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新山老城区

 星洲日报2011.01.16

话说新山老城区
舒庆祥

    新山老城区,政府决定辟为历史文化区。规范工作己在紧锣密鼓推敲中,整个计划相信即将公诸以世,老实说,锣鼓敲响的这么久,每个新山人都在翘首以待。

    远程工程看;来仍举棋未定,不过,多项短期的配合计划已在按序推动中,在各方努力下,老城区也因而日显生机,人潮越来越多,摆脱了之前给人死气沉沉之貌。

    宏伟壮观的CIQ进出境综合大厦的全面启用最具带动性。它带旺了整个老城区,如今在其周围,人来人往,车来车往,一片繁盛。预订今年3月间,横跨市区至鲁马固打区的往来天桥,将再度开放,届时前往老城区将更加便捷,可以肯定,它的川行一定会给老城区注入新的活力。

Bazir夜市场很成功

    市政局在一年多前推行的Bazir夜市场十分成功。现今,每当夜幕低垂,老城区几条主要的街道即热闹非凡,但见人潮从四方八涌来。如在周六夜晚,超过4百个商摊,加上陈旭年文化街的上场,几把老城区变成一个不夜天。

    周日的亚福街现几成为外劳的天堂。

    今天,老城区已逐渐在恢复昔日气势。展望未来,州务大臣阿都甘尼已宣布:老城区沙玉河的再造,将计划耗费亿万元,如一旦落实,肯定将成为老城区耀眼的亮点。可是,老城区要吸引人潮回归,仍须采取下列诸项措施:

    这里要有一个宽敞、舒适能呈献各族文化表演的演艺中心;这里原有的建筑物、街道要善加保护;这里要有一个设备先进,深具特色,与众不同的美食中心;这里要有......

打造多元性老城区

    总之,这里要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多元性,又能包容,具有内涵的历史文化老城区。

    回顾过往十几二十多年的回来路,开埠于1855年,华人亲切的冠为“小汕头”的新山老城区,几经折腾,非常庆幸,并没有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全然褪化燮色,这要归功新山华社的关注与执著。

    上世纪80年代,新山华社经一番争论后,作出的不搬迁柔佛古庙的举措,26年后的今天,证明这是最具高瞻远瞩的决定,它非但让这个老城区能保持其历史特色,也提供了一个最有力的见证,见证在距今百多年前,华人已来到这块土地;几间历史悠久的乡团会所,不随波逐流,固守原有阵地,更是明智之举,它一直立在原区,非常形象的倾诉了老城区曾走过的艰车历程;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的设立及陈旭年文化街的打造,更凸显华社的毅力与决心,在老城区蜕变的洪流中,绝不缺席。

    从老城区的变化,说明了城市发展的迅速与无情,华社如果一味苟安退却,自艾自叹,不思变动,积极进取,力争上游,仅有的狭小天地,历史记忆也将被排挤、边缘化至荡然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