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马华文学史初稿

战后马华文学史初稿




战后马华文学史初稿

方修著

王慷過博士捐赠 Dpnated by Dr. Wong Hong Tang

1978 - 2

195966

这是一份专题研究报告,在搜集 资料和编写过程中曾获南大人文与社 会科学研究所抜款资助。

战后马华文学史物稿

方修著

-----■-

出版:T.K.Goh

地址:19. Jafan Asuhan, S'pom, 11 承印:东艺印务公司 日期:一九七八年二月


. m4 .冲 e卩

非卖品


序言......................

第一章 战后初期的马华文学(上).... 3

㈠瞼后初期马华文学的基本主题一诗一一刘思 --桃木•仁熾■戈一丹彩 君平——大礼 --㈢米军-丁家瑞

第二章 战后初期的马华文学(下)......19

㈠小说-夏霖--股技阳一㈡戏剧 壮边

一一岳一一散大一一沙平一一宋于金一一光 明

第三章“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提出及关于 "侨民文艺”的论争(上).....29

㈠“马华文艺独特性”提出的时代背景一一㈡后 覚公学座谈会一一歧见的初现 秋枫 凌佐 --星华文协弟_次座谈会-_仁應争的展一 -周容的“谈马年文艺"一一李玄和沙平的反驳 一一问题滑向"侨民文艺” 一一周容的答辩

第四章“马华乂艺独特性"的提出及关于

"侨民文艺"的论争(中).......47

㈠晉入混战状态一一联邦文艺界的讨一多数 作者肯定马华文艺独特性 知角 海郎 光明—马达—冰犁—铁戈—o《风下》、 《南风》坚持文艺的一般性一一沙平的《牛角尖 图解》一一金丁的《开窗子透空气》一一李玄

第五章“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提出及关于

“侨民文艺”的论爭(下).......63

㈠论争的余波 《晨星》的参战--西樵一刃

小郎-闻人俊---O《现代周刊》的介入—

丝丝一一克則一一㈢留港中国作家的意见一一郭 洙若一一夏衍一一㈣星华文协第二次座谈会一一 ㈤小结

第六章 紧急状态初期的马华文学(上)..V'81

㈠写作界的两个倾向F 侨民文艺的余断 韩 萌的《七洲洋上》~ 一㈡黎田一一百亮一一陈言 —黄继续的诗

第七章 紧急状态初期的马华文学(下)......91

㈠小市民的生活及其他 萧村的《国术师》一

.一白寒的《头家哲学》——㈡苗秀一一于沬我一一 —丘絮絮 周粲----曰杏彩的哲理散文 吴

进的《热带风光》一一连士升一一鲁白野一一姚 紫的“爱情"小说

第八章 反黄运动时期的马华文学(上).....105

㈠战后马华文学的第三个历史时期一一反黄選动 的兴起-文艺界的新人---㈡坚石--咼宁一

—0JF巾-韦嘉--㈣马亚--任宁

z

第九章 反黄运动时期的马华文学(中)......H9

(一)本时期的又一批新人-杜红一-锤祺--㈡

苗芒一一陈凡一一㈢谢克__麦青

第十章 反黄运动时期的马华文学(下)....127

㈠本时期的其他作者 以-----冰梅-㈡

白魂一一方北方--黛丁,一㈤韦晕 叶苔

后记..........'.........138

3

序言

本书是在南洋大学人交与社会科学研究所的賛助之下进行 编写的.上下限本来定为_九風五 九七。年,分为四个 时期;即:

—.战后初期(一九四五---九四八),

二,紧急状态初期(一九四八 九五三.)♦ 三,反黄运动时期(_九五三 燒六).

四.星马独立前后(1九五七---九七O).

后来由于赞助的办法稍有更改.编写工作提前绪束,因而只写 到第三个时期为止.相当于原来计划的三分二的分量.

但所谓“結束",只是指编写计划告一段落,以便向赞助 者做个交代吧了;在我个人来说,研究工作是没有止境的.只 要时间许可,本书即将加以修订或完全改写.所以现在的书名 就叫做《盅后马华文学史初稿》(一九四五 九五六).

书中谈论侑者作品部分.根据的几乎都是坊间买到的成书 或各图书馆现存的报章什志.只有两三篇短稿是由有关作者的 亲友供给的.至于叙述"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提倡以及关于4侨 民文艺”的论争部分,则除了根据坊间成节及图书馆的资料之 外,也曾访问了星马写作界的若干旧人.从他们的零星记忆或 残破的笔记簿中得到些少冋接资料,以为补充.其中以林宏昌 先生给我的帮助最大,不胜感谢.

虽然如此.但因有关资料仍然欠缺太多,现在也只能为这

一场论争描绘一个粗略的轮廓而已,无法回复整个事件的面貌. 我个人也算尽了搜求菟集的景大务力,将来纵使能够出版修订 本,在这方面也不会有所增益了.

方修

一九七六年一月

2

第——章

战后初期的马华文学(上)

H

魄后的马华文学的任务仍然是反侵略、,反封建;但各个时 期的政经情况与社会思潮不尽相同,一般的文学创作也有不同 的基本主题.就战后初期(一九四五---丸囚八)而言,马

华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是明晰地、密切地与当时的社会运动 相配合:反对恢复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自主.这时期的各 种文学样式的重要作者与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体 现了这个基本主题。诸如:反对星马分裂,要求独立成自治, 支持亚洲各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反映星马人民对于摆脱殖民 统治的愿望与行动,刻划在反殖斗争中出现的新型的人物形彖, 或者描写论陷时期人民的抗日卫马的英勇事迹,以及和平后因 胜利果实被掠夺而恢复了的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的生活,,…… 等等.

诗歌是这个时期收获比较丰富的一个文学创作部门。它有 比较浓郁的时代气息,在反映当时当地人民反对恢复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方面显得较为敏锐与广泛.这原因.除了 由于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本身的特点之外,同时也由于这一创作 那门人手的众多.老一辈诗人的相率归队,新进作者的迅速成 长,以及外来作家的热情的参加耕耘,都是这时期诗歌创作成 埼比较出色的一些因素.

战后初期重新归队的老一辈诗人.有西玲、以今、刘思、

桃木、凌佐-……等.其中有些作者的作品目前已经无法找到, 这里只能介绍刘思和桃木两位.

刘思的诗作,依旧保持着他曲前的风格,句法警辟,意象 飞动,宣于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有时稍嫌流于造作,不够 自然。发衰在《瘡逐火降》的4正义的表现八 扳神代表 性69—首.

诗的内容是描写当时驻星加坡皇家空军的人道主义的的表 现.他们拒绝前赴荷印镇压人民的酒立战争.一九四六年F月 城日本地报载:“在本坡西里打飞机场罢工之皇家空军,日 昨在加兰民用机场举行会议,当时曾宣称:余等当继埃罢工, 聲到目的为止一遣归及复员.裁等谜谓:爪陰事态非 余尋之事.”这段新闻引发了诗人的激情.

诗人首先叙述这批机师在反法西淅战争期间的英雄气橈以 及攻胳柏林后被遣派到远东来的情形一一

矫健的鹰

挟着风

飞上斗万尺商空

两只手

把时辰掀动

传奇的巨人

差一些英勇

你们

满望那身子

镌入蓝得使人发愁的天青

长久受人尊敬

柏林毁灭了

4

又奉令

“出发,开向远东"

那儿是另一世界

那儿正等待英雄

飞过欧洲

达达达

蔽去日头

机声捣碎了千万人的心胸

机师也跌入迷官

在远东,他们面对着印尼人民的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战斗 以及上峰的坚持镇压反抗、恢复旧秩序的轰炸命令一一

匚片风涛

吹得•全宇宙动摇

和平幸福自由

奴隶们冈陵般起伏敢头

奴隶们森林般苍莽的存

一 =

■' - I

走向战斗…

"炸 恢复秩序 快丢下去”。上峰说

你反抗

轰表轰

山林燃烧了

海潮澎湃了

终于,人道主义的感情使机师们对于殖民主义者的不义战 争的姓质有了某种程度的认识,怀乡的情绪及厌战的思想弥漫 了整个兵菅一一

5

帳分的瓦斯灯

正照着水平线外熟识的家庭

弥浸的雾

放荡的雪

雾封着窗

壁炉边多了一个福生的孩子 病弱的妻对着他念出迷糊的喧语' 皱额的老母活象一根木 外貌夸张着内心的孤独

狠狠地掷碎了一只空了的酒杯

“回去为什么要来”

刘氏的新诗创作生活,基本上到此时期为止.后来他改写 旧诗词,也有很好的成就.

桃木战前以“大众诗歌"歌手见称,战后仍本过去立场, 力倡诗歌大众化.他强调“诗是大众生活所需要的呼声,不通 知识阶级灵感一功的小玩意几r

他呼吁诗作者走上陶行知、马凡陀、李季、韩起祥的道域 说这些人的诗歌是向大众学习来的,同时又在大众中发挥了寸 大的教育作用.

桃木自己的诗作,也和战前一样,力求通俗易懂,适宜朗 诵,但思想内容却比战前有了显著的进境.例如发表于文艺诗 刊上的《不合理、要反抗》.就达到了深入浅出、雕俗共赏的 髙度水平—

我们的祖父“卖青单" 我们的父亲搭机船

6

我们的船票八百万 数代都做南洋人

祖父来开荒 父亲来建筑 轮到我们来 人素木喜欢

荒已开拓完 摩天楼已建貌好 你要干什么 严厉限制不放宽

入境又有新法令 呈准劳工司

再请移民厅

无银压底不应承

白皮书蓝皮书 总是换汤不换药 我们要的是面包 偏给我们大石头

祖父成骨灰 父亲归泥土 血汗化云烟 我们在受苦

先人业后人得 我们先人流血汗 我们后人无所得 应争取勿缄獸

不合理要反对

AA有燃过问

民主自由与平等

大家通通有一分

作者在此时期过后,即离马赴华.继续致力于大众化方向. 出有潮仙方言诗集《老爷诗》(?)一册,约于六十年代初期因 癌症逝世北京.

铁戈、丹影、陈君平、大礼、海郎“…等,是这时期的新 进作者.其中以铁戈最有名气,丹影、君平次之•

铁戈是这些诗人中最多产的一位,部分作品曾结集出版. 书名《在旗下》,然已绝版,不可复见.现在只能根据个人的 一点记忆以及他散见于新旧报刊中的少数诗作,来写A句粗略 的评介。

铁戈的作品在体现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上显得 比较直接。当时本地的许多群众性事件,大都曾在他的笔下留 下了一些图景。譬如:全星劳动界的五一大游行,各界人士的 集会纪念大检证牺牲者,星马人民的反对殖民政府分而治之的 宪制白皮书.星华抗日义勇军及死难者遗属在华民政务署前清 愿,要求政府发给三年半的补薪和救济金•"…等等.

铁戈写诗的才能相当全面.他长于抒情、长于叙事;善于 采用长篇的形式来记录盛大的、宏壮的群众场面,也善于在十 裁行的短短的篇幅之内,描写日常生活中细小的、然而富有本 质意义的事物。其中以长篇的叔事诗写得最好.这类作品气魄 雄浑、波浪壮阔,极尽铺采搆藻的能事.记得有一首《五月, 在歌唱》(?),可以视为在这一方面的代表作.

铁戈的诗的风格,仿似马耶可也夫斯基和田间的作品,短 賀、沉重、有力、有如声声战鼓,在鼓舞战士进军.但因处境

8

殊异,基调略有不同.后两人比發昂扬开朗,铁戈则多了一点 苍凉沉郁,显得是处在一种挣扎着、苦斗着的状态底下.

目前一般读者常见的铁戈的诗作,只有《赤道诗刊》第四 期(一九七一年)及《新马华文文学大系》(周粲编)中所载 的三几首,如《在旗下》、《我是罪人》、《我们是谁》等. 我曾在一九四七年的《展星》发现他另外两首短诗一一《人潮 之歌》和《伙夫同志》,惟内容似不见佳.如《伙夫同志X-九四七年十月儿大意是说一个青年团体中的伙夫.买菜、煮 莱,都象人们“研究群众路线问题一样认真”.

“莱弄得香

你们

多吃些饭

饭多吃,身体好

工作史有劲哪”

所以,伙夫使用着锅铲子,就如•打鬼于的时代,肩上负起 了来福枪,笑嘻嘻".

铁戈姓陈.生平不详,闻已于五十年代中期逝世.

丹影的诗喜欢写国际时事的题材,对于当时亚洲以至世界 各地的民主改革运幼有广注而真实的反映.如《祝五四青年节 作者表动了中国青年反帝反封建、推进历史巨轮的一贯的勇气 和决心;“牺牲的精神是民主改革的靠山,能够把封建专制彻 底推翻;什么人还想学袁世凯的模样,就再请他试一试膏年的 力又如《胡适说谎》,则揭露了胡氏当时的那副“专家 学者"的骨一

胡适老来愈林

潜嘴都是谎;

“中国建设工作 已在迈进中."

报上看得见

上海皮革厂

倒了三十三

9

胡适愈老愈荒唐

满嘴都是谎:

美兵强奸女生案

“勿作政治联想.”

北平天津上海南京

于万人吼瘠“滾吧

美国的丘八们! ”

所谓“政治联想”,原是胡适对于一九四六年北平美军强 奸沈崇案件所发表的谈话。谈话内容是说这案件只是单纯的法 作问题,希望学生们勿作政治联想.

下录是丹影的另一首作品《惠特曼颂》的一段,原诗载于 T九四八年五月的星洲日报《晨星》副刊一一

惠特曼

从泥土里钻出来的

史诗般的巨人惠特曼!

你呀跃过了半个世纪

踏着新大陆的荆棘

勇敢地、坚毅地

独唱过人民生存的权利!

那粗壮嚓亮的

雄鸡啼月似的歌声

已刺醒了美洲昏睡的灵魂!

你是用粗硬的巨掌

拨开新大陆满地的荆隸 去采觅长生的“草叶” 一片,两片,•“••…无数片 而把它们抹上你质朴商尚的鲜血 来织成一首伟大的 自由的诗篇--

民主的预言!

10

哦.不!

你的全生命

你蔓个凸出的灵瑰

自己便是呀

一座伟大的民主里程碑I 着你那血遍班烂的 <草叶集》 不正在胃着美洲深夜的寒风 在进发着民主的热、自由的光吗?

呵.你史诗般的巨人鹿! 你可知道你所挚爱的家乡 亚美利加洲 千孑万万相你一样 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弟兄 正在拼命挣脱战争贩子们的魔掌 你可也知道 兀百万工人弟兄的坚决有动 已经震颠了

民主巨敌一一华尔街巨头们的心脏!

惠特曼!

呵.你这名字多么响亮

原来喲今天

全世界的人民荷负千钧的苦难 正在英勇地实践着的 正是呀你那光辉的预盲一一 踏着整齐而坚决的步伐 从黑夜走到天亮!

丹影姓名不详,战后初期似乎在星加坡中正中学求学.-

方面擄出版工作,出有《新时代》月刊数期.一九四八年中以 后赴华深造.动向不明.

陈君平是个多方面才能的作者.他写了不少散文和短篇小 说,如发表于《新流》杂志的《高1飞》,记录了一个以混迹 于青年团体为职业的特殊大捞的籽状;也裱尊it剧本,如发表 于《学生》半月刊的三幕剧《年青的一代》.暴露了沦陷时期 一些为虎作供的阴险分于的行径.但比较着力的还是诗歌创作. 作品散见于当时的一些青年刊物.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发表于伏 地》半月刊的一首《你应该前进,星加坡》,很能够见出他的 一般风格.当时有人将之比拟艾青的《巴黎》.

该诗长百余行,把星加坡形容檄一个南方的妖冶的少妇, 始终以诱骗和背信来对待她的热恋者,从未赐予忠实的一吻. 当青年游子一F品中的“我”,从北方挣脱了地主们的压榨 鞭打的魔掌,历尽了千辛万苦.漂洋过海.来到这南方的大都 市的时候--

你.星加坡呵三三J

你对一个忠实的异乡客,

就施展了迷人的手段,

把我在你的怀里玩弄.

用你软滑的手臂

用你纤细的指尖

多情地弹去我思乡的眼泪,

“獸■孩子,忘了过去吧! ”

当你开动了无线电收音机.

当你扭着腰珑起狐歩舞,

当作斟溝勃兰地酒送上我嘴唇,

我遂慷慨地解开了

从血汗中积蓄起来的荷包,

金钱在你的响笑中招去.

在你的魔力下,

12

爱祖国和爱母亲的心

也不再在我的脑海中泛起.

妖治的少妇一天天发胖,显得更“商贵”,也更加娇媚善 变了.到了三年半的黑暗时代,她无条件地倒到那个矮胖的武 士的怀里去—

任我怎样濤呼着你的名字, 任我怎样提醒喧们的爰情,

然而,三年来

你只紧闭着罪恶的秘密的黑眼I 你在忏悔么?

应是怕见你昔日的爱人

过着怎样悲苦的生活.

为着怕听哪一一

惨绝人囊的呻吟和痛哭? 你低下头悄悄地走开了! 瞻见你那被污乱的金姓长发, 我想起你的耻辱,

我恨你啊,星加坡!

如今,她离开了那个矮胖子的怀抱,重新穿上昔日的绯* 色绮裳,坦露着诱惑人的肌肤,照旧机械地播送着虚伪的情*, 又要来愚弄她的新交旧识,侥人家永远充当她的奴隶和牛马. 然而,时代不同了--

别再希望我们会廉价地

随便出卖了权利和自由吧!

三年半来的苦难磨炼.

洗亮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已明白了自己的力量,

要把一切黑暗扫清,

誓把所有阻难拉倒I

你绝不能再存有野望哟! 你应该前进.

13

星加坡!

作者当时似乎在一般青年文娱团体活动,另名陈评.差不 多与丹影同时离星赴华,动向也不明.

大礼也是这时期的一个活跃的青年诗人.他的诗作大都见 于《学生》半月刊及华侨日报的《自由夭地》、《星海》等副 刊,内容着重在反映战后最初一两年的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问 题,如《谁给我们受的罪》,描写香蕉纸被宣布作废,人民血 汗的积累一夕间成了粪土,隔邻的二婶在唱着哀歌,埋怨老鬼 没头路,可怜那病在床板上的饥饿的孩子,但又不愿把嫩嫩白 白的女儿送去当舞女,向那些毛手毛脚的行尸走肉讨点救济; 倒是恨不得有个男孩于,好叫他出门去打抢,免得全家活受罪.

又如《向灰色的天空挥舞》,叙述陲后星马恢复殖民统治. 民主的幼芽被摧折,“人不如狗,要杀便杀.要捉便捉”,人 民大众要面包,却得到幸福的空壳;要活,却得到死的威吓; 要民主的葡萄酒,却看到鲜红的血液;要自由,却得到镣铐和 束缚。

丄礼生平不详.相信当时也是星加坡中正中学的学生.

以上诸家,可以说是道地的马华诗人.至于好些外来的作 者,表现也很不俗.

这时期的外来的文艺作者,为数颇多.诗歌、小说、戏剧、 散文各方面,都不乏专精的商手.这些作者有的是抗战胜利后 从东南亚各地复员,在星马居留下来的;有的是不见容于当时 的中国政府.被迫流浪南洋各地,暂时在星马驻足的;也有的 是随同戏剧团体前来星马表演,爱上热带风光,因而加入本地 文艺行列的…“…。其中,在诗歌创作方面作出较多贡献的.当 推米军与丁家瑞.

米军和当时的一般外来的诗作者中,是较为深入当地生活

14

的一■个.他对于本地的事物有着颇为敏锐的触角.他用他的独 特的风格述说当地人民的喜怒哀乐,自己也分享、分担了这些 感情,融入他的诗作里面.他欣赏马来民族的珑玲舞,自己也 州一群马来少男少女,一同摇脚摆手.叫呀唱呀地跳起珑玲. 因为:“当这大地属于我们的时候,我们原就是一个信仰里的姐 妹兄弟呀! ”(《唳玲》)他描写了那个守护在金店门口, 屈卧在用粗绳子编成床面的睡床上的印度老人的凄苦的生活, 自己也为鄰老人的愚昧感到痛苦,他拳奉劝说:

别再向甘地祈祷了吧

老人哟,那善良而愚蠢的人道主义

救不了印度的今天和明天

--《印度老人》

朗诵诗《不叫多隆》,更能体现出作者的这种特点.该诗 虽然写的“甲”.“乙”、''女"三人在轮唱或合唱,其奥都 是诗人自己的强烈的心声.诗人指出:“多隆”是这殖民地止 特有的名词.大批的人在叫"多隆求乞者、失业汉、瞄 迫者,都在叫"多隆";有的流着眼泪.有的跪在地上.有的 用拳头打看自己的胸膛,都在叫“多隆这名词是吃人的闾 度制造出来的.因为人们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屋住,]所 以迫得叫“多隆”;而且是日日,夜夜、处处,一代又一代的 叫.但诗人终于昂扬地喊出:

如今我们要起来和“多隆”挑战呀

我们的喉咙已经叫“多隆''叫得嘶哑呵

对头家们哇

不叫“多隆”

对强权者哇

不叫“多隆”

在新社会的生活里呀

15

没有谁叫“多隆"

在自由平等的日于里呀

没有谁叫“多隆”

我们不再做牛羊,不再叫“多隆”

看呀,就有那么一天

人与人之间不叫“多隆"

米军的作品大多发表在当时的《晨星》、《读书生活》等 刊物,其中一部分后来编成《热带诗钞》,在香港出版。作者 约干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离星,经港返华.

丁家瑞的诗不原米军的作品那么主题明朗,感情热烈.他 写得比莪含蓄,平淡;譬如描写海的壮丽可爱(《海》),养 羊人的舍不俺卖羊还债(《吉宁人与羊》)等,即使那一首很 有名的,在有关侨民文艺论战中常常被提起,作为外来作家关 心当地生活的实证的讽刺诗《向伦敦宣告》(以“青青”笔名 发表于《晨星》副刊),作风也是平和冲淡的一路.只有少数 的薦什’诗人偶然会流露出一分情不自禁的激动,如《活着是 美丽的》.

《活着是美丽的》是一首篇幅较长的抒情诗.诗的副题是 “寄给欲杀人与自条的人".作者在开头作了几段生动的铺叙, 指出在滂沱大雨的街头向人伸出乞怜的手的人.要活着;在灰 暗寒果的夜里向人兜着捏造的爱情的人.旻活着;在乾瘪坚硬的 大地上吃着树皮草根的人,要活着;在阳暗冰冷的牢狱里与爬 虫作伴,瞧不见阳光的人,也要活着;所有被捶打得还能爬起 的人,被压榨得生命还未枯竭的人,被豺狼追逐,被财富凌辱. 被霸权压迫的人,都要活著••….接着,诗人阐释了活的惠义,

16

对于欲杀人与自杀者发田了捧喝: 活着牙.活着是美丽的! 孩子们活着是人类的希望, 年轻人活着是世界的光辉. 老年人活着是社会的公道.

活着呀活着.

孩子们

把流在赖上的眼泪擦掉,

跳起脚来活着,

活着看后面的日子, 那是温暖又甜蠻!

活着呀活着,

年轻人

把压在额前的愁云推开, 昂起头来活着.

用渗和着苦难的生命,

就象一块折不断的钢板, 去打击那不让人活者的!

活着呀活着

老年人

打落紧锁在眉头的铁锁, 直起腰来活着,

用手指与眼睛告诉你的子孙 为了搜查那躲着的杀人的凶手 活着是美丽的.

丁家瑞的作品曾编选出集,书名《脚印》,一九五六年由 香港上海书局印行。另有长篇叙事诗《怒吼吧.新加坡》,则

17

系与澳青、彦群、若耶等集体创作,一九四七年杪在星加坡问 世.

18

篥二章

战后初期的马华文学(下)

H

战后初期(一九四五 We)的小说,戏剧,和散 文创作.在反映当时的重要现实方面,似乎不及诗歌的敏锐. 代表作者也没有那么多,然而优秀的作品仍很不少.如夏霖的 小说,杜边、岳野的剧作,沙平、宋千金、光明等的散文.都 是相当优秀的.

夏霖是战后初期新出现的一个年軽的小说作者.文名略逊 于铁戈,但凌驾于君平、丹彩等新诗人之上,其作品散见于孀 流》半月刊,星华文协的《文艺周刊》,及星洲日报的《霧旧 創刊等.一九四七年出有短篇集《静静的彭亨河》,已绝版.

夏霧的小说的特点是先后望造了一些出现于当时的民族民 主运动的热潮中的新型的人物形家,例如《冲》中的马来水手. 他的相貌有点象海盗或流氓,一对深陷进去,黑溜溜地闪着光 的怪眼睛,似乎代表着残暴和凶险.实际上他補也引不起人们 的好感.他酗酒、打架,跟海盗们打交道.但也就是凭着他和 海盗们的交情,日治时期替北马的私运泰米的狀做点疏通联 络的工作,得以维持了好几年的生活.战后初期,运米的生意 给英国人的大轮船垄断丢了,靠柑吨饭的人都转行了,马来 水手只好改当川行于星印间的肿Ar的斜员.但仍然是牛精一条, 常常同印尼海关的荷兰籍官员吵闹,备受雇主及介绍人的责难.

19

然而敢于卸视荷兰人.敢闯祸,够胆量,却正是他的好的品质. 终于,他成了用尼军的抗荷战争的支持者,为东南亚的民族民主 运动而就身了.

又如《息潮》中的亚汉.小时候学芯割胶,也受过相当教 育.日治时期曾参加抗日,是个勇敢的军人,他的左腿曾被日 本人打中了两枪.成了跛脚.胜利后复员,仍然富于服务人群 的精神.他积极组织树胶工会,并且带动工友们到山芭内新亚 答来搭建夜校,教工人读书识字.村中一批别有居心的分子, 不断地造谣中伤,阴谋破坏,亚汉却更加努力于搞好群众工作, 克服困难.由于关心别人,以至在紧张的砍芭工作中受了同伴 的铁镰砍伤,血流不止,那种舍己対群的无私精神,終于赢得 村民们的信任与尊敬,慨叹着“这世界似if■跟遅去的日子不同 了 ".

i霖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农村题材;特别是战后初 期的各民族的农民生活的反映.如《憧憬》一篇,作者描写了 故后的马来农村的照旧贫困,农民生活的无法改善,对于老殖 民主义者的幻想節破灭等等.故事的主角是一个马来农村少女 儔沙.他的父亲战前就当了警察,在一次围捕劫贼时殉职了. 其后,母亲沦为私娼,日夜与E•般丘八鬼混.她说:“自己的嘴 没得饱,顾得别人的嘴说什么?"依沙终于被叔父带回禁江村 抵养.叔侄两人,相依为命,靠耕种四亩水田为生,从糙米吃 利木薯*渡过了漫长的三年零八个月.日本投降后,生活亳无| 改善.村里的一批原由市镇下乡来从事种植的华人,一度纷纷 撮目城市,说是英政府回来了,有工可做了,然而不久又失望 给重新下乡种田。依沙的叔父年老多病,连四亩水田也耕不完, 生活更加贫困,只好把依沙准备充嫁枝的一条珍藏了好多年的 汐菱.倫倫地拿去换取几罐米谷.

夏霖的这一类反映农村人民生活的小说,也扩及沦階时期 勢裁后初期侵略者挑拨华巫民族感情的阴谋的描写,如《静静 的尊亨河).这是后来出版的同名小说集的主题篇.写的是禁 率至村民,本来在日常生活上就有了一点矛盾:华人喜

欢设“山清湖”猎山猪卖钱,巫人却不堪山猪为患.蹂痛稲田, 偷吃米谷;在他们看来,这是等于替华人养山猪.而且华人狩 猎山猪.污染多村,也应该受到神的惩罚.-次,日军包围禁 江村.屠杀、拘捕了许多华人,村长竟对巫人扬託 这是华人 藏匿抗日军,危罟大日本帝国的缘故,以后大家必须监视支那 人的活动.另1方面,华人圈内又盛传着另一种谣言,说那一 天鬼子来围村是马来犬带路的。于是村里充满着不和洽的空气 “…这一类挑拨离间,制造不安的谣涿,到了网后仍不断产 生,诸如说华人故意把猪血倒下彭亨河.沾污教主之类.

战前的优秀的小说作者殷枝阳.战后初期仍有若干创作在 《赤道大阵》等刊物发表.虽然数量不多'思想内容以及艺术 形式却更臻成熟.擅于在短短的三几千字的篇幅之内,深刻地 揭示出日治时期一般抗日志士的艰苦找斗以及勇于舍生的精神. 《牺牲者的治疗》就是他在这時期的一个名篇.

小说写一个受日军雇用的林医生,每天的工作是走进监牢 里去为一些遭受酷刑、以致遍体鳞伤的政治犯敷药.开始的一 段时候.听到犯人的痛楚的呻吟’他自己也很痛苦,总想安慰 这些受难者几句0但日子久了,神经麻木了,也就习以为常. 加以病人愈来愈多,药物一丟天减少,反而使到他的工作情绪 日渐恶劣.有时甚至大发脾气,叱骂病人。这夭,院长给他一 盒好药膏,要他特别照顾五四八号病犯.他起初想不通日本人 何以竟有一次这么的好心'接着就弄清楚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 事.原来,这个政治犯四五个月来连连熬受拷打、被凌虐得不 成人形.但日本人始终审不出一点秘密来,只好判处死刑•明 夭就要执行了.这盒药膏就是行刑前对于犯人的一种宗敎上的 玩意儿。林医生心头酸楚,正要好好替死囚敷药,不料那垂死 的青年却如一个强健的人,倏地跳起身来.咀止林医生敷药. 请医生留下这点药膏疗治其他的犯人.他说.鬼子的日子不会 太长了.其他难友距有活着出狱的机会,而现在的药物是这么 缺乏,不必为他这个只剩下一夜的生命的人操心,浪费.死囚

21

因兴奋过度.与医生争执了一阵子之后,便昏倒下去.林医生 对于什么人类斗争的事儿,几十年来都不闻不问,这一次竟亲 身体验到斗争者的伟大和牺牲者的景髙.他忘记了施行急救手 术.泪眼朦脆地捞着药膏,在那青年的身上涂着、敷着•••£.

