切的体会到:人口的增加, 耕地的减少,气侯的异常,农民人口老 化与外流,将使到谷物的供需矛盾越来
越尖锐。农业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的 破坏,将会造成生态变化。昆虫学家也 深切了解,水田里许多天敌,会因农药 的大量施用,而受到伤害,并且造成人 为的灾难。因此综合生物防治等概念, 必须被普遍接受,积极在农村里推展。
在下个世纪里,农田管理逐渐园丘 化与企业化,将可以减轻小农户因人カ 短缺而带来的压カ。到时,农村现代化 与城市化,也会因为农村工业的推行, 而不再遥不可及。
许多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 生物技术革命的蓬勃期。通过遗传改良 工作,将能培育出光合作用与吸取养分 效率很高的稻种。这些新品种的水稻,
从福的换种想起
•何乃健
在中国的淅江省,考古 学家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以 及数量繁多的翻土农具,从 而证明了在六、七千年前, 中华民族已经掌握了水稻栽 培的基本技术。刻苦耐劳的 先民,从长期与大自然搏斗 的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经 验,深切明了稻种的重要。 每个农民都知道:“一粒好 种,千颗好粮。”优良的品
种基本上必须达到产量高, 品质好,抗性强,以及成熟 早。
但是ー个好的稻种,在 同一块田地里连续栽植多 年,就会逐渐出现退化的问 题,稻穗与谷粒渐渐变小变 轻了,植株也长得高低不 ォ。好的稻种会产生变异, 因为在收割、打谷、储藏、 播种的过程中,没有妥善的
处理,造成谷种混杂,纯度 降低。此外,不良环境条 件,与不正确的栽培技术, 还有稻种之间的自然杂交, 引起水稻遗传性的改变,促 使后代分离。ー些有关种子 的农谚,精辟地反映了这个 自然的规律:“三年不选 种,增产要落空”,“良种 种三年,不选就要变” 〇
然而在求变的过程中, 有的农民操之过急,结果带 来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危机。 随着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被广 泛应用,稻种渐趋单ー化, 许多传统的品种与旧的育种 材料,被无知地抛弃。杀草 剂被盲目滥用,造成许多野

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每ー季可以 在1公顷田里生产10至12公顿的稻 谷。慕达农业发展局已定下ー个大目 标,要在公元2千年时,达到每季平均 谷产每公顷6顿的收成。从科技发展的 观点来衡量,这个目标不算过高,只要 慕达区内6万3千个农户,都能以过去 克服万难的精神,不屈不挠,积极向前,. 迈步,比上述目标更高的收成都能够达 到。
只要有决心,这片半岛北端的大平 原,每一季都能在收割时,掀起金涛万 顷。
16/5/94


鸟寧我屈窓芻僮)園尽与国気 慈何姓虱硒讖回晶還成业度 〇^^虱
同丹通陝鰹盜粵灾風為 成渕或图施朝置龄區 您區軸幽零編屬剑韻龄幽
回赢囲厕》m 虢)回俯幽乳俯O能醵豳礙 窗回通成勰倔。風應気而写殷卓
經应為值竄樊圈写了风节 隱局舞瘫闻豌豉經回豚 硼蹌J建与窗辿瞬感・
生资源消声匿迹。此外,大 规模的开垦,毫无节制的填 土活动,大大的破坏了稀有 品种资源,以及可供他们繁 衍的空间。
为了防止品种退化,以 及加强稻种对各种自然灾害 抵抗的能力,科学家发现许 多传统的稻种,以及野生群 落中的品种,具备很强的抗 旱、抗病、抗虫,以及各种 抗逆性的特点,只要善加利 用,择其精华,去其糟粕, 与新的稻种互相配合,瞄 品质,提高产量,往往可以 取得意想不到的佳绩。
水稻的品种必须不断更 新,而文化也ー样,如果不 能与时并进,注入新的激
素,这种文化就会逐渐僵 化,花果飘零。然而,如果 在求变的过程中,对外域文 化趋之若鸯,全盘抛弃了自 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一旦盲 目地紧紧拥抱的外来文化出 现了缺陷与危机,オ赫然惊 觉,自记已退化成完全丧失 了抗虫、抗病、抗自然灾害 的杂交稻种,失去在困厄中 生存的能力,那时将永远懊 悔莫及。
当科学家们正积极的从 传统的品种与野生资源中, 选择优良的材料来改良与培 育新种时,我们是不是也应 该积极的从传统文化中吸取 精华,来面对前路的风雨和 苦旱呢?
・张碧芳
对家建暴力弦律的
・张將芳
任马来西亚,第一宗家 庭暴力事件不知在何时发 生。但“我们需要家暴法律 保护妇女”之声,却是在 1985年正式响起。
有个民间自愿团体组织 叫AWAM,即"马来西亚 妇女醒觉运动”。这些年 来,AWAM的成员们在妇 女权益的争取上,立了不少 汗马功劳,而家暴法律,正 是她们近几年来所努力想获 取的ー个妇女运动成果。
在AWAM以及其他较 激进民间团体组织的共同努 カ下,我国国会终于在 1994年5月12日正式通过 了 < 1994年家暴法令》。
尽管说“迟到好过没 到”——这项家暴法律似 乎未能真正激起我国绝大多 数女权运动份子的振奋与欢 呼,因为,从“女性尚属弱 势"之视角来看,这项法律
并未能真正、有效提供一面 法律保护网来使无助的女性 受害者脱离苦海。
众所周知,“求助无 门” 一直是家暴受害者(绝 大多数是女性)最大的困 境。为了实现社会正义,以 及“有冤告就有法律援助” 之原则,法律应该确保警方 在面对家暴案件时,有权カ 加以调査。
然而,我国的1994年 家暴法律,却忽略(抑或是 有意闪避? )了这个问 题,并未赋于警方法律负责 去处理家暴案件,除非受害 者的伤势极为严重(grievous hult),或是暴力涉及 到危险武器(dangerous weapons)或动粗方式极为 危险(dangerous means)o
换言之,法律的考量是 :“你伤得有多重? ” “他 用什么来攻击你? »而不
是:“打人原本就是ー种过 失”ヽ“打人本来就是ー种 罪过。”
< 1994年家暴法令〉实 际上并未将家暴列为罪行, 而是很巧妙地将我国的刑事 法典(Penal Code)的殴打 法律条文套用在家暴情况 内。
在刑事法典下,第 324、325以及326条文分 别规定,者以危险方式/武 器自愿致伤他人,或者严重 致伤他人,警方有法律责任 进行调査工作。换言之,若 暴力并不在这三条法令定义 之内,除非主控官另有书面 指示,警方可以如以往那 样,无须处理家暴投诉案 件。
诚然,〈 1994年家暴法 令〉很清楚显露了一个传统 文化的流弊,即“无论怎么
说,都不该将家事告上法 院”之心态。
问题是:一个女人长期 被丈夫拳打脚踢,算不算是 被“严重致伤” ?被丈夫 以两伞或碟子攻击,算不算 是“危险武器”?
同样的,ー个男人长期 遭到太太以指甲抓伤,或以 “粉拳”对待,他是否可以 得到家暴法律的庇护。
从人的尊严及婚姻品质 的角度来看,这法令委实有 荒谬的一面,法律似乎在告 诉受害者:“不行!等你 真的头破血流了再来吧!”
令人费解的是,〈1993 年儿童保护法令〉无须借助 刑事法典,便能教致暴者罚 款、坐牢,何故在婚姻暴力 处理上,处理的手法却是截 然不同?做父母亲的,莫 非他们的权利与生命不及子
女的珍贵?
这法律在正式通过之 前,曾受到好几位男议员之 反对,理由是:“那会导致 家庭的破碎及离婚率的增 加! ”
每当涉及到两性冋题之 处理,只要有人尝试做ー些 伸张正义或比较符合人道主 义精神的工作,反诬的声音 必然会响起,如“子女定会 受累”、“家庭和谐会遭到 破坏”等。可是,对这之前 的种种不公正、不合理的事 件之发生(如殴妻虐夫), 却未见同样的人及时大声呼 喝:“那会使到家庭破裂! ”
僵化的思维只会导致因 果的颠倒,这不但不能维持 “幸福美满的家庭”,还会 混淆人们(尤其是孩子)的 价值观。
从〈1994年家暴法 令〉,我们可以再次印证ー 句话,就是:法律总会有漏・ 洞,而且它似乎永远追赶不 上生活及生命的蜕变。
这也正好说明了宗教情 操与道德教育永远是合时宜 的事实。重视人格发展,懂 得尊重别人生命者,不论有 没有家暴法令的存在,都会 确保“家无恶人”,都会认 同“生命是尊贵”说法。
尽管我们没有一流的法 律,但谢谢天,我们有权做 一流的公民,一流的夫妻, 以及一流的父母...〇
跷跷板的 两端
•永乐多斯
佛罗依德曾经说:虽然 我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去研究 女人,但至今我仍然无法解 答这个重大的问题:女人究 竟要什么?
女人究竟要什么?这 不是ー个容易回答的冋题, 除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枷锁 急待破除,心理方面女性也 需要享有自由,爱与被爱以 及成就感。香港女作家纪文 风以广告界的眼光分析八十 年代的女人,她认为:“今 日全世界的女人都在蜕变, 虽然蜕变的速度及程度不 同,但基本上,她们仍然以 追求婚姻家庭作为幸福及理 想的保障。不过,在另一方 面,她们却拼命去排除男性 统治社会的传统观念,努力 为自己建立事业,并且追求 工作上的满足和成就。•”
纪文风的观点很能代表 这ー时代女性的心声。她们
受过教育,渴望能在职场上 拥有一片天空,要不然起码 也能让自己经济独立,不要 作丈夫身旁的“伸手将军”。 不过,在工作上努力之事业 的心理,让女性时感矛盾, 时觉压カ。美国心理学家史 洛利・布洛特博士把它比喻 为跷跷板:一端是事业,另 一端是家庭生活。外在的压 カ常常迫使女性只能二者选 -,真要两全其美,女性往 往必须面对,也必须克服许 许多多的困难。
独立初期,女作家的小 说中不常见到这类困扰,因 为她们ー方面受传统洗脑, 只知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 另一方面也是女性普遍没有 受教育的机会,她们心有余 而力不足。不过,随着社会 的迈向工业化,教育的普 及,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 越多女性希望能享受工作的 成就感,经济独立的自由, 而她们的喜悦,痛苦、困 扰,70年代以后,慢慢地 都被女作家收入作品中加以 发挥、揣摩。
在父权社会还没完全转 换成两性平等社会之前,做
ー个职业妇女兼顾两头的确 非常辛苦。在工作方面,她 得以坚强的毅カ,无比的智 慧与勇气去克服男性对女性 歧视的眼光,而与此同时, 她也得克服自己的成功恐惧 症。因为女性表现太好,不 是受到排斥便是诽谤,使得 不少女性不敢把能力发挥到 底。再说,性骚扰存在于所 有的工作场合,在饭碗与尊 严之间作选择,女性只有无 语问苍天。
在家庭方面,女性被赋 予的母性天职,女性乐于扮 演。但是,社会并没有给予 女性支持与配合。人口政策 鼓励女性生育,但是托儿设 备明显不足,产假,照顾婴 儿,幼儿假期,以及弹性エ 作时间制都没有落实。女性 在建设国家社会的过程中要 贡献心力,在照顾家庭孩子 的工作中也要牺牲、奋斗, 无人支援,甚至还要遭受男 性“谁叫你不乖乖待在家 里”的嘲笑,这种待遇,这 种痛苦逼得女性只有家庭与 事业中二者选一,而这种抉 择,不但产生了不快乐的女 性,也造成了国家、社会的 损失。
从男人在上到男女平 等,明显的还有一大段路要 走。跷跷板如何平衡,不只 是女性,也是整个社会需要 深思的问题。
拿出魄カ对付香烟广告
・陈锦松
■ E£林松
吸烟危害健康,这是大 家耳熟能详的警语,但对吸 烟者而言,这句话并没有任 何的阻吓作用。吸烟与否原 就是个人的权利,但若吸烟 者只顾吸烟而完全不顾不吸 烟者的感受,那他们的吸烟 行为就应受到限制与约束。
我国政府五月十五日起 全面实施的“ 1993年烟草 管制条例”对不吸烟者而言 应是一大喜讯,在该条例 T,所有公共场所,包括娱 乐场所(迪士哥、卡拉OK 与夜总会除外),如戏院 、医院、诊所、冷气餐厅 (至少占餐厅的一半),公 共电梯和公共车辆等,实行 全面禁烟,违反者可当场罚 款五十元至一千元。此外, 该条例也严禁十八岁以下者 购买香烟,同时禁止国内传 播媒体刊登香烟广告,国外 进ロ的报章,杂志也在管制 之列。
新加坡在禁烟方面向来 十分积极,该国早在1989 年11月就规定大部份有空 气调节的公共场所都被列为 禁烟区,此外,新加坡政府
也严禁香烟广告,这方面他 们远做得比我国彻底。在该 国的《吸烟(禁止广告)修 正法案》中禁止烟草业和销 售商在广告、车辆、纪念品 和礼物上印制或提到烟草产 品的牌子、标志或商标。法 令也规定,任何人售卖商品 时不得以香烟作为免费礼 物,卖香烟也不得附送其他 赠品。解犯有关法令的罚 款,初犯者由二千新元罚款 增至一万新元,再犯者由四 千新元罚款提高至二万新
香港政府在1990年12 月1日起就全面禁止香烟广 告以直接形式在电子媒介中 播放。这是香港1987年强 制所有香烟电视广告加上 “吸烟危害健康”字样后, 又一项对禁烟的重大措施。
我国1970至1990年先 后制定多项法令以对付吸烟 者,包括在德士及巴士上禁 止司机、剪票员与搭客抽 烟,香烟广告也禁止在全国 电台及电视台上出现。令人 遗憾的是尽管已经立法,但 仍有不少烟民无视法律,迷
你巴士司机ー边驾车,ー边 吞云吐雾的事时有所闻,也 未见他们受执法人员的严厉 对付或取缔。而我国的香烟 广告品牌名称,在厂商与 广告商的精心策划与设计 ±,尽其所能,几乎无孔不 入的大打其香烟品牌,这种 打变相广告的方式早已被新 加坡政府严历禁止,但我国 的电视媒体却让他们“大行 其道”,难怪汤杯羽球大决 赛在大马电视台现场转播 时,一家香烟广告不断的打 响其品牌,以此烙印在烟客 脑中。
在百货公司及超级市 场,动用美女点烟、送烟、 又赠送礼品给现场购烟者的 促销方式已在我国行之多 年,如果我国政府ロロ声声 大力禁烟,却无视香烟广告 变相的促销方式,我想禁烟 的努力只会成为“空中楼 阁”,毕竟烟草公司有庞大 的资金,他们应有绝对的把 握利用广告攻势去抗衡政府 一切的禁烟政策。
0
浅剖华堂』

貞G举

・刘锡通
4月间的雪华堂选举, 滚滚尘埃总算已落定。这阵 尘埃所带来的一些污迹,也 许会深深的印烙在人们的记 忆里,久久难以涤除。也许 会随时日渐渐地被淡忘。等 到另一次的角逐来临时重新 登场。这都对华社不会有好 处,因此对此次选举的出现 的ー些问题,大家都不应该 回避,而应以堂堂正正的态 度提出来检讨,以作未来的 参考与警惕。
首先,此次雪华堂选举 中,雪隆工商联合会的ー些 董事为了支持其会长之参 选,针对台湾侨务委员会捐 赠给华堂的ー对石狮子出现 了中华民国的字眼而大作文 章,这是最不智之举。众所 周知,海外华人过去百年来
都一直被牵连在中国国内党 派之争,只因当时华人旅居 海外在殖民地国家处处得不 到当地政府的保护,他们唯 有继续保持与中国的密切关 系,当中国政治上出现了新 旧派系之争,海外华人也身 不由主的依样画葫芦。例如 在清末民初之时,以康有为 为首的保皇党和以孙中山为 首的革命党为了争取海外华 人的支持,到海外建立势 力,海外华人也因此分裂为 两派,到了民国时期,国民 党与共产党之争,海外华人 也同样地分为两派进行斗 争。而这些斗争都一直跟随 着中国社会的动荡起起伏 伏。海外华人自己不能主宰 自己,命运是那么地被动, 当中国政府与当地政府邦交
修好的时候,这些华人生活 则比较好过一点,当中国政 府与当地政府关系恶劣的时 候,这些华人便首当其冲, 受到排挤与残杀,当中国面 对外侮与灾难的时候,海外 华人则发动拯灾救国之运 动,甚至抛头颅洒热血也在 所不惜,这种情结不但给海 外华人带来许多负累,同时 他们的效忠心向也常引起当 地政府之质疑。50年代许 多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了, 海外华人也开始成为当地公 民,其国籍已有所改变,其 效忠对象也就不同,海外华 人多仍保有中华民族之血 统,但是他们已不再是中国 人,这是可以理解的。今天 我们对两岸中国人的政治思 想之分歧与争执,我们只寄

于同情而不应再插手过问, 我们如果被认为有能力有分 量,我们不妨效新加坡前任 总理李光耀资政一样扮演着 两岸中国人协调和解的角 色,如果没有能力和分量的 话,我们就不如保持低调, 别再去将自己卷入漩涡中累 己累人。
其次,在这次华堂选举 中,我们对嘉应会馆的表现 也应该感到悲哀。在今天这 个时代,我们仍然能够看到 ,帮派思想幽魂之重现。出于 ・乡亲之情谊,该会竟将原则 也忘了。不久前他们将其前 任会长推翻,并剥夺了他出 席华堂的代表权。这次在乡 亲的压カ下,该会却ー改初 衷,投他一票,举他为华堂 会长。这种ー时认为他连作
代表出席华堂都不适合,一 时又举他为华堂之会长之作 风,实在很难向华社交代, 同时也是一种开倒车之做 法。
其三,最乐剧团在阔别 华堂10年后,又在没有尽 义务缴付17年会员费的情 况下,突然被请出来投下他 的“神圣” 一票去决定华堂 的命运,这是一伴非常滑稽 之事。同时也是一种良知的 背叛。它的地位突然被抬举 到比其他团体会员还高,对 那些数10年默默努力做事 的会员,实在是不公平之 极。可是在选举过后,新任 会长却对它奖励有加,说该 会过去贡献良多,这次来投 票出于关心和爱心,我们不 晓的这是不是出于肺腑之
言,如果是的话,今后即然 华堂董事都可以放心回去沉 睡10年。同时不缴会费, 等到适当的一日再出来颂取 会长的嘉奖了。其实这次发 生的事,如果新任会长能坦 坦荡荡的拒绝接受最乐剧团 的那一票,而宣布重选,那 将会对华社树立新作风而受 人敬仰。同时有更浓的机会 获得一些会员反过来投他ー 票。同时也省得会长过后费 尽心机用种种言论来解释这 张票不是由他争来的。
总之,这次雪华堂选 举,上述所发生的事情可说 是空前的,至于它是不是绝 后,那就要看华社会不会与 那种作法认同。如果说热心 于服务社会是ー种崇高的理 想,那么要达致这理想所用 的手段也应该是光明磊落 的,因为手段也是理想的一 部分。如果要用心术权谋来 建设“服务”的目标,任何 辩白说“服务社会是吃カ不 讨好的工作”或是“一种无 酬的付出”都会显得虚伪和 无力的。

