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建国的困境 陈德泉著 陈华才译

  

DILEMMA PEMBINAAN NEGARA MALAYSIA

TANAH AIR TUMPAH DARAHKU

马来西亚建国的困境

MALAYSIA DILEMMA

TOWARDS NATION-BUILDING

陈德泉著 陈华才译






本书目录

作者序

我身陷困境啊

塑造马来西亚民族和特征

塑造国家文化的困境

新经济政策——土著的“经济奇迹”

华人的困境、马来西亚建国的困境

中华文化的精华与马来西亚华人文化

结语 马来西亚:融合抑或同化?

陈徳泉言论录

翻译这本书的目的——译者



 

作者:陈德泉演讲神态




※作者序※


“马来西亚建国的困境”这本书,是代表我个人身为一名马来西亚华族公民的思想、看法、分析和感受。本人深切希望,这本书内所触及的一些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国家所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过去25年建国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能够成为一个论坛和讨论的媒介。


鉴于本区域剧烈波动的政治发展趋势,特别是马来西亚的政治局面,本人觉得,对当今马来西亚之种族偏极化趋势而引起的政治发展局而所产生的问题和困境提出本人的分析之时机已经成熟。因为,这些问题和困境经已困扰着马来西亚人民原本美好生活气氛和环境。


本书提出讨论的课题,包括了以下几点,那就是:(一)塑造一个马来西亚民族和特征、(二)国家文化的塑造和它的困境、(三)新经济政策及(四)马来西亚中华文化伦理及华人社会传统文化的槪念。


我将选录四位国家首相的演词,意见和评论作为木书提出论坛的基础,以方便我们更了解国家领袖对处理国家问题的渴望和看法。


出版本书的最大目的,是要藉此使马来西亚人民,特别是土著社会得以了解我们的国家,尤其是华族社会在各领域所面对的问题。同时,了解马来西亚华族公民对国家的效忠及爱国主义不时被提出挑战和质疑的感受和反应,以及去体会作为马来西亚公民的一份子应学享有的经济、敎育、文化、政治和地位遭受伤害时的看法和反应的敏感性。本人设法通过这本书,是要反映华族公民在以上方面的感受和反应。这些感受和反应也代表了本人身为华族马来西亚公民的感受和反应。可以理解的,本书所引起的一些课题,对一部份人或集团来说,是具争论性和难以接受的。但是,本人准备以个人的看法和坦诚的态度来和不赞成这些看法的人士或集团作出讨论。





我身陷困境啊!


马来西亚,我的褓姆。

一个可令我为它斗争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和生死与共的祖国。


但是,我却因她的前途和命运感到迷茫、失落。

为什么独立后廿五年的新一代。

依旧遭遇到种族偏极化的枷锁与纠缠。


我在模索

凝空思考

企望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怛是,我有深藏不渝的信念

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一定可以揉成

一个有特征的国家,而我愿为她淌尽红血。


马来西亚民族,我渴求的民族啊!

多姿多彩,不计源流肤色和地位。

融洽谅解,信仰各自的宗敎。


马来西亚民族,是具有尊严的民族。

—个礼仪之邦,人民忠心爱国。

有高度的记律,坚守重廉洁、有效率及可信赖的原则精神、更有鲜明的马来西亚特征。


我渴望的民族,是我斗争的目标。

我这马来西亚的子民

我感不安和担忧,我却身陷建国的困境啊!


我满腔热血沸腾,我的心灵波涛汹涌。

我心中的感受,再也不能容忍。

为了我热爱的马来西亚人民,为了我马来西亚民族。

让我吶喊!

喊出心中的感受!


——陈德泉写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马六甲)一

(陈华才译)



塑造马来西亚民族和特征


什么是马来西亚民族?为什么这个课题会在这本书的第一篇成为讨论的基本课题?


时到今天,这个课题依然还是成为我国自一九五七年独立以来廿五年的建国过程中的一个问题的根源。


简单地说,塑造马来西亚民族特征的问题就是这个属于世界上特殊生活方式的多元种族社会结构的马来西亚建国困境的根源。


民族特征


其实,塑造马来西亚民族特征这个课题并不是一项引起争论的新课题,早在一九七一年八月十六日,已故首相敦拉萨,在马大东姑礼堂为文化大会主持开幕仪式上已被触及。他说:『在一个社会的生活程序历史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个危机的出现而带来新积极方向的结论。我们可以说,一九六九年已成为国家与民族生存的分水岭。因为这点,我要在此强调,塑造我们“特征”及“民族尊严”以便成为世界上受尊重及有尊严的民族的时机已经到来。』


『国家原则是我们本身智慧的结晶品,它迎合了马来西亚的环境和气氛,通过国家宪法和国家原则的揉合。我绝对相信,我们所走过的路程,将会在下一代实现。同时,肯定的会带来和谐的新希望。』


“……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可能是难于比拟的,要达到我们心目中的国家文化目标,其距离还是很远……。”


我们应该在必要时,去观察和硏究,同时憧憬我们的建国目标,正如已故第二任首相敦拉萨的愿望。其实,自从国家独立廿五年以来,特别是在已故敦拉萨表露了他的心愿以后的十二年来,我们不只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路程徘徊,同时也在建国的十字路口迷茫。我们依旧看到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我们这个多元种族社会的种族极化情况不断增长。这种现象不只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域发生,也在我国的政治、文化生活及敎育活动领域发生。


理所当然,在马来西亚人民日常的生活里,我们常常嗅到浓厚的种族意味。这种种族性气氛是从国家政治领袖的言论,甚至行动、举止和所推行的计划所反映出来,特别是在敎育、语文、文化、宗敎信仰和经济发展也不离开这个范畴而产生影响。


种族的权益和利益不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被强调而把马来西亚的人民划分为二个集团。一个是“土著”,另一个是“非土著”。从一个多元种族社会国家的建国角度来说,这是极度危险的现象。


在前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所撰写的“Viewpoints”第十九章“Bring Our People Together”——把人民紧拉在一起——这本书中,这位受敬仰的独立之父在撰写一篇有关财政部长东姑拉沙里所面对的问题的文章中写道:


“……任何形式的极端主义,在马来西亚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这对他来说是极为正确的,许多人赞成他这种看法。他说:『在一个由许多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和宗敎组成的国家里,种族、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融合是马来西亚生存的根基,失去了它,我们将出现冲突……我们绝对不可能在种族极化和种族之间产生紧张气氛的情况下发展。国家的和平安定与成长必需依靠政治情理,明智的决定和容忍才能得以保障,让我们在异中求同下生活在一起,让我们在不同的源流中为团结而斗争……”


究竟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杜绝和消灭极端主义,种族极化和紧张危机局面呢?


不管你是否喜欢,我们都应该听取马来西亚独立之父的忠吿,一九五七年八月卅一日,他通过把各族人民团结在巫统,马华和国大党而不需流血下将“独立的果树”栽种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不像其他一些国家的独立是经过流血和成为一个强国家的奴隶。他甚至于一九六一年五月一日提出马来西亚的槪念,并在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六日实现他的概念,而正式成立马来西亚。


东姑阿都拉曼接下来针对我国前途提出几项见解,他说:『一个国家能否在分裂下获得保障?它能否从内部来面对敌人?……』


其实并非如此,要把全体人民紧密拉拢在一起,使他们对国家效忠而以马来西亚人自居并有共同的思想的目标,看出来似乎越离越远。所以,具有责任感的领袖扮演的角色和应尽的任务是把他们再度拉拢在一起,协助创设一个团结的马来西亚,因为我们会在分裂中倒下去……』


我们必须严正看待国家领袖,特别是独之父东姑阿都拉曼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的意见和看法。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和局势必须给予深入的检讨,以便采取防范措施改善和解决这种可能危害国家政治稳定和安宁生活的局面。


种族偏极化,极端和种族主义是建国发展的最主要绊脚石,也是马来西亚力求塑造成为一个繁荣、有纪律、有特征和团结的马来西亚民族的障碍。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地医生在他的「马来人的困境」一书第一七四页「种族性政治与政党」一文中也承认存在于马来西亚的一个事实。他说:


“种族主义存在已久,尽管有许多相反的说法,马来西亚从未有过眞正的非种族性政党。直到一九六九年大选后,大部份马来西亜人才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让我们讨论「把一切扫到地坛底下」(喩:把问题掩盖起来)一派的说法。这派的首领尝试去忘记种族,并在假设没有这种东西的情况下,执行其工作。他们谴责公开的种族性政党,斥责他们使种族效忠和种族主义复活起来。但是,是否这么容易忘记种族呢?我们知道,在全世界,种族集团是内外政治的主要力量。马来西亚的种族,是否与众不同,以致可以轻易忘记他们的种族记源?其实,马来西亚人比大多数人更富种族意识……”


我不晓得首相这种看法和思想到现在是否有改变?不管怎样,没有人能够否认存在的一个事实是“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造成了种族极化。时到今天,我们不但不能消除这种危机,相反的,这种局面却不断增长,甚至已侵蚀到我们人民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我可能会赞成马哈地医生在「马来人的困境」一书中对马来西亜多元种族社会中之种族协调及和谐生活问题所提出的看法。但问题是在于为什么这个原本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却被稳藏起来,反而用各种美丽和令人信悦的词燥向世人替造和刻划马来西亚在世界上是一个特殊,各民族人民在不同言语,不同文化下像一个大家庭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印象?


马哈地医生接着也在他这本于一九七0年出版的著作中说:「回顾过去的几年,我们必须承认一项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从未有过眞正的和谐。各族之间没有冲突,各族之间互相容忍适应,这是事实。彼此间存在若一定程度的互相让精神,但却不是和谐。事实上音调是不和谐、微弱的。但仍然听得见……马来西亚的种族和谐,既非真实,也不坚固……如果我们承认通去从未存在眞正的种族和谐,那我们就比较容易从历史上去探讨马来人和非马来人的关系,并说明为什么会有种族冲突的发生……」


更使我感到莫明和惊讶的是,如果我们的国家领袖经已了解和嗅到这种危险和不健全的种族关系气氛,这种情况就是问题的根源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有关方面采取防范措施和纠正行动来阻止这种局面继续恶化和蔓延,而最终导致五一三事件呢?我们应该归咎于谁呢?谁应该对这些严重的后果负全责呢?为什么我们竟没有制定一项计划或是程序来立刻纠正现有建国政策和制度的缺陷呢?