杜边和岳野都是这时期的重要的剧作者•两人的作品都侧 重在反映和平后星马人民的悲惨的遭遇.星马人民有的坚持了 三年八个月的抗日缺争,但是胜利的果实被人掠夺,再度过着 被侮辱被损害的生活;有的忍受了三皐八个月的黑晴的、血腥 的统治.然而胜利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愉快,他们依旧过着饥饿 的、冻馁的、或骨肉离散的日子一从这1卓角度提出殖民 地人民迫切需要合理化的生活,可以说是壮边和岳野的作品的 共同主题.

杜也早在三十年代抗战初期已经参加了马华戏剧运动,擅 于导演,战后初期兼搞理论及创作.卓有成就.作品有《明天 的太阳》、《野心家》等,前者尤为大家所熟知.

《明天的太阳》写的是一个女碱分于非非的故事.非非 衣战前与青年救亡工作者刘萍结婚'生女儿小平.沦陷前不久4 刘萍被拘入狱,彼此失了联系.非非抚育幼女,艰苦渡日.日 治时期,处境更加恶劣,工厂工头,商店老板,洋行经理,都 在我她的坏主意.非目吓得已,嫁给公子哥儿陈自为姨太太. 因不堪天婆虐待,数月后复离开陈家,将错就错,从事卖笑生 涯,并且始终受到私会党的勒索欺凌.胜利后,私会党依然横 行霸道,包围她,威胁她.非非的境况毫无改善,一度参加妇 女会,想重新做人’但妇女会因接受私娼入会,遭受社会人士 的批汛工作诸多受阻.非非为了免去妇女会的麻烦,只好自 动除名,仍旧过着卑贱的生活。在一次私会党徒滋事的纷扰中, 非非终于重逢了当了穷记者的丈夫刘萍,但却不为乃夫所谅,

22

景后服毒自杀.希垫小平能够见到明天的太阳.

牡边大约于一九四八年中离星返% 闻一度在上海的一个 电影制片厂工作,其后动向不明.

岳野,原为华南作家,一九四七年初随中国艺术歌舞剧社 南来,魂回星马演出,遅留两年,先后创作了两个多幕剧:姻 雨牛车水》与《风雨三条石》,内容均为反映战后本地下层社 会的一般生活上的风风雨雨,后者尤显得更有深度与广度.

《风雨三条石》的背景是吉隆坡郊外的一个小市场.故事 叙述一个名叫老温的中年人,原为汽车司机。九年前因受抗战 的召唤,赴中国服务,走遍西南各省•.胜利后,未获当崗安排 复员,流浪经年,一度被当作壮丁,拉去打内战,最后才逃遥 马来亚.可是本来居于星洲的老母、妻、于.却已不知去向. 老温从星加坡访寻到吉隆坡,均无丝缕消息.终因流离失所, 定头无路,上了老千猴子七威胁利诱的当,与之合作行骗.気 一日,老温隨猴子七到吉隆坡郊外三条石"做买卖",先后骗 了一个患了肺病的青年千辛万苦凑集起来的十多块钱医药费, 以及一家洋货店的大批货物.后来事机败露,猴子七已先遁去. 老温成了代罪羔羊,为当地居民百般辱骂.群众中有少年养薯 仔者,性格粗野,富正义感,更是死命缠住老温,阻其逃脱, 以致发生殴斗。蕃專仔在追捕老温的时候被汽车撞伤,他的母 亲大力姐(挑泥女工)到现场救护,始发现老温即其离散多华 的丈夫,也即薯仔之父.但老温虽然终于寻获了关去的妻儿, 却回不了家.因为洋货店的店员带来了瞥察.把他当作騙子拘 拿了.

这剧本虽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出版,实成于一九四八年中 以前,较早时中艺也在联邦各地演出•所以是属于战后初期这一 阶段的作品.

23

e

沙平(胡愈之)、宋千金(李润湖)、光明(姓沈?)等 三位作者,代表了这时期的三种散文样式的一定成就.沙平是 政论名家,宋千金是杂文能手,光明则倾向于记叙文的创作.

沙平版政论散文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以噩馆主笛身分撰 写的社论,有以专栏僧家身分发表的长篇时事论文,也有最见 乎一般刊物的篇幅莪短、内容我为轻松的议论文字.我们要列 人文学史的范拷的是他最后的这一类作品.

这一类议论文章写繹淸新俊逸,摇曳多姿.富有文艺气息. 作者的文笔不见得十分锋利,也不属于汪洋盗啓痢一型,然而 钎徐不迫,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岗峦起优'却也别有一番引 人入胜的魅力。下录是他的一篇《头人、独裁者、领袖》中的 一节,看他写得浅白如话,毫不费力,其实却是很难达臻的一 脚境界—

“领袖”这一名词现在已经被应用得十分广泛了. 一般大都把这当作一秤荣誉的称呼.有些人听到“领神' 两个字便会肃然起敬.但有些不配做领袖而被称做领袖 时,就有人嗤之以鼻.

但是,什么是"领袖”?哪一神人才是真正的领袖?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入的理解都是十分含糊不清的,所 以有加以一番解释的必要.

拿本地风光来说,“领袖"应当与“头人”不同。 南洋再很多的“头人",但很少真正的"领袖”.因此 很多人把“头人''当作“领袖",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头人”这个名称,大概是从马来诺kapaL雌译 过来的.有各种各样的头人:工头是工人中间的头人, 头家是商场或农场矿山的美人,兵头是寧队中间的头人. 从前在苏门答腊,婆罗洲一带的华侨中间,有所谓"头 目”.后来荷兰人委任华人管理华侨事务的,称为马腰, 甲必丹、雷珍兰.这些都是华侨中间的头人.在马来亚

24

虽没有甲必丹制度,但是各帮华侨都有所谓“侨领". 侨领实在也就是各帮各派的头人.

“头人”这个名辞,虽然只应用于“南洋国语"中, 但在中国也有种种的关人.不过名称不叫头人.而叫作 “绅士”、“闻人”、“名流”、"党老爷"之类吧了.

大凡头人一定是有权有势,有财产的•在南洋,主 要却还是财产一她格,在中国,有权势而没有财产的 可以做夫人.在南洋殖民地内,真正权势在洋人手中, 所以中国人一定要有财产,有很多财产.才可以做夫人g 头人又有大小之别,则视其财产多少而定.假如孙中山 先生在华侨中间,一定没有做夫人的希也 因为他没有 整百万财产.孔老夫子要是来南洋,也只有向提学司领 取教员准纸,永远坐冷板凳,是决没有资格当山东帮侨 领的.

总而言之.头人是从官爵、地位,财产得来的,并 不是由民众推选的.头人有权命令管理属于他底下的a 但头人却和底下人对立的,他并不能代表底下人的利圍 虽然头人也有十分善良公正而得到底下人的爱戴,但耳 横暴戾而为底下人所切齿痛恨的头人也不是没有.这原] 因很简单,做头人只是因为有权势,有财产.但有权圳 财产的人,不一定就有道德、有学问.更不一定就是民| 众所爱载的. 1

换句话说'头人是封建社会、殖民地社会的产物, 而不是民主的新社会的产物.头人的特殊地位和民主政 治的原则不能相容.

沙平这时期的作品.属于文学范畴的,还有一部长篇科学 小说《少年航空兵》.一九四五年开始在本地的报刊连载,-九四八年在香港出版単行本.内容写一个平时年陈逖•先,在 苏门答腊组织少年义勇队抗日,后来避居印尼农家.三年后有 一晚在桥边赏月,朦脆间忽见旧同学叶元龙到来,带了他回中

25

国观光。到了南京.住了一个多星期,会见了许多新型的少年 人.接着考入杭州少年航空队当少年航空兵.后来驾驶华侨捐 献的飞机,组织吃风团出发旅行,漫游东北、内蒙古、西北各 地.这郡小说在当时虽然也颇受重視,但价值仍不如上述 的一类政论散文.

朱千金这时期以撓写大批短小精悍的杂文而知名.这批杂 文主要是在批判当时各种不良的文化现象,或揭露一些孔孟之 徒的文章的笑话.因而数度引起短兵相接的猛取的论战.作者 所指擒的事物想来是具有一定的典型蕙义的,所以读者众多. 特别是他列举出来的许多文章病例,如“时空两I冋”,“复员 八版”(报纸每日恢复出版八大版).“商出苍天,深入黄泉” (赞美人家的诗文)等等,尤其盛传一时,迄今仍成为人们茶 余饭后的谈资.

作者于一九四八年初逝世,遗稿原由其家属保存,后来似 乎渐渐散轶,现在已经不易找到.下录是偶然发现的一篇原稿, 内容平平,算不得是他的力作.

多余的话

且不要提到一切政治主张与思想立场等的大问题. 我以为一份报纸的起码条件,应该是文字通达,风格髙 洁.所谓“通达”,是从社论、电讯新闻标题,以至副刊 的文字,要使人看得懂,读得通,不要糊里糊涂,连主 词、动词、名詞等的起码文法也弄错,令人不知所云. 所谓“商洁",则是不卖俏,更不要传播色情文化 夭 天玩弄女人的什么什么,使读者在不知不覚中精神堕落

有一句俗谚:“把戏无真,秀才无假”.要搞“文 化斗争是需要其实本领的.如果単靠肉体,隼靠春 色,敢于淫荡,敢于无耻,那只有宣布自己的所有的破 产,而也不能够永远麻醉读者的.因为,社会总是在进 歩,今天给一个读者唾弃,明天给二个读者唾弃,那么

26

经过相当的一个期间.便只有悲剧收场.

其实,吸引读者的方法多得很,不一定要天天谈女 人.然而要从正当途径吸引读者,也是需要真实本领的. 可伶的是下流的蠢才.懂得的,只有一条下流的阴湿小 径,所以除了卖弄色情以外,什么也没有.然则其命运

作者生前还曾用“严韦蒙”(?)的笔名.写了不少关;*经 济及法律的长文,也很受读者注意。这方面的作品现在也同样 不易见到了.

光明的主要的作品本来是一批带有指导性的文学理论,记 叙散文的数量实际上并不太多’不过在质的方面却甚有分量. 作者常常透过若干小事件小人物,描写了战后初期某些具有本 质意义的社会现象。例如写于一九四六年底的《报纸的故事》, 就很能够代表他的这种风格.

作者写他到一个僻静的山村教书,精神粮食缺乏,很感枯 寂。一天.他在一间由亚答盖起来的咖啡店里,无意间发现一 份小型报(周刊),据说是咖啡店隔壁的一个妇人家订阅的. 作者有点喜出望外,便借回来学校消磨时间.而且成了习惯, 每周一次,借来新的,送回旧的.

有一次,一份旧报纸波作者遗失了。妇人家遣其女儿到学 校催讨了好几次,不得要领,终于自己上门来办交渉.这是一 个四十上下的农家妇女,赤着脚,穿着一件乌布衣,略带扁圖 的脸庞,眉头有点儿蹙•作者原以为失去了一份报纸并没有什 么要紧,敷衍过去就得了.因为山芭人不外是拿报纸去包东西. 并非如文化人之类要保存来做参考资料的.不料她的态度却是 十分的认真,一定嬰作者把报纸找出来.

为什么要“一定”呢?作者覚得月人家实在不可理喩,又 有点怀疑她存心敲他的竹杆.后来,诘问的结果,才知道报纸 是她的儿子订阅的.她那儿子在沦陷时期曾做过一点抗日工作.

27

和平后已经是个奉公守法的良民,不料有人却和汉奸串通,说 他害了汉奸.不明不白地判了一年监,现在还在监牢里呢.但 因为他曾说过一句话:“报纸是兄弟们流血换来的” ,所以他 母亲便每一份都替他保留下来,这就是那妇人一定要追回那份 失去了的周刊的原因.

原来.在一个热情的少年人的心目中,星马的光复,报纸 的出版.都是得来非易的,是无数人在三年八个月中受苦獎难, 甚至牺牲了生命的成果.伸者于是深深感到自己的庸俗、卑下. 渺小' 他连望一望那妇女的脸瘫也不敢了,只是无力地誕慰,, 保证一定设法买一份来还她.

光明一向似乎是在星加坡的教育界服务.大約在一元四孔 隼杪(? >离星赴华.动向不明.

28

第三Ur

「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提出 及关於「侨民文艺」的论争(上)S

H

成后初期(一九四五一一四几)马华文艺批评工作的成就, 主要是建立了"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指导理论,•纠正了 “侨民 文艺”的创作倾向.由于问题牵涉广泛,当时竟触发了一场濃 澜壮阔的论争,

马华新文艺自五四时期受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的诞壷 之后,它一方面不断地吸取中国新文艺的养料而茁壮成长「一 方面在创作方向上却出现了两个主潮,一起一伏,此消彼长地 发展着.

这两个创作方向上的主潮,其一是描写中国题材,具晳 浓厚的侨民意识。诸如五四■期的若干斥责军阀政客祸国殃尾 的政论散文,北伐革命时期的若干描写中国农村群众运动的小 说.抗战初期若干反映中国战区的明暗面的报告文学等都是. 这些作品和各该时期中国一般作家所写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创作方向上的另一个主潮,则是反映本地现实,具有马华 文艺的独特性格.替如马华文艺萌芽时期李酉浪的描写婆罗洲 猪仔生活的(蛮花臃果》,新兴文学运动时期海底山的反映本 地各旋人民的反殖斗争的《拉多公公》,以及抗战时期乳婴. 陈南的描写星马华人救亡活动的《八九百个》、《金叶琼思君》 等等作品.在内容上都可以看出和中国文艺有着显著的不同,

29

一般说来,毎逢中国的政局发生巨变,关系到整个东南亚 华人的前途的时候(如北伐革命.中日陶争),前一个主潮就 寫魂地升涨,处于主导的地位;反之,每当星马出现了重大的 问題,更迫切地要求本地华人去关注、去面对的时候(如经济 大恐慌、日本南进、星马沦陷).反映本地现实的作品就特别 发达,居于压倒的优势.两者比较起来,具有本地独特性格的 创作,还是占着史大的比重的。如果继续发展演进,假以时日, 则马华文艺独特性格的不断突出,终于统摄了整个创作界,侨 民意识的逐渐淡薄.而终至消失,也是意料中的事.

然而.何以到了战后初期,却又有"马华文艺独特性”的 口号的特别提出?又有批评“侨民文艺”事件的发生呢?

这原因,简略说来,大约有以下三点:

\ 这时期'本地独立运动热潮简涨,对于本地作者的反 映现实,有了更荷、史迫切的要求.

二 当时中国方面的民主运动,也同样追切地要求马华社 4〜一包剛艺作者,给予大力的支持声援.怎样解决这两者 的矛盾,便威了马华文艺理论界的一项任务.

*许多在抗战时期以至战后初期散处于味南亚各地的中 国作者,这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遅留在星马地区,他们大 量地描写中国题材,又不时地流獴出大汉沙文主义的作风,因 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本地文坛的侨民意识,对于马华文艺工 作的方向造成了某些混乱.

于是,为了更好地继承马华文艺的独立发展的优良传统; 为T解决文艺作者在反映当地现实与支持中国民主运动的任务 上的矛盾,明确马华文艺工作的方向;也为了纠正一般"侨民 作家”在作品与作风上的不当的倾向."马华文艺独特性”的 口号便及时地提出.至于因此引起了一场关于马华文艺与侨民 文艺的论周.则是大家原先没有想到的.

30

195966

"马华文艺独特性”问题,最初是在一九四七年一月间星 加坡后觉公学举行的一个写作人的座谈会上提出的.当时大家 表示了两点意见:

一、 希塹马率膏年向中国来勤朋友学乳

二、 希望中国来的朋友注意当地的社会现实,与当地作者 合作,并超助他们关心本地问题.

其后,各报刊如《文艺》(星洲华人文艺协会)、餓凤>、 (吉隆坡)、《展星》(星洲日报)••…等,便陆续出现了着 干专文,进一步探讨有关问题,其篇目可以考知者有下列数富 — '、* *

壮边:《抗日卫马文艺与“华侨”文艺运动》.(一九風 七年三月?)

秋枫:《文艺创造的社会基础》.(四七年十月一日)1 漂青:《关于马华文艺的独特性》.(四七年十•月一冒) 唾佐:《马华文艺的独特性及其他》.(四七年十亠月五 日--日)

在这一阶段中,论者们対于w马华文艺独特性”的阐释,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将是偏重于艺术形式方面,另一神 则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特点H

前者可以秋枫的《艺术创造的社会基础D为代表.作者髭 为中国南方的社会和马华社会有著共同的基础,中国南方的民 间艺术可作为发展耳华艺术形式的主要因素。

马华艺术形式的创造,自从“中艺”来星以后,开 始热闹起来了.上次“管乐戏剧诗歌月刊社”催开的座 谈会上,有以下的共同意见:中艺所走的艺术创造路向 是绝对对的,而且有了卓著的成绩.但中艺所带来的节 目,未必能受华侨社会热烈欢迎.这充分说明了艺术创 造的社会墓袖的重要性.中艺的艺术形式,多以祖国北 方滅边疆的民冋艺术形式作为创造源泉的作品,对于自

31


祖国南方的华侨,不免有点隔膜,不免有点生疏.但, 为什么又会相当的受欢迎呢?那是中艺的艺术到底是“中 国气派'‘的东西.不是“西洋风”的东西.是有中国社 会基础的.中国社会不管是北方南方,还是有它的共同 性.由这一特定社会所产生的民间艺术也就有它的共同 性.况且中艺的一群又多是长江以南各省的青年,他们 的创造的主观意识是倾向于南方的,便更有可能为南方 人(指福建广东人)所接受了.

于是,作者建议:“如果马华的艺术工作者能够把南方的 民冋艺术做主要因素,揉合华侨社会受马来(次要)、西洋(更 次要)民间艺术所感染的社会因素,通过髙度发展的现代艺术 手法和正确的艺术鉴别力,加以扬弃地创造出一种形式来,(甚 至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可以单就闽粤的民间艺术形式做源泉来创 造)一定会受马华社会的热烈欢迎.也就是说,能够把握到马 华的社会基础,一定可以创造出马华艺术形式来.“

在强调“独特性"的思想内容的惠义方面,可以凌佐的发 表于《展星》副刊的《马华文艺的独特性及其他 >为代表.

该文首先分析了当地的现实.指出马华文艺工作者应该以 马来亚人民的立场和当时的民族民主运动绪合起来一一

“马华文艺,在抗日反法西斯斗争的过程上,由于容观形 势(南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丿和文工者的主观愿望(抗日卫马) 这两种迫切的要求,构成了在一个新的慕础上,被推到了(进 展)一个新的阶段.

"新的基础是一一战争带给了马华社会新的认识,即本身 的命运和马来亚各民族人民的命运是利害一致的新的认訳:同 时,战争也确定了马华文艺运动,应该和马来亚民族解放运动 结合在一起.马华文艺的新的阶段的开始,在性质上是否定了 失去现实惠义的“侨民文艺”,从抗日卫马的肚烈的流血斗争 获取了基点起程,而以实现马来亚民主自由独立这一历史任务 的斗争,作为马华文艺的新的实脉的具体的内容的.一一这小

32

阶段的发展,在今天的客观情势上,澎湃热烈的马来亚民主运 动,正是它的承续的表现.而今天的马华文艺的主流,也正是 以它作为具体内容的.”

作者凌佐反驳了所谓“中国民间艺术是马华文艺的第一源 泉的痛•法.他认为秋枫在I艺术创造的社会基础》一丈中对 于“社会基础”的说明是纓搦不清飢 庞佐认为:ji会•基础应 该包括“传统遗存的、以及依据历史规则发展下来的存在着的 和发展着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在内)的现实基础”;而对于 这基础的认识和把握,不但要看到它的过去,还要看到它的现 在和将来;不但要看•到它的存在,还要看到它的发展和倾向. 所以,在谈到马华文艺的社会基础的时候,就不16忽略了深入 地认识和把握整个的马来亚社会现異的发展状况一一过去的, 将来的.假如我们看不到这明显的事实:令天,占有马来亚半 数人口的马华社会,从切身利竇关系的生活斗争上面,认识了 本身的社会地位应该和马来亜民族独立运动结合在一定,而以 马来亚人民的姿态投进了这斗争,那么,马华文艺的生命便不 仅是失去健康.而将是变成了灰色的浮尸.既然如此,要求丹 华文艺工作者站在马来亚人民的立场去从事创作活动,要求创 造马来亚人民文艺,要求马华文艺的独特形式,就不能说是脱 离社会基础,凭空创造了.

作者又说,从“远景"的马来亚人民文艺而盲,这是现实 主义的文芝观点,自然没有独特的地方,但从带有“民族形式" 的特性的马华文艺来讲,独特性的问题恰好就在这里.许多人 认为这是个艺术形式或文艺样式(如小说、诗歌、散文)的问 题,这是错误的.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意义,輦重要是在于一一 在马华民族是构成马来亚社会的主要民族这既存事实的基础上, 与华文艺有着积极发展的前途和独特的性质.马华文艺作者以 马来亚人民的立场为出发点,在工作任务方面,不能不把马来 亜的民淡独立事业放在首要的地位.对于中国的义务,虽然仍 应负担.却不能不放在第二位,马华文艺的独特性(性质、形 式),至少具有下列几种显著的特征:

33

它不能是翻版的中国文艺.

二、 它更不能是侨民文艺.

三、 Z是马来亚文艺的主要成分.

四、 它着重人民性和民族性.

五、 它融和、渗合了本地社会生活(包括风俗习惯)的特 1&>语言必然更丰*岸式必然史多彩.

作者特别强调立场问題的重要性:马华文艺工作者,必须 以马来亚人民的姿态投入生涪的战*,这也是f现实主义创 作者的唯一的道路.至于一般由手中国的恶劣的政治环境的压 迫而南来的文艺同道.则可以从下列两种办法中选择一觸:

一、 自己肯定了是马华文艺工作者,不管居留时间多久, 站稳马来亚人民的立场从事创作活动.

二、 仍是中国文艺工作者.一一財于这类作者不能有所苛 求,但起码的希饅是有的;即:不裹把马华文艺尊作中国文艺 或侨民文艺,不要把马来亚看成香港或"租界

由于大家的蕙见很有些分歧,星洲华人文艺协会乃于土九 四土年十一月举行了一次座谈会,希望能够对于“马华文艺独 特性"的问题取得一致的看法.参加座谈的有秋枫(主席J、 普洛(记录)、佐丁(凌佐).杜边、刘思.王快 马宁.杨 嘉、吴楚••…等多人.座谈会的祀录由秋枫整理,于一九四七 年+二月三日(?)发表.

在这个座谈会上,大家是一致的肯定与华文艺有其独特性 的.他们达到如下的三点结论.

一、马来亚的现实任务,虽说是世界任务的一环,但却有 它特殊的具体内容.例如,在中国,是无产者团结各民主案派 展开反帝反独裁的斗争,马来亚则是各个要求殖民地独立的党 派联合争取自治与民主.在中国,人民是向顽强的法西斯政制 斗争,所以采取了武装的行动;而马来亚测是向有了宪制的西 方民主国家争取自治,所以采取的是政治的和平的斗争现在华 人是以马来亚三大民族之一的立场,参加这•个行动的,自然就

34

有了与中国人民不同的任务与不同的行动方式.因而,从马来反 亚的社会改革的现阶段的特殊任务来说,马华文艺是有其独特 的内容的.

二、 当地华人社会的生活,虽然还带着八九十巴仙的传统 的中国方式*但是,历史('时间)和环境(地域)-已经使它 部分地改愛孑,或者可以说是增加了新的色素.也就是说,马 即两大民族和西欧人的生活,尤其是前两者,给了华人很大的 影响.这些异族的艺术,有的已为华人熟染了,为华人喜闻乐 见了.再说,热带地方的日常生活,也和中国那种酷热苛寒的 气候下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由于这种种的因素,马 华社会的生活方式,以至于艺术喜好,与中国方面的自然免不 了有若干的不同,根据这样的社会基础创造的艺术,自应有其 特殊性了.然而,正如上文所说.马华社嶷活尚有八九十巴 仙保存着中国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且中国固有的民族艺术. 还十分普遍地存在于马华社会中.而且还是人民故众所喜爱的, 所以马华文艺(一般艺术也同)的形式.又不能全般地否定它, 而是要肯定它.并就这些艺术基础,舞舂外来的艺术和生活的 因素,创造出能够表现今天马来亚的现实任务的文艺形式.从 内容说,它是以马来亚社会改革的现阶段的政治任务,即以马来 亚各民族的共同要求为内容.同时因为华人不能完全放弃对中 国现实的任务,所以又是以牢人的实际要求为内容的.从形式 说,它是以华人固有的(中国的)艺术形式作为羞本因素,揉 洽外来因素(罪中国的)而成的形式为形式.

三、 中国来的作家,从世界民主是整个的这一点出发,固 然可以写中国的,也必要写马来亚的,这等于华人应对中国的 民主运动关心和支持,更应参加马来亚的民主自治运动,道理 是一样的.冋题是:H,作家是在写他熟悉的生活的,如果他 对马华社会不熟悉,那么,无从下手的实际困难,我们也应加 以承认.因为,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他是没有理由,也不会 与生活的现实脱离的。㈡,根本观念上的、所谓立场问题.如 果以旅客自居,不过问马来亚问题,因而不去注意它,更不去

35

写它,那自然是错误的倾向退一万歩说,就算単纯地做TF 家.也須要深入马华社会,理解马来亚,写马华与马来亚.曰. 有些人认为,写便写算了,何必多说.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 问题关系到确定自已对马来亚现实的态度.就是说,对马来亚 文艺独特性有了认识,是明确一个作家的现实立场.不弄清蔑 这问题,他的写作目的就不明确.—总之,马华文艺独特性 是存在恤创道马率文若我式是要以马华固有的文艺我式为基 本因素,揉合为来因素去创造的.

以上是一九四七年初至是年年底有关马华文艺独脖性问题 的提出和探讨的大略经过.也是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提倡的第一 个阶段.这以后,就晋入了一个新is阶段,掀起了一场波澜壮 阔的关于"侨民文艺"的论争。

首先是吉隆坡战友报的新年特刊(?),发表了一篇周容的 《谈马华文艺》,大力支持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提倡,同时指责 侨民文艺的倾向,文章有下列几个要点:

一、 一切文艺都有独特性.都是表现“此时此地”的,没 有独特性的文艺是“侨民文艺”.侨民文艺不是马华文艺的主 导方向.一一作者认为,时代巳经进步到除了崇拜和迷恋洋奴 文艺、封建文艺、帮闲文艺的所谓文艺作家之外,已经没有一 个摭意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文艺作家,以为文艺作品可以不必表 现“此时此地"的了.这是因为要为此时此地的人民利益服务. 必须表现此时此地的现实,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和斗争.因而 可以说,一切文艺都是有独特性的;没有独特性的文艺,是侨 民文艺.侨民文艺即使有若干作用,这种作用也不是最大飢 最商的,不是马宰文艺创作的主导方向.因为侨民文艺即使是 “此时”,也不是“此地更何况既非“此时”,就决不会 是“此地”了丨

二、 所谓中国社会改革的迫切性与马华社会改革的长期性,

36

这种说法不适用于文艺领域.因为文艺作品和政论不同,不能 集手执报纸、眼堂天外来创作.一一作者认为,在马华社会的 政治运动中,有所谓中国社会改草的迫切性和马来亚社会改革 的长期性,也即是华人援助中国民主运动的事要快快做,而马 来亚的事不妨慢慢来的说法,那是有其产生的根源的.然而也 有毛病.这一套要是运用到文艺领域上来,无论如何是成问题 的.走不通的.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想实于现实.是不看天花 板写作的.写政论,用道理,用事实,用数字,我们不妨承认 手执报纸能够写出一篇很好的政论来.但文艺作家,特别是现 实主义的作家却不能.他必须熟悉现实.文艺作品需要描写典 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是人民生活.不熟悉人民生活,对现实斗争没有经验,是不能 创作文艺作品的.即使写出来,也必然是空洞无力,没有任何 此时此地的战斗性.所以.手执报纸眼望天外,决不是一个现 实主义作家的创作态度.侨民文艺的倾向,或者说是中国文艺 的“海外版”的倾向,必须及时加以矫正.马华文艺独特性的 提出讨论的意义所以重大,就在这里.再说,既然眼望天外可 以創作,既然回忆湘北流亡也算是马华文艺作品,手执报纸一 张叱骂贪污和赞叹人民翻身的伟大也算是马华文艺作品,那么, 水向低处流,人向平路走,结果是,文艺创作不必熟悉现实. 不必利此时此地的人民结合,不必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要 求,不必熟悉他们的生活,行动、战斗、不必脚踏实地承现、 关心马来亚的现实.这样一来.马华作家和现实的马华社会脱 离了,把巨人当作风车了,和马华社会脱离的马华文艺逐功. 怎么能够对马傘利益有所帮助?因此,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提出 讨论,非常及时和必要,尤其是对于脱髙现实的不良倾向的矫 正,其意义比之讨论独特性本身更为重大。

三、冯华文艺独特性,在形式上暂时可以是中国的,内容 御必须永远是马来亚的. 者论述这一点,大意是说,马 华文艺的独特性是什么? 一时恐怕很难明白答覆.由于马华文 艺向来存在着中国文艺海外版的倾向,由于语言文字的隔阂,

37

对于巫申文艺皴乏调查、研究、介绍,因而怎样建立马华文艺 的掘特形式;也许一时得不出具体的姑论.当然,我们不能武 断地说,马华文艺没有存在过独特形式.但是,马华社会萌芽 状态的文艺是什么?是怎样?这个冋题没有搞清楚以前,是很 难在今天指出独特形式,叫大家采用,改造,并加以发展的" 我们没有现成的马华的“秧歌”可以利用,马来“弄迎”之类 的民冏艺节,我初又不关熟悉,苞愈罪马率大众所甞闻衆见, 即使硬搬也搬不来,更何况是否搬得■通也成问题.至于马来亚 三夫民族的独特形式,那就更加困难.这样的独特形式,也许 夺天并不存在,不能把愿望提律太商.当然,马华文艺的独特 性必须肯定和发展,马来亚三大民族和共同的独特悝更必须寻 求和建立;但在目前,也许还只能是具体调查和理论研究的时 期.向着这条路前进,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而真正的独特形式 的马华文艺以至马来亚文艺,那恐怕要在工僧対程中,创作实 践中发现.然后加以确立,目前可以做到也必须做到的一点, 是在内容上强调马华文艺的独特性.这就是说,马华文艺的独 特性,从形式暂时可以是中国的.内容却必须永远是马夫亚的 底第一步开始,逐步逐歩求发展.

