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共部队中战地医生们的事迹
林东、妮翊、罗雅梅
万家安编辑
目录
序
扉页
代序
林东访谈录
1.我的家庭背景
2.迫迁到劳勿新巴列新村
3.只身到了北京
4.到越南学习医科
5.启程返回马泰边境
6.学以致用,投入医疗工作
7.一个训练有素的部队医疗班子的形成
8.翻山越岭抢险救急
9.下山
我的回忆:妮娜撰写
1.序曲:向往和选择
2.离家,为了实现向往和愿望
3.美丽的向往-私自潜往中国
4.学习在越南——越南在战斗中
5.进越南医务干部学校学习
6.再度回到北京
7.长征的开始
8.投入了战地医务
9.军旅生涯中——所见所闻所感
10.余晖余热,自立生活
11.后记:病中忆战友
罗雅梅访谈录
1.我的家庭和三哥罗喜明
2.被捕与驱逐出境
3.一个改变我的命运的契机
4.在越南的学习生活
5.走上部队医疗工作的岗位
6.我的医疗团队
7.在部队的医疗经历
8.救下LongMarch
9.喜结良缘
10.欢送出阁喜上眉梢
11.难忘旧友情
附录1:监禁在太平营的女同志
附录2:与李明一起驱逐出境的难友们的补充资料
序
人是社会的产物,他的行为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反过来他的行为也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本书的三位主人公,曾经面对的社会,是一个战后短暂的和平,经济凋敝,社会紊乱,百业萧条,民不聊生的局面,1948年6月英殖民主义统治者发动殖民地战争爆发后,战乱更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危机。面对着这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该做些什么,该往何处去?三位主人公做出了自己人生的选择。本书所记录的,就是她们的选择和她们一以贯之的实践。
三个人来自不同的背景。根据了解,原名谢兰芳的妮娜的小学教育是吉隆坡华侨学校,即后来的燕美小学,在校时,深受班主任雷耀辉老师的影响和启蒙;在坤成女校念中学时,和进步同学的交往中,借阅了不少的描述新中国的美好生活的书籍。在看似温柔文静的外貌下,她有一颗涌动的向往和热烈的追求。到了英国后,她选择了潜往中国。也因此有了后来参加越南培训计划的一页。
罗雅梅走的人生道路,离不开她的三哥罗喜明烈士的影响。她参加了进步的地下组织,但在我对她的访谈中,她鲜少作出这方面的忆述。她被捕,坐牢,竟至驱逐出境,也许之前她完全不曾想过会有这样的人生遭遇。但人生总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际遇。她认识了李明,这个有着长期而不平凡的政治历练的老革命,慧眼识英雄,她给了罗雅梅一个影响她一生走向的机会和选择。经过深思熟虑,罗雅梅终于勇敢的抓住了这个机遇,接受了挑战。
林东,她在别人眼中是一个“红二代”,她看似别无选择的接受了父辈的安排,走上了野战医疗的道路。其实不然,从林东云淡风轻的讲述中,读者们应该会注意到,假如不是当时组织的需要,她选择的是修读政治经济学的科系,她原本就有为社会为国家而学习知识的念头。不仅如此,她的家庭出身,她从小接触到周围的长辈们,都是些为了成就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随时准备放下自己的一切,包括家庭和生命这样的人。这些长辈影响和教育了她。
三个人在接受了党组织的安排,到越南,这个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前沿地区。这里有着最适合学习和实践野战医疗知识的地方。六十年代初期,马共决定施行新方针,重振旗鼓,根据斗争的需要,其中的一项,就是培养一批真正受过野战医疗训练的白衣战士。马共曾经组织和派遣数个批次的青年干部到越南学习。据现在所知道的,方小浪和林德籁夫妇,接下来是本书的三位女同志,再后来是罗兰的“八大金刚”。历史就是这样创造了机遇,给本书的三位主人公谱写了不一样的青春,她们的奉献,永留历史的记忆。
本书的编写,目的在和有兴趣的一般青年读者,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分享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应该说明,编者在开始提岀编写本书的计划时,获得罗兰、冯学俊(江平)和黄逸(少丰)的认同和支持,他们在交通和住宿安排上的协助;在访谈的过程;在封面设计方面,都有实际的参与和良好建议,谨此感谢。显然,这本书是集体劳动成果。但编者对本书的内容和编写,负有全责。
鉴于编者的学识和文字水平,必然存在着各种不足,欢迎批评纠正。
是为序。
万家安
2024年4月9日于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