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海洋的未来 小渔民祖传智慧

 星洲日报2024.03.13


守护海洋的未来 小渔民祖传智慧






星洲日板 SIN CHEW DAILY I 2024年3月13日|星期三

活力5

副刊/娜

Sin Chew Plus

やF耳上Special ノ^X 沛口 Focus

焦點:specialfocus@sinchew.com.my 娛樂:entertainment@sinchew.com.my


守護海洋的未來

小漁民祖傳智慧,

^^»3 了管理马来西亚海岸与海洋,我们通过

法律设立保护区,但其管理有待改进,而让

拥有传统智慧的社群参与是其中的方法〇随 着沿海地区开发、渔产减少,小渔民纷纷丢 失生计,捕鱼传统智慧也随之消失。然而, 这些智慧却是保住他们的渔业与文化认同的 关键〇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A ), 他们"在管理、修复、保育及守护海洋资源 及生态系统方面,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玛美里族就是这样的原住民群体〇虽然他们 以木刻、编织、表演、文化仪式等艺术创・ 闻名,亦是经验{到的渔民。

與大自然共處9

ー张张拍立得整齐地钉在板子上,上面展示着各式各样的渔获。其中,有个 满脸笑容的男人,手里提着15公斤重的巨型石甲鱼,仿佛在炫耀:“快看 我抓到的鱼!”

每张拍立得都标注了日期、编号和鱼种。这是雪兰莪州凯利岛(Pulau Carey )的 玛美里族(MahMeri)原住民收集回来的第一批渔获资料。他们负责提供资料,再由 扎鲁(Zarul anak Miring )整合 〇

玛美里族渔民记录了捕鱼经验和计算鱼量。然而,这样到底能否帮助他们削 守护自己的文化和认同,还有保育渔场以维持粮食安全?

渔民收集来的资料将提供给马来西亚渔业局(DOF ) ー项研究项目,以记 K 录原住民社群流传下来、与在地海洋生态和渔业相关的传统智慧。国家渔业局 ・ 渔场保育及保存部官员依扎瑞纳(Izarenah Md Repin )说:“我们得先了解他们 S| 有多么仰赖海洋资源。如果他们完全是赖以生存,而且好些区域对他们具有重 S 大的文化及精神意义的话,那我们就该考虑保护这些地区。”

小渔民或手工渔民(artisanal fishers )如玛美里族,一般会在河流或离海 I 岸约5海里(约9公里)的范围内捕鱼。他们占西马半岛渔民的60%,是沿海贫 ・ 困地区以及上下游小本生意的主要社会经济支柱,却经常遭到渔业管理政策的 ・ 排除。

事实上,小渔民世世代代累积和传承与大自然共处的智慧。据联合国粮食 H 及农业组织(FOA ),他们“在管理、修复、保育及守护海洋资源及生态系统 1 方面,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玛美里族就是这样的原住民群体。虽然他们以 <1 木刻、编织、表演、文化仪式等艺术创作闻名,亦是经验老到的渔民。

凯利岛上共有5座玛美里族村,扎鲁就住在其中的双溪古楼村(Kampung Sungai Kurau ) 〇它坐落在最西边,位置最为隐秘。村里的小桥像手指般“戳 入”在河口的红树林间。那里也有政府建造的堤岸,防止海水上升淹没村落。

扎鲁指了指成堆的渔网说,现在,大家都用现代捕鱼工具和汽油船了。尽管如 此,他依然能够一口气念出各种传统捕鱼工具的名字,如竹制的、藤制的、短矛、 鱼笼如鲁卡(lukah )或布布(bubu ) 〇

【守護海洋01 "I

海洋世界」

作者:黃秀鈴翻譯:梁潔瑜

(轉載自《Macaranga》(https://www.macaranga.org/)網站)

-人造礁也能与悬浮网 (jaring tamban )搭配 使用〇在逆流中,隔着 网快速把人造礁往船的 方向收起,不知所以的 鱼儿就会随之卡在网 ° ( Parry, 1954 )

