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9.06.26
(吉隆坡25日讯)女学生当众唤教师“阿倌”(双性人)被鞭打,母亲到学校兴师问罪,并且直播过程以正视听,结果引发社会舆论轰炸;教育部和教育界都认为任何人皆不该将这类事件放上社交媒体让网民进行公审,以免对涉及的双方造成二度伤害,或对他们的身心带来深远的影响。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要求家长自我衡量,尤其是把类似事件发布到社交媒体上,让孩子的隐私曝光之前,必须先考虑到未来可能对孩子的影响。
她说,这次教师鞭打女生事件,有人在社交媒体留言支持,也有人反对教师的做法,最重要是考虑女生的身心发展会不会受影响。
她于今日巡视峇冬丁宜淡小已延误2年完成的新校舍工程后说,这起教师鞭打学生事件引起轩然大波,更反映教育工作者面对无数挑战。
“教育工作者需控制情绪,遵守教育部不允许体罚,教师一旦被发现面对情绪问题,教育局会提供适当辅导。”
她强调,校方至今没有阻止对教师出言不逊的女生继续到校。
她说,这个事件也突显性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其中一环,是教育孩子不要标签化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所以,教育部将加强性教育方面的深度。
她和教育部长马智礼都表示新山县教育局已传召涉及的教师协助调查,该局也会与该学生的父母会面,相信最快今天将有结果。
教育部长马智礼则呼吁人们停止转发和此案相关的视频及照片,以照顾教师和学生的形象。
他发文告说,向学生施加任何形式暴力的行为都应该被拒绝,希望人们给予新山县教育局和相关单位空间履行职务进行调查。
教总主席拿督王超群不认同家长将“兴师问罪”的过程放上网引起公审,并劝告到学校处理事务的家长,包括投诉教师行为不当等,应先要求见校长和听取校方解释,尊重校方主权。
他指此事是学生没有尊重老师在先,家长再到学校不按标准程序责问老师,更企图通过直播引起公审在后,指家长行为过度溺爱孩子,纵使老师应避免在情绪失控下体罚学生。
王超群受访时说,涉事的男老师是年轻人,也许教学经验尚浅,然而女学生当众侮辱老师,是不尊重老师的行为,若不适当的处罚女学生,有损老师的威严;因此,他赞成应对不尊重老师的学生施予适当惩罚,包括不涉及体罚的其它纪律处分。
“这名女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兴师问罪,还开直播企图引发公审,一面倒袒护女儿的行为就不对了,这是挑衅老师行为,也没有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未来更加肆无忌惮,以为可以目无尊长,被处罚后有妈妈撑腰,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王超群体谅该名被骂“阿倌”的老师的心情,但鞭打女学生确实不当,虽情有可原。
“校方向来避免体罚,除非是非常严重的纪律问题。适当体罚应该是鞭打手掌。”
“教育制度真的出了问题,学生被家长宠坏了,不似我们过去尊师重道,在学校被处罚都不敢告诉父母,以免被父母再体罚一次。”
教专主席陈发福也表示,教育部制定的鞭打学生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和父母到学校交涉的行为守则,各方都应遵守。
全国教师职工总会对学生/家长制定在校行为守则
(摘录)
①父母/监护人/访窖须遵守的行为守则
一父母若到校园与老师交涉学生的纪律问题,须获得校方行政部同意
一尊重老师的专业,即培训孩子成为优秀人才
一父母须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络,以和谐方式解决学生问题
一父母须主动向老师告知学生在校外/家里的纪律问题
一父母禁止携带头盔、违禁品进入校园;校方有权禁止父母携带违禁品入校
一父母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须保持礼貌及控制情绪
一父母必须顾全其它人的尊严
②父母/监护人/访客须避免的行为
—避免插手课室/办公室等地方事务,避免可以破坏和谐的行为
一避免在生气时大声说话、粗俗语言及无礼态度
一威胁校里任何人安全,都是刑事行为
一避免滥用社交媒体,发布具恐吓、诽谤的资讯
一避免出动第三方来解决孩子在校问题,应依循合法管道,如家教协会、校长或班级主任寻求解决
一攻击/采取私刑对付
一禁止在校吸烟及喝酒,校方有权禁止相关人士进入校园。
教育界:恐二度伤害 勿上载社煤公审
