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问题专辑——马大华文学会
目录
我们的话........................................................................................ 一 献词.......................三 演讲稿II①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八 (ii)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旳角色•:…三十 特写.....................................................................................................四十五 新闻报导.....................五十二 呜谢.......................七十五
?.4 ,彳.4史 - • • -u- - - ••--•••- • • • • • • • •
我们的话
学会本者维护及发扬中华文化的宗旨,基于我国华敎问题一直都悬而未决,令人惴惴于 懐,故决定主催这项为期两晩的研讨会。我们希望通过它来广泛的唤起社会人士对华敎问题 的更密切关注,对这个问题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演变有更透彻的了解,进而共同伪争取一个合 理的解决方法而努力。
华敎问题在我们这块多风雨的国土已存在了几十年,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它,想办法 解决它。但是它却仍然存在!为什么呢?问题的根源在那里呢?怎样解决呢?民族问题和社 雀的结构是息息相开的,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法胥视社会上其他矛盾的合理解决,因此,在一 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所能争取到的解决方法是必然要受到社会结构的屈限的。 我们不敢以捍卫华敎工作者自居;我们只想尽点棉力在此时此刻做些我们应该供的事, 说些我们应该说的话。虽然同学们都未能接受一个完整的华文敎育机会,但是,大凯份同学 在修完六年华文小学课程后,都被客观环境所遍,转入英文中学及变了质的华文中学,但是
1
,这却并不称减我们对华敎问题的关注,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要是这个硏讨会能够像一个小 小的火花,继续去点燃其他的火花的话,那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了。 一 一 这个研讨会之所以叫「硏讨会」,就是说明它不是个学术性的毋题演讲;主讲者的话主 耍作用是在带动听众来讨论华敎问题;我们相信在广大人民的热烈探讨下,集思广益,定能 .篇个有意义的结论来!
词
前教并总主席叶鸿恩
我日kb兴的获得一个机会,和马大华文学会负责人,倾谈学何的宗旨,及华校的现况及 前途「订为默』中华文化,及促进各阶层人士对华敎问题关注,并定于十月廿lH及廿六 日,假吉隆坡语文出版局,主办华敎问题硏讨会。多年来,华,乂学舍诸君,在最高学府受高 深敎有,功课繁忙,巡能在课馀拨出宝贵时间,从事文娱活动,及敎育问题研讨,这秘伟大 热情及服务精神,眞使人感佩其名! ............................................... 一九五一年,我佃和芳吴敎育报吿危(Fenn—wu Report )起草人威廉芬及吴德耀两位博 士,在前联邦立法议员杜荣和先生的宴会中,广泛交换意见,当时,两位乎家在本邦经过多 方面考察及研究,记得有了 一个宝贵意见,就是华校应该纳入国家整个敎育体系中的一环, 虽然时间过了廿年,政治经浒人事各方面,都有急剧的变化,但是这个意念,却深深铭刻在 人们脑海中,这是一个原则,也是一个大前提,希望有关人士加以研讨。解决了大前提,其 他细节,便迎刃而解了。 •
3
我们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敎育问题,错综繁什,自然有很多难于解决问题。也是, 敎育和人民有非常密切关系,大家唯有平心静气,加以检讨,研究,协商,希望在困难中找 出办法来。敎育的目标在「止于至善」,我们如何寻求最好的办法,来达到最完善的境域呢 我的工作十分艰巨,任正致远,希望大家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
词
季校敎总 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为发扬中华文化及促进我国各阶层人士对华敎问题之广泛关注,特 订于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五及廿六两天,每晩七时三十分起,假座吉隆坡语文出版局主催『华 敎问题研讨会』,避请我国萤敎及文化界知名人士主讲『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及『民族敎 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等课题,意义深长正大,备受各 方正视。
虽然该『苹敎问题硏讨会』没有获准如期举行,但是马大华文学会还是按照原订计剑将 有关资料编印成册 > 分送全国各阶层人士,以广宣扬,藉以唤起广泛的关注与警惕5仍图具 有积极意义之举。
我苹校敎总对马大华文学会诸君子毅然决然走出象牙之塔与社会群众关注国家大事,甘 苦与共,充分反映时代儿女之精神,划时代之表现,眞是难能可贵!这不仅是华敎之幸,也是 国家之福也,希能再接再励,继续努力!
5
S 热忧民 族光辉 文化 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主席:
•傅孙中
华文敎育在本邦,是一个深受各界人士关注的问题,长久以来,它一直是本邦许多悬而 未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本邦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欲求民族团结,国家进步,各民族语文敎育,理应获得公 平合理对待。可是,由于殖民地的思想辿毒在作祟,作为本邦三大民族之一的华族语文敎育 ,向来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鼓励,反而在各种人为的阻挠下,而日趋式微。
根披一九六0年达立报吿善的建议,华文中学已被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英文);又 根据一九六一年敎育法令第廿一条B项的规定,华文小学可能被改为国民小学(巫文),而 且敎育部长已表示此问题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决定。
有鉴及此,目前许多华人家长对于其子女未来的教育前途无不感到万分焦虑和茫然不知 所措J各华人注册社团也纷纷通过议案:「要求确保华小永不变质」,足见_、这是当前人人关 心和重视的问题。
6
马大华文学会的诸位负责同学,本着热爱民族光辉文化,捍卫民簇敎育的豪情壮志,际 此华敎多事之秋,毅然决定主催一项连缤两晩的华敎问题硏讨会,针对「如何确保华校不变 质」及「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等问题,进行集 思广益的讨论,以寻求正本淸源之计,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除了 热烈欢呼该会这项应时的果敢决定外,并以至诚敬祝硏讨会成功召开,胜利结束。
7
华校教总副主席
谨庇渝 华枝教学遅介语的问题 一九七二年四月四日,华校敎总主席沈萩羽先生在华校敎总常年代表大会上致词时提到 『几项不安的问题』时说.•『大马语文课程••敎育部于去年颁布新的大马语文课程纲要,若 令所有各源流学校都必须依照这标准作为学校准縄。爪夷文也受鼓励学习,于是出版商也应 时出版最新的大马语文课本征求各学校采用。与这相关的,便是政府宣布从今年朋始,小学 五年级检定考试,大马语文采用统一考题,这是要配合课程标准的规定。我曾翻阅这些新的 课本,发觉其程度比原本的知深得多,范围也广泛,课本内容程度高过原来的一两年不等。 这件事给华校感到进退维谷,华文小学是全津学校,不遵照命令是违法的。要违照实行,实 有望座英及之感。査华校•一,二,三年级,依照部令每周大马语上课一百八十分钟,四,五 ,六年级二百分钟。巫校则为四百二十分钟。华校以华语为各科敎学媒介,巫校也以巫语为 各科主要敎学媒介。由于各源流学校本身的语文不同,环境不同,学习时间也不同,要花不 同中求其深度之相同,这四在是戛戛乎其难。食物可以补身,必须注意其消化力,过払飮食
从马来西亚文的共同课程纲要
谈到
8
,则会伤害肠胃的。何况儿童发育未全,肠胃都很脆弱,俗语说:「欲速则不达」。爬得太 高,摔下来受伤越厉害,原有的课程纲要有什么不妥,如要提高大马语的,水平而增加大马语 节数则势必削减华文之敎学时问。如今华文的水平已远非昔比,如再削减9何堪设想?将来 会者成绩低落,华校难免又要受到无谓的责怪了。为顾全儿童精神勿过份负担及吸收能力, 我们仍请国民学校与国民型学校之课程及考题应依旧勿改。』 继后,华校敎总总务汤利波先生在一九七一年度会务报吿中亦提到・。
(十六)五年级检定考获固语科统一出四争 关于敎育部从今年起实施各源流学校国语科统一出题,本总会鉴于此项措施不合情理, 爰于七二年二月九日函请敎育部长收回成命,因华校之敎学媒介语与国民学校之敎学媒介语 不同,而且各源流学校统一国语课程纲要今年才在华校实施。三月十五日接敎育部覆函答复 如下:
(A) 今年度五年级检定考试国语科之出题标准将依据今年五年级所用之最新课程纲要。
(B) 由于敎学媒介语之不同,出题时将当给于特别之考虑。
。考试局将注意各媒介语学校之不同之处,使考试能公平地完善地进行。』 华校敎总常年代表大含及三大机构华敎工作委员会对此均有议决向敎育部长要求收回成
9
• Ji
命而维持原用之国语课程纲要及原来之出题标准。但至今尙未能有机会与敎育部长面谈。 虽然在一九七一年十月廿八日敎育部之公函第四段中有这么说:『鉴于华印校国语敎学 分钟少过国、英校,其敎学深度无须与国、、英校比较。』但因出题标准一样,卽根据一九七 二年三月十五日敎育部之覆函:『考试时将注意各媒介语学校之不同之处,使考试能公平地 完善地进行。』亦不能消除不安。
尤其是根据今年五年级检定考试后,各校传出国语科试题艰深的消息,更加深了不安, 而聚论纷纭。-
如果交涉一旦不得要领,华校势必以选修科时间增授国语,•甚且削减以华文敎授之科目 。如此一来,将产生下列的问题••学生所受母语母文的敎育少,或因缺少选修科而形成学科 贫乏,敎育之效能便有偏差。另一方面,学生之第二第三语文敎育负担过重,有损学生心智 之发展,效果亦相应遭受影响。至于因加职国语敎师而使华文敎师成为冗员,当然亦不可等 闲视之。由此而引起华校®语敎育危机的预感,诚阍不幸!