我深信,我们一定能找出一项解决之道,一定可以找出有效的方式及制度来加强各族人民的连系。马哈地医生本身也在他的书中第五页谈到:「……甚至我们可以找出一个方法,克服过去存在看的种族关系,或造成的缺陷,这样,卽使不能带来种族和谐,至少可以减少冲突范围……』


问题是在于为什么我们不能竖立起这项制度,为什么有关方面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扑灭及扫除长久以来在马来西亚的国土上蔓延的种族火焰呢?


虽然,我们已发现了问题的根源,也找出了建国危机的所在,但是,为什么在人民生活各领域,好像政治、经济、敎育、文化、国防和其他方面却产生了强烈的种族偏极化,狂热主义和极端主义的现象呢?


有一种局面看来似乎已经成为马来西亚的社会秩序和习惯,那就是,每当一个会议、硏讨会或大会,不管这些会议是有关政治性、文化、经济或有关语文及敎育者,所达到的结论、提议或议决案,都离不开种族性的课题内容。这些课题往往会刺激到其他种族社会引起反应和影响。


这种情况已形成了种族利益被视为是国家利益。种族利益被看待成比国家利益更重要,这就是政治发展和人民思想方式的趋势。


以上的局面在马来西亚政治领域是非常淸楚的,没有人能加以否认,这就是今天一个亦裸裸的马来西亚生活方式。


更令人痛心的是,有人企图把这个国家改变为「回敎国」,也有人企图把我国的经济'文化和敎育制度依斯兰化。


且让我们来硏究和探讨马来西亚的人口数字比例(请看附件一、附件二和附件三有关一九七五至一九八0马来西亚半岛各族人口组合槪况)。在一九七五年,马来西亚的人口估计是一千二百廿四万九千人,其中一千零卅八万五千人,约八十五巴仙居住在马来西亚半岛,七十五万一千人居住在沙巴和一百十一万三千人居住在砂拉越。在这些人口中,其中五十四点七巴仙(54.7%)是马来人和土著,卅五点五巴仙(35.5%)是华人,九巴仙(9%)印度人,其他种族二点一巴仙(2.1%),至一九八0年,马来西亚的人口增加到一千四百廿六万一千二百人。


究竟我们有什么计划能把这个由东姑、敦拉萨•敦胡申翁至当今的马哈地医生所领导,同时渴望把将近一千五百万个马来西亚人民制造成一个札实的马来西亚民族的计划昵?


从地理环境和各族社会生活制度角度看来,不管是在过去英殖民地「分而治之」统治或是“种族生存"概念以及种族主义、极端和狂热主义思想的政治斗争所带来的廿五年之政治气気阴影下,要塑造一个马来西亚民族和团结各族人民,我认为在短期内是极难以解决的,可能需要几代的时间。


 


在政治生活环境的气氛与压力下,我们要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一个具有马来西亚特征、自尊、道德伦理、爱国意识的马来西亚民族呢?



 

附件一

1970—80马来西亚人口分布及年龄结构


 

附件二

1970-1980年马来西亚半岛各民族家庭人口平均率


 

附件三

1970-1980年马来西亚半岛各族人口比较


 

附件三A

1975-80年马来西亚半岛各族分布槪况


 


我坚信,凡事必定有其解决之道,所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找一项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秩序来克服困优着马来西亚廿五年的问题根源,且让我们共同谨愼思考,我们一定找到答案。


依照我的见解,要把马来西亚从力求塑造马来西亚民族和特征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的生路和解决之道可以从以下几点作出探讨:


(1) 推动一项政治敎育运动,启发人民对马来西亚这倜多元种族国家生存的醒觉意识,使马来西亚人民在不计源流、肤色、社会地位和宗敎法仰,都能融合在一起,同时互相尊敬。


(2) 立刻向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极端主义和狂热主义和行动宣战,凡是抵触有关任何个人尊严、地位、基本权益和宪法保障下的权益以及政治、经济、敎育、文化和效忠等煽动性和敏感性问题都不得触及、冒犯和提出质疑。


(3) 一项不会伤害到任何种族或马来西亚公民个人感受和尊严的新社会一经济秩序和政治制度有必要加以拟定,而这项新程序和政治制度必须具有马来西亚特征,以实现塑造马来西亚族和团结人民的愿望。


(4) 不能把马来西亚人民划分为“土著"与“非土著"两国集团或阵营,特别是在人民之经济、社会、政治、敎育、文化领域生活中划分阵营。


(5) 只要人民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和对马来西亚誓言效忠,并把它视为生于斯,死于斯的人民,都一律享有平等地位和均等权益。


要达到以上几点,不只是负责任的政府在建立一个新制度与程序来促使实现马来西亚民族和特征的努力最大的挑战,也足具有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的公民尽忠共同参与建国努力的责任和义务。


在结束谈论塑造马来西亚民族及特征这一课题之前,我乐意翻开过去几位国家首相的忠吿言论,俾让马来西亚人民给予关注。


前首相敦胡申翁在一九七八年九月十五日以巫统代主席的身份在第廿九届巫统代表大会上致词说:


「……我们被赐予权力并不是用来统治别人,或用来提高我们的声望和荣誉,权力赐予我们不是用来增加我们的财产,权力必须时时刻刻施用在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福利的努力上。所以,被赐予权力,倘若我党滥用了权力,那久而久之,党将会被权力所摧毁……」


「……我们必须接受我国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现实,它是一个不同源流,不同宗敎的社会、基于此,任何不适合于其他种族的行动或措施,将会带来紧张和误会,它定于危害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安全……」


这就是马来西亚生存基本之道,也是建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简单地说,一切关系种族性、种族主义或极端主义的问题,都被视为塑造马来西亚民族的最大障碍。其实,问题的发生是因为一小撮人企图抹煞和否定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现实的生存之道。这么说,不只对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一经济发展产生威胁,也是马来西亚这个国家隐藏着的一颗“计时炸弹”,它将随时会在不断以狂热地强调种族权益和利益的国家政治浪涛中引爆。我们不能否定它会在此充满动乱危机的政局发生的可能性。


马来西亚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坚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下才能得到保障。必须接受和承认的一个事实是马来西亚唯一生存的途径是在不分肤色下,承认每个人的基本权益和宪法赋予的权利。


这项建国新基础和政策足于实现一个具有尊严、具有特征、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精神的马来西亚民族。



 



塑造国家文化的困境


自从一九七一年八月十六日至廿日文化靑年及体育部在吉隆坡马大东姑礼堂第一次主催召开第一届文化大会后,「国家文化」这个名词和槪念便不断成为引起争论的热门课题。这个大会总共讨论了五十二项工作报吿书,并通过了超过二百项结论。


在这些争论和引起讨论的问题中,不外是有关的以下三种文化结论,那就是:


(1)阐释有关槪念的结论,(2)有关涵义的结论及(3)有推行方式的结论。


但是,最引起反应和争论的是关系到文化大会所接纳的「基础」和「概念」而成为国家文化的三大基础,卽:


(1) 马来西亚的国家文化是以此区域土著文化为核心。

(2) 其他适当和可被接受的文化因素可以成为国家文化的一部份。

(3) 回敎为塑造国家文化的重要一环。


根据文化靑年及体育部硏究组的莫哈末艾芬迪哈山(ENCIK MOHD. AFFANDI HASSAN)在“国家文化的基础”一书的序文中说:随着首相的训示和文化大会达致三大槪念后,这也解决了「国家文化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只是如何贯彻议决及使这项意愿更具意义。这项任务将是各族马来西亚人民最大的挑战,这项挑战除考验和评估人民对国家的诚意和效忠,也是要建立一个进步,繁荣,民主及具有本身国家特征的马来西亚。


使我感到惊诀的是,前首相究竟什么时候曾经发出训示来确定上述国家文化三大槪念?我便对莫哈末艾芬迪哈山所作的结论说:「这也解决了“国家文化的问题”」感到震惊。更不明智的是,这段话在序文中表达出来。究竟国家文化能通过制订的方程式和上述的方法来实现和塑造吗?再说,这个大会只是单一种族参与而已。


在所讨论的工作报吿书中,除了邱家金和雷芬纳多敎授所提呈者外,所有讨论和辩论的数据都只是关系到一个种族文化的范围。试问,这个大会在完全不讨论和考虑马来西亚存有的其他种族的文化的情况下达到的“国家文化基础”结论和定义是可以被接纳吗?


试问像这样的国家文化会具有意义吗?只有一个种族参加,只有讨论马来人的文化资料内容,其他国内种族的传统文化得不到对待下所通过的所谓“人民文化基础”,马来西亚文化或“国家文化”的文化槪念和政策之议决、结论或定义能否被所有不同种族的人民所接受呢?


