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州名渊源

马六甲州名渊源
叶瑞生译



    马六甲是个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马来王朝,尤其是于1400年至1511年期间。马六甲作为一个经商中心的盛名远播世界各地。虽然马六甲马来王朝只存在117年(1394—1511),但其盛名及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马来纪年》里详细的记载了马六甲王朝创立初期的历史。另外,中国及葡萄牙的文献也提供了一些有关马六甲王朝历史的资料。这些文献叙述了马六甲如何开始及何以会沿用这个名字至到它闻名于世。

    《马来纪年》叙述了有关新加坡最后的一个马来王,苏丹依斯干达沙(Sultan lskandar Shah)及其宰相Sang Rajuna Tapa的事迹。Sang Rajuna Tapa的女儿是苏丹依斯干达沙的宫女,因诬蔑其他的宫女而被苏丹所弑。由于对苏丹极度的愤怒,于是Sang Rajuna Tapa勾结了爪哇的满者伯夷王朝,并要求它进攻新加坡。结果,满者伯夷进攻并击败了新加坡。苏丹依斯达沙和随从们放弃新加坡而逃到麻坡。到达一处地时,苏丹决定在该地驻留时,却发现该地有许多蜥蜴。既使肆杀无数,仍然爬出许多蜥蜴,因此该地後来被命名为Biawak Busuk(意思是“臭蜥蜴”)。



    苏丹依斯干达也曾经尝试开拓几个地方,但都不成功。他们在其中一个地方建造城堡,但入夜后,该城堡却变得溃毁,因此该地后来被称为Kota Buruk。于是苏丹依斯干达及其随从们只好继续旅程直到Sening Ujung(乌仲河)。他们发现那地方极好。苏丹把他的一个大臣留守那儿。从那里,苏丹和他的随从步行至靠近泊淡河(Sungai Bertam)一带的地方。

    有一天狩猎时,苏丹站立于一棵大树下。苏丹的一只猎狗却被一只白麋鹿踢踩于该棵树下,苏丹被这只麋鹿的勇敢深深吸引,并觉得这地方极好而决定开拓它。于是苏丹问了其随从当时他在该树底下乘凉的树名,其随从告知说该树是马六甲树。苏丹便以该树树名,即“马六甲”为该地命名。

    有一些历史学者质疑了《马来纪年》里所提到的依斯干达沙王,即一个回教名字。当时新加坡王还未皈依回教。该国王只在成为马六甲王之后,即1400年才开始皈依回教。从葡萄牙及中国的文献,新加坡王的名字是由拜里米苏拉(Permaisura)所给的。葡萄牙的文献有时称拜里米苏拉为Paramicura或Permicuri。中国的文献则把他称为“Pa-1i su-la”及“Pal-li-mi-su-la”。布绒阿迪(Buyong Adil),一位撰写马末西亚各州历史书籍的马来作家,根据中国及葡萄牙的文献而选择了“Permaisura'’这个名字,并称谓马六甲王曾经使用Permaisura lskandar Shah的这个全名。《马来纪年》的作者敦斯里拉让(Tun Sri Lanang),于1612年撰写这本书时,选用回教名字给于第一个马六甲王,或许是因为他是以回溯的方式陈述,因此得以选择他所要呈现的景像。



    曾著Lendasda India(1551)一书的葡萄牙作家卡斯巴柯里亚(Gaspar Correa)指出,拜里米苏拉是一位从爪哇岛逃到马六甲的爪哇大臣。当他抵达那儿时,发现那儿已有原始马来人及海人(Orang Laut)的居住区。他在河口的一个渔村发现那里的人民从事鱼乾的事务。这些鱼乾售卖给来自外地的商人。由于这个鱼乾的行业而使到这个村庄渐渐发展、进步起来。这个地方被称为“Malagas'’或“Mulagas'’,藉以纪念它作为一个售卖鱼乾的中心。

    《马来纪年》向世界各地叙述马六甲城的繁荣时,常来马六甲经商的阿拉伯人称这个国家为“Malakat”,意思为各种贸易集中的地方。也有人称它为“Mulagah”,含有同样的意思。梵文中则有“Malayakolam”或“Malayaka”的字音,意思为马来人的国家。

    在中国的文献里,马六甲被称为“满刺加”。马欢,于1451年所写的《瀛崖胜览》中指出当时马六甲并不是个拥有政府的国家。在该地区共有五个岛屿,而马六甲则被命名为“第五岛屿”(Pulau Lima)。至到1409年,马六甲成为一个有国王统治的国家。