母语敎育是不应被取代的,联合国文敎科机构有此明确主张。世界上所有先进国家的敎 育,都是母语母文的敎育。所以马来学校用马来语,乂,印,乂学校用印度语文,华校以华语华 文为敎学媒介,这合于母语母文敎育的原则。
10
•母语敎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敎育,这是全世界敎育家所公认的争实。因为学校敎育是家 庭敎育的延续与推广,儿童以家庭用语作为学习基础与媒介,则*功倍,因为这符合敎育 原理,从已知到未知,从近而远,从具逍到抽象,有如顺水行舟,畅通之至。
L非母语敎育破壊了家庭敎育与学校敎育的一页性。儿童必须放弃熟悉的语文而学习新的 语文,才进而接受敎育茅倍功半的,是儿童心智的浪火。强制的非母语敎育,更是侵犯了 人权。 , ■:母语母文作为各该民族学校的第一语文与敎学媒介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不含有优越感的 意味J°语文是工具,并不是智识。ss^s 一工具去学习得更有效而已。 ; 马来西亚足个多元民族的国家,有多婴化与语文,加上英国语文之不能放弃,各民族 学校必须'学习多种语文,也是必要的0但语文的学习必须循序以进,由母语母文的熟练才进 而第二语文到笫三语文,絶不能喧窦夺主,本末倒置的。 1 现代的敎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敎育。世界上没有人会叫婴儿去学走路,也不能牛卜学生 去念大学的课程。所以敎育必须按照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去施敎,也必须因材施纣i-是 要勉强不得的。根据敎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要学好一种语文,至少须三年,而且、必须 先是母语敎育。如以七岁入学,加上三年,则是九岁足。所以又有学习母语母文九年说。疆
11
为语是声符,文是文字符号,学一种语文就是两种符号,再加一种语文是四种符号,而且这 些又都是思想符号,所以是不胜其员担的。 X 世界上壬何一种发明‘一种创造,都有一个实验与试用的时期。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 否则势将方柄墨,格格不入。我国同时实施两飨文敎育的结果,是値得研讨的。敎育是 百年大计,是立国之本,不能因陋就简,而须力争上游,精益求精的。
12
董事部职权问题 満商%书
主席;诸位先生;诸位女士;
不佼今晩承蒙 贵会邀约,前来演讲,很感光荣。所指的讲题,的确非常正要,祇怕 所讲的不大中肯,有负各位的期望,还请多多原谅。
不可否认,我国自建国以来,大力发展敎育,可谓进步,一日千里,惟曾有人批评,本 邦全国性敎育制度,混乱不堪,敎育政策没有一个统-性制度,时常加以更改,近是发表在 一年前的话,想一年来必会有所补救。惟确保华校不变质的问题,仍然存在,为了发扬宪法 第一百五十二条蒂神,保存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点,保证华校小学不致于一九七三年以前 被改制及永久不致改制,而于七一年四月十四日华校敎总第廿届常年代表大会提出请求政府 当局确保华校永远不变质,并诘华团及各政簸正视此事之发展.,同年十二月四日及五日,由 华校ilc经敎总及马华公会敎育委员会联合主催之华校m敎大会议程之一,华校一刖途问题,( 包括国民型中小学及独立中学问题)提案一,便是••我国政府对敎育政策质实施,应以实践 及发扬宪法一五二条的基本精神为原则,确保华校永不变质。 7 :;:
13
所以一直至今,「确保华校永不变质」成为响亮的口号,同时对萤事部职权及其他问题 的提案,是••保留华校董事会之组织及其原有职权,这又是一个问题。
一 £改制前的华校,由无而有,由小而大,其建立维持与发展,可谓全由华事部独立经营, 而确W华校永不变质,辈事会的保留仍占重要关键。阿兹建议杏中,虽保留了道事部的名义 ,却染夺了聘请敎职之权力。而敎长且曾于去年披露,政府已决定解故接受全部津贴之学校 造事部。 ;
所以去年之董敎大含,也议决要求政府保存华校萤事会之组缔及原有职权,以示尊正华 人社会办理华校之传统。
i当时,三机构代表谒见敎育部长,听取华校辈事部职权问题,敎长表示,国会将对废除 董事部职权提出修改敎育法令。现有董事部之萤事,可继续担任替代重事部之新组织成员。 £在『校敎总董总及华敎人士 ‘一致坚决争取之下,乃吿保留,并对聘请敎职将与萤事会 确商,最近又有改组萤小部。采用分区制,正在草拟细则,现在未知细则内容,不便批评3 惟不槟一向反对任何更改道争会现有地位。
小实上,萤事会对敎育之贡献,不仅是过去有成绩表现的明证,现在也是如此不渝9 一 些华校校舍之扩建,虽然政府有津贴,但还不是辈事会推动募捐之力呆吗?请看,像根城根
14
华、韩江的毎年养,和中华中学之兴建,最近商务学校之震建校,都是确普实的—
办学校不是发财,董事亦不是为权为利
墙创霊上进的?亦就是为国家培.育人如所以项政篮纠|1、七"粕只求为子 裁力,热厶兴学。在卜会片卩」始了,1丿-「®府求敎育发展,当鼓励人民共同 信任,使经有良好表虹的2订为 S关何,监督巡视,亦较政府官员认眞,政府要加以 以H尊嚣注 羿以远保存,亦就是华校永i的确实保证。 L画我贾的零碎感想,不对之处,还诸多多指敎,谢谢!
15
维护华教体纟的完整性
南大校友会主席 傅琮中
主席、各位代表、各位朋友!
首先3我要代衣马来亚隔洋大学校友会,感谢马大华文学会给我们这个机会5在这里与 大家谈谈.我们对于「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这一当in正耍课题的看法。本人对于敎育问题没 有什么研究,本来是不够资格上来这要「班门弄斧」的,不过,我们历来都这样认为,敎育 问题,是关系每一个人的问题,作为本邦的公民,我们享有接受基本敎育的权益5也具有协 助解决基本敎育问题的义务,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跟大家硏究 我们「管窥所及」的意见,希望能够收到「抛炮引玉」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华文敎育问题是本邦一个久悬未决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今天才开始 产生的,只是在今天才显得特别严重而已。
-在殖民地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英文高」,只有英文敎育才是正统的敎育,其他当 地民族敎育都被视为侧室。这种不平等对待各民族语文敎育的政策,当然不符合多元民族本
16
邦人民的实际需要,可是,很不幸的,这桢殖民地思想的遗毒,并没有随若朝代的更替而被 攒弃,反而变本加厉,一代-代傅下去5成为一种传统性的政策。因此3历来各种各样的所 谓「敎育改革」,都是巅覆当地民族敎育的「杰作」,这其中华族语文敎育所迅受的打击最 深最大,其所引起的反应也最为强烈。
一九六二年一月一日,当时的敎育部长英仄达立曾经这样宣布:「所有华文中学必须接 受改制为「国民型中学」(英文),否则将停止华文中学的局部津贴。」这项行政命令,配 以各B各样的人为因素,全马的华文中学大部份都接受了改制,余下的廿余间保将为独立中 学。这是华校被变质的笫一遭。
今晩上,我们在这耍共同研究「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这意味若华文敎育在中学被腰 斩以后,可能又要面对另一场被变质的危机,这次的对象主要是小学了。因为根据一九六一 年敎育法令笫廿一条B项的规定・・「在任何时候,只要敎育部长满意,认为国民型学校适合 改变为国民学校时,他可直接训令该学校成为一间国民小学。」而且敎育部长英仄胡先翁于 今年一月一日在国会答复反对无议员的询问时,曾经这样指出:「把国民型(华文)小学改 为国民小学(巫文)的问题5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决定。」敎长这席谈话,再加上有关方面在 许多场合曾经一再强调:「本邦敎育政策最终之目标是以国家语文为主要敎学媒介」,和各B
17
、.
,M'7.M刀,,•
已实行的新条例的左证,已在华人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忧通,'许多华人注册社团纷纷通过议 案:「要求确保华小永不变质」,可见这是当前一个不容耕视的大问题。对于这个迟早都要 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它能愈早提出来解决愈好,「杂疾忌医」或是「削足适履」,都不是 应有的态度。基于此,我们认为今晚上马大华交学会主办这个硏讨会,以探讨当前华敎之处 境及其今后去向,共商挽救大计,是非常适时和深具意义的。我们希望径过今晩上的热烈讨 论后,也能在全国各地普遍掀起研究这个问题的热潮,大家群策群力,共为解决这个问题而 努力。
怎样才能确保华校不变质呢?我们认为,它的基本目标与方向应当是放在「维护华敎体 系的完整性」这一基础上的。任谁都知道,由于先贤努力的结果,华文敎育在本邦,从私塾 而正规小学而中学以至南洋大学,已经建立了 一个完整的体系,虽然这个冈系曾经受到华文 中学的改制以及星马的分家使南大的建筑座落.在星岛一隅而被破坏,但在民族正义之士不怕 困难,坚持把现存的廿余间独立中学办下去的情形下,它毕竟还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体系,还 可以维系小学、中学与大学三个环节的敎育。如果不幸华文小学再被变质,那么这个原已支 离破碎的华敎体系,将被连根拔起,荡然无存了。因为没有了华文小学,还有什么华文中学 ,更谈不上华文大学了。小学、中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是相因相成,互相依赖的,牵一发
18
队MX. H 了【小学,华文中学将没有学生来源,「巧姉难为无米之炊」,卽使要 n我源也成为问题。但是,只有华文小学和中学,而没有华文大学,、中启学的如 是不容乐观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列举南大作为例子而申述之。 / $在演揩办宜言中,曾揭示四大宗旨.•㈠为中学毕业生广开深造之门;习为中学咅植 演巽看话我才;㈣为适应人口桁加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3(大如孔 O -实现了 0姑且暂时撤朋其他方面的贡献不谈,单以「为中学 Ti植投资」一项而言,我俨从目前星马各华文中学的敎员主要是来自南大 —T 口得到证明。假如当年人民没有创办南大,那么现今将有为数超过六"名勺南大毕业宀H氏 华鹭爵辱年要望大学之门而兴?,而且 对华若宀雍—现在已是一个大问题。在置缺乏出路又缺乏师资的情形下,有唯还会 对华文中身拥有足够的信心呢?由此可见,没有更高级敎育支椅3、堂小上会 着,要眞正做到确保华校亲变质,我们一定i 11 eI41 ?其:i5 奏学的完整性,絶不允许这个暴中的任何-个环节再被置属备系由若、中导 有鉴及此,今天,当我们飨竭虑苦心研究如何确保华文中小学不变质的司时,
19
必须时刻关注与星马各华文中小学发生密切关系的华文最髙学府南洋大r-的发 南大氷饕循南大的创办宗旨,永远为星马两地的中学服务! §*向£,对于如何一致 另一方面,当我们肯定了华文大学对华文中小学所发押的深远&司 争取南大台大等华文大学的学术资格,跟宜立的马大、星大与国尊学件部亦飨辞 等地位,也就成为我们争取华文在本邦应有地位的个不可或缺« 「公卜的土 学位的承认问题,早已构成本邦当前一个正大的社会问题,政府扬言要建立一个「公金帀 会」iog为辑编UI 1大学位获得本邦政府承认,是完全理直气壮的,辩不倒临 的,结::南大是星马的大学之一,它是应本地区国家与人民的需要而创办而发展起来的民 族敎11満费如已普遍受到世界各著名大学所承认,南大校友在海外考获博士硕士等 高级学位者,比星马任何一间大学都要来得多; 寸言W、史 第三.•南大的毕业生有一半是本邦的公民,广布于本邦的每一个角m3奸籍* 敎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公民,他们在克尽了纳税的义务和对国家' =•
之余,也有权要求政府给予公平的对待;
第四.•南大现是东南亚高等学府协会的会长,同时也是英联邦大学协会理事会内代表东 南亚及太平洋区域的理事,在本地区的各大学之间9居于领导的地位9如果南大学位没有获 得本邦政府承认,将成为本地区大学之间流传的一大笑柄。
本邦现下正需要大批各税各样学有専长的人才9以应国家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 形下,没有人会同意将数千名南大台大等华文大学毕业生弃赶不用9而以巨额金銭向海外延 聘对邦国墙形旣不了解又缺乏献身精神的専才或师资的做法是适当的。同样的,际此本邦各 华文小学普遍面对师资严重不够的情形F,没有人会同意将为敷超过两千名逐年征用的革小 临时敎师,不给予应有训练,或以敎学经验代替专业资格,使他们成为合格敎员,是适当的 做法。因此,如果有关方面无意继续像殖民地政府那样5 .通过不承认当地民族学校的学术资.. 格,来打击当地民族敎育的发展,那它就不应该继续漠视华校生对邦国社会所作的贡献,继 续漠视广大社会人士长久以来的要求,应该马上亳无条件地宣布承认南大台大等华文大学学 位,马上密无条件地给予全健华小临时敎师受训的机会,并宣布恢复主办华文高中会考,以 确保华文中小学师资之来源没有断絶之成,维护华敎体系之完整性。
最后,我们廊意在这里郑正指出,没有任何一种语文源流的学校是十全十美的,华校也
21
• A-:-• r ...«
许还有缺点,需要通过各种不断的改进,来使它更符合现实环境的实际需耍,但是,任顷对 华校的改革,都不能根本改变华语华文作为华校主要的敎学、考试与行政媒介语艾,否则, 华校已不再是华校了,纵有大批敎学人员,也将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间学校的主要敎学、考试与行政媒介,便是该间学校本质的表征,它跟单以华语华文 作为一种学习科目,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改制以后的国民型中学,虽也以华语华X作为 一种学习科目,但由于它的主要敎学、考试与行政媒介已改为英文,所以它已不是华文敎育 体系的一环。视乎此,任何只同意华语华文作为华校的一槌学习科目,而不同意华语华文作 为华校主要的敎学、考试与行政媒介语文的做法,便是等于同意华校彻底爱质,这是没有人 可以接受的。 -
关于华文小学的主要敎学媒介语文可能于未来两三年内被改变的问题5作为华校褓姆的 马来亚华校敎总董总已一再淸楚地表示,这是华校存亡絶续的关头,不能再作让步,我们完 全赞同与支持这种看法,并且促请各民族正义之士,以华校敎总jjf总为马首是瞻,齐心协力 ,促使一切企图变质华校的措施不能得逞!