这就是我所要提出置疑以及这么久以来马来西亚人民所争论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已成为十二年来塑造国家文化过程陷入困境的根源。


只要我们详细探讨和硏究已故敦拉萨在主持文化大会开幕仪式上所发表的演词内容,我们就不难了解已故敦拉萨所要致力塑造国家文化意义和愿望。我愿摘录他的演词几个部份来证明眞正的情况。在其中一段里,已故敦拉萨说:「我认为,文化大会的召开目的,是要作为找寻国家文化的根源和基础的首要步骤,大家都知道,倘若要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通过其社会间的协商取舍过程,并经过时间的考验因素中能建立起来。换句话说,我们的用意是要这方面开拓一条朝向目标前进的道路,而这个目标只有在经过好几代后才能实现。」


这段说话讲得非常淸楚,那就是这个大会是旨在寻找文化的根源基础和作为一个协商取舍的程序,同时需要未来几代的时间才能实现国家文化的成果。绝对不是立刻为马来西亚国家文化的槪念及政策作出三项槪念和基础下定论。这么做不只违反了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社会结构的现实,也抵触了宪法和国家原则的精神。


看来,已故敦拉萨的愿望和训示被误解,也被歪曲了。为什么我这么说呢?且让我再进一步引述敦拉萨所强调的内容重点,他说:『在致力实现“国家文化”的愿望中,我们所遭遇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建立坚强和适当,并可以由下一代承继的国家文化基础。』


正如我刚才说过,我们住在这个群岛区域的祖先留下了丰富和具高水平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感到荣幸承接了这个思想,那就是,在塑造中的国家文化和它的形式,必须根据此区域原居人民的文化。虽然如此,我们有必要接纳其他流传到此区域的文化,以便在未来建立马来西亚文化形式中产生影矾和带来利益。所以,我们要记住,在寻找塑造和订下国家文化形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了我国多元种族社会的现实,我们要时时刻刻致力于各民族团结下实现建立一个国家的愿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都了解领悟到这个现实,我们将不会乖离建立一个团结整体民族的目标。


到底我们是否了解和领悟到这个决定多元种族的我国命运与生存的事实呢?是否我们在塑造国家文化方面还坚持着已故敦拉萨的原意和忠吿?或者说我们已歪曲和曲解了已故敦的愿望?看来我们已经忘了敦拉萨在塑造马来西亚民族和国家文化方面所委托的原意。


这就是为什么我曾在国会诉斥一名部长和一小撮国会议员在马来西亚国家文化的基础和政策的课题上企图“误导公众人士和国会”。


我这么做是因为种族错误的思想和看法肯定会在多元种族社会引起恶劣反应和带来极度严重的后果。


我们曾否全面及深入探讨和研究已故敦所提到的"群岛"及“区域''这两个字眼的眞正意义?我们曾否去读过由BENARD H. M. VLEKKE所著的“NUSANTAEA”(印度尼西亚历史)或由RICHARD EINSTEDT所写的“THE MALAYS  ACULTURAL HISTORY”一一马来族人和文化历史一一这两本书呢?


我不打算对马来西亚的“区域本原及文化本原"的历史背景提出疑问或争论,我也不会对关系到移民或外来文化的课题提出质疑和争执。虽然这些问题时常被挑起,甚至连累某个种族个人及公民的效忠也被提岀质疑。


根据历史文件和书籍,包括上述两本书,我们肯定了解,就正如P. SARASIN和F. SARASIN或RICHRD WILSTEDT所说「可能我们的祖先都属于马来一一玻里西亚族人。他们从马达加斯加,散布到远至东方的各岛屿,相信他们也是从中国南部的云南省区域迁移到这些群岛。他们是云南移到印度支那和暹罗,然后再于三千年前南迁到这些群岛来……」。


我们须要承认及接受历史因素和事实,同时根据我们的国家领袖,特别是已故敦拉萨的意见和忠吿。我们不应说在致力逹致国家文化方面抹煞和隐藏历史事实和妄顾马来西亚社会的实质,只一味否定其他种族的基本权益和利益去根据所谓三个概念来塑造一个文化是不能令人民口服心服地接受和支持的。


我们大家都尊敬马来西亚语为国语,回敎为国敎,这都已记载在马来西亚宪法内,但不要忘记,我们的宪法第三条及第一五二条文是根据基本人权的原前和精神制订的。


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前途之生死,繁荣进步抑或落后,强盛发展抑或沦亡的最主要因素是我们必须承认和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国家并不是由一个种族组成,也不是由单一种族所拥有,而是一个由多元种族组成的国家。


马来西亚的每一个人民的思想和观点必须以马来西亚的生存为基础,对待各领域如社会一一经济发展,敎育和文化等课题必须以这个角度作出发点。


依我的见解,国家文化只能够获得到所有种族和社会各阶层接受下建立起来,换句话说,由马来西亚土生,不管其本源的各民族传统文化揉合而成的人民文化才是国家文化。


国家文化或马来西亚文化,或更恰当被称为“人民文化”是绝对不能通过抹煞多元种族事实的强迫手段所制订的刻板方程序塑造起来。我们大家都应了解已故敦拉萨要通过促使国家文化的实现来塑造马来西亚特征的遗愿。而国家文化必须要靠各种族文化在自由交流融合下才能产生。


有些人无稽地把舞狮当作是中华交化的全部,这种释义是错误的,其实,舞狮只是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其中一部份而已。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这点可以从传统的生活哲理,文化活动及传统生活中反映出来。我将在另一章对中华文化的根源及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问题提出讨论,那就是在“华人文化的精华”一篇中谈论到。





新经济政策——土著的“经济奇迹”


新经济政策是马来西亚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临时纲领和临时策略,它是在一九六九年五一三事件发生后而制订的°


到底新经济政策的意义、任务和目标又是什么呢?根据一九七六年至八O年推行之第三个大马计划的阐释,新经济政策是第二个大马计划各项域发展努力的延续。


但是,从一九八一年到八五年的第四个大马计划,却有另一种解释。它说,新经济政策是为期十年的第二阶段长期发展计划(由一九七一至一九八0年)的开端。


这个计划是要进一步整顿和加强第三个大马计划基础的措施,以确保新经济政策之社会——经济目标达致成功。


根据第二、第三及第四个大马计划的策略和计划的解释,最主要的目标是要通过以下两个范畴来达到国民团结,那就是:


(1)为所有马来西亚人民,不分种族,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消除贫穷。这个目标是通过推行增加生产力的计划来达致。至于那些从事低生产率以及增加机会,把低生产率的活劝转变为高生产率者,使他们增加收入,同时展开各项社会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者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2)加以重组马来西亚社会以改善经济不平衡现象,俾能减少和最终打破依照种族从事经济活动表征的藩篱。


达致以上目标的计划包括使乡区人民生活现代化,加速及平衡城市发展,推行新的发展中心以及在各领域和各级管理建立一个马来工业社会,俾确保马来人和其他土著在国家经济各领域皆有参与的机会。


很肯定的,所有人民会对新经济政策以上的槪念和目标的原意给予全力的支持。特别是要通过双管齐下的目标逹致人民团结,那就是,不分种族,消除贫穷和打破依照种族从事经济活动的藩篱。


 

附件五

1971—80年马来西亚的公司拥有权及股权槪况




 


 

附件七

1976年马来西亚半岛根据州城市、乡区及种族之贫穷家庭人口巴仙率


 

附件八

1976年马来西亚半岛根据州、城市、乡区及种族之贫穷家庭人口巴仙率


 

附件九

马来西亚半岛1973及1976有限公司毎月收入分配槪况(%)


 

附件十

1970年至1979年马来西亚平均收入及中阶层收入

(每月家庭收入)



但是,为什么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十二年以来,其他社会,特别是非土著却感到焦虑不安呢?为什么不只华人和印度人社会,甚至外国投资家也会感到不满?这些反应和局面必须严正给予详细探讨•要不然*要实现整个新经济政策的目标将受到影响。


我曾不只一次在国会或国会外说过,人民并不是不接受或不支持新经济政策,而是因为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背道行为和产生缺点的现象,使到双管齐下的眞正意义被曲解。


一小撮狂热和种族极端份子和集团不时强调土著利益,这些举止行为已经违反了国家宪法和国家原则的精神和原则,也与马来西亚的经济制度和法治原则背道而驰。这种局面不断出现在政治性集会和硏讨会,也同样发生在社会、经济、敎育和文化领域,甚至政治与个人的公民地位问题也遭到同样的质疑。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八年举行的两届土著经济大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政府必须在推行新经济政策过程中严加童守其承诺和保证-那就是“没有任何种族将会遭受任何损失或有任何遭受剥夺的感受”


其实,在推行新经济政策十二个年头里,土著已不只在此区域或本国,甚至在发展中国家之第三世界创造了一项“经济奇迹”。从拥有权、贫穷数字、每月薪酬、平均收入、农业、敎育、政治、国防和其他领域,土著不但已经从贫穷及落后的通缘解脱而得到“突破”更已从过去别人手中取得这个国家的经济主权。


土著只费十二年的新经济政策而创造了“经济奇迹”,看来这个奇迹是世界上难于比拟的,这项记录不只是政府感到骄傲,土著也感到骄傲。


这项成绩并不是纸上谈兵或是一则神话,它是有事实根据的。本书内的数字表图附件和官方文件(特别是由附件五至附件卅五)就是确实的明证。土著的经济和敎育蛋糕不断扩大和添上厚厚甜美的奶油,通过新的发展计划策略,特别是八十年代,土著的社会、经济、敎育、政治领域的利益和权益巩固稳健地以倍数的步伐向前跨进。


 


 



 附件十三

马来西亚1971-1980年土地发展目标及1981-1985年开垦目标

(公顷)


 


 

附件十五

根据等级分类之中央政府及州政府公务员种族组成槪况



我和马来西亚人民,特别是华族社会绝不会对土著在新经济政策的护荫下逹到的挥煌成果感到妬嫉,但是切勿在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忽略了其他种族的利益。


新经济政策已经推行了十二年。时到今日,已暴露出许多弱点和乖离原意的现毙。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新经济政策作出全盘的硏究和新的评信。这种恶果可以从国家领袖,特别是正副首相多次提出警吿和批评、指新经济政策的执行单位已带来不同的「副产物」的言论得到说明。


我想在这里提出几个问题,弟一,十二年后的今天,究竟白多少巴仙的士着眞正亨受到新经济政策的成果?根据目前的数字,我们果眞消除了贫穷吗?我们能不能在一个自由的经济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社会消除贫穷?


第二个问题是,到目前为止,究竟提高了多少乡区家庭或马来西亚贫穷家庭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究竟多少拥有权和股权已转予绝大部份的贫穷和无者手中而使他们受惠?