四,中国来的作家,不裁悉马华社会现实,因而暂时不能 创作具有独特性的马华文艺,这是有道理的。但也有一个限度。 他必须突入现实,为表现此瞭此地的现实而去熟悉此时此地的 现实.要是身处马来亚而等待中国人民的大翻身,那就连侨民 作家那够不上,只好做“逃难作家”了. 一一关于这一点、,作 者的解释是:现实主义的作家固然要写自己所熟悉的东西,然 而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并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唯一尙创作源、 泉.有些作家只熟悉他个人的小圈子、朋友、亲戚、以至他的 爱人.试问这样的作家.应该要求他深入人民生活,社会现实. 从而熟悉起来去写呢?还是让他写他的朋友、亲戚和爱人呢? 时代要求f作家的,不是只与他所熟悉而不为此时此地所最 大需票的作品.而是为了要写此时此地最大需要的作品而突入 现实生活,去体验、熟悉、和了解了.这些本来都是老生常谈,

38

侨民作家并非不清楚.只是政治上的大国民思想在作祟罢了. 在中国.就有许多作家从国统区跑到敌后区去的,他们都很少 创作反映国统区现实的作品.这并不是因为这类作品没有价值, 而是因为它们没有最商的价值。所以,如果远涉重洋,还是写 过去的那一套,则对于马来亚读者来说,不如买几本中国的创 作来看;对于作瞇臨.为秘辛辛黄黃如*蜒一番呢?

周容的文章发表后,立刻受到星加坡南侨日报方面若干和 中国民主同盟有关的文化人的反驳,一场大论战于是爆发.

戻踱的文章.主要有两篇,一建李玄的《论侨民文艺》, -是沙平的《朋友,你钻进牛角尖里去了

李玄即杨嘉.他的《论侨民文艺》发表于一九四八年一月 丿I日南侨日报的《南风》副刊.内容大略如下:

一、 抓出周容的一句“没有狸特性的文艺是侨民文艺”的 比较草率的话大做文章,把“侨民作家”解释为一切中国来的 作家,再解释为逃难作家.于是冷嘲热讽道:“逃难作家”免 不[T会揩去“马华文艺”的油水,“侨民文艺”说不定会侵占 了“马华文艺”的地盘.

二、 强调文艺有其普遍性,有其“此地”与“彼地”都适 用的原则,侨民文艺无悖于马华文艺的鹄的.一一作者说,马 来亚"此时”的社会改革工作.也许与中国“此时”的工作表 现有所不同,但要达到改革而获得民主自由的目的则无二致。 因此,一些侨民作家为了热情所驱使,而写叱责贪污和赞叹人 民翻身的文章.与马华作家所需要写的突入现实的斗争文字, 在文艺的终鹄目标上,并没有什么违忤的地方.中国与马来亚 民主运动的事孰先孰缓,何者息迫何者迂徐.并不能遽加厘定; 但中国方面的行动比马来亚明朗尖锐,则是事实.侨民作家比 一般人更为冲动敏感,把舸中的积郁吐露出来,这也是情势所 迫,并非可用什么东西来加以矫正的.其次,中国有贪污,南 洋也有爱钱不顾公德的商人;中国有顽固分子.南洋也有専闲 文士;中国有特务,南洋也有专以出卖民主人士为职业的擔客.

39

所虬 用文艺的手法把''此时”的一切丑恶现象暴露出来,使 任何读者能及时警煬,这差"此时”与"彼地”那适用的原则. 但如有TP伟大的马华作品介绍到中国去,也必然是披欢迎的.

三、 认为侨民文艺的存在,并不妨碍马华文艺的发展.—— 马华文艺作者应先加强本身的主观力貴,多产生马华文艺作品, 自然会使不是“此时”的、不够战斗性的侨民文艺踏然失色. 否则,把侨民文艺去了.园地空芜,莠章丛生,徒迫使更多的 读者去看昭南报稲载的“赤都水浒”一类文字而巳.其实,侨 民作家也正在尝试着创作马华文艺,如“怒吼吧新加坡”和政 先被朗诵的总罢业讽刺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些作品都是由 所谓“侨民作家”写出来的.

四、 认为侨民文艺有它的若干作用.一文艺的形式有多 方面.战斗任务也各不相同.譬如战争,有前哨的尖兵,有主 力部队,也有后备援军;有炮兵,有机关枪手,也有捕着手榴 弹拿着驳壳枪的轻骑队.装备与任务不同,但打击敌人则一. 侨民文艺只要在政治观点上没有错误,也该有它存在的余地.

五、 认为侪民作家未必存有牢不可破的“大国民思想", 侨民文艺的扼杀论者倒是有着想造成“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件 的傾向.

沙平即当时南侨日报和凡下周刊的主编胡愈之.他的《朋 友,你钻进牛角尖里去了》一文,登在《风下》周刊一O八期 (一九四八年一月十日).他和李玄一样.把“中国来的作家”、 “侨民作家“逃难作家"三者等同起来,此外又简化了“此 时此地”的释义,指为“一九四八年的耳来亚”.于是.作者 发挥了下列几点议论.

二就文艺内容而言,没有某一国家某一民族的独特性, 只有某种社会性质的独特性.一一比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反映资 本主义社会的文艺,社会主义国家有反映社会主义工农生活的 文艺.马来亚是殖民地社会.所以凡是反映殖民地半殖民地的 封建性剰削制度与奴役制度的文艺.都是反映马来亚此时此地 的现实的文艺返映马来亚现实的文艺,不一定要以一九四八年

40

的马来亚作题材.也不一定眼定在马来亚这个地方,烫不一定要 限制只有马来亚当地作家才能写作.《巡按使》是以一百多年 前的俄罗斯帝国的腐败官僚作为题材的,但这出戏在一九四八 年的上海南京各地演出,依然反映此时此地的现实.鲁迅没有 来过马来亚.但反映马来亚华人社会的现实的作品.不会有一 篇赶得上《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如果马来亚文艺在内 容上应有独特性,则主要的独特性,不是别的,正是周容所策 反对的人民翻身。除此以外,没有更适合于此时此地需要的现 实了.

二、 文艺形式可以是各民族的,特殊的.而内容一定是国 际性的.文化水准低落的国家,一定要通过翻译与介绍,把外 国文艺思想移殖过来,以期在本国的土壤内,产生出新种.因 此,在马来亚,作家应当努力的是多多介绍中国的新民主主义 作品,也就是要出中国文艺的“海外版”.怕的是“海外版” 出将■太少,甚至于没有.因为有新的种子,才魂新的收获.外 来的月沸.可以增进本地土壊的生产.这是极浅显的道理.

三、 如果“侨民作家"、“逃难作家"这些名词可以成立 的话.则应当推高尔基为始祖.他在意大利住了十多年,他的 不朽的作品大部分是晚年在意大利写的.但却没有一本是以当 时的意大利为题材的.

一九四八年一月十七日开始(孔周容在吉隆坡的《新风》 副刊发表《也论侨民文艺》,答覆李玄和沙平的批评,文长万 余字,连载六七日.文章论述了下列兀个问题。

一、论争的本质. 作者指出,,这次论争本质上是一个 立场问題和原则问题的论争,是马华文艺创作主导方向问题的 论争.论争的中心.已经由“马华文艺独特性”、•马华文艺” 滑到“侨民文艺"上去.表面看来,好象一方面要发展马华文 芝.强调马华文艺的作用;另一方面则要提倡侨民文艺,强调 侨民文艺的作用;各有理由,大家都是对的•但一接触到冋题 的核心,就可指出并非如此简单.其间有文艺的战斗作用以及

41

为人民利益服务的程度荷低的问题.讨论的展开和深入,对于 马华文艺的发展前途,也是有意义飢民主运动内部可以有论 争.论争的目的是要使真理更加明朗,使歩骤更而一致.谁也 不凫真理的化身,成方在论争的过程中,可能有些话说对了. 有些话不见得对,有些话说得过火,有些话却发挥得不够.但 冥理愈舞愈明,大'可耘动源功就说’出“亲痛仇快”之类的话. 作者又特别声明,大家要讨论的问题是文艺创作冋题,不是写 政论问题,更不是要争执意气,因此不应该有曲解原意和断章 取义的态度.

二. 何谓“侨民作家”和“逃难作家"? 一一乍者解释道: "侨民作家”是星洲文协座谈会上提及的,意义可能不够明朗, 但实际上却有这样的作家存在,在没有更适当的名称之前.暂 时加上引号也是可以的.“侨民作家”在创作态度上的特点是 手执报纸而眼望夭外.这是非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由这种态 度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称为"*民文艺这名称在星洲文 协座谈会上也有好几个地方提到•侨民作家或非侨民作家.是 从态度或创作倾向上来区别的.并不是从作家是否来自中国加 以区别侨民作家”当然也是属于马华作家之列.但他们的 创作方向并不是表现与华现实.把所有中国来的作家称为"侨 民作家”,把他们尝试突入马华现实而创作的马华文艺如《怒 吼吧新加坡》等称为“侨民文艺",倒是李玄等人,不是别人 至于“逃难作家”.原是指那些连“侨民作家”都不想做的作 家,他们逃避现实,放弃斗争的任务,连手执报纸来创作都不 愿意,而只是眼望天外,等待中国新局面的到来,好快点回乡. 把一切中国来的作家都称为,,逃难作家”,首先也是李玄.其 次是沙平.那是更严重的歪曲了.

三、 侨民作家有否“大国民思想” ? 一一李玄曾表示怀疑. 作者的答案则是肯定;而且认为李玄本人就是具有牢不可破的 大国民思想的侨民作家的最突出的典型.他举出李玄的话做例 子,所谓“假如有一部伟大的马华文艺作品介绍到中国去,必 然大受欢迎”.“马华文艺工作者要加强主观力量、用马华文

艺作品来使侨民文艺作品黯然失色”,"把侨民文艺去了.园 地空芜,莠草丛生,(日本人的)赤都水浒传就取而代之”等等, 就是被一种自高自大的思想冲昏了脑袋.因为这些话的含意是 说,马华没有伟大作品,免开尊口.马华作家自己没有出息, 有何话说;马华文艺工作者主观力量不强,竟狂妄至于不欢迎 中国作品以及侨民作家…….作者指出,事实上,马华作家都 是熟读中国作品的;马华文坛以前有过一点幼稚的作品,现在 也有一点,将来也必然会进步;即使象李玄之类的“侨民作家" 负气渡海而去,以致马华完全没有作品,也不至就要日本人的 赤都水浒传来代替.因为本地还有勇刀浆翔,从中国的好的报 章杂志剪来的作品,总不会比李玄等人的作品黯然失色的.作 者又声明,他的意思并不是所有来自中国的作家写表现中国现 实的作品,就是具有大国民思想•有些作家,到马来亚不久, 对马华社会未熟悉,但御熟悉中国现实,因而多写儿篇反映中 国现实的作品,那是谁也不会非难他们的。这些作家,确切地 说应该称为“初来南洋的中国作家".他们的创作态度并没有 违背现实主义的原则.所以他们的離些作品也就不是侨民文艺. 而是在马来亚印行的中国文艺。

四、"侨民文艺”应该提倡吗? 一一作者说,'侨民文艺” 的论争是从“马华文艺独特性"的讨论开始的.它涉及马华文 艺的“独特性”问题.马华文艺和中国文艺当然有密切的关系. 马华文艺在形式上的独特性,离开了中国化,也是不可想象的. 但这不等于说马华文艺今天以至将来都不可能有其形式上不同 于中国文艺的“独特性”,不等于说马华文艺在内容上也不应 当强调表现此时此地的“独特"现实.鲁迅的“阿Q正传”当 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马来亚的华侨.但不可能概括了今天的 马来亚华侨.如果按照沙平的意见,认为所有反映殖民地半殖 民地的封建性剥削制度和奴役制度的文艺,都是反映马来亚此 时此地的殖民地社会的现实,那就不只是没有中国文艺和马华 文艺之分,而且连印度文艺和中国文艺,除了文字不同之外, 也都没有任何区别了.沙平认为人民布身是最适合此时此地的

4 3.

马来亚现实,一飛说来是没有何题的,但却忽视了~点:•文艺 作品不是通过一般概念,时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马华 文艺界从来没有否认马华文艺是由中国新文艺哺育养大的,唯 其如此,它就更应该重视中国新文艺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用 以表现此时此地的马华现实,服务于马华社会改革斗一自 治运話与爱国运动.这两种运动虽有明显的区别,但本质上是 一激的,是民族民主运动."中国文艺海外版”与马华文艺的 美有 也不是“种子和收获”的关系.沙平这样的理解是错误 的,这是把一定程度的作用夸大为决定_切的作用,把应该利 用和学习的东西当作自己的全部的东西,把文艺运动一一实质 上是i群众性运动当作舶来品.其实马华文艺运动并不是"中 国作家写、马华青年读”的遇动.沙乎忽視了马华文艺从荫芽 到成熟,是一个创作实贱的过程,而且有广大的民众参加的. 再说.马华文艺界也不是反对华侨爱国的,只是为了要使马华 文艺能够有力地原务于本地的社会改箪,因而主张马华文艺应 该表现此时此地的现实.而且认为能够最有力地服务于华侨爱 国运动的文艺,也唯有表现此时此地的现实的文艺.马华文艺 史不是轻视中国文艺的,只是反对"手执报纸而眼望天外"的 “侨民文艺",坚决主张这粋侨民文艺的作用不应该强调和提 倡.即使是在中国,那些初到边地的人,也曾被劝告不要再写 那些听厌了的“表故事",应该写新人新事;如果不懂不熟, 就应该突入现实去了解.何氏家,来了马来亚,离开中 国现实久了,而中国的现实又是迅速地发展着.单凭过去的记 忸和报纸通讯的记载,就必然更会产生听厌了的老故事.这种老 故事又怎能够有力地帮助马华爱国运动?沙平拿髙尔雷流亡到 意大利的事来做论据.也无助于问题的讨论。因为意大利并没 有“俄济社会”问题.况且商尔基住在意大利的时候,也并非 没有写迁以当时意大利为题材的作品,他至少写过一本《意大 利的故事》.

五、应该写马华顽固分孑?还是写中国顽固分于?一一作 者问:既然中国有贪污,南洋也羣爱钱不顾公德的商人.那么

44

身处南洋的文艺作家,应该写中国的贪污呢,还是写南洋的奸 商呢?既然中国有頑固分子,马华也有顽固分子,那么,向着 广大的马率文艺工作者,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倡写中国的顽固. 而不去写马华的顽固呢?如果有一个作家,身处马来亚三年. 五年、十年.却还以过客自居,不愿也不敢正视马华现实,他 能頤为f现实主义硼■泉酬假知疳 1天他回到中国去, 他能够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吗?作者说,一个小资产阶级 出身的作家,没有央心改造自已的思想,不愿也不敢为马华工 故大众利益服务.却自以为将来回到中国能全心全意为中国工 农利益服务.那是自欺欺人的.这就是为什么马华文艺界要说 这次的论争关连到作家立场问题的缘故.沙平认为强调羨现此 时此地的现实社会就会标语口号化,这是颠倒真理.实际上是 根据报纸和虚构来骂中国的贪污,才真的会成为党八股和超现 实.如果认为与华文坛确是太过幼稚了,那就更加说明过去强 调表现此时此地现实的工作做得不够,现在更应该加强号召. 沙平不应该把“此时”蓄意曲解为“~九四八年".即使是一 九四八年的马来亚.也不是只有宪草和旗帜可以描写.就在年 初,不是也有星加坡码头工人抵制运载军火的加拿大轮船的行 动吗?

六、应孩爱马华文艺的幼稚,还是爱侨民文艺的空洞L 作者认为,凡是不搞提着耳朵上天堂的“提高”工作的人,对 这问题的答案是一清二楚的.我们应该愛护幼稚的马华文艺. 把它从萌芽的状态中提髙.不应该去愛那些写作技巧比较咼超, 而内容尽是听厌了的老故事的侨民文艺;应该扶植广大的马华 文艺工作者走向现实主义,不应该引导他们从新闻上找题材而 创作内容空洞的作品.作者又提及战前的关于铁抗的"试炼时 代”的论争,提出论争在清算侨民作家的思想中结束,重温这 个掌故对大家是有益的.

周容这篇义章把一场因“马华文艺独特性”问题引起的大 论争推向最高潮.其后,虽然战场扩大,参加者增多,但已不

45

再是针锋相对的驳辩,而是呈现了混战的状态,应诙算是这次 有关独特性问题的探讨的第三个阶段了.

4 6

第四章

「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提岀 及关於「侨民文艺」的论争(中)

H

自周容的《也论侨民丈艺》发表后,关于马华文艺独特性 问题引起的论争,即进入了混魄状态,为期约一个半月,由一 九四八年一月底至三月中为止.

这一阶段的混战情形,可分为四个方面叙述一一

一、 吉隆坡的《新风》副刊,对于''马华文艺独特性”及 "侨民文艺”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基本上肯定马华文艺独 特性的提倡.

二、 《风下》周刊及其姐妹刊物《南风》副刊的作者,则 坚持原先观点,认为马华文艺独特性的论者是走入了牛角尖.

三、 魏代周刊》加入了壽团,表示欢迎“侨民作家"和•逃 难作家”.

四、 星洲日报的《展星》副刊也打起边鼓.支持“马华文 艺独特性”论者,抨击侨民文艺.

现在先从《新风》副刊方面谈起.

该刊由一月底至二月底,连续发表了十多篇文章.检讨*•马 华文艺独特性”的倡导及关于“侨民文艺"的论争,作者有知 角、丘天、引流、海郎、光明、冠城.符人、冰犁、铁戈•…•… 等.其中轶有代表性的约有下列数篇一一

47

知角;《是朋友,不是敌人》(一月廿六日?) 知角:《争问题,不争意气》(一月廿九日?) 海郎:《是侨民文艺呢,还是马华文艺?※二月四日) 光明:《我对马华文艺论争的意见》(二月六日) 马达:《我对于文艺论争的管见》(二月十五日) 冰犁?《什么是倂民文艺》I二月十六日?) 铁戈:《文艺独特性、任务、及其他》(二月士八日) 知角的《是朋友,不是敌人》一文,内容是指责沙平写的 《朋友,你钻进牛角尖去了》,火气太盛,态度不好。本来, “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提出是很有意义的.为的是要使本地文 艺配合战后的殖民地独立运动,不再跟着中国的文艺趋向跑. 至I于“独特性”这个词儿是否适当,或者应该改为什么才合宜, 谗个尽可以提出讨论,不要动辄冒火•

同一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争问题,不争意气》,则以几 篇有关论战的文章为例,录出其中若干火气太大的段落或语句, 希望大家注蕙避免.譬如周容的谈《马华文艺》,嘲笑侨民作 家手执报纸.眼望天外;嘲笑逃难作家身处马来亚而等待中国 人民的大翻身,这些语气都是过火的,虽然没有恶蔥.只是指 逊些作品逃避现实而已.又妬 李玄的《论侨民文艺》,指马 密作家生怕逃难作家揩去他们的油水,侨民作家侵占他们的地 盘,那就不但在闹意气,而且语含挑拨.至于断章取义,故意 歪曲,把凡是中国来的文艺工作者都归入“侨民作家"和"逃 难作家”之列,则简直是大搞分裂的阴谋了.作者还提及星加 坡的《晨星》副刊,登了一篇《略论侨民文艺》,措词火气更 盛;而且文章里面把作家分为二派,一派是当地作家,一派是 侨民作家,照这样发展下去,就要走上和李玄的同一条错误和 歪曲的路向去,把凡是由中国来的作家都列入“侨民派",而 与“当地作家”对立起来,这是应该纠正的.

海郎的《是侨民文艺呢,还是马华文艺?》内容分三节, 大意如下--

48

一,当前华侨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关心当地的独立 运动,与各民族联合,共同争取民主自由,另一方面是为中国 的自由民主、真正的独立改革而努力.这两种任务可以并行不 悖,有机联系.基于前一任,务,必然要求发展马华文艺,基于 后一任务,必然要求发展中国文艺或"中国文艺海外版这 两种文艺,对于华侨来说都是必要而没有冲突的.可是问题一 接触到实际上来.就有了轻重息缓,谁先谁后的不同处他一 些愿把星马当作永久家乡的华人,他们是马来亚第一,中国第 二.另外一些只把星马当作暂时居留地的华大,则是中国第一, 耳来亚第二.这后一种处理法成案或少地助长“侨民思想"的 发展.侨民思想是产生“侨民文艺*弟现实畫础.具有侨民思 想的人,他们虽然也在殖民地上受压迫,但却不愿也认为无帯 参与当地的反殖运动,只希望中国的民主运动.早点胜利,好 来解救他们.他们的出发点原也无可厚非,但对于当地的反殖 斗争,却起着抵消的作用.这是这次"侨民文艺”问题论争的 主要根源.然而,无论中国第一也好,马来亚第一也好,文艺 总是应该反映此时此地的现实,表现现实.推进现实.有些人 不了解文艺的特性,往往把一篇文艺作品的产生过程等同于一 篇论文的归纳过程.文艺作品要表现某一主题,是非从现实摄 取题材不可的.一个作家身处马来亚,纵使你认为“中国第一 也应该是写南洋的顽固而非写中国的贪污.因此,这次的论争 是现实主义写作态度与非现实主义写作态度问题的论争.不是 也不应该是否写中国人民的改革运动的问题,而是用什么写作 态度来反映中国人民的改革与反改革在海外华侨间表现的向题.

二,按照一般习惯.所谓*侨民”,即侨居于海外的中国 人.因为是侨居,也没有权利过问当地的事情,于是产生了“赚 到钱赶机回唐山”的侨民思想.这种侨民思想反映到政治上来. 就变成了对政治问题漢不关心的"自由主义”.反映到文艺上 来,就变成了非现实主义的东西.其特点是有意无意地躲避此 时此地的现实,只沉醉于美丽的幻想.把送一类作家称为“侨 民作家”,把他们的写作态度形容为“手执报纸而眼望天外” •

49

把根据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作品称为“侨民文艺”.那是再恰当 不过了.这样的名称可以改得史加恰当.但原来包含的内容应 该是不受的.至于刚从中国来的作家,他们在马来亚所写的反 晩中国现实的作品,却不能称为''侨民文艺",只能称为“中 国丈艺的海外版因为他们在被迫南来以前并未曾脱离中国 皿实.但如果在本地住上了三五年以后,还娶去描写他们已 经远駅 而且日益改变着的现实,那就有变成“侨民文艺”的 可能了.这就是说,“中国文艺的海外版”的存在是应当的, 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而侨民文艺则非矫正不可.李玄和沙平都 把••侨民文艺”和“中国文艺海外版”混同起来了.另一方面, 罔客在《谈马华丈艺》中用“没有马华独特性的文艺”来说明 ••侨民文艺",也是不对的.(后来在《也论侨民文艺》一次 中也算是补正了.)因为“侨民文艺”固然没有“马华文艺独 特性",然而“中国文艺的海外版”也同样没有耳华文艺独特 性.对于“侨民文艺",周容的认识也是不够清楚的.例如他 认为''马华乂艺"和“侨民文艺”的论争,是"马华文艺创作 主导方向的论争”,其实这不是主导不主导的问题,而是对于 “侨民文艺”应该怎样及时矫正与克服的问题.

三,当前马华文艺独特性的肯定是不容怀疑的,马华文艺 已经达到自立的时候也是客观的事实,只有肯定马华文艺独特 性,并努力发展马华文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和中国的民 主运动.而且为通达“马来亚文艺"的理想搭上一座桥梁.纵 使马华文艺目前以至以后的长期间内还会幼稚,但只要它是和 人民结合的,它必然就会长大起来.当然,马华文艺不能也不 应该摆脱中国文艺的影响.马华文艺应该把中国文艺看成同志、 战友、或先生,但绝对不是附庸.今天,马华文艺的源泉应该 是这样:首先是星马人民的生活要求和文化思想;其次是中国 文艺、“中国文艺海外版”及“巫印文艺”;最后才是远东各 殖民地国家,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主 义国家的文艺.不过要克服“侨民文艺”.也非三五年的事情. 在“侨民思想"没有根除之前,侨民文艺必然还会作怪.但目

50

前的辩正侨民文艺的斗争,却有利于未来的“侨民思想”的彻 底竟服.

光明的《我对马华文艺论争的恵见》,也有三个重点,主 要内容如下--

巴人曾在《文艺生活》发表一篇《给南洋文艺青年》, 大意说:"华侨社会中,并没有发生过当地化的独特文化运动, 一般只有中国文化霆动的反映和余波.在马带拉姆,中爪哇. 印尼人民和华人联合起来反荷,经过六七年游击圏斗.动摇了 东印度公司的基础.这样的吏实,我却不能从华人的文字中找 到,只能在用尼的历史上看到华侨青年对中国的热爱,那是 巣高的感情.但一味驰骋幻想于中国的天空而忽视了自己立足 的土地上的现实,那是非战斗的.“这篇文章的发表先于周容 的《谈马华文艺》.主旨就是在感叹华侨的文化运动跳乏自a 的道路.是在鼓励大家写“此时此地”.而周容的《谈马华文 艺》一文的内容,并没有超出巴人的意见范围。为什么前者不 见有人反对或批评,而后者倒成了“无知”、“莫名其大伯公”、 犯了 “非及时矫正不可”的罪过?这似乎不无宗派主义在作祟.

二,在文艺上,所谓形式,通常是指民族的形式,所谓内 容.总是以某神社会性质而言.所以在苏联有“民族的形式, 社会主义的内容”,在中国有“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 容”.马华文艺的“民族"形式,虽然多少有与中国不同的地 方,但基本上是一样的.至于内容.星洲文协座谈会的绪论说 是“以马来亚各民族的共同要求为内容然而那应该是关于 作家的政治任务的范围,不能作为马华艺术形式的内容的含义. 因而,“马华文艺独特性"这一名词,确有模糊的地方,沙平 说它不适当,也是正确的.

三,关于“写此时此地”,周容的解释是正常的;沙平的 解释却是故意避开正题.沙平说“此地"并“不限定马来亚这 个地方”,那么,提出这句口号就没有意义了.难道因为菲律 宾也是个殖民地,那么,我们写了菲律宾这个地方,也就等于

51

是反映了马来亚此时此地的现实么?沙平说"此时”也"不一 定是一九四八年”,这就要看沙平是否同意文艺有宣传的作用. 如果认为以及时的、迅速的反映来与某一社会运动配合是非常 必要的,则鼓场大家以一九四八年的马来亚现实作题材.那就 不会过分了.要不然,所谓“文艺通讯”、“世界一日”这些 提倡」都是没商意义了.至于说马来亚文化水准低落,应该多 多介绍外国作品.这自然很对.但不能说这么就够了.正如中 国文化比苏联低落.除了多多介绍苏联作品之外,自己还是需 要费脑筋去创作的.中国来的作家也应该记得一句名盲:一个 国际主义者,必然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所以多写此时此地的现 实的作赢 并不能说是“希望被允许加入所谓马华作家的阵容' 的.

马达的《我对于文艺论争的管见》.则分为五。小节,大 意是说:

一.作者本人于一九三oy到马来亚的时候.本地的文 艺活动已很垂勃,而且在提倡普罗文学.自己也趁着失业的空 闲.写了些杂文在星洲日报和北马的两家小型报上发表,还有 几篇以胶工生活为题材的普罗小说,登在星洲日报的文艺副刊 上q吉隆坡方面,中国作家许杰出任益群报的主笔,兼编副刊. 内容也顔精彩.许氏每日一篇短文.发挥文艺理论或什感.十 分令人寻味.许氏当时在吉隆坡.无形中成了文艺运动的中心. 许多思想清晰、爱好文艺的青年,都围绕在他四周.他除了编 报写作%N还不时出席社团的集会,演讲文艺和学术问题, 观众常常挤得水泄不通.不久后,许氏解约回中国,当地也遭 受过暴风雨的袭击,文艺界的热闹一时消沉了下去.但一九三 二年春也还有《南洋文艺》等杂志的出散.所以,有人把马华 文艺运动托始于吴天的南来,其实这是后一段的历史了.

,二,文艺运动的路线是配合政治运幼的发展而决定的.肃 清侨民意识对于当地的政治运动来说是应该的.因为忠于当地. 巩固民族意识、争取坚定的公民权.是每一个独立国家对人民

52

的更求.

三,马华文艺的独特性问题,并不是战后才存在的.早在 战前的救亡时期,已经有人在批评罪马华现实主义的作品了. 铁抗的《试炼时代》引起的“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就是一 个例子.现在自我检讨,自巳当时的批评也不免于机械.假如 作品的题材是现实的.纵使不是全部本身体罷的,也可能是现 实至义的作品,虽然目前自己依然不赞成“隔天摇剑式''的創 作.其实,文艺的独特性,岂独马华是理所当然的,任何民焕、 利国家的文艺也有它们的独样姓.不过,独特性是正面的,似 乎也要容许侧面.商尔基逃亡到意大利,虽然也写《惠大利童 话》,同时也写了《我的童年》,前者是意大利的现实,后者 却是俄国的背景.因此.i作家,到处可以写他熟悉的题机 但对当顾实也该兼顾.商尔基到美国,也写过《黄金恶魔的 都市》呢.

四,“独特性"三个字,还嫌不够具体,希望能够想出一 个更具体的创作口号来。以中国为例,如《普罗文学》、CW 故文学》等,都是随着政治发展而提出的明晰的创作口号。同 时,创作的"时地”的宽度,也应该更有伸缩性。宣传文学往 往出于急就;较商度艺术的创作,就需给予莪长的时间.改造 时期苏联作家所选取的题封,也不限于当前的生活,同样也描 写过去。商尔基当时就完成了他那描写改革前四十年间俄国的 社会生活的巨著《克里姆、赛母金的一生》,普里波伊也完成 了以一九。五年的日俄战争为题材的《对马》,这就是说,除 了适时的作品之外,也容许反映过去某一时代的作品.至于创 作地点.也不必有所限制.作家可以把握中国的现实从事创作, 只要是真正现实主义的作品就行了.民族和国际,是互相关系 的.