•甄供
ー・位十四岁的中学生, 竟然会去嫖妓!
原来他金榜题名,参加 政府考试获得了七个A。于 是他就与朋友狂欢庆祝,被 友人怂恿去嫖,不幸染上世 纪绝症ー爱滋病,成为我 国医学史上通过性交而染上 爱滋病的最年轻的带菌者。
这项骇人听闻的事件, 是谁揭露呢?曰:副卫生 部长法立阿里芬。
于是议论纷纷。有人说 这位少年在校品行兼优,成 绩特出,深受父母和师长的 爱戴,可惜他对性事充满好 奇,一知半解,オ会“撞 板”。如果在中学为学子灌 输正确的性知识及各种防止 爱滋病传染的种种措施,那 他何致如此呢?
很好,言之有理,可惜 却不是防止青少年走向堕落 的仙药灵丹。假设这位7A 生或类似他的学生,懂得性 知识,懂得防范爱滋病的措 施,放榜之日,也去嫖妓庆
祝,终于“无恙归来”,我 们是不是还认为他们是“深 受父母和师长爱戴的好学 生”呢?
不必讳言,我们社会已 弥漫了文凭至上主义思想。 谁考到多少个A,就意味谁 的前途无量,将来捧的是金 饭碗,可以锦衣玉食,享受 安逸的生活,而大多数师长 和家长眼中的“品学兼优” 者,着眼点就在这点上面。
读书为了考试,考试为 了获得成绩优良的文凭,有 了这张文凭,将来“食” 就不用愁眉。这是时下大多 数年轻学子的理想,也是很 多师长和家长所要灌输给下 一代的思想。用爱因斯坦的 话来说,就是ー种“猪栏的 理想”。在这种意识“薰 陶”下成长的青少年,他的 精神怎不空虚和苍白,他不 去嫖妓,不去为非作歹,难 道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来?
嫖妓,不是一种无意识
的行为,而是嫖者低俗思想・ 的体现。还有,我们社会正 处于转型时期的变化,各种 不良意识铺天盖地而来,侵 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肌肤。 如果我们不加强思想教育, 提升青少年识别美丑的能 力,那么,他们将会患上比 爱滋病更可怕的思想的爱滋 病!
(1994年9月21日,夜。)
A
4)
郑重推介
四商拔千斤 中ふ企业威刀之道
你面对生产线上的难题束手无策? 你的企业三年后在同行中排行老几? 为提高业绩挖空枯肠?
与其终日惶恐,倒不如马上行动,为你的企业升级找方法。
华资中小企业辅导处郑重向您推介台湾中国生产カ中心(CPC)出版的《战略生产カ》月刊。 这本管理杂志内容丰富札实,理论实务并重,《战略生产力》提供您:
①新观念及论点评析、特别企划、人物特写: ②技术突破; ③经营战略; ④大陆经贸动态、个案报导; ⑤训练走廊;
⑥管理锦囊、第三产业、商业小说、等等。
欢迎企业界的朋友订阅或邮购,共同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
•出版 中国生产カ中心(China Productivity Centre)
马来西亚总代理: 北马代理: 南马代理: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华资) 温馨苑 综艺传播有限公司
Hu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Home Dynamic T & T Variety Broadway Sdn. Bhd.
No. 1, Jalan Maharajalela 17 — C, Jalan Barrack 10 - B, Jaian Perang, Taman Pelangi
50150 Kuala Lumpur 10450 Pulau Pinang 80400 Johor Bahru, Johor
Tel: 03 - 2734035 Fax: 03- 2734037 Tel: 604 - 2281890 / 7 Fax: 604 - 364677 Tel: 07- 345449
農牧世界給榴槌種植入的另ー呈獻!
等於RM130榴梗講座會
②楊華勇敎招:
①林文忠推荐:
檳城的榴樞品種
從檳城榴裡比賽六屆冠軍 ——葫蘆、紅蝦、 15號、 坤寶 紅肉、 紅仁、 D600到金魚 '貓王、頭家...將近三
十個品種,圖文並茂,單看圖 片已能嗅到浮羅山背的榴槌飄 香〇
榴糧眞菌病的防治
榴撻難種,真菌更難防治 ,腐幹病、凋萎病、絲狀枯萎 病、白根病、白疹葉病.. ……對症下藥,消滅真菌, 讓病樹恢復蓬勃生機,小園主 不必再頭痛!
③黎德泰分析r
大馬的榴槌栽積法
先種種子再駁接,榴槌容 易長大?直接栽種駁種樹苗 ,快速開花結果?兩種栽種法 ,孰優孰劣?一個園垢只栽種 一個品種,滿園的榴撻不開花 ?..連串疑問,盡有答案
④藍進喜介紹:
府」病虫害的盧理
菌病難發現,害虫看得到
,撲滅害虫是小兒科?但是 ,為什麼滿樹的榴撻,有一半 實不到錢?都是蛀果虫造的孽 ,掌握噴藥、噴煙、裝置榴撻 燈的方法,殺盡飛蛾,粒粒榴 梗没有虫洞〇....
隨時翻閱, 永久保存!
KBES8EB1
發書有限,欲購從速 各大書局報攤均有出售

•郵購詳情,請聯絡農牧企業03 - 2380740 / 03 - 2302523 -
專論
嗷治皆掌爾做艘ー]®
是真抑或善?
对联当倾治髀况论的ニ販思
•祝家华
前言:政治科学的困境
对于政治问题的探讨,历史无疑是久 远的,两千年前柏拉图和阿里斯多德等人 讨论的正义和民主的课题。孔子和其门人 探究的德治和仁政等问题,至今从未中 断,且大有日久弥新的趋势;但是作为一 门独立的所谓“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 的研究,却是年轻的,加上当代政治 科学的研究典范(Paradigms)不断转换, 其知识的专业经常受质疑,因此在1976年 的有关本身专业研究之评估的调査中,美 国的政治科学家(Political Scientists)中 只有廿四巴仙表示会重新选择政治科学作 为他们的学术专业,显示了当前政治科学 界对其政治研究有巨大的不满。
不仅如此,有关政治科学之应否有核 心或该有什么样的核心之问题的探讨和争 论,也一直没有解决,政治科学界显然对 此重要问题没有共识,甚至大有各自为 政,四分五裂的情况。Almond就曾在1988 年写了一篇有关当前政治科学界的学派林 立的情形,他将这些学派划分为四个主流 派别,即强硬右派(Hard-Right)、温和 右派(Soft-Rigth)、强硬左派(Hard-Left)和温和左派(Soft-Left),其中尚 有不同的小派别,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他们都有自己有关政治科学之研究方法 (Methodology)和特定的意识形态之立 场,David M. Ricci乃被归类为温和左
派。
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Somit的看 法最能说明政治科学的当前困境。他说:
“政治科学远远落后于经济学。至少在分析 的目的上,经济学家已经同意“经济人” 的动机驱使和心理属性之特点 他们已 经在社会科学领域发展出最吸引人及严格 的理论体系。但是,政治科学家还无法在
“政治人”的理解上达致ー个共同的看法。 许多政治哲学都是一也将继续是在争论下 列基本的问题:人是性“善”或性“恶” ? 人基本上是自私的或利他的?人的统治管 理之能力基本上是平等或不平等的? ”。 然而,这问题恐怕短期内不会有确定的答 案,不过我们要如何看待政治科学?我们 应怎样要求政治科学?这是务必要回答的 核心问题。
(-)政治科学作为“科学”
:真像的探讨
拉丁的谚语 Veritas Vos Liberabit" 即“真像将使你获得自由”,道出了近代科 学掀起之内在的动カ。“科学”是指以固定 重复的方法来研究可取得固定的事项,因 此“科学”是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人类以 “科学”的研究手段有效地解决物质乃至控 制大部分的自然环境,大大地改善和提升 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这种变迁使到人
專論
类以为“自然”的“科学”研究方法,也同 样可以应用在人类社会本身的研究,以获 得有关人类本身的真像和知识,以使人类 不仅从物质的束缚中争取解放,同时在精 神领域中获得自由。于是“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乃至于各种人文的“科 学”竞相出现,以为只要冠之于“科学”, 有关学科的知识就获得确定性和权威性。 “政治科学”就是近代“科学庙宇” (Temple of Science)中的ー支旁枝。
在这样的思潮背景下,政治科学界企 图以追求自然科学的知识之方法和精神来 探讨政治问题,在方法上要求实证的研 究,讲求资料的丰富、准确和统计上的精 密;在研究态度则要求所谓的科学之超然 精神,不仅希望政治研究者在价值上保持 中立,不介入的态度,更进ー步在言语的 应用上避免所谓有价值偏见的字眼,如正 义(Justice)«权利(Right)<爱国 (Patriotic).道德(Virtue)及专制 (Tyranny)等,取代的新字汇如游戏 (Game),互动(Interaction),学习 (Cognition),社会化(Socialization)及系统 (System)等。这群以实证主义(Positivism) 为旗帜的美国政治科学家,试图通过这种 “科学”的方法和“超然”的态度来探求人 类的政治事务,期望获得真正的政治知 识,一如获得自然事物的知识。
但是,依据 Ricci 在〈The Tragedy of Political Science)里头的分析,美国的这 群政治科学家并非完全价值上超然,他们 是追求崇尚民主的价值,因此实际上他们 不断在这三个点上移转ー即确定某些政治 事务值得研究,然后要求“科学”地从事研 究工作,最后达到终极的民主目标一但 是,他们发现所研究出来的成果无助于民 主的推动或和民主的原先之设想有差距, 因此又回到第一个点上,重新开始寻求另 ー些值得研究的政治事务。美国政治学界 的所谓行为主义和后行为主义(Behaviorism & Post - Behaviorism)之典范的转移正是 上述情况的写照,所以Ricci指出在本世纪
中,这样的转换已经超过ー轮了。
明显的,当代政治科学经过了近百年 的努力,并没有建立起有关政治事务的确 定性之知识,政治科学的“科学性”,乃 不断受到质疑,其研究典范的快速转换, 正说明了政治科学的研究成果的不稳定 性。就如前所言,政治科学的核心和应有 怎样的核心并没有共识,有关政治知识的 “真理“并没有发现,人类的政治生活并没 有提升,真正的民主也没有落实。Ricci指 出,政治科学这门学科的集体欠缺是它固 执地坚持“科学”地研究政治事务(the discipline" s collective shortcoming is located in a stubborn insistence on studying politics scientically) 〇
这说明了什么呢?笔者以为,政治科 学不能仅仅是ー门“科学”;我们几乎很 难获得政治事务真正的真像,因为政治事 务不如自然事物那样固定不变,它时时刻 刻因人的行动和实践而有所改变,甚至我 们的研究本身也是ー种实践ー它会影响或 用来支持/反对某些事务。因此,政治科 学在方法上可以是“科学”,但不能只是 ,,科学”的,它可以是批判的;而在态度上 几乎不可能完全是“超然”的,因此政治 科学的实践性必须强调一也就是立场是必 要的。 .
(-)政治科学的“实践” 批判的要求
为什么要强调政治科学的“实践”性 呢?这不仅仅是因为作为研究人类活动的 ー门学科,政治科学就无法脱离它也是人 类理论活动的一部分一理论活动是实践的 一部分_因此政治科学是人类自我诠释, 自我理解的实践活动;而更重要的是,这 种自我诠释、自我理解的“知识” “理论” 并不完全足够解决人类的问题,也就是说 无论人类获得如何多的知识,她并不能阻 止邪恶的发生。“在人类的事务上,没有节
專論
制的情感而不是不足够的资讯造成我们社 会的最大难题。”换句话说,知识不能代 替智慧,政治生活乃至于人类的整体之生 活的改善,固然需要知识的累积,但那只 是必要的条件,充分条件必须靠智慧和勇 气。
Morgenthan因此指出,那些头脑“科 学性”的政治学者天真的以为“是由于 (人)缺乏理性而使邪恶降临世界”。实际 ±,是因为“贪污和罪恶”(Corruption and Sin)继续污染了我们大部分的生活, 而战争作为人类邪恶中的最大者,其最难 以消灭是因为它发动自人类最深沉的灵魂 之欲望。”要如何去面对这些人类和邪恶 呢?只是“科学”地研究和分析是不足 够,我们更需要有勇气和智慧去批判这些 邪恶的政治事务,并毫不犹豫地指岀人类 社会应寻求的社会方向。这种批判的要 求,使到政治科学之研究必须有其立场, 这样实践性オ能展现出来。没有立场的政 治研究是不可能有实践性的,就好比核子 的科学研究成果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坏,它 本身没有实践的可能,它是被决定的ー被 有权力者所决定,如果政治科学变成纯粹 的自然科学,其命运和核子的研究是一 样,它可以随意被扭曲,抹杀或利用。
非常明显的,作为研究人类本身的活 动之学科的政治科学,它不能逃避其实践 性的强调,其批判性オ是它的生命力,没 有它,政治科学几乎和其他的自然科学没 有差别。因此Ricci指出,虽然在日益专业 化的知识领域中,似乎没有任何领域的知 识可有资格跨越领域为整体的社会前景发 言,而且大部分新的学科也乐于避开这个 责任,但是对于政治科学来说"它是很难 逃避为社会最终的目标提出规划的责任 的。
然而,当前的政治科学并没有扮演这 样的角色。“许多的理想和投诉指出,政治 科学并没有结论式地提出导向良好社会的 路途,而它的教学也没有整合起来以突出 某些重要的课题,以使人们注意”。尤有
进者,“政治科学家发现在ー些重大的问题 ±,他们不知道该集体采取何种立场。”
政治科学的研究成果是“有目共睹” 的——它远远落后于自然科学的成果,而 它又放弃其“实践”的批判要求,政治科学 会变成怎样的一门科学?是否真的如Ricci 所说的Tragedy?如果我们还是只追求 “真”(像),而不追问“善”如何可能, 政治科学或许真的变成Ricci痕中的〈The Tragedy of Political Science) 〇 届时,政 治科学无法找到如自然科学的“真理”,连 有关“道理”之探讨的“战场”也将失去, 那么政治科学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是令人 怀疑的。
结语:人的主体性与 真善的互动
当代著名的社会生物学家(Sociobi。-logist) Edward 〇. Wilson 曾表示:“纯 粹的知识是最终的解放者。它使人人平 等,并可治理邦国,它粉碎了古代迷信的 障碍,并为提升文化演化的途径许下诺 言。但是,我不相信它可以改变人类行为 的基本规则,或将可预测的历史路径之主 要方向加以扭转”。这句话为希腊的谚语 “真像使人类获得自由”作了诠释,然而真 像和知识无法改变人类的行为,因此“真 像使人获得自由”虽然是对的,但只’是对 了一半,真正的自由是来自于人的主体性 之发现ー只有当人醒悟到人是他自己的主 人时,知识オ可望转成智慧,这时真正的 自由オ可望出现,人的主体性之创造也可 能带来行为的改变,人类历史途径或有转 变的可能。
当前的政治科学之探讨与研究是否有 助于人的主体性之发现? Ricci在( The Tragedy of Political Science)中就曾提到 类似的政治科学之难题:如果政治科学家 只是一名“科学家”(Scientist),那么他 是否可能对人类应做什么和该要什么作出
專論