第三个问题是,到目前为岀,贫穷者的比例如何,它与拥有权及股权的比例又怎样呢?根据贫穷数字比例的硏究和逐年数字的典算,我们眞的能话,消除马来西亚的贫穷吗?如果是有关的数字是眞正根据贫穷者所亨有的社会、经济生活京准和收入水平而使绝大部份贫苦和落后的马来西亚人民得到改善的话,那我要恭贺了!但是对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民以及从事农业活动的人民,甚至一些城市区的贫苦人民究竟为什么还在这方面存有新经济政策淮行以前一样的感受呢?这种征兆是极度危险的,这颗“计时炸弾"将会在时间到来的时候自已引爆,因为许多人民还是在令人着迷的数字和美丽空幻的景色表层下,渡过贫穷的生活,这是非常严重的。



附件(十六)

在国会法令下成立的法定机构


至目前为止,在国会法令下成立的法定机构共有六十七个单位,这远不包括在一九六五年公司法令下成立的地方执行机构和政府机构,以下为法定机构名单:-

1.社会服务及福利彩票局

2.国家电气局

3.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

4.旅游发展局

5.国家生产力中心

6.城市发展局

7.国家稻米局

8.人民信托局

9.马来西亚手工艺品发展局

10.中心发展局

11.教师储蓄基金局

12.语文出版局

13.马来亚大学

14.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15.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16.马来西亚工艺大学

17.马来西亜农业大学

18.玛拉工艺学院

19.东姑阿都拉曼学院

20.马大医院

21.彭亨东南发展局

22.柔佛东南发展局

23.丁加奴中区发展局

24.吉兰丹南区发展局

25.联邦土地发展局

26.国家土地复新局

27.树胶业小园主发展局

28.马来西亚医约协会

29.马来西亚牙科协会

30.马来西亚木业局

31.马来西亚树胶发展及硏究局

32.马来西亚树胶硏究院

33.锡矿业(硏究及发展)局

34.马来西亚树胶销售及执照局

35.棕油注册及执照局

36.马来西亚棕油硏究院

37.马来亚黄梨业局

38.国家烟草局

39.高速公路局

40.马来西亚规格局

41.武装部队基金局

42.马来西亚渔业发展局

43.国家畜牧业发展局

44.葛慕武农业发展局

45.农民组织局

46.联邦农业销售局

47.慕达农业发展局

48.农业银行

49.合作社学院

50.马来西亚农业硏究及发展局

51.关丹港务局

52.槟城港务局

53.柔佛港务局

54.巴生港务局

55.马来亚铁道局

56.槟城港□劳工局

57.马来西亚基金调动局

58.南印度劳工局

59.独立球场管理局

60.国家画廊信托局

61.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

62.国家储蓄银行

63.公积金局

64.马来西亚国家银行

65.家庭计划局

66.朝圣基金管理局

67.马来西亚国家体育协会


 


 

附件十七

1970年至1980年根据种族及科系之高等敎育学生人数(续)


 



 

附件十九

至1980年1月31日马来西亚中、小学总数

附件B

至一九八O年一月卅一日为止马来西亚文媒介小学各族入校人数


 

附件廿

达致本地五间大学文凭学位种族平衡的目标是土著55%,非土者45%。这项比率必须在一九九O年或以前实现。虽然如此,若根据每年增加吸收2%的非土著学生原则,这项目标将会在一九八四年达到。



附表

1974/75学年至1980/81学年申请进入本地五间大学就读文凭学位之各族学生数字。


 

附件廿一

至一九八0年一月卅一日为止进入各的种族学生人数



附表G

至一九八0年一月卅一日为止沙巴和砂拉越各族入学学生人数


 

附件廿二

马来西亚文媒介小学


 

附件廿三

华文国民型小学


 

附件廿四

至一九八0年一月卅一日为止全国华文源流小学各族入学人数槪况


附表“D”

至一九八0年一月卅一日为止全国淡米尔小学各族入学人数槪况


附表“E”

至一九八0年一月卅一日为止全国各中学各族入学


 


 


 

附件廿七

1970年、1975年及1980年马来西亚半岛根据领域及种族之就业槪况(000)


 

附件廿八

1970年1975年及1980年马来西亚半岛根据各领域各种族之就业槪况(000)


 

1980年、1985年及1990年马来西亚半岛根据领域和种族之人力槪况(000)


 

附件卅

1980年、1985年及1990年马来西亚半岛根据就业及种族人力槪况(000)



接下来,我要针对附件(五)和(六)有关拥有权和公司股权的数字,附件(七)和(八)有关家庭贫穷百分率,附件(九)和(十)冇关收入分配率以及其他附件内容所触及的问题提出讨论。


我深信,在国会法令下成立这么多法定机构,大部份都是为了配合新经济政策的目标,特别是在国家经济发展计剳活动上协助土著。但是,这六十七个法定机构又怎样去使各族栄受到利益和设备呢?就以联邦土地发展局来说,超过九十五巴仙参与这个土地计划的移殖都是土著,难道这就是持有不分种族、消除贫穷的新经济政策的眞正目标吗?许多其他法定机构的成立也是为了保护土著的利益,其他种族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以符合新经济政策指标,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水平,增加收入来源。


新经济政策是一项新的建国政策,旨在通过双管齐下的步骤,不分种族消除贫穷及重组社会,可是,其他种族,特别是华族社会经已感受到其地位和社会、经济权益遭受腐蚀和绝缘。


其实,这项被视为用来纠正平衡及重组马来四亚社会结构的新经济政策已远离了它原订的日标,狂热集团甚至提出说土著占30%是最低的要求,它应提高到50%,有些要提出把廿年的期限延长,这些要求已使本地和外国投资家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和解释。为什么新经济政策会演变成为种族政治力地和权益的竞争媒介呢?这么一来,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方式岂不是更使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带来分裂?再加上我们的社会不断遭受到“种族极化敌人”的袭击,这种局面很容易被国家敌人利用作为一种“催化剂”,使国家带来灾害,更何况马来西亚是处在这个政治动乱局势的区域,同时而对内部敌人,那就是毒品的侵害和共产党的威胁。


我们大家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切勿掉入阈家敌人时时刻刻玩弄敏感和具煽动性课题的陷阱。玩弄种族火焰是极度危险的,因为它简直就像一颗计时炸弾,一旦敏感的种族问题被撩起的话,它将随时爆炸。


要成功实现新经济政策的目标和确保阈家的前途与生存,我个人认为,必须扩大经济和敎育的蛋糕,使各族人民得到公平及合理的对待和受恵。此外,这种公平和合理的恵益分享也必须在其他领域如公共服务(调参阅反映中央政府和州政府公务员种族组合的附件十五),敎育(请参阅附件十七、十八、十九、廿、廿一、廿二、廿三及廿四),就业(请参阅附件卅一、卅二、卅三、卅四和卅五),银行和金融(请参阅附件廿五及廿六)以及关系到个人或某个种族经济地位的世界银行领域。


财政部长东姑拉沙里曾在一九八一年十月十九日在国会下议院针对我的提询给予的答复充份表明了一点,那就是在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十二年以来,土著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目标,这也就是土著的“经济奇迹”。


财政部长说:「政府时常鼓励商业银行遵循新经济政策的愿望重组资金拥有权和就业结构,到一九七0年十二月底,在本地商业银行总额一亿零七百卅万元股权中,土著利益占一千零五十万元,或9.8%(其中包括由中央政府,法定机构和政府控制的公司以信托方式为土著持有的9.3%)。另一方面,非土著拥有六千九百廿万元,卽63.5%股权,外国人利益则占二千七百六十万元,卽25.7%。自从新经济政策推行后,商业银行的股权拥有权结构经已改变。到一九八一年六月卅日,土著利益在所有本地银行的拥有权四亿七千四百一十万元,或占本地商业银行总额六亿九千九百一十万元缴足资本的67.8%……“


在一九八一年四月七日,财政部长在下议院答复我另一个问题时说“……至一九八一年三月,国内总共有卅八间商业银行,其中廿一间在马来西亚设立,另外十七间在海外设立。本地廿一家银行的缴足资本总额是五亿九千六百六十万元,其中马来西亚公民拥有权占所有股权的五亿三千一百九十万元。卽89.1%。在五亿三千一百五十万元股权中,土著利益机构或土著个人占四亿一千一百五十万元。卽77.4%……以数字来说,到一九八一年三月为止,总共有九间银行是由土著利益机构或土著所拥有。比起一九七O年来说,土著只拥有一间银行而已……”


在短短的六个月中,土著在这方面的股票拥有权由67.8%剧增到77.4%。而由一九七0年至一九八一年十年当中,土著控制的银行由一间增加至九间,拥有权由9.8%,飞跃到77.4%。


像这样的记录,就是我们说的“经济奇迹”。土著在新经济政策下所达到的“经济奇迹”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比媲的。我要向土著道贺,但是,切勿遗忘了其他种族,特别是华族的经济利益,这也就是他们的反应和看法。


其实,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必须以国家的现实结构,政治现实、社会、经济为基础,同时在推行时须采取中庸之道。


我赞成尊敬的首相拿督斯里马哈地医生在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四日在巫统靑年团代表大会上致词时所持的观点,他说:


「……我们必须记注,我党是一个具有实权的政党,我们可以说,也可以兑现,巫统的斗争是以中庸为基础,但它绝不会背弃我们种族的利益,我们的中庸是讲求实际的中庸,我们不能提出不可能实现的过份要求,非份的要求会带来不良的反应,甚至可能摧毁我们自已。这种做法不只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也是一名叛国者的做法……」


对首相的忠吿,不只狂热集团或极端份子需要给予正视,所有马来西亚公民,不管是属于那一种族或政党及信仰者,都要记取的。


我要再度强调,要达到新经济政策成功和实现人民团结的目标,唯一的途径是通过实际的中庸之道,扩大经济、敎育、政治蛋糕。


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都需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共同接受及承认马来西亚的生存现实是基于共同的利益原则一一我们都是马来西亚的公民,而不计肤色和社会地位及宗敎信仰,我们都应该在所有生活领域及国家社会一经济发展活动中获得平等合理的机会。


要有效推行新经济政策,我认为任何保护性的措施和限制都应加以改革。不管这些限制或措施是倾向偏差或是属于极端的要求,都要加以消除,使各族人民全心全力参与。


此外,被视为阻碍和影响发展步伐的工业协调法令和其他条例及政策就须全面加以检讨和修改。


 

 

附件卅二

反映马来西亚种族政治力量的内阁中种族席位


附件卅三

c,内阁中种族代表巴仙率x


 





华人的困境,马来西亚建国的困境


对五百万华族马来西亚公民来说,最伤害这个民族的自尊和社会地位的莫过于华族的效忠及爱国精神遭受到质疑了。


为什么独立廿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社会中,还会存在着沙文主义>狂热的集团思想和立场呢?在国家独立前,紧急法令时代,争取独立时代,与印度尼西亚对抗时期,马来西亚成立时期,国家推行五个发展计划时期以及今天,华族公民都为这个国家流过血汗,但为什么还有一些极端集团和种族主义者不断在过去廿年针对幸勤为国奋斗的华族公民的效忠及爱国精神提出质疑,其动机是什么呢?