谢谢大家!
22
本邦华文独立中学之回顾与前赡
培风独立中学校长 黄润岳
一 现身说法
今晩受邀来此主讲独中问题,至感荣幸。廿余年来,追随诸位先进之后5献身于华文中 等敎育,历尽沧桑,不敢稍懈。现在是过来人现身说法,决不是白头宫女叨话玄宗。
谈本邦华文敎育5要先从「方吴报吿书」开始。这是针对着「巴恩报吿书」之后,专为 当时的华文敎育而提出的;因而确定了华校要同时敎授三种语文。以后的有关本邦敎育的两 份报吿书,虽不是夺为华校而制定,对于华敎的影响却更大。今晩,我只谈中学。 华文中学之兴起,是和平以后的叩。以柔佛州为例,在一九五O年前后,就坛办了五六 间。新山,笨珍,能引,居凿,利丰港及昔加挽等地,都是由小学而増办中学。(后来,昔 加挽接受全部津贴,笨珍及利豊港接受改制。)
一九五六年拉萨报吿善公布,当时我国尙未独立,对于华文中学的建议,犹多伸缩。尤
23
其是第七二条,明白说明华文中学不用改变华文敎学媒介。虽然它建议・•「在国民敎育系统 中,国语为主要敎学媒介,不过,我们承认要达到此项目标,不可急燥,必须渐进」(原报 吿者十二条)。
基于拉萨报吿书,政府制定了 一九五七年敎育法令。
在独立之后,一九六O年又有一份达立报吿书。第六十七条建议••中学只分全部由政府 津贴的国民中学(巫文为主要敎学媒介)及国民型中学(英文为主要敎学媒介)•,另外就是 非津贴的独立中学。
.一九六一年敎育法令通过之后,华文中学原是获得部份津贴的;这时就面对着严重的改 制或不改制的抉择。
改制的关键就是要改变主要敎学媒介,华语换成英语。这是一个基本的改变。有关人士 ,都遭遇到严重的考验。
二、风雨飘摇
一九六二年前后,华文中学都可以说是在风雨飘摇中。我们可以套用一句成语:风声鹤
24
唳,草木皆兵。不改制的,柔佛最多;有新山,告株、居鉴、藏坡、龙引及永平六处。马六 甲及芙蓉各剩一间,吉隆坡两间,加上其他各地,总数不过十多廿间而已。 有些改制的,下午労办独立中学。寄人篱下,困难重重,最后仍得搬开。
不改制的,政府停发津贴。在经济方面,遭受到莫大的打击。学生人数锐减,师资欠缺 。有的董事也不免心灰意冷,有的有口难言。于是,独立中学便在战战竞竞中,苟延残喘。 •从前,我们是争取华文敎育的平等。这时,只能设法维持生存。一九六二年八月十日我 曾以华校敎总主席的身份召囲独中校长座谈会。经过两天的会谈,我们的结论是:「独立中 学能生存,有发展」。 -尽管接下来的几年,几乎是一年不如一年,不过,全国独中董敎同仁并没有失去信厶, 也没有丧失勇气,大家都在咬紧牙关硬撑。
要开源节流以解决经济困难;独中敎师薪津有时低到只够维持生活。同时要以争实证明 独中学生参加政府考试的成绩好,独中毕业生的升学范围广(星洲、台湾、日本、纽、澳及 英伦等),独中学生的品德人格优良,独中学生具备有煲良的华人传统...............于是独立中学的 情形才慢慢在改进。 } ‘ • . * i ;
25
一一一、柳暗花明
经过四五年的考验,也经过了四五年的奋斗,华文独立中学便已逐渐克服了困难,显示 出它已达到有用之目的(达立报吿书第一六六条),最主要的事实是独中学生同时掌握了三 种语文。
独中高中毕业女生,有许多到英国去学护士。到英语国家去深造,所遭遇的语言困难, 最多是三五个月便可以解决。到南大或台湾,可以直接参加入学考试,不用多花两年的先修 班。
进入独中之后,六年中等敎育不致因初级敎育文憩考试失败而中断。
独立中学继承了华校的传统,数学成绩可以说是特优,理化科学亦是与人并驾。在考试 和升学方面,便占了优势。
于是,社会人士对于华文独立中学有了新的认识,家长有新的看法3学生本身也开始具 有自豪之感。没有人再怀疑独中的存在价値和意义了。各地独中的学生人士 9逐年増加;经 济情形,逐年好转。甚至于还有增建校舍的。
26
四、前程似锦
政府的敎育政策是.•在以公款支付的中等学校,以国语敎学为最后之目标。到了 一九八 0年,所有国民型中学将完全不存在,政府所办的中学,全是国民中学,以马来西亚语为敎 学媒介。 -于是,英文的学习,便受了很大的囿限。
英文乃登陆月球之语文S连中国都在鼓励人民学习,其重要性仍在有増无减。 由于国际情势的发展,华文的重要性和学习热潮,也是日益高涨;更提高了华文的实用 值値。 — - :f t丿 因此,华文独立中学便成了最理想的学习场所。首先,掌握了自己的母语。同时又用英 文学习数学及科学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可运用马来西亚语参加政府的公共考试,以及应付日 常的生活环境。升学就业,左右逢源。 丿4 十年一刖,我们提出.•能生存,有发展。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说••独立中学已生存, 要发展。
回头看那些改了制的华文中学,她们当然已培养了不少的人才。不过,旣然列入了国家
27
敎育系统之中,再过八年,到了一九八O年,她们便融和为国民中学了。
华文独立中学,曾经遭遇过改制的试探,也就不会再发生变质的问题。因为独立中学也 可说是达立报吿书的附产品。第一六七条说・・「我们建议:这些独立中学,应被准许在敎育 制度中,继续扮演一个角色。」同时又获得宪法之保障。
根据宪法第一五二条第一款:
「联合邦之国家语文为马来语文,其字体应由国会以法律规定之;但是I—
(A) 任何人不得被禁止或阻止其使用(官方用途除外)敎授或学习其他语文,且
(B) 本条款不得妨W联合邦政府或任何州政府保存并扶持联合邦其他种族语文之使用与 研究。」
五、百年树人
华文独立中学之生存和发展,十年来都是自力更生。今后更不用奢望,或存有任何幻想 。古人说.•自求多福。何况我们已不会更有任何难题了呢!