五,马华文艺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可是,救亡时期、沦 胳时期、以及战后争取自治的合法斗争时期三个重要阶段的面 貌,还没有较为完整的巨著去反映.而一些生动有力的笨星作 品,也未曾搜集起来,编成文艺运动的总集,这是马华文艺界

53

说来惭愧的事,希望有人提早加以完成.总之,世界的总体, 是各面凑合的,中国会影响马来亚.马来亚也会影响中国,希 望文艺同道们,诚恳友爱,在真理和正义的目标下.互相照顾.

冰犁的《什么是“侨民文艺”》,首先指出此次论战双方, 对于“侨民文艺”这一用词的含义,并没貧一个确定而统一的 看法,因而在论战的过程中,牛头不对马臂,始终纠缠不清. 继而指责一些参战者,对于双方立论的分歧没有搞淸楚.就提 刀上马冲向一方,于是愈搞愈乱,无助问题的解决"例独狗 容的第一篇文章,认为未具有“马华文艺独特性"的作站,就 是“侨民文艺”;到了第二篇文章,已经放弃了这种论点,而 另下定义,说是“手执报纸眼望天外"的文艺是冬侨民文艺". 然而星加坡的报刊却有一篇文章.又重新站在周容已经放弃了 的论点,大发议论,指沙平指出《阿Q正传》也不是与马华现 实完全无关的说法是抹煞马华文艺.看不起马华作品,又说“飾 民派”要牵着马华的鼻子跟着中国走”••….这种见解除了引起 挑拨的作用之外,刘于冋题的解决毫无播助.事实是,沙乎所 以说反映马华社会现实的作品,不会有一篇赶得上《狂人日血 和《阿Q正传》,不过是证明以中国现实为题材的"侨民文艺" (不是虚构的“侨民文艺”),有其存在的条件罢了.而引起 沙平的议论的,乃是周容第一篇文章的所谓“没有马华独特當 就是“侨民文艺”的说法,这说法等于说没有''马华独特性" 的文艺都是虚构的。这是明显的错误,

接着,作者提出他对于“侨民文艺”的解 ~一

所谓“没有马华独特性”的文艺,固然不能称为侨民文艺, 即使是“手执报纸眼望天外"的虚构的作羸 也不能称为“侨 民文艺”.按照用词的习惯,“侨民文艺"首先必须是侨民的, 正如“中国文艺”必先是中国的,“马华文艺”也必先是马华 的.

文学上用词对于某种文艺的立名,通常存两种情形• 一是 指其所表现的生活的地域而言,如中国文艺、英国文艺、美国

文艺、苏联文艺等,都是各以其所属民族的生活内容为写作对 象,另一种是就作品所表现的立场、思想而言,如黄色文艺、 消闲文艺、庙堂文艺,普罗文艺、浪漫派文艺等.侨民文艺的 含义,应该从第一种着眼.因为马华文坛上至今还没有一种 现成的派系代表着“手执报纸眼望天外"的虚构的文艺来推行 理论斗争.其垢 空洞派 建构的大咨r不但疤华札 也不 但在马华应该驱逐,纵使回到中国去,也必然要被打倒•因而, "侨民文艺''不能作为空洞的、虚构的文艺的用词.

“侨民文艺”和“马华文艺”的分别是:“侨民文艺"是 带有国际性的.“马华文艺”是带有民族性的.在七马华”玄 祢为侨民的时候.马华文艺可以说是侨民文艺之一;而侨民项 艺却不能说只是马华文艺.如果美国人「苏底人侨居在马来卬 写了表现美侨或苏侪生活内容的作品,那也是“侨民文艺' 如果它是虚构的、撒谎的,我们也一样要加以矫正.但如羽 现实的、真诚的、我们还是要容纳它、拥护它.

所以,不论马华文艺也好,侨民文艺也好,如其有圣 容、现实基础、站在群众观点上的,我们都应该培植之;— 就应该打倒.不但在马华文坛是这样,在世界其他地方也硏

铁戈的《文艺独特性、任务、及其他》,首先论述马华斗 艺的发展历史,认为马华文艺的荫芽是在中国新文学运动步?| 普罗文学的那个阶段.中国北伐単命失败后,大批知识分子对I 亡到马来亚,带来攻草的种子,也带来普罗文学.其后不断发 展的结果,终于使到马华文艺成为中国文艺的一股海外支流. 直到七七抗战发生后,许多知识分子加入了救亡阵营,因而大 量产生了具有改革愿想的马华文艺工作者,这才把马华文艺向 前推进了一步,提出“马华文艺现实化”的口号,开辟马华文 艺自己应走的道路.其实,马华社会不等于中国社会.马华文 艺不论在内容上或形式上,都是有它的独特性的.特别是在战 后,马来亚政治运动更迫切地要求文艺运动与之结合,马华文 艺再也不能好象以前一样,跟着中国的文艺方向跑了.因此,

55

马华文艺独特性的被肯定,对于今后马华文艺的发展,相信具 有重大意义.

其次.作者指出,马华社会确是存在着双重任务的,就是 支持中国民主运动和努力于马来亚自治运动.但我们不反对民 主阵营的分工孕各人可以就其社会关系,生活美系.从中选择 -个重蔓的任务,但其他的~个次要的任务•也不应忘區 更重 要的是一个作家必须敢于面向现实.投身于民主运动的实际, 使自己成为行列中的一员.否则.不管他主观怎样承认文艺应 为纨民很务.他的以“我是乂化人”的身分站在群众行列之为 所产生的作品,仍然是脱离群众的.

作者又指出,所谓此时此地,是包含着现阶段马来亚人民 的贫困、痛苦、喜怒哀乐、仇恨要求等等.同时也包含着马华 社会的爱国运动、爱国事件等等.马华文艺独特性的内容,主 要的也就是这些.至于形式方面,也不是为了 “独特"而独膊, 而是为了要恰当地展达出这些内容,为了使马华同胞喜见乐闻、 乐于接受,不过在目前,马华文艺独特性的形式,和中国題民 族形式还不至于有太多的差别,

关于“侨民文艺”的论争.作者认为这必然是关于现实主 义的写作态度与非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的论争.他不同恵有些 人把它当作只是词语的理解问题的论争.作者说,如果这次论争 只在于几个名词即"侨民作家”"侨民文艺"的恰当与否的问 题,而不是在于这些被按上此类名词的作家的写作态度是否帯 要克服、或这类文艺是否需要提倡,或它的战斗价值的程度冋 题,那么,大家是太花费了时冋与精神了.

以上是一九四八年一月底至二三月间《新风》副刊方面检 讨“马华文艺独特性”这口号和关于"侨民文艺”论缺的大致 情形.同一期间,《风下》和《南风》副刊也有些答辩或批评 约文章出现,内容是坚持原先观点,强调文艺的一般性,认为

5(

如果有所谓独特性,也应该是属于形式方面.这些文章,主要 的有三篇f—

沙平:《牛角尖图解》.(《风下》一一二期.一九四八年 二月七日)

金丁:《开窗孑、透空气》。(《风下》一一三期。一九四 八年二

李玄:《关于马华文艺独特性》.(《南风》副刊.一充四 八伟二月十四日)

其中沙平和李玄两位作者,是这次论争的原始要角,金丁 则是新出场的生力军.但大部分文字所针对的还是周容的第一 篇文章《谈马华文艺》,不是对于周氏較后发表的《也论侨民 文艺》或同一期间《新风》副刊的有关文章的正面驳覆.

沙平的《牛角尖图解》,首先声明他上回提到的“牛角尖”, 并不七个骂人的名词,而是形容一种思想路线.什么是牛角 尖的思想路线呢?这就需要来个图解.于是作者画了一个牛角 图,正中写<AB,两侧是两个牛角。其中一侧依次写得2, A2, A3, A4» A5.直到角尖为止;另一侧则写着Bl, B2, B3 B4. H5,也同样延至尾端.作者解释,正确的思想路线,必勿 认识事物内部互相对立的两个侧面.A和B是互相对立的,乡 浓来成为AB.才是事物的本体.但是不正确的思想路线, 往往把各种现象孤立起来.不去注惠相互的联系.并且忘记了 每个命题本身是包含A B这两个对立物的,有时抓住了 A, _ 直偏向发展下去,逐渐以至于完全丢弃了叽有时抓住了B, 一直偏向发展下去,逐渐以至完全丢弃了 A.跟着这种方式发 展的思想路线,就是牛角尖路线.牛角歧有左右两个,却只是 死路一条.当思想钻进去的时候,就愈钻愈狭窄,愈钻愈歪曲, 到景后一定被挤死在尖顶上.

沙平说,民族文艺现实性的问题,一走进牛角尖的时候. 也同样会走到绝路.文艺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是一种对立的 统一.一个作露的作品,或一个民族的文艺,都可能有它的特

57

殊性,但一定也有普遍性.离开了特殊性,无法找出普遍性; 如果否定了普遍性.特殊性是更不可理解的。周容及其某些朋友. 对于文艺现实性问题中有普遍与特殊两个方面之中,只抓住了 特殊的现实性,向牛角尖顶发展.其发展路线,大概如下: 一一文艺要有独特性(A1)—— 马华文艺要以反映此时此 地的现实为独特性(A2)—一中国来的有些作家不能反映此时 此地的现实.所以对于马来亚是不需要的(A3 —对于马来亚 不需要的作家,就是济民作家和逃难作家(A4)―如果再钻 下去,就要钻到牛角尖的尖头,那就是A 5 :把一切侨民作家 和逃难作家请英国政府用二王花,配回中国去.

沙平认为,同容所搞不通的地方,在于把文艺的特殊性和 普遍性分割开来,以为只有以此时此地的马来亚作为主题的文 艺.寸是反映马来亚现实的。却不知道一切现实主义的作品, 不管是中国人,苏联人,还是英国人,美国人写的,或多或少 在马来亚也有其现实性.同样的.以马来亚为主题的现实主义 作品,也多少反映了中国以及世界的现实.反之,把马来亚划 m圈子,使它和世界分离,同时把所谓马华作家和中国来的 作家硬生生隔离开来,这种思想路线,正是典型的牛角尖路线.

沙平劝告周容.写作的时候,眼睛不要老是对准自己的鼻 梁,而要“眼童天外";不要一味握笔书写,而要“手执报纸”. 因为,眼望天外.可以看见阳光和云暖,可以看见此时此地是 晴朗或是阴雨.至于多多参考报纸新闻,更有助于把握此时此 地旳现实,比钻在牛角尖里空想好得多了.

金丁的《开窗子、透空气》,副题《与周容先生略谈马华 文艺》,文章是釆用通讯形式写的,大意如下——

周容对于问题的理解是错误的.这错误主要在于把所谓华 侨认为是只应当为马来亚的民主而努力.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 便反对所谓中国民主运动迫切性与马来亚民主运动长期性的看 法.从而在文艺创作上提出马华文艺独特性.即“要反映此时 此地”.能反映此时此地,也就是马华文艺不同于中华文艺的

58

地方.又从这个基本观点发展到认为剧人叱骂中国贪污、赞扬 人民翻身的文章为非现实.为侨民作家或逃难作家.

所谓华侨和马华.事实上是包括侨生和中国来的两种人. 不管这两种人各自的主观如何.他们是不但关心马来亚,同时 也关心着中国的.如果认为侨生全无中国观繇 那是近于武断; 同样的,如果说中国来的决不关心马来亚,那也只是臆测.我 们研究问题.也不应该机械地把华侨构成部分分裂为二,即侨 生比较努力于本地民主事业,中国来的比较努力于中国民主运 动。在客观上,首先应把华侨看作一个整体.有着二重的任务. 那就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须要争取中国的民主和平; 同时作为当地人民的一分子,须要争取当地的民主自由.这两 种任务不是相反而是相成,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只把自已做 为当地人民,不过问中国的事.这种想法,不但一个华侨不该 有,旁的民族的人民也不该有.因为民主不可分,中国民主和 平的胜利,就是东南亚各民族民主自由的胜利.反之,认为华 侨是中国人,只管中国的事,不过问当地的一切,这不但是思 想上的错误,而且事实上也绝无可能.至于各人根据自己的主 观,强调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在当地或在中国,这是无可非议的. 但不管各人的主观如何'客观的情势却告诉人们,中国的民主 和平.已经不是历史的远景,而是眼前即将见到的现实,比金 月来亚还停留在宪法争议的阶段,那距离是很大的.总之,恒 题不在于理论上强调何者为主要次要,朝向彼此敬而远之的身 离的方向发展,而应该在于各方的民主力量如何绪合,朝向彼 此相助的共同目标迈进。

因而,表现在马华文艺创作上,如果是以现实主义为基准 的'话,那么也就不该把现实主义划成一个极小极帘的圈子。反 映此时此地是应当,写湘北流亡何尝就该是罪过?我们反对的 应当是那种颓废、色情、神怪迷信的黄色文艺.《野章》丛刊 最近发裏的孟超的《陨石》与怀湘的《高殷》,前者写秦代的 故事,后者写殷代的故事,并非反映此时此地,但都是现实性 极强的作品.现实主义的作品不能在内容上龙|出一t什么"独

59

特性”来.内容是从那个作者所存在的社会生活而来的.社会 生活有其具体的情况.但这具体的情况却不脱离一般的发展法 则.英国人吃饭用刀叉,马来人吃饭用手.方式不同,吃饭则 一.文艺作品是通过概括手段而体现其现实性的,不是此时此 地的作品.其中的思想感情是可以和我们相融合的。文艺的独 特性自.然是有的.但那是指技巧和形式而言.所以有所谓“形 式是民族的,内容是国际的现在如果为了反映此时此地而 強调什么内容的独特性,这种“创新"之举是大可不必、也决 无可能的.纵使在较近的将来,也还是可望而不可即。

在目前,也没有必要把马华文艺和中华文艺,勉强地在主 现上地一条不可逾越的鸿均.侨民文艺和侨民作家,未必是个 可鄙的名词.马来民族的几部伟大作品,就是侨居马来亚的印 尼人.阿拉伯和吉宁的混种人写的.但丁、服尔德、屠格涅夫、 以及中国的茅盾,都曾在外国写他们的作品.所以马华文艺界 不应核因噎废食,由于提倡反映马来亚生活,而禁止中国来的 作家写中国题材。

作者最后还附带谈到关于三大民族统一战线问题.认为民 族统一战线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宗主国与被统治民族间的矛盾, 超过了被统治民族间的阶层矛盾的时候,那么,在共同争取民 主自由的要求下,才有形式统一战线的可能.如果被统治民族 间的阶层矛盾相当尖锐,其冋的一些美办资本者已经做了统治 民族的附庸,则这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就有努了.不以阶层为 基础,而侈言三大民族联合,是不对的.姑挙“马华”为例, 这个民族并不是永远具有単一意志的.譬如,有不少顽固分子. 为了孤立中国的民主政团,就通过当地一般社团的关系,表示 自已是''马华”,也参加什么联合行动;如杲囿于三大民族统 一的机械理解,把他们也估计为争取马来亚民主自由的力畠 而提出什么全马性全民性,那是真的钻进牛角尖里去了.

李玄的《关于马华文艺独特性》.稽为涉及岡容的《也论 侨民文艺》一文,但较少新的见解,主要是在重申他自己笫一

60

篇文章的观点,并批评周容的理解问题武断而偏激,确是牛角 尖思想路线,全文内容大致如下一一

马来亚文艺与中国文艺,在内容上同属于反帝反统治的思 想范畴.今天世界的思想斗争,明显地形成了民主与反民主的 两条路线.虽然其间也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被压迫 者与封建统治层的对立,殖民地与帝国主义的对立等各种不同 的斗争形式,但民主哮营下的文艺内容,凝立在一般的共同 性上的。因此,对于马华文艺的内容,实在我不田什么 的地方,假如有所谓独特,那便是指马来亚的民族形式痔 言风俗习惯,或者是指此时此地一些特殊事物的表现方庭.1 这是属于题材的处理问题.而且这些所谓特殊,都是附着于] 容的一般性E才能显现的.周容只要独特,抹無一般,是要 马华文艺孤立典来.其错误是忽略了文艺是精神活动的一种, 不是一件实物,可以分割起来.如果作品独特性只能适宣于. 来亚的“此时此地”,马来亚以外便不能普遍接受.那又怎' 能伟大呢?

作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写作.在中国的土地,未 写马来亚的事情.踏上马来亚境界,未尝不可斥责中国的赛|・ 这些作品也许有此时此地和非此时此地之分,但具有同一的] 族思想内容,也同为读者所欢迎,根本没有“马华二“侨亦 或“逃难"之分.周容一定要这样分,说人家具有大国民思 其中便有问題了.手执报纸眼望天外,是一句形容行动举止, 话,本身的意思很模糊。有些作者尽管在参阅资料时手执报纸, 在进行思索时眼望天外,但下笔的时候能够倾向壬人民.这有 什么可以皆议的呢?戻之,假如有人从来手不执报纸而只执着 自己的文章,眼不望天外而只望着自己的影子,这难道就算得 上“现实”了么?周容不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意识. 却从个人的概念来武断别人的思想行为,乃是巧立名目,作为 攻击别人的口实。

这次论战双方面发表的重要文章,实际是到此为止.同一

61

期间或稍后在其他刊物出现的文字.可以说是属于第三者的助 战、评论.或总结的性质.

62

第五章

「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提出 及关於「侨民文艺」的论争(下)

I

关于“马华文艺独特性"以及“侨民文艺”的论争,<1 风》副刊与《风下》、《南风》的对垒可以说是主力战,其t 介治这个间题的刊物,大多是在打边鼓.这些刊籾主要的是R 洲日报的《晨星》和洪丝丝主编的《现代周刊》(杂志)J

《展星》在这期间先后发表茎几篇有关的文章一一

西樵:《略论侨民文艺》(一九四八年,廿六)/ 题的开脱》(二,十六);

小郎:《从普遍性看出独特性》(一九四八咨 二,二可)

闻人俊:《谈侨民意识与马华独特性》(一九四八,二& 八).

这些文章,大体上是在支持《新风》副刊的一些作者,及 步调若不一致;例如把论战双方划分为马华派与侨民派,就是 《新风》的一般作者所反对的.

西樵的《略论侨民文艺》,首先是指责李玄的论调.说所 谓“把侨民文艺丢了,园地空芜.徒迫健更多读者去看翻载的 赤都水浒之类”云云,是对于马华作家的无理的侮辱。认为十 多年来的马华新旧作家,罗列出来也有一大串的名字.“侨民 派的眼光,”短视到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一步一绊扭地,踏着

63

自己的影子前进.便以为除了自己之外,什么也没有了",又 说:''侨民派论客一向就以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好象自己才 是真理出版所,载起导师的冠冕,把一切看成幼稚.如过去萧 乾来与,说这儿少有研究学问的人.其见解夏是愚不可及了

这篇文章发表后,曾受到《新风》副刊一两位作者以及煉 代周刊》主编洪丝丝的批评.于是作者又写了一篇《问题的开 脱》,对部分批评提出答辩.

小郎的《从普遍性看出独特性》,主要是在批评沙平的《牛 角尖图解》和李玄的《关于马华文艺独特性》两篇文章。

作者说,一个进歩的作者,他的笔触是正视现实,反映现 实的本质和真理,脚踏实地,从自己处身的社会环境中,搜集 丰富的材料,整理它,发掘它,刻划他所熟悉的人物.生活. 这些人物、故事、生活背景等,都可以看出一佃定的时代、 特定地域、特定集团行动的鱗明色彩.这就是文艺中所有的“独 特性砌亚人民的生活习惯,此特定地区的生产关系,社 会制度,支配阶级与被支配阶级的面貌,对别的地方来说都有 其独特性.因此,反映这些现实的马华文艺作品,有它的独特 性存在,是铁般的事实。所以文艺是可以从"普遍性"看出“3 特性”来的.比方一篇以反独载为主题的作品,反独裁是它的 普遍性,一定地域及时代背景的鲜明色彩,就是它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使在一定地域的人民,读了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慮 到亲切,更容易了解事实的本质,更容易得到启示与参加实践.

作者引录了李玄的《关于马华文艺独特性》中的一段话: "马华文艺的内容,我们找不出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假如有所 谓独特性的,那便是指马来亚的民族形式,如语言、风俗习惯. 或者指此时'此地一些现实事物的特殊表现方法.这是属于题材 方面的处理.而这所谓特殊都是附着于内容的一般性才能显现 的”,认为李玄这一段话一方面承认有“独特",另一方面又 说我不出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种含糊的看法,无疑是忽略了 文艺从普遍性看出独特性的现象.比如果戈里的《避按使》和

64

陈白尘的《升宫图》.这两部作品都有它们的曾遍性:暴露专 制统治与贪官污吏;但也都有它们的独特性:不同的时代背景 与生活习惯.

园人俊的《论侨民意识与与华独特性》,认为马华文艺是 否有独特性,是否应该摆脱侨民文艺的羁绊,取得独立发展, 这问题应该放在马来亚民主运动的历史过程中去理解,才能获 得正确的结论.

作者说,马来亚是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自由民主的一 环,但当前马来亚的民族运动,在实践中取得轉殊的形式,这 便是联合中马甲三大民族,从事艰苦的奋斗.这是国际性的民 族运动,必须经过民族化,在形成民族性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马来亚的华人,已经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当地之得有今日繁荣, 也不知牺牲了华人的几许生余,我们不愿也不可能再安于侨民 命运.是侨民就不得过问当地政治.为了保障本身利益,我们 必须参加政治活动.并且作为一个民族单位,配合当地其他民 族去争取自由.侨民派根本否认马华是当地的一个民族,只认 为是殖民地的侨民、或一个种族,这和英国殖民地的论调是一 致的.根本要不得.

又说,如果我们承认文艺运动是政治运动的一翼,必须结 合当前的民族运动.取俾人民立场,那么主张马华文艺必须摆 脱一向附庸于中国新文艺的仆从地位,是非常正确的。强调马 华文艺独特性,使之取得创作上的支配地位,也是无可非议的. 搞通了民族问题,承认马华是一个民族,就自然理解提出“马 华文艺独特性”这小口号,是配合着当前马华民族参加当地政 治运动这一任务的.侨民意识根本妨客马华民族运动,侨民文 艺必须是受清算的.“马华文艺独特性”这个口号的提出,其 一目的即在争取侨民作家.投身马华文艺遇珈 为当地人民服 务.由于马来亚的政治运动取着特殊的方式,国际性的殖民地 民族运动必须在体现民族性的过程中表现出来,马华文艺也是 从这方面取得民族性的过程.这就是所强调的马华文艺的独特

65

以上是《晨星》副刊在这段论战期间打的边鼓的大致情形. 《现代周刊》方面,发表的文章也有好几篇,主要的篇目如下

丝丝:《侨民作家与逃难作家》(复版第八十九期.一九 四八年二月一日);《学问在马来亚》(九十二期.二月廿二 日)

志刚:《我对侨民文艺的见解》(复版第九十一期.一九 四八年二月十五日)

丝丝:《马华文艺之路》(九十四期.二月令九日)

丝丝:《关于马华文艺的论争》(九十太期•三月十二日) 这几篇文字和《展星》副刊小郎等人的理论相反,观点是 接近于《风下》《南风》诸家的.不过其中也有若干新的话题.

先谈洪丝丝.

洪氏的第一為文章《侨民作家与逃难作家》,表示不解为 什么有人要嘲骂“侨民作家"和“逃难作家”,又为什么有人 要对这两个名称避之若流;如果真的有一批逃难作家要从中国 到马来亚来作侨民.他是要准备一面旗到星加坡红灯码头去欢 迎的.

理由是:一,马华作家本来茅不多.如果按照比较严格的 解释,有专长的学问才可称为家,那么,马华文艺界到底有没 有一打的文艺作家,似乎是一个疑问.真正的作家既細:久少, 逃准作家也就有值得欢迎的.二.逃难作家虽没有赴难的英勇, 但也未必可耻.列宁和孙中山都曾过着逃亡的生活.列宁的许 多重要著作.是在西欧的时候写的.就中国十年来的逃难作家 而言,他们至少具有一颗不愿作汉奸或不甘作走狗的心.至少 有一大部分是有正义感的,他们也和一般老百姓一样处在被压 迫的地位.再说,十几年来.外来的种子对于马华文艺界也有 不小的贡献.诸如沙平、巴人、郁达夫等,至少都増加了当地

66

文化界的生气,值得欢迎的。

洪氏提议:用比较适当的名称来代誉所调“逃难作家”、 尤其是"侨民作家”.这种不明朗、不够确切,需要特加括号 和咐加注释才能使人懂得的名称,愈早停用愈好.因为有些被 迫逃难的作家,未必完全要••逃避现实”.逃难和赴难不是绝 对相反的两极,有时两者有着辩证的关系.例如逃难有的是赴 难的必要歩骤.而且不逃难的人未必就能不逃避现实.至于抱 持“非现实主义”态度的,更不一定就是侨民.如果采用一般 的说法.称那些“非现实主义”的作家为"逃避现实的作家 就可以减少许多无谓的论争了.

作者又提议:在讨论马华文学特殊性的时候,最好能够关 照到整个马华文学的路线.马华有特殊的环境,有特殊的任务, 就文学言,自然需要有相当的特殊性.提出马华文学特殊性的 问题,分明有相当的意义.但文学的特殊性和签个的文学路线 是有关联的.如果在检讨总路线当中去接触到特殊性的问题, 或许会更容易获得结论.

洪氏的第一篇文章因为支持当时萧乾的访马观感.认为, 来亚少有研究学问的人,发表后曾受指摘.于是他又写了一霜 "学间在马来亚”,作了详细的解释,可以视为“侨民作家与 逃难作家”的附篇.

洪氏指出.就人口的比例说,马华教育的普及是超过中匡 多多的.如果指一般的学习为研究,则研究学问的人也不能算 少.但如果把马华文艺界当作f 単位,而所谓研究学问也不 只是指阅读几水入门书,而是用学者的态度比装深入地研究_ 种学术,理论.或其他事物,那就只好承认这儿确是少有研究 学问的人.崗前,全南洋的日侨,总数不过五万左右,不及华 儕的百分之一.然而日本对于南洋的政治、经济、甚至于雨量 风時,都有研究的专家,有关出版物汗牛充栋;如《南洋矿产 资源》、《南方圈贸易统计表》、《南方石油经济》、《树胶 工业》、《南洋林业》、《南方圈的生活医学》等等,都是巨

67

著厚册。反过来看,南洋经济和华侨的关系多么重大,但是我 们出版过几本研究南洋经济的巨著呢?我们喊过要和当地民族 携手合作,但是我们出版过几本研究马来民族的巨著呢?当然, 这是整个中国文化界的耻辱,不能単単责备马华文化界.但与 华文化界也不能不貪一大部分责任。

深入研究学I冋的风气.在南洋为什么会这样淡薄呢?这是 和当地的经济政治有关系的.洪氏分析道■-一

这里是个殖民地,统治集团根本不需要在这里培植商度的 文化.它比较需要的学问家,是律师之类.因为叫大家守法对 它是有利的.自然,它也需要医生,因为增进居民的健康等于 增加劳动力.至于进步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等,它不但 不需要,而且怕他们.

就华人本身而言,有一大部分属于商人,其中甚至很多属 于买办阶级,或带着买办气质.小商人和美办是不需要髙度文 化的.他们不象封建贵族需要封建的文化为装饰品,也不象资 产者需要相当的文化来提商自身的利益,更不象无产者需要文 化为奋斗的工具.它们所需要的“学问”程度是能讲一口流利 的英语和能够写几封达意的中英文书信.因此,中学在这里称 为最咼学府,英文九号位的毕业生就被视为“人才”.至于真 正的学者,在头家们看来,不但不需要,简直是一种赘疣.在 这种社会里,即使有好学深思,学术兴趣极浓的人,结果也很 多为生活所迫,把研究学问的志向抛弃.

近年来,马华文艺界是有或多成少的进步的.这是勤劳阶 级逐淅觉醒。为了争取民主政治的实现,他们迫切需要学问, 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等等.然而这一点小小的成就,和 客观环境的需要比较起来,不能否认深入研究学问的人还是太 少的,我们不能自满自足.一分小小的谦虚是应该有的.

丝丝的另一篇文章:《马华文艺之路》,副题《谈独特性 诸问题》.内容分为“ 一般任务".°特殊任务"、"写什么"・ “如何写"••……等好几个小节.总的说来,大要如下一一

68

马来亚脱离不了世界,特殊(独特)和一般有密切的关系. 谈论马华文艺特殊性之前,先要谈一般.

当前的世界是人民的世纪,一切应当属于人民和为人民. 为人民就必须反对剥削,反对压迫.整个世界如此,马来亚当 然不能例外,马华文艺也不能例外.当前的世纪又是一个反侵 略的世纪,世界人类负有推倒侵略魔王的任务,马华文艺在大 体上当然也不应放弃这个任务.

与华文艺的特殊任务是有的,至少有三项.一.反映马来 亚的现实;二,服务于马来亚的民主运动;三,协助中国的民 族民主运动——因为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成败,直接间接会影 响亚洲其他地域的社会运动.当然,这三项任务是互相关连. 不能截然分开的.

那么,写些什么呢?与华文艺所要反映的现实,主要是马 来亚社会的现实.例如当地的政治性运动,经流上的抗争,社 会上的不平,教育界的纠纷等等.还有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也 需要马华文艺表现.就人物言,马华文艺需要创造许多足以反 映当地现实的典型人物,诸如顽固的大头家,认定伦敦为祖家 的一种岑客,华侨买办阶级,头脑简単的南洋伯,特别富有倚 赖性的娘惹,热情而勇敢的青年,可鄙而又可笑的政客,以及 各色各样的马来人,印度人,等等,

但,如果要到此不久的文艺工作者反映这里的现实,那未 免责人太苛了.而且,在马来亚发表以中国现实为题材的作品, 也未必会妨碍马华文艺的发展.譬如,某一篇报告文学,写出 了许多我们前所未闻的珍贵事实,虽然不是反映马华现实的作 品,但是直接协助中国的民主运动,间接也就协助马来亚的民 主运如 其实,即使是反映欧美现实的作品,只要对于当地的 读者有多少好处.我们也是应当欢迎的.正如中国文坛欢迎邹 韬奋的《萍寄踪语》和胡念之的《莫斯科印象记》一样.