权威性的说明?显然的,假设政治科学只 是科学地研究与探讨真像,那么它只能告、 诉我们政治社会是什么,政治生活是什 么,而无法回答政治社会,政治生活该是 什么。这样的研究无助于人的主体性之发 现和建构,只有通过价值生活的分析与批 判,人类オ可望发现人可以经由反省与批 判来改变自身与社会。因此政治科学不仅 要探求“真”的问题也要竭尽所能回答 “善”的问题。
明显的,如果政治科学应有核心,那 么这核心不只是“真”的探问,它得必须 包含“善”的回答。可以这么说:科学是 “真理”的发现,政治是“道理”(善)的 实践,两者都同时构成政治科学的核心。 透过“真理”和“道理”的互动,人的主体 性一包括认知主体、批判主体得以挺立和 完善,政治科学才可望为柏拉图和孔子以 来所讨论的正义与仁政提出回答,社会オ 能有方向,真善美的和谐方有呈现的可能 (参考下图。)
图:天地人之关系以及政统和学统之互 撫
1
说明双向互相影响作用。
单向的作用。
“气”的扩展,“气”是物质的 发展演绎以致达到真善美的 境地,这只是理论上可 能,实际上是无止境的 演绎发展。
專論
:人的主体性之建立在于人的自我发
现,自我认识乃至于自我创造,并觉 悟到孟子所说的“万事皆备于我‘’或 希腊哲人所言:“我是万物的尺 寸”,这时人的主体性乃告诞生和建 立,人不但是人自己的主人,而且能 "参天化育,养育万物。”
:“理”是天地人存在的法则,它不是先
天不变,但受天、地、人本有之内在 限制而所制约有所谓真理(实存之条 件),但因人有自由意志,形成“道 理”,“真理”和“道理”互动,乃形 成物质的发展演化ーー“气’’的扩张 (理生气),但气要发展出真善美, 天地人之和谐才能出现。
:政统乃指政洽的整体体系而言,它是
社会的建制,只有在建全的公善体系 (社会公共利益观念,建制有点类似 卢梭的“General will”的督导,又在 人的批判之下,社会オ逐步地发展出 “善”来,“善”本身又回来影响人主 体性之完善。在间中,学统(学术建 X制)也互动影响政统以及人类的认知 R能力,推动展现人类社会的真善美。
警主体
认知主体
人①
專論
美学 教育的改革精神 略谈蔡元培对女子与
・蔡玫姿
前言
我对蔡元培先生的认识,基本上是 极为浅薄的。中学时代除了读过基本教 材中一两篇关于他研究美学的心得,以 及时人纪念他的文字。我特别对课堂 上,老师环顾四周,对坐满凝神听讲的 女生,发出感叹印象深刻。她说:“今 日你们这些幸福的女孩,包括我在内, 能够’理所当然’的来上课,蔡氏功劳 不可泯灭。”处在今日两性关系渐趋平 等的时代里,我们很难想像在那个裹小 脚、充满陈腐气味的社会里,蔡元培先 生是如何具有那么“前卫”、公正清明 的眼光?能够首开“爱国女学”,又在 北大首度招收女生?而他在战乱频仍, 新旧交替的环境里,为了贯彻教育的真 谛,毅然面对各方面强横的压カ及波涛 汹涌的舆论,并坚持改革的理想。这种 开阔的胸襟,前瞻性的眼光,以及作育 英才的抱负真是令人惊讶与尊仰!
蔡先生所从事的工作,正是具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崇高意义。
就我而言,以ー个大学女生的角度,来 谈对蔡先生的看法,我想是具有深刻的 意含。这一半是因为我深受其遗泽,得 以跨入大学殿堂,和异性同受春风化 雨,另一半则是因对其美学信仰的肯 定,和美育贯串生活的赞同。所以,以 下我就试以这两方面,分别论述我对蔡 先生的看法。
学人、通人、教育人
蔡元培先生的人格涵养,由其生前 好友吴稚晖先生的评价中可以窥知一 二。吴先生赞扬他不仅为ー个学人,而 且是“学人兼通人”。因为具有专门学
專論
问的学人,在当时五四精英中,为数并 不少。但能博贯中西,融会一身,并大 刀阔斧,开通风气的通人就不多了。蔡 元培先生,很难得就是一个兼具二者, 而且终其一生在思想和信仰上,永远站 在中国社会尖端的人物。当我们论述美 学时,蔡先生是这方面的巨擘,而当我 们言及信仰思想时,他又是一个兼容并 包的通オ。故而在民国6年到16年间, 蔡元培先生治理北大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和深刻的突破,是至今鲜有他人所能比 拟的。
罗家伦先生曾对蔡元培先生治校的 兼容并蓄深表赞同。他说:“先生是ー 个中国学问很深,民族意识极强,于中 年后再度欧洲留学多年的人,所以他对 于中西文化,采取融会贯通的态度。他 虽提倡新的科学研究,但当时他为北京 大学集合的国学大师,实极ー时之盛。 他对双方文化的内涵,是主张首先经过 选择而后加以保留或吸收。”罗家伦先 生在此除了提到蔡元培先生好学不倦, 吸收新知不惮年长的态度。同时也看到 蔡先生治校的包容心。在当时北大教授 的阵营中,蔡先生以“学术”内涵考量 人才。因此延揽到的教授,或许意识思 想各有所据,比方顽固派的辜鸿铭,刘 申叔,后来倾共的陈独秀、李大钊、以 及新文化运动的首脑胡适,无政府主义 的李石曾,但因为他们都在学术涵养上 各有独到专精的一面。故蔡元培先生都 以“学术自由”的态度包容他们,使北 大在其主持下成了一座新旧学术思想的 熔炉。民国4年到10年间,他甚至聘请 到著名的哲学家罗素和杜威来北大讲 学,藉以陶养学生世界观的修养。像这 种气度和眼光即使在今日仍是相当宏伟 和不易的。
至于今日在台湾喧腾ー时的"教授 治校”理念,在当时北大蔡元培时期已 获短暂实践。蔡元培先生到北大以后, 就组织ー个教授聘任委员会,以决定教 授延聘问题。新教授的任用,是要经过 严格的委员会审査与投票决定。这种治 校的公正持平,使得大学不至于成为官 僚式的机构,甚至政治、学术混为ー 谈。这对于台湾当前大学校长,行政人 员的的“空降”任用制度,可说是具有 良好典范及借镜。
当然关于蔡先生的教育理念,最引 人津津乐道和开通风气的,该是民国九 年北大开始招收女生的制度。蔡先生说 :“我是素来主张男女平等的。从前教 育部的大学法令,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 定,以往女生不来要求,所以没有女 生,现在女生来要求,而程度又够得上 大学,就没有拒绝的理由。”当时女子 教育程度不高,而且社会风气保守,有 极少专门的女子大学招收女生。但是像 蔡先生这样明理透彻的人,从早年参与 爱国女校,就抱持著社会改革,须由扩 张女权,平衡两性关系开始,甚至到后 来打破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不顾时势 批评和教育部弹该,カ主男女同校,采 用同质同等的教育品质。实在是留给中 国妇女莫大的纪念。这是蔡先生由孔子 “有教无类”的观念出发,扩充到极至 的表现。他在北大最初几年,创立“校 役夜班”让想上课进修的エ友夜间听 学,白天工作。还有利用“平民夜校” 以普及知识的大众化、民主化,都是因 深解教育濡化作用的先见所致。
进德•美育
蔡元培先生对于学生的身教言教也
專論
是极为特别的。当他初到北大时,就感 于校园风气的颓靡,遂提出“进德会” 的构想。一方面定出不嫖、不赌、不娶 妾等针对古老陋习所做的批判,另方面 又因眼见民国六年、八年歪邪的北京政 风,定出不作官吏,不作议员的规定。
再加上养身以养性的必要,增定不吸 烟、不喝酒、不食肉的条例。而由他自 身发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风气,使 得北大的学生从古老不合理的习气中解 放出来。特别是“不作官”的戒条,使 学术自由与政治官僚独立分家,同时配 合时势将当时北洋军阀和政客的社会基 础铲除。因此,他以居北大校长之尊, 除了在学术界引领风气,马首是瞻外, 对于近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改造,更具有 间接影响的实际功效。
从其“怎样配称做现代学生” 一文 (民国十九年十月)中,可以看出蔡元 培先生对“现代”学生的期许(节录):
“我以为至少要具备狮子样的体力, 猴子样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再加以 崇好美术的素养,自爱爱人的美德,才 配言现代学生而无愧。”
这几个对学生的期许条件,陈述的 相当生动妥切。特别是在美育的贯输教 养上。蔡元培先生本著他在德国莱比锡 ,大学所受的美学,心理学教育。カ倡
“欲养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种哲 学上之世界观和人生观,而涵养此等观 念,不可不注重美育” 〇这个观念一方 面又与他的宗教观结合,形成一种极为 理智又不过于偏颇的态度。因此,他对 于宗教仪式、信条可以涵养德性的看法 抱持著怀疑精神。而以为人类之恶,率 起于自私自利,若采以美术“超越性” 的心理,便能发展为“置ー身利害于度 外”的高贵情操。倘再兼以美的“普遍 性”,则基于“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 的反应,将会因不忍见他人哀痛而不施 恶行。因此,蔡先生在江苏省教育会和 北京神州学会都曾演讲阐述他的“美育 替代宗教”说。冀望能以美学感染力造 化人心,达到ー个合宜和平的理想世 界。
蔡先生之说正是想以美学感染众人 之善,扩大众人闭塞的胸怀。他常说美 术的批评具有“相对性”,若能洞悉美 学世界里价值的绝对,永恒的美好世界 就容易掌握。这是他除了发展艺术范 畴、哲学思维里美学的价值外,又考虑 到美的心态引用到现世的功效。民国元 年十一月,武进刘海粟设立上海图书美 术院时,曾发表ー份宣言:
“我们要在惨酷无情、乾枯堕落的社 会里,尽宜传艺术的责任,把固有的精
專論
神恢复。”
蔡元培先生则在"25年来中国之美 育” 一文中引证此段话,同时说明他自 民国元年引进德文Asthetische Erzie — hung,译为“美育” ー词的目的。文中 表现他关照民国25年来,社会上对美学 教育,陶冶性情的努力,可以得知他对 美学世界的倾赖和迫切欲使教育美化人 心的愿望。这个崇高理念在当时时尚纷 乱下虽然功效并未昭显,但却为今日蓬 勃的艺术生态洒下开端的种子。而在今 日泛宗教化的社会行为中,蔡元培先生 的深刻美学心理,是否有进ー步提倡提 升的必要?我想这值得教育当局深思。
结论
综观蔡元培先生一生,学养贯通中 西,又能自创新见,心胸兼容众说,却 又和而不同。他提出的改良教育五大方 针:军国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 世界观、美感,均影响至今而与我们的 德、智、体、群、美五育结合。至于他 借用教育力量改造社会风气,甚至政治 传统积习的功效更是显著不可磨灭。
民国二十九年三月五日,蔡元培先 生不幸撒手长逝,弥留之际仍对“世界 上种种事故,都是由于人们各为己 利。”感到憶恨。他留下“美育救 国”、“科学救国”的遗言,希望能从美 化人心、强健国体做起,彻底在教化、 自强的过程中改变中国的命运。而他的 流风遗泽,不仅树立学术自由风气,更 影响台大傅斯年校长努力承办治校的精 神,使迄今台大仍以自由的学风为著, 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目标。蔡元培先生 对台湾的教育界可说是具有衔接的带领 作用。而其建立众多的良好典范更是今 日各大学普遍依循的方向。
隅爵圆韻筮輝甄陳 翁淨〇如餡稿感〇鼬A 凰囲0醵《铤隴翁參 .迎)窓觀皿鼠。幽愈 韻阕發圖置風邪圈 期圓。匝)寧眉。制尊風 綢演箇囹感。而夥鱼我
圈留曲斃靈倫塗僉 気個。屬同澄風龄寧 気協短昴。•段『屈賜圈 了圍河働醐舞園〇灘 敏回幽。倉向御題施
側顚圈粵够及 谿膽幡厠朧

//’《知识分子与社会文化〉
./ 每册 RM12.00
欢迎购买,请联络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Hu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No. 1, Jalan Maharajalela. .
50150 Kuala Lumpur.
Tel: 03 - 2734035 Fax: 03 - 2734037
掌握
《牝彳入也》
资讯:
管教孩子, 指导学生, 彳导心应手。
双月刊
▲在教学上遇到困难,有什么有效的教 学方法?
▲学生的行为很糟卷,他们需要哪些有 用的辅导?
▲语文这么难掌握么?如何教好语文科? ▲教学生活中有哪些趣闻,您知道么? ▲孩子的叛逆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为什么孩子会面对学习的困誰与障碍?
くく教育天地》双月刊的内容丰富,包括了生活辅导、心理教育、行政管理、校园文艺及教学艺术等的 文章,使您在知识浩瀚的学海中,尽量掇取您所要的責讯.
ロ订闵《教育天地》
口 一年(6期) 口二年(12期)
ロ新订 □续订(订阅编号:__________)
口附上划线支票/汇票/ Wang Pos
列号_____ ,_____款额 !________诺ド
¢199__年 月起至199 年 月止共___________-
收款人: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姓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务机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 一 .
邮区号码:_________电话: ___
订闭热线: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
THE UNITED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MALAYSIA
321-D, Lrg. T. A. R. Kan an Satu, Off Jin. Tuanku Abdul Rahman, 50300 Kuala Lumpur.
Tel: 03-2985759, 2912372
Fax: 2927948
・日期: 签名/盖章:
△请勿寄现款。外坡支票须附上银行手续费RM0.50。
订阅价格 一年(6期) 二年(12期)
马来西亚 RM15 RM30
新加坡 S$25 SS50
專論

