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新马华文小说的承传与流变

 

战前新马华文小说的承传与流变

李选楼著

新华文化事业(新)有限公司



 

李选楼简介

 

原名李选楼。新加坡公1957年生。祖籍海南省琼海市坡头村。笔名伍两、择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士,曾获小说三奖、旅游文学奖。2010年获颁连士升文学奖。短篇小说集《双城之恋》入围2014年口坡文学奖。著有文学评论集《荒原上的抗季》、《战前南来作家小说评论》、《书意》;短篇小说集《那一段路程》、《月下剪影》、《双城之恋》;中篇小说《变迁〉;微型小说《月光的取决》;旅游散文《笔下的风景》、《心灵的驿站》;以及《李选楼文选》等。编著有《新马华文作家作品集》、《微型小说之窗》、《新加坡文艺又十年》。

 

现为新加坡文艺协会副会长、《新加坡文艺报》主编、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员。联络电邮:chuanlowlee@yahoo.com.sg;手机:91517456

 

 

战前新马华文小说的承传与流变

作者:李选楼

设计:陈虹燕

出版发行:新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Xinhua Cultural Enterprises (S) Pte Ltd

Block 231 Bain Street #02-101

Bras Basah Complex

Singapore 180231

印刷:netucc芝品良印

Block 1014 Geylang East Avenue3

#03-224/226 Singapore 389729

Tel:67425889

Email: model@netucc.com

出版日期:201510

ISBN No.978-981-09-6595-2

定价:$38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

 

 

目录

《战前新马华文小说的承传与流变》序——陈荣照教授

 

第一章  战前小说创作的背景和条件

第一节   战前小说创作的背景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的传入和新马社会对它的接受

   南来作家及华族移民对中国社会的强烈认同

第二节战前小说创作的条件

   报刊杂志的发表园地,编者的推动

   中国新文学滋养的哺育

   小说作家的努力创作和自立运动的推动

 

第二章  奏起新马华文小说创作的序曲

第一节   萌芽期的小说创作和背景

第二节   萌芽期的小说内容

   体现南来华侨的侨民意识

   抒发封建婚姻的祸害,知识份子的爱情观

   体现妇解道路的艰难和光明前景

   反映殖民社会中的劳工生活和阶级不平

第三节   艺术特色和缺点

 

第三章  谱写平民尊严与权力的战歌

第一节小说创作步入繁荣的桥梁——《感冒》和《师长》

第二节   新马华文文学史中的革命文学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推动及报刊的影响对“新兴文学”的发展

第四节   新兴小说的内容与风格

   滥觞期的新兴小说

   繁盛期的新兴小说

   式微期的新兴小说

第五节   新兴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寻求南洋色彩的风土画卷

第一节   南洋色彩文学的提倡

第二节   文艺刊物的推动和南洋色彩文学的发展

第三节   南洋色彩的小说创作和内容

第四节   《荒岛》在把南洋的色彩,放入文艺里去的呼声中,小说创作的表现

   张金燕的妇女问题小说

   LS女士、朱法雨、诗枭和秦寒筝的小说

第五节   《文艺三日刊》以血与汗铸造南洋文艺的铁塔的口号声中,曾氏三兄弟的小说创作成就

   曾圣提刻画小人物悲剧的《生与罪》

   曾华丁的小说及描写猪仔报复行动的《五兄弟墓》

   曾玉羊反映经济萧条下小人物生活的《生活圈外》

第六节 吴仲青以抒写社会生活铸造南洋文艺铁塔

第七节   《椰林》创造南洋文艺的小说

第八节 反映经济不景的南洋色彩小说

第九节 颓废浪漫小说和民族艺术小说

   何釆菽的颓废浪漫小说

   毁鲁的民族艺术小说

   爱情小说

第十节   南洋色彩小说与新兴小说的不同

第十一节 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

 

第五章:提倡“马来亚地方性”时期的小说

第一节 地方作家谈与小说创作

第二节 具有“马来亚地方性”的小说创作及其现实意义

第三节 从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人物性格的转变

第四节 家庭和民族的命运组曲,新马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丘士珍《峇峇与娘惹》

第五节 女性命运的激愤呼声,新马的第一部短篇小说——王哥空《面包及其他》

第六节 教育与文化之旅,新马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林参天《浓烟》

第七节 抒写白象王国的生活脉搏,流浪的短篇小说

 