(上图)拉努扎(左)展示 ー块漂白后的传统树皮布〇

(下图)扎鲁井然有序地记 录玛美里族渔民、渔获和エ 具的资料。(黄秀铃/摄)

ー著名的迷你玛 美里木面具,制 成钥匙圈。

(黄秀铃/摄)

長輩的智慧・

扎鲁的岳父拉努扎(Lanuza anak Layon )也是渔民合作社社长。他透露,过去, 玛美里渔民都会观月出海,现在则靠华人农历,“捕鱼看潮汐,我们从月亮圆缺就 能推测出潮汐涨退,也能从中得知能捕到什么鱼。譬如,我们在某一天,看到这样 的潮水,就会知道能捕到更多虾。”

跟随长辈出海,是玛美里族渔民传授捕鱼经验历年不变的方式。这里的男男女 女都会捕鱼。现年三十多岁的扎鲁提到,他10岁就跟父亲出海。至于拉努扎,他自 小在城里长大,结婚后オ回到村里,跟随岳父岳母学捕鱼,当时他已19岁。现年逾 50岁的他说,“我也会自己观察潮汐涨落及辨认鱼种。”

从古至今,玛美里族人都离不开出海捕鱼。“我们每天都一定要吃鱼,”扎鲁 强调。“捕多少就吃多少。多出来オ拿去卖。”若当天捕不到鱼呢? “我们会吃自 己种的蔬菜和薯类。”与其他沿海渔民族群ー样,海产是他们主要,甚至是唯一的 蛋白质来源

不过,畐着渔产减少,他们也需调整捕鱼方式。他们的亲身经历与马来西亚渔 产数据相吻合:渔获在不到60年内大幅下跌96%,变化十分惊人。扌L鲁忆述道,“以 前的渔获多到船都快沉了。”但自从“老虎网”(pukatharimau或拖网捕捞)大约在 2007年出现后,渔获就开始减少。拖网捕捞是恶名昭彰的捕鱼方法,严重影响海洋 甚至沿海一区的生态。

不仅如此,拉努扎还说,现在的潮汐也不一样了。“我们以前能预计在某个时 间能捕到某种鱼,现在就不行了。”

小漁船不敵大貨輪

况且,这里还有规模甚大的西港(Westports) 〇它就坐落在凯利岛邻岛上,是 中马主要货运港口,也是全东南亚第二繁忙港口,还自诩其成功是占有“优越的地 理位置” 〇

对玛美里族渔民来说,这座港口的地点却带来许多问题。

他们世世代代都在这片海域里捕鱼。不过,自从西港在1994年开始运作后, 数层楼高的货轮每天在海上来来往往,与渔民的小船擦肩而过,危及单艘出海的渔 民。扎鲁说,“现在,我们会5艘船ー起出海,以保安全。”此外,他们也被迫开到 更远、更陌生的海域捕鱼。

玛美里族祖传地遭到油棕园及度假村发展侵袭的问题备受媒体关注,但相较之 下,他们的渔场受到威胁却几乎无人问津。

即便如此,岛上近期办的玛美里节,却明显体现出这个族群的文化,与海洋资 源的密切关系。市集摆卖各种手作ーー有贝壳制成的小玩意、钥匙圈,传统用棕桐 叶编制成的螃蟹、水母、蛍(也称马蹄蟹)等装饰品。访客兴致勃勃地购买ー包包 刚捕捞上岸的蛤蝌、竹蛭、花蟹、蛍及各种鱼类。

-f染色棕桐叶编成 的鱼,制成钥匙圈。

(黄秀铃/摄)

捕魚智慧消失・

拉努扎表示,对他们而言,随之消失的捕鱼智慧, ォ是他们的文化隐忧。“我们的孩子连贝类(Siput)和 马鮫鱼(tenggiri )是什么都不懂,连红树都不认得。Z 世代整天只会跟科技待在ー起。”