总之,文艺作品能够同时尽了上述的种种任务,固然值得 大欢迎,就是能錢负起上述任务中的任何一种,也值得我们接 受.纵使不能负起上述的任何一种任务,只要技巧上有值得我

69

们学习的地方,也是不应当加以排斥的.

谈到如何写的问题,马华文艺界就更需要向中国以至世界 文坛学习.譬如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马华文艺工作者就应 该迎头赶上去掌握的。

同一作者的最后一篇文章:《关于马华文艺的论争》,主 要是在答复读者的质问,总结或进一步阐述他前此三两篇文字 的观点,似乎没有新的意见提出.较可注意的是一段关于“此 时此地”的评论.略谓,一允四一年,铁抗在《现代周刊》连 续谈论马华文艺问题,就已强调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一九三 二年左右,马华文艺界提倡新兴文学,也早已不忽略“此时此 地".文艺要多反映此时此地,这和“地球是圆的"差不多同 样成为一种常识.沙平先生也是同意“此时此地”的重要性的.

又说,对于“此时此地''这四个字,不应解释得太机械• 鲁迅的《阿Q正传》,写的是辛亥革命前后浙江一个小村镇的 故事,但是他发表这篇作品的时候,离开故事的发生已经好几 年了.而且,现在重读,还觉得它含有丰富的“此时此地”性.

克刚的《我对于侨民文艺的见解》,内容是在泛谈几个有 关这次论争的问题,择要说来,约有下列三点--

r,在马来亚,愿意取得巫来由国籍的自然很多,但愿意 作为侨民的尤其是多数。在华侨社会来说.至少有百分之八十. 提倡及争取巫来由国籍,固然是人民世紀应有的态度,但争取 当地侨民的同情,配合争取政治权利的行动,促成自治政制的 早日到来,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对于侨民,应该一视同仁. 不应加以歧视.

二,强调马华文艺独特性,不应抹籌和减弱文艺的广义轉 性,鲁迅的杂文,上下古今,包罗万象,其笔尖动向,虽然是 以当时中国的现实为投抢的目标,但它决不是狭隘的.它爱民 族,爱世界,恨民族之敌,也恨世界之罪魁.即使是抗晚文艺. 也不只是写''台几庄”、“保卫大武汉”之类,它同时也歌颂

7 0

一切盟军的英勇和胜利.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也必然同时又是 国际主义者.

三,"此时此地”可以解释为某种生活的再现,具有一定 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情况.如果解释为现在的一刹那,那么,连 速写也难做到.茅盾的《子夜》,写作动机是在一九三。年夏 秋之间,而写完时已经是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这该是写得最快 的隹作了. 一部名著,从动机田发,到搜集材料,整理记录, 安排次序,斟齢词句,决不是短期间可能完成的。

克刖似乎不是《现代周刊》的经當撰稿人.该刊当时的介 入这场论争.几乎只靠丝丝个人在単戈独战.他的有关论文, 尚有《辩论的态度》、《火星中的洪丝丝》“••“,,等三几篇.

在关于“马华文艺独特性”问题的论争的萩后阶段,中国 留港的两位作家一一郭沫若和夏衍,都曾为又发表意见.甘郭 愚两篇,夏衍一篇,均登在香港出版、司马文森主编的《文艺 生活》月刊上面,篇目如下:

郭沫若:《关于马华化问题》(《文艺生活》海外版第T 期.一九四八年二月中出版。

郭沫若:《申述马华化问题的意见》(《文艺生活》海外 ,版第二期.一九四八年三月底出版)

夏衍:《马华文艺试论》(文艺生活》海外版第二期) 这三篇文章,除了第一篇.明确地宣布完全支持“马华文 艺独特性”的提倡之外,其余二篇,似乎都带有打圆场的意思.

郭沬若于《文艺生活》第一期发表了一篇《当前的文艺诸 问题》,内容分为好几个小节,泛谈方言文学,文学批评等问 题,不是专论马华文艺的.上述的《关于马华化问题》只是其 中的一节短论.

在这一节短论中,郭氏把“马华文艺独特性”称为“与华

71

化";又把马华文艺雅为“土生文艺” ,说这是司马文森告诉 他的.司马文森说,土生文艺要注重此时此地,要使文艺在马 来亚全根.马来亚民族,事实上是三种主要的民族构成的:马 来人、华人、和印度人.华人二百多万,占全人口五分之二, 从中国的立场来说虽是侨民异域,而从马来亚的立场来说实在 是五分之二的主人。华人既经在马来亚生根.他们所写的文艺 是根植在马来亚的文艺。

把事实弄清楚了之后」郭氏明确地表示意见道:“我是赞 成与华化的,也就是说赞成马来亚的华侨青年创造土生文艺”. 因为,从理论方面说,文艺是生活的反映与批判,马来亚的华 人作家当然以表现马来亚生活为原则;从事实方面迷,马来亚 的华人实际上是成了另一个国家的主人,这犹如英国人航海到 新大陆去构成了美国的一样,今天我们没有理由要求美国人去 专门关心她的祖国英吉利,同样也没有理由要求马来亚的华人 专门关心她的祖国中国。“马华化"是绝对正确的路线.这样倒 并不是和中国文艺绝缘,而是中国文艺更加丰富了.这也正如 美国文艺脱离了英国文学的影响,而使英语文学丰富了是一样 的.

这篇肯定-马华化是绝对正确的路线"的短论发表后,据I 说,夏衍便去找郭氏.”详细地告诉"了他“问题的全貌",1 并把论陇双方的文字拿给他看.又特别告诉他一个事实:"对 夏(一九四七)《南侨日报》民意测验,华侨中有百分之九可 以上不愿放弃中国国籍”.于是郭氏觉得“相当惶恐”,认为 前文所提的意见统实实在在有不充分的地方”,“有加以补充 的必要".这就是他的第二篇文章:《申述马华化问题的蕙助 的由来.

在第二篇文章中,郭氏的论调改变了.他说,马华文艺的 建设是应该,但说到"手执报纸而眼望天外,决不是一个现实 主义的作家的态度,侨民文学的倾向必须及时地加以矫正", 那实在是表露了一点偏向.马华的文艺创作,对于马来亚的反 殖运动固然应该表现,而对于叱斥中国的贪汚也不妨力竭声嘶.

7 2

不能把前~半切取为“马华文艺而把后一半割弃为“侨民 文艺要把两半合拢来才能成为健康的马来亚文艺.事实上 两半都是现实,不能认为前一半是现实,后一半就不是现实. 新现实主义不拒绝历史的题材,新现实主义不拒绝天分的题材, 新现实主义也不拒絶未来的题材,只是驱使这些题材来为“此 时此地“的人民嚴务,薄便是新现实主义的现实。把现实局限 在“此时此地"的题材去了解,看来是走了偏向.何况人民的 利益是不可分的.

郭氏接着说,矫柱稍为过正是可以的,不要太益正了.大 过正了,超过了回复正位来的弹性的限度,整个的工作就要失 败.

但郭氏星本上还是赞成“马华化”、即“马华文艺独特性” 的提倡的.他表示他上述的话只是一种“净意".

郭沫着的第二篇文章发表于香港《文艺生活》月刊(海外 版)第二期,同一期的该刊也登了一篇夏衍的《马华文艺试洛, 企图较为详细地来探讨有关“马华文艺”诸问题,据说这是应 该刊的“学习小组”的一再要求而作的.

夏衍的文章主要是在发挥''灰重任务论他认为,冋题 应该先在马来亚华人"对中国的关系'‘和“对当地的关系”这 两者的相互关系上得到一个岚确的结论.这完全是一个政治的 问题,是每一个马来亚华人应该以什么为当前的奋斗目标江作 任务的问题,也就是马来亚华人实在应该在政治上关心些什么 和文艺上写些什么的问题.但马华文艺界把这中心问题看得大 机械,太偏于一面了.当前马来亚的民族问题,政治问题,文 化问题,其复什情形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暂且拋开其他复什 的事实,如阶级分化,民族统一战线等等不谈,单就在马来亚 的两百多万华人的立场和任务来说,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放弃中 国国籍和愿不愿意终老斯邦,在今天的情形之下,単単为他们 自身在民族上、政治上.及文化上的利益,他们的肩上,都该 负起对中国以及对马来亚的双重任务,而事实上也决不可能依

7 3

据自发的或外在的主观要求,而完全摆脱一重任务于不顾.因 为.一方面他们是华人,在民族上文化上乃至经济上和中国的 命运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另一方面他们是生活在马来亚. 举凡马来亚的政制、宪快、经济变革等等都和他们的实际生活 息息相关.至于这为中国和为马来亚双重任务的孰轻孰重.孰 先孰后的问题,就应该依据各人的实际情形而定,这么说来, 马华文艺工作者肩上同样也有“为中国的”和“为马来亚的" 这双重任务,而每个人对予蛍任务的轻重先后,也不能机械地 偏废选择,而应该由每一个工作者的社会关系、生活条伴、和 个人志趣来决定了.

文章曾特别指出:在远东和东南亚十万万人民的民族民主 运动中,中国的民主改革是居于主导地位,不仅马来亚的华人 应该予以支援,即使是巫印各民族,也是应该关心和支持的.

作者承认马华文艺有其独特性.但认为,马华文艺不能只 强调这些独特性而不必注意到文艺乃至文化的一般性的原则. 如文艺应该为人民服务,文艺应该从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等等. 为了一般性宁那就要放胆地欢迎外来的各弱小民族的文艺幣晶 和健康的文艺理论〉

由“马华文艺独特性问题”引起的一场大论争,至此可駅 说是结束了.剰下来的重要文章是两篇总结性的论文,一篇是 吉隆坡的文艺界写的,另一篇是星华文艺协会第二次座谈会的 记录.目前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后者.

星华文艺协会第二次座谈会于一九四八年三月中召开,记 录由秋枫整理,题为《关于马华文艺独特性的一个报告》,于 三月廿七日发表.文长万余字,分为五小小节,要点如下一一

一、关于独特性提出的动机及其含义.一一年十一月间 座谈会提出这问题,动机很简単。那是因为覚得马来亚的民主 力量,已经能够独立奋斗;民主力量之一的华侨,巳经部分明

74

白搞好本地政治对自己有益,巳经部分参加了此时此地的民族 运动.所以,马华文艺就有提出注海本地事件的必要,有纠正 过去部分强调写中国题材的偏向的必要.更坦白地说,只是提 醒大家多写此时,多写此地的题材;也即是提醒文艺工作者配 合马来亚变革的现实,注意马来亚问题,服务于马来亚的改革, 并不是反对写中国的东西.至于“独醬性"这术语的令义,也 没有什么太独特的地方,只是:新现实主义写作方法上的"独特 性,‘'地方性"、"个性”、“此时此地的”,或者“XI 的时冋和空间,应该有其一定的内容和一定的形式"的蔥r 这术语是否适当,不关重要,可以修改,可以更正.这术语所 以要“杜撰",不用现成的,那是因为此地是一个特定的国度, 马华又与中国有着血缘不分的关系,如果用"地方性”一类名 词,恐怕强调不出“此地非中国一部分"的概念.提出“独特 性”一语,是要说明马华文艺不应是中国文艺,是要使写作目 的明朗化,写作方向鲜明化.最近郭沫若提出的“马华化", 也是一样可以用的.

二、 马华文艺有无独特性?它的独特性是什么? 一一今天, 马来•亚的华人,由于经济关系'已经和马来亚的命运,结下了 休戚相关的关系,谁都会相信马来亚政治的改善,和自己的生 活有重大关系.那么,参加这里的政治改革,是居住此间一切 华人必然的、应有的任务.而今天马来亚的设革方式.显然是 蔓建立一个坚固的争取自治的统一阵线,这和中国的具体实践 同中有异,两国的文艺也就有了不同的内容.国际无产者的理 论,到了中国也不能不中国化的.作为此地灵魂工程师的文艺 工作者,怎可以脱离马来亚的改革实践呢?怎可以不与马来亚 现实呢?怎可以说没有作品内容的独特性呢?至于形式方面, 那是更不必说了;这一次论争中.任何一方都承认了这一点.

三、 到底有没有侨民文艺呢? 一一上一次的座谈会中.只 有个别发言上提到这个术语.结论上并没有予以重视.现在的 毒见,对于这个问题是否定的,认为不必划分“马华文艺"和 “侨民文艺因为马华一一马来亚华人这个名祢,可以广泛

75

地包括三种人:一.土生岩器;二,老客;三,来与不久的緬 客”.至于所谓侨民一一纯粹的侨民,他们的思想意识还是中 国社会的思想意识,并没有形成什么侨民意识,侨民思想.说 他们的蕙识是“大国民思想毋宁说那是国家观念,民族意 识.因此,凡是写中国现实的,都归入中国文艺;凡是反映马 华现实的,统称之为马华文艺,不是史明砲吗?那么,马华社 会欢迎不欢迎中国文艺呢?答案是欢迎,应该欢迎的.至于马 率文艺在马华社会中的价值大呢?还是中国文艺在马华社会中 的价值大?这问题,乍看起来,似乎是马华夫艺价值大.其实' 并不尽然.比方说,有两篇写学生运动的作品,一篇写中国学 运,一篇写马华学运.如果它们的内容、技巧,都差不多的话. 我们会喜欢后者.反之,如果前者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学运 的经验,或技巧上有独到之处,那么,副刊的编辑将会采用前 者。

四,关于马华民族的建立,一民族是自然形成的,它包 括了不同的盼级,不同的利益的个人,他们中间包括许盗吏盾, 许多对立的要求,思想、主张.这些不同的思想恵识,示更人 工可以使之统一起来:即使能够,那也是非常脆弱的,一时的. 所以,民族这个笼统的观念,并不能保证民主运动的胜利.今 天的民主运动的阵容,不包括4侵略主义结合的各阶层.马来 亚今天的民主运动的阵容,可能比中国的更广泛些,但以马华 来说,决不能运用笼统的民族主义,民族利益、民族要求等名 称.我们所指的马华人民大众,决不包括某些顽固分子.我们 不反对马华民族的形式,但应该从国际的观点来看一个民族. 我们要把民族解释做国际一般的特殊.即国际性民族性统一的 一个单位.尤其,我们今天不必以最大的力畳去完成一个民族、 同样,马印、马来民族,也不必强调他们的民族立场.我们要 切实把握今天民主国际的立场,团结马来亚各民族中的反殖力 量,以进行统一自治运动.

五,关于中国改革的迫切性与马来亚改革的长期性.一一 这话,站在中国政党的立场来说是对的.但站在国际的立场来

7 6

说便不尽然了.不应该把两个国度的改革分割和孤立起来,应 该意识到这是战略统筹上的一个兵力运动问题.战略上的快慢. 缓急,先后,是矛盾的统一,不是孤立的,分裂的.当然,无 论就世界的民主运动的形势说,或者単就东方一个区域说,中 国的改革都是应该受关心、受支持的,但这并不等于须停止各 国家、各民族的民主改也 世界民主力量是整个的.不管是美 国、加拿大.或者法国的职工运动,都直接间接帮助了中国的 改革.今夭,马华社会里,就有极恶劣的顽固分子;这些人, 间接直接在阻碍中国的民主改革,那么,在马来亚反映• 了这些恶势力,不就是参加了中国的民主改革,也保障E耳;. 亚和马华的利益吗?所谓中国第一,中国的事情快快做,马 亚的事情慢慢来,或所谓丢开中国,专搞马来亚,搞好马来.. 就是帮助中国,以及所谓马华具有双重性,中国和马来亚的 主运动同时搞,这些意见都是不正确的.马华文艺工作者, 要努力去反映马华的现实,通过自己的艺术去唤起马华大众 鼓励马华大众去奋斗.就是极正确的方向.

星华文协在发表这篇总结性的文字之前,其喉舌刊讯, 艺》周刊也已有若干内容与此接近的短文登出,如陈山的《, 华当前迫切的任务》、黄莺的《文艺断想》(一月廿八日?)* 不过写得最全面、最详尽的还是这一个正式的“报告”.

㈤ .

当时这一场大规模的文艺论争,大概由于时局关系,就这 样草草结束了.显然,各方面的意见仍有参差,读者也有点其 衷一是的感觉.但在二三十年后的今天看来,是非曲直倒是相 当清楚的.“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提出,强调注重“此时此翊 实际上就是马华文艺的一个自立运动.马来亚要求独立,马来 亚的华人要做独立国的主人,马华文艺自然没有理由不独立发 展.没有理由追随中国文艺的路向.所谓独特性,就是表示马

华文艺要和中国文艺分道扬镰,服务于当地的独立运动.

《风下》.《南风》的若干论者,指出当时的大多数华人 仍然愿意保留中国国籍,这大约是事实.但作为文艺工作者, 不是应该站得髙些、看得远些,负起指导现实,教育大众的任 务吗?箪就华人一两百年来胱手月fc足、流血流汗,参加地方开 辟的业绩而论.他们也就有权利,而恥该作为本地的主人而 非侨民了.

然而,马华文艺的自立运动,马华文艺的注重此时此地, 作为星马民族民主运动的一环,却并不是这个时候才开始的. 早在五四时期马华新文学刚刚发擁之后,林独步、陈桂芳、李 垂拱、李西浪等人,已经在创作方面初步确立了这个路向.其 后,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初期的''南洋色彩"的提倡,特 别是带有浓厚的反殖色彩的“南洋新兴文学运动"的开展,就 是冯华文艺自立运动的正式发端.三十年代中期的“地方作家" 问题讨论,“马来亚新文学”(又称"民族自由更生的大众文 学”)口号的提出,•“ ••“以至四十年代初期的“马华文学现实化运 动”的推行等等,更说明了马华文艺自立运动一路来就是此起 彼继、连绵不断的.尽管这些自立运动并不是処-次都是正确 无讹,尽管这些自立运动的先驱作者的思想观点并不一致,而 且差距颇大,但他们的努力都是不容抹煞的.正如在马来亚反 殖运动的过程中,曾经有各阶层的人士从不同的愿望出发而投 入了这一股时代的洪流,尽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也都值得后犬 纪伝一样.虽然由于某些原因,马华文艺与中国文艺的关系时 宽时案,若即若离,以致马华文艺的自立运动有时颇为松懈, 成绩不很显著,但二三十年间却也产生了不少.而且愈来愈多 地出现了大批服务于“此时此地"、具有高度的马华的“独特 性”的作品.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胡后初期的"丹华文 艺独特性”的提出,实在只是马华文艺自立运动的一个地续与 发展;或者说是最后的一个努力,也无不可.但决不是这方面 的创举.

但是,当时一般参加提倡"马华文艺独特性”的作者,对

78

于这些史实却几乎完全茫然,所以他们不断地指摘马华文艺一 向来是中国文艺的附庸,支流,一向来是受到中国文艺的羁绊, 跟着中国文艺跑,大量地写中国题有等等;而且以为马华文艺 是七七抗战前后才出现的.前此纵使也有马华文艺,也只是荫 芽状态而已.这实在是大错特错了.其中只有马达一人还不太 离谱,他指出他一九三。年左右南来时,马来亚已有一大批人 在以本地题材创作普罗文学了.

有些"独特性”的提倡者的•文艺观点比较狭隘,也是删 供的一个局限.“此时此地"这四个字,本来必须取其思想精 神,或者解释做“为此时此地”,不一定要作“描写此时此地”, 或“反映此时此地的现实生活”解.家光明的文章那样指责反 对描写此时此地就是不承认“文艺是宣传”,不重视“文艺通 讯"等文学样式(《我对马华文艺论争的意见》).那的确是 矫枉过正的.象周容那样断言描写此时此地的作品的价值一定 髙过其他的任何作品,也未必是十分正确的.(五十年代中期 竇三两种外国小说在星马的青年学生界中成了畅销书,就是一 个反证.)所以郭沫若的第二篇文章有所谓新现实主义不拒绝历 史的题材,不拒绝天外的题材;星华文协的总结性论文也举 例说関了描写外国学运的作品有时比描写本地的同类题材的作 品更受欢迎;马达、克刚等人又先后指出,篇幅较长、艺术性 装商的创作需要时间酿酿,时地的尺度需要放宽.

此外,金丁.丝丝等人指出,世界文学史上有许多重要侑 品,是有关作家流亡在外国期间创作出来的,所以侨民文艺也 没有什么可鄙,这一点也有相当的道理.周容说,如果中国作 家远涉重洋之后,仍然在海外写些老故事,那么,读者只要买 凡本中国作品来看就好了,何必作家们这么辛苦,这话反而似 是而非.实际上世界文学史上许多流亡作家在外国写的作品. 常常是在他们的本国无法发表,或严禁出版的.(笔者最近正 在阅读的一册十九世免匈牙利作家米克沙特的“奇婚记",就 是一例.)

但当时马华文艺界的情形,比我们目前所能想象的还要复

79

什得多.譬如诗人米军,本来已经是个颇能注重“此时此地” 的作者了,然而他也竟然在《晨星》副刊发表文章.主张在当 地成立“中华文艺联会马来亚分会"(《向马华文艺界建议》. 一九四七年二月廿四日),这就可见当时当地文艺界的"侨民 思想"是如何的泛滥了.那么,马华文艺界为了明确创作方向. 为了突出马华文艺主流.矫枉过正.确也有其需要的,而且这 一矫枉过正,确也收到显著的成效.一九四八年以后.注重此 时此地,已经成了普遍的创作现象.一些尚未回返中国的''侨 民作家",他们写作品支持中国民主运动,再也很少讲那些发 生于中国的老故事,而是就地取材,描写华侨社会对于中国民 主运动的种种反应.

至于“马华文艺独特性”这个词语,无疑是不明确的、不 贴切的.它不象是一个创作或实贱的口号,也不能显出这是马 华文艺的一个自立运动.但就当时的情形来说,要定出一个十 分适当的名称来.的補也有困难.郭沫若提出的“马华化”, 巴人提出的“当地化",以及后来在其他部门流行的“马来亚 化用到文艺界来都是有缺点的.因为这个文艺口号,需要 具有广泛的内函.一方■面.它要表明马华文艺对于中国文艺的 相当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则不但要见出与华文艺是马来亚文 艺的一环,还要昭示着马华文艺是和其他各民族的正派文艺共 同致力于当地的独立运动的,五叶年代以后出现的"爱国主义 的大众文学”…•…之类,倒是接近于这么一个函义的,但当时 可能还未具有提出这类口号的条件,这又可以说是当时的一, 历史局限了.

80

第六章

紧急状态初期的马华文学(上)

H

殴后马华文学史的第二个阶段是一九四A 九五三 年;即一九四八年六月紧急法令頒布之后至一九五三年冬星马 社会反黄运动兴起以前。这一个盼段为期五年有余,可以称为 紧毒状态初期.

这个时期.盲论出版的限制特严,要求独立自治成了忌讳, 反殖呼声空前低沉.一般作品都避免触及当地的重要现实,特 别是当地的政治问题,因而在主题及题材各方面形成了两个主 要的倾向,一个是侧重支持中国的民主运动.另一个是反映星 马的一些次要问题或非本质意义的现象。

前一倾向的作品,大多是强调中国民主谀革与南洋华侨生 活的息息相关;或者描写中国民主运动在本地华人社会中所引 起的反响,譬如某些华人的思想认识的转变,不同思想流派人 士的纷争.青年学生的离马赴华升学或工作“……等等.这也许 可以说是上一时期的"侨民文艺”的余绪.但巳不再是“湘北 流亡”一类的回忆,或者“手执报纸眼望天外”的虚构故事; 而是经常从“华侨”生活出发,着重表现“侨民”的愿望或动 态的,

这一方面的作者可以韩萌为代表.韩荫的作品战后初期巳


81

在本地出现,但以这个时期比较突出.中篇小说《七洲洋上》 是他在这一阶段的力作.

故事叙述华南一个叫做唐厝寮的农村的一家唐姓侨眷在抗 战时期至胜利后的一连串悲惨的遭际.唐家兄弟三人一一大咨、 番仔、式武,均系侨生,华南沦陷前二年由他们的父亲携返故 乡.唐大畧在南洋时因为家庭禁止他參加抗日救亡工作,患了 疯癫症.回到故乡之后,虽然好了些,并且结了婚,但却沦为 游手好闲的髙等流氓,豪赌滥吹,借钱负债,终于累及家庭而 宣布脱离关系,到处流浪.抗携ik利后,内战继起,又被拉去 当壮丁.结果在军队里被折磨死了。

他的两个弟新 又有了不同的生活道路.二弟唐番仔,身 强体健.安分守己,在家乡耕田度日,维持家庭生计.三弟唐 我武,抗战时期不顾家里的反对.毅然参加敕亡活动,地方沦 陷后,便加入韩江抗日队伍.杀敵锄奸,英勇过人,轰动四乡. 唐番仔对于三弟离开家庭,让他一个人支撑全家口食.极表不 满,辄詈骂之。尤其因为唐式武暗杀了一个经常赈济他家的当 了汉奸的亲戚,影响了他们唐家的经济情况,使他更感痛恨.

内战期间.唐式武被捕遇萼,乡间地主又加紧技壮丁,于 是青年农民纷向南洋逃亡.唐番仔筹借了二十多万元,买了一 张船票,也混在一艘阴瞪、龌般,挤满了人.连睡觉的地方也 没有的小轮船中飘浮在七洲洋上。

船小人多,负载过重,后到的搭客都被拒绝收留.而且船 票贵,许多农民也买不起,因而在驾头外发生了拦船事件亍 大批大乘小舟靠近轮船,船上的亲友便垂下一条条的粗绳字, 让他们攀了上来,通常,经过了一阵混乱之后,总有些幸运者 攀上船来,补给若干船费,算是正式搭客.这一次,船上确是 再也没有空隙可以容纳这些人了,所以竭力防止拦船事件的发 生,好多农民就在攀着绳于上船的中途,身于吊在半空的时候 被击落,沉到大海里去了.唐番仔因为放下一条绳索去接他的 同乡阿铁,给船上的水手发现,殴击重伤,在硼里呻吟了好 几天,终于死去.

82

唐番仔临死时,同船的人知道他是唐式武的遗属,由于敬 重唐式武.都来看护他。番仔见到这种情形,很受感动;又从 一个搭客的口中得知唐式武死后,他的同伴常常以物质接济他 的母亲,帮助家用,减轻他的负担,乃覚悟到以前痛恨他的三 弟是不对的;也知道了抗日人士是讲义气的,以前不该对他们 有诸多误解.这时,他又听说泰国政府加强了入境管制,故意 刁难华人,许多搭客被加上一个砂眼病患者的名堂,原船適回, 于是又进一步觉悟到这次过番并非真正的出路,想倒回家乡参 加民主改鞏活动,可是已经太迟了.

不过,船上的兄弟们却因为唐番仔之死而得到了教训.他 们渐渐地认识到什么是他们的真正的出路,也认识到在船上,剥 削他们,压迫他们的刘买办,林美办,凶横的水手和关税人员 等等.原来和乡间的那些地主、军官们,都是一条线上的人物.

小说的内容对于三十至四十年代华南地方官僚地主的互相 匀结、为非作歹,作了颇深刻'的描写.当唐番仔的父亲过番二 三十年,积蓄了一笔预计足够养老的本钱,带了三个兀子回到 家乡时,地主雷•大秀竟然提起童年时期的一点赌债.加上利息. 算起来是一笔巨款,要他淸还,否则不给他在乡里居住.又巧 立名目.向他征收苛捐什说.迫得他很快就把钱用完了,只好 再度过番,终于在星加坡沦宿初期"检证”时死了.

刘买办也是作者大力涵的人物•他出身官僚家庭,中学 生时代就仗势欺人.非礼女同*事情闹大了,则安然远遁,到 贵阳去读海军学校,以打猎当上课,逍遥自在地渡过A年抗战. 胜利还乡,接收了一艘轮船,做起买办,勾结税关官员林帮办. 以每张船票二十多万元的高价微榨,急于逃难的农民,同时兼做 走私生皐在船上更是残暴凶横,虐待搭客,击杀“拦船”的 难民,不可一世.

小说中也揭露了许多农村妇女的痛苦的適遇.她们大批地 槻水客骗到泰国,说是介绍亲事.上岸后强迫同居一二星期. 便把她们卖到娼寮去.一方面用女方名义,写一封平安信回家 乡.算是完了"媒人”的手续.

83

除了这个中篇之外,韩萌这时期也写了好些短篇小说和剧 本.题豺是纯粹“当地化"的,但偏重中国问题仍为其主要倾 向.兹举独幕剧《不再受骗》及短篇小说《飞》等二篇为例.

《不再受骗》的背景是马来亚的一个小市镇.保守分孑庄 国臣,陇后以来就一直从事其反对中国和平统一的活动.他诱 騎咖啡店主袤其手女淋华民.林小清分别加入某些党团肥一些 有点自由色彩的报章形容为洪水猛兽,威胁村民不得订阅.又 利用自己在校董部的势力解雇了村中一批思想比较开明的小学 教员.一九四九年以后,则天天扬言第三次世界大陇就要爆发, 美国日本的飞机和军队就要卷土重来.直到一九五O#—月七 日.英国宣布承认北京的第二天,他还企图掩盖事实,不让村 民知道,到处声称敢以全部财产来和人家打赌,英国绝对不会 “走这一歩棋但他的騙局终于被拆穿了.原来林华民兄妹 早把母亲买给林小清的一只耳环典当了,暗中订阅了一分报纸, 对于国际时局了如指掌,当天便惜着这个“打赌"的机会,把 庄国臣的所作所为都揭露了.