要发展,是我们本身的发展。不用在公共考试方面与人争短长,不用越俎代庖去迎合;
28
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自己站得住,就不会变质。
华文独立中学所负起的时代使命,决不是只学华文9而且还要维护和发扬华文文化,以 建立辉煌的马来西亚文化。
总之,我们是要培獐有文化背景的有知识的人。百年树人9我们还只走了十分之一。壬 重道远,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彳 今日来谈华校变质,国民型小学倒有一正隐忧。万一虾幸她们的敎学媒介有更改的话‘ 问题就大了。那时的华文独立中学,可能要囲办华文预备班,独中便又多了 一重责任O
29
t
沈慕羽局绅致词内容•我总主席 今天晩上的硏讨会,题目是「民族敎育在多元的社会所应享的权利和应扮演的角色」。 这是一个非常切实和重要的问题,由今晩聪众的踊跃,就可知道一般人对这问题的重视。 常言道.•敎育是立国之本。这句话可说是金科玉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敎育与政治、 经济列为建国的首要。因此敎育的经费往往占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或以上。 I ,有人说,敎育是一种投资,这话不错。不过,敎育也跟其他投资一样,处理得当,获利 就多•,处理不当,获利就少。有时可能全本无制。我们是国家的公民,也是国家的纳税人‘ 我们总希望廿巴仙的血汗钱得到我们应享的权利,同时有我们扮演角色的份儿。 我们尽了义务,便应获得权利,我们要求在建国中扮演角色。这也是天经地义的,宪法 规定•,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这是宪法最崇高的基本精神。谁违反了这种规定便是蜓视宪法, 破坏国家原则所说的维护宪法和崇尙法治,而应该受到制裁。 — ! ,谈到民族敎育,首先我们便得了解种族与国家的关系。世界上有好多国家是由许多种族
30
组成的。好像中国是由澳、圈、陈、冈、臓等族组成的。马来西亚是由华、座、印、伊班、 卡逹山等族组成。印度是由无敷植族组成的。也有一个加族组成好多国家的。好条欧洲的希 腊、.意大利、法国、他们都是拉丁民族。印度尼西亚、大律.篑、马来西亚的马来人都是属于马来底 愀。每个民族的历史背景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组成的时间有长有短,因此他们的丈化的程 度和色彩也有差别。
文化便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物质的产品。每个种族都有其自尊心,对于本身的.乂化珍视 如命,这是良知良仁。任何®族当他的文化受了迫害,便会不惜牺牲,奋斗到底。远的不说 ,就以翎兰的辛哈族和淡米尔,印度的旁遮普和阿族密就不时因为本身的语文问题而发生变31 乱。由此可见要改变丹一植族的文化或要使另种族放弃其本身文化是不能施用政治压力的 。历史上也有许多的例子,在一个国家中由于文化的交流,文化尙在发展中的种族逐渐会接 受较进步民族的文化,日子久了,而融合起来。好像中国的元朝,蒙古族以暴虐的手段统治 汉人。近代的满淸统治中国,结果这两个种族都逐渐与汉族所融化,而形成中华文化。如今 在中国的内蒙古的蒙古人和满族人也自己承认是中国人了。
敎育的最正要使命便是发扬文化,承先启后,使一个种族的您魂延续不辍。同时吸收最 进步最优秀的文化来豊富自己的文化,而镜造建国的人材。为逹到此目的,国家的敎育政策
,应该高瞻远毕打破种族的观念,扬弃主义、思想、语文、信仰、宗敎的界限,尽R吸拠 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鼓励学术自由,尽量改造自己,除保存本身固有的文化遗产之外,对 于他族的文化也要兼收并蓄5成为综合性的国家文化。任何自髙自大的封建色彩5种族观念 ,一味保守,故步自封,只向一个小圏子的同族人学习,或同一种信仰看齐,这都是钻牛角 尖,作茧自缚。前任首相东姑阿都拉忧曾说••在科学方面马来西亚最崇高的目的便是登月球 。假如自存优越感,鄙视或妬忌其他进步的文化,试问坐牛车何时才能登月球呢? 本邦是一个多元种族组成的国家,印度人带来•婆雄门敎文化,阿剌伯人带来回敎丈化, 华人则带来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更有葡、荷、英殖民地时代的西洋文化。这些文化各-<其优 点。塑造马来西亚文化的形像和骨骼。马来西亚的文化,便是由这个方程式构成的。脱离了 这方程式,便不成立,对国家前途是非常不利的。
有人说,本邦旳敎育政策跟语文政策是无关的。我却不以为然,我发觉本邦敎育政策的 拟定,完全是根据语文政策,而互相配合。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那么便应该反 映多元种族的色彩。虽然宪法一百五十二条明文规定罗马拼音的马来文成为国语,其他种族 的语文可以自由学习,研究与使用。争实的证明,可能是执行者的故意歪曲造成了目前的偏 差,越来越属害,不但不能反应华族有四十巴仙的人口,反而一切有趋向种族一元化的危机
32
,令人不胜忧虑。本来规定维马拼音旳马来文成为国语我们是絶对支持的。但这并不是意味 除国语外,其他种族所使用的传达意志的工具被排斥。令人遗憾的,执行者祇有祜极实现一 百五十二条的上半段,可说相当成功,对于下半段的精神完全忽视。且有面临极其炮正的威 籽。现在且让我阀述;旣然宪法规定其他种族的语文可以自由学习研究和使用,政府就有责 任设立各秫族的语文小学、中学和大学。各种族语支的师范学校与集科学校。以保存各种族 的傅统文化。可是执行者完全违背这个原则。现在不但没有政府办的华文中学和専科学校, 更不用说华文髙等学府了。说到师资训练方面••名义上有华文师资训练班,可是除却华语一 科外,其他如敎育概论、心理学、学校行政、各科敎学法等,完全用国语敎学,这简直就是 训练国语敎师,把华文敎师当作国语敎师,是什么意思。从上面的举例证明,木邦的敎育措 施,似有违反宪法一百五十二条的精神,现在这种语文一元化的现象竟扩展到敎育以外的范 围。交通局起初劝吿不可用华文写车上的招牌字,接着说国语字要比华文字来得大,华人商 家委曲求全,不与乎论。近来竟软硬兼施地命令罗里车及广吿车上的字最好完全用国语,这 ffil直是限制人民使用本族的语文,完全违反宪法的规定,这种语文一元化的趋势,令人心焦 。而士遵副首相说得好;一切小情一百巴仙由马来人控制,对国家是不幸的。我诬掬诚要求 华人议员在国会里向政府质询,设法遏止类似事件继续发生,不要让它再扩展下去。
33
南大和台大的学生,好多是本邦优秀的子女,他们自费求学,没得本邦卄 然他们学习的媒介语与国语有不同,这并不能构成不承认学位的理由,因诗小固卜m瞥 并不在马大之下。台大的医科举业生曾任金保医院院长,若干牙科毕业生也在几个地方灼 院服务。公积金局曾聘用若干南大学生。他们的表现都非常优异。为甚么本邦政府不承以" 野声 如录用?致使他们报国有心,签无旳,而造成人材外流,11L? 最有趣的,政府鼓励及提倡用国货,可是这些地道的国货被弃置。却向南韩、非律实、均及 、印度尼西亚等国大虽聘用非国货医生到本邦服务,是否自己的子女不中用?像这稲作法‘ 一来受 外国讥笑,二来丧失外汇,三来制造失业。I,除印度尼西亚医生M zfxn邦鹭K 攵不通,艮务效率不免打折扣。不用自己人而用别人,简直是肥水流入化人伙田。是否夕国 的月亮比贮?为了本邦的前途,南大和台大的公民子女,他们有权在本邦扮演建国重要的 角色,为他们谋出路,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所谓「责无旁贷」。总括一句,在国家敎育方 面,政府应做到「反映本邦是各种族组成的国家,国家的敎育,应是各种族母语敎育的总体 。必须多元卜,而不是一元化。」必须平等发展,而不应有偏差,才能发扬宪法一百五十二
条的精神。
34
- 多元文化的形成与路缭 贵*主庵
林晃异 各位男女来实: i 一今晩承蒙马大华文学会遨请我参加「华敎问题的硏讨会」,使我歴得非常的荣幸,因为 最低限度9我有机食与各位博学的长者们来学习,并者还能与你们这些生气蓬劾的华,乂学会 的优秀靑年来一起硏究问题,就仅仅这些也够使我感激不尽了。可是首先,我从不喜欢演讲 ,更何况是専题演讲呢?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不学无术,根本没有资格对这 重大的问题作期题演讲,尤其是在先进的学者面前,我只不过是以马来西亚华裔公民的一份 子•,对这深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与前途的问题,略纡管见。 我也不是对这些问题作学术性或权威性的解答,我不过是从问题的恰当性,存在性与可 能发展的路线提出商讨,以期能在这些问题上,引起先进的长辈们和大家的指示,也就是纯 粹的想抛砖引玉,这样就算我说错了什么的,也算是引起了大家对一些问题的关注。 我不想直接针对「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应享有的权利与其应扮演的角色发挥意见- 我只想在这有关问题的周遭,对多元文化的形成与路线问题,笼笼统统的提出几个问题:
35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的领域,包括艺术、宗敎、文学、哲学及敎育等等
什么又是敎育呢?敎育可分为社会敎育与学校敎育5其中包括了播音、定影、T '、戏 剧、"乐、美术、以及一切在学校里传导的智识,伦理与科学等等。 一-我认为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反映生活的组织,在那影响下‘ 一定的生活组织就产△-了 定的意识形态(Ideology ),文化可能是呈现若(Emb&ed ),或解释着一个特定的社会‘ 而且还包含了 一种改革与推动这社会的意义。
什么又是「民族文化」呢? 9 _、L S(族文化是跟随各个民族的历史演变,在不断的(COMfnuously )与各时代的文化交流 ,溶解、升华、成长与发展到-个特具特征的定型,在某一个一定的时代,而被称为某二 民族攵匕-0 L 马心西亚是由于一个历史的演变而产生了的新的国家,当其社会尙未定型,在原即上-■ 容纳各民族份子作核心而组成国家,并应将各民族的文化溶合在一起,经过溶合与淘汰,f 渐地】成另一个综合的脱弦而出的文化。在那时代,方可称为马来西亚的民族文化。(那时 代,每个人都以马来西亚人自居。)
36
单元与统一的分野
也许有人要问?目前我们这个社会是单元的社会抑或多元社会?诸位,从最近的「拉曼 学院」的事件中5就有人提出••一个语言,一个民族5与一个国家。------这种论调,在现阶 段来讲,是有商榷之余地的,这个国家社会由多种民族组成,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各 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毋。现阶段,惟有从各不同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当中,互相吸收可为对 方采纳的精华,溶合会化,经过长远的时间与考验,去芜存菁,成为交流的各方具备文化特 征的,从相对到统一的马来西亚文化,而统一的马来西亚文化不应被误解为単元文化,当然 ,不单是马来西亚文化,马来西亚语。从长远的眼光看来,将来的世界文化也将是统一的文 化,人民能够有一种共同的世界性的语言,文化,进而导至「世界大同」之境地。 另一个问题是多元性的文化统一是否可能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这个民族社会是怎样形 成的:
«马来亚的社会,近百年来是受着英帝殖民地所支配,原来的土著之部落式的文化,和中 国式半封建主义的文化,连同印度文化,及回敎的文化渗杂的影响,在西方势力的侵略下, 根本就没有一个单元的马来亚文化了。
殖民地政府的政策是欲夺取本地区的天然资源,又利用本地区作为商品倾销的市场。
37
为若统治者的利益,而造成所调「民族分工」。华人是小商人、小园主、小镝场主•,或最冷 也不过是买办。印人为p w D工友、园垣、淸洁工友等。一马来^<本质上是渔民及贫农。从瓷 面上造成了个别的「民族社会的分立」,因而彼此间,产生隔膜。 • 但是,这里的三大民族,是有其所存在的共同点:
㈠三大民族都同时受着经济的压迫的,有反封建意识的背毋。马来族从马来群岛,印人 从印度次大陆,华人从中国大陆,受着各个别的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和煎煞,并在西方帝国 主义的侵略下,社会制度与生活每况愈下,各自离乡背井,前来马来半岛找生治。—1这是 共同的历史背毋•,他们都不是为了要支配和奴役这地方而来者。 • ㈡共同的历史地位II他们都曾为西方殖民地帝国主义奴役和剥削,在殖民地时期,为 着统治者的利益,是存在着「民族分工」的,所以存在着「民,族分立」的问题,而现在根本不 应该,也不会分成「压迫」和「被压迫」的民族,在死民地时是成压迫的,受西方帝国主义 统治的民族,现在应是「同舟共济」的民族,这.一点就大大的否#了「民族分立」的可能性 。 • • • • - ■-