如果缺乏华族的参与,支持、合作、对国家的效忠和热爱这个国家,试问所有国家的目标能够达致吗?马来西亚的繁荣与发展已经是一个证明,证明它的发展是在华族的贡献与牺牲下达到的成果。前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他的“VIEWPOINTS”和“LOOKING BACK”两本着作中经已记载和表扬了华族对马来西亚建国发展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上所作的贡献。


为什么马来西亚华族公民所流的血和汗以及赤裸裸的汗马功劳事实却被人企图抹煞否定和丢弃一旁呢?


难道这么做的动机是为了马来西亚人民团结,是为了建立一个强大,有尊严,有纪律,有礼仪,有国家意识,有爱国心和有特征的马来西亚民族吗?


其实,这么做肯定将会摧毁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将使多元种族的人民分化而让国内外敌人有机可趁,破坏马来西亚的政治稳定经经济繁荣以及社会秩序。到底是谁在企图破坏国家的利益,谁不效忠和没有爱国意识?


只有那些没有理智,短视和不愿看到我国和平安宁及繁荣的人才不时在国会内外存心要伤害马来西亚华族公民的敏感感受。同时指他们是外来种族,移民或海外民族或者对华人的效忠和爱国精神提出质疑。


今天华族面对的困境是华族在马来西亚宪法下的应有地位和基木权益以及民风自尊和效忠经已受到挑戦和伤害。这个困境其实也就是马来西亚的困境,因为华族已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生于斯死于斯;因为华族是马来西亚的子民,马来西亚的公民。


正如在“马来人的困境”一书中,马哈迪医生也强调「……有一个时期,看来要对待这种悬殊,唯一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捆置一旁。再些人甚至相信没有困境,理由是马来人除了他本身外,并无他求……马来人的困境就是马来西亚的困境。马来西亚不能因其心脏患上癌症而得到繁荣进步。因为马来人是组成这个国家最多人口的重要部份,任何影响他们的事物肯定影响这个国家,这就为什么我们迫切需要决心设法解决这个困境……」


倘若这是马来人的困境根源,占一千五百万人口的五百万华人何尝也不是一样,问题是,形成华族的困境问题也须要去克服和解决,我国的生存与灭亡,强盛或沦落,强大或衰弱,繁荣或落后,都须靠各民族的共存共荣。马来西亚不可能在一个种族的统治和执政下生存,不管是在政治敎育、经济和文化领域,都需要其他种族给予合作,支持,牺牲和贡献。


这就是我向来强调种族政策不可能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生存的原因,任何企图违反此原则和基础者,肯定会带来灾祸。


国家领袖好像前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敦胡申翁和已故敦拉萨等都一而再,再而三重复强调这个马来西亚生存之道。


但是,为什么还有人企图违反这项意愿?难道他们的效忠和爱国心经已殆尽?


作为一个遵循国会民主和以法治国的国家,难道马来西亚公民要针对治阚政策和制度,不管这些问题是涉及推行,有关法令和条例内容以及他们面对的社会一一经济生活情况提出和抒发他们的各种意见,批评和伸诉是有错吗?正当效忠和热爱祖国的马来西亚人民准备对国家制度和政府政策的弱点和偏差伸张正义的时刻,都有伪装者企图隐藏着他们的动机,歪曲事实的眞象,在政府面前不断赞扬,背后却加以伤害,讲的是一套,做的却又是一套!



试问那些戴了假面具的伪君子能够被视为效忠和爱国的马来西亚人民吗?


我非常赞成丹斯里陈志勤医生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在星报的専栏评论说:「……对我们声言坚守的国,会民主制度的重要部份作出剖析,我们是否要马来西亚人民都看不到邪悪和谈论邪恶?换句话说:难道我们要马来西亚人民对他们的軽题都装聋哑?如果是的话,我们的国家会很快变为机器人的国家……提出申诉是这个国家或其他国家每一个人民不可分割的权利,不管那个国家是倾右或是左,都可提出他们的申诉。」


丹斯里陈志勤医生接着说:「问题是,一些内阁成员把他们效忠对象由元首和国家转向政府和执政党,如果一个人对政府和执政党不忠,不等于他是一个不效忠的国民。」


其实,人材外流的问题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极平常和普通的事,一小撮马来西亚公民移居海外不能用来作为质疑所有马来西亚华族公民效忠的借口,因为他们誓言维护马来西亚的主权而牺牲。


更重要的问题是,政府必须硏究和检讨为什么会造成人材外流的因素?为什么他们会产生不满而离开这个国家?究竟我们的治国制度和政策发生了什么毛病?为了国家的利益设想,所有这些问题都须要正式硏究和公布出来,我们绝对不能有任何的消极态度和对严重的问题根源产生偏见和狭隘的观点,绝对不能把问题扫入地毯下去隐藏起来,然后指责某个种族不效忠,随意找寻罪羔羊来转移视线,把国内发生的问题紧锁起来!


这种方式和态度将不能把久悬廿五年而不能解决的建国窘境加以克服,我们应该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采取有效步骤来纠正这些混淆着国家前途的问题,这就是我国的困境。


我们大家都要接受华族正面对困境的事实,这个困境不只因为源自长久以来的治国政策,也不只因为新经济的执行方式,华族社会本身的脆弱也是须要给予正视的。


华族的脆弱因素可以从马来西亚华人的生活背景和历史中找到踪迹。这点不只可以从华人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习惯中形成,也是因为马来西亚这么久以来的处境而形成。


我要针对上述的现实作进一步的解释,因为通过自我揭露弱点或硏究治国方式,政策或制度所产生的弱点,使我们大家对我们之间产生的问题会有更深的了解后,才能设法整顿国家的行政。


华人的困境,其实不是一项种族性的问题,也不是一项沙文主义的课题或是敏感性的问题,因为它确确实实发生在现专的马来西亚社会,是不能只用一句“不正确”来否认的事实。这是因为华族是马来西亚人口的一部份,鉴于马来西亚前途和下一代的生存现实以及这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生存之道,我们必须以实际和理性的态度,同时要有健全和民族主义思想来看待这个国家华人的困境。


他们时时在敎育,文化和经济领域的日常生活中感到不安与忧虑,也在政治和社会领域感到动荡不定,特别是处在敏感和具争论性的课题上。就好像语文的使用,高等学府敎育,各有关经济领域的参与,风俗习惯与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他们都感到傍徨,导致他们产生被限制,被固打分配,被压迫和基本权益遭剥夺的感觉!


看来,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人民之间对各自的感受,要求,敏感愿望和权益都缺乏了解,不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渊源背景。这就是困境所在,这就是马来西亚本身的困境,这就是发生误解,偏见和猜疑的原因!谁应该对这些问题负责呢?


简单地说,我们之间在思想,生活习惯,宗敎信仰,传统文化历史方面都没有做到沟通和联系!种族政治力量的抗衡使这种局势更恶劣,这种情况甚至进一步蔓延到经济,语文,敎育,文化和宗敎信仰领域的权益上!这样的局势必须立刻加以防止和纠正。这就是当今所有政治领袖,不管是来自那一个政党都要致力停止用种族利益作为政治斗争策略基础。这才赢他们最大的挑战!





中华文化的精华与马来西亚华人文化


若要从历史渊源背景去硏究中华文化,就必须从历来只有一人当政为皇统治全国的制度时代开始,因为这样的统治制度就是拥有超过四千年悠久历史,经过廿五个朝代的中国历史的典范例子,这种局面最终在一九一一年被打破。


中华历史及文明,起源是从中国第一个皇帝,那就是黄帝时代开始。


其中,中华文化的精华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硏究,那就是:(一)传统文化;(二)传统文学;(三)传统敎育;(四)传统政治和(五)传统社会制度。


华人的社会结构,是以家庭为中心,强调人类与社会的联系,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基础和它的文化价値,是维系在“仁”和“义”这两个哲理槪念。“仁“代表人道,是以人道因素为基础;“义”则是代表公正合理的行为,划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道理。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伦理道德观念,这项源自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和生活价値的精华。这项学说和观念与世界上许多宗敎信仰的内涵是雷同的,它也形成了华族的“天下一家”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宽怀大我精神。


像这样以家庭槪念为主的中华文化,就是随弱的原因所在,这点可以从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斗争的“自扫门前雪”思想反映出来,这形成了华人社会分裂,尤其是政治上分裂的主要原因。


此外,中国的政治环境也造成了华人对政治产生冷感和政治宿命论,一切以“听天由命”,由神明安排,养成了他们对政治的冷漠态度和不要参与政治事务,这也就是造成马来西亚华人的困境来由。


虽然如此,许多中华文化思想的传统和观念都已有了改变,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如果要和现有存在于中国者比较已经有所回异了!