渔业局研究项目主管嘉丽娜博士(Dr.Jarina Mohd Jani)来自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UMT),她表示,恢 复实践这些珍贵却濒临消逝的传统智慧,将有助于打造 及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渔业。她举例,渔民在手工人造礁 (unjang)范围内捕鱼时,已发展出ー套自我管制的捕 鱼行为守则。

登嘉楼士兆沿海地区的小渔民曾一度广泛采用这套 规定。这是一套精密的捕鱼制度,界定“拥有权”、边 界和报酬,旨在肯认渔民为设置人造礁所付出的辛劳。

士兆的人造礁以椰叶、树枝及石头制成并固定在海 底。渔民会先备好材料,用绳子把它们捆绑好,开着小 船把这个绑有石块的装置载到海上的所选位置,投放到 海底时还得确保它不会漂走。设置人造礁能聚集鱼群, 方便渔民捕捞。由于任何在水中漂浮的生物体都会把鱼 吸引过来,这种做法非常有效。此外,在渔场耗竭之 际,如此还能增加渔产资源。

由于设礁工作繁重,负责建设的渔民会被同行认定 为那区的“礁主”,直到人造礁分解为止。其他人只需 付礁主一笔酬劳,就可以在那里捕鱼。

自1960年,西马半岛和纳闽渔业局将人造礁列为有 利发展渔业的工具,以此持续推行人造礁计划,并通过 1985年渔业法令监管。此法令不仅会惩罚破坏人造礁的 人,也与渔民传统捕鱼守则一致,会通过发放执照保护 “礁主” 〇

不过,现在鲜有渔民实行这套守则。嘉丽娜解释, 一来渔民不再集体捕鱼,而且渔业资源损耗、大船经 常侵入小渔船的捕鱼范围,渔民也逐渐转用科技侦测鱼 群。此外,政府现在完全接管制造及部署人造礁事务。 这些计划通常是客制化且规模巨大,其中一些还专门用 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所以也禁止捕鱼。

•條例模糊不清っ

嘉丽娜表示,人造礁规管条例不明确,渔民并不知道他们可以 到哪里捕鱼,也不知道能捕多少。而且,渔民会使用围网捕鱼法在 这些地区大量捕鱼,大大违背了为小渔民投放人造礁的初衷。她续 称,“海洋资源,尤其是沿海地区的资源耗竭,所以你オ需要利用 人造礁创建新的生态环境,但没人在治理。政府自1990年就提倡社 群渔业与人造礁应该紧密发展,但现实并非如此。”

因此,她呼吁政府恢复落实人造礁捕鱼行为守则,重新打造及 管理小型渔业。她还记得,政府于1980年代在登嘉楼开始投放现代 人造礁时就曾这样做,让小渔民和其船只参与其中,非正式地使他 们成为“礁主”。

善用現成守則・

嘉丽娜认为,恢复这套捕鱼守则并不难,毕竟渔民能理解这些 传统概念,而且这属于他们的文化。“大海本就不属于任何人,但 你若用心打造出ー个捕鱼区,那这区就是你的。”况且,若再增设 捕鱼指南,说明哪里可以捕鱼哪里禁止,还能保育海洋资源。

“要善用资源就必须设限。人造礁捕鱼守则主要帮助我们设下 限制……如此一来,才能治理。”她继续补充,ー些地区仍在使用 并改良人造礁,以发展可持续渔业。例如,东帝汶沿海渔民改良人 造礁传统设置后,捕到了高价的鮪鱼。“他们获得国家渔业发展局 的支持。渔民也会遵循当地的传统规定,以决定在哪儿投放装置和 捕鱼。”这样一来不仅能控制新资源的使用,也能减少纠纷。

在海洋渔产严重耗竭之际,马来西亚小渔民的传统智慧即可派 上用场,管理及维持大海生态系统及粮食系统〇渔业局官员依扎瑞 纳说:“我们不希望世代相传的智慧就此失传〇”联合国粮食及农 业组织也肯定这些渔民的角色,认为他们是“开创者,是确保粮食 安全及消除贫困的主要推手。”