• ■ -- .弓. ㈢平均的民族的数员——各民族的数最的分配相当平.均,而且百年来相杂居.住,并无区 域性的区别,这也坨加了否定「民族分立」的因素。所以,五年计划实现了,•在经済上的愈•
• ■- '.m^..Ey.、
38
趋平冲,愈加强民族统一性的基础。{最近副首相敦依仕遡发表一篇演说,曾经强调说:• 我们并不是建立一个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是一.个不分尔族与宗敎的所有公民.的马来西重° . 这更说明了在一何高度民主制度的国宾菠,在民族宀等的基础上,发展文化、思想.、语 言、文学、风俗、习惯。每一民族都享有民主权利,要每一个民族部尊正他族所拥有的权利 ,而不要把自己提高到统治者的地位,像以往殖民统治者_.•■样,而奴役他族。这样国家,社 会将会更加团结与进步。进而溶化各族的多元的文化精神而孕育成统一的马来西亚文化。故 可说多元文化乃是马来西亚具有其独特性的历史性产物。
相对的、单元文化乃表示统治阶级的复活,是不合乎罗辑的,违反历史的原则的。 在现阶级的多元种族的文化中,因其历史悠久的关系而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华族文化,在 本质上是几千年来经过不断的演变而保存下来的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它经从历史上被各个 地区所吸收过去。有些已经配合地区上的因素而改变了。所以,中华文化不应是单为中国人 所有的文化,正如马来文化并非印度尼西亚所单有的文化.一样。
至于华族文化乗承丰富的数千年的文化,是应该怎样的扮演秋极的,建设性的角色呢? 这问题应该是政治性的,应该从政治上谋求合理的解决,而我的问题是从另-角度出发,在 我们自己本身应该回答的。在扮演植极的建设性的角色当中,华族文化的内容,究竟应该如
39
何决定?那就•是各族的文化在某一程度上都应在马来西亚文化菠放光异彩,可是,我们华敎 的人士在要伞出什么样的货色来呢?我想这应该是华族文化在当前的紧急的义务。 刚才我有谈到多元文化多元社仓形成的独特性是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的,而组成马来西 亚国的三大民族,是有着历史的背景的,故而三大民族的民族文化应在个别的源流上,发扬 之,从而吸收各该民族文化的精华,创立多元的,而富有马来西亚意识形态的马来西亚文化 ,而民族敎育的路线也非跟随着这个路线走不可。
在现阶段,民族敎育应该在民族平等与合乎宪法的基础上,专为建立健全的未来的马来 西亚文化,现在就刻定其法定的地位。
我想引用一、二个例子,最近,家父辞世,因而举行了好些传统性的华族的风俗礼节, 因而联想起那些半封建的思想,是不是代表了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呢?我们是褒奖孔家店呢 ?还是五四精神呢?我们在这里要保留的,而且要发扬光大的是甚么样的中华文化呢?我 想我们应该先淸除我们自己的文化的渣滓,挑选进步而又适应这区域性的,反半封建的,反 半资本主义的优秀的朿西,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最后讲一个故事,在刚关过华敎大合第二天,舍见敎育部长后,一个华敎工作的同事对 我说.•反对与不反对都是一样的,敎育法令旣定了,接着指给我看它要走的路线。1—•
40
诸位,抛开事件演变的客观条件与主观的形势不谈,让我用通俗的语言,「民族敎育的 路线」不脱为二,㈠可能跟随形势而走的路线,㈡与创立客观条件有关的应走的路线,一个 是可能的,一个是应走的。我觉得我们这些华裔公民在硏究的并不是对着可能要走的路线而 妥协,而是向着它应走的路线而努力,愿诸位共勉之。
41
民族教育在我国多元社会里所应享 有之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
马大华文学会代表 在我国多元社会里民族敎育问题是广泛的牵涉到华、巫、印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我们坚 决认为民族敎育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民族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各民族皆迫切需要一套完 整的敎育体系;再者,任何争取平等的民族敎育地位的正义行为肯定将不会引起各民族间的 冲突。反之,只有在各兄弟民族平等权利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国家更快地朝向繁荣、强盛的 道路上发展与壮大,这是个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 在谈到正题前,我想先谈谈民族敎育问题的根源。由于受到认识上的局限,在这里我主 要是针对我国现存的民族敎育之一 !华文敎育而言;身为华族,毕竟对它的认识会比较直 接。 -
谈到民族敎育问题的根源,我们首先会注意到华敎本质的特殊性••它继承了反封建、反 殖民统治的优良传统,若正于培狡出一批有高度民族日尊旳靑年。在殖民地时代的我国,统 治者妄想世世代代奴役人民,以便源源不断的夺取本地的天然资源•,于是千方百计采用分而
42
治之、隔离各民族的政策,企图阻挠各兄弟民族团结起来把矛头指向他们。与此同时,英殖 民统治者也看到民族敎育,尤其是华敎对其统治权的威何,于是便开始有计划的残酷迫害民 族敎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极力推广奴化敎育,企倒玩弄愚民政策和达到其培养接班人的阴 险目的。五十年代初期统治者所发表的巴恩报吿书,就是这一阴谋的德现。这一系列的事实 明确的指出.•民族敎育得不到平等的待遇,说穿了不还是一小撮人为了本身自私的经济和政 治利益而挑起的问题,是完全不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的。
我们坚决认为••要眞正实现一个公平的社会,各民族应该享有一套完整的敎育髄系。敎 育的功用,在于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因此,要有效的传播民族文化,就非有一套完整的母 语敎育系统不可。其他的途径是行不通的。
母语敎育能培舞一个民族的自尊,并产生一极髙尙的爱国情操,这对于我们的国家是絶 对重要的。同时,母语敎育也是最直接和最事半功倍的敎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因此 卽取一个完整的母语敎育体系是正确的行动!
在争取平等民族敎育的呼声中,一小批别有居心者污缓它为『种族主义』的要求,这个 我们完全不能够同意。其实各民族间的冲突在正常的情况下是絶对不食产生的。所谓一个民 族压制另一个民族的论调也是荒谬的。归根结底,这些只不过是一小撮人为了极端自私的目
43
的而玩弄的伎俩,总有一天耍被识破!
华敎在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工具,同时也祯极的在促进一个所谓「国家文化」的诞生, 这文化将是一个新兴文化5是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但是在它形成之前5就得先让各兄弟民 族文化有充份发展的机食,到百花齐放的地步。否则它的基础便造得不牢,产生得不自然, 也不会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一个新兴文化的成长过程是没有「快捷方式」可走的!历史上能继续 存在的语言、文化有那一个不是拥有深广的群众基础呢?
华敎在培养建国人才方面也有它不可抹杀的功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谁敢否认华敎 在传播各种知识方面的効率呢? 一个良好的工具却舍弃不用,这岂不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损失44 ? L
归根结底,民族敎育问题本身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它是各兄弟民族所共同面对的问 题,而不单单只属于华族。各兄弟民族只有自力更生,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御除一切问题 的根源,才能眞正的维护和发展民族敎育。
华教问题面面观
力行
-
-华文程度越来越低落,华文敎育(指以华语为媒介语者)越来越趋向低潮,五年级检定 少试的惊人成绩,敲醒了众多的华人。在这个时候,举办一个华敎研讨会,以时间上来说, 是最恰当不过的。
一九七。年八月五日,南洋商报副刊上登载了李宝强先生的「马来西亚的敎育发展」一 文。这篇文章把本邦华敎的发展情况,从殖民地时代一直叙述到七十年代。这里,我只摘录 出几段重大的事迹: 、
(甲)一九五0年提学司荷格(IHolgare )的报吿书强调英文敎育,引起华、巫族人士 普遍的不满。同年巴恩(Barnes )报吿书建议设立「国民学校」,栽培精通英、巫语人才 ,取消其他方言学校的敎育。
(乙)-九五一年,方威廉(w・Feun・)和吴德瑞的报吿书,就华校的情形,提出建议 ,主张改善敎科书,师资和语文敎学等问题。 ;
45
(丙)一九五四年,立法议会原则上接受巴恩报吿书。不过方言学校继续存在,并给予 若干津贴。
(丁) 一九五五年,阿都拉族报吿书建议把小学区分为国民和国民型两种(卽现行的制 度),中学列国语为必修科,学生必须参加以官方语文出题的公共考试等。
(戊)一九六。年,达立报吿书建议把中学划分为全部津贴(国民中学和国民型中学) ,和独立经济的两种形式。中学的改制由是年起实施。报吿书另外提出加强国语在国内敎育 制度的地位。这个建议,造成引渡到用国语作为敎学媒介和考试媒介的问题。
(已)一九六二年,小学全部免费,国民中学也全部免费。
(庾)一九六四年,升中学考试取消八九年学校敎育开始实行。
(辛)一九六八年开始逐步改变国民型英文小学为国民小学(以国语为媒介)预定七五 年全部完成。
(壬)一九六九年亚兹报吿书强调国民敎育(以国语为媒介)的发展。
(癸)一九七0年初,华文、淡米尔文,在五年级检定试中被废除。七O年终,新任敎 长下令恢复小学华文及淡米尔文为检试科目。
这是战后华敎一路来的发展情况,很明题旳随看敎育政策,华文中语的应用是一年一年
46
的减少了。
华敎问题究竟指的那几项,约略地道来,可分为:
1•媒介语问题。
2 •董事部问题。
3 •师资问题II恢复高中三会考,南大、台大学位临时敎师等。•
4 •独中问题。
诃三项主要是针对华文国民型小学而言。
(1 )媒介语问题(以下附有日期者为摘录报章新间)。
七0年二月十日,废除华、淡米尔文为五年级检定考试科目。
七0年九月廿八日,恢复华、淡米尔文为五年级检定考试科目。
七一年十一月十四日,敎育总监哈志韩旦在祇城指出••一九七五年起,英语、华语、及 印语媒介国民型小学六年级,将以大马语为敎学媒介。
自六八年以来,英文国民型小学就已经逐渐改变。预定在七五年,全部英文小学将被改 制为国民小学。其他以母语媒介语的小学又将如何呢? ,,
(2 )董事部问题
47
七。年十一月一日,董事部无权聘请新敎师。
七一年十二月三日,敎长披露••政府已经决定解散全津学校董事部。 七二年一月六日,一九七二年敎育修正法令:废除现有的董事部,以中央局取代。
自本邦有华校以来,董事部的功绩,一向是不可磨灭的。七二年一月九日辈总副主席林 晃升先生在联合邦华校堇总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这么说:「董事部是华校的一关9华校的逐渐 变质,是以改组董事部为第一步。」他认为要确保华校的不变质,辈事部的继续存在是非常 需要的。
(3)师资问题48 七一年五月十二日,柔州华校华敎联合会将修函敎部申诉五十间华小无正式校长。 七一年十一月廿三日,雪州华小明年缺乏三百五十名敎师。
七二年一月三日,柔州各语文学校昨开学,因敎师人数不足9许多学校不能应付。
七二年一月四日,柔州各校三百华校临敎职位迄无头緖。
七二年三月六日,柔州华校发生敎师荒。
华校敎师的缺乏,在本国是一项极严正的问题。老师们的相继退休9合格敎师供不应求 ,构成了这问题的严重性。这造成了每间华小都有临敎的现象。这些临敎,大多是已经敎了
好多年的。解决敎员的不足,可以一面训练临敎,一面承认台湾各大学以及南大的学位。我 们看:
七二年七月廿八日9逾千华校临敎申请参加受训,二百五十人被录取。
七二年九月六日,敎长在上议院答复叶庆炎上议员询问说••解决华校师资来源,不必复 办高三会考.....并表示无法接受(为数二千左右的)临敎受训。
对于南大台大的问题,敎长答应在年底之筋答复。
校长为一校的灵魂,纵观全马数千华小,竟有很多仍无正式校长,甚至有些已有四、五 年之久。这种现象很难忽视。 -
(4 )独中问题