i 幕免<対北發A後治攻革与五 四 运切的关条
•蔡元培先生
样的历史
・辛金顺
在整个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北 京大学可说是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 五四运动发生的前两年,北京大学已经 成了中国最高和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殿 堂,它是当时学术的重镇,新文化与新 思想的摇篮,启蒙运动的主导中心。而 北大之所以成为当时中国现代文化的先 锋,这就要归功于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 在其任职其间所提倡的ー连串改革,使 北大的学术风气为之一新。因此,当我 们称誉北大是五四运动的摇蓝时,则蔡 元培就是那双推动摇篮的手。他的地位 及对五四运动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另 一方面,他也是影响中国教育最深远的 ー个教育改革家。北大在他的主持下, 成了新旧学术和中酉文化的熔炉。所以 陈顾远曾经在ー篇〈蔡校长对北大的改 革与影响〉中说:“只有在蔡先生主持 下的北京大学,オ配称为大学,同时, 也只有蔡先生一人配称’大学校长’”〇
本文将简略叙述蔡元培的行谊思 想,进而探叙其对大学教育的思想理论 与实践、北大的内部组织、学风的整 顿,及其在五四期间的间接表现与影 响。
蔡元培的思想行谊
在五四运动期间,蔡元培表现着改 革者、教育家的风范,循着思想自由原 则,以兼容并蓄的的主张,为中国思 想、学术与文化倡导新风气。尤其他在 北大校长任内的连串改革行动中,影响 所及,造成五四爆发的ー个关键,因 此,这样一位关键人物,其行为成因并 非单纯,而必是会经过长时间的转折, 酝酿而逐渐形成。依照蔡元培幼年的资 料显示,他早已表现岀对其未来成就与 人格的影响。这种倾向再经历各种内外 因素的交相冲击,引致他那开阔的胸襟 与高度的改革精神,这份性格则也关系 到后来五四运动的产生与影响了。
蔡元培生于1868年1月1I日浙江 绍兴ー商人之家,自小沉浸于经典之 中,20岁前特崇宋儒,讲孝道,并重视 伦理与儒家古文道德内涵。他在26岁点 翰林,31岁任翰林编修。在此之前,他 对旧有制度仍存有信心,唯对清廷的腐 败与外交的无能却难掩其愤慨之情。因 此在其任翰林编修时即渐渐暗中支持康 有为的改革,直到变法失败,保守的旧 势カ重掌大权,至此蔡元培终于感到清 廷前途的无望了。遂毅然弃职返故里从 事新式教育,期望从根本的温和改革中 求国家进步的基础。蔡氏先后任教于绍 兴中西学堂、二载书院、南洋公学、女
子公学、办开元报并成立“中国教育 会”等。窥其所作,均是属于较温和 性、教育性和基础性的革命事业。
蔡元培的思想无疑是受到斯宾塞及 赫胥黎西学的影响,而扬种进化学说和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双重冲击使他不仅对 儒家的制度产生怀疑,而且激发了他成 为一名更积极的改革份子。他创办爱国 学社、爱国女校、任光复会会长、预埋 暴动及暗杀种子等,俨然已成为ー个杰 出的革命人物,但与其少数的革命同辈 比较,与其说他是个革命人物不如说他 是个极负盛名的教育家。因此后来蔡元 培在革命所图不遂其志后,而真正体会 到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希望是在教育的培 养和思想的改革,那オ是最基础的革命 工作。所以他乃决定赴欧游学,亲身ー 探西方文明的源头,并期望从中寻求一 份思想上的提升和自我的充实,认为未 来中国的现代化做准备。是故,若说上 海时期蔡元培的行为是属于革命家与教 育家的,则他赴欧后所表现的一切,足 见蔡氏是极有高瞻远瞩,胸怀宏识的教 育改革家,这可从他在掌权北大时所进 行的ー连串改革中而见一斑。
在1907年抵欧后,经由吴敬恒与李 煜瀛等人的影响,使蔡氏最初接触到克 鲁包持金的互助论和无政府主义,这类 社会达尔文主义更具人文持质的学说迅 速获得蔡元培的垂青,虽然蔡元培本身 并非完全同意此一学说,但在其方面而 言,此一学说却是蔡氏在往后思想上的 ー个衍伸基础。在德国来比锡大学时, 蔡元培的主要兴趣是表现在文史哲方 面,尤其是实验心理学与美学,并进入 世界文明研究所研究比较文明史。在这
專論
段期间,蔡元培涉猎了当代德国哲学家 之哲学思想,并融合衍生出属于他自己 那更广泛的世界人文主义观。至于对他 所涵具的大学观念,无疑是受到十九世 纪初期建立柏林大学的冯波德(While Van Hambolct)的影响。和冯波德一 样,蔡氏在他主持北大期间,主张学术 自由、兼容并包,并笃信学术上的派别 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因此,在校 时,他就是根据着这种理由,极カ反对 校内或校际间的派系存在,他一直认 为,只有学说上的宗师,而不能有门户 的领袖。实际上,北京大学在当时就涵 蓄着各种不同思想、派别、年龄、资格 和党藉的教职员,如有帝制派的刘师 培、倾向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和陈独 秀,国民党的王宠惠、主复辟的辜鸿 铭、自由主义的胡适之和李煜瀛、信古 派的陈汉章及疑古派的沈尹默等;论资 格有旧时代的进士、新口寸代的博士,也 有新旧任何学历都没有的人如梁漱溟 等。蔡元培就是这么认为,唯有“泱泱 大风”和“休休有容”オ是一间大学应 有的气度。
北大校长的任职,是蔡元培生命中 最大的转振点,它使蔡元培得以宣示自 己的理念,这与他在当教育总长时所面 对的压カ和限制是颇为迥异,这源于新 思潮的逐渐萌芽,使得他的教育改革开 始受到知识份子的理解和接受,另一方 面,来自政府中保守势カ的阻力也渐松 弛之故,使到他五点教育的理念重获生 机。而蔡氏在北大的一番改革更成了民 初大学教育的转披点,也直接对五四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赵家壁在〈忆 蔡元培先生〉说:“蔡元培先生对中国
文化的贡是无可估计的……没有 蔡元培先生,五四运动也许要迟来几十 年。”这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肯定了蔡, 氏对五四运动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大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蔡元培向来是主张“研究学术”, 以做为大学的最大任务。因此他大事鼓 励教职员和学生自由研究,以期由学术 的研究促进学术的进步,他在大学会中 就曾订定“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 学阂オ,应国家需要为宗旨。”他在就 任北京大学校长第一次对学生致词中说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ー定之宗旨, 欲知宗旨之大与否,先知大学之性质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 又在北京大学月刊的发刊词中说“所课 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上课,造 成一毕业生资格而已,实为共同研究学 术之机关。”“大学不是贩卖毕业文凭的 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 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学生并不是 熬资格、也并不是硬记教员的讲义,而 是在教员的指导下,自动的研究学 问。”虽然蔡元培主张大学是以“研究 学术”为宗旨,但他认为“学”与“术” 是有所区别的,大学的研究是以“学” 为范围,即培养学问家,而“术”则是 专门学校研究的范围,那就是培养出专 业的职业人材。因尔他曾主张将“学” 的文理各科,与工、商、医、农、法的 “术”截然分开,并重“学”而轻 “术”,在这方面的主张,显见蔡元培 人文精神的抱负和理想,肯定“学”在 人格的培养上和文化的提升是极其重要
專論
的,而不把大学当着专门制造职业的エ F.这是许多人所不能及的远见。
关于教育的本质理念,蔡元培认为 教育是帮助那些被教育的人,让他们能 够由此发展自己的潜力,完成自己健全 的人格,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尽ー份责 任。同时他也大力主张教育的独立性, 意即教育不应受到任何宗教或政洽的影 响而成为一种工具,以致受教育的人成 为器具,而被某些具有目的者或野心家 所利用。所以蔡氏提出教育完全脱离政 党及政治而独立,但实际上教育脱离政 治而独立在实践上是颇为困难的。何况 就理论上而言,倘若政治与教育完全自 我独立,则政治的理念如何推行?教育 的宣扬如何运作?况且蔡氏本身也是寓 政治于教育,以政治为目的,以教育为 手段。当康梁的变法失败时,蔡元培就 认为是因不知培养人材及教育水准低落 所致,因此他オ从革命的行动转到了教 育的事业去,以期由教育改革中国腐败 的风气,为中国注入新气息、新生命。 至于对教育脱离宗教的影响方面,蔡氏 坚决反对在大学设立神学科,他曾说:
“我尤为反对那些教会的青年,用种种 暗示,来引诱那些未成年的学生去信仰 基督教”,只于哲学科中设置宗教史, 以做为学术的研究。基因蔡元培的教育 思想理念能够实际的在北大施行,终使 那原是承袭着官场般腐败的北京大学, 面目一新,而成了一所学风鼎盛的学术 机构,学生也非以往那般只求一纸文凭 谋求一己功利的投机份子。相反的,在 如此开明的学风下,学生欣然接受新的 人文理念和思想,并养成独立思考与行 为的能力。学生的气质完全改变,并开
始努力去关怀国家时事,重拾社会的使 命感。这时期,使许多历史学家认为, 是中国文化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它不 止埋下五四运动的种子,也对中国未来 的现代化和政治思想的演化形成极大的 影响面。
北大内部组织的改革
其实,在1916年冬,蔡元培在法国 接到教育部,电促其回国主持北大时, 许多朋友都一致认为北大太麻败,进去 若整顿不好将有碍于声名相劝,但蔡氏 认为北大官僚氛围强烈又腐败,就更应 该进去整顿,只要尽心而已,何况他自 己不承认做大学校长是当官,因此毅然 前往。
蔡元培到北大的第一个措施,即是 将无能与表现懒散、无学识的教职员淘 汰掉,即使面对外国的教员,他也按照 合同辞退了不少人,这使到其中一名法 国教员欲控告蔡氏,而另一位英国教员 亦邀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士来加以求 情央说,都不因此为其等所屈或所动, 这可见蔡氏温柔敦厚外表下所隐藏的刚 毅性格,另ー方面,蔡元培明了,要办 好一所大学,良师是不可或缺的,故其 延揽了一些有志气有オ识的学者做教 授,并鼓励教员做学术研究。至于对教 员,他也只问学诣而不过问其校外的行 动。这可从他复林琴南书可见一般:
“若大学教员,于学校以外,自由发 表意见,与学校无涉,本可置之不 论 对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 之行动,悉听尊便,本校从不顾问,亦 不能代负责。例如复辟主义,民国所排
斥也;本校拖长辫而持复辟论者,以其 所授为英国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 之。(此指辜鸿铭)筹安会之发起人,请 议所指为罪人者也;本校教员中有其 人,以其所授为古代文学,与政治无 涉,则听之。(按指刘师培)教员中有喜 做艳词,以纳妾挟妓为能事,以赌为消 遣者,苟其功课不荒,并不诱学生与之 堕落,则姑听之。夫人才至难得,若求、 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且公私之 间,自有天然界限也。”蔡氏这种泱泱 大容的态度,理性而客观,不似梁任公 著〈清代学术概论〉那般断言:“俞槌 著书惟二三种独精绝、余乃类无行之袁 枚,亦衰落期之一徵也。”论学术而涉 及个人的行为,则就未免混为ー谈了。
当时,北大的革新是始自於文科, 故对文科学长的选任是非常重视的。他 原先是属意鼓吹文学革新,身具中西学 养的胡适之,惟胡适之留美未归,乃因 北京医专校长汤尔和的推介而改聘陈独 秀担任文学院院长职。陈独秀任院长 后,即在蔡氏的鼓励下着手革新文科, 并与北大的旧教员如沈尹默、沈兼士及 钱玄同开启革新之端,俟胡适之受延至 北大任教和后来的刘半农、周岂明等来 校提倡以新方法整理国故后,文学革命 思想也在此时大气流通起来。
二.:
1-・ ,
• •心 七
い或f よ顶 ・ 浦& 葺 爵\ "片
2项
半必I矿,. 逞ノー ノ君者 顶メJf Q电
るふ えイ
板 修 才 顼
宿
芬形 “;由H愁:,求% -株..
•蔡元培先生手迹
在蔡元培掌政北大期间,因其兼容 并包的大度胸襟,各种学说,只要言之 有理,自成体系的,他都任由其之发展 讲授,当时北大因蔡氏学术与思想的自 由理念,而成了一所人才济济一堂的学 术重镇。蔡尚思在〈蔡元培先生的各种 特点〉一文中就指出:“他任北京大学 校长时,对教职员方面,纯抱人才主
义,只问学问能力,不问资格年龄,从 复辟党到共产党都可以容纳;从国学到 西学都要注重。”因此,ー些历史学家 公认,没有蔡元培,北京大学不会如此 伟大,没有伟大的北京大学,中国教育 文化就不会如此可观了。
專論
此外,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施了 “教授自治”的制度,这与之前由校长 及学监主任等少数人办理校务有很大的 差别,他组织评议会和教授会,给多数 教授代表议决立法方面的事,并恢复学 长的权限,给他们分任行政上的事。另 一方面,也由各教授与所公举的教授主 任分任教务。会议制的设立,使得学校 内部组织的完备,而使得校内的政策顺 达流通,学术研究也不会因更换校长而 有所妨碍。这种民主式的教授治校制, 独开风气,在中国教育史上是ー项创 举。对这制度的效实,顾孟馀有很好的 讲述:“先生长北大数年,以政治环境 关系,在校之时少,而离校之时多。离 校之时,校务不但不陷停顿,且能依照 计划进行者,则因先生已树立评议会及 各种委员会等制度之结果。”
蔡氏素认办大学要以学术为唯一的 目的。因此,他认为大学既为研究高深 学问之所,则应在其上设有研究所,以 作更进一步的钻研,所以清末学制即在 大学之上就设有通儒院。而在蔡元培当. 任教育总长时,就提倡在各大学院成立 各自的研究所,并仿德国的大学制,规 定大学院中的高级生必须入所研究,俟 发现或创立新的原理后,再经评议会承 认合格,始能毕业并予以学位,唯在当 时,此ー建议并未受到各大学遵行,迄 至蔡氏亲自主持北大时,オ在1918年成 立研究所,这也是全中国第一次创立研 究所的大学。在蔡元培大事提倡学术研 究的风气之下,故尔打破当时许多北大 学生读书只为求取文凭的心态,也逐渐 洗脱大学生那种做官致富的观念。北大 的读书风气大大提高,学术风气也由之
而大盛。
学术风气的整顿和提升
在蔡元培未掌校前的北大,是一所 腐朽不堪的学府,学生终日埋首于教授 那残缺不全的讲义中,苦记应试的资 料,浑然不知读书所求为何事,学问的 精义为何在,ー昧梦想书中自有黄金屋 的迂志,急功近利,为谋取官职而进 学,.而另ー类知识份子也四处奔走,寻 求出国镀金之法,以期归国后直踏官 梯,青云而上。因此,在蔡元培到任 时,即以改革此ー观念为第一要务。在 北大无数的演讲中,他反复告诉学生不 应“仍抱有科举时代的思想,以大学为 取得官史之机关”、“大学应以研究学术 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 梯。”及“发动大学生自动之精神,而 引起社会服务之习惯。”在顾颉刚悼蔡 元培时,曾引用蔡氏的言论:“昔范仲 淹为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果然有志 竟成,现在的学生们,又安可不以国家 为己任呢? ”蔡元培努力的去唤醒沉睡 在古老读书人求功名规式的北大学生, 赋予他们新的空气,新的启示和新的灵 魂,并培养他们对社会应有的当担和责 任感。为此蔡元培认为现代的大学生理 应要有(一)狮子样的体力、(二)猴子 样的灵敏、(三)骆驼样的精神,以及美 学的修养,这样才能爱己爱人,并打破 过往读书人积弱的性格和多愁的心・态, 以积极的人生观,去树立新风气,养成 健全的人格,适应时代的需要,改革旧 有落後的中国,建立一个兴盛的新中 国。
專論
蔡氏为了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及自信 心,并扫除北大过往那种冷漠而腐败的 气氛、改造学生那种死记硬背的读书习 惯,进而培养他们学习和独立的精神, 特鼓励学生成立各种会社的组织外,也 推动印刷品的刊行以流通学术资讯,这 是北大自成立二十年来所没有的事,民 国六年刊行的北大日刊和后来的北大月 刊提供师生发表一些自己的学术研究心 得,这无疑给学生一份自我挑战的机 会,并打破形成已久的那份抱残守缺底 读书态度,也使一些教师能够祛除偏 见,师生共有知识的交流点,而不致彼 此隔阂无知。
其中两本著名的杂志刊物《新青 年》和《新潮》,对北大学生影响钳 深。《新青年》是陈独秀在1915年9月 15日在上海创办的,后来陈独秀上任北 大文学院院长,仍任此ー杂志主编,它 在文学的改革思潮和推介西方思想方面 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新青 年》,陈独秀、胡适之,李大钊及钱玄 同等努力酿成一个有理想抱负的现代知 识份子,以变化其他的国民,并建立一 个更具创造力和活力的社会,唯《新青 年》因为陈独秀走入左倾的活动而成了 共产党的机关报了。至于由北大学生傅 斯年、顾颉刚和罗家伦等人所创办的 《新潮》杂志(Renaissance)在!919 年1月出版,它强调三个原则:批评的 精神、科学的思考和语言的改革。并主 张社会的改革,以民主代替军阀的独 裁。只是《新潮》只能够支持三年二个 月,在傅斯年、赵英伦及罗家伦赴美深 造后,由周树人苦撑不久后即而停刊。 但这两本受到蔡氏支持的杂志,对开发
北大的新风气,埋下革命与五四运动爱 国和新文化的种子,是功不可没的。
但在某方面而言,蔡元培是坚守校 纪不肯通融的。蒋梦麟在〈试为蔡先生 写ー笔简照〉中有这样的事件描述:
“先生在北京大学校长任内、学生因不 肯交讲义费,聚了几百人要求免费,其 等来势汹汹,先生坚执校纪,不肯通 融,秩序大乱。先生在红楼门口挥拳作 势,怒目大声道:’我给你们决斗!’ 包围先生的学生们纷纷后退。”但无论 如何,在北大学生的心目中,除了蔡元 培,没有一人够得上做他们的校长,所 以,纵然蔡氏不在北方,不在国内,也 要他挂一个名,这是自有大学校长以来 所未见的。这固然是因为蔡氏视北京大 学的学生如同子弟有关,另一方面,也 与他那冲和谦让及虚怀若谷的性格所 成,诚如其夫人尝语:“蔡先生这个 人,硬饭也吃得,烂饭也吃得。”因其 亲和,使得人人敬重,吴稚晖誉之为通 人与学人,而后世则称其为完人。纵窥 其事略行迹,确非过誉。
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和影响
综因蔡元培的努力整顿,尤其在其 人格的感召下,及ー连串的改革影响, 使北大的学生感知社会的责任和政治的 关怀,国势的积弱和袁世凯在1915年接 受日本21条要求,使学生产生国耻感, 并萌生爱国的感情。当1919年5月4 日,抗议巴黎和会的山东决议案暴发, 学生很快的投入这场运动之中,北大学 生表现着ー份慷慨激昂、悲壮热烈的情
•蔡元培(左)与吴稚晖合影。
绪加以游行、纵火曹宅,後被捕释等ー 连串风波。这原本纯为“外争主权、内 除国贼”的爱国运动,被投机份子所渲 染扩大,尤其亲日派方面,认为此事全 由北大主持,必也是出自蔡元培的嗾 使,遂矢集北大,迁怒蔡氏。更有少数 以卫道份子自居,以去除蔡氏来打击新 文化运动,因此,在这种艰危的处境 中,蔡元培除了本身职责所在需劝导学 生外,也须面对多,方的打击和压カ,但 在学生被拘期间,蔡氏表现十分沉稳, 营救积极,及至5月7日学生被释放 后,蔡氏突然辞去校长职务秘密出京, 且留下了 “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 儿’,’民亦劳止,笠:可小休。’我欲小 休矣”的声明启示。蔡氏的出走很快的 引起学界的激烈反应,而再次掀起一次 扩及全国的学潮。近使北洋政府不得不 挽留蔡氏。由此看来,蔡元培是注定要 卷入这风潮中,他的辞职似乎并无法完 全平息这场风波的再次发生。
其实,就群众性的运动而言,一旦 激起了回响,实难以理智加以控制了。 尤其是ー班刚刚觉醒而对政府有着强烈 不满的大学生。意识的醒觉与师长精神 上的鼓励更使他们在初尝胜利后更坚信
运动是诉求的万能。因此ー连串大大小 小有理及无理的学运在全国如火如荼的 展开,最后导致整个运动不但无法引起 共鸣,甚至是变了质,这确实非蔡氏所 能控制的,这也是蔡氏所无法预测的结 果。
从前面数章所叙述有关蔡元培的教 育改革、思想自由和兼容并包的理念, 无疑是刺激了学生的思想和责任心,并 在五四运动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 但从整个事件的发展上看来,蔡氏的理 想似乎是被误用了,在缺乏适度的疏导 T,学生因情绪的泛滥,不免也使得蔡 氏的思想与地位被变相的思潮所淹没 掉。因此,原不冲突的“救亡”与“启 蒙”也被现实的偏颇发展而失去了其原 有的最初意义。而蔡元培在“启蒙”学 生的美意上倒反变成学生努力“救亡” 的原罪,这确也是蔡氏无可奈何之事。
从事件发生后的表现与态度窥视蔡 元培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发现蔡氏的 态度是矛盾和模棱两可。其实在五四暴 发后,在感情上他是同情学生,这是出 自于他原有潜隐在内心深处爱国情操的 自然表现,但在另一方面,他确实有些 不能原谅学生的行为。因为这与他所倡
导的渐进改革与崇高的教育理念是有所 冲突的。就在这种尴尬与微妙的心理 下,抗议运动ー潮潮如溃堤的山洪,迅 速淹没学界,虽然冲走了猛兽,但却也 带来另一种破坏。而身为学运的精神导 师,却竟也只能够眼见学潮泛滥而无法 カ挽卷澜。学生已因风潮而失去了判断 的理智,那更甭谈到对蔡氏的忠言告示 !〇面对着如此束手无策的处境,蔡氏 只好以辞职的消极手法,希望由此唤醒 政府官员的良知和学生的理智。但蔡元 培的这种做法不但无法达到其目的,而 且令学生为了向政府施压以挽留蔡氏而 变本加厉。因此,蔡氏当时的举动颇为 令人争议。例如陈独秀就认为这是不敢 面对问题的消极表现,而胡适则辩议蔡 氏的行动将使国人更能警觉事态的严重 而予以重视,或许胡适是对的,蔡元培 在那个时代那种处境下,除了辞职以竭 止波涛汹涌的学潮外,实在也是没有其 他辨法可行,毕竟时代使然’结果,也 只好如此了。
结语:典型的夙昔
关于蔡元培对五四的贡献,历史早 已有了定论,那是毋庸置疑的。陈独秀 ,在〈蔡子民先生逝世后感言〉说:“五 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产 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该专归到那 几个人,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 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 因此总而言之,在五四运动中,蔡元培 虽不是正面出马,冲锋陷阵的主将,但 却是侧面策应,掩护大军的护法。从他 担任教育总长,及至主持北京大学,都
显见他那充满着远见的报国理想,思想 理论与实践并行、北大学风的整顿,校 内组织的革新表现了他身为一代文化导 师与教育家的巍巍风骨。没有他,或许 大学生仍沈缅于传统的陋习中;没有 他,北大学生不会有真正醒觉;没有 他,北大学生也可能无法重拾社会的责 任与使命感,没有他可能五四运动将会 缺乏意识和前进的思想,甚至五四可能 不会由学生领头而起。王四杰就曾在 〈追忆蔡先生〉中说:“北大师生,不 断的向这些顽固腐败的传统势カ进攻, 摧毁了许多不合理的政治和社会思想, 给予全国青年一种新的头脑新的血液。 这些思想革命的工作,不一定是由蔡先 生发起;但对每ー种运动,不论是政治 的、伦理的、经济的、或文艺的,蔡先 生决不是个同情者。他如果不是ー个发 起者,一定是个忠实的、勇敢的,始终 不变的保护者。”所以可以这么说,对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启蒙上,蔡元 培是功不可没的。
值此五四后75年的今日,思及蔡先 生崇高的人格和行谊表现,再回头看看 马来西亚和台湾大学生对时代和社会冷 漠的心态及汲汲财富,而甘为职业工具 的心识,并埋首考卷之中,将教授年年 发着同样的讲义磨破读烂,却不知学问 为何而感叹不已。历史翻滚过去了,75 年,大学生却依旧站在原点上,这是不 是相当悲哀的一件事?因此,在五四逐 渐临近的时刻,倒令我更加想念起蔡元 培先生来了。
(完稿于5/4/94凌晨四点廿六分• 春假中・台南成大光复室)
我国四万多不同种族、 宗教的同胞,5月9日晚聚 集在吉隆坡默迪卡体育场, 以沸腾的情绪,激昂的声 音,以及生动的歌唱与舞台
我国千万人聚会 声讨塞种族恶行
体育场一片人潮,群情 紧张而热烈。它的四周悬挂 了标语布条,谴责塞尔维亚 族的暴行,联合国与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的坐视无睹。书
各族人士手持各种标语,表达 他们对波斯尼亚人的同情。
副首相拿督士里安华“忽然”出 现,并在大集会上致词,掀起集 会的高潮,右一是副首相夫人。
表演,谴责塞尔维亚族迫害 波斯尼亚ー黑塞哥维那人 的暴行。
这项大集会是由卅九个 民间团体组成的•波斯尼亚 行动阵线”所主催,副首相 拿督斯里安华及夫人,数名 内阁壑长,以及上述有关团 体的代表也在场,参与其 盛。
这项大集会展而了人民 支持政府反对塞尔维亚族的 暴行,以及不满联合国处理 ・此问题,无方而失败,呼吁 联合国秘书长引咎辞职。
写的口号有:“塞族恐怖分 子是會兽1・ヽ"上苍打救波斯 尼亚人”ヽ"打倒超级强 国”、"・开除联合国秘书长加 利"等等。
我国不同种族与宗教信 仰的同胞,举行盛大的集 会,展7T!力量关切目前正在 地球的那ー边逬行的种族战 争,这是ー种正义的行动, 也显示我国人民对种族问题 的觉醒。 6
(10/5/94)
马华展开运动 为独中募基金
马华今日(27 / 5/94)举行推展礼,正式展 幵为独中筹募基金。现场获 得八个单位的响应,总共捐 献三百多万元。
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林 良实披露:马华将通过电 视、电台、报章、海报等媒
马华每名党员 捐十元献独中
体,把“群策群カ,发展独
中"的讯息传达到每一个角 落。筹款的第一个阶段是与 华党员以身作则,每人至少 捐出十元,而到年尾至少会 筹到六百万元。筹款的第二 个目标将扩大至群众,带动 改变大爲对独中的态度和思 想,唤囈更多人支持独中。
董总主席郭全强、教总 主席沈慕羽等华教界人士, 也出席上述隆重仪式。@
► 拿督士里林良实医生 (左ニ)为“马华全国独中筹 款”运动主持推展礼,陪同 者包括堂联副主席拿督胡火 山(右一)、董总主席郭全 强(右二)、教总主席沈慕 羽(中)以及拿督林亚礼
马华的独中筹款委员会 开会决定,在全国马华六十 万名党员间,发起每人十元 运动,为独中筹措六百万元 基金。
谈委员会主席兼马华副 总会长林亚礼今日 (28 / 4 / 94)指出:马华 在这次筹款运动中,不单是 向公众筹款,党员也以身作 则,先行捐献。 .
马华为独申筹募基金的 目标是超过两千万元,最高 为三千万元。
-据悉,这项为独中筹款 运动,将于5月27日在芙蓉 中华独中,由马华总会长拿 督斯里林良实医生正式推 展。@
(29 / 4 / 94)
(左一)。
砂五华为要求 或展华毅技中
砂劳越五大华裔团体今 日( 23 / 4 / 94)联合向副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提呈备忘 录,要求中央政府以发展政 府学校的态度,ー视同仁地 对待华文独,中。
备忘录也建议政府如在 沙巴ー样,资助砂劳越的华 校。与此同时,对华小华文 科目教师短缺的问题,釆取 补救措施。
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今 日下午在国父大厦与五大华
人社团颌袖颌导人举行闭门 对话。
他向华社保证,政府会 认真关注州内华教与独中教 育发展。
砂州五大华团提呈的备 忘录,包括要求政府承认台 湾学位、电视台增扩华语节 目、允许人民装置碟形天 线,收看卫星电视节目等 等。O
(24 / 4 / 94)
王超群接掌教总 陆庭谕留任副座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公会 (教总)今日( 28 / 5 / 94) 举行常年代表大会,选举新 届理事。
选举结果,出乎预料, 一直受看好是沈慕羽接班入 的陆庭谕,竟被釆自森美兰 教师公会主席的王超群,以 15对11票击败。
颌导教总长达28年的 沈慕羽今日卸下教总的主席 职。因此,所谓・沈慕羽时 代-即划上休止符。
新任教总主席王超群表 TTT,基于国内外气候和局势 的转変,教总将调整过去的 斗争方式和思想,以迎合目 前的新趋势。
不过,他也强调,我们 不能忘记,华教今日得以保 存,是董教总过去奋斗的结 果。今后的教总仍然会对不 利华教的政策和条文保持警
邱继炳捐ー・百万元 予董教总教育中心
我国华裔企业家丹斯里 邱继炳捐献一百万元予董教 总教育中心,充作基金。今 日(17/5/94)由副首相 拿督斯里安华移交,由教总 主席沈慕羽領取。
这项捐款是由丹斯里邱 继炳所设立的希望基金所拨 出的。希望基金今日总共捐 出五百万元予六十个团体, 董教总是其中一个受惠团 体。副首相拿督斯里在台上 以华语向沈慕羽问候:“你
惕,并将采取像过去ー样的・ 坚定立场。
他说:虽然他本身是马 华党员,但这非意味着他会 把党性带入教总。@
(29/5/94)
好吗? ”沈老回应:•・谢谢 你。.
董总主席郭全强表而, 丹斯里邱继炳通过副首相拿 督斯里安华移交这ー百万元 的捐款,意义重大。这不但 是董教总教育申心获得的最 大一宗捐款,而这样ー来, 将可消除华裔企业家捐款予 华教的心理障碍,带动更多 华裔企业家捐献教育。@
(18/5/94)
▲王超群(左)当选为教总 新主席后受到卸任主席 沈慕羽和竞选主席落败 的陆庭谕的祝贺。

