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田野行脚2011.01.09
怀孕与生产习俗
李永球
曾经在本栏介绍过〈孕妇动到土〉(2008年4月6日)的民俗,那是讲解孕妇动到胎气的民间处理方法。怀孕了当然要照顾好身体,避免生病而影响到胎儿及孕妇,民间除了给孕妇吃十三太保外(参见2008年4月13日本栏文章),也有服“薏苡水”(薏米水)。薏苡具有键脾渗湿,清热排脓等功效,民间认为孕妇服薏米水,可以排除婴儿的胎毒,使到婴儿不生带水状的痱子等皮肤问题。
旧时医学落后,孕妇的禁忌也就特别多。民间有胎神之说,通常禁止孕妇进行种种不利于胎里婴儿行为。诸如禁止孕妇以铁锤敲钉东西,不然会生下残缺的儿子;禁止孕妇看大戏里的贺寿环节,其中一个环节是一个戴面具的演员在“跳加官”,看到它生下的孩子不爱说话;禁止搬动孕妇的床,不然会动到胎气;禁止孕妇到丧家或庙宇去,不然会冲犯到不幸流产(自己的父母等长辈丧事不禁忌)等;禁止吃螃蟹,不然孩子喜欢咬人;禁止以木枝穿通火炉里的“烘炉子”(火炉里的气孔状器物,供火炭在炉里因有气孔而使到空气流通,火势旺盛燃烧),生下兔唇的孩子等等。
禁忌之所以这么多,就是要孕妇照顾好身体,这是传统的胎教,当然其中会有一些不科学的成分,其实,目的不过是要孕妇减少操劳,尽量不到外面走动,不可乱吃东西或药品,以免造成胎儿营养不良或残智障等。随时代的演变,现在的禁忌则愈来愈少了。现在的人更注重新式胎教,比如听听音乐、看看漂亮的婴儿图片、欣赏大自然的风景等等,希望能够生个健康又漂亮的宝宝。
还有一种“笑花”,孕妇在怀孕期会疯癫,一些会失常直到生产,一些则每胎都疯癫,产后就正常了。不幸流产者,岳母得煮“猪肚汤”,以茶壶盛之,给女儿及女婿在床上吃,茶壶套上一串12粒的红枣及一串12粒的龙眼,取其好彩头。夫妇俩吃过美味的猪肚汤,称为“换肚”,意味在床上换了新的肚子(子宫),还得继续努力“做人”,不得偷懒哦!
当十月怀胎后,就是等待婴儿诞生的紧张兴奋时刻,一个生命的诞生在民俗来说,是十分重大的喜事。以前都是由传统的民间接生婆或邻居妇女来为新生命接生,尤其住在郊区的贫苦人家面对交通不方便及经济拮据等因素。接生最棘手的问题,除了难产不提外,胎盘不下也是大问题,民间认为胎盘不下产妇会因此死去,于是就以各种方法使之出来。其一是以手指伸进产妇的喉咙深处抓弄,使其作呕,如此胎盘就能溜出来了。不然以手挤压腹部等方法;再不能下的话,一些人会烧香祈求天公保庇,使胎盘自动出来。产后的胎盘如何处理呢?通常会土埋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或者加上铁钉和砖块沉入河海里去,避免给邪恶巫师取得而施法,这样婴儿将会死去,灵魂就会被巫师养为“鬼囝”。
婴儿诞生后剪脐带时,轻轻做状先挤三下进,再挤三下出,含意为进三下财,出三下脏。福建话的肚脐谐音“肚财”,故进财也!
婴儿出世后,得举行“拜落土”仪式,以炒酒鸡、面线汤、金针木耳汤、咸饭(不是糯米,而是以白米饭的占米,加上麻油、姜和香菇煮成)、香和金纸等,在产妇生产的床上祭拜婴儿保护神“床母”。(以上访温华,1988年)
时下的孕妇均到医院生产,这些旧时的生产习俗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