値得在这里强调的是,中国的中华文化和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是有差异的,因为两者是在完全不同的政治统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环境。


这种差别虽然不被理解和体会,或一些人故意不愿给予接受,而出现了双方纠缠不淸的局面,导致华族的效忠被置疑,其文化和传统生活被限制和猜疑,这就是为什么华族的舞狮被利用作为评击,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价値的课题目标。


看来,我们大家都因为存有不正确的观念和偏见,不断和自已制造的「假想敌人」在博斗,这种局面应加以瓯止和纠正,以便使人民领倍正确的国家文化槪念的内涵不是基于相互抗衡而塑造错误的国家文化。


为了要使马来西亚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槪念,哲学和价値及政,治理想,我想摘称以下一百零七个字来表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篇一百零七字的《礼运》《大同篇》是推动中华文化的原动力,也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所有的主要的文化和道徳价値观念,皆已包含在内。


简单说来,这些价値观念,就是忠勇、信义、和平、礼让、勤奋、廉耻、孝心、诚实等美德的揉合,如果用字简明是中华文化的特征,那么下面一句话简洁而扼要地总结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精华:


「在以道德为基础的家庭中,栽培品格高尙的人,共同组织以道德为基础的社会,以致人与人之间可以和谐共处」。


对我们来说,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以华人文化价値和精华去实践我国的“向东”政策。因为,日木和韩国也是靠以上文化精华作为建国及文化和生活价値的基础。


要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只有通过唯一的途径,那就是,制定一项一切都讲求贤能的新制夏,以个人的表现和才能作为衡量个人贡献的价値标准,而不是以肤色和源流来评估,我相信,这样的新制度肯定会在建国各领域及社会经济、敎育、文化或国防带来高度的生产力。因为这项新制度会在人民生产力、表现、态度、效率和牺牲精神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


这项新制度和秩序也会实现二M政府致力要把马来西亚建立成一个强盛具有尊严、自主、有记律和团结的国家目标,使我国不只在本区域扬名,更是世界一个良好的模范!





结语——马来西亚:融合抑或同化?


正当我们热烈讨论塑造马来西亚民族,塑造国家文化,新经济政策目标及塑造马来西亚特征等问题的时刻,究竟马来西亚要朝向怎样的方向迈进,采取融合的方法呢,还是同化的途径?


我已经澈底强调过;马来西亚的生存前途,是要靠所有人民接受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社会的现实为基础。这个现实就是,所有居住在马来西亚的稲族,不管他是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卡塔尔山人,依班人,都没有所谓属于绝大多数种族者。


换句话说,每一个公民都不应该存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把自己视为绝大多数种族集团的一份子。这种想法和观念必须纠正,马来西亚这种种族组合及社会结构和现实不应再被歪曲,同时利用这种想法的理论来作为某个种族权益斗争的基础。


最令我感到痛心疾首的是,每当我们在硏究,讨论或推行一项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计划,不管这些计划是有关社会经济发展,国防或敎育,总是有一小部份人就企图以错误的观念,用种族利益的角度来衡量,甚至以“大种族”或“少数种族”的观点做事,然后用种族的角度来定夺那一个种族应该得到多或少的利益为原则。


这种用种族角度衡量标准的做法,说穿了,就是为了政治动机而已,这么做,往往导致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遭受挫折与失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政府公共机构浪费了数以百万计的金钱,公帑被滥用,许多获得亿万元拨款推行的计划宣言失败,尽管当局可以用种种理由,包括指缺乏经济和具有专才的官员,面对竞争,管理失当,被人做手脚等籍门来解释失败的原因。但是,我们不应否认,造成这些计划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应该是由于我们「太过于强调和考虑种族及政治的因素」所造成。


正当我们正面对经济不景的时刻,我们是否有能力继续浪费巨额大量的公帑?马来西亚人民经已对公共机构和法定机构浪费大量金钱的丑闻和可耻的失败感到烦厌。


政府必须检讨和纠正推行发展计划的策划和推行制度,而我也相信两M政府正采取行动来纠正这类偏差和背道行为,希望这类丑闻不致于再次发生,重蹈覆辙。


我要再度重申,马来西亚必须在各领域,不管是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表现上,在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经済发展及其他领域,必须确立新的制度和程序,那就是在人民生活各领域采用贤能「良才政策」,而不是以肤色,宗敎信仰或偏袒主义行事。“向东”政策的意义和内函就是要改变人民的态度和生活价値。这点对塑造一个具有尊严,有记律,负责任和有归宿感“有方向感”和“特征”的马来西亚民族是极为重要的。看来,到今天为止»马来西亚人民还缺乏这种「革新」和「改变」的因素。


新一代的马来西亚民族以及下一代必须具冇马来西亚的特质,这种特质是通过自由融合的程序塑造起来,绝对不是通过强迫性的同化程序。唯有塑造起这种特质,马来西亚必定在木区域,甚至成为世界上一个受敬仰的国家。


更适当地说,一部份有狂热和沙文信仰和态度的人企图要通过同化的程序来塑造马来西亚人的特质。却不尊重和考虑其他种族人民敏感的自尊,地位及传统的文化和生活风俗习惯。


这种企图同化的计划是不可能在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社会达到成功的。因为没有一个种族可以说是绝大的种族。


我感到极度的不安和烦困,因为我们还时时刻刻听到有人高喊狂热和种族性的论调,就比如要使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回敎化,使每个领域土著化,以及其他一些令人担忧的口号,这种政治趋势如果不加以制止!将是非常危险和具分裂性的。


这类口号必须由具有马来西亚民族特质的言论所取代,因为人民所要看到和听到的是关于他们基本权益和宪法保障下的权益的心声,他们要的是马来西亚式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


其实,要塑造马来西亚民族特征和国家文化,我们急须要在各民族间推动一项马来西亚式的精神运动,才能达到目标。



 

为了要进一步了解陈德泉的政治立场和理想,特此附录他最近在几个政治集会上,针对多项热门的政治课程所发表的言论全文。


“怡保甲巴央州议席补选事件正是本邦华裔可悲可耻处境之缩影。华人应醒悟引以为鉴,否则将自取灭亡!”



陈德泉于21/11/1982假居銮马华区会主辨政治硏讨会(下午一时)上而发表下列专题演讲。


最近,霹雳州甲巴央州议席的补选,从其整个事件发生之过程及情节发展来看,它无疑的是亦裸裸地暴露出今日五百万华裔公民在马来西亚之可悲处境;一个任人摆布左右命运,受人分而治之的可悲可耻之处境。


甲巴央补选之事件,往深一层去看,我深信大家都应接受一个惨酷之事实,那它正是当前华人社会所处政治困境的一个缩影。


在这一场政治战役中,它充份反映岀华裔社会互相残杀,任人摆布分治而互相削弱华族之政治力量,互相牵制,以维持像二千七百年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局面!这是历史之重演,可悲的,戏中三角人物都是同根生者!我们都是澈底的失败者!这是华裔社会的一个大耻辱!在这一场补选中,眞正的胜利者是左右整个政局,坐收渔人之利者!马华,行动党,民政党及全体的华裔社会都是剧中可悲人物之失败者!


这是一个很好的政治敎训,亦启示唤醒我们四分五裂之可悲命运及可耻之地位!这是任何一位有民族自负,民族良知及精神之华裔公民所不能忍受的。我们是否要苟且偷生,任人摆布分治而将下一代命运摧毁在我们这一代仍然互相残杀之手中呢?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敎育、国防军事领域里,我们的确是比人落后十五年了!甚至连我们之民族文化之根及爱国,效忠之对象,亦受人置疑!我们可以继续如此沦落下去吗?我们应以大局为重,必须自强自救,突破重重围困而重建民族之自尊,恢复民族之权益与公民地位。


或许从中国之兵法兵家,如六韬,三略,孙子,吴子,司马法,融缭子,李卫公向对等兵法中,可以窥见华族之特性与思想,亦可从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从黄帝、尧、舜、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中,以了解整个中华民族之文化的特质,从儒家之伦语,亦可了解本邦华裔人民之政治思想与其所面对之政治困境。事实上,环顾亚洲及东南亚华人之处境,我们是不难了解为什么马来西亚华裔会身处今日之困境!这是华人困境之根源,卽华人之传统文化,人生哲学,历史背景,所形成今日华人精神之困境而作蚕自缚,突破不了困境之主因!


因此,我们必须在马来西亚现实环境中自寻突破,我们必须认淸马来西亚之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军政经三大权力之现状事实而言行,否则我们只有泥足深陷,日益衰弱气求生存!


我们本身必须在思想上,精神上,心理上自我检讨而勇于接受事实挑战而突破!否则,我们将会为情緖及短视受困而最终沦落像东南亚其他华人之可悲处境一般!我们必须从近代亚洲一些国家政权之兴衰及民族之存亡惨痛历史中吸取敎训!


事实上,本邦五百万华裔之将来命莲是决定及操在我们自已手中,而非任由他入主牢!





“华裔社会全面性检讨其生存斗争之精神与策谋必须在现存现实环境下寻求共存新的斗争策略,应以马来西亚人之精神参与建国卫国之任务。”


陈德泉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廿七日下午六时在霹震州地摩民众会堂举行的马靑先锋队成立典礼宴会上而发表下列演词:


甲巴央州议席的补选事件,对于整个华裔社会而言,它是一个可耻的政治敎训!它亦赤裸裸地暴露出今日华裔社会四分五裂及受制于人之可悲处境!它正是数十年来华裔社会政治力仪日益分化脆弱之缩影。


只要我们冷静往深一层去看整个甲巴央补选之事件发生过程,大家必然会接受一个政治残酷之现实,卽在这一场华裔政治力量参与斗争竞选者,包括直接的双方之马华与行动党,都是失败者!事实上,眞正胜利者是左右整个政局情势及坐收渔人之利者!行动党是眞得胜利了吗?是谁决定它的胜面呢?这是光荣之胜利,抑或是民族耻辱之结果!


这的确是今日五百万华裔社会之可耻之处境,命运任人摆布,彼此自相残杀,互相弱化而分化!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甲巴央补选之政治意议,以及其所带来之政治敎训与民族自尊受辱的可悲影响。这正不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历史之重演吗?


我们必须全面性检讨及调整华裔在本邦政治、经济、文化、敎育生存之应变策略和计谋。我们应基于:


(一) 本邦之现存政治体系,社会制度、政军权之分配地位及经济组织之现实环境;

(二) 本邦迅速政局之改变,东南亚政治局势之发展动向及目前国际政经局势之发展趋势,及

(三) 本邦华裔社会之处境,民族凝结力之阻力与本身之根劣性等问题。


而寻求一个突破困境而共存之大计,否则的话,我们是永无翻身及挽救整个大局之机会!我们必须自我在精神上、熊度上、思想上突破,以自强自救之道而在这多元种族社会中寻求一个生存立足面!