自从本邦中学改制以来,独中在维护华敎的过程中,扮演了秘极的角色。改制以后,本 邦再无所谓的华文中学(独中除外)。国民型中学完全以英语为媒介。随着新的敎育计划, 一九八。年起,本邦所有的中学都是以国语为敎学媒介。也就是说,到八O年,本邦的中学 都将成为国民中学。
华文独中有它的价値。独中一向来就由华人社会的拥护和支持,它的继续存在与否,有 待华人自己去决定。
49
近两年来,对华敎的前途,已经是比较有人提出来讨论,这总算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在 这方面最为出力的,无疑的是各敎师团体,校友会和社团。各华人社团在彼等的常年大会上 偶而有提出三两个有关的议案,或发出几声呼吁。
和华敎最有密切关系,并且也最积极地活动的,首推敎总和董总。 一九七一年,紧接着在语文出版局举行的全国敎育大会之后,敎总在常年大会上要求各 政党正视有关华、印学校的发展。这适时的指出,显示出敎总对华敎的深切关注。 七一年十二月四日,敎、董总联合马华敎育委员会主催了 一项全国华校董敎大会。华敎 问题的硏讨以此次的规模为最大。大会发表了以下几点,要求政府: 丄,保存华校董事会之组织及原有职权,以示尊重华人社会办理华校之传统。
2,确保华文小学以华语华文为主要敎学及考试媒介,永不变质。
3,实施阿兹报吿书之建议,恢复高中会考,使华文小学师资有来源。
4,承认华文大学学位。
5,其他诸如国民型中学的华文授课时间,临时敎师受训等问题,公正合理,要争取到 公平的解决。
50
•二二 -
三大机构在七二年间也曾举行会议和座谈会,谈商有关问题如董事部,独中,.临敎等。 (三) I ,• 有关于华敎,要谈的,要讨论的,要实行的,有很多还要做。另引述一些事情E后・" (丄)七一年卜二月,三大机构联合提出请政府尊重华人社会,保存华校董小部。七 年一月六日敎长宣布废除聚部而代之以中央局。一月九日坦敎总请敎育部在派校长前给辈 事部一个月通知,让萤事部表示意见。
(2)无法恢复高中三会考。
(3 )临敎问题,据说解决了大约十份之一。
(4 )华文大学学位的问题仍未解决。 I -(5 )在确保华小的不变质问题,敎总主席沈慕羽先生曾说.•「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 直到如今,还没有明朗化,使人焦虑。」(见七一一年八月十三日三大机构华敎工委会第五次会议纪录。) 华敎的前途是渺茫的。马大华文学会本月廿五及廿六日在语文出版局主催这次华敎硏讨 会,希望硏讨华敎所面临的一切难题,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希望通过这次硏讨会,使华 人社会对华敎的本质有所认识,当然我们对这次的硏讨会不应存有太大的奢望,但这次的硏 讨,最少会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51
马大华文学会订十月下旬 在吉隆史语文局 彩辩华教硏讨会
南洋商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九月廿一 S
〔吉隆坡廿日讯〕马大华文学会为贯彻该学会推广并发扬中华文化之宗旨5经订于十月 廿五及廿六日两晩假本坡语文出版局礼堂主催一项有关华敎问题之研讨会。
除了上述「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将为该项研讨会第-晩之讨论主题外,第二晚之研讨 主题为:「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力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 、 据马大华文学会负责人指出••此项研讨会乃旨于引起我国各阶层人民对我国当前华敎问 题之普遍关注。该学会并希望此项研讨会能针对我国华敎所面对之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 看法。 , I 据悉.•受也参加此项硏讨会者将包括我国文化及董敎界知名人士,此外,各民间团体亦 将受邀列席。
52
马大华文学会下月廿六 将假语文局主催 华教问应硏讨会
星洲日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九月廿三~日
?' (吉隆坡廿二日讯)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这是我国千万华族人士所密切关注的问题。 昙华文学会为贯彻该学会推广并发扬中华文化之宗旨,经订于十月廿六及廿七日两晩,假 本坡语文出版局礼堂,主催一项有关华敎问题之研讨会。
除了上述「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将为该项硏讨会第一晩之讨论主题外,第二晚之研讨 主题为:「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力及其所应扮演之角色。」 据马大华文学会负责人指出••此项硏讨会旨在引起我国各阶层人民对我国当前华敎问题 之普遍关注。该学会并希望此项硏讨会能针对我国华敎所面对之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 法。
据悉.•受邀参加此项硏讨含者将包括我国文化及辈敎界知名人士。此外,各民间团ffi亦 将受邀参加。
53
雪华高师同学会 南洋商报刊于 支持马大华文会 一九七二年九月廿六日 主催华教硏讨会
(吉隆坡廿六日讯)雪华高师同学会日前召开的第五次理事会议,通过热烈支持马大华 文学会主催的「华敎问题研讨会。」
此届会议是于本月廿四日上午九时假敎总大庾根华度举行。
主席为陈再南,纪录••王添徒。
出席者.•陈再南,林桂华,梁仕铭,王谦怡,王添徒,曾火仁,张兴,张炼英,林金己 ,黄岳槐,尹建香(保代),尹安保,叶雅诚,黄机运,丘慕龄。
议程.・(1)覆准前期议案,桂华提议接纳,谦怡附议。众认无讹,一致通过。
(2 )主席陈再南报吿:
A •该会联合其他团体登报(星洲日报)幌陈六使先生逝世。
B •接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来函••该会将于十月廿五日、廿六日假吉隆坡语文出版局主 催「华敎问题研讨会」,希望该会给予精神上与经济上之支持。讨论结果••该会热烈支持,
54
并请各同:祯群眞?接得报名表格相当多,•并蒙森州音乐界摆叫应话 (3 )讨普卩3•, 国‘本届将不灌裂唱片‘展来 i|典1 1罚"1 I膈京?? 马大华文学会作r-
、华教问题硏讨会
获得热烈支持 有 '匝日 来兴04I11II0打 关 一?|||1|1 11 |发1 |«ioliI注?* 如吉隆坡华敎师会,雪华师耕同学会等亦经议决给于此1讦,W尤土列陆底宅;林 孔套sI耕旧丽露篑Ir如争对之许多1
中国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十月八日
55
,如师资来源,董事部职权9南大台大学位之承认以及独立中学之前途等诸作精辟之发言。 此项为期两天之硏讨会将于本月廿五及廿六日晩上七时三十分正假本坡语文出版局礼堂 举行。第一晩之硏讨题目为・・「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第二晩之研讨题目则为・・「民族敎. 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 正当我国华敎面对诸多难题之际,马大华文学会希望此项硏讨会能够更进一步引起我国 各阶层人民对华敎问题之关注9认识问题之本质5以便未雨绸缪9团结我国华族社会9共商 维护华敎之春秋大业。 < 马大华文学会许多同学殷切希望此项研讨会能为我国华敎问题提出新方向9剖佣问题密 结,以便为彻底解决华敎问题而努力。
披悉••为了隆重起见,研讨会主办当局还将发函邀请我国各文敎民间社团列席,马大华 文学会也欢迎各界人士届时HU往聆聴。
56
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 下周二四主催 华教问题辞会 林晃升饶师泉吁华团踊升出席 表现华人维护华教决心 (本报吉隆坡廿一日讯)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为发扬中华文化及促进我国各阶层人士对 华敎问题之广泛关注起见,经定其本月廿五及廿六日两晩七时半,假座吉隆坡语文出版局税 堂主催「华敎问题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全国华核萤总及敎总文敎界知名人士莅临主讲,主 办当局规定硏讨题目,首晩为.•「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次晩「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所 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扮演的角色」,各情已志本报。
全国华校董总副主席兼雪兰莪嘉应会馆署理总理林晃升对上述硏讨会之举行,表示大力 支持外,并指出这问题不但华校辈敎团体关注,全国华人团髄,甚至个人亦非常关注,我们 马星嘉应会馆联合会历年代表大会都通过争取华敎平等地位的决案,所以我吁请全雪华人团 体,乡食,届时派出代表列席这项华敎问题研讨合,以表华人维护华敎的决心。
星洲日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二日
57
马星华人医药总会理事长兼雪兰我茶阳回春値主席饶师泉受访问时指出9华敎问题是华 人广泛愿注的问题,这次马大华文学会主催硏讨会,非常有意义。尤其是确保华校不变质, 这是非常正要的问题。我们必须群策群力设法予以确保不变质。所以本会馆经选派本人与赵 浆儒律师为代表,马星华人隆药总会已选派欧阳涛与赵德霖为代表,中马中医师公会亦已选 派黄淑平与高哲光两医师为代表列席,我希望受邀或被辿漏受邀的社团合馆9届时亦能踊跃 派出代表前往列席,表示我们对华敎问题的关注与爱护。 为大华文学会明日起一连两晩 主催华教问题研会 广幽呼百团体列席 俾集思广益确保本邦华枝不变脚 主讲者沈慕羽陆庭谕梅晃升等人 (吉隆坡廿三日讯)马大华文学会将于本月廿五及廿六日晩上七时半假马大经济学院主 催一项连续两晩之「华敎问题硏讨食」。首晩之硏讨题目为・•「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次 晩题目则为••「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应遂出
星洲日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四日
将#R会.1
58
席硏讨合之主讲者计有••马来亚华校敎师公会主席沈慕羽先生,副主席陆庭谕先生;马来亚华校 董事联合会总合副主席林晃升先生,根城华校辈事联合会主席庄汉良先生9前敎总主席,现 任马六甲培风中学校长黄润岳先生,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主席傅孙中先生以及马大华文学 舍代表。
由于华敎事关我国华族敎育大事,为了广泛团结我国各社团以表达华族社会维护华敎之 决心,马大华文学会并发函全国四百余民间团体,遨请派出代表列席是项硏讨可。不过由于 主办当局未能得到全马所有社团之地址,有所遗漏乃难免者,马大华文学会特吁请被遗漏而 未受邀请之社团会馆亦派出代表二位列席,以共商维护华敎之大计。马大华文学会也领请各 界人士踊跃出席两晩之研讨会。
据主催当局透临,当前我国华敎之诸多难题,如敎学媒介语,筮事部职权,师资来源, 南大台大学位之承认,独立中学之前途等问题,都将由各主讲者逐一提出讨论。次晩之主讲 者也将针对民族敎育与多元社会之关系,民族敎育问题之根源,单元文化多元文化之演变等 问题,提出硏讨。马大华文学会希望此项硏讨会能激起我国各阶层人士对华敎间题之关注, 以便最终彻底地合理解决我国华敎问题。 17 由于华敎问题乃为我国当诃重大周题,故自有关消息发表以来,深获各界人士给予精神
59
与经济方面之大力支持。马大华文学会对此表示十分感谢。马大华文学会也对星光戏院报效 幻灯广吿表示谢意。
目前接获捐款
已达千三百元
(本报吉隆坡廿三日讯)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为发扬中华文化及促进我国各阶层人士对 华敎问题之广泛砌注,特订于本月廿五及廿六日晩上七时三十分假吉隆坡语文出版局礼堂主 办「华敎问题研讨宜」受邀出席之主讲者包括我国董敎及文化界知名人士。第一晩之硏讨题 目是「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第二晩题目是「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
该学会曾广邀各社团派出代表参加硏讨,请给于精神上及物质上的支持。兹悉华我董总 ,敎总,吉隆坡华校敎师公会,雪华师训同学会及雪华高师同学会已联合捐助经费八百元正 。并呼吁各团眼代表及各阶层人士踊跃出席,为捍卫民族敎育,促进中华文化而努力。 另悉,雪兰莪嘉应会馆乐捐五百元正。热诚捐检9必将有继!