回到凯利岛,扎鲁继续拍摄和记录他的社群。可最近,政府又 批准岛上ー项发展工程——建造大马第三海港,ー个比西港繁忙3 倍的海港。

扎鲁受询时耸了耸肩,表示对此毫不知情。

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会继续生活、继续捕鱼,“俗话说,原住 民与大海永不分离。”



2024年3月13日|星期三 星州。版

来西亚要在2025年之前,努力增设更多海岸及海洋保护区(MPAs ),以促 上つ进生态的多样,砂拉越拥有长达750公里的海岸线,正在将海岸线上近乎 所有的海域宪报为海洋保护区。马六甲及柔佛则分别宪报3座及13座新海洋公园。此 外,沙巴有座海岸保护区的管理素质达到全球基准,获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绿色 名录(IUCN Green List) 〇这一切都发生在过去短短两年间。

这是为了保护全马至少10%的土地及海洋面积,以符合国家生物多样化政策 (National Biodiversity Policy )以及马来西亚所签署的生物多样化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的规定。不过,马来西亚目前只有5%的海洋受保, 唯有继续增设和加强海岸及海洋保护区,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大海是地球及人类的福祉。地球上有一半的氧气来自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吸收 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二氧化氮,是地球最大的碳吸储库。海岸及海洋生态也是保持海 洋平衡,抵御气候变化的天然堡垒。此外,海岸和海洋保护区能够保障沿海社区, 尤其是贫穷群体的食物来源及生计。大海里也蕴藏着各种医药、人类知识和文化遗 产的关键要素。

海洋保护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2021年,大马渔业生产175万吨食用 鱼类,总值近150亿令吉。观光客到沙巴潜水欣赏珊瑚礁,可创造接近8亿令吉的收 益。砂拉越古晋只需保育20%的河口红树林,就能获得价值近280{乙令吉的利益。

马来西亚科学院最近发表蓝色经济立场文件,推动海洋与海事经济领域的可持 续发展。海洋相关行业估值为288亿令吉,但文件指出,“相较邻国,马来西亚在这 方面的经济生产カ已大幅落后”,应该尽快投入发展。

这份文件建议发展的行业包括海上交通、港口及相关服务、海洋生态服务项目 及气候变化管理。

海岸与海洋管理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从渔业到生物多样,从船运到安全 课题。因此,保护区必须多管齐下,兼顾不同用途,包括设立禁渔区以及允许捕鱼 或海上休闲活动的多用途区。

從吃永續、清海灘、低污染及減垃圾著手

登嘉楼兰道阿邦(Rantau Abang )、砂拉越美里一实务地

屬於大家的海洋

【愛海行動】,海少你一個

Miri-

Jibuti )、沙巴西巴丹(Sipadan )不仅守护着海龟,更维持人们的生 计〇随着马来西亚扩大保育范围后,越来越多新的沿海地区和海洋公 园,也加入这3大海洋保护区之列〇

[守護海洋02

海洋世界

国家海洋政策须获得州政府的许可

为了管制海洋保护区,联邦与州政府制定了重床叠架的法律与规则,却没有任何 ー个机构负责监管。而且,联邦与州属的管辖权交错重叠,影响海洋保护区的管理和 决定。马来亚大学珊瑚礁生态学家阿芬迪(Affendi Yang Amri)说:“大家都意识到涉 及管辖权的跨领域问题。与其针对个别州属下手,我们须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些 问题。"

或许,重启天然资源与环境部底下的国家海洋局(National Oceanographic Directorate ),以及采用由该局与利益关系者协商后制定的国家海洋政策,是施政重叠 的解方。不过,前柔佛州渔业局总监丘伟鹏(Kevin Hiew )强调,联邦政府的海洋政策 及计划若要成功,就离不开州政府的支持。

丘伟鹏也曾在联邦政府渔业部领导海洋公园组长达8年,主要管理半岛及纳闽海洋 公园。他说:“你必須到每个州属跟他们对话。若能够的话,最好也邀请州务大臣加 入。”