《飞》一一写二九四八年年底平津各地陸事陆续结束后, 星马中学生一批批地前往升学.有的没有路费,也向朋友们募 捐,五块十块地集腋成裘,虽然有些人是为了逃婚,有些则希 望商中没有毕业可以跳班读大学,但作者无条件地赞扬他们追 求理想的“冲"的勇气.一个钟领的千金何金玉,经过一番思 想挣扎,也随着这股急流“飞"去了.然而意志薄弱,到香港 之后便掉了队,被母亲截了回来,关进樊笼,安排婚事,要把 她作为父亲经商的资本和母亲苦命的殉葬品•最后,得到表姐 的帮助,再度冲出家庭,但再也去不了中国,只能在当地做事 —一献身教育.小说的结局的处理是正确的,作者指出,要为 人民服务,不一定要"回祖国”去,在这里找一分工作,为“侨 胞''服务也是f样.何况当地的各民族同胞,也同样是人民牙, 但整个作品还充满着“回国至上"的侨民思想,“在本地做事” 看来似乎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权宜办法.

84

与韩萌属于同一倾向的作者,有黎田、百亮.陈言、郑凡 ……”等.这些作者写的主要是小说和记叙散文,作品大多以南 洋的某些市镇为背景,反映地方上各样人物在一九四九年前后 由中国问题引起的一般动态,譬如,有人渐渐设变了保守思想. 不赞成再打内战;有人则与时代脱节太甚,始终反对把民国纪 年改用公历,以至与同事或学生发生帅突;又有人准备结束资 困无欢的侨民生活,落叶归根,回到故乡去过一段安定的日子; 有人则在去留的问题上老是摇摆不定,言行可笑一….这里介 绍三篇创作一黎田的《悔悟》,百亮的《陈老二挥春联》, 陈盲的《善变的人》的内容梗概于下.

黎田的《悔悟》——主角唐国维,虽然是一个商人,思想 却甚顽固;尽管当时中国大局已定,和平在重,他却与一些逃 难到B埠来的过气政客打成一片,坚持进行内战到底.他听说 他的大儿孑唐圣才在国军中升了军长,这更增加了他的顽固. 他幻想圣才将来会爬上总司令的宝座,或者获得总裁赏识,调 任什么院长,并且留一个海外部长给他唐国维做.虽然目前已 有不少事情使他苦恼,譬如,在他身边的第二个儿子唐健云, 不愿被塑造成为象大哥圣才那么一类人物,终于跑回中国去做 事;老妻因为爱儿出走,焦虑成疾,终日发呆;荷印曲争发生 后,他的九八行的生意日益衰退;报章报导成都易手,英国承 臥北京……等等.但都抵消不了大儿子升官的消息所带给他的竅 大的喜悦.直到最后唐圣才遭害的噩耗传来,他才涕泪双流, 怦悔自己的糊涂.原来唐圣才并没有真的升为军长;他当了十 多年的兵,出入生死’流血卖命,才不过做了个团长.而和他 同样资历的许多同僚,却因裙带关系,早已飞黄腾达了.最后, 在厦门战役中,他因拒绝汤恩伯将军的撤往台湾的命令,被处 死了.

百亮的《隊老二挥春联》一一陈老二做了三十多年的树胶 店财再每月有一分中等的薪金,但生活却愈来愈困难.战后

85

凡年来,还要靠养鸡养鸭,种植木茨香瀨之类来补助家用,老 母、妻子、大小孩子等,一家十余人每日忙得团团转.然而似 乎也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可想,只有每年农历除夕写几对春联来 发发牢骚.说什么“猪母鸡雏,依牙人按价估存,不过三百; 米糠椰粕,照店仔奉単结欠,将近一千";“亚答破了,夜夜 看夭.看来看去,養不见天心仁爰;老妻健呢,年年生产,生 女生男,生瓣称产量够多”,如此而已.但当一九四九年长江 战争结束的消息传来之后,却好象对他有了某些启发,常常若 有所思。到了一九五。年初的农历新年,终于"筹之熟矣",下 了决心宣布他的“兴家计划”一 把几个较大的孩子打发''回 国”去学习生产建设,再筹备将全家搬回去.申请一分土地来 耕作.于是,这一回的春联再也不发牢骚了.他写的是:''旧思 想旧礼教随旧岁同去,新人生新希望与新年俱来

隊言的《善变的人》一一主人公王立志,是个拥有几十亩 园丘、生活优裕.但表面上仍渴求进歩的青年.作者通过'我” 和这个青年先后四次的见面谈话,刻划了他的''善变”的性格. 等一次是广州易手后两个多月,王立志宣布决定“回国",手 续办好了就走;说是已经说服了他的顽固的老子和大哥,连爱 人密斯罗也决心丢开了.第二次是半个月后."回国"的事变 卦了.因为当时国军正在轰炸华南各港口,据说他老子和大哥 吓得心惊胆颤,不让他走.爱人密斯罗也相信台湾要反攻海南, 怕有危险.他痛苦地沉默着.显然.家庭、爱人、进步、危险 •…等一连串问题困忧着他.第三次是爾三个月后,他和他爱 人胁下挟着一大叠书,急忙地穿过马路,说是和几仝朋友搞了 个学习小组,要打好基础,做好"回国”的准备,以免届时赶 不上人家.而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学习理论之 外,还要锻炼身体.第四次又是一两个月后.他已结了婚,在 一间洋行当书记,连学习小组也不摘了.他叹息道:“搞了个 家、就得想法维持家庭.反正社会就是大学,什么地方都可以 学习.回国不回国,不成问题了。

只要看看"回国"事件常常成为这些作品的题材,我们可

86

以知道这一批作者的“侨民蕙识"是如何的浓厚了.

0

属于这种着重写中国问题的倾向的作者,在诗歌创作方面 也有不少.他们有的欢送朋友去参加"渡海”裁争.欢送陈嘉 庚赴中国考察;有的纪念李公朴、闻一多、陶行知等的献身民 主运动,指捕胡适之、傅斯年等的不合逻辑的谈活;也有的描 写本地华校庆祝“六一”儿童节或“六六”教师节,反映一些 董事,校长因中国问题的歧见而解雇教师、开除学生等专断的 作风.“……

这批作者以黄继续和奕熙两人比较多产.这里介绍的是黄 继续的两首作品一一《欢送陈嘉庚先生回国》和《儿童节朗诵 诗》.

《欢送陈嘉庚先生回国》一一星加坡侨领陈嘉庚,一九四 九年四月底首途赴中国考察,为期九月,本地华人社团当时曾 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会,这首诗就是参加了欢送会之后写的. 诗长百余行,作者用了愉快、热诚的笔触,反复铺陈的句法, 记下了欢送会的热烈场面.

我们来欢送,欢送,

从各方面来欢送;

从商场上来的.

从工厂里来的,

从学校里来的,

从文化机关里来的,

大家自幼地来淡送,欢送.

带着惜别的眼泪来灰送,

带着新的希望来欢送.

不能来送的人,也用他的心来欢送,

千百万的心板来欢送”…….

作者表达了当时各界华人对于陈氏此行的希望.希望他去

87

加强民主运动,把不合理的现彖连根拔起,希望他去推动义务 教育.扫除文盲,改革不良的风俗;希望他去偈导住屋卫生. 预防流行灾疫.鼓励工农生产,制造自己要用的东西.…,•…

诗作中对于陈氏自七七抗战后奔走救亡的业绩,抒发了无 比的敬意,誉为“正义的化身”、“黑暗中的火炬”.

你只却为国为民.奋斗不崽.

南侨回忆录是新“史记”,

是华侨的爱国史,

你真是民族的光辉,华侨的旗帜。

为老百姓做事的人,你尽力支持鼓励;

残杀人民的军阀,作拼命宣传攻击;

汪汉奸经不起一粒纸弹,

血洗福建的陈仪已消声匿迹,

侵略者也逃不掉希墨的n,

剩些拢犯都成了瓮中之鳖.

黑暗-的长夜过去了. . J

同胞们在黎明中欢迎你.

作者在这里也透露了当时当地一般华人的愿望:但愿“1 国”一天天富强起来,华侨得到合理待遇的保证,做个安居 业的侨民.又说:“华侨愿为祖国尽力.只要一切为了人民] 什么困难都不回避,即使牺牲也是愿意”.这可以说是相当 型的“侨民文艺■. I

《儿童节朗诵诗》一一这也是一首百多行的诗作,轻快流 丽地描述了 一九五o年星加坡华文小学生庆祝“六一 ”儿童节 的欢乐气氛.全诗分为“ 一儿童主诵”、«甲排儿直诵\ "乙 排儿責诵”.及''全体同诵”等四个小节.一至三节写的是六 一儿童节的由来(国际妇女联会的决议)以及庆祝会现场的盛 景.第四节是鼓励大家学习做个“新儿童“:

我们的双手好劳动,

学校的标本自己弄,

88

家里的青莱自己种. 纽扣掉了自己缝. 样样工作都搞通。

有了空就教邻近小儿童,

我们的脑子不象冬烘,

wiki话小朋友都缱. 我们的姐妹兄弟即是小工农. 我们的热血象火样红. 我们的身体象块钢,, 我们敢打老虎, 我们敢捉蛟龙.

我们呼吁和平,呼吁禁用原子弹,

我们反对童工, 每个小孩都应该进学堂.

每个小孩都应该得到保护和营养.

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翁, 我们的意见应该受尊重, 我们不做顽皮的几童, 我们不做社会的寄生虫, 我们要学习吃苦耐劳, 预备做生产英雄.

我们要学习科学文化.

做建设新国家的梁栋.

我们要和各国的小朋友携手前进,

完成世界的持久和平,

促进世界大同.

小朋友们团结起来,

手携手向大自然进攻,

向阻碍我们前进的魔鬼猛冲.

作者笔下所塑造的“新儿童”,他心目中的“未来的主人 翁”,乃是一批理想的“小侨民”.不是从马华社会本位出发

89

的争取独立建国的接班人,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9 0

第七章

紧急状态初期的马华文学(下)

H

这时期(一九四八一一五三)写作界的另K个主要倾向一 一反映本地若干次要问题或非本质意义现象.一般作品大抵取 材于都市或乡区的灰暗面.诸如上流人家的丑态,教育界的黑幕. 小市民的生活,私会党的活动,封建农村的小悲剧,一些卑微 人物的不幸遭遇•"…等等.

这方面的作者可以萧村和白寒为代表.

萧村出有短篇小说集《国术师》及散文集《山芭散记》. 所收的作品有些是较早期写的,但相当大的部分是这一阶段的 产品.内容着重在暴露华人社会上一些寄生虫的行径,如脂医 的招摇撞骗(《国术师》),神棍的横行霸道(《中秋》):校长串通 教员,制造假发票.侵吞贩卖部的公款(《寄生虫》)等等.兹介 绍《国术师》和《中秋》等两个短篇的故事梗概如下.

《国术师》一一不学无术的被落户子弟何辉,起初在街头 卖膏药变把戏,接着自称国术师,设馆授徒.直到给徒弟看穿 了底细,反披揍了一顿之后.又加入医师公会,不知怎么弄到 一张“国医证明书”,乃挂牌做外科医师(拳头先生).恰好 有人介绍一个扭伤了筋骨的小童来就医.他把那孩子的胳孵扎 紧,吊在梁上.进行所谓“移轮接骨小病人半天吊着.象 打秋迁似的.痛得泪冰直流.呼天叫地.最后是小骨折断.昏

91

了过去.算是完成了手术.孩子的母亲忍痛丢下二张红老虎, 回去了。何輝却约介绍人到珍珠巴刹吃肉骨茶.原来事先言明 三七分账一介绍人要抽三十巴仙佣金的.

《中秋》一一甘榜神棍毛冰田,与大伯公宫的庙祝狼狈为 奸,敲榨善良,利用每年三次演戏酬神的机会,从雇戏班和办 理神坛祭品各事,掛到好几个月的伙食费和烟膏钱.这一次又 假造"圣杯",指定小某园主李七伯再当中秋节的“头家炉主 所谓"头家炉主",就是负责补贴酬神演戏的一切不敷费用. 李七伯去年冬至已经轮到一回''头家炉主",贴了几千块钱, 本来没有理由要他再来一次,何况景气恶劣,农村破产,实在 也负担不起的.但他性格软弱,又愚昧、迷信、害怕冒渎神明, 正是神棍们榨取油水的理想对象。于是只好咬紧牙关,百计张 罗,力谋渡过这个难关.结果,把准备作为大儿子讨媳妇的资 本的几只大猪、整个菜园的菜,以股大女儿的唯一私蓄一一两 钱重的金戒指,通通卖掉了,才算勉强应付过去.李七伯全家 因此充满苦恼和怨尤,但他仍然相信大伯公会来多隆他们和诛 灭毛冰田等神棍.

白寒的作品有五幕讽刺剧《头家哲学》(莫里哀名著改编), 短篇小说集《新加坡河畔》,杂文集《雕虫集》等.其中以烘 家哲学》最为有名,中正中学当时就曾排演过.

剧本叙述吝啬头家余有财,爱钱如命,人格卑鄙,专门刻 薄雇员;和克他们的工资,不给他们吃饭,每逢年底,就借故 与他们吵嘴.将之辞退,以省起一笔花红.他要他的车夫兼当 厨子.请“阿婶“则声明做短工,每日工钱五角,损坏东西要 十足赔偿.他最喜欢义务财副林思明,原因就是林思明做工不 要薪水.他的儿子福贵已在读中学,却连一分零用钱也不给. 他决定把女儿余美娘嫁给一个老头子,因为老头子不要嫁妆. 他自己想娶少女萧莉娜为继室,却要女家去借一笔钱来做妆奁. 殊不知义务财副林思明,原来是余美娘的爱人,为了接近美娘, 才来免虔效劳.而福贵员然缺乏零用钱,却去借商利贷,以老

92

头于的财产或自己将来的鑑承权作为抵押.少女萧莉娜又正好 是福贵的爱人.结果.福贵倫了他老于埋藏在花园里的一万块 钱.偕莉娜逃往香港渡寶月去.余美娘也抗命拒婚.决与义务 财副林思明为侣0老头子这一来,真个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歯加坡河帯共收短篇小说八篇,描写生活在新加坡河两 岸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存秘会凭徒,有霹宿街边的流浪人,有 电气工人,草药先室,商店伙计,大船船员,也有九人行老板. 头家娘,姨太太.包租婆等等.表面看来,取材的幅面颇 广,实际上却写得很琐碎、浮面,比较萧村的作品似乎尤逊一 筹.作者对于所写的事物,缺乏批判,缺乏装为正确的处理方 法.例如,有一篇《捉奸》,写一间商店的头家娘,不甘让她 的婆婆(已死的家翁的姨太太)每月到店里来支取几十块钱生 活费.想抓住她一点把柄.来一多反脸无情,而亲戚朋友都无话 可说,于是收买了一个和婆婆同屋共住的妇人清水嫂徨应外合, 准备“捉奸"・因为婆婆近来肚子隆起,又常常和一个三轮车 夫在一起,那自然是因此怀孕了.不料头家娘安排了助产士加 以一番健康检验之后,却证明婆婆并非“有害",而是息了水 肿,需要送去医院疗治.这一来,使得头家娘和清水嫂,面对 着许多被自己拉来詹热闹、做见证、帮助捉奸的左邻右舍,又 失望,又狼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这样的故事,大概没有多少读者会和作者发生共鸣.头家 娘刻薄寡思,固然需予複挞,但一个当了姨太太的女人,恐怕也 也是很难博僭大家的同情的.

还有《流产》中的包租婆,《人参汤》中的三姨大•《评地 中的西装青年(私会党)等等,作者大都是抱着同情、支持的 态度来描写,但相信许多读者也会不以为然的.其实五幕讽刺 剧《头家哲学》也有类似的毛病,不过那是改编莫里哀的作品, 不能当作完全是作者的创作看待.

白寒的杂文'如《雕虫集》中的作品.也同样存在着琐屑, 浮泛的缺点.内容大抵是在骂学店、骂市俭,或者抨击鬼神迷 信之类.

93

我家的左邻石舍’有两家私人经营的尼姑庵,整大 在那里“毒毒冬冬”,“牛咪叱庵”.红男绿女,闹嚷嚷, 喇叭与钟鼓共鸣;香喷喷,纱笼与西装齐飘.排场阔绰. 花费自然是不少的.说起来罪这,从我房里的后窗望过 去,正可以参观那十多廿个白白胖胖的“贞女"进斋. 打狗得念主人.不看傅面着佛面,很下辻决心,命令自 己的眼睛不可去看她们,但一想起她们穿得淸清爽爽, 吃緝丰丰富富,眼睛不长进,反而把他们看得更狠.其 怪!(《靠鬼神吃饭》)

偶而有一两篇写得比较结实的,情操也并不髙,譬如那一 篇《药渣》,贬讽战后东南亚各地限制华人入境的措繼,结论 是:“目前猪行的命运.正在走向药渣”.其实,华人劳工牺 牲生命,埋骨荒郊.参加东南亚地方的开辟.自有其巨大的意 义,目前的“猪仔。虽然受冷待,受压迫,却已有了掌握自 己命运的能力,怎么可以轻佻地拿寫言中的古时宫女的“药渣” 来比拟呢?

a

这时期,写作倾向与箫村及白寒相同或相近的作者颇多, 如史汀、苗秀、于沬我,鲁彬、丘絮絮、赵戎、姜凄、周粲 ••奪都是.兹略论苗秀、于沬我,丘絮韻、周粲等四人于下.

苗秀,战前已开始写作.战后作品丰多,后期复有长篇创 作《火浪》等的出版,但仍以这个时期最为活跃,代表作是《新 加坡屋顶下》•

这是一个中篇小说,写职业扒手陈万与下等妓女赛赛相恋 的经过.起初,他们彼此都隐瞒了真正的身分.一个说是当店 员的,另一个则说是游艺场的茶花女.養赛尤其自卑,虽然她 因夫死于浦,得到陈万的帮忙,渡过好几次经济难关,而且自 己也颇喜欢这个“黑黑的眉毛配上一个好瘠的商鼻子"的年青 伙子.但却始终躲避着陈万,还拒绝了陈万的求婚.直到某个 晚上,陈万在红灯区“黑巷"附近做案失手被捕,而赛奏又正

94

好在湖 这才真相大白.次日,赛赛到拘留所探监.终算答应 了跟陈万结合,但她还是怀疑:一个下贱的卖淫女人,一个职业 的扒手.他们真的能够好好地生活在一块么?

作者比较长于描写扒手.私会党、妓女、咖啡女等人物的生 活.这时期还有若干同类题材的作品,现散见于《旅愁》、仁I 雾》诺也如《二人行》. 以1阳EJ:之茵》、《女厶的故事》 等篇.

于沬我,战前以大白、袁之园等笔名与散文.战后致力于 短篇小说,这时期的作品有《诗意的人》、《卖卜卜面头手》 等,后来分别收入《前车》、《喜事》等创作集.

作者自言是“在唐人店食头路"的写作人,熟悉各种生意 人的脸孔.因而在他笔下出现的.大抵是一些商人和小市民的 故事.如《卖卜卜面头手》,就是一个给生活压扁了的小市民 的悲剧.

"“头手”本来是个云吞面档的青年伙计,身强力壮, 手脚灵活,能够用手托着十二碗汤面,骑上脚车.在组屋内安 稳行走,分送给各家顾客.但他从早上十时挨到深夜十二点. 每日两块半的工资,却无法使他和一个与他相依为命的祖母'捞 到半肚饱",终于他慢慢地“堕落"・由兼收十二支赌注而坐 牢.出牢,浪藩• •…以至迫上梁山,专当“捞仔最后,他 永远失踪了.唯一的“遗产"是许多家庭主妇输了字花或万字 票而欠.账不还的赌债.于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婆婆在这组屋 区里出现,向主妇们伸着手,擒着泪.一句一顿地哀求:"相 依为命的孙儿…••…哎哎,你们算作还债也好,施舍棺材也好•… "殓了他,殓了他…•修修好,修修好!”

丘絮絮,写作历史更久,早期偏重写诗,战后以小说创作 为主.这时期的作品有《时代绊脚石》等,收入《学府风光》 等书.

作者因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所以作品多以教育界的人事

95

为题材.兹举上述的《时代绊脚石》为例,以见一斑.

小说的主角方唐,是个小市镇的"侨领”,做过商会董事 和当地华文小学的董事长.现在是两个重要职位都落选了.虽 然他还是学校的董事,但校董部那笔数目不小的建校费,却再 也不能揽在自己的手头活动,作为复兴自己生意的资本了.于 是他对于生性正直的新任董事长和新任校长.满怀恨毒,不断 借故生事.小题大作,坚持开除“不听话"的校长和两个处罚 过他那顽劣的宝贝儿子的好教师.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择手段, 利用封建帮派关系,兴风作浪,义愁动申镇上的商家停止缴交 入口货物捐,使到学校经费支紬,教员拷腹从公。当这1连串 的压力还是无法迫使校董部利校长低头时,又使出了最后一件 涝宝:勾结殖民地官员,把校长和两个教师带走了。

周粲是这时期的新进作者,刚在开始他的唯美主义的诗歌 创作。出有诗集《孩子底夢》.

这时候,诗人还未深入唯美的艺术之宫,因而还没有完全 忘精于现实生活.他虽然在歌唱梦,歌唱母爱,歌唱金色的云. 春天的细雨等等,但偶而也有几句在感叹人世的辛酸与社会的 〃平.尽管这感叹是微弱的,非常轻度的,却是他的后期的作 品难以见到的了.

拉风炉的

数不尽多少个悠长岁月.

除了吃饭与睡觉,

他象生了根的苍松, 蟠结在他的岗站, 脸是

—轮血红的日

背脊是

一只病弱的牛

手脚是

一节节枯焦的木棒.

96

没有笑浮在他的嘴角,

没有厌倦或愤懑

挂在他的眉或眼.

不晓得什么叫“乐

不晓得什么叫"苦”;

只晓得

"生活”便是"我"

日贯彻了夜,

他低着头,喘着气,

拉牙拉的,

让汗桨变成油,

浚入炉里,

熊熊地

,燃烧起炽热的火加I

此外,如《神女》、《街3、《小巷的哀歌》.《俱乐部之 夜》等.也都是这一类诗作,

同一时期,还有一些作者,他们有的专写哲理散文,有的 专搞方物志或文史研究,有的爱写游记,传记、回忆录,也有 的向色情生活方面找题材.这样的创作倾向,看来似乎和上述 的一批作者不同,实际上,在避免触及当地的重要现实、而向 次要的问题功脑筋这一点上,却是共通的;只是作者们的恩想 情操高下有别而巳,所以一并归入这一韋来讨论.

哲理散文的作者育以杏影(杨守默)为代表.

杏影曾留学日本,并在中国印度各地从專文艺工作,一九 四七年来星.开始参加马华文艺园地的耕耘• 一九四八至一九 五三年这几年.写得最勤.他的《读书与写作》,《趁年轻的

97

时候》、《书与人》,《愚人的世纪》,《想想写写》等遗著 中的文章,绝大部分是这时期的产品。

杏影的哲理散文的特点,是他的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他谈 论读节、写作、谈论生活、艺术、谈论友情、爱情、都是些细 小、疝凡的课题,然而几乎每一段话都是他静思默想所得的独 到之见.或者基于丰富的人生国历的“悟道之言".其中既闪 耀着智惹的光华,也蕴含着作者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商尚的 情操.文字方面的绵密韶秀.也是不易企及的.

谈清静

&们都说“清静”好,我覚得"清静"并不好,册 静”里面有“死''的气崽.

我不喜欢清静.我甚至于第怕T点声首都没有的地 方.不清静诚然是很难做事情,但我宁愿不能做事,我 不欲我住的地方.只是我一个人.我愿我的住处,或景 好是左邻有舍,有的是大人的笑成小璘子的哭的卢首.. 一个義忍人声的幽美的环境,任是如何幽美,它也留不 住我.

家里面有人叫,有人跳.实在比空无一人的屋子明 朗得多.人的戸背,在我,确是“灵感”的源泉.有时 候,想坐下来写点什么,那意念全是人的声音所引起的.

清静即令不是延长的死,也决不会是洋溢的生.生! 命就是扰嚷,扰嚷也就是生命.一个怎样有才气的人」 倘他一定要离开这个扰嚷的人的圈子,退藏到幽谷里面 去,在听不到人的声音的沉痕里面,顶多他也只能写出 死的文学.厌弃这个世界,想走出这•个世界的人所写的 东西,终归不是生到这个世界里面来的欢喜这个世界的 人们所读的东西.那原因,只因为想走出这个世界的人 太少.而想生活在这个世界呈面的人太多之故.史上有 很多了不起的“世故"的人.他们有雄辩的“出世哲*. 但他们的"出世哲学",也竟没有使他们找到几个出世

98

的徒弟跟着他们.

沉寂的文学,无论它写得多么深刻,多么美丽,也 很不容易为有爱热闹的本性的人们所爱.一个显明的例 子.象那般伟大的佛经.现在也会在人当中渐次失去读 者,我想,或许就是因为它是产生在极度静寂的禅房之 中的原故.

越个字宙是一个劫的宇宙,一切都玷动不可。静不 是事物的状态.'这个社会'这个地球.一旦静了就会死 灭.这世界根本没有静.连在那象是"古井水”的人的 心里面也没有.静原本是不自然的现象.象死是不自然 的现象一样.

有生命的东西,绝对不会静.小股会吵闹,正因 为它们有生命.有生命的社会,必定是动的社会,有生 命的文学也就是幼的文学.一切要动起来的东西,便是 有活力的东西.f*动了起来的时候,那就是一个 正在成长着的社会了.

我们现在置身的这个社会,真是一个动得多么厉罟 的社会!惟其动得厉害,所以这一代的人类才似乎是比 过去的任何一代,都活博更为旺盛,更为有力.(一九 五二年七月)

作者就是这样善于深増、细致地抒写出个人的生活感受。 他的思想观点常常有可以批评的地方,但忌的来说和时代的思 潮是相当接近的;例如下录的一篇《不安是这时代的灵感》.

不安的时代.“不安”这两个字最适合于形容这个 时代.

所谓科学时代,民主时代等等,用"科学"或“民 主”来形容这个时代,实在颇为勉强.因为,在这科学 时代里,非科学的事象到处都有;虽说这是民主时代, 不民主的作风相当普遍.

反是,"不安”倒是这时代的灵感.这时代,不论

9 9

是官家或百姓,不论是资本家或工人,每一个人都有一 分不安;不论是“新民主”或“旧民主每一个国家 都在不安里面打转.

不安影响了这时代的一切;而一切实际也诞生在不 安里面.大的运河,长的铁路.大的发明一一如象原子 弹之类都是不安带来的._______

在没有什么“国家"的性舌新代的西塞禄说:"这 世上未尝有过一个人,没有若干神授的灵感而能走到伟 大的路上去的”・我们现在倒可以这样说:在国家多得 厉害的这个时代里面,未曾豎脸过人赐的不安的国家, 就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

这世上有着不少国家,正因为她们没有人賜的不安, 正因为她们能够超然于现实的不安之上.所以也就几乎 被世界忘记了,偶而被提到的时候,找地图都要找上半 天.(一九五三年二月)

杏散于六十年代中期逝世,遗作尚有甚多未整理出版,其 中包括大量的书简。

搞方物志或历史研究的作者,以吴进的成绩较著.

吴进,原名杜运燮,出有《热帯风光》散文集,记述热带 地方的人情风俗,草木虫鱼,富有文艺气息,也深具学术意义, 直到现在还是很受读书界注目的一册好书.但最值得重视的还 不是作者的知识的洲博,描写的生动,或考证的精当,而是他 的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与敏锐的观察能力.

且看作者怎样论述“卷抵”一一

照目下的一般习惯,华侨常以"侨生"为“暮巻” 的同义字.英国人也把它简释为“st ua" Morn Chinese".就笔者所见的中文书籍中.解释得比较详 细的要算张礼千先生《马六甲史》中的一条小注:“Ba M —字有数解:称生于欧洲各国殖民地之欧洲人,及 由政洲人在殖民地中所生之土人一也;对葡萄牙人之尊

100

称二也;称生长于殖民地之欧利人、欧亚混种人、及华 人之男性,以别于生长欧洲或中国者三也;专称生于海 峡殖民地之男性华人四也,今则吾侨之富家子弟,其出 生于斯土者.概称卷卷.通常译为“ 土生"或“侨生”. 实则义为“公子”.

其实,这种解释仍嫌不够完全.在马来亚,严格讲

华侨,也不适用于虽生于马来亚而却未有机会受教育. 并尚有眷属在国内的嬖阶级,换言之,典型的畚咨应 该是:他的父母已在森丑很久,两代或五六代,与中 国的关系几已断绝,自幼受英文教育,在家讲马来语或 英语多过原有的闽粤方言,母亲和妻子穿姬惹装(格岩 推或沙笼),吃饭不用貧于,而用手或半西式(用叉匙 与盘而无刀),职业是政府公务员,洋行职员或经商. 如一定要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那就働不如称为“西 蚩式的马来化华侨"更另恰当些.

作者进一歩分析:咨崙舰主要特征.或者说与一般华侨最 不相同的地方,是所谓"咨崙思想".这种思想当然就是英殖 民地教育的塔果,

马来亚的殖民地教育,其目的是在制造绝对效忠英 王的"英籍臣民他们在校中所读的史地,主要的是 英帝国发展史及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光荣史.以及英帝 国与耳来亚的地理.他们每天所学讲的是英语.所学唱 的是英美的歌.所用的多是英国货,其生活也就是模頷 地以英国方式为理想.事实上,如果欲在物质生活方面 有所设善,也必须使自己尽量英国化.这种倾向发展的 结果.消极点的浑浑积极点的则认其“祖家”在 英国,以能讲流利英语为“高人一等"的根据,以能吃 "红毛头路”为荣,对中国表示绝望而轻视,并尽量表 示他们与普通华人不能相提并论,同时他们又自认与马 来人的距离更近于中国移民.因为他们都是“马来亚人"

101

(在英语中“马来亚人"与“马来人”有别),为英帝 国的一员.(《热带风光》:“容琴")

作者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参考了不少前人的有关南洋研 究的著作,但他并不象某些人一样,加以盲目的推崇,而是给 予应有的批判。例如,他批评栄旺相的《星洲华侨百年史》, 指出这书其实是一部《美家列传》.