关丹与甘马挽 将辟为自由港
我国内阁已基本上同意 将关丹与甘马挽港口辟为自 由港,以便在东海岸工皿走 廊中扮演更有效的角色。
这是交通部长拿督斯里 林良实今日(27 / 4 / 94) 出席内阁会议后,受询问时 所披露的讯息。
关丹港口是ー个普通港 □,水深十一至十二公尺, 八十五巴仙来自世界的船只 不逬入该港。而甘马挽港 □,则属于深水港口,大型 或特型的船只都可使用。酒
(28 / 4 / 94)
•林良实
吴德考・辱堂联 将桧莉华团宣吉
雪华堂会长吴德芳今日 C28 / 5 / 94)在无对手竞选 下出任堂朕第二任会长。他 表帀堂联将召集签署〈华团 宣言〉的廿七个华团,重新 检讨过去所签署的《华团宣 言〉,以配合国家局势的发 展,"制定一个新方针,以颌 导华社朝向廿一世纪"〇 @
( 29 / 5 / 94)
李光耀的“后悔”
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 的职位,历时31年,将近三 分之一个世纪。他在1991
年退休时,也未完全退休, 而转换ー个职位,担任新加 坡内阁资政。
李光耀于18/4/94在 澳洲的ー项商业会议上指出 :他颌导新加坡31年,开始 掌政时,由于经验不足和理 想主义,而给予女人和男人 同样的教育及就业机会。
他対这一点,即给男女 平等。现在感到后海。因 为,他发覚给女性与男人 “同等的受教育及就业机 会”,使她们较难找到丈 夫。他说,在1981年,他 发现新加坡有穴十三巴仙女
大学毕业生一直未嫁,名花 无主。而男大学毕业生,財 多娶教育水平较低的女子为 妻。现年的情况,近来已有 改善,约有五十四巴仙的女 大学毕业生嫁同等教育水平 的男性,但仍有许多受过高 等教育的女性,嫁给教育水 平较低者或一直未嫁。
他将此现象归咎于观念 的作祟,因为亚洲男人不喜 欢妻子跟他们ー样能干或入 息高过他们,这样会令他们 感到丟脸。@
(20/4/94)
中国将再下令 严禁用繁体字
(北京29日讯)近年 来,中国使用繁体字的情况 愈来愈多,市面招牌、商品 标签出现愈来愈多的繁体 字。中国为统一字体,最近 将再下令严格禁止使用繁体 字。
据了解,规定除了下列 几种特殊状况外,一律要使 用筒体字:
一、"五大領袖”的题 字。五大领袖是指毛泽东、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 小平;二、郭沫若和鲁迅这 两位被获得当局最高评价的 又化人,他们的题字也可以 繁体字出现;三、书法家的 作品;四、老字号的招牌, 例如“全聚德”烤购店,“荣 宝斋”艺品店等。
这样的规定可能引起一 些执法上的困难,例如中国 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题字时, 常喜欢用繁体字。@
( 30/3/ 94)
•神童卡尼预拍“四方帽” 照片,迎接大学毕业。
神菱推彖柄智诊断 年仗中タ大な岸凍
[美国亚拉巴马州九日 ・综合电]卡尼刚出生时,医 生们都预言他是个弱智儿 童;今天的他智力确跟常人 不同,但绝非弱智,而是天 才神童,十岁的他,今天六・ 月将毕业于南亚拉巴马州大 学1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 大全〉纪载,年纪最轻的四 年制大学毕业生是十二岁, 卡尼在ー个月后肯定打破这 项世界施录,而且还是以荣 誉生的佳绩毕业。
卡尼的田亲凯丝迪至今 还不敢相信爱子是个天才。 她说:“卡尼早产了两个半 月。由于他在我腹内突然停 止生长,医生也不知道是何 原因,只好剖腹把他取 i 11 »
LUO
卡尼出生时,体重不足 四磅,身长仅十一寸,医生 告诉凯丝迪和她的丈夫基 文,说这个孩子长大后极有 可能变成弱智。
任职于美国海军部的基 文说,事实却刚好相反,卡 尼四个月大便会说话,八个 月时已懂得阅读文字。凯丝 迪说:“那时我们带他逬超 级市场,他竟然懂得读出牌 上所写的货品名称和价 目。.三岁时,卡尼已懂得 计算代数,六岁便高中毕 业,八岁已从两年制大学取 得地理学副学士学位。
卡尼在南亚拉巴马州大 学攻读人类学,这位四尺四 寸高,智商超过二百的小神 童准备考入硏究院深造,但 还未决定要选读哪ー科。不 过,他知道自己最希望得到 的毕业礼物是什么:“我想 去欧洲迪士尼乐园游玩,听 米奇老鼠说法语,一定十分 有趣。”
还是小孩心性的卡尼, 被问到他的第一志愿时,表 帀至今还未有决定,不过却 希望十八岁来膾之日,可以 到电视台客串当有奖游戏节 目主持人。@
•曼德拉总统
结束白人统治 新南非诞生了
南非结束了白人几百年 的统治。
它在四月廿六日至廿九 日举行的大选中,由曼德拉 颌导的非洲人国民大会,获 得大胜,在四百个国会议席 中,贏得了二百五十二个。
曼德拉在今日(10/5/ 94)宣誓就任,成为南非的第 —位黑人总统〇
曼德拉就任南非总统
后,对前釆祝贺的十万名群 众发表谈话指出,他蛆成的 非洲人国民大会政府,将致 カ于消除贫穷,吸引投资和 制造就业机会,以重建国家 的繁荣。
他说:摆脫种族隔离政 策,迈向自由的前面是一条 崎岖的道路。要把我国和人 民从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的 泥淖解救出来,我们需要决 心和毅カ。
来自二百多个国家和地 区及组织的代表,受邀出席 了这项深具历史性的仪式。
新南非简介 新国歌
一首有九七年历史的非 洲抒情赞歌,已在黑人第一 次获得投票权的民主选举 中,成为新南非的正式国 歌。这首名为〈上帝保佑非 洲》的歌,是黑人牧师伊诺 克・桑汤加在1897年谱写 的。
这首歌诃前段的大意是 :主叫,我们的上帝。保沽 非洲,保佑我们的家园,祝 愿她昂首阔步,愿你听取我 们的呼喊,愿你给予祝福。 政坛新构架’ 民族团结政府
大选后,南非将建立民 族团姑政府,在全国大选中 获百分之五以上选票的政党
将逬入政府。新政府任期为 五年(1994- 1999 年)〇
制宪议会
大选产生的新南非制宪 议会的两院制,国民大会 (下院)有四百名议员,由 全国大选产生;参议院(上 院)有九十名议员,由各省 立法机构选举产生,每省十 名。制宪议会将制订南非新 宪法。
总统
新南非总统由国民大会 选举产生,第一副总统由最 大的政党产生;第二大副总 统由第二大政党产生。
行政区划与地方政府
南非全国将分为九个 省,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立法 机构和总理,都有权制定自 己的宪法,但不得与全国宪
法相抵触。
经济现况
南非三面环海,矿蔵资 源丰富,国土面积占整个非 洲面积的百分之四,人口占 非洲的百分之六。是非洲大 陆上经済最发达的国家。
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一千零七 十四亿美元(1993年);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二千八百 一十二美元(1993年); 增长率:百分之一(1993 年);1994年将增长百分之 三至四。
排行榜
黄金、拍、铳等六种矿 产品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 -;钛、钻石居世界第二; 麟酸盐、错、镣居世界第 三。@)
助高人妥苗死 医吱莪判无服
美国一名医生凯沃基恩 (65岁)被控告于去年(1993) 8月协助病人海德(30岁)自 杀。海德患的病是致命的肌 萎缩性(脊髓)侧索便他 症。
凯沃基恩在作证时,公
鲨鱼软骨制特效药
[北京十四日电]据墨西哥 (至上报〉报道,一种新的自然 产品日益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它就是鲨鱼软骨,因为它可能 成为治疗癌症、关节炎、牛皮 癣,肠炎等的特效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医生兰 格说,看来是鲨鱼软骨含有活 性蛋白,抑制了为肿块生长偷 送营养并促使其发育的血管网 的发展,鲨鱼软骨的治疗原理 是抗血管生成,即抑制肿瘤血 萱生成,这样肿瘤就停止发育,
开承认提供海德自杀用的ー 氧化碳气体。他说其目的是 解除海德的痛苦。
这宗案件经过三天审讯 及约十小时慎重考虑后,陪 审团在2/5/94裁决凯沃基 恩医生违反密歇根助人自杀 禁令的罪名不成立。
这是一宗深具争论性的 案件,陪用裁决无罪,具有 重大意义。
凯沃基恩闻判后表而, 他打算与其他医生合作拟定 助人自杀的准则。
他说:・我们在这方面 需要医学上的支持。我们将 拟定淮则以便能正俑的运 用,而民众必须发挥影响カ 推行它,不是立法者。” @
(4/5/94)
肿块慢慢缩小,甚至变成灰色 一肿瘤组织坏死的迹象。鲨鱼 的骨骼全壑是软骨。
在墨西哥、巴拿马、美国、 捷克、古巴等国逬行了许多临 床试验,而在古巴的试验尤为 引人注目,十八名癌症患者的 病情全都大有好转,其中一名 妇女腹部长有十二公斤重的肿 瘤,几乎不能行走,但服用鲨鱼 软骨胶囊十六周后,肿块大大 缩小,并成功地作切除手术。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鲨鱼 软骨无毒牲,不会产生任何副 作用。S
(15/4/94)
四川发现大古墓 疑是刘备葬身处
(四川廿六日讯)考古 学家日前在四川省彭山县发 现一座特大杏墓。据一位不 愿透露姓名的权成人士说 :四川从古至今没有几位皇 帝,已发掘的前后蜀皇帝王 建、孟知祥墓,其规模与此 次发现的特大古墓相比,差 之甚远。从其方位、地形、 阴河的规模格局上说,这无 疑是一座大型帝王陵,不排 除迄今还是谜的刘备墓的可 能性。
新发现的这座古墓,呈 圆锥形,坐落在地势偏僻的 莲花村境内,高约ー、三百 米,直径五、六百米,顶部 呈铁锅扣形状。比驰名中外 的秦始皇陵还要高大得多。 一条名为阴河的河流环绕在 山半腰。山坡周围,有五座 山峰环绕,将圆锥形的山坡 花蕊似的包• •在其中,恰 似ー朵莲花,莲花村由此得 名。
当地民谣说:«要找刘 备坟,新津出东门。逬山三 十里,就是刘备坟。,而此 古墓正通于这一相同位置 上。
据祢,刘备在成都建都 后,诸葛亮即为刘备造墓。 刘备在白帝城托瓠辞世后, 灵枢运回成都,孔明巧布迷 魂阵,埋没多处衣冠冢。@
舂根溯源
・苏庆华
前言:
华族向来重视伦理道 德,特别是家族和宗族观 念。即使因经济活动的发 展、社会结构的变迁抑或天 灾人祸而迁徒,处于天涯海 角的炎黄子孙始终没敢忘怀 其本源。此种伦理精神之凝 铸及宗族观念发挥之团结一 致,在很大程度上实有赖于 姓氏堂号之维系。
堂号之创立
根据林嘉书之解说:堂 号乃华族姓氏宗族支派根源 之称号。堂,为姓氏宗族之 庙堂;但其表示者乃某一宗 族之根源。称某堂号,所表 示者,实为某姓氏之宗族支
派。类此堂号,不仅出现于 宗祠之上;于谱牒、墓志上 亦常见之。如:“清河”此 一堂号乃张氏之表,张氏族 谱冠称“清河张氏族谱”; 张氏墓碑则作“清河张氏某 某之墓”等是。
至于“堂号”,一般乃 以“郡号”为基础。所谓 “郡号”,除郡名外,时或 混和些诸侯国名,府州、县 名等。郡,乃秦、汉时行政 区域之建置。汉行郡国选 举,魏用九品中正,晋制郡 公郡伯,均以郡中有财势之 人来立姓,作选官用人之准 则。流传沿用已久,族大势 盛,乃以各姓发祥地郡名为 堂号〇
又,某ー姓氏若自其发 祥地迁徒他郡,并于此流传
蕃衍,渐为该郡之大族巨 室,乃称此姓氏为“望出” 某郡。王国氏称此“望 出”某郡,以名望显贵为基 准之“郡望”,为“分堂 号”;而以某族发祥地为依 据者为“总堂号” 〇
虽然,上述发祥地和 “望出”之郡,有时亦合称 “郡望”;也有仅将发祥地 混称为“郡望”者。可见郡 号之下的“总堂号”与“分 堂号”往往难以区分。杨 绪贤氏乃建议将二者统称为 “郡望堂号”。
此外,各姓氏支派间, 也有因祖先道德声望,功勋 事业,科举考试,文学成 就,或取义于吉利祥瑞,或 取义于训勉后代向上心,用 以区别于其他支派而独自创
尊根溯源
立之堂号。类正堂号乃同一 郡望下,同一支派近亲间的 标志,其包函面自然远比包 括全族之郡号来得狭窄,是 为“自立堂号”,亦即狭义 之“堂号” 〇
兹将杨绪贤氏上说图示 如下:
郡望堂号(郡号)
堂号(广义) 、分堂号(望出郡号)
、自立堂号(狭义堂号)
据上图,则“堂号”与
“郡号”之区别关系,实不 难明白;而郡号下的“发祥 地”和“望出”两种,虽有 所不同,但由于姓氏书往往 单用“某某族”或“望出某 某”而未予区分,。故可不 必加以解释。
总堂号(发祥地郡号)
堂号之历史 和时代意义
木有本,水有源,以木 本水源作为子孙慎终追远之 依据,乃传统伦理精神之体 现。至于编号族谱,志其宗 族来源以自贵,乃当日社会 流行“以地望来分别族类” 之风尚使然,其于历史上产 生之功能与意义已如上述, 毋庸赘言。个别以郡号加诸 姓氏之上者,其用意不外想 永记世系,表示其不忘本源 罢了。以此形式来纪念祖 宗,或以之在宗族之间建立 起密切的关系和联络网络, 在本邦今日的华族社会当中 仍不鲜见,特别是强调以敦 睦宗谊,光宗耀祖之姓氏宗 祠。例如:槟城郭氏汾阳 堂、威省大山脚黄氏江夏 堂、颖川堂陈公司、济阳堂 辛柯蔡宗祠、许氏髙阳堂、 朱氏沛国堂、槟州南阳堂叶 氏宗祠,威省林氏西河堂、 王氏太原堂,郑氏荥阳堂、 槟城张氏清河堂、马来西亚 洪氏炖煌堂等名称,无不将 个别姓氏与堂号结合在一 起。
在民居,于大门口上面 悬挂堂号郡望的情形,一 般多见于乡间、小镇。其堂 号或以传统之黑底金字木匾
寻根洲源
刻写,或镶以镜框,用黑汁 .书写于大红纸上,形形色 色,不一而足,要皆以明其 世系为旨意。故而,自其悬 挂之堂号,吾人大略可指出 某户人家究为何姓氏。如:
“颖川”、“西河”、“弘 农”ヽ“陇西、、“清河”ヽ “武功”、“江夏”、“南 阳”、“太原”、“延陵”ヽ “豫章”ヽ“内黄”、等堂号 ,均为大家较熟悉者。见 到类此堂号,吾人即可指 出其为姓陈、林、杨、李、 张、黄、叶、王、吴、罗、 骆等人家。
当然,上述姓氏堂号通 常并非独ー姓氏所专用,例 如:“西河”此一堂号, 除了林姓之外,代表姓氏有 单、宰、相、靳、隗、毛 等。“弘农”,除了杨姓之 タト,代表姓氏有刁、谭、 牧、虢等。“颖川”,除了 陈氏之外,代表姓氏尚有 耶、赖、钟等,“陇西”, 除了李姓外,代表姓氏有 牛、关、时、彭、董等。之 所以直接将某堂号联系到某 姓氏上(特别是陈、林、 李、杨诸大姓),乃因共用 同一堂号之其他姓氏人数在 本邦不多,有些姓氏根本不 在这儿出现过。故而,以之 与某大姓联系,可谓屡试不 爽。
还有一点,就是某ー姓 氏可能用超过ー个堂号。除
了 “望出”某地的“郡望” 或“分堂号”タト,有些乃因 所谓的“自立堂号”所致。 例如:朱氏,一般均用“沛 国,,此一堂号,但亦有用 “凤阳堂”者,其典故安 在?王国 氏注曰:明太祖 朱元璋,濠州人,于濠上 赴,灭元而有天下。濠为凤 阳地,后人立为堂号。郭姓 之堂号乃“太原”,而吾人 较熟悉之“汾阳”实据“郭 汾阳”,典故而自立之堂 号。王国注云:唐郭子仪 平安史之乱,功为中兴诸将 冠,封汾阳王,世称郭汾阳 ,王姓则除了大家较悉之
“太原”堂号外,亦有“三 槐堂”之自立堂号,据王注 :宋王祜为尚书兵部侍郎, 以文章显于世,人多称其阴 德。尝手植槐树三株于庭, 告家人曰’吾之后世,必有
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 也'。后祜次子旦为宰相, 天下谓之三槐王氏,今王氏 有谚:天下王,三槐堂,以 此也,
小结
综上所述,可知华族保 存之堂号郡望,时至今日仅 为慎终追远、木本水源之依 据;或进而敦睦宗谊,促迸 互助精神而已。随着宗族观 念在年轻一代日益淡薄,堂 号之存在意义亦渐为人们所 漠视,以致为数不少的人竟 不知堂号为何物?或视之 为一般招牌;或视之为不符 合潮流之“骨董”而嗤之以 鼻。@
(注释从略)
尊根溯源
安焕然 砂劳越吗? 郑和有到过
ー、冃,舌
〈资料与研究》自第5期(1993 /9 / 1)起连载了 John M. Chin (陈振声) 著,黄顺柳译〈砂劳越华人〉ー书。陈氏 ー书是至今少数几本集中探讨砂劳越华族 社会史的专著之一。然而笔者在阅读其第 一章〈早期历史:华人的出现与贸易〉 时,竟发现陈氏在对早期砂劳越的历史撰 述上,却存有不少值得质疑的地方。其中 陈氏认为郑和(或其属下)曾到过砂劳越 _事,最值得商榷。
二、郑和下“西”
洋的航行区域
明代的渤泥国,其地域大概包括婆罗 洲的北半部,即今之砂劳越、沙巴、汶莱 等地。而渤泥国在元、明的古籍中皆是把 它列入“东洋”的范围之中。
有关东、西洋的划分,始于元代文籍 如《南海志〉、〈岛夷志略〉等(而在宋代 就巳有东、南、北洋的划分,见《岭外代 答〉、《真文忠公文集〉)。至明代后,如 〈东西洋考〉等则对东西洋的分界愈加明 确。概言之,明代对东、西洋的界定有数 种说法。有者(如冯承钧)以马六甲海峡 或以爪哇岛为东西洋的分界;有者以〈东 西洋考〉卷五云:“汶莱,即婆罗国。东 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为依据,认为今 婆罗洲以西为西洋,以东为东洋。然无论 界定各有不同,但元明史籍中的"西” 洋,却从未包括过婆罗洲(加里曼丹)。
其实郑和下茜洋的航线是指沿中国东 南沿海出发,经今之越南、柬埔寨,过南 中国海,极东至爪哇,西行至苏门答腊, 穿越马六甲海峡,停驻马六甲,跨印度 洋,至锡里兰卡、印度、中东,甚而更远 的东非。这ー东西海交传统上的西洋针路 航线实不曾包括过婆罗洲以东伽“渤泥” 及菲律宾等东洋之地)的地方。
尋根溯源
•明代之东、西洋針路航线图
向达整理之郑和下西洋图、收于向达整理〈郑和航海图〉
寻根溯源
三、有关的一手史籍不曾述 及郑和到过“渤泥”
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一手史料中,亦未 有任何一条曾明确述及郑和(或其属下) 到过“渤泥”。时下为诸专家所公认,在伴 随郑和一同下西洋的随员所著的三本著作 中,其中马欢之〈瀛涯胜览〉和巩珍之<w 洋番国志〉均不记有“渤泥”国条。而另ー一 本郑和 随员的著作, 费信之〈星槎胜览》, 虽在其“后集”中收有“渤泥国”条,但根 据其天一阁藏本,在其序言中,费氏就曾 自言其“前集者亲监目识之所至也,后集者 采辑传译之所实也”。“渤泥国”正好是收 在其后集,所谓的传闻之国中。而且其所 记均全采自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见 冯承钧的〈星槎胜览校注〉)。因此我们不 应武断地就把这条文献作为是郑和船队曾 到过渤泥的依据。
同时期,为郑和等所立的石碑,如<刘 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和〈长乐南山 寺天妃灵应碑〉等碑所载之国也不曾记有 “渤泥” 一国。另,祝允明〈前闻记〉记郑 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的航程,述及船队过南 中国海时,亦仅记〈二十四日到占城..
二月六日到爪哇,六月十六日开短,二十 七日到旧港...”而不述及有达“渤泥
国”。
此外,著名的〈郑和航海图〉(原名 〈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 图> ,收在〈武备志〉卷240)中,也未绘 有“渤泥国”。但却绘有一大岛“万年 屿”。向达认为“据图”“当在今加里曼 丹”惟“今地无考” 〇以地望来看,笔者亦 以为“万年屿”很可能是今加里曼丹西岸的 某一地。然査海图,其中志有地名而郑和 未到者,比比皆是。况且海图上,在述文 及针路上,均未标示有到达万年屿的讯 息,而是“擦身”万年屿而过,经假里马达 (加里曼丹西部外海上之Karimata Is.)和
交阑山(加里曼丹西南Cape Sambar海上 Gelam Is.)而达爪哇国。故它是条越南中 国海,沿加里曼丹西部海上诸岛屿(但却不 涉入加里曼丹本岛)而直达爪哇的航线。 这是西洋针路航线上一条极东的固定航 线,有资料显示,它在元代时就已臻成 熟,明初,郑和承之。因此〈郑和航海图》 也未能确实证明郑和船队曾到过渤泥。
因此我们认为郑和下西洋,其目的地 和航程,仅是缘西洋针路航程上的“西”洋 诸国(以及东、西洋交界点上之爪哇)。至 于东洋针路上的渤泥,其针路方向和航海 路线均与西洋针路不同,也不是郑和下 “西”洋的职权所在,郑和船队实没有必要 为了要到渤泥而偏离其西洋针路上的主航 线。
四、陈氏对于郑和到过 砂劳越的论据
陈氏认为郑和(或其属下)有到过砂
寻根溯源
脳h
丽交阑山
7*1..
* /sk いい・ \\、\い、'ゝ'5 4?)虾4 〇
〇〈郑和航海图〉经爪哇部分
F乳
"""'、时・ 沖、'\\\1'ヽゝゝ'ゝ、、、、、、、'''''''''''''' 假虫马达
娜、”‘ノ
ヾ》、3\\い、、、ヾ 电・融Mm、ヽ'’ゝ、、、、、、ヾE'''、、、;\. 哈顺,
册、邸、\\\\、时,
々〇