另外,他提议动用国家土地理事会推动计划。这个机构由首相领衔,拥有土地使 用的最高决策权。

让非政府组织管理海洋公园也是个办法。沙巴苏古群岛海域保护区(SIMCA), 是马来西亚第一座获列入IUCN绿色名录的海洋公园,是交由私人界管理的宪报保育 区。20年前,沙巴政府委任这家“非盈利公司”以政府机构的角色,修复生态环境、 推广旅游并与州政府携手执法。他们的良善治理及保育工作赢得IUCN的认可,因此获 列入2022年名录中。

丘伟鹏认为,整体而言,相较于生态旅游及休闲活动,我们更应该重视生物保 育。他解释:“从海洋管理方面来说,珊瑚礁、潮滩、红树林、岩石区、海草区等生 态环境都对渔业非常重要。”但他提醒社会经济发展也同样重要,因此不认同海洋公 园的禁渔政策。“就不同地区而论,我们需要考虑到当地传统渔民的生计。他们顶多 就用上两三条鱼线捕鱼。这些地区受保护后,就能维持甚至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鱼 群增加之际,我们就该允许他们使用传统渔具捕鱼,这并不会伤害到珊瑚礁。”

他也呼吁政府加强管制海洋公园的法律,如此一来,“官员才能明确执法。他们 必须制定更详细的规定,例如,私人快艇载送游客进入海洋公园的时速限制等等。”

加强在地社区参与

另一方面,专家也强调将在地社区纳入海洋管理的重要。来自登嘉楼国立大学生 物文化保育研究员嘉丽娜博士( Dr. Jarina Mohd. Jani )就说:“大海不属于任何人,而 是属于大家的。”她认为“大海最佳管理员就是那些共同使用海洋资源的人,而研究 员和技术官僚最好就是在旁建议。”

事实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社区加入管理海洋保护区。

沙巴敦慕斯达法公园(Tun Mustapha Park )今日的规模,是当地居民花了30年参与 经营的成果。它是全马第二大宪报海洋保护区,约9000平方公里,保育着珊瑚礁、红 树林、岛屿及海岸。作为全马首座多用途海洋公园,它分设保育区、社区使用区、多 用途区及商业渔业区,持续与8万人的社区合作,同时也为他们服务。

在雪兰莪,大马渔业局正在研究原住民与在地社群保育领地(ICCA)的概念。政 府机构首次考虑在马来西亚引用这套模式,让原住民及当地社区共同保育经营特定区 域。他们的试点研究项目就是记录凯利岛玛美里族原住民的渔业。

至于彭亨,刁曼岛海洋保育小组(Tioman Marine Conservation Group )和非政府组 织马来西亚珊瑚礁检查组织(Reefcheck Malaysia, RCM ),与马来西亚渔业局合作推 行珊瑚礁护理计划(ReefCare),并将管理责任分配给当地社区。

亦是RCM信托委员会ー员的丘伟鹏表示:“理事会应该纳入当地居民,他们才能 对政策及各种事态发展发言。现在,许多决定都是由上而下,他们应该掌握岛屿的决 定权。”

“这样我们オ有办法理解渔民面对的问题。他们オ是主要受影响的群体,而不是 那些成天坐在办公室、全都一无所知的公务员。他们不知道海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旅游业现况如何、哪些事项能真正为居民或国家带来收入。”

作者:黃秀鈴翻譯:梁潔瑜

(轉載自《Macaranga》(https://www.macaranga.org/)網站)

根据礁球位置设海洋保护区网络

海岸的东北和西北方都有海洋公园。但海洋生 物都从哪里来,又最终沉降在哪儿呢?毕竟, 它们会相互滋养。”

正因如此,海德认为我们必须保护更大片 的海域,“不然,这些区域可能会遭受破坏。 譬如,捕鱼活动或沿海发展等会切断海底走 廊,影响珊瑚礁的补给链。”另一方面,砂拉 越正在将海岸线上所有海洋保护区连接起来,