60
(吉隆坡廿二口讯)马大华文学会将于本月廿五及廿六日晩上七时半,假此间语文出版 局主催-项华敎问题硏讨会,针对「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及「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 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问题,还请蛍敎界人士进行集思广益的讨论,共商维 护华敎千秋伟业之计,以便为彻底解决久悬未决的华敎问题而努力。
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认为这项研讨会的召朋3是非常有意义和切合时需的。因此呼范 该会会友,各华人社团,校友合,同乡会给于这项硏讨会全力的支持,并于届时派出代表参 与其盛,以表示吾人制田前华敎问题的关心与爱护。该会特此预祝研讨会成功召开,胜利结束 ,同时取得豊富的成果。
61
10/81 Pejabat Ketua Polis Dgrah
Polis DiRoja Malaysia, Kuala Lumpur
hb Oktober, 1972.
Encik Lai Sin Siang,
Persatuan Bahasn Tionghua, c/o Pejabat Kajion Cine, Fakulti Sasteva,
Universiti Molaya
Ktmln. Lumnur
Encik,
MenRndfrkaH SeminnK
Surat incik yang bertarikh 8hb Oktober, 1972 ada lah dirujokkan.
2. Dukachita di maolomkaH bahawa permo-
honan encik tldak dapat kelulusan.
Saya vang jujor,
/ / B ,•、4 i 6
(K ARUMAlNATH AN J b.p. Ketua, Polis Daerah, Kuala Lumpur#
s •
F/Per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日接获警局公函内容翻译如下: 台端:
台端十月八日来函有关申请华敎硏讨会 准证事已经收获。
找很抱歉,贵会旳申请不被批准。
K.ARUMAINATHAN 上
62 代警长(吉隆坡)
华教问题硏讨会宣吿取消 当局拒絶发出准证 马大毕文学会对 此举表示抗议 惟将依照原定计副出版一专河
星醐日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五日
(吉隆坡廿四日讯)马大华文学会今日接获有关当局之通知:原定十月廿五,六日召开
「华敎问题研讨会」不被批准举行,有关当局对是项决定未作任何解释。 马大华文学会对当局拒絶发给研讨会之召曲准证表示抗议,并对公众人士表示M意。
针对我国的华敎问题,马大华文学会坚决认为:
(一)接受母语敎育乃人类的基本权利,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各民族应享有一套完整的
母语敎育他系之权利。平等对待各民族敎育是团结各兄弟民族一致共同建立一个公平进步社
会的al要条件,此乃符合广大人民之利益者。
(二) 为确保华校师资之来源,有昧当局应立卽恢复高中会考,无条件为我国全健华小 临时敎师开办师训班以及承认南大,台大学位;不应再继续忽视广大人民的愿望。
(三) 辈事部乃我国华校之褓a,为我国华校出钱出力,功不可没,马大华文学会坚决 反对任何有关取消董事部职权之措施。
63
为了更有效的维护民族敎育之生存,马大华文学会呼吁我国华族社会团结起来,自力更 生,发奋图强;并呼吁全国社团,会馆,校友会各自成立关心华敎小组,密切关注我国华敎 之前途。 •
马大华文学会忠诚感谢各主讲者,各社团,校友会在筹备此研讨会之过程中给于经济及 精神上的支持。再者,原拟出版之「华敎问题研讨会专辑」将照旧印发。对于热心团体,人 士资助之款项用途,学会愿聴取恵捐者之意见,以作出更妥善的安排。
沈慕羽表示遗M
(本报马六甲廿四日讯)马大华文学会,本订于明后(廿五及廿六日)两天晩上,假马 大经済学院,主催华敎问题硏讨会。由马来亚华校敎师总会主席沈慕羽局绅,副主席陆庭论 ,马来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副主席林晃升,柝城华校辈事联合会主席庄汉良,J刖敎总主席 现任马六甲培风中学校长黄润岳,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主席傅孙中以及马大华文学食代表 等先后依安排秩序负责主讲,此项消息今日已刊出各报章。
然而今日上午十时许,敎总主席沈慕羽接获由首都拨来的长途电话吿知••马大华文学会 主催之硏讨会已被有关当局拒絶批准举行。
64
沈慕羽接获其延话之后对记者说・。「这是很可惜的事」。 沈氏盼望有关当局应予以批准,佃该研讨会能如期的举行。
沈慕羽今日也向报界公昭宜布,他将于明年七月间退休。因此他盼望后起之秀能比他更 努力地共同发展敎育文化工作。
•教总促当局解释
•(吉隆坡廿四日讯)马来亚联合邦华校敎师会总会今日发文吿如下: 由马大华文学会主催的「华校问题研讨会」开不成了,吿吹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华,乂 学舍办争人员不力吗?不,他们积极筹备了 一个多月,多方策划与联络,干劲冲天。那是因 为反应冷淡而吿吹吗?也不是,各方对这个研讨合的期望是殷切的,是熟烈的,是重视的。 精神与物质的支持,源源而来,令人十分鼓舞。那是会议场所有问题吧?也不是,华文学会 租定了语文出版局视堂与马大讲堂,那是举行研讨会的好场所。那末,究章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是申请不到准证。为什么警方不发准证呢?主催硏讨会者是我国最高学府马大的华文学 会,是合法的组织。硏讨会的主题是国家现存与面对的问题,正在各方热烈讨论中。主讲者 与聴讲者又都是公民。大学生走出象牙之塔,本着国民的天职与国民共同关心国家大事,是
65
符合国家领袖历来的愿望,也符合社会的愿望,而此举竟不获批准,诚风不可思议之事! 我们华校敎总对此不胜临深履薄之感!窃以警方旣然采取如此措施,必有所本,应该据 实昭吿全国,勿贻民主之讥!而本总会亦必将在下次三机构华敎工委会中提出检讨0
华教问题硏讨会宣吿取消 董总林晃升吁马华 应切当局撩理力争 使会议能召开障和it伞人心声 马南大校友含促IH眷不浪召开理由 (本报吉隆坡廿H日讯)马来.亚联合邦华校蛍事总会副主席林晃升今日针对马大华文学 会主催「华敎问题研讨会」被有关当局拒絶批准举行事代表全国董事总会发表谈话如下: 马大华文学会主催「华敎问题硏讨仓」因当局拒发准证而宜吿取消了,这是非常遗憾的 。林氏指出••我们认为这是全国性的大问题5为避免华族人士在直冤上5或因感惜的冲动 而走上「沙文主义」的道路,以及•让他族兄弟更了解母语敎育的重要性,莫过于让人民自由
星州日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六日
66
的,以不偏不倚的公正态度,站在学术立场去分析与检讨,较诸禁止将会有更良好的效果。 这样一来对促进种族和谐更有帮助。我们深信在硏讨会上,会更客观地指出马来西亚文化的 正确路线,同时,这个研讨会的主催者是我国最高学府的成员,这一群是没有政治野心的, 纯粹对本邦的文化敎育在学术上作建设性的硏讨,其宗旨是纯正的,基此理由,辈总是给予 热烈的支持的。
林氏继谓・・董总希望当局对华文敎育问题能够以公正态度,站在马来西亚国家立场去处 理,对于朝向正确立场的研讨会之被取消,是不智之举。
林氏最后指出,马华公会总会长敦陈修信于今年九月二日马华公会第廿一届常年代表大67 会致词称:「华人的语文与文化,只要我们要它留存多久,它就留存多久。只要它有其可扮 演的角色,除关我们的宪法已保证其存在和保留的一项叩实之外,其内在的活力,是可以确 保它在我们国民生活中生存的」。职是之故,董总衷诚希望号称为我国华人最大政党,也是 联盟伙伴的马华公会总会,尤其是马华敎育中央委员会领导层诸公,对此次研讨会之被取消 ,应予以特别重视,而能坦诚的向政府最高当局据理力驱,务使这个研讨会得以顺利举行, 俾华人心声有表达的机会。
(吉隆坡廿五日讯)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今日发表声明,对于当局不批准「华敎问题
研讨会」的召开,表示非常逍忆,并要求当局解释不批准的理由。声明全文如下: 言深受各界关注的「华敎问题研讨会」在有关当局不批准的情形下,宣吿取消了。 2们对于当局没有提供任何理由而断然拒絶是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非常逍憾! 人民有权知道9作为一个合法团盈5按照规定手续申请主办公开研讨会,以研究本邦当 前面对芦大问题,为什么不被批准?全陇马大的师生有权知道,作为马大的一个学生组织, 在马大讲堂内主办公开研究会,为什么也不允许? 除非当局蚪此给予淸楚的解W,否则将不能消除人们的不安与疑虑。 暮教硏会不准召开 南洋滴报刊于 尊孔校友会表遗徳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九日 (吉隆坡甘八日讯)专闸我照孔学校校友会针对当局不发准证予马大华文学会主催「华 敎问题研讨会」表示也憾。 -■J 该会在一项声明中认为,在民主社会制度下,公开集会及言论自由乃为人民基本权利之 一。在民主国家宪法均有规定给予人民基本集会及言论自由的牖利‘以反映对公众事务的.总 见。对于这次马大华文学会主催「华敎问题研讨会」,当局不予批准,引以为憾!