其写法.宋氏自谓仿照C •白克莱的《星洲纪事》. 白氏之书以编年为经,纪事为纬.材料丰富,叙事详尽, 颇为治星洲开辟吏者所重视.宋氏之书大概系因时同匆 促及业余编纂,而主要来源又仅有《海峡时报》和《星 洲自由西报》两种半官方报纸,故不但本体无可取,材 料的编选也嫌芜什,眉目不淸.日期尤其不详(只有月 日而常不记年7.挂漏之处也相当多.著者在序末虽说 过,“我只力求为一忠实的记录者……".但他究竟受 其教育及学力所限,只能编成一部《头家列传》而已• 自然,这部编年史并不单単记载头家的成功史.也 抄录下许多他认为值後记录的大小事件.然而,如其副 题所揭示的,主要的还是"华人对星洲的发展、进步、 与繁荣的贡献”,而他眼中的华人又只限于一百多个成 功的头家,其他千千万万华侨劳工,当然不在他眼里. 所以把这本书看作《头家列传》,一点也不冤枉。

星洲开埠一百年,华侨自二十人增加到三十多万. 据一九二一年的人口总调查,华人共三一五、八七七人" 其冋死于"七洲洋"帆船上的,赤道烈日下的,森林毒 蛇猛兽的,又不知凡几,但宋旺相书中曾特别提及并附 列传的华人厂共只有一百五十几小头家•(《热带风形: 《头家列传》)

吳进当时在星加坡华侨中学教书,不久后离星赴港,动向 不明.

102

写游记、传记、或回忆录的作者,连士升是最知名的一个. 连氏于陇后初期定居星洲,开始在本地发表文章,文名渐 噪.这时期进南洋商报任职,著述更多,先后出了《赛纳河两 岸》'《地中海之滨》、《西方英雄谱》、《南行集》、《回 首四十年》等节.

莓士升的玄章的最大相幻 是文字曲経清淆虬 在那一个 令人窒闷的时代,他的作品所给予读者的感受,就好象沙漠上 的一阵凉风,炎日下的冰,因而大获欢迎,许多著作也 -度成为畅销书。至于缺点.则是思想内容贫弱,邪时代思潮 差距太大.谈到中国当代的学者,他抬出了他“最钦佩"的顾 颉刚(《学习顾颉剛》);谈到研究学问,他推荐了什么英国 牛津剑桥的学侣生活(《越南的隐居》);谈到读书方法,他 又大力推销曾文正公的什么名言(《谈治学方法》).下录的 一段,则是向青年们介绍左宗棠的"旋转乾坤的大事业”一一 湖南省原办有团练保卫乡里.清廷知道白莲教之役, 团蘇大可利用,于是任命曾国藩办理本省团练.宗棠奉 命襄办曾国藩军务,在长沙金盆岭寡妹楚军五千人.八 月中,带往景德镇、浮舞.德兴一带,和大平军健将决 战,就给他在徽州、饶州两府站定了脚根。第二年,他 奉命督办浙江军务.何治二年(一八六三)四月,他又 受任闽浙总督,仍兼浙江巡抚.他一方面向浙江进发, 一方面仍防守徽州、饶州后路,收复与抚恤兼施.到了 同治四年十二月,他把建国十三年、占地十一省的太平 军,结束在嘉应州的黄州嶂“…….(《南行集》:《略述 左宗棠》)

青年人对于这些商论似乎不大能够欣赏,因而连氏的清新 的文第也就渐淅不能满足读书界的要求.这个时期过后,他的 读者更是显著减少了.

写作范围介于吴进与连士升之间的有鲁白野.他搞方物志, 写历史散文;但也写了不少游记以及回忆题材的小品.这时期

103

所作主婴收入《狮城散记》和《马来散记》二书;也有部分见 于《春耕》、《黎明前的行脚》等诗文集.其中以《马来散诊 比较能够显出他的特色.这里有关于文化冋题的考证,如《马 来文艺》、《云岩的文学》;也有文字优美的小品散火,如《古 城札记》、《槟榔的岛》等等.

作者或署威北华、楼文牧、越子耕等.原名李学敏.恰保 出生,民时在苏岛一带或着流混生活'襪后定居屋加坡,在法 庭、报馆等机构担任翻译工作.一九六一年痢逝,年仅卅余岁.

向色情生活方面找题材的作者,最成功的一个是姚紫K黄 槐、贺斧).

这位作者所写的以小说为主.这时期的作品有《秀子姑娘乳 《乌技山之夜》、《马场女神》、《窝浪拉里》等、由于这类 小说很能迎合某种读者的口味.所以上列诸书也有三两种曾经 畅销一时.

下录是《腐浪拉里》(一力車三年六月作)的冊头一两 段.可以显见作者的风格的一蠢一

棕色的头发,湛蓝的眸于,一双白玉般的手臂撑在 特等观台的栏杆上;那抹着红膏的口唇嫣然一展,露出 两排贝売的粲齿,向她身旁那个两搬胡子的绅士,笑得 那么妩媚…••…

是的,就是她!曾经这样对我笑过——当她站在画 架的前面,斜阳的光晕饱满拋从阿答屋的木窗外照进来, 照着她那美丽的裸体,胸at上有一颗小小的黑痣,象一 只小苍蝇飞歇在上面,那是我永运不会忘记的•••“•••

.....我分明认得是她!尤其当她俯身骂我的时候. 那件缀珠的白绸礼服.只掩着半胸.我还看得到那堆乳 内根上的一点黑痣!

除小说创作外.作者也写有若干杂文・后来收入散文集《 黑夜行》中.

104

第八官

反黄运动时期的马华文学(上)

H

廁后马単文学的第三个历史阶段.是一九五三年底至一九 五六年底.马华文学经过了为期五年的冬眠状奄之后,这时候 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蓬敦的朝气,出现了一/卜历时三年的盛景. 这是当时青年学生界的反黄运动帯来的积极影响.所以这•个时 期可以称为反黄运动时期.

青年学生界的轰轰烈烈的反黄运动,不但为马华的“文艺 复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也给一般作昂带来了多姿多釆 的内容.因为,当时的戻黄运动成了其他各种青年学生运动的 先导,又间接地刺激了整个杜会运动的升涨,星马人民终于重 新喊出了反殖的呼声.普遍地要求结束战乱,争取独立自主. 停滞了好几年的当地的职工运动也在这个时候再度崛起.展开 丁波澜壮阔的改善生活的抗争.这种热烈健旺的时代精神自然 而然地会体现在当时的文艺写作活动中.因而这时期的一般马 华文艺作品.内容上是崭新的,与上一个时期完"同.侨民 文艺不再出现了,小市民灰色生活的描写退居于极次要的地位 了;许多作品都企图尽景反映当时当地的重要现实.青年学生、 城市工人、新村居民…••…等等.常常成为一般作者,特别是大 批新人所描写的对象.

这时期所出现的写作界的新人,为数众多,大都是本地土

I 05

生土长,由本地华文教育培养出来的脅年.有些甚至还是在校 的中学生,但一般上已经相当成熟.他们除了勤快地学习、写 作之外,布的也参加攜出版工作或文娱活动,是当时本地文艺 行啊的主力所在.

这些新人,这里拟分两批来介绍.第一批可以坚石、商宁、 贺巾、韦贏 耳亚、任宁等为代表.《丈凡》剛刊、《人间》 半月刊等,是他们发表作品的主要园地.

坚石和商宁两位.均以诗人的姿态出现.坚石虽然兼写小 说和散文,但仍然是以诗擅胜.其朗诵诗《疯老三》(快板), 一度成为好些文娱演出的热门节目•下面节录的《白裙子姑■, 好于一九五五年四月廿四日的《文风》副刊,也是一首适合 朗诵的作品.

我爱白裙于的姑娘

我要为你们而歌唱

即使歌声微弱暗哑

也愿她飘过你们的耳旁

白裙子的姑娘生长在南方

南方有挪树,锡矿、椰浆

有赤道的风.狂暴

的雨,酷热的太阳

姑娘们活跃在土地上

姑娘跳着舞、唱着歌

这JI奔奔、那儿跳跳

家壮健的鹰鸟.

姑娘梳着长譯发

红着脸儿笑

家红熟的鲜果.

1 06

姑娘的心里有热血在流

流着正义,热情、和无比的力量

第一次我望见你们

排列在红黄嫩绿的花园旁

你们呼乱臂膀匀紧点曾膀

只为了抗御力,帮助受难的兄弟

我又看见你们在沸腾的广场

渡过了几十个黑夜和白昼 洗衣、倒粪、煮饭,烧菜 为众人的利益不休的工作

在勿洛、巴末巴西、大成村 在机器静默了的大厂门前 你们的白裙子迎风摆荡 面包、来、衣服、鞋子,一次又L次适入

农村工厂

你们淌血的脚衣烂泥沙中奔跑

把亲热的慰语送给每一个苦痛的灾民 你们壮勇的呼声穿过云空 无敷哀伤的灵魂深受感动’

而在那灯光灿烂的舞台上 在维护民族文化的声昔里 在渴望站起来的人群中 白裙子的姑娘呵,你们多么伟大圣洁

你们说舒适的生活是思想的镣铐 广大的学识来自人丛

107

贫苦、灾祸、病痛、死亡 你们想把它们从这世界上扫清

你们把身子投向火焰

身薮地承受千百兼炼

你们说壹离不开水、人脱不开麝忝 要大步前进,唯有打破个人的樊笼

你们在走着先烈的光辉之犀

而赤道上白昼的炎阳和夜晩的繁星 象自由幸福之火照亮了你们的眼晴

诗是描写一般女中学生在课余时间投身社会,接近大众, 从事救灾恤难活动的情形.这是当时大家所熟悉的青年学生生 活的一个面影.

侈者或署李洁、铮英.作品似未汇印成书,但《爱诗集》 (楼文牧编)、《喜悦的回音》(集刊),《敬文选集》(狮 声文化供应社)等节,均有部分的选辑.

髙宁出有诗集《黎明的海岸》.他的作品大多数是篇幅较 长的叙事诗;如《赤道的農风》,写胶园女工所遭受的灾难; 《黎明的海岸》,写渔村人民守望相助、在惊涛骇浪中漏夜抢 敖同伴的故事;《华文教育,我们的母亲》,歌颂华文教育对 于本地的巨大员献及其艰苦頑强的挣扎;《长提》,则叙述星 柔长堤“将自己的胸脯爆裂开来",与侵略者同归于尽,葬身 大海的史迹;这些多是三二百行以上的长诗.

下录的《一粒也别让它失落》,是比较简短的一首.诗的 前面有一小段说明,自言某日从一个工会门前走过,看见好些 妇女在那里领取白米.一个年青的妇女用她的手拾起跌落在地 上的白米时,笑着对行人说:一粒也别让它失落.

当我们正处在

饥饿的死亡线上

10S

挣扎得最激烈的时候

当我们正处在

残酷的卦境里头

坚持到最危怠的时候

当我们正在需要林时一一 米啊!

你终于从遥远的地方

滚来……”

米呵]

你来了

我们就象前线的战士

得到子弹

一样的欢腾、鼓舞

米饥

你来了

我们喜悦得

家-•艘失去方向的战舰 看到

那从海平线上滚起的

黎明....

呵,米

这次一

你不是从贵人脚下

踢来

这次——

你是从远方人们的手里

109


当我们看到你

白灿灿地

堆满在

我们廬

我们就象一团 装备精良的战士

我们呵

要把它

收藏好

当作战斗的武器 和冲锋的旗帜

呵,朋友

你说得好 我们要将地上每粒白米 都拾起

一粒也别让它失落

嘿!

每牲米中 都充满了力 充满了希望

吃吧!

入们呀I ■

吃饱了

我们就会团结得更热情 坚持得更顽强

110

更长久....

呵1我们要让每粒米

都在心里发热

和长出丰满的果实

人们怖

记住:

—粒也别让它失落..

有的论者指出,商宁的诗作,刻意摹仿艾青的风格,以至 于接近抄袭的地步,甚至有着严重的抄袭的痕阳 这无疑是商 宁的缺点.但我们也得承认,在翩诗歌这种文導样式来反映 当时当地的事物方面.作者还是有着一定的制造性的.

e

贺巾与韦嘉.均为小说作者.前者的代表作是《青春曲》, 后者则是《沈郁兰同学》,都是这时期雨小说创作的名篇.

《青春曲》是个三万字左右鬲短篇.内容刻划了一个在当 时来说是属于新的类型的中学生的形象.这个中学生叫做马宾, 他的父亲是个汽车司机.抗战时期赴中国参加运输队,牺检了 生命.与宾现在知他的寡母和弱妹住在本地一个贫民窟,靠着 每天清早派送报纸来维持一家的生活和自己的学杂费.他们那 简腋的亚答屋巳经残旧不垠,屋顶上补接着许多白铁片,板壁 都蛀烂了, 一到夜晚屋里就成了娱蚣老鼠活动的世界.马宾的 脚板结成厚茧.参差不齐地布满齿痕,那就是夜间经常被老鼠 啮咬的结果.他没有f 晚上睡得够.永远是黑眼圈,肿眼皮, 意是头痛.裤袋里常备着万金油.然而这个全班上最穷苦的学 生,却是一个骨头最硬的青年.始终拒绝同学们的慈善家施舍 式的接济.他致力于星加坡中学生的重新联合,经常发起举行 野養会、篮球赛等,决心打破学生界的人为的隔离.'他也热心 帮助个别同学搞好功课、搞通思想,连自己病倒了还是想着别

111

人的事情.一个生活散漫、多愁善感.为了参加排滇的话剧《打 渔杀家》不获批准演出,以及本身的小康家庭的破落等原因而 灰心丧志、想躲避现实到中国去的女同学张燕.就是在他的美 怀、督促、帮助之下逐渐覚醒,成长起来的。

作者对于张燕的进步与成长有着颇为细致的描写一一

她与马宾及其他同学的接触,日渐密切起来.他们 坦然地畅谈,谈到国家独立.社会变革,人民生活;谈 到,,回国”问题;个人.家庭、与爱情;谈到星洲的戏 剧艺术;也谈到青春和生活的价值.一一对这一切,燕 有了一番新的认识;原来生活是可以理解.可以战胜的.

新的信念开始在她身上滋长。

她现在逐渐坚定而自信,她觉得有一光巨大的伙伴. 时刻护着她.鼓舞她,又严肃地督促她.她爱他,可有 时候也怕他.然而,她大部分时间总觉得活得多愉快. 心里充满着崇髙的激情.她开始认真地阅读报纸,要努 力看清时事的面貌.何况.这分报纸是马宾派的.

她整顿了自己的生活:每天早上,与报纸竞赛看4. 看谁早些.当她早醒时,静静地炳在床上,注意聆听窗 口“飕"的声响,那是报纸的声音.这一声响过后,她 往往跳起身来,通过窗隙.望着马宾的背影在晨雾中消 美.若是她睡迟了,睁开眼晴发现报纸已在地上,她就 惭愧自责!

她不再困扰在为个人的苦难而悲哀的狭窄的圈子,她开始 为别人着想,为多数人的幸福而努力.终于,她一反平日的不 理闲事,只管演戒的态度,对班上的事情积极起来。她揭露丁 别有居心的分子破坏同学团结的阴谋,大力支持恢复级会组统, 并且当选为级会的秘书.正如马宾所预盲的.《打渔杀家》虽 然没有得到演出.她的参加排演这出戏却没有白费,她学到阮 小七的精神:反抗!向残酷的环境反抗,跟着大伙儿!

112

韦嘉的《沈郁兰同学》,,也是个二三万字的短篇小说. 它比贺巾的《青春曲》在当商似乎更受注意,报刊上先后发表 的评论文章估计不下三二十篇.

小说的女主人公沈郁兰.是个在乡村区长大的,富有男子 气概的丑姑娘.体鬼粗壮,浑身是力气,长方大脸,一双逼人 的圆眼,浓屑于、密黒鹿毛,两根长辦于垂在間前.模样象是 北方人,但却没有北方人的冷静性子.当她转校到市区的中学 来读书之初,级长(小说中的“我”)很是厌恶她.因为她顾 皮、粗野.不守秩序,虽然她曾在星期日的级会上自我检讨. 承认错误,但也扭转不了级长对她的坏印象.反而被认为装样 子、学时髦.假进步.然而不久之后.大家就发觉到这个丑姑 娘,竟然有着极其美丽的性格,而且硬挺勤奋,表现优异,使 到许多能千的男同学也自愧弗如.

譬如,三八妇女节学校举符庆祝会的前夕,一些同学对于 能否如期出版壁报,都表示没有把握,她却信心百倍地力主如 期完成任务,不但出壁报.而且出油叩本.这一晚,她忘我地、 紧张地俯伏在教室的一隅漏夜抄写稿亍.当其他同学燕了个通 宵,都象生了病一样不舒服,一个个打起瞌睡来的时候,她却 不知疲倦地搬劫臬椅,裁芽黄纸,赶贴壁报,接着就"答答答 答”地开动起油印机来.

但沈郁兰的美丽性格还没有完全成长,现实的教育使她不 断趋向坚强、果敢.她的最重要、最显著的一个进歩是和她的 爱人李桑的决裂.李桑是她的不同班的同学,主持髙中部的文 艺股,大家都叫他“诗人诗人"或“真正的知识分子".他擅 长写诗,才率洋溢扌那杀亮的、绯红的脸孔和绅士般的风度. 美丽的言词和纯正的语音.常常倾吐着令人心肺湿润的净洁的 感情〉使沈郁兰成了爱情的俘虏.但他经受不起考验,在遇到 困难的时候,他动摇了,决定到中国去,并且要求沈郁兰也跟 着他去.沈郁兰消沉、忧悒、矛盾、痛苦.连课也没有上了. 经过了一场惨烈无比的思想感情上的斗争之后,她终于坚决地 批判了李桑的错误,殺躲和他分手了.

113

六七月间,在一宗意外事件上.沈郁兰受了伤;疗好了伤 又械她父乗菜锢在家里,不准回校.沈郁兰展开了绝食斗争.. 不但感动了母亲,放了她出来;也终于感动了父亲.提着一筮

这个短篇似乎没有上过単行本,由于旧报刊的散失,目前 大家只记得这么f 故事的梗概,细节方面都不大渍楚].

马亚、任宁.都是散文作者.前者著有《生活的冰流》, 后者则以《在路上》成名.两书卷首均有《文风》编者杏,(一 暑杨杰)先生的序文.

当时文艺界的新人,.大都是些在籍学生.但马亚却是另一 类型的作者.据杏影的序文披露,家庭经济的拮据使他被迫中 途辍学,意外的打击没有使他沮丧,他脱下学生装,走进工厂. 瀑入农札因而比一般知识分子甫着一个更加宽广館世界。

诚如杏影先生所说,《生活SS水流》一书中,节小人物的 血泪梆辛酸,毫下层劳苦群众贈軽怒和不満.有热爱工作者的 勘快的写照,也有对美好将来的响往气比装来说,写得肝 的还是一些具有小说形武的记叙散文.如《巴士车上》.写貧 苦的妇人在巴士车上不断哀求搭客收容她那无法养活的婴儿; 《小偷》,写失业的童工为饥饿所迫,-夜夜潜入邻居的厨房里 函吃冷饭;《一个母亲的日记》,写中学时代的“数学天才” 走进社会成了穷书记及其婚后的家庭悲剧;《美妮》,写一个 出舟中产阶层的年終女敎师接受多村生活考验的痛苦经历.

策更的若壬圈笔和抒價散宾,也有写得不错的,如T录的 《生活的水流》—

放工回家,吃过晚饭,冲完了凉,正想趁着难得的 晚上时光.逬行学习的时候,一个声音却在我的耳畔响 了:“休息会儿吧! ”

辛劳了一天的我.到底抗不住这个声音的诱惑,终 于躺在床上.把全身肌肉屈量松弛下来.“真舒服牙,

114

简直是一种享受”;我心里迷迷槻糊地想,“算了,今 晚不做事情,痛痛快快睡它一觉吧!"一种平静的、温 柔的幸福感觉滲透了全身.一切都逐渐模糊.我立即就 要睡着了•'….“・但就在这一秒钟,这一秒钟.我却倏地 跳起来,坐在写字桌前了.我扭亮灯,振奋起精神,案 头上那本阅读了一半界书马上被我打开工.

真的,我斎常有轰奔情形,不徂淸布上疲乏.有时 候精神上也感到疲乏了.这是当我遇到了困难、打击, 当我播下的种子老不见发芽的时候.这时我就盘每个脆 弱的知识分子一样心灰意懒了. “算了吧,你这傻子! 别人嘻嘻哈哈,随随便便的还不是同样連日孑吗? ”于 是我中止了做到一半的工作,放下了笔杆,摘下了眼镜, “…….但就在这一秒乳我又立刻拿起笔杆'戴上眼镜, 继续工作下去了,是怎样的一种力景支持着我,是什么 东西把我从因循、怠情的深洲前拉回来呢?.没有别的. 只是每逢这种时候,我就记起一段语.一本小说里的女 主人公说的话:在生活的水流里預流而下非堀容易,这 是一种快乐,船好象在那里走,可是试试着回过头吧, 你被水顶住,划也划不过来,…••…你只要放纵自己,尽 量随随便便地过日子,那么水流就会把你带走,你就再 也划不回来了.这个比方应该一辈子记住,这是最重要 的.

不错,这是最重要的!在生活的冰流里好船不能让 “船好象在那里走",你得掌握住那船的舵.使它朝着 你认定的方向走去.你得管住自己.指挥自己去做你应 该做的事情.

我常常就感到自己是在生活的水流里划船.我逆流 而上,辛苦地与水沆挣扎着.除了水流.我周围还有其 他各潛各样的阻力.随时随地向我进攻;许多有形无形 的大手在扯着我,许多威大或小的声音在我耳畔响着: “休息会儿吧I “何苦呢”.“ ••••••“ 它们没有别

115

的恵图.就只想迫使我、诱惑我放弃了努力,象许多人 -样让自己的船在生活的水流里随波逐流地漂去•.

我明白,只要我稍微一松懈,我就会停下来,那时 我的一切努力,一切愿望,就都会烟消云鼓.但我却有 一个優子的雄 —我要自己有一个真正的生命・于是 我哓着母,摆脱一切纠缠.抗拒四周的谤盛和压迫'一 菜一桨地逆着水流场上去.

地吧,你,坚决持久地,再接再厉地朝着那个光明 的方向,伟大的理想.

杏影先生所谓“热爱工作者的勤快的写照",应该就是指 这一类散文吧.

作者生平不详.大约在五十年代后期离马他去,初时似乎 还有少数作品投寄给本地的刊物,嗣后消息不明.

任学的散文.与马亚迴异其趣.马亚着重在形象的描写刻 划.任宁在风格上却是接近于杏姆所写的哲理散文.他倾向于 叙写某些个人的精妙的感触、独到的发见;譬如,从马路上“发 羊吊"的事件谈到人类的比这些生理上的癫病还更可怕的糖神 上的癲癇(《癫瘤》).从夜深人静时的“滴容滴答”与"唧唧唧 唧”的声浪联想到聰藏着的伟大(《臆藏着的伟大>).被用作他 的散文集的书名的《在路上》,也是颇为典型的一篇一 熱天的下午,我在郊g祟路上走着.

郊外的路,两旁是莽乱的草,没衲荫.没有骑楼, 很晒.

在我的前面另有一个人走路.他撑一把阳伞,走起 来悠闲得多了.

我却热得要命.我既没有撑牛.也没有戴帽.我想, 如果我追上他.跟他一块儿走,他或许愿意分一点荫凉 给我吧.他的阳伞很大.

于是我道上了他.他掉过头来源我一眼.我向他点

116

_点头.他賺也不睬卜迳自走他的路.

于是我又落在他的后面了.

他默默地走着,我也默默地走着.仿佛是两个不同 类的生物在同_条路上走着,

午后的天气很沉闷.而且,前面■的路也很远.

有时僥,空中掠过一两只乌符,“卡”地艸一声, 那声音虽然难听.却是怪亲切的,因为它仿佛在招呼我, 说声;“热牙I n

或5人默默地走着.他走起来悠闲得多了.我部流汗| 满身.

忽然,草丛中跳出一只野狗.向撑阳伞的人狂吠. 撑阳伞的人冷不防给吓了一跳,阳伞从手中滑下来,剧 好打在野狗身上.野狗飞也似的奔逃.

撑阳伞的人拾起阳伞.转过头来,第一次正眼看我. 苦笑着说:“真气煞人!“

我也应和着说:“真气煞人,那发疯的狗

于是,我又和他意在一块儿了.他自然而然址把阳 卒撑到我头上来.我们攀谈尺来了.

于是我记起了一则故事一一朱熹有个门生,他把“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反复思索过好些日 学以后.回来对老赫讲了个比喻:有两位客同居在-个客栈里,彼此初不认訳,不闻不问,后来有人指出他 们原是亲戚.他俩这才恍然大悟,视同手足了.未赢的 学生对这比喻下个绪论臨遊人本是一家.但彼此不相 识,视同路人,必须居间有人道出真家,大家才能够称 兄道弟.

在郊外的路上走着,我越觉得这个结论下得不错.

若不是半路跳出来一只野狗向我们道出了其象,恐 怕我和那撑阳中的人还是不会走到一张阳中下面吧? 作者因为出身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家庭,这时候又剛 刚致力于文艺工作,所以这类作品经常带有颜为浓厚的唯心观

117

点.券说还是一些智阴性的、或衣蓑盘黄运动的文章,如《一 个伟大的医生》、《泛与学联游尝会側辱a. K凶手是谁》等 等,在爐雑嘅中凜受"曲m. . l

这时期与上述作者属于同一文艺队伍的新•人,还有白汀, 季新、格孜、吴岸r卄•等“


11 8

第九章

反黄运动时期的玛华文学(中)

这时期(一九五M__五方)的另一批青年作者,大家懿 知的有壮红、锤祺、南芒、陈凡、谢克、麦簣-•…尋.其中未 部分人的稿件经常见于《绿洲》、《文风》、《近流〉零剖取, 后来为有专集印行,而以杜雰的诗集《天月〉最为■多.

壮红的《互月》,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当时当地人民的全话 面貌如见不到“五个人在一起是路“的紧急法令下的现■; 职业介绍所门前“永远排確完”的失业队伍;青年学生的孫 生活,巴士工友的坚苦的抗争••等等.

《五月》的另一个特爲是許多诗篇的字里行间活跃着一个 积极的知识青年的鲜明的形象.他从书本里走了出来.視野寬 广,满怀激情.他走向劳动人民,关心民生疾苦,热爱母亲土 地.投身集体生活,讴歌自占正义.甚至牝那个皆心受苦受难. 为黑暗的人间盗取天上桦火的神话甲的英雄当希至活与学习的 榜样—

普洛米修斯:

"呵,宙斯,

人间有火在

这就是你的失败!

把最后的暴力施在我身上吧!

119

我的身体可以死

但我有一類不死的心!

"这痛苦虽然难受

那人间点点的火光

在一夜里痊愈••……“

—《高加索山的罪犯》

这些,固然是《五月》的叙述人的生动的形象.同时却也 是五十年代中期大批青年知识分子迪求进步、追求裏理的缩图.

杜红或署华庸洲,这时朋的诗作,还有部分收入《树胶花 开》等书.

锤祺的《自然的颂歌》也是那时候颇受注目的一冊诗集. 其实他对于生活是相当隔膜的,也缺乏当时见于杜红诗中的那 种开朗的心境,激动的感情,以及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些讴歌 自然的"慈爱”、"柔情”的靡靡之音,倒是他的典型风格. 然而时代毕竟是伟大的,在它的潮流的激藻之下.诗人一度也 喊出了几声“默迪卡”一一虽然还是念念不忘于“良知”与“人 性,.

默迪卡

不!不!天灾的降临也该有个限度.

何况那还算是有着良知的人性!

当群众的意志汇成一道血•的卷流时, 便是纯金铸成的堤岸也不能够阻止, 因为血比任何武器都要極,都要相, 尽管核子武器.或者更具毁灭性的宇宙线.

你不能一手挡住火山的喷口.

不能喝令波涛不许怒吼;

既归江河的山洪必须向下倾泻.

120

没有抵达洋海绝对不许回头.

多少企图压迫的黑旗于风暴中碎裂. 巴斯蒂炮台的城堡染上了谁的血污? 奴隶的桎梏如今已成历史的陈迹, 暴君的美梦也随罗马的大火同毁!

西伯利亚的寒流冻不凝战士的热血' 宙斯的饿鹰也零不去普洛米修斯的志愿; 酝酿中的酒瓮纵使被封了, 里面的酒精仍然进行任务,直至大功告成1

应孩放弃的便放弃,

你敢将猛虎赶至断崖巨鎏的边缘? 那时你的欲望纵使得偿了,

而你虽孝兔于死,至少巳是遍体鳞働

这代价是否值得垫付? 呵!你当比我们更具真知。

强盗一旦擄了他理想的物品'

便满足地奏着凯歌荣归.

如今我们应该学习拜伦的英勇..

为希腊人写下最后的一有史诗; 不然庸勒也是我们的旗手.

他教人们如何商举反抗的利剑.

我们总不能再忍受这瘟疫似的侵略, 不!不!天灾的降临也该有个眼度!

镇君原名镇应祺,七十年代初期在本也5与其億遗著有 《土地的话》.《鼓舞》、《英雄赞〉等.

121

苗芒和陈凡两位.都是散文作者.