'ZwwE'Wヽ
万年屿

劳越的论据,在文中主要有两点。
首先,陈氏虽言“相传郑和曾二度途 经婆罗洲,至于有无停船上岸则无从査 考”。但紧接着就说“但相信他的ー些属 下曾经这么做。”此话含有颇重的“想当 然”的臆度意味。接着又以永乐三年・ (1405),渤泥国王遣使向明廷朝贡ー 事,认为正好是郑和下西洋的第一年,而 论证说“此事“(渤泥使节朝贡)“便可作为 :此事’(指郑和曾到过渤泥)的证据。”但 笔者以为这两事(渤泥朝贡和郑和下西 洋)其实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考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虽是永乐三年,但四年
(1406)尚在苏门答腊的旧港,五年 (1407)オ回中国。途经诸地乃西洋诸国 (最远达印度古里)而没有资料显示曾达渤 泥。实际上在同一年里,做各不相干的 事,是很正常的,何必硬以郑和一事来附 会呢?再者,査〈明实录〉中,明廷专程 遣使至东洋诸国者比比皆是(却没有一条 曾提及遮使者是郑和)。更重要的是,同
年(1405),《明太宗实录〉卷47冬十月 丁卯条记成祖遣使“婆罗”等六国。“婆 罗”当为今婆罗洲(或为婆罗洲的某ー 地) ,而且六国中尚含有“吕宋”(今菲律 宾吕宋岛),可知此〈明实录〉条所记与 郑和下西洋是两件不同的事(《明实录〉记 郑和出使西洋诸国是在卷35六月条)。若 要说1405年明朝使者曾到过砂劳越,那当 是此卷47中所记之使节团,而绝不会是下
“西”洋的郑和。
陈氏又说此次朝贡是“自1082年(即 宋朝元丰五年)以后,这还是渤泥第一次 再向中国朝贡。”这更是大错特错了。査 〈明实录〉,渤泥在洪武(即明太祖)四年 (1371)就曾朝贡过明廷(见〈明太祖实 录〉卷67洪武四年八月癸巳条)。而且在 洪武七年三月,〈明实录〉更有云:“其他 远国如...渤泥等处新附国土,入贡既
频...”可知早在永乐三年(1405)以
前,渤泥就曾朝贡过明廷,而且是不只一 次。我们在引用史料时,是应当更为谨慎
寻根溯源
的。
其次,陈氏认为马六甲是郑和下西洋 时的中途站。而“马六甲距离汶菜不远, 又早有船只通航两地,因此可以确定自从 郑和来过之后,这条航线上的交通就日愈 频繁,其中自然以华人的商船为主。”在 这里,陈氏不仅“默认” 了郑和曾来过渤 泥,而且还“发明” 了一条以华人商船为 主,从马六甲通往渤泥的“新”航线。
若言伊斯兰教徒、阿拉伯、印度商人 以及十六世纪以后西方殖民者曾常来往于 马六甲和渤泥之间,此论证尚说得过去。 但若言是以华人为主开拓了这条航线,则 就不符合历史事实了。我们并不是说郑和 以后,华商不曾到过渤泥或马六甲。实际 上明中叶以后的华人私商船只到达马六甲
或渤泥的次数是日愈频繁多了。只是华人 到马六甲和渤泥事实上是通过两条不同方 向的固定航线航行的,即西洋针路和东洋 针路。所谓西洋针路是延续郑和下西洋的 传统航线,经越南、过马六甲海峡,西达 印度洋诸地。所谓东洋针路,是至明代オ 渐趋发达的航线。即从中国东南往东行, 经台湾,南下至菲律宾,而达婆罗洲。故 东、西洋二针路事实上是从中国岀发,分 东、西两线,往两个不同方向,行南北织 贯的两条航线。再査郑和以后,16-18世 纪的中国航海针路史籍•〈顺风相送〉和
〈指南正法〉〇其中多处述及华人商船到达 马六甲和汶莱的针路航线,皆是各循东、 西洋针路航行,但却没有一条是从马六甲 来往汶莱的。故陈氏的论证不仅臆度之处 过重,而且对中国海洋史史料的掌握亦是 过於松散的。
另外,陈氏在文章的最后(“与砂劳 越的接触” ー节中)引用考古资料(如陶瓷 出土)说明砂劳越在唐宋元时曾与中国有 广泛的交往,但这种贸易活动到1370年明 代以后却忽然消失,而认为“总之,有迹象 显示到了 15世纪中叶,婆罗洲岛上的砂劳 越部分已经没有华人的.踪影,不过他们却 在汶莱继续逗留超过10。年。”这无疑又 是与前文说郑和到过此地自相矛盾起来 了。而且在行文中又对渤泥、汶莱、砂劳 越常常语意不清,不知究指何者。
五、明初中国与渤泥
(或砂劳越)的关系
说郑和没有到过渤泥(或砂劳越), 并不表示明前期中国与此地没有往来。有 资料显示,明廷与渤泥的政经关系是颇为 密切的。
陈氏所引的考古资料,不是错引,但 却是过于片面且已是过于老旧的考古资 讯。因为他所引的仅是在今之古晋附近的 山都望(Santubong) 一地的考古报告。的

寻根溯源
确,山都望的考古显示其在宋元之时确实 是个常与中国有贸易交往的据点。但出土 物,以陶瓷为例,却没发现有明代以后之 中国陶瓷的出土,学者乃名之为山都望的 "明代空白”时期。但这仅能说明至14世 纪末以后,山都望一地没落了,但却不表 示渤泥或砂劳越在明代以后不再与中国有 任何的交往。惟这时的中心巳经转移到今 天的汶莱和砂劳越的北部去了。据考古的 报导,除了在今汶莱曾发现见有明代瓷器 外,在今砂劳越西北端的尼阿(Niah)和' 米里(Miri)都有明代器物的出土,包括 单色釉罐和明代青花瓷器(见戴国华编译 〈东南亚古陶瓷研究综述〉〈海交史研究》 199〇. 1, P. 70)。可见15世纪以后(即 明前期)砂劳越仍是存有华人的踪迹的。
再论明朝与当时婆罗洲上的渤泥国之 朝贡关系。据不完全的统计,渤泥至少曾 入贡明廷达九次之多。其中两次还是渤泥 国王亲率使团来访(当中在1408年来访的 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亦不幸病逝于南 京。1958年考古发现了核王之墓)。而中 国遣使渤泥者,亦至少有四次之多。〈明实 录〉中有载使节的姓名包括张敬之、中官 张谦、行人周航等,但却惟独不载有郑和 之名。
因此我们以为虽然郑和(甚至其属 下)不曾到过砂劳越(或渤泥),因为郑 和仅是通往西洋诸国,而未曾到达过婆罗 洲以东诸地。但这并不表示中国与渤泥之 间不曾往来。历史事实证明,此时期两地 间的交往是频繁的。惟明廷的使节不是郑 和罢了。或许是因为郑和的“功绩”太大 了,以致今人过分夸大了郑和下西洋,甚 而神化郑和,以致常把当时同代一些与郑 和毫不相干的事,在有意无意之中附会在 郑和身上,在“过分”夸大郑和之际,反 而可悲地掩盖掉部分历史的真实面。@
«/资料・与研究》定我•国二份别具:
/风格甫期刊』它致カ,传布汛息知识、‘•

矣化は术、ー教育、政治、’经济的# .