以最终能宪报1600平方公里的海域,而这个新 保护区将根据礁球(reefballs )的位置分划。

自1998年起,砂拉越政府便开始往海底投 放礁球。礁球投放的目的很多,主要是防止拖 网渔船在当地海域过度捕鱼,危及小渔民的生 计。此外,它也让珊瑚依附其生长,同时减少 海岸侵蚀。当整个海域区宪报后,它将是全马 最大的海洋保护区。

借现有数据确认保育优先顺序

20年前席卷大马的海啸已发出警示,红树林是守护海岸的重要生态。在气候变迁 下,红树林、海草地和珊瑚礁可有效抵御风暴潮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海岸侵蚀、沿海 地区暴洪或建筑破坏等问题。

阿芬迪说,我们应该记录和研究现有生态,确认物种保育的优先顺序。例如,大马 渔业局最近一次在2022年宪报海洋公园时,就指明要保护那些能抵御气候变化的珊瑚物

SIMCA是由私人界管理的得奖海 洋保护区。员エ例行检查有无海洋 炸鱼事件(左图),并计算海龟数 量(右图)〇(珊瑚礁守护者/摄

(Reef Guardian )

另外,也有人提议成立海洋保护区网络。 马来西亚珊瑚礁检査组织总经理海德(Julian Hyde )指出,“小型、个体的海洋保护区确实 能多少保护环境,但许多科学研究显示,保护 范围越大,保护程度越好。”毕竟,各种海洋 生物ーー大至海龟、鲨鱼,小至珊瑚卵ーー都 会跨越海洋公园的边界。

阿芬迪也认同这一点。他说,“现在,东

当地居民应该更常参与管理。刁 曼岛居民参加反对机场建设简报 会,计划现已取消〇 (上图)。 雨季后,登嘉楼船民要求建设沙 坝,却面对重重困难(左图)。

(艾威恩、黄秀铃/摄)

ー砂拉越新海洋保护区 面积达百万公顷,将从 东(左图)至西(右 图)保育着各种野生生 物。(黎オ明/摄)

(本篇报道是“#海洋世界” (#SeaWorld)系列文章。此系列获得法国驻吉隆坡大使馆的资助。)

“其实,马六甲海峡波涛汹涌,但那里的珊瑚礁依然生机勃勃。”他续称,“这 些珊瑚也许和马六甲波德申北部50公里外的珊瑚有着相同特性。如果那里的珊瑚复原カ 强,那马六甲海域的也一样。这可能说明与马六甲共享的海域,或许有利于珊瑚的生 存。”

过去几年,大马渔业局在这些海域中研究具有潜质的海洋保护区。该局渔场保育及 保存组代表依扎瑞纳(Izarenah Md Repin )透露,“我们正在半岛西海岸收集数据,鉴定 需要受到保育的生态多样敏感区。”

“我们要知道那些重要并急需受保护的生态环境在哪里。马六甲海峡的情况非常特 殊,它又窄又小,却生态富饶,包括红树林在内。”

“同时,这些生态也必须和填海、挖沙等众多发展工程竞争生存空间。我们其实并 不反对发展,但需要收集数据,以确保这些发展工程进行时,我们有备好缓冲措施。”

马六甲最新3座海洋公园是大马渔业局调查马六甲及森美兰的结果。该局在雪兰莪的 研究已进入尾声,而霹雳州的调查则在今年开展。

保育海岸和海洋,其实就是保护人们的生计、遗产和健康。作为世界第9大海鲜消费 国,马来西亚人非常重视吃鱼这件事,却不在乎鱼从哪里来、如何捕捞。嘉丽娜认为,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尤其当我们食用的是在本地捕捞的鱼。

丘伟鹏则进ー步说明,这显示出海洋保护区的重要,“如果你保护好所有的(海 洋)栖息地,你就是在管理渔场,江鱼仔、马鮫、白缉、石斑……这些我们爱吃的就不 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