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教育——基于自主学习、玩耍和信任的视角

 

表單的頂端

重新审视教育——基于自主学习、玩耍和信任的视角

 

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
作者 (美)彼得·格雷
译者 馬小鳳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核心思想: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对当前主流的强制性学校教育体系提出了深刻的质疑和批判。作者通过个人经历、进化发展心理学的视角,以及对狩猎-采集社会和另类教育模式(如瑟谷学校)的研究,强调了儿童天生具备自我教育的本能。强制性学校教育及其对自由玩耍的限制,不仅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还阻碍了他们发展责任感、自主性、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等重要品质。作者呼吁回归以信任为基础的育儿方式,并探索非强制性的、以儿童自主学习和玩耍为核心的教育替代方案。

 

关键内容和论点:

1. 作者的个人经历与研究动机:

  • 作者作为进化发展心理学教授,最初的研究兴趣在于哺乳动物的情感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 其子斯科特在传统学校的经历非常糟糕,被视为不良行为儿童,这引发了作者对教育体系的深刻反思。
  • 一次在校长办公室的经历成为转折点,作者意识到学校对斯科特而言是监狱,这促使他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教育,并允许斯科特按照自己的方式接受教育。
  • 作者的研究动机从最初对儿子的关心,转向对儿童群体以及教育的人类生物学基础的兴趣。他开始关注人类天性中哪些方面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并考察标准化学校制度之外的教育环境。
  • 引文:对斯科特来说,学校就是监狱,而他饱受牢狱之苦,这实在冤枉。
  • 引文:斯科特在校长办公室说的话改变了我的专职方向,也改变了我的个人生活。

 

2. 对自由玩耍重要性的强调和当前社会自由玩耍的衰落:

  •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与邻居鲁比一起玩耍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自由玩耍中蕴含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例如学习骑自行车。
  • 他认为,孩子天生就该自由自在地玩耍,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索,而不是依附于成年人。
  • 自由玩耍是孩子们学会交朋友、克服恐惧、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练习身心技能的主要途径。
  • 现代社会中,孩子们玩耍的自由不断被削弱,成年人对孩子的控制日益增强,鼓励和要求孩子参加由成年人指导的课程和活动,而不是自由玩耍。
  • 这种反对玩耍的态度不仅存在于学校,还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 引文:我们曾那样独立,那样自由。但要把这样的独立和自由给予现在的孩子,简直无法想象。这是社会的重大损失之一。
  • 引文:自由自在地玩耍是孩子们学会交朋友、克服恐惧、解决问题,以及在一般情况下掌控自己生活的手段和途径。

 

3. 儿童自由度下降与心理障碍增加的关联:

  • 作者指出,随着自由玩耍时间的减少,年轻人中焦虑、抑郁、无助感等心理障碍都在增加。
  • 他认为,自由玩耍是大自然教育孩子的方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非无助,学会掌控能力、自己做决定、解决问题、制定规则、友好相处、控制恐惧、发掘兴趣。
  • 成年人创造了一个异常的环境,过度指导和限制孩子,剥夺了他们玩耍、探索和追求自己兴趣的时间和自由。

 

4. 从进化角度看教育的生物学基础和狩猎-采集社会的教育模式:

  • 作者作为进化发展心理学家,从达尔文的角度研究儿童发展,关注儿童天性中主动学习的方面。
  • 他考察了狩猎-采集社会的教育模式,在这种社会中没有学校,孩子们对自己的教育负全责。
  • 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是知识密集型和技能密集型的,而不是劳动密集型的。孩子们通过玩耍来学习生存所需的技能,成年人并不刻意教育他们。
  • 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大人看待孩子和养育孩子的方式,控制自然的信念扩展到了对孩子的控制。
  • 狩猎-采集者不曾受到农业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孩子在自身力量的引导下自行生长、自主决定。
  • 引文: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孩子们倾向于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负责。当他们获得自由和途径,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追求自己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沿着多样化的、未知的道路茁壮成长,并获得迎接生活挑战所需要的技能和信心。

 

5. 强制性学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 作者回顾了西方世界公立学校义务教育体系的建立,指出其初衷是为了教养和塑造符合社会精英期望的孩子,而非尊重孩子的天性。
  • 早期的教育改革者认为孩子天生没有能力、不值得信任,需要学校的强制和纠正。
  • 公立学校体系逐渐变得越来越标准化,孩子们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被按年龄分班、统一教学和测试。
  • 学校日益强大和标准化,以女教师为主是为了降低成本和软化学校形象。
  • 学生的任务是守时、听话、集中注意力、服从权威,他们是不自由的。
  • 引文:对于创办这些学校的教育改革者来说,学校本就是教养机构,他们坚信孩子们天生没有能力、不值得信任,需要学校教育的强制和纠正来将他们塑造成社会精英认为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

 

6. 学校是监狱强制性教育的批判:

  • 作者直言不讳地指出,学校就是监狱,因为学生在学校里以非自愿形式被监禁且限制人身自由,必须遵守规则并花费大量时间做被要求做的事。
  • 他认为,不承认这一事实是美国社会文化的问题,因为承认会显得不礼貌,仿佛在指责那些善良的教育工作者。
  • 与成年人因犯罪而入狱不同,孩子被送进学校仅仅是因为到了上学的年龄。
  • 强制性教育意味着孩子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作者认为这种强制以及随之而来的监禁对孩子们是坏事。