苗芒写的多属抒情散文'这时期先后出了两个集子:《热 爱》及《坚守》.有人批评过这两本散文集说;《热爱》的内 容相当贫弱,缺乏明确健康的思想性,不能反映那一阶段人民 斗争的现实;大部分作品都是作者在“抒自己之情”'笔下倾 泻出来的只是一些“眼泪和叹息.诅咒与梦吃到了《坚守》, 描写的范围就扩大了,有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心声,有劳动人 民的控诉与抗争,有年青一代的跃动的面影“.(以今:《谈 坚守》)

下录是《坚守》中《祖国》的一段,作者倾吐出当时星马 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呼声,也是时代浪潮推动下的产品一 我们在祖国的土地上奔跑跳跃,我们看到了祖国的 壮丽的山河,我们看到了祖国的英勇人民.有人说我们 祖国多瘦小狭长,.多贫瘪荒凉,那里配得上争取独立呵1 有人说我们人民淳朴善良.只配做牛羊,任人驱唤宰割, 那里配得上争取自由呵!现在说什么都是废话了,亲爱 的地球上辱卜不同角落的受凌辱的兄弟啊,你再听我们 怒吼,你再听我们七百万不同的嘴巴所发出来的一个相 同的声音:"我们要独立自主呵!卅么苦我们都尝过了. 甚么灾难我们也都担当过.愚虎毒蛇饿狼是我们驱赶. 荒山森林是我们开发,桥梁公路是我们自己造的呵.城 市纟村也是我们的财产!现在我们还有什么可怕魂在我 们还有什么做不来?我们现在要的是独立.要的是自由! -切再也不是幻想,一切再也不是空谈.马来亚是 马来亚人的,正如你们流血在鴨绿江,正如你们流血在 红河'正如你们流血在中东,正如你们流血在非洲呵, 亲爱的地球上每个不同角落的受凌辱的兄弟,你们难道 还不是为了你们的祖国?我们关怀你们.替你们分担痛 苦;你们也关怀我们,替我们分担耻辱.现在,替我们

122

分担兴奋,替我们分担欢跃吧,因为我们的祖国马来亚 正奔向独立自由呵!

作者或署比翼,后期出版的著作有《铜锣声中》、《玫瑰 与火》等.

陈凡写的是议论性散文.《闷雷集》中的杂文和.论文.大 部分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他的风格是属于质朴平卖的一类, 作者自己则说是“平凡”一一"平凡的感受,平凡的议■论气闷 雷集《后记》).虽然如此.从中倒也可以见出当时当地敢若 千较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如“新闻与谣言",就反映了某些西 报的敌视星马人民独立运动的态度上一

找遍了所能看到的有关新围学的书籍.为的想从中 得到一个比较肯定的“新闻"的定关.寮何找来找去. 所看到,真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有的说:"最近发生的事件的新消息.就是新闻 有的则说:“新闻是一件事件的叙迷.丽峰件事是 被第一流的报界认为值得描写.和刊登出来的."

另外的一种说法負认为:"新闻是新消息的报导. 而这个消息是可以引起一群人的兴趣的。”

新闻的定义所以这样繁杂,据说这是因为各国的环 境不同,各时代的特征不同'有以致之.但不管主观地 抽象地认为新闻是第一流的报界认为值得描写和刊登的 事件也好.或趣味至上地■认为是可以研起一群人的兴趣 的消息也好.然而.我们却找不到新闻与谣言有丝 臺美系的地方.既是如此,本坡的某些新闻好员又根 据什么专以谣言代替新闻?难道造谣中伤会是“第一流 报界认为值得描写和刊登出来的"吗?难道造谒中伤会 是“引起一群人的兴趣的”吗?那末是那一群人?否则 三月十八日新加坡人民争取独立群众大会所套生的一场 小风波,第二天某西报的“新闻”报导为什么硬把责任 加在华文中学生身上?

123

记得两年前,布特里律妙应马来亚大学学生及华文 中学生的邀请.到本坡来办理学生诉讼事件时.就曾针 对当地的某些报纸慨叹着说:“我真不明白,这也能算 是报纸? ”寥寥数语,正道破了此时此地某些报纸投机、 取巧、媚上.凌下的卑鄙立场.一

作者或署端木军.后期的产品比较丰富,已出版者有《文 艺雕虫集》一种.

Jr

谢克和麦青则是小说作者.

谢克这时期出有两个小说集:《为了下一代》和《困城》. 作者写的恩材一般上略嫌陈旧,如盲婚制度下的悲剧,商行经 理把女职员当花瓶,学校養事作威作福、侮辱教师.压迫教妬 ▼……等都是.但也有一部分接触到本时期的时代結征,如不满 现实阪青年的商家远飕.巴士工友的坚持改善待遇的斗争等等. 内容更为新绊一点的是发表于一九五五年的《助学金》.这个 短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叙述中学教师庄先生收美学生朱大钊. 林有津等造谣生事一破坏学生助学会工作的故事.

下录是宋大処林有津二人在助学会义奏日进行破坏活动 的一幕一

今日,是学校里的負物摊和校门口的小贩联合为助 学会义卖的好日子.

早上,一走进学校,就看到食物摊那边的壁板上贴 满漫画和标语.

助学会那些同学的脸上都挂満了笑容,一会儿跑来. 一会儿跑去,似乎很紧张。

过去.来大钊和林有津都是要等到上了课才来的. 可是今天却来得特别早:我七时半就在教室门口碰到他 们,

他们两个今天的心情似乎不大好.这也难怪,因为

124

今夭又卖所得到的钱全部交给助学会作为助学塞金. 第一节下了课,他们把我拉到卖“加章浮茶”的印 度人旁边。

那个印度人笑嘻嘻地操着不大流利的潮州话跟我fl 打招呼:

“朋友.来呵,来盧旋

宋大钊弯下身去,拿了三包大包的“加章林”. 从裤袋里模出一分的铜钱放进一个四方形的、上册有 标语的木箱的小洞里.

那个印度人看了皱一皱眉头.我很不好意思.自巳 f人走到湖边的树下,但他们两个却若无其事地一边 吃,一边谈着笑.

中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又拉我去吃云吞面.三个人 吃六碗,吃完,我拿了两块钱要塞进洞于里.来大费把 我挤开了,他自已去下一角钱下去.

下午,整个食物獐几乎给本校和外校的男女国等塞 得走不通,到处听到朗爽的笑声.

來大钊养林有津还豊拉我去“义吃”,我拒绝了, 他们就骂我不敢正视现实,便宜了助学会那些,鸟..

麦青这时期出有小说散文集《欢呼的日于》.他的数文大 都是记叙性质,所以也可当作小说看.内容则大抵是写职工团 体的活动与工人群众的生活;如学文化,摘演出,在工作中克 服困难,纠正缺点等筝 写得兢好的是那寫《挣脱了混泞的人>. 叙述f 流氓■、“有爷生、无娘教”,认为“拳头姣道理r 长时期被放债人利用来作为“老爷符”对付欠債者的青年工人 牛仔,在先进工人及群众苦难生活教育下不断成长进歩的故事. 他本来是最歆视异族工人,时时准备殴斗的,但当目睹一基缺 色不同的工友都同样在受苦受难的景象之后,他有了新的异样 的感受—

一群印度工友和马来工友滲插在人群中,通过巫语

125

的对话,他们对头缚着纱布'捆着一只手或跛着脚的. 吐露着心中的慰语,并且跟随着其他的人,从那拆了一 MX-层的皮包中.拿出钱来,献给苦难的朋友.一切 是太令人感动了....

牛仔终于耐不住那股从心中涌上来的热流,眼眶润 湿了.他咬紧牙根,紧握卷头.在空中挥着,好象婁跟 人決斗一般,

他从来没有对旁的事,表现得这样关怀和激动.打 架、流血,对于他仿佛是一件平常的事.但今天,他却 象被人揍了一顿似的.感到憤恨,因而对那些人兴起一 片同情.那汹涌着的人潮深深地震动了他的心」

夜幕下降,回家的途中,牛仔的心总是有一股异祥 的感觉,他自Ei也难给这感觉以名目.

好几个黄昏,班扬拉了牛仔和一班印度工友.向那 发生故事的地方走去.

他们舞蹈.他们歌唱.一条一条的长蛇阵,象火车 头,冲向毎一个人,展矛了双手,欢迎他们加入队伍. 口唱着歌.弯弯曲曲地转着.不管是马来人.印度人. 后面的手搭在前面的肩上.自巳的肩上又被人搭着.歌 唱代替了语言,动作又表示了心中的诚意.当牛仔的手 搭在异簇同胞的屋上,或者自己的肩上被异族同胞搭着, 他的心笑开了:这双手并帀会使别人苦痛,而是使别人 快乐的.从来没有感觉到的情感,开始在他的心里埋下 了种子.……“

这时期的青年作者,还有曾希邦、铁流、征雁等.希 邦出有《蓝蝴蝶》(小说集)和《黑白集》(散文),铁流的 作品后来也印成了一册《生活线上》.征雁稍为晚出.但也巳 开始了他的戏剧创作.

12 6

第十章

反黄运动时期的马华文学(下)

反黄运动时期(一九五三一*五六),除了上述两批新人 显得特别活跃之外,还有一批前此一段期间已经开始了文艺活 动的作者.由于时代潮流的推动.写作也较勤快,各有不少的 产品.这里介绍以今、冰梅.方北方.白谶、黛丁、韦晕、叶 苔痕等几位.

以今和冰梅,都是散文作者.以今在三十年代中期就已开 始写作,战后也仍经常动笔.他的风格刚健清新,始终表现着 积极,乐观的精神.即使在一九五O年前后社会气压十分低沉 的时候.也没有流露过些微頹唐失望的情绪.例如,他写《海 颂》:“我爱海甚于爱山.海使人想到年青、活泼,想到奔盾、 勇壮.海永远活跃着充沛的生命.高唱着搏斗的壮歌.而山. 却如垂暮的老人.恬静地闭眼沉恩,令人感其寂寞”;他写《岁 暮的感想》:“冬天是完了,可是我们依然嗅不到一点春天的 气息.马来亚的春天还没有到来.但要来的终于是要来的;问 题不过是在于时间的迟早吧了”.到了这个热烘烘的时期,他 的意态是显得更为昂奋了.譬如一九五三年杪写的《椰树》. 目前已经成了许多青年学生都能背诵的一个散文名篇—— 绿窗外.湛蓝的夭空.一片白云吻着静静的椰梢.

127

琐碎的工作压扁了我的心灵.有点怠倦了,让我去 倚着窗槛,看一回天,看一回云吧.而椰树,我的长年 的伴侣,他在向我招手微笑了.

在苍郁的“绿海”里.我度过了一串元声的岁月. 椰树成避理的伴侣.日日夜夜,晨昏雨夕,它永远 跟我在顷帀 时跌 毓FTW爾落藩麺的天籁 从我们长久的沉歓中悄悄地逝去.而当他兴致勃发的时 光,又复絮絮不休,爱作滔滔的雄辩.即使屠格涅夫笔 下的罗亭也输却他几分的■釆.是呵.你看它那個曜挺! 拔的性格.潇洒不群的风度,高山仰止,永远令人有一I 种不可企及的崇商的感覚.他给我启示了人生的其谛.

他正直,他质朴.他向上,他热情而沉着,温柔而 倔强.他永远高擎天宇.从不向风雨烈日低头.每当月 白风清之夜,他可以温柔得象一个商洁绝尘的少女,为 你清歌一曲.起舞婆姿.替南国美丽的夜晚平添无限的 风情;设若那是在暴风而来临的时节,在我们面前,他 就再也不是一个温柔的少女而是陸士的化身.他披散了 的头发,在暴雨猛烈的袭击下长啸狂舞的雄姿,令人想 象到那在白茫茫的海上搏击呼号的海燕.他们是同一类 型的战士,永远站在暴风雨的前哨,歌颂着熊斗的欢断.

而且,他们的生命,无处不在.在南洋,那里有土 壤.那里就有他们的踪迹.生的时候,他战斗.他牺牲 了他身上所有的一切.務的是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幸福与 温饱.即使有一天.他倒下了.当他的身体与土地抱合. 他仍能以牺牲到底的精神,给人类一次最后的贡献.< 呵.在犀利的锯刀下,他长长的躯干分了家,一段段地 让人们拿去铺成了桥梁,于是无数的人从桥上通过,践 靖着他的身体走向那更宽广的前路.••……

作者原名沈侠云,一九六七年逝世.生前大部分的时间服 务于教育界,遗著除了巳出版的《椰林短曲》及《迎春小唱》

12 8

'二神之外.尚有一部分未曾整理成书.

冰梅.或署上官娟娟、铁口.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在星、槟各 报副刊发表作品.这时期出有《9 9哲学》和《穷荒野草》两 种杂文集.内容多属一九五三一一五四年间所作.其中以一 些关于教育问題的议论获为精彩,充分显出他的爱护华文教育" 关心华族文化的热诚。例如在《何以自处》中,他反对华文中 学接受新津制,以免断送华教生机,并主张成立华文中学董事 总机构,通盘策划发展华文中学教育一一

自从马华小学接受新津制而曾成大错后,关心马华 敎育之有识之士,莫不忧心耿耿,拳拳念怀于日渐困窘 的马华教育之前途.故今后之号华中学是否将继马华小 学后尘接受新津制,已成为华教存亡弟重要关键.

倘若马华中学不申请新津制,那蚊一个显而易见的 问题'便是如何调整中学敎姉的合理待通、因为小学教 师,在新津制的恩赐下,大部分已非驟日之吴下阿蒙. 民观处于青黄不接状态的中学教师.仍旧翘望甘雨,虽 愿相,腹从公.然生活也人,妻儿啼饥,谁能奈此?此希 颠乱之强烈对照,巳非大牛看小牛吃草的问题,因为令 日之小牛已与大牛同途殊奔.故此乃华教前途之首先必 需解决的棘手问题.盖无法使中学教师安心执教而纷纷 下堂求去,欲侈谈保存侨教生机,何异缘木求建? 事实是非常明显的,若华文中学接受新津制,无异 全军覆没;若放弃申请新津制,前途尚有可为之处.至由 此引起之华教难题.亦有赖热心教育;院胞与中学教师 乗着"同舟共济”的精神和“破金沉舟”的斗志,庶几 有成.然,目前最重要的是各嫩文中学華事部底组衆 是否健全,这问题实不容漠视.因为没有健全的执事机 构,华教的难题不但仍无法解决,而且会招致意外的麻 烦,进而影响吾人保存华教的进取之成功.

根据过去之情形来说,马华各中学均设有董事部.

然而各董事部之行政与管理学校之政策,虽同处一地, 也各行其是.鲜有连系,那更谈不上有全盘推行华教之 统一计划.以前之华教环境,各董事部可以敌步自封, 不相闻问;而目前面目已非.今非昔比,处此华教风雨 飘摇之秋,肩负华教重责之董事部,已有互相联终及筹 设全马华文中学董事总机构之必要,俾能群策群力,推 行发展华教之全盘廿划.

目前马来亚华文学校虽然有董教联合会的总机构, 然而因为代表繁多,每逢重要问题,常会发生意见纷歧, 反而影响意志力量的集中,况且而今小学童事部名存而 实亡,今后之董教总会是否可能鏗续存在,实在是个很 大的疑问.因为政府今后能否准许接受新津制的董事部 与教师,加入一个纯粹为追求华教发展的总机构,便是 个大问题.如是,笔者认为今日之马华中擘之董事部, 为着能够集中发挥力量,面对今后华教之难关,倡组马 华中学董事总机构,便是个很迫切的问题.一• 又如《母语敎育及其他》,雅者坚持争取母语教育,批评 了《拜恩教育报告书》及《遴选委员会报告书》等文件企图剥 夺占全马人口半数以上的三百多万华印民族子孙承.受本族文化 的权利.作者指出:华族语文f向为马来亚一主要民族所使用, 若谓此种语文是"外国语文”.甚至指斥用此种语文为教学媒 介的学校是"一种不需要的外国态度之保持”,实令人麋解。马 来亚为各民族繁衍杂居的地方,由于各族能和衷共济.始有今日 繁荣之马来亚,我们有很好和充足的理由要求修改任何歧视r 重要民族的文化的教育设施.况且,一个民族保存它固有的优 秀文化传统,并非对这个国家的强盛有所障碍,相反地,却有 提商文化水准的贡献.世界不乏先例,加拿大就是最好的例证.

冰梅原名杨志针.居槟城,一九五五年移居星洲,翌年离 境赴福建.他在离马訂一两年发表于星加坡各报刊的一些作品, 似乎更为成熟,惜迄未汇集成书.

1 3 0

(=)

白溃、方北方、黛丁等三位,均为小说作者.

白濛、或署白蒙、丁于、陈全,陈盲.战后初期已经写了 不少的作品,如《善变的人》、《老校长的没落》等。反黄运 幼时期,产品更多;除了一九五六年出版的短篇集《淸晨》之 外,还有一部分收入后来印行的《小城之夜》、《学艺记》等 书。

作者长期居住北婆罗洲,作品多以北婆的一些乡镇为背景, 描写这些地方一般卑微的、不幸的人物的故事.诸如伐木工人 的死于非命(《淸晨》),生意关败的商人以卖马系为生■卖马票 的人》)等等.技巧较之前一时期似有进步,但题豺颇嫌琐碎, 有时还带着一点自然主义的倾向.譬如,被曰军强掳到北婆去 服役的爪唉劳工,和平后始终凑不够钱来买藤船票返回故乡, 竟是因为他的积蓄先后被太太卷逃和賊徒抢法■,而不是由于史 本质的原因(《马打古晋》);一个艰苦地渡i±T£年八个月的漫 漫长夜而赴华升学的纯洁的,向上的少女,她的夭逝竟然是为 海上的恵外的霞舟,而不是一些更能令人深思的原剛《割爱

然而《小城之夜》一篇却是写的重要的题材.它为沦陷时 期神山游击队的自笈抗日的可歌可泣的事迹留下了一个动人的 画面.也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暴虐,北婆土著民族的义勇 行为.

作者用热烈的笔触叙写一九四三年十月十日夜亚庇的战斗 场面,和他一贯的比较沉实凝炼的风格,也几乎迴异其趣.

白濠于北婆罗洲住了十多年,一九五六年年初仓卒返华. 听说尚有若干作品未曾整理结集.

方北方战后初期移居星马.即加入了本地文艺行列.本时 期的代表作是《畧岩与娘惹》.这个长篇描写猪仔出身的胶园 管工李天福'被富孀林娘惹招为夫婿.娘惹薊夫之子林畧岩, 从小被安排到红毛学堂读书.希望将来“吃红毛头路”,“做 大财库”、“上红毛祖家”.终于造成了他与华炭传统伦理道

131

德完全脱节.继父李天福受了他的奚落而抑郁以终,母亲娘意 也因他的不听话而被气死.于是/岩继承林家的产业,学会打 麻雀、轧嫌头,做了破家的二世祖.为了变卖聂后一点家产. 他拳足交加,迫使他的太太交出地契而跳水死了.林崟岩乐得 无牵无挂,他把孩子林细客送到一个亲戚的家去寄养,自己逐 月更替着“包舞女",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到了山穷水尽的 地步,恰好日军占领了棋梆屿.他又抖了起来.他献出了新大 太陈鲁丝去取媚日本人,换来个赌局株式会社礼申部副主任的 肥缺.当然,结果也没有好下翫 日军投降后,他所搜刮来的 千万日本军用票都变成了废纸,妻孑也投入别人的怀抱了』轡 他痛重垂危的时候,到他病榻来看他的钢个被他遗弃的:儿子 林细畧.这个九岁的孩童,是林家的新生1代,正开始接受华 文墩^肓♦

下M是槟城沦陷时期.林省畧献妻媚敌的一段描写~一 日军占领槟城后不久.匸夭的晩上,有个军官模样 的军人,到林岩容所住的公寓査案去.当那军官发现林 紐的辨一一新太太陈鲁丝时.他就操着生硬的美愛■ 问林岩容说Lb

“这位女郎是你的什么人? ”

"她吗? ”林容岩踌躇了一下,“哦!是我的妹妹”. 接着他又改用闽语对陈鲁丝说:“我们暂时就这样称呼 吧! ”

陈鲁丝笑涡浮现,不加反对.

日本军官看到陈鲁丝笑容可掬,立刻有礼貌地问她:

"他就是你的哥哥?"

"是的!"

陈鲁丝放出惯有的轻盈的笑意.

“你长得很美!"是日本军官的称赞.

"嘻……”."又是陈鲁丝轻盈的笑意.

林悬為他了解日本军官对他的新太太似乎有一番 播兴,同时又察出陈鲁丝对日本军官的窩芯并没有厌恶,

x32

他于是寻思了一刻,思想轻轻地掠过另一个角度.他把 握了宝贵的机会,殷勤地请那军官到他的房里去坐,自 己便托词说外出买香烟.

那日本军官当然欢迎他这种供趣的举动,而陈鲁丝 这久在风月场里打滚的女人,当然也看出这是一个什么 机会L于是对丈夫的商见不但表示同情,而且炯娜地 说:

“哥哥,看看有什么好吃的果子,也买一点回来 她的话无非是暗示林岩落在外逗留多一点时间,好 让她向日本军官大灌迷汤.

林喜基当然明白在心里,所以张个鬼脸说:

“好的,你款待客人吧!”

方氏除了小说创作外,也经常写澈文,这时期出有杂文集 《北方散记》一册.

黛丁,或署山、黄山.拔飾多写散文,战后改写心说,这 时期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挣扎》.这小朝通过一间印刷厂 的工潮,反映了这时期的职工运动的一个面影.青年工人亚强, 领导厂里的工人组织工会,要求改善待遇,坚持罢工斗争.资 方则使尽各种手段来离间工人团结,破坏罢工;诸如筹组所谓, “自己的工会",威胁利诱胆小拍事的老工人李发伯来拉儿子 亚强的后腿,雇用流氓当“新工”,鼓励"新工”借故生事, 殴打旧工等等。但结果都失败了.亚强的父亲李发伯,初 时受了资方利用,抱病去开夜工,与罢工的工友站在对立的地 ,位.和自己的儿子也成了仇叡但一旦积劳成疾.利用的价值 消失了,便无条件地祓辞退了.事实的翻1|终于使到李发伯觉 憐辻来.工人罢工斗争胜利,决定复工的茵夕.正是李发伯病 同死的时候."ft竟"欲亚强陵侍在侧,他在揭棉上囑咐他 的兀子遂-就是好了・你今晚也墨去出席这个(罢工胜利 的)庆祝会."

下录一段是工枷持期同資方雇用折工工作的情形一一

133

是中午十二点钟的时候.照例响了一阵铜钟声.告 诉工友们是休息进餐的时间了.同样地,李发伯也停止 了他的工作.才踏出车间,就碰到一群新工人嘻嘻哈哈 地从楼上走下来.他们下到楼下,便争着到洗手盆边去. 大家吵吵嚷嚷的,象是非常快乐,亦象将要吵架一般, 使李发伯看得太不農眼,他覚骨这以敦潍动与说话; 分明没有半点排字工人的楼稲,简直就象街上流氓,那 里配得上在这个所谓文化机关里工作.

“妈的!连一个女工都没有.实在是越做越没兴趣!”

是一个新工说着.于是,引起另尸新工象是很不平 地追问:

“有了女工又怎样?你想“交沙,吗?呐!许參女 的都在厂外,你最好参加罢工,保你,灰沙,个饱.”

“为什么女的也参加罢工?我如果先知道如此.那 就不壬了,他妈的!我们对这种攵根本就不在有'每天 仅赚他五元钱,不但要用神认字,还弄得两手都黑了

“你刚才散了多先字? ”

“认到眼花了也认不出一个.只将胡乱放入宇格里 便算,管他妈的什么与什么字.”

那人说着把水筒旋开了,.洗净了手上的雪文.可是 手指上还有几处墨油仍未洗掉.于是,他接着"呸”了 -声,又继续骂;

“真是他妈的!洗这么久还不午净。”

“干吗要洗这么干净? 一点钟后手又黑了.哼,如 果不是是大硬迫我来,那我就不要了.你知道,赚五元 钱并不是単单弄黑了手,还要预备打架呀! ”

是另一个接着说.这时,那一个站在第二洗手盆旁 边等待净手的.凑近他们身边插嘴说:

"不要这样罗索啦!老李,不要心焦牙,刚才管工 的已答应明天雇来两个女的了."

"是真的? ”

134

“可不是?你会这样覚得,人家也这样觉得呀!他 们要依靠我们撑场面,就得迁就我们一点.老李,我还 想要求他别的呢!"

“要求什么?不用做工?"

"对啦!我们都是外行人,他们又不着重工作.只 是着重抢回面子,破坏罢工者的团结罢了,大家能顺利 进入广门便算,何必计荻工作呢?你以为河吗? ”

“对冊,这是道理呀!你和管工的谈过了吧!"

“还没有,”

"他妈的!还不快跟他谈?我根本就做不惯这工作, 要打架的倒乐意干."

又是另一个插嘴加入谈话会.他一面说一面卷起衣 袖.手臂露出两条刺花的龙来.之后.兀个人都异口囘 声地喊着"赞成赞成",闹得洗手间1片嘈杂.

黛丁这时期还有另一部长篇创作《幻灭》.对于当时的國 治现实,描绘极详,曾在《星洲周刊》连蒙,情未完篇。

韦暈也为小说作者,叶苔疫则专写剧本,两人的作品在内 春上比發缺乏时代气息,但产量颇为可观.

韦晕即战前之上官* .战后仍致力于小说创作.这时期的 作品多见于《都门抄》及《乌鸦港上黄昏》.他的特点是题材 多样化,接触到许多虽不重要,但却是一般作者少于涉及的生 活领域.譬如,那个以"无国籍”难民身分.带着年轻热情的 妻子流浪海外,靠着一副虽说年纪大了却还星裡痛容华贵的仪 容替一间大旅馆当停车场管理员的白俄老将军(《栖迟》);那个 基于“日本鬼子还把我看作一个奴才.会善他们找花姑娘,你 们啣把我瘠成一条殖狗”的理由,从兜售圣书的基督教徒一变 而为昭南特别市宪兵通译,以至于*诅为魔鬼的疤面人(《使 捷行传外纪〉),就菴是一些青年作者比较陌生的人物.

135

作者的另一个特点是着重于作品的气氛的渲染.这可从下 录的《栖近》的一段见出.那是那个白俄老将军在他的年轻热 情的妻子被他认为“真够义气”的旧上司拐走之后的伤心鳴咽 的情量--

匆匆的追上了两步,在迷渾的桅灯照映下,我认得 这个熟悉的满布了皱纹的脸.他那络满了血丝的眼闪动 着晶莹的泪光.黄然他逐卵么在黑暗中装着苦笑,我却

心坎中微微听到他的呜咽.

“班让一一"他也叫尷我的绰号了. “我不走了. 我永远的不走了."

咳,可怜.这善心的老将军.其实不用他诉说,我 也看到了那充满北国性感的妮娜跟着那个一个胳膊高、 一个胳膊低、走起路来拐呀拐的中年汉子走上了那艘开 到欧洲去的豪华邮韻了.这情形我倒不敢告诉他.怕他 伤心.

这一个典昏,他老人家显得比往常更龙钟了,走起 路来類噸薮的,我就怕他一不小小掉對海里尝.為&

地把手托者这老将军的肘子:

“我们去喝口热。軽!”

可是这一夜,他老似乎没有往日那种闲情. 支脚老沿着堤坝走.

夜.愈深了,海风阵阵吹过来,我的手背上似乎薄 了雨点,抬头望了望.天空布满了星星…••…

呵,他老的呜咽似乎盖过了涛声,那只是海风和他 的泪本吹到我的手杜.

这教我说些什么安慰他老好呢?只有这末:

“我想,妮娜总有一天会回到你身边来的."

这么一冲淡,他老连抽噎也停止了.虽是在黑暗中. 可是靠了星光和淡淡的槍灯光统,他老将军却象一具優

尸那样瞪着我.许久,才抽了一口长气,摇了摇头.出

乎我惠料之外地:

136

“唉,妮娜也可怜,这未跟了我十把年东漂西泊, 一个梦跟一个夢都破碎了…"…也好,她有这末一个归犒”! 他,老将军虽然装得那么轻松和达观,把我的手挣 脱了,还轻轻拍了我的肩膊一下:

“班让.你有着一副慈善心肠.”

跟着他笑了,笑得有点象残夜深谷中的枭唳,接着 又几滴泪水滴了下来.还热辣辣地烫着我的手背.

似乎这么混下去没有了局.我把他扶掖着上了电车, 总算把他送回了他住的贫民窟,那五马路的一条冷弄里.

作者除了小说作品外,也经常写些散文,出有《东海西海》 導散文集.

叶苔痕也有颇久的写作历史.这时期的名篇有《无灵的杯. 玫》,《密云里的太阳》、《终身大事》等,•是参加槟城华 A咨询委员会征求剧作的得奖作品.

叶氏的剧作,题材一般上比较平淡.且希嫌陈旧.但也有 若干团体喜欢采用作演出的脚本.如《无灵的杯琰”就曾多 次搬上舞台.此剧描写一些麻決愚妇,拜神问卜.求取字票真 字,结果好好的一家人,个个輪得精光.逃走的逃走,发疯的 发疯.有的还受耻辱,被殴打.作者指出:“这就是一般貪财 嗜腐.迷信鬼神的人自取的灾祸.必绣的下场."

137

后记

本稿于一九七六年1月完成誉抄工作,同年四月呈交赞助 者南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八月间得所长宋明顺先生 .覆信,略谓:"台端研究报告…•…业经本所例常手续,评审完 毕.评审者认为尊稿资料完整,大字通畅,系不可多得之作. 本人晨借此感谢台端在搜集及摟理资料方面所费之苦心.至于 出版方面.本所将尊重并同意••…•“由台端自行出版或交由书店 出版..

尽管赞助者同蔥本书的印行,而且客气地给予几句奖饰, 实际上内容的简陋草率,我个4倒还有一点自知之明.因此, 虽然曾经改写了几个段落.却愈看愈觉得挂一漏万,缺点多多. 加以书中若干本来自认为还有点可取的史料,如关于“侨民文 艺”论争的一些文字,目前绝大部分已见于坊间成书,(如教 育出版社刊行的《新马华文文学大系》,)更为完整的资料, 又已获悉可在大英博物院搜集到(据留学英伦的友人相告). 那么,本书就更加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了.然而赞助者巳经付 出了一份研究费,自然非有个交代不可.考虑结果,乃决定自 费印刷几百本非卖品.以示这是一个试刊本.仅供赞助者收存 与学术界参考,在修订增补之前,不敢公开卖钱,以免贻误读 者.同时也希望避免好象同一机构赞助的另一册研究报告那样. 公开出版后引起了一场不愉快的论争,

在编写过程中,南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历任所长_

138

一费士教授、翁世华、翁同文、魏维賢、宋明題诸先生.或鼎 力匡助,或表示关注,诸多费神.谨此一并志谓.

一九七七年六月著者识

139

Published in

Singapore 非卖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