这几十年来的华裔政治斗争方式与精神,是令人感痛心失望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仍然无法确立一个政治斗争方向与目标,以重建华人社会对本邦政治领导,尤其是华裔政党华团之信心的原因!反观马来同胞及巫统之成功政治斗争史,它正是我们所应学习之地方!


我们的确是已落后廿年!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敎育、生活领域里,我们就会深感此困境中之一切滋味!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我们又该如何啊也重围而生存呢?


马来西亚是我们唯一生死与共之祖国,所以我们负有一切义务与责任去建立一个强大、团结、繁荣之马来西亚人之社会。我们必须以马来西亚人之精神,基于国民之利益去向一切极端种族主义运动而宣战!









“在一个多元种族社会的马来西亚,一种语文,一种文化,一种宗敎之治国方针是行不通的,且具毁灭性。”



陈德泉于12/1/1983早上11.30am在森州马华大厦举行一项记者招待会而发表下列演词。


目前,在马大由社会科学系协会主办的一项“国家文化特征与现代化硏讨会上,一位来自马大历史系敎授,MOHAMAD ABU BAKAR,在其硏讨报吿书中强调及倡议:“应以回敎化在一个多元种族社会的马来西方能达致缓和种族鸿沟及围结民之目标”,他亦主张应通过回敎之传布,以作为融合各族人民之有效途径。


他又称道,时至今日,PERKIM已成功使到三万名华裔,印籍人民,原始民族,卡塔尔山及伊班人皈依回敎,在砂沙两州,USIA及BINA亦使到十万人皈依回敎。


我必须重申及提醒这位历:史系学者,他是不能因一小部份之人民皈依回敎而误解为可以通过回敎或回敎化运动,以解决本邦多元种族社会所存在已久及日益严重之种族偏极化的建国问题,假使一种语文,一种文化,一种宗敎之建国政策,可以将马来西亚各族不同文化,宗敎信仰,种族渊源之人民溶成一炉,而塑造一个强大,有国家意识及国民特征之社会,那么,中原阿拉伯回敎国家又怎会沦为一个四分五裂之社会呢?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历史敎训与史实!


我认为MOHAMAD ABU BAKAR是太幼稚,而企图否定马来西亚之宪法精神,人口组成状况社会制度,经济体系及政治体制之事实!


事实上,世界上任何的宗敎信仰,无论是东方或西方,无论是任何文明及中华民族之儒家哲理,都是勤世人为善,崇尙和平,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而非回敎吧了!


我们是不能基于狭隘之政治思想,种族利及狂热之宗教信仰而罔顾本邦多元种族社会共存之现实。


使我感到担忧的是具有此种可怕狭隘思想之大学敎授,它又将会为今后马来西亚下一代将来制造一个怎么样之国家思想,意识与人民呢?


我是不能接受不同意此位教授所倡识之极端建国治国思想,尤其是通过回敎化运动以解决本邦之种族偏极化问题,因为此路只有加速马来西亚建国之失败,甚至摧毁本邦之一切建设!


这是一种危险之治国思想,尤其是出现在培育将来国家接班人之大学里!此位历史系学者,其实是对于本邦之建国困境与根源太无知了!


我是非常同意国民大学社会及人类系主任玛也敎授之分析与看法,卽他说通过种族性政党之政治与经济之斗争与竞赛,方导致今日本邦种族关系之紧张与不满情緖,亦如本人在“马来西亚建国的困境”新书中所分析者一般。在本人所著的“迷失在十字路口中”一书中,本人在数年前亦强调此种族偏极化根源发生之事实。


我希望政府能全盘性检讨一项已为大家所共认之建国危机根源的问题,否则,本邦之种族偏极化问题亦将日益悪化。







“政府应阻止具分化性与对抗性的硏讨会之继续召开,以危害全民团结,此外,首相应进一步阐释国家文化槪念与内涵。”



陈德泉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廿二日在吉隆坡发表下列文吿:


我同意首相所强调的在我国宪法下,任何入都有权保有本身的文化之保证。


不过,首相有必要进一步阀释“在官方场合只能呈献国家文化的表演,他重申,任何种族有权在非官方场合奉行他们本身的文化表演”之涵意与概念。


从表面上来看,首相此项重申中与阐释是很合乎情理的-可是往深一层去硏究思卷,它又近乎含糊及自相矛盾!


首先,他应明确阐释他所言之国家文化将以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为基础,卽他所指的,“国家文化则以地道的马来西亚人民文化为基础”。问题是,什么才是地道的马来西亚人民的文化呢?谁将决定地道之文化准则与因素呢?


在主持一九八二年度马来世界硏讨会开幕时,首相又重申其一种语文及一种文化之建国政策。当他阐释塑造国家文化时,他是基于一九七一年八月十六日由文靑体育部奉行的首届国家文化大会所决定之三大原则:


1. 必须以本土文化为基础;

2. 其他适合及得体之文化因素可纳入国家文化中;

3. 须以回敎为其主要因素。


而言“马来西亚人民之文化基础”!


马来西亚人民文化之内涵是否是包括本邦各族人民之文化,如华裔文化,印藉文化、卡塔尔山及伊班文化呢?从首相之文化观念来分析,那并不是那一回事!所以,才有官方与非官方场合之文化表演之区分,才有必须以回敎为要素之决策!


我们可以罔顾本邦多元种族社会共存之现实环境而通过人为政治方程式与压力去塑造一个不能令全民心服接受之所谓国家文化与马来西亚之特征文化吗?


这并非是谁在政治化此等问题,而是一项关系今后马来西亚建国之兴衰存亡命运的方问题!


使我感到震惊的是,一方面我们受促勿以此等问题,作为政治课题。另一方面我们却允许所谓一九八二年度之马来性界硏讨会召开,甚至作出一些具高度敏感性与分化性之论调!


为什么我们不能抛弃一切偏见,种族意识,而举行一项更有意义之“世界文明”或“亚洲文明”或是“大同世界”,或是“马来西亚人交明”之硏讨会,以促进各族人民之谅解,以消除人民之种族偏见,种族情緖与误解呢?


今天,有一个“马来世界”硏讨会,明天政府会允许一个“华人世界”、“印度世界”或“卡塔尔山世界”、“葡萄牙世界”硏讨会召开吗?那不是一种具高度分化性及对抗性之种族世界文化文明硏讨会吗?


此种对抗性及分化性乏局势何时了呢?这是政府及首相应深切关注的。







“政府应建立一个新的马来西亚族精神,以作为建国之蓝本,俾团结全民,消除一切种族极端主义之运动。”


陈德泉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四日晚上八时在吉打古林马华支会举行晚宴上受邀演讲而发表下列演词:


任何一位有正确爱国思想,有远见和理性之人民,它是必然不会如此愚蠢不智地以一种具高度分化性与毁灭性之建国口号如“一种语文、一种文化及一种种族”去统治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化多元语文、多元宗敎信仰社会的马来西亚。


单元种族,语文、文化之建国政策,是唯有加剧原已恶化之种族偏激局势,亦必推毁本邦之建国基石与生存根基,环顾今日东南亚动荡不安及安危四伏的政局,我们更不应以任何极端及高压之手段去治理敏感且分化性及易导致离心之多元种族人民的生存权益与自尊地位之问题!


确立“马来西亚族之精神”


我们必须突破一切歧视、偏见、猜忌、仇恨和顾忌等心理上、感情上、肤色上之困境,应一视同仁看待大家都是马来西亚人,人人皆有均等机会参与国家的一切建设,不再以种族肤色及宗敎、信仰区分人民之权益与地位,这是所有马来西亚公民所应在心理及精神建设上所确立的一个新的“马来西亚人或马来西亚族之精神”。


今天,独立廿五年以后之今日,我国似乎已迷失在此重要之建国十字路口中,仍然失败于建立一个以马来西亚为本位之“马来西亚族之精神”,卽一个以国家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之精神!相反的,今日我们四处所见的,是一个以种族主义及种族利益为本位之精神充斥在我们建国生活领域里!


事实上,于一九七一年八月十六日,当已故首相敦拉萨主持第一届全国文化大会上曾强调:“我们建国最大之挑战,是如何建立一个马来西亚族,而我们却远离此目标,尙民大家全心一致努力曹此方向走,我们必能克服此挑战……”谈到国家文化塑造时,他又说:“……当我们在寻找及确立塑造国家文化时,我们却忘记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之社会事实……”


原文:“Namun, haruslah diingat, dalam mencari bentuk dan corak kebudayaan kebangsaan, kita tidaklah melupaka hakikat masyarakat kita yang berbilang bangsa一”the reality of our multi-racial society.”


可见,今日极端种族份子却完全歪曲了前任领袖欲创造一个马来西亚人社会及国家交化之意愿!





召开全国华人文化大会是当前急务


谈到国家文化塑造问题上,我认为五百万华裔社会应认淸大局,掌握时机,必须通过全国华人文化大会之召开,以确立中华文化之根源,俾向政府呈上大马华裔,人民之文化蓝本,以一致步伐,一个心事,极积参与国家文化之塑造,我们是不能只为反对而反对,我们必须以具体行动,确实可循之文化档案,以供人民硏究交流,又可供政府作为塑造国家文化之大蓝本!所以,召开全国华入文化大会是当前华斋社会之急务。



应停止置疑华裔公民之效忠


很可悲的,独立廿五年后之今天,我们华裔公民之效忠对象仍然受到他人之置疑,甚至包括我国之领袖!为什么?马来亚之独立争取,马来西亚之成立,今日马来西亚之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政治稳定,五百万华裔公民之牺牲贡献是不可抹的!假使当时没有华人之合作与创造•会有今日之马来西亚面貌吗?我认为,猜忌与置疑,只有加剧各族人民之分化,亦唯有破坏本邦之团结全民运动及建国努力!