/术研/お記、褊ー,以及有关课题的论述,. 了内逐 ,’它是关切国家社会与华社・
务者的读'祐 一本刊-的あ辑易 辨’
濟滬朝葬藝斃鬱爲.他摊廠 尷!、寇新期嗇裏矗剧邕慈9 滇。
體遊。
泰刊鑑録鄙佩鄒頰慶龍弱宅俶匆. 飼缺遅嬲9瓣精上回螂。
俗證懿敵同爨竊9弱朝号爭等盤 參旦や施。
蘇嬲蹌寄8
彼即諷雍》翻娅
皿幽J3尊皿亜 &回^^IW1 硕筮
流的仓促和破坏的反应。
•张爱玲的「荒凉」感,是对于现代历史洪
张爱玲
颓废与世纪未
・李欧梵
我们终于到了廿世纪之 末,距《倾城之恋)又过了 半个世纪了。我们真的也面 临到整个文明毁灭的危险, 甚至西方所有“后现代”的 理论,似乎都在否定历史。
如果把张爱玲的小说视 为“颓废艺术”,可能会引 起争议。但是我一直觉得张 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极富 “世纪末”意识的作家,她 对历史的看法,就和“五 四”以来的传统ーー把历 史视为进步的宏观叙述 --不同。她在〈传奇• 再版自序》中就开章明义的 说:
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 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 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 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 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 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 有这个惘惘的威胁。
张爱玲的“荒凉”感, 正是她对于现代历史洪流的 仓促和破坏的反应,她并不 相信时间一定会带来进步, 而最终都会变成过去,所以 她把文明的发展也从两个对 立的角度来看:升华 —— 这当然是靠艺术支撑的境 界;浮华——则无疑是中 产阶级庸俗的现代性表现。 她小说中的上海在表面上仍 是ー个“浮华世界”。
传统“现代化” 的反讽
如果现代性的历史是ー 部豪壮的、锣鼓齐鸣的大调 交响乐(这个张爱玲的譬喻 颇为恰当,因为交响乐本来 就是西方十九世纪发扬光大 的产品),那么张爱玲所独 鍾的上海蹦蹦戏所奏出的是 另ー种苍凉的小调,而这个 小调的旋笔——张爱玲小 说中娓娓道来的故事—— 基本上是反现代性的,然而 张的“反法”和其他作家不 同:她并没有完全把现代和 传统对立(这是“五四”的 意识形态),而仍然把传统 “现代化”——这是ー个 极复杂的艺术过程。因为她 所用的是ー个中国旧戏台的 搭法,却又把它作现代反讽 式的处理;旧戏台的道具都 不是写实的,而人物也都是 神话传奇式的角色(但并不 排除人物本身行为和心理的 写实性);张爱玲的短篇小 说都像是一台台的戏,所以 手法也不全是写实的,象征 意味甚浓。她非常注重舞台 上的细节和“细品” (Detail),,最近颇走红的女 学者周蕾(Rey Chow)曾 在一本书中把这种细节和张 爱玲的“女性”艺术联在ー 起,但张爱玲的“女性”艺
术精神又是什么?我觉得 在谈女性主义之前,恐怕还 是要先谈谈张爱玲艺术上的 现代性,因为她在细节的布 置上融人了不少时间和历史 的反思。而这种反思的方式 绝对超出中国戏曲的传统模 式。换言之,张爱玲小说的 戏台所造成的是ー种“间杂 效果”:它不但使有些人物 和他(她)们的历史环境之 间产生疏离感,而且也使观 众(读者)和小说世界之间 产生距离,这个距离的营造 就是张爱玲的叙事手法,是 十分现代的:在故事开头往 往提供ー个观点,而在故事 进行过程中处处不忘把景观 的细节变成叙事者评论的对 象;有时把东西拟人化,而 更惯用的手法却是把人身的 部分ーー如嘴唇、眼睛、 手臂——“物质化”,使 我们阅读时感受到ー种观看 电影特写的形象的乐趣。有 时候,我们不仅在观看人 体,也同时在窥视人身内部 的心理。
张爱玲小说中有些“道 具”——如屏风、旧照 片、胡琴、镜子——都具 有新旧重叠的反讽意议:它 从现代的討间感中隔离出 来,又使人从现代追溯回 去,但又无法完全追溯.得 到。我们似乎在这些小物品 中感覚到时间过程,但它又
分明地放置在现代生活的环 境里,甚至造成一些情绪上 的波动和不安。那么,这种 不安的原因又何在?我认 为张爱玲小说中所道出的是 好几层故事:人物在日常生 活中的悲欢离合当然是最表 层的,而这个表层的故事也 不外是悲欢离合,和旧小说 无大差异。然而当我们再检 视这个日常生活的背景,就 不难发现另外一个层次 ——我称之为前景和背景 的重叠和交错。张氏小说中 的人物几乎都是放在前景, 但这些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理 变迁却往往是在ー个特定的 背景前展开的,而这个特定 的背景就隐藏了历史,是现 代的,而不是旧戏中的古 代。
前景加背景 的苍凉效果
譬如《封锁〉这个故 事,男女在电车中相逢相 爱,电车停止是因为日本人 占领上海时期的封锁,这种 战争时期的作法,当然是特 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般 写实或革命小说会把这个抗 日的历史背景渲染得很厉 害,甚至变成前景;但是张 爱玲却把它淡淡几笔交代过 去,而更着力于描写这两个 孤男寡女在ー个静止的时空
1
•白流苏的问题:文明毁掉以后还有真情吗?图为电. 影《倾城之恋》剧照。
中间所爆发的感情。这是现 实生活中很难发生的事,但 又那么自然的发生了!这 是张爱玲把写实和传奇两种 模式交融在ー起的技巧,使 我们感到ー个平凡的爱情故 事的可贵。如果只有前景而 没有背景——把故事放在 无固定指涉的时空 它 的“苍凉”效果也可能大 减。
张爱玲的小说中我认为 最具有“时代性”的矛盾意 义——也就是用“传奇” 的艺术手法来反述历史 ——的作品是《倾城之 恋)。这篇小说ー开头就把
时间放进故事的情境里: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 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 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 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 点钟是人家的一点。他们 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 的胡琴。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 万盏灯的夜晩,拉过来又拉 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 —不问也罢!
所以,故事和历史,在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中显然是 互相衡突的,之所以称为 “传奇”,就是因为故事可 以拉过来又拉过去,可以超
越时间和历史。所以这篇小 说中的两个主角都不尽写 实,而是传奇性的人物。如 果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游戏是 故事的前景,那么这个前景 的背后却蕴含了一个复杂的 “背景”——我认为它是 神话和历史的交织,但神话 却又处处冲出历史背景的约 束。在这两种背景的交织最 突出的意象表现是范柳原和 白流苏在浅水湾碰到的ー堵 “.灰砖砌成的墙”,这是ー
段,极具象征意义的描述:
柳原靠在墙上,流苏也 就靠在墙上,一眼看上去, 那堵墙极高,望不见边。墙 是冷而粗糙,死的颜 色。……柳原看着她道: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 想起地老天荒那ー类的 话。……有一天,我们的 文明整个毁掉了,什么都完 了 -烧完了,炸完了,
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 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在 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
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 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 心。
文明毁灭后 的地老天荒
我们仔细研究这一段描 述,不难发现这是和张爱玲
在《传奇•再版自序》中的 两句话呼应的:“将来的荒 原下,断瓦颓垣里,只有蹦 蹦戏花旦这样的女人,她能 够夷然地活下去……〇 ”
这断瓦颓垣的意义,正是张 爱玲颓废艺术的精神所在, 它又使我们忆起《红楼梦》 中的断垣残瓦。在这个抒情 时辰中,柳原悟到的是ー个 超越时代的神话(从写实立 场而言,他这样的浮华公子 是想不出这种哲理的),整 个文明的毁灭,是ー个反文 明、反进步的世纪末式的幻 想;而将来的荒原却又使他 想起地老天荒的那一类话 ——当我们读到这四个 字,自然会加上三个字来补 足这一句诗:地老天荒不了 情? !所以,这句话的意义 不是此情不渝直到永久,而 是只有在文明毁灭后的地老 天荒的“荒原”(张爱玲应 该知道艾略特的名诗)オ会 产生真正的不了情,这岂不 是颓废的最佳意义? !而真 正有不了情的人,我想不会 是范柳原这样的男人,而是 “蹦蹦戏花旦这样的女 人”;所以白流苏这个角 色,也像是人生舞台(蹦蹦 戏)上的ー个花旦,这ー层 的象征意义非常完整。因 此,当真正的历史——日 本炮轰香港——在故事中
展开后,它非但没有把这对 情侣拆散(革命小说或传统 言情小说一定会如此),却 反而成全了他们的婚姻,这 当然是极端反讽的:传奇终 于“战胜” 了历史,所以故 事最后的评述就很顺理成章 了,也更反讽地点出了 “倾 城”之恋的现代意义(与古 代的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 传统意义恰好相反):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 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 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 因为要成全她,ー个大都市 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 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 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 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
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
.......
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 大抵如此。这真是一段妙不 可言的结尾,它完全达成了 张爱玲在卷首所!胃的“在传 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 人里寻找传奇”的艺术目 的。
在廿世纪末谈颓废
如果从历史的眼光再把 颓废的故事演下去,她所说 的“惊天动地的大改革”, 臆测的当然就是中共的革
壹 描
命,而成千上万的人(又岂 止成千上万)真的已经死 去,我们终于到了世纪之 末,距〈倾城之恋》又过了 半个世纪了。我们真的也面 临到整个文明毁灭的危险, 甚至西方所有“后现代”的 理论,似乎都在否定历史。 那么,在廿世纪末谈颓废, 其意义又何在?这本是我写 这篇文章的目的。
我不禁又想到最近在台 湾出版的一本书:《世纪末 的华丽》,这本书的作者朱 天文显然熟读过张爱玲的小 说,否则怎么会产生如此绝 妙的臆想?在这个故事的 结尾,我们看到另ー个白流 苏----个后现代的米
亚,生活在一个和时间竞赛 却也有瞬即过时危险的时装 世界里,她最后的臆想,总 算回答了范柳原,甚至所有 男人ーー的问题:文明毁 掉了以后是否还会有真情?
“年老色衰,米亚有好 手艺足以养活。湖泊幽邃无 底洞之蓝告诉她,有一天男 人用理论与制度建立起的世 界会倒塌,她将以嗅觉和颜 色存活,从这里并于之重 建。"@
转载,自《明报月刊》
1994年]月号
“五四”运动时鲁迅发 现中国乃是“吃人”的国度 之后,引起知识者对故国文 化的ー场深刻的反省。七十 多年过去了,我又有一个悲 哀的发现,这就是到了六、 七+年代,不论是吃人还是 被吃又降了一等。因为“五 四"时所说的吃人和被吃, 其前提都是“人”,即无论 是吃的主体还是被吃的对象 都应当是,而我却发现自己 和自己的同一代人以往却常 常只是物----枚统一棋
盘上的棋子,即被吃的棋子 和吃别人的棋子。这个发 现,可算是对棋子人生的发 现。
棋子没有自由意志,没 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与能力。 它在你死我活的两军对垒的 棋盘上,其身分虽有区别, 但都是下棋者的傀儡:要么
作为傀儡被吃,要么作为傀 儡吃别的棋子。无论吃或被 吃,都只是ー种中介,ー种 器具,ー种物,其吃与被吃 均低“人” 一等,属于
“物”层面上的吃与被吃。.
先说被吃罢。棋子被 吃,其实不是直接被人吃, 而是被人指挥下的棋子吃。 棋子之死,均不壮烈。因为 统统不是死于英雄之手也不 是死于真正的人之手,而是 死于没有脑子和心灵的器物 或低等生物之手:有时被 “车”辗死,有时被“马” 踩死,有时被“大炮”轰 死,有时被“仕”整死,有 时被“卒子”撞死,其死亡 都不如被人吃掉惨烈,更不 如被英雄杀死壮烈,死时全 无感觉。
“五四”时讲“吃人” 是象征意义上的“吃人”,
也就是指肉体上、精神上的 被奴役、被压迫和被吞食。 我所经历的所谓“被吃”也 就是这种精神象征意义。而 此时我感慨的是自己竟也像 一枚棋子,吃我的竟也只是 ー些被人驱使的棋子,猛人 的指尖下的“物” 〇 1989 年他们批判我时宣称自己是
“主义的大炮”。1989年 之后大炮不响了,前赴大批 判沙场除了少数是红学界和 美学界的小,,仕,,之外,其 他均是三流卒子。我称这些 卒子为“小儒”,实在 是抬高他们的。这些统一指 挥棍下的“棋子”,所以批 判我的时候,浑身都是塑料 气,木头气和主人手指上的 烟焦味,决无人的灵气和属 于自己的语言。如果我真的 应当被吃,也希望被狮虎般 的英雄亲自吃,可留下一个
惨烈的故事,而现在却被这 些肉棋子吃,留下的只有乏 味的滑稽故事,所以一直觉 得懊丧。
我也曾吃别人,在“斗 私批修”的“火红”年代 里,我被“帮助”过,也 “帮助”过别人,所谓帮别 人其实就是摧残别人吃别 人。而吃人时并非真正愿意 去吃,而是被人当作一枚棋 子去吃。有时被当作 “车”,有时被当作 “马”,有时被当作 “卒”,有时被当作 “炮”。而且是绝对驯服的 “车”、绝对驯服的 “马”,、绝对驯服的 “炮”、绝对驯服的 “卒”。被当作“仕” “象”的时候很少,被当作 “帅”的时候则从来没有
过。我和许多同辈知识者被 当作“卒”子往前冲的时候 居多,被当作“大炮”批判 “修正主义”的时候也不 少。文化大革命时,十亿人 成了十亿门大炮小炮(编按 :据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 字,文革期间的实际人口数 为:六六年为七亿四千五百 多万人,七六年为九亿三千 七百多万人。)我也是其中 的ー门。那时候,革命领袖 总是号召要统ー步骤,统ー 指挥,“全国一盘棋”,现 在我才知道它的深意,知道 我们正是这ー盘棋中的ー 炮,ー齐对准刘少奇,“炮 打资产阶级司令部”。这里 的所谓炮打,也不是自己真 正掌握大炮,而是充当炮灰 而已,正像棋盘上的炮筒 子。
回想以往,发现自己只
是一枚棋子真有点晦气。作 为棋子,吃与被吃,和真的 人并不相干,譬如当“炮” 去打“帅”(刘少奇)时, 就从来也没见过这位国家主 席的样子,而把我们当作棋 子去“炮打”的统帅(毛泽 东),也只是在电视上见 过,其实与我们也不相干。
吃和被吃,都是别人指挥下 的ー场傀儡戏。想到这里, 又觉得懊丧。
懊丧之馀,想到鲁迅倘 若活着,其发现的“中国民 族乃是食人民族”的命题应 当有・所补充,大约要改为 “中国民族乃是靠棋子食人 的民族”。而我曾经历过的 这ー种人生,则可称为棋子 人生。O
(原载于明报月刊)
禁食月的生理变化
马大医学院病理学 庄思麟教授
自六世纪以来,每年回 历九月从早到晚是每位穆斯 林教徒的斋戒期。在这ー个 月内,每日的十四个半小时 完全禁食和饮水,跟着再进 食、喝水和休息。
由一群马大医学院病理 学部门所组成的队伍经有系 统地研究斋戒期对人体生理 上的影响。绝大部份的穆斯 林教徒在这段期间都有体重 减轻的现象,体重急骤下降
最快是在斋戒的第二周,然 后持续至整个月,平均的体 重下降是约六到七磅。体重 将会在斋戒期后恢复正常。 这显示只要改变进餐的时 间,而在进餐时不刻意戒食, 也可以导致显著体重下降。 那些欲减肥的非穆斯林教徒 也可采取此方法。
在这期间,心跳的速度 比以前降低了十至廿巴仙, 这尤其是男性更显明。这情
况可能是反映虔诚的宗教情 操引起的安宁心情的生理表 现。
虽然在禁食期间,穆斯 林教徒长时间禁食和饮水, 却没有脱水的现象,可见身 体有能力适应这新的生活方 式。不过,血糖与贺尔蒙却有 轻微的变动,只是这些变动 对正常健康的人并没有不良 的后果。@
治糖尿病新突破!
[恰敦十五日法新电] 英国《刺血针〉医学周刊 说,美国医学家也许已找到 一种能治好糖尿病的疗法, 这种新疗法可使病人不必每 天注射胰岛素。
美国洛杉矶圣文森特医 药中心的ー组硏究人员,把 一名死者捐献的制造胰岛素 的细胞移植到ー个患了糖尿
病三十年的中年人身上。
将于星期六出版的《刺 血针〉杂志说,在手术后的 二十四小时内,这些细胞已 开始制造胰岛素,并使血糖 保持受控制的水平。
九个月后,这个38岁 的男子已不再需要注射胰岛 素。他的健康起了脫胎换骨 的变化,并找到了十年来第 ー份专职工作。
糖尿病人需要每天注射 胰岛素,因为他们胰脏里制
造胰岛素的细胞ーー郎格 半氏胰岛已被他们本身的防 御系统破坏了。
郎格罕氏胰岛移植手术 已有约二十年的历史,但过 去手术的结果都令人失望〇
这次移植的郎格罕氏胰 岛是破天荒第一次用一层特 殊的被膜裹住,保护这些细 胞免遭体内免疫系统的侵 袭。©
(16/4/94)
g
《砂劳越‘华人》第六章
一八六三年至一九四一年
华人移民与农业发展
/陈振声撰•黄顺柳译
华人移民:招募、自愿与赞助
査尔斯・布禄克拥有如此辽阔的领 ±(也就加紧引进华人移民。他跟他的 舅舅ー样对华人存有某些偏见,但在行 政方面,他却比舅舅略胜ー筹。他讲求 实际,有远见,无所畏惧。他很欣赏华 人的苦干与创业精神。1852年他初抵砂 劳越便已看出华人的潜能。他以一位年 轻官员的身份访问伦乐时,便已观察到 华人开辟数百英亩的土地种植粮食与其 他农作物,真是每一寸土地都被充分利 用。1866年,即拉让并入版图之后五 年,他写道:如果将华人农民大批引 进,他以为拉让是最适合他们安居的地 方。他预见此处公路将会四通八达,拉 让江上大轮船将会川行不息。1857年的 叛变使詹姆斯・布禄克对华人大失所 望,但査尔斯•布禄克却没有改变对华 人的看法。他负责平乱,使他觉得自己 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华人。华人也将他看 成是一位意志坚强而果断的君主,,常以 铁腕镇压意图反叛的人,同时他也有能 カ使砂劳越成为ー个稳定与富强的国 家。因此在他管治下,不管是有文化的
商人、其他市镇居民、粗犷的矿エ,还 是不识字的乡区人民,都对他心诚悦 服。于是国势日益强大,大家不只在财 政与农业上互相合作,就是在华人移民 的事务上亦复如此。
1860年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之 后,臭名昭彰的贩卖劳エ组织便开始活 动。英国人招募十批华人劳工以开发大 英帝国的殖民地与其他属地。那些劳エ 拘客在条约规定下的各商港与在中国以 外各地都十分活跃。他们为爪哇与马来 亚的锡矿与橡胶园丘、古巴与西印度群 岛的甘蔗园、加里福尼亚的金矿与铁路 招募合约工人。这些擄客与有关雇主都 大发横财。工人可就惨了,合约到期之 后又再“续约”,他们直至老死方可获 得自由。这种不人道的待遇一点也不使 損客和雇主们觉得内疚。自1860年代起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止,这种合约劳エ制 度大行其道,东南亚的劳エ市场是以新 加坡为中心。新加坡在地理上接近古 晋,早已跟砂劳越的华人与欧洲人商行 有生意上的来往。所以多年来砂劳越ー 直从新加坡输入劳エ是不足为奇的。
这时,砂劳越政府直接介入华人合 约劳エ的引进。査尔斯•布禄克在新加
xro--------------------
坡设立代理处,先是A. L,约翰逊公 司,后来是派特生.西蒙士公司,来处 理招募事宜,这代理处也同时招募印度 劳エ到政府园丘工作与建筑铁路,只是 他们人数有限。通过新加坡的这个代理 处,以及査尔斯•布禄克于1880年代 在纳闽设立的另一个代理处,他获得华 人劳エ为政府开采砂隆与布禄克敦的煤 矿,并且也在马当试种烟草与茶。这些 合约工人成为叛变发生后那段时期有如 潮水般涌入砂劳越的华人移民的先驱 者。他们为乡区农业打下基础,使农业 不致于成为矿业的附庸。
通过新加坡招募工人并不能满足砂 劳越的需求。来自中国或东南亚其他地 区的工人通常是些身败名裂之徒,如罪 犯、欠债者、疯子、体弱多病者。查尔 斯・布禄克无权选择。直到1877年海峡 殖民地政府オ设立华民保护司以改善招 エ制度。保护司负责为劳工作身体检 査,以确定他们有能力工作,不过保护 司只是敷衍了事,而且劳エ等候分配エ 作的临时住所很不卫生,使到很多人到 达目的地后弱得无法工作。“拉惹”拿这 些合约劳エ去跟另一些由华人商家与园 主自己招募的工人相比,就发现后者强 壮得多。
1890年以后,新加坡在砂劳越的不 断抗议之下オ改善服务,“拉惹”也即刻 颁发新的法令,在古晋设立清洁卫生的 接待所以收容新来者,他们可在该处等 待别人为他们准备合约,在他们签署有 关合约时,也有一位布禄克官员在场见 证。“拉惹”也派出一艘轮船自新加坡免, 费运载新工人前来砂劳越。但这方面所 提供的劳エ既不可靠又不足够,到了 1914年更逐渐减少到每次只有几个人而 巳。
“拉惹”对这种情况无法容忍,便征 求古晋商人的意见,想从中国直接招募 工人。起初,费用相当高昂,使这项计
划差点不能进行下去。1870年以后的十 年里,砂劳越经济日益繁荣,劳エ日益 短缺。于是又把注意力转向中国。从中 国引进券二到了这时候需要更多费用, 但招募到的人ー个个身强体壮,倒也相 当合算。査尔斯•布禄克喜出望外,便 坚决指定华人商家为他进行招募工作。
除了上述通过中间人介绍进来的华 人劳エ之外,还有不少移民自由进入砂 劳越,他们不受任何约束,只为了响应 当局的号召,或是为了投靠已经在砂劳 劳越立足的亲友而来。大多数自愿前来 的人都由华人与欧洲人大公司所雇用, 以从事种植和开矿。这类的劳工来自不 同地区,而新加坡始终是最重要的转ロ 中心。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直接来自中 国,但也有些先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或海 峡殖民地做过工人之后,オ来到砂劳 越。后来,这些自由入境的人不再充当 劳エ,他们多是那些想到砂劳越来发财 的商人,被布禄克所提供的土地所吸引 的农人,还有那些身怀一技之长的人和 ー些知识分子。这些人通常由当地有身 份、有地位的商人所赞助。商人在受到 大园主的委托之后,也协助招请工人。 有时,他们获得“拉惹”批准引进他们 的同乡,以便向工农业进军。有些社会 领袖委任代理人替他们招募并带领新客 自中国飘洋过海而来。有些则亲自出 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招募新客,一方 面他可以趁机探亲,有记录显示,潮州 人领袖刘建发曾于!880年代二度返回汕 头招募工人。
飘洋过海的惨景
以下是查特所写的关于华人自中国 抵步的实况。从他的生动描写中,可以 看到ー些代理人争先恐后登上帆船,引 诱那些精疲力尽的旅客与他们签约。这 段文字令人读了感觉趣味无穷。
------------OQ
• 1903年英华学堂 全体师生合影。后 一排第一人为富 雅各。
“帆船常常乘东北季候风而来.... 甲板上挤满估俚,尤其是1889年黄河大 水灾横扫中国之后,ー些运气好的人在 砂劳越发了财荣归故里,于是就有了 “砂劳越遍地黄金”之说。中国的劳苦 大众吃不饱穿不暖,难怪很多人不怕艰 难困苦乘坐小帆船前来砂劳越。
“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如一片树 叶,船上搭客人挤人简直转身不得,晕 船的人很多,而每天吃一碗饭,每次只 喝ー汤匙的水,每天三次...”
“没有人知道帆船何时可以靠岸,有 风吹动船帆船オ会动,通常都要一段时 间オ会到达目的地...旅客在帆船下 锚的时候已经半死不活,却都有人雇 用。ー些老板甚至派人在砂劳越河河口 守望,一有消息便回来报告,然后由老 板登船,见人就硬塞半年薪金三十元入 其怀中,这样就讲定了,以后那人便以 每天一角八分的代价岀卖劳カ。那些钱 其实也不完全是他们的,因为有中间人 带他们前来,中间人先拿去大部分的 钱,这些劳エ比较受欢迎,因为他们比 来自新加坡的那些人强壮得多...”
这样的描写有些地方未免太天真, 但大致上还能反映从中国前来砂劳越的
人吃的是什么苦,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这 些人身无分文的惨况。说真的,这些自 愿前来的人处境并不比合约劳エ好多 少。他们都因家贫无奈オ离乡背井冒险 南来,连他们的船费都由别人先付,等 他们来到砂劳越有了工作之后オ清还。 如果有亲戚或同乡照顾就比较幸运。无 论如何,所有新来的人都得在经济与社 会生活上依靠雇主。多数雇主同时也是 赞助人,他们与新来的人若不是亲戚, 便一定是同乡,讲同样的方言。来到砂 劳越之后,这些人免不了要先当几年学 徒,跟老板学做生意。如果住在郊外, 就只好充当园丘的劳エ。由此可见,当 时人与人之间界线分明,讲什么方言的 人必定从事什么行业,这又决定他们住 在什么地方。关于这一点,以后还会谈 到。
上边讲到1863年詹姆斯•布禄克颁 布的〈土地法令〉成了以后所实行的土 地政策的蓝本。査尔斯•布禄克作了一 些补充,从而吸引华人前来砂劳越,也 吸引新加坡的华人资金流入砂劳越,为 大规模的种植业打下一基础。在1875与 1888年之间,新加坡与砂劳越的华籍商 人至少参与三间由政府所赞助的大公
SB
xro------------------
司,这些公司在砂劳越的好几个地方种 植甘蜜与胡椒,其中最突出的是第一省 的伦乐。1863年的土地法令规定所有土 地属国家所有,ー除非是公开出售或由 “拉惹”批准划给某人。土地的租借期 为999年。在租借三年之后,每英亩每 年只需缴一元便可购买有关土地。如果 地主不将已租借或已购得的土地善加利 用,政府有权将它收回。强占政府土地 的人无权拥有有关土地。一切采矿权属 国家所有。査尔斯•布禄克于1871年重 新厘定这项法令,并添加一些条款,如 给予占用者补偿,与征用某地区以供公 众使用,他同时以优厚条件吸引大规模 的中国移民前来砂劳越。在1880年代, 此事曾在东印度群岛各地广为宣传。他 也宣布马来人与达雅人的习俗地受到保 留与尊重,特别是那些达雅人用来从事 迁移耕种的土地。在他出任“拉惹”期 间,他多次颁布宣言,说明政府的土地 政策,譬如他规定那些前来定居的人可 获得多大的ー块土地,占用这类土地有 些什么条件,这包括政府为那些来自新 加坡的种植人和投资者付还船费等等。 这些条件后来还多次作岀调整。大致上 说,他成功吸引华人前来开辟大片土地 以从事农耕,而那些华人后来也的确在 指定的地点展开既定的计划。“拉惹”也 警告达雅人与马来人不要随便出售土 地,以免一些外国人,尤其是来自欧洲 的投机分子和剥削者取得土地。“拉惹” 不想见到好像在北婆罗洲与马来亚一些 地方发生的事也在砂劳越上演。有人说 “拉惹”担心的不是华人,而是来自欧 洲的种植人。自1841年至1945年,布 禄克政府都不给欧洲投机者以机会,这 使华人在种植业与其他经济领域少去了 竞争对手。
第一、第三与其他各省的垦殖区
査尔斯•布禄克将土地分给华人的
举措成为华人移民与定居的里程碑。从 1898年开始便有大批的移民涌入。在 1898与1911年之间,政府四次赞助移 民前来,让他们在第一与第三省开辟垦 殖区。这包括定居在古晋附近的福建 人,在拉让江盆地的福州人卫理教徒, 在福州人垦殖区上游立足的广东人,以 及ー批在诗巫附近获得土地的兴化人。 以人数的多寡,与后来在土地开发方面 获得成功的程度而论,福州人表现得最 出色。他们不是个别前来,而是有组织 的集体移殖。合约是由“拉惹”与他们 的首领签订。首领的责任是带领同乡到 砂劳越永久定居,由政府发给土地。另 外政府也给予垦殖民各种权利,以鼓励 他们专心务农。那些在合约上签名的首 领后来还被委任为港主,以照顾他的同 乡。
最先抵步的是ー批为数一百人的客 家人。当时是1898年,后来他们加入基 督教成为教友。他们分配到古晋以南三 哩的双溪马昂与石角一带的150英亩土 地以种稻。除了土地之外,他们也获得 财政资助与免费的建筑材料。这些人后 来改行种菜与饲养家畜,同时也协助教 会宣传,“拉惹”曾对他们放弃种稻一事 表示不满,但垦殖民成功的取得他的信, 任,又在与他们同来的江桂恩的引导 下,全都皈依基督教,江桂恩后来成为 古晋的一位知名人士。这些垦殖民的子 孙仍有不少住在该地。
自1901年起,福州人分三批大举前 来,定居于诗巫附近的拉让盆地。他们 的人数比以前的任何ー批垦殖民多。这 也是“拉惹”扩大他的计划的直接后 果。1880年11月29日他在〈砂劳越宪 报〉上公布开放拉让江流域。他表示愿 意与任何华人公司磋商,以引进为数不 少过三百名的男人、女人与儿童。政府 还答应为垦殖民建造临时住屋,免费提 供白米与盐,为期12个月。政府保证有
g
轮船来往古晋与垦殖区之间,而收费廉 宜。另外,也在垦殖区建造警察署以保 护垦殖者。垦殖者必须答应永久居住于 砂劳越。
如果不是黄乃裳具有百折不挠的领 袖气质,“拉惹”将不可能获得如此辉煌 的成功。由黄乃裳带领前来砂劳越的福 州人,与他们的子孙,用了将近一个世 纪的时间,在经济、发展、专业等领域 领先于其他社群。黄乃裳跟早期的华人 拓荒者ー样将永垂不朽。
黃乃棠生平
黄乃裳于1849年生于福建省闽清 县。当时是南京条约签订七年之后。此 条约强迫中国对外来贸易敝开门户。西 方的影响逐渐在中国扩散,特别是在各 有关商港。这又使热心的教会中人也纷 纷前来,他们将这拥有古老文化幅员广 阔的国家看成是传教的好地方。其中有 美国卫理教传教士,他们以福州为活动 的基地。.年轻的黄乃裳早期所受教育不 多,在教会的帮助与鼓励之下,很快便 成为知名学者。他考过乡试,中过举 人,同时也变成卫理教最忠心与最热情 的教徒。可惜当时中国国势衰败,对外 国的渗透与控制深感恐惧。包括基督教 在内的西方新思想被中国的官民以怀疑 的眼光看待。多年来,满清的朝廷被慈 禧太后弄得乌烟瘴气。这个老女人专横 霸道,听信谗言,任所欲为。1898年, ー批以康有为为首的饱学之士推行改革 运动,目的是将新的思想介绍进来,使 中国变成现代化国家,他们得到光绪皇 帝的支持。光绪是慈禧的外甥。光绪登 基后,慈禧不得不退位。当改革的消息 传入她的耳中时,她即刻夺回政权,她 下令将皇帝加以软禁,并逮捕六名改革 派领袖将他们处死。她激烈反对改革,
•黄乃裳
并鼓励别人反对西方文明,这导致反西 方、反基督教的义和团运动如狂风般吹 遍全中国。义和团想赶走洋鬼子和消灭 基督教,引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与天 津,扑灭义和团,并迫使慈禧太后求