68
三大机构华教工委会 南洋商报刊于 展期下月十二日晩开会 一九七二年十月三十日
(吉隆坡廿九日讯)蛍总、敎总及马华公会敎育委员会三大机构华敎工委会,原订本月 廿八日召开的会议已经展期到下个月十二日晩上八时正在敎总根华厅举行。
会议将讨论促请政府批准马大华文学会所主催的华敎问题硏讨会提案。此外,亦将讨论 聘请专职秘书争宜。
会议也将检讨下列前议各事:(一)辈事会职权问题,(二)校舍或敎室扩建问题,( 三)师资训练问题及(四)恢复华敎髙中三会考问题。
内政部发文吿解释 警方拒准马大华文学会 主蝉『华教研讨会』原因 (吉隆坡二日训)内政部今日发表交吿解释说,警方不批准马大华文学合举办「华敎研 讨会」是因为该学会欲在校园外举办并且要让公众人士参加。
南洋商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三日
69
警方曾向该学会建议••在大学园内举行此硏讨会,并且只限学生、沟师及主讲者参加。 内政部文吿译文如下:
自从一九七二年十月廿四日以来,数个团体及反对党曾经在本地华文报章上发表文吿, 指控政府有所谓压制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因为不批准该学会举办一个有关华文敎育的研讨 会。关于此事,内政部欲提出澄淸如下:
(一) 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一日该学会曾经向吉隆坡警区主任申请准证,以便于一九七二 年十月廿五日和廿六日在吉隆坡语文出版局举办一个硏讨会。在研讨贪上讨论的事项是:
(A )如何确保华敎不变质;
•( B )民族敎育在一个多元民族社台中应享有基本权利及其应扮演的角色。
(二) 该硏讨会将是公开让公众人士聆听,多名华族知名人士将受邀为主讲者。
(三) 鉴于上述事实以及该学会乃是向马来亚大学当局注册的一个学生团后,警方遂认 为此项研讨合更适宜在大学园内举行,在那耍具有所有的利便来进行此事,因此,欲在语文 出版局举瓣该项研讨会的申请书被拒絶。虽然如此,警方曾向该学会建议••在学园内举行此 项硏讨会,但只限于学生,讲师及各主讲者参加。
(四) 内政部对于警方此项决定,感到满意。
70
马南大三间校友会重申
、吁政府无条件宣布承认南大学位备日报刊于 反对一切分割南大学位之做法 £8日报干于 决定南大校庆日为南大校友日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七日
(吉隆坡五日讯)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毗吐南洋大学校友会,根城南洋大学校友会 ,今日2£申要求政府无条件宜布承认南大学位,反对一切分割南大学位的做法之原则立场。 该三校友合郑重表示,要求政府马上宜布承认南大学位,乃是全马华人的一致愿望,南 大校友絶对不会放弃这项合理要求。
根据本月一日报载,新加坡会计师协会已经发出表格,给南大会计系旧制同学廖加检定 考试,这意味着新加坡会计师协会的少数负责人,为了维护本身的旣得利益,已决定不顾社 会舆论的纷纷谴责,硬要从鋭蛋里找出骨头来,将南大会计系毕业生分割为新制旧制两种, 限制多读一年,且人数占多数和已有辉煌表现的蔚制同学直接入会,对此,该三校友会除了 再度提出最强烈的抗议外,并促请星马各民族正义之士,认请这一小撮人的可怡面目,在各 方面勿与他们合作,促使彼等企图壁断整个会计専业的可耻目的不能得逞! 该三校友会的代表于今日中午十二时假此间美都饭店举行午餐会,餐后并于马来亚南大
71
校友会会址举行联席会议,讨论共同利益问题。出席斐会及会议的三地代表9计有马来亚南 大校友会••傅孙中,陈培和,胡水,黄步强,苏恵知,欧阳励兴,尹鸿之,周水源,毗吹南 大校友会:邓发根,刘润泰,伍发案,马振天,根城南大校友会••洪恵飘,骆润徳,陈汉和 ,劳可钓,会议由马来亚南大校友会主席傅孙冲主持。
今日的会议会对如何统一校友会的组织及更好地照顾校友福,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 论。为了表示对母校的关熏及促进南大校友的团结合作与友爱,会议一致决定规定每年三月 卅一日南大校庆日为「南大校友日」,三校友会将于该日同时在各地举行庆祝晚宴,藉资纪念。 一致妾表明年后辨马来文纟 I 对于南大于今年开始停办马来语文学系,该三校友会已于今年初致函南大当局,力陈其 不当,要求母校认眞考虑收回成命,今日的会议于讨论此事时9 一致决定要求母校于明年开 始复办马来语文学系。
会议认为,南大是星马的大学之一,是为应本地区国家与人民的需要而创办而发展起来的 ,南大的拥有马来语文学系,将使南大更富于本地色轸,也是南大历来注重多种语文的象征之一。 有关当局不批准马大华文学会申请主办「华敎问题硏讨会」一事,三校友会同声表示遗 憾,并促请当局俯顺民意,重新考虑该会的申请。
会议最后决定下次餐会及联席会议将于明年初在槟城举行。
72
马大华文学会澄淸 内政部卄一月三日文吿 内政部终于发表了 一篇文吿,意欲澄淸因「华敎问题研讨会」被迫取消而引起的诸多猜 疑和不满,以免广大民众以为「政府『压制』马大华文学会」。内政部的这篇文吿是很合时 宜的,我们对当局的这项行动感到十分欣喜。可是,在谴了这篇文吿之后,我们对警方的「 理由」,坦白的说,却是愈看愈感到胡涂,对警方的眞正用意,也愈发感到扑朔迷离,迷惑 不解了 !
华文敎育问题是殖民地统治者为了本阶层的利益而蓄意泡制出来的。但是,时至今日‘ 这个问题仍悬而未决,令人惴惴于怀。这是所有人民所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各阶层人士 一直 都很关心它,正在热烈讨论它,举国上下都希望能早日寻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这么一个 重要的问题,极需广大民众齐众一堂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我们因此无法同意为了贪图-点 点的「便利」(?)便关起门来,『只让学生,讲师和主讲者参加』! 一 我们一直都认为,在一个法治的民主国家里,人民应有自由—意见,或褒或贬,针锢
73
时弊的基本权利。这项权利是不可侵犯的,是受到宪法保障的;所有国民都应维护它,更何 况是宪法的捍卫者之一的警方耶?因此,我们对这次硏讨会的被拒絶,确实感到很惊奇、失 望。我们对警方的眞正用意百思不得其解,旋又由不解产生了疑虑,由疑虑又产生了不安。 (疑虑和不安在一个民主,进步的社会里,是不应该有的,但在警方出来澄淸之前,我们只 能够有II疑虑和不安。)
本学会将会向内政部长呈函上诉,希望当局能俯允广大人民的要求,以开明的态度让该 硏讨会按照原定计划另择适当日期召开。
74
鸣
谢(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本学会此次原订于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五日及廿六日假语文出版局主催『华敎间题硏讨会 』,在钥备过程中得到各地社团及公众人士给予精神上及经済上大力支持。虽然该项硏讨会 因不获当局批准而未能如期召囲,本学会对各界之赞助人士及支持者,谨此致以万二分之谢意。 本学会并谨此向下列各方致谢: 参加『华敎问题研讨会』主讲者: 全国华校敎总主席 全国华校敎总副主席 马华商联会主席 全国华校董总副主席 马六甲培风中学校长 马来西亚南大校友会 赵桑儒律师,星洲日报主编陈见辛先生,前普主席叶鸿恩先生•星光戏院,各界人士 及诸商翁慷慨捐助。
沈慕羽先生 陆庭谕先生 庄汉良先生 林晃升先生 黄润岳先生 傅孙中先生
75
捐助『华教问题研讨会」者名表
(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马六甲华校敎师公会,雪州嘉应会馆,庄汉良先生(以上捐助五百元正),马来西亚联 合邦华校敎师会总会(以上捐助三百元正),韩江中学辈事长刘惠诚先生(以上捐助二百元 正),槟城广东会馆,板城广东篮汀州会馆,新山中华商会,雪华校高师同学会(以上捐助 -百元正),马来西亚南大校友会,马来西亚华校师训同学会(以上捐助四十元正),郭兄 弟有限公司,协和纸业公司(以上捐助三十元正),东源有限公司,杨朝长先生,公利公司 ,MFKhooTeckseng,裕利桟酒荘,兴发五金,国利摩哆公司,魏先生(以上捐助二十元 正),陈世荣先生,再顺兴有限公司,张武易先生,怡和公司,达隆布荘,达豊布庄,达强 布荘,振兴公司,无名氏,荣和汽车公司,英泉茶室,丰隆窦号,永兴洋服,Rodney,林 文良公司,嘉宾酒家,Mr・Te。,王先生,联成公司(以上捐助十元正),叶正洋先生,团 兴琥,赖维仁先生,何溢盛,陈県翼先生,天成寳号9万德号9楠源公司,广潮生有限公司 ,中兴贸易公司,万源兴公司,徐先生,永兴公司,同利楼,贝化洋服,无名氏,立兴企业 有限公司,立美德,联昌药行,商务印务馆,亚洲无线电,联合机器厂,陈建筑公司,爱义 宝号,祥兴旅行,南洋美术文具有限公司,大生堂,英泉茶室,卢先生,爱铭茶室,大安隆
76
宝号,美化实号,四来香,合发五金商,赵先生,诚济药行,一马华印务公司,林先生,刘医 生,顺利茶室,振顺宝号,叶先生,杨先生,马士覚子零件行,明兴宝号,万昌宝号,新得 利寳号,蔡公司,国泰适器公司(以上捐助五元正),宋群光,兴业汽车有限公司,美华鞋 店(以上捐助四元正),联邦洋服公司,陈光先生,杨先生,天和茶室,广利宝号,有利实 号,Mr Lim,成发宝号,束方宝号(以上捐助三元正),新生堂宝号,联和酒业宝号,华 汉寳号,万裕和宝号,无名氏,叶树动先生,关先生,宝利摩哆公司,建源茶室,新德丰宝 号,建美洋服,陈女士,英泉茶室,仁利茶锭室,Dr・Kok,王钦先生,马先生,星光摄彩 室,振威有限公司,德发洋服,潮隆成实号,同祥宝号,中央鞋厂,广强洋服,福建贸易公 司,信昌鎌行,林金煌,南香饭店,联益宝号,Onn Y_n no- Bhd・,洪记,中央电器,陈东 俊,Harrabm I8ma_-,华商寳号,Sharon bin Azin ,许女士,联邦家私公司,陈太, 陈师光,华联铁厂,清时康药行,荘如仙杂货店,侯先生,南成兴,永潮兴贸易公司,济生 约行,广发公司,大安堂,汇中无线迎公司,天聊宝号,公平实号,天华宝号,嘉华餐室, 美兴宝号,远东宝号,华侨宝号,福利泉公司,国际摄影公司(以上捐助三元正),金马洋 服,逹明宝号,百利宝号,无名氏,李先生,新兴隆,利兴公司,永华宝琥,黄小姐,许先 生,黄昌权,张先生,华侨派报社,杨先生,李国强先生,大通公司,蔡先生,李先生,茂
77
兴琥,南方茶室,郑先生,陈小姐,彻宁宝号,万春济,冯强公司,黄万兴先生,冯子云, 周先生,新利兴宝号,Kee Agency,Derk op-oian ,陈先生,徳星无线电贸易公司•'王健 能先生,颜先生,中南五金公司,福和茶安室,Mr・L-m, Miss Ye。Ms Kee ,和振 宝号,新梧宝琥,沙鸵摄影社,泉盛寳号”新加坡美金香分行,同大贸易公司,赖女士,陈 先生(以上捐助一元正)。
78
* ;S"
毕教问题专辑 出版者:马大华文学会 一 印刷者:吉隆坡坚申印务公司
非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