陈德泉于22/1/1983晚上八时假培风中学礼堂举行的甲州马靑团之“华人经济硏讨会”上发表下列演词


专题:“从马来西亚的政经发展趋势动向来看华裔的政经前景”


华商社会应勇于面对接受木邦现存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现实而自强突破生存


诚如我经常所强调的,在一个独特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社会与人口结构的马来西亚,我们是应完全基于当前这一个残酷的政治生存环境里,来探讨,剖析及硏究这一个特殊环境国家之种种建国问题,包括华裔社会今日所遭遇面对之政治困境,经济与社会发展,文化敎育权益,公民地位,民族自尊,爱国效忠等问题。


这一切事件之发生及问题之引发,都是与本邦之政治发展局势息息相关的。当然,国际之政局演变,亚洲与东南亚之政局发展趋势和动向,亦必然直接或间接地会影响马来西亚之政局与将来动向,可是本邦之基本政体与治国方针,却是左右我们一切生活行为,决定我们现在及下一代之命避!


纵使,马来西亚是一个君主立宪,国会民主之体制,国阵是执政党,可是,我们是不能否定一个治国之事实,卽巫统才是马来西亚的军政大权掌舵人!它是本邦政治权力之中心,国家决策者,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图表(一),(二),(三),(四)中窥见,巫统及马来同胞在政治领域之力量,无论是从人口结构,选民人数,内阁及国州议会席位之分配来看,我们是必须接受这一个政治之事实!


在国家经济发展及财富分配实况下(参阅图表(五),(六),(七),(八),我们亦可了解华裔社会在本邦经济建设及国家财富所占之份量,所处之地位,及所将面对之挑战性困境。


这是官方统计数字,亦是政府所欲在新经济政策廿年期间下要完成实现之指标。我们将何去何从呢?我们将该如何在此重重政治与经济围困中突破而自力生存呢勺我们应以何策略,态度,精神,斗志,毅力去适应改变自已,以寻求一个生存立足点呢?


我们是否可以再像以往几十年以来所采取的一种苟且偷生,明哲保身,忍辱生存下去吗?是否可以再搞民族情緖,互相残段,自行分化而受治于人呢?这是今晩我们所要讨论课课题中心及所要追寻之民族自强自力突破生存的答案。


无论是向何方学习,它是应采取人才主义,精英政策,以才用人,论功行赏,俾全面性提高国民生产力。


在目前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冲击下,它已赤裸裸地暴露出本邦之经济发展策略与体系之各种弊病(见图表(十一))。从续极及长远的角度来看,那是一个很好之建国敎训与经济建设经验,至少我们可以预早了解本邦经建之弊病及医治之,否则我们将会重蹈如今墨西哥,巴西,阿根庭,拉丁南美洲,中东及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之覆辙!卽它们靠着天然丰富资源而挥霍无度,没有一个长远实际之发展计划,一味依弄外援及举债渡日,终而导致国家经济危机车车,政治不稳,民不师生,有者竟沦为他人之附庸国!


这是马来西亚所应吸取之宝贵治国敎训!假使我们不立卽觉醒及采取一切挽救之措施,遅早发生在上述国家之悲惨历史,亦必将在我国重演!


对于天然资源开发方面,我认为政府是应该制订一套长远之开发政策,以避免我国丰富资源任由犀意开发而竭尽!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经济危机之后果。我们应从一些发展中国家所遭遇的厄运吸取敎训!


人力资源之训练与开发亦必须基于国民利益而策划行事*勿再基于政治,种族或宗敎因素而决定之,否则我国之工业化计划,现代化计划,重工业发展计划»将会像上述国家一样而遭遇失败及经济崩溃之厄运!


在天然资源及人力资源开发与运用方面,我国是应在向东学习中,向日本,韩国,台湾及星加坡学习的。我们应吸取它扪经济建设成功之道,全盘性掌握它们成功之因素与背景。


无论我们是向何方学习,我们都是应基于一个大前提下而行事实施的,卽我们应援弃一切政治歧视,种族偏见及宗敎信仰,而完全基于人才主义,精英政策,实行一种以才用人,论功行赏之治国制度,那才能眞正全面性提高我国各领域之生产力!


事实上,也唯有如此做,我们才能创造一个专才精英之社会,俾全而性解决本邦之社会困忧与经济困境,尤其是在政治竞奏斗争中所带来的种族偏激化之严重建国问题!否则,我国之将来命运将会毁于此种具高度分化性及破壊性的极端种族主义与狂热宗敎化运动中!


华入之经济困境必须取决于政治上之觉醒与自强自救,方能突破一切而自力生存。


假使大家能详细阅读本人所提供十一个图表中之政治与经济统计,我相信五百万华裔社会是必然会了解及接受今日我们在政治及经济领域中所处之地位与劣势。图表(五)及图表(十),你们将可以很淸楚地看到在新经济政策推行十二年中,本邦经济结构及财富分配之大转变,尤其是土著与非土著之间的经济成长巴仙率的差巨。


目前,华裔社会及非马来人是必须筹足二十亿元方能在一九九0年里达致40%之目标,而土著同胞(见图表(七))亦需由一九八0年之16%股权的32亿元,增至一九九0年30%的二百二十三亿六千八百万元。


我们必须认眞考虑此增加法与增加数额之深远影响,更何况,目前国家之收支不平冲,赤字空前(见图表(十一)),负债累累,原产品无价»市场销传成了大问题,在一九八二年度的3.9%国民生产总値下,我们将如何能逹致新经济政策之30%—40%—30%目标呢?


这是一个严重与空前之经济困境,而且,一般经济权威人士之分析,国际及本邦之经济是无望在一九八三年好转的!或许,以更悲观的看法来说,今年会比去年难过!


在政治与经济双管冲击下,华人之经济前景是很不乐观的,除非华人社会能自我检讨,澈底改变它们之政治态度与战斗精神,改变它们传统之经商方式,而句日本,韩国,台湾,星加坡等国家学习,我想,我们是能突破而生而立的。假使上述国家能在一个没有生存之空问与复地而在国际生存进军,那为什么马来西亚及华裔社会不能呢?



 

图表(一)马来西亚选民之极族百分比


图表(二)马来西亚人口种族分配之巴仙率


图表(三)马来西亚内阁部长之种族人数分配


图表(四)马来西亚内阁部长之种族分配百分比


图表(五)马来西亚有限公司股权之分配状况(以百万元单位计)


为什么上述国家的人民能在一个经济与政治困境中突破创造一个新的经济秩序,那为什么身为一个富裕资源及得天独厚之马来西亚人民与华裔又不能呢?他人所能做到的,我们是没有理由不能办到的!


华裔社会是应从西徳,瑞士,日本,韩国,台湾,星加坡等国家学习经济自力突破之道,它们之经济建设精神是値得我们学习的,添要我们能往远一点,深一层去硏究,那我们就可以在任何生活领域里突破生存了。


一本由哈佛大学敎授,东亚顾问权威所著之“日本第一”一书是我们应深硏细读之书,以让大家了解日本在经济成功之前因后果。这是每一位华裔所应读之书,必修不可!


基本上,华裔社会之经济前景与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华人社会在政治上之态度,思想改变,战斗精神!政治与经济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息息相关。在马来西亚而言,政治似乎是决定一切,包括今后经济之型态与体系。


确立一个新的社会与经济秩序以创笔一个强大之马来西亚。


在面对上述政治与经济双车压力下,今天我们又再面对另一新形之压力与挑战,卽一些国家领袖所倡仪之回敎化本邦之行政与经济制度,有者更建议文化敎育回敎化!


在一个多元种族社会的马来西亚,我必须坚决指出,一种语文,一种文化,一种宗敎,一种敎育,一种种族之革元种族建国政策,是绝对行不通的!


假使,有任何人企图强硬实施此种具高度分化性之单元政策,那势必导致马来西亚陷入一个可怕及四分五裂之境界!那是一种具毁灭性之治国政策!


我们是绝不能罔顾本邦共生共存之政治现实,而且马来西亚之兴衰存亡命运是完全系赖在各族人民共存关系基础上。这是本邦生存及兴衰之基本关键,弃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假使,我们欲让全民参与创造一个有自尊,强大,自力更生之马来西亚社会,那么,其先决条件是如何基于一个公平合理原则下制订一个新的社会与经济秩序,而非一个以种族肤色,宗敎信仰,社会阶级及政治因素去决定国家的一切社经文敎发展计划!


 

图表(六)马来西亚土地破展计剂之面积及各族人民参与巴仙率


图表(七)在新经済政策下,土著经济财富及股权之进展


图表(八)新经济政策下,土著、非土著及外国人之年增长率


图表(九)马来西亚国民生产总値之趋势


图表(十)在新经济政策下,马来西亚银行股权分配状况及土著所取得之进展


图表(十一)我国1981及1982年经済成长率一览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陈德泉,现年卅六岁,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生于柔佛州居銮。一九七0年毕业于新加坡义安学院马来硏究系,得到文学士学位,他是一名华校生。


新加坡毕业回国后,曾在芙蓉某中学担任马来文教职,过后担任一间纺织厂和电子厂的人事部主任,然后在一九七一年正式投身国家政治行列。


虽然他是在一九七一年参与政治,但眞正活跃的时期应该是从一九七四年中选马六甲州议会议席后才开始。他再度在一九七八年大选中选为马六甲国、州议员,在积极扮演一名人民代议士的繁忙期间。他曾撰写过几部著作,其中一本是以国文撰着的「徘徊在十字路口」。



翻译这本书的目的


陈徳泉以他爱国的精神写了这本「马来西亚建国的困境」,针对建国过程中几项重大的课题提出了他的看法和立场,以便设法沟通马来西亚各民族在这些问题上彼此达到互相谅解,使全民都能在共存共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强盛繁荣的马来西亚。


本人把这本书翻译成华文,主要的目的是祈望通过本书,使华人社会更了解国家的问题,处身环境的间题以及自已社会的问题。并积极把个人的智慧与力量,贡献给国家人民,努力实现建立一个全民团结,安宁稳定、繁荣进步的马来西亚!


译者:陈华才一九八三年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