    在这个国家,有许多地方掌故。这些地方,有些虽已不存在,但却在历史及故事中经常被提及。例如几百年前极著名的狼牙修(LangKasuka)及Gangga Negara,如今只变成历史名词,因为有关它们的剩存史料极少,但是有关马六甲的文献却很多,而且许多记载是既有趣又有用的资料。



    从这些有关马六甲名字渊源的古老故事中,有两个很有趣的方面,即一个基于传奇故事,而另一个则基于历史事实。从既存的记录所知,“马六甲”这个名字比拜里米苏拉或苏丹依斯干达沙所创立的王朝名字,更早存在。从到马六甲经商的中国商人的记载中,说明了一个名为马六甲的五个岛屿的其中一个岛,已有个经商的地方,“马六甲”这个名字也在志期1324年的爪哇词赋中被提及。另外,“马六甲”也被记载为一个于1360年成为暹罗王朝所统治的地方。阿逸岛(Pulau Air)上(五个岛屿中的其中一个)的经商中心后来迁至海峡人(Callates)或原始马来人居住的渔村的泊淡河口去。这个经商中心渐渐发展及成名,明成祖也曾到访。

    1403年,明成祖登基,为了显耀中国的富强,当时派遣了舰队到各国要求它们向中国朝贡。被派到马六甲的使者为尹庆。根据尹庆的报告,马六甲的管理大臣为“拜里苏剌”。

    第二个被派遣到马六甲的使节团是由郑和率领,即于1407年。当时拜里米苏拉已成为马六甲国王。郑和于1409年再次到访马六甲,并带来许多礼物。之后,即1411年,拜里米苏拉率领了其王子和大臣们共540人回访了中国。这个皇室访问团受到隆重的款待及被赠予各式各样的礼物。1412年,拜里米苏拉再次派遣使者带着许多礼物到中国去。当拜里米苏拉于1414年驾崩时,马六甲与中国的联系中断了一个时期。

    中国的文献描述了当时马六甲的情形。马六甲开始是位于阿逸岛的一个买卖中心。那里的地形狭隘及无地可耕种。马六甲被迁到位于泊淡或马六甲河口的新地方,那里地方较宽广,也有一些农耕地进行小规模的种稻活动。“马六甲”逐渐成为闻名的港口。商品被小船从村庄里运载到对岸,并和到来的外商经商或交换商品。这些出口商品包括锡米、海产及Lignin、沉香木、Kapur baras、蛤、檀香、象牙、黑胡椒等土产。在这所有的交易中,锡米为货币及成为估价的单位。

    对于马六甲王朝的创立日期,有几个不同的意见。“Lendas ou Cronica dos Feitos da India'’的作者卡斯巴柯里亚(Gaspar Correia),给予了一个相当早的日期,即第8世纪;然而Joao de Barros却说是在第13世纪;“Decadas da Asia',  的作者Diogo de Couto认为应是在第14世纪的上半叶;撰写了“Oud en Njeuw Oost lndien'’的荷兰作家及传教士Francois Valentijn认为应是在1252—1253年后,而Paul Wheatley (“Golden Chersonese'’的作者)则认为应是在1370年之后。布绒阿迪(Buyong Adil)以新加坡早期历史来计算,认为拜里米苏拉是于1394年开拓马六甲,于1400年期间皈依回教。De Eredia则认为马六甲成立于1411年。Tome Pires则认为拜里米苏拉于1400—1402年之间开拓了麻坡及泊淡。从中国所存尹庆使团的文献,提出1403年时,马六甲已是强盛及进步的经商中心。无论那一种计算法,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马六甲于14世纪末,已开始发展成为经商中心。

    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记载是来自托雷米(Ptolemy),他曾给马六甲命名为“Jerra or Regoi Aurifera”或“盛产黄金的王国”。托雷米也常称马六甲为“Aurea Chersonesus”或“黄金半岛”。“黄金半岛”的盛名使到它成为西方列强如葡萄牙及荷兰的争夺地。

    历史已经证明了马六甲成功从一个默默无名的村庄崛起,而成为闻名于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经商中心。它拥有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系统,就如“马六甲律法”及其他文件所显示。存在了约一个世纪,至到1511年的马六甲马来政府,已是那么的出名。当室利佛逊(Srivijaya)及满者伯夷王朝于14世纪末衰落时,马六甲就显得更重要了。马六甲作为一个经商中心的辉煌时期,使到它成为一股强大且极富影响力的力量。总共有七位苏丹统治了马六甲,即从拜里米苏拉或Permaisura lskandar Shah(1394—1414)开始到最后的苏丹玛目沙(Sultan Mahmud Shah, 1488—1511)。

(译自Zakiah Hanum所著的Asal-usul Negeri-negeri Di Malaysia,第五章。)


资料来源:《资料与研究》第17期 199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