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星期四

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白纯瑜(1922-2003)

《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

白纯瑜(1922-2003)
教育工作者
 

 
反对华校改制的一根劲草
 
白纯瑜是一位杰出的华教教育工作者,在马来亚战后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面对单元主义灭顶的威胁中,白氏站稳立场,办出了华文母语教育的特色,使华校大放光芒。白纯瑜的办学模式,与前任校长严元章相衔接,可以统称为“峇株巴辖华仁”模式。应当指出的是,这个模式既保持了母语教授数理化的特色,也不妨碍把英文科水平推向高阶梯,避免了母语教育可能变色的危险,比之此前的“钟灵模式”,以及后来的“双轨制”,有根本的区别。今天,总结这个模式的成功经验,对维护与建设华文独立中学,并把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与世界潮流接轨,应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白纯瑜,祖籍中国福建省安溪县。据峇株巴辖五校董事会执行秘书庄松爱反映,白氏出身槟城书香世家,聪慧好学,战前钟灵高中毕业,1930年代中日战争时期到中国清华大学深造。因战争缘故,清华、北大、南开迁至云南省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白氏于1941年就读该大学外语系。1945年毕业,执教云南箇旧中学,也担任过清华助教。据庄松爱说,大约在1949年白氏获得“庚子赔款”提供的奖学金,转赴英国大学深造英国文学(该奖学金每年只录取两名全国优秀生)。不久,中国政权易手和健康问题,他回马在槟城韩江中学教授英文,兼职槟城《星槟日报》电讯翻译员。白氏三小时可翻译五千字,可见其中英文造诣之深,并在华文报界传为美谈。1955年严元章出掌柔佛州峇株巴辖华仁中学,白纯瑜偕夫人杜继彦南下到该校就任英文科主任兼英文导师。1958年与1959年间,受邀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研究英文作为第二语文的教学法,考获教育文凭。1961年至1985年接掌华仁中学,前后长达25年。1963年至1964年任南大英文兼课讲师。白纯瑜继承和发扬光大严元章的办学理念,发挥了母语教育的优越性,打破独中生升大学的“语文障碍”的神话,使华仁毕业生能够直接或通过先修班升入西方高等学府。白校长自己的二男五女都是先受华文中小学教育,后深造于西方大学,获高等学位,而华仁毕业生成人成才者比比皆是。
 
以母语教育为主轴的白纯瑜,而其办学理念与严元章相似,主张办学主要是以人为对象,不是以考试为目的;面对多数人而非少数子弟;提倡因材施教,成人成才。严、白两位学贯中西的教育家以实践证明,母语教育完全可以同西方教育相衔接和融合,关键在于办学者是否有坚定的理念和采取符合实际需要的正确教学措施与方法。峇株华仁享誉南北马,在1960年代华文中学改制之后成为全国独中的一颗耀眼星星,就是无可争议的证明。
 
白氏主张民主办学,强调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所长,教好学生;举贤任能,不朋党,不避弃,推心置腹,分工合作,又时常与董教学对话,听取意见。董教各司其职,相辅相成,校园自主。
 
白纯瑜虽受英国正统高等教育熏陶的时间比华文高等教育更长,而且受过英文教学专业训练,是一位“英文教学专家”,但他品格中的华文传统特点植根深厚。在单元教育泛滥的时期,办出中西结合,比所谓国民学校更出色的母语教育体系。人们可以从中西文明糅合于一身的白纯瑜身上看到他如何将两者文明取长补短,而且中华文化因此而愈显丰满,在多元的、“后殖民地”的马来西亚发放出瞩目的光芒。
 
1961年白纯瑜接掌华仁之时,正是华校面临改制时刻,全马多数华文中学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象骨牌般相继倾倒,危机极为险恶。“疾风知劲草”,他坚定不渝,配合苏木有董事长,在柔佛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会议上,大声疾呼坚守原则,以防一点突破,自乱阵脚。1976年,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在森美兰州波德申举行全国华文独中第一届行政人员研讨会,讨论独中之课本与考试媒介语文的问题,北马区的独中领导人多主张独中生应参加政府考试。白纯瑜独排众议,坚持华文独中必须用华文课本。
 
柔佛州中有十所华文中学,六所成为独中,接受改制者四所,即昔加末昔华中学、丰盛港培智中学、笨珍培群中学、利丰港培华中学(后两者后来复办独中)。柔佛州是全马华教保留得最完整的其中一州,这与严元章、白纯瑜站在最前线,和柔佛州全体董教、华社一齐努力不无关系。
 
白纯瑜填补了严元章被变相驱逐出境的空白,实践了林连玉“津贴金可以不拿,独中不能不办”的号召,为维护华教作出重大贡献。据悉,他私下曾被内定为教总主席职候任人之一。林连玉被迫离开华教界后,白校长临危受命,于1961年至1963年任教总副主席(黄润岳为主席),并负责编辑《教师杂志》。
 
改制事件发生后,白纯瑜一面全力建设华仁,一面抗拒当时甚嚣尘上的双轨制侵蚀(认为独中应当开“特别班”参加政府马来文或英文文凭考试)。他形容接受改制是“出卖”华教,参加政府考试则是“免费奉送”。白氏认为,华校拒绝津贴不接受改制已经付出重大代价;如果又自暴自弃,考取别人的文凭,何不干脆升学国中?有者误以为白氏“霸道”,殊不知在华教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非如此无以确保华教之根。
 
1973年董教总通过《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成立小组,广招人才,积极从事重振独中母语教育完整体系,包括教学媒介语、课程与课本、学制、考试体制、行政体制等。白纯瑜被延揽在以黄润岳为首的小组成为委员之一。自1975年至1985年,他担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属下的统一考试委员会、统一课程编纂委员会和师资教育委员会的咨询委员,以其中西结合的教育理论以及华仁办学的具体而丰富的经验,在建设和提升全国独中的工程上做出了贡献。
 
白纯瑜生活俭朴,办学严格,秉性耿直。据董事长苏木有透露,1960年代政府曾献议高薪聘请白氏为英文高级督学,被他一口拒绝。对于南大当局拟聘为专职英文讲师,白氏只应允出任兼职英语讲师,每周末赴南大授课。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独中十分困难的时期,他每月从菲薄的薪俸中,自动扣除马币50元充作学校的经费。
 
麦翔
 
参考资料
•林腾飞:<白纯瑜校长.站稳民族教育立场>,《南洋商报柔佛增版》转引自《峇株华仁中学五十周年纪念1940-1990特刊>>,1990年5月1日,页173。
•颜龙章:<纯瑜光辉.华教回春>,华仁网页,www.chsbp.net。
•庄松爱:<华教典范•白纯瑜校长>,收入《峇株巴辖华仁中学65周年2005特刊》2005,页78。
•笔者与庄松爱的电话访谈。日期: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