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过清真寺的请举手

还没到过清真寺的请举手
安焕然
 
南方学院的两场讲座:“跨文化的惊艳:族群文化与民系认同的省思”及“跨文化投资经营:3个13亿人口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主讲者是同一人:陈漱石。而在这两场的讲座里,主讲人都抛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谁还没到过清真寺的请举手?”
 
答案几乎是一致的,超过一半以上的观众和同学都举了手。主讲人继续追问:“为什么在一个自称是多元文化的国度里长大的人,怎么竟连国内占65%人的宗教信仰文化,我们竟是如此隔阂和陌生?”“难道说伊斯兰教在大部份的华人社群里仅是一些肤浅、刻板及充满偏见的印象:不吃猪肉、娶4个老婆?”
 
陈的提问,既尖锐又刻薄。在所谓多元的国度里,我们强调“跨文化”,不应仅仅在于承认彼此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跨国越界”地,互相去理解、欣赏和包容彼此的文化。
 
主持正义、守正自洁、诚实宽恕、做善人而不做不义者;为人正直、诚实做人、仗义疏财、赈济贫民、孝敬父母、尊敬长者、优待亲戚、怜恤孤寡、恪守买卖公平、合法经营、禁止高利盘剥、反对以强凌弱;社交上提倡诚实守信、和蔼待人、有礼有节、同情弱者、宽容待人、这些宽厚仁慈的精神,不只是儒家文化的专利,在古兰经里,也是为穆斯林规定遵守的道德原则。
 
当然伊斯兰教还包括了禁止饮酒、吸毒和赌博等行为。穆罕默德甚至严厉警告说:“末日受罚最剧烈的,是赖世人而生活,而游手好闲的人。”他进一步指出:“谋取生活也是遵行天命,是怯懦偷懒不得的。”
 
因而,一个人若是变得庸懒、腐败和霸道,实际上那是人性堕落的问题,而不是伊斯兰教所促使。正好相反的,人由于赋予了真主本性,伊斯兰教义从人性两重性(善与恶)出发,认为人只通过加强道德修养,才能达到驱恶从善的目的(参见杨启辰、杨华《伊斯兰哲学研究》)。
 
伊斯兰不是恐怖份子的代名词。穆斯林和千千万万善良人民一样,有着他们的道德规范与和谐生活。爱德华萨依德曾指出:恐怖主义一词乃是帝国主义的产物。这里面带有文化抵抗的义涵,也带有绝望和无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妖魔化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真正的政治愿景只能以和平共存和互相合作为思考前提。
 
陈漱石在讲座会上说,“包容”乃多元之本,“放下”乃简朴之始。以华语为主的大马华人社会不应故步自封,一定要跳出既有的框框。
 
全球化的当下,不是只有中国在崛起。印度和伊斯兰教世界也有13亿人口(甚至比此还要庞大)的市场。有一次吃着近来广告打得颇火的某雪榚公司的新产品,包装盒子印有Halal认证,再仔细看其Country of Origin,竟是China。
 
星洲日报/六日谭作者:安焕然南方学院中文系主任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200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