(吉隆坡25日讯)女学生当众唤教师“阿倌”(双性人)被鞭打,母亲到学校兴师问罪,并且直播过程以正视听,结果引发社会舆论轰炸;教育部和教育界都认为任何人皆不该将这类事件放上社交媒体让网民进行公审,以免对涉及的双方造成二度伤害,或对他们的身心带来深远的影响。
张念群:家长应衡量公审影响力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要求家长自我衡量,尤其是把类似事件发布到社交媒体上,让孩子的隐私曝光之前,必须先考虑到未来可能对孩子的影响。
她说,这次教师鞭打女生事件,有人在社交媒体留言支持,也有人反对教师的做法,最重要是考虑女生的身心发展会不会受影响。
她于今日巡视峇冬丁宜淡小已延误2年完成的新校舍工程后说,这起教师鞭打学生事件引起轩然大波,更反映教育工作者面对无数挑战。
“教育工作者需控制情绪,遵守教育部不允许体罚,教师一旦被发现面对情绪问题,教育局会提供适当辅导。”
她强调,校方至今没有阻止对教师出言不逊的女生继续到校。
她说,这个事件也突显性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其中一环,是教育孩子不要标签化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所以,教育部将加强性教育方面的深度。
她和教育部长马智礼都表示新山县教育局已传召涉及的教师协助调查,该局也会与该学生的父母会面,相信最快今天将有结果。
马智礼:停转发视频照片
教育部长马智礼则呼吁人们停止转发和此案相关的视频及照片,以照顾教师和学生的形象。
他发文告说,向学生施加任何形式暴力的行为都应该被拒绝,希望人们给予新山县教育局和相关单位空间履行职务进行调查。
王超群:家长应按程序责问
教总主席拿督王超群不认同家长将“兴师问罪”的过程放上网引起公审,并劝告到学校处理事务的家长,包括投诉教师行为不当等,应先要求见校长和听取校方解释,尊重校方主权。
他指此事是学生没有尊重老师在先,家长再到学校不按标准程序责问老师,更企图通过直播引起公审在后,指家长行为过度溺爱孩子,纵使老师应避免在情绪失控下体罚学生。
王超群受访时说,涉事的男老师是年轻人,也许教学经验尚浅,然而女学生当众侮辱老师,是不尊重老师的行为,若不适当的处罚女学生,有损老师的威严;因此,他赞成应对不尊重老师的学生施予适当惩罚,包括不涉及体罚的其它纪律处分。
指家长没为孩子树榜样
“这名女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兴师问罪,还开直播企图引发公审,一面倒袒护女儿的行为就不对了,这是挑衅老师行为,也没有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未来更加肆无忌惮,以为可以目无尊长,被处罚后有妈妈撑腰,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王超群体谅该名被骂“阿倌”的老师的心情,但鞭打女学生确实不当,虽情有可原。
“校方向来避免体罚,除非是非常严重的纪律问题。适当体罚应该是鞭打手掌。”
“教育制度真的出了问题,学生被家长宠坏了,不似我们过去尊师重道,在学校被处罚都不敢告诉父母,以免被父母再体罚一次。”
教专主席陈发福也表示,教育部制定的鞭打学生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和父母到学校交涉的行为守则,各方都应遵守。
全国教师职工总会对学生/家长制定在校行为守则
(摘录)
①父母/监护人/访窖须遵守的行为守则
一父母若到校园与老师交涉学生的纪律问题,须获得校方行政部同意
一尊重老师的专业,即培训孩子成为优秀人才
一父母须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络,以和谐方式解决学生问题
一父母须主动向老师告知学生在校外/家里的纪律问题
一父母禁止携带头盔、违禁品进入校园;校方有权禁止父母携带违禁品入校
一父母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须保持礼貌及控制情绪
一父母必须顾全其它人的尊严
②父母/监护人/访客须避免的行为
—避免插手课室/办公室等地方事务,避免可以破坏和谐的行为
一避免在生气时大声说话、粗俗语言及无礼态度
一威胁校里任何人安全,都是刑事行为
一避免滥用社交媒体,发布具恐吓、诽谤的资讯
一避免出动第三方来解决孩子在校问题,应依循合法管道,如家教协会、校长或班级主任寻求解决
一攻击/采取私刑对付
一禁止在校吸烟及喝酒,校方有权禁止相关人士进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