BH
-----------------
和。
黄乃裳既是卫理教教徒,又支持改 革运动,当时所发生的事使他的理想破 灭。他为家人的安全担忧,也为同乡的 前途担忧。他到处旅行,曾到过新加 坡。他的长女嫁给林文庆医生。林医生 生于海峡殖民地,在苏格兰取得医生的 资格,后来成为新加坡华人社会中一位 非常出名的人。1900年事件发生之后, 黄乃裳决定离开中国,前往南洋,为他 的教友同胞找寻一片自由的土地以安居 和祈祷。在新加坡他的女婿家中,他听 到砂劳越“拉惹”招募华人农夫前去开 荒的消息。这真是天赐良机。他带着ー 封由他的女婿写给砂劳越华人甲必丹王 长水的介绍信,前往砂劳越晋见“拉 惹”,并与“拉惹”订立共有三十一项 条文的协议(见附录ー),“以引进一千 名华人农夫,包括男人、女人与三百名 儿童到拉让江畔开芭垦殖、种稻、蔬 菜、水果等等,其中不少过半数须在ー 年内引进,即!901年6月30日以前
在协议下,政府预先支付成人每名 三十元,儿童每名十元,其中三分之ニ 款项在新加坡移交承包者,余数则等有 关人士在古晋登岸时付清。垦殖者在新 加坡收到预付款项之后四个月内必须抵 步。此项预支钱款须在六年内还清,头 一年不须缴还,从第二年起一连五年每 年摊还五分之一欠款。在第一年年底, 政府将为垦殖者付出船费,并提供不少 过三英亩之土地予每一名成人,该土地 在20年内免缴地税,以后地税每英亩ー 角。如果政府有意征用已经分发的土 地,须给垦殖者赔偿。垦殖者可自由种 植各种农作品并加以售买,但必须紧记 种稻乃主要目标。政府将为垦殖者建造 登岸的码头与小路,・并协助运送货物。 垦殖者将受到保护,使其安居乐业。他 们可拥有若干枪枝以对付野猪。未获许
可,不得出售鸦片或赌博。政府承认由 承包者所推荐之首领为港主。港主的实 权只限于在垦殖区内排难解纷,如有必 要,其职权将在较后时详细加以阐明。 (在19世纪末叶,政府给予港主无限的 权カ,“拉惹”设在古晋的法庭认为无须 由它解决的所有案件都移交港主,港主 也获得特权在管辖区内经营鸦片烟馆、 酒馆与赌馆,由此看来,那些港主与拉 让的港主在权カ上有显著的不同。)最 后,如果两年一切顺利,承包者可再次 引进垦殖者,不过必须有人担保。
黄乃裳从“拉惹”手中获得三万元 的首期贷款。他与三位合伙人成立福隆 公司以谋其事,然后他便返回中国招募 乡亲。第一批九十一人由他的合伙人カ 昌又名カ义成率领,于1900年年底离开 中国,其中七十二人于1901年正月抵达 砂劳越,余者留在新加坡。黄乃裳亲自 率领第二批五百三十五名福州人由福州 直接前来,并于1901年三月抵步。翌年 六月,第三批五百一十一人由黄乃裳率 领抵达诗巫,垦殖者在伊干河下游数哩 之新珠山获得土地。黄乃裳在.诗巫设立 办事处,以处理垦殖区的事务。不久因 新珠山土地不够分配,有些人便迁往诗 巫附近的另一地区。最后共有三个垦殖 区:拉让江右岸有两个"左岸一个。不 像先前的拓荒者单身而来,这些福州垦 殖者都带着妻子儿女而来。
在最初几年,福州垦殖场确实面对 不少问题。森林是顽固的敌人,必须辛 勤劳动才能开芭种地。自中国带来的农 耕知识并不适用于热带的诗巫低地。环 境恶劣,危机四伏。害虫、老鼠、害 鸟、野鹿、野猪极多,不断摧残农作 物,家畜也常受蛇的骚扰。沼泽低地容 易传播疟疾、热病与其他疾病。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消 逝,黄乃裳越来越难以对垦殖者发挥他 的权威。作为由他自己命名的新福州垦

殖的首脑,他必须对所欠下的债务负 责,他的公司只有他与力昌两位股东。 不幸的是,カ昌并不可靠,即使在第一 次航程中已经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不负责 任的领袖。后来力昌再度返回中国,随 身携带借自“拉惹”的ー万元新贷款。 他不直接前往福州,却去香港与台湾。 钱花光了,自己也生病了,他オ回到厦 门,终于死在该地。力昌私吞公款使本 来已经负债累累的黄乃裳百上加斤,他 不得不与布禄克当局谈判。为了还债, 他只好向垦殖者收过路钱,照他的想 法,他借钱是为了大家,因此大家有义 务帮他偿还。在这方面“拉惹”的官员 对他表示不满。最后“拉惹”给他两个 选择,还钱或离境。1906年,建立福州 垦殖场之后五年,黄乃裳病了,理想也 破灭,在“拉惹”的眼中变得不可靠, 只好悄然返回中国。
他本是一名书生,对农耕与商业管 理知道得不多。他又过度低估了垦殖区 所面对的困难和热带雨林的自然生态。 他预测垦殖者能在九个月内自足自给, 事实上那些留下来的人用去超过三年时 间オ达到目的。他以教徒的慈悲胸怀处 事,使他缺乏宏观,以致对ー些手下太 过信任,无论如何,他的丰功伟绩还是 不可抹煞。在十几年后,他的辛勤也结 出了果实。他于1924年在故乡闽清去 世,享年78岁。去世之前,他已经知道 福州人于1908年在民那丹定居,1910 年在泗里街、桑与加拿逸,1920年在巴 南,1921年在加帛,1924年在•实巴荷 (民都鲁省)。黄乃裳离开砂劳越之 后,一位名叫詹姆斯•胡佛牧师(亦有 人译成富雅各)的美国卫理教传教士受 委为港主。胡佛自1903年便已跟垦殖者 在ー起。垦殖区取得良好的进展。到了 1910年,已是根基稳固,特别是种了橡 胶之后,获利不少。橡胶种植开始于 1908 年。
---------g
粤与兴化人垦殖艮
第一批福州人到达诗巫几个月之后, 有两位广东人领袖邓恭叔与江祖祥请求 “拉惹”准许他们带领同乡在拉让其他 地区定居,他们于1901年与“拉惹”签 署类似黄乃裳所签的那种协议(见附录 二)〇协议规定广东人定居于诗巫上游 的宋溪南兰。政府划出一片土地给他 们,只要他们善加利用,则无限期免缴 地税。如任其荒芜,则政府有权收回。 广东人不种稻而以种胡椒为主。“拉惹” 答应帮助他们建立家园,每一位新到者 可获得五元。政府为这垦殖区所订下的 目标是五千人,每年引进五百人。这垦 殖区由华人公司管理,港主,也由公司 委任,有一点与福州垦殖场不同,这里 •的港主可以开设鸦片烟馆、酒馆与赌馆 于他所管辖的范围之内。多年来,由于 领导无方,使得进展缓慢,但到了 !914 年情形有所改变,广东人也就越界从诗 巫朝向加拿逸扩张。
1911年,査尔斯・布禄克批准另ー 项有组织的华人垦殖计划。地点也在拉 让。这次牵涉到信卫理教的兴化人。在 这计划之下,三百名兴化人在一位美国 传教士威廉布鲁斯特(医生)牧师的率 领下自福建前来。政府拨出伊干河右岸 靠近新珠山的一片土地给他们种稻。垦 殖者并未要求豁免地税,只要求政府将 最近关闭的古晋政府米较中的碾米机送 给他们。第一批ー百名兴化人于1912年 抵步,即刻开始工作。在第二批于!913 年抵步时,开芭工作已告完成。就像福 州人一样,政府让兴化人前来也是为了 要他们种稻。结果,他们种橡胶,蔬菜 与胡椒,当然也种稻。他们饲养家畜家 禽以供自用并岀售以增加收入。他们的 举动常与“拉惹”的规定背道而驰,“拉
翻膚
xro
惹”不止ー次表示生气,但他们的努力 很快就证明种植多无化农作物是对的, 这样做不但他们自已有利,同时也对国 家经济有利。到了 1914、15年,兴化垦 殖区已很繁荣,只是来自中国的兴化人 并没有先前估计的那么多。
由此可见,政府引进大批华人移民 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土地。在第一、第三 省,“拉惹”的统治已经根深蒂固,不能 任由大片可供耕种的土地年长月久的荒 废下去,所以必须找人前来开荒种植。 第二省不受重视,因为其土质贫瘠,又 无矿藏。在这里,森林受到多年的迁移 种稻法所摧毁。别处的河流水势缓慢, 肥沃的冲积平原容易形成,第二省的河 流较短,水势较急,河床较浅,河泥甚 多,造成河口潮水汹涌。第一省自布禄 像第二省的华人人口只是逐年缓慢增 加,起先只有一小股华人商家在政府堡 •垒的保护之下开店建立巴刹,后来人多 了オ向外扩张。
第四省华人居住地的扩张也比较缓 慢。无论是在民都鲁、巴南河流域还是 美里油田都没有大批华人移民,而美里 油田的发展靠的是欧洲人资本。但“拉 惹”见到拉让垦殖区的计划成功,便与 胡佛牧师磋商,想在巴南河盆地如法炮 制,结果,1913年有二十五名福州人乘 政府轮船劳班号离开诗巫,前往巴南开 芭。自1923年至1928年,另有福州人 从拉让前往民都鲁附近的实巴荷与巴南 河畔的波育。1909年美里发现石油。 1910年开钻第一座油井。美里油田后来 的发展吸引不少工人自各地前往美里。 油田公司又从海外招聘华籍熟练工人与 技术人员,就更加剌激华人人口的增 长。
在第五省(林梦、老越与杜鲁 山),早期的华人居民多数来自汶莱 〈有一些来自沙巴),因为两地有历史 上的联系。他们人数不多,大部分经
商,也有些投资于种植业与饲养家畜。 近年来,伐木活动与锯木工业的兴起也 造成人口急增,华人企业家在这方面大 展鸿图。
第三任“拉惹”查尔斯•梵纳•布 禄克统治(1917-41)直到太平洋战争 爆发。在这一段时期内,华人移民砂劳 越可说时断时续,在后来的几年更受到 限制,当局只签发入境证给那些已经有 亲人住在本地的个别人士。
华人移民砂劳越首先是要’归功于査 尔斯•布禄克所采取的开明政策,同时 也反映出华人本身在经商与种植方面的 オ华,为新来的人制造了许多就业机 会,从而打下经济与社会基础。这不但 是华人本身的成功故事,也是砂劳越大 规模发展农业的成功故事。自1871年以 来,华人人口稳健增加可充分证明这ー 点。〈砂劳越宪报〉报导,在!871年尝 .试展开的人口调査数字显示,当时砂劳 越总人口是141, 546人,其中华人占 4,947人,而住在砂劳越河ー带的华人 则有3,46?人。1877年,英国所作的ー 项估计指岀华人人口已增加到七千人, 1909年,巴林・顾德与邦裴尔估计砂劳 越华人总数约达四万五千人。如果这项 ロ已增长七倍。1876年至1939年间华 人人口多少已无法找到可靠的数字。1939 年,有人提出华人总数为123,626人,但 官方的人口调査显示砂劳越总人口为 546, 000 A,其中华人占145,158人。
1959年的人口调査得出的华人总数为 229, 154,人。起初,华人人数并不引人 注意,如今却已占总人口的三份之一。
1970年,马来西亚人口调査提供的砂劳 越华人人口为294, 020人,在将近一百 万(975,918)的总人口中占三十点ー 巴仙。早期的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异 族通婚,因为当时还未实行大规模的移 民计划,所以入境者大多未曾携带家 眷。0
,
▼华资中心管委会主席陈松生律师赠送纪念品予副教长拿督冯镇安博士。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筹备最後仆H裕頫ニ点 经年的做育指南I994年〉今 、、為无充督理S件
日(28 / 4 / 94)在副教育ー rnijlis ^flartaren
部长拿督冯镇安爵士主持的£ 推介礼上隆重面世。 !
这本通过华文推广教育r 资讯,以利我国教育发展的 应用指南,是副教育壑长拿 督冯镇安博士形容为捉紧资 讯爆炸时代脉博,关心教育 的私人界出版刊物。
主办
Educo^en Dir
蓦俪搭二,膈姫
他在今天的推介礼上指
普1作出发展是教育部九十 副豕芸後糠要推企
年代的目标,以在政府及人 民的合作下,协助国家培育 更多大专人才,积极发展国 家迈向2020年的宏愿目
《敎育指南1994》
标。
他说,ー个国家的繁荣 与否与教育的普及息息相 关,因此,他表帀庆幸我国 在独立短短的数10年来已成 功建立普及发展的教育,随 着这个基础,政府目前更着 重致カ于大妄及大学教育的 发展,由此政府大专学院希 望和私人学院共同合作’,培 育高素质的人力贲源,同时 也将马来西亚发展成为亚太 区的教育申心,吸引更多外 国学生到釆求学。
谈到这本新面世的教育 指南,他表示教育部欢迎私 人界出版这类集合国内外教 育资讯的刊物予社群作为升 学和教育的索引和指南。
这本由华社资料硏究中 心出版.的〈教育指南〉于今 年度创;刊,是一本教育资讯 的百科全书,教总主席沈慕 羽更形容其为升学的通胜, 内容概括了国内外升学指 南、政府及私立学院简介、 大使馆通讯录、文化中心通
讯录、图书馆通讯录、全国 中小学通讯录及统计数字、 国内外奖、助、贷学金的申 请方法、教育部属下部门及 法定机构通讯录、教育滔询 单位及民间团体等等。其申 也收录了世界18个国家大妄 学院的筒介,及我国800间 私立学院的资料。这本教育 指南将每两年出版一次。@
( 29 / 4 / 94)
V《教育指南1994〉推介礼会场一瞥。
・张碧芳于5月U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她将于7月3日 落发,以为华社资料硏究中忠寿募基金的讯息。在张碧芳 '(石)向记者述说她的心路历程前,华资管委会主席陈松
/ 生律瞄向记者介绍华资的组织与现况。左一为游若金博主。
花碧贵辭成米窟出家 イ貝佑了、'"え成-•个心愿 决定あ华资奪敦 ・优崽碣许す澹伤
格心春球帝的年切 .实散很夺贵的负推
な旋的灯火要放传 它地権共同的理想
儘镶•凌处亥彳§ダ斜萌 回梱な会筱水尽心尽感 祐祀> 将衣上丸ゑ日 位束,也泅阙成带耒
あ採作出泱料
猪疑就米五者 钵我们あ死液激落 效卢婚起大家的弱
风辑
25/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