第六章 感应号召的抗战呼吁,抗战小说的发展()

第一节   抗战小说的繁兴

第二节   抗战小说的前期。以抒写中国国内抗战,以及新马救亡动态的两类作品

   描绘中国国内抗战的创作

   抒写新马救亡动态的作品

第三节   抗战小说前期的艺术技巧

第四节   金丁小说擂起全民抗日的战鼓

第五节   周容抗日小说的空间

第六节   陈南的通俗抗战小说

 

第七章  持续抗战声中的小说抒写——抗战小说的发展()

第一节   抗战小说后期的背景

第二节 抗战小说的后期。抒写新马救亡活动的内容

第三节   抗战小说后期的写作技巧

第四节   铁抗抗日小说中的劫难人生

第五节   老蕾抗战小说的艺术魅力

 

总结

后记

战前小说研究篇章

主要参考书目

历史见证

 

 

《战前新马华文小说的承传与流变》序

陈荣照教授

 

选楼在2008年出版的《战前南来作家小说评论》是以评析小说作品为主轴,展现了战前南来作家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全书论点客观,辨析入微,颇获论者的肯定。在这坚实的基础上,选楼再接再厉,补充资料,扩大范围,深入探讨,撰成这部崭新的研究新马华文小说的断代史。这部书所涵盖的年代,是从1919年到1942年(战前),并且根据文学思潮的演变与特色,把这二十四年划分为四期,综述战前马华小说的发展轨迹。

 

1919年至1925年是小说创作的萌芽期。这时期的作者,侨民意识浓烈,他们身处南洋却心系故国,在小说中自然浸染着怀念故乡的血缘感情。由于受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封建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也反映了年轻人对盲婚制度的反抗以及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同时,对殖民地社会里劳工被剥削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也予以揭露。

 

1925年至1933年,是新马华文小说的丰收季节。受到中国革命文学理论的冲击,这时期的文艺作者,提倡新兴文学,重视文学的时代任务,奠定了写实主义的基础。有一些作者的小说着重描述当地风物,提倡南洋色彩,冲淡了早期作者的侨民意识。新兴文学与南洋色彩的融合,为马华文坛留下不少优秀的作品,这是战前新马华文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新兴文学运动消沉之后,1934年至1936年间,接着兴起的是马来亚文学运动。这时期的小说强调以新马的现实生活为题材,如反映凄苦的胶工生活、妇女的悲惨命运、土生华人家族的衰败与教育界的黑暗等,表现技巧也更圆熟,显示新马华文文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937年到1942年是抗战小说的繁盛期。日军于1937年入侵中国,过两年欧战爆发,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隔年日军登陆新加坡,马来亚亦随着沦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马华小说,一类是写中国国内的抗战,如描述抗日份子的英勇事迹,或日军的残暴罪行。另一类是写新马救亡的动态,如宣传救国,筹赈抗日,抵制日货等,爱国思潮澎湃,民族气节高昂,故事感人,名家辈出,他们以缤纷的彩笔,将轰轰烈烈的抗日事迹,留下动人的记录。这是战前新马华文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这部书就是以上述四个历史阶段作为论述的整体框架,并以重要的小说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察探战前新马华文小说的发展过程,叙述脉络清晰,引据详明,足称赅洽。书中也阐述每一时期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家与作品。论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之外,也从人物的形象刻划、结构的严谨、情节的安排、对比与讽刺的技巧、气氛的营造、语言的修养等各种角度,细致的剖析小说的艺术性,鞭辟入里,评价允正。

 

由于全书是以小说作品为重点,相比之下,对作家的着墨就稍嫌清淡。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史,无疑都是由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用他们毕生的精力所凝聚成的硕果总和,因此,文学史家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翔实地评介这些作家。

 

此外,本书的每一章都有“小结”,符合写作规范,最后有总结,将全书的精要,加以概括,也分析了战前作品的现实意义,若能进一步简述这时期小说作家的艺术经验如何哺育后来的青年作者,发展承传关系,就更为完美。这是我对选楼这部书精益求精的期许。选楼利用业余的时间,广捜资料,精读文本,挑灯把笔,终于完成这部令人瞩目的优秀论著,确属难得!以他的睿智与勤奋,相信未来会为我国文坛交岀更亮丽的成绩!

 

9-8-2015

 

陈荣照,原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研究教授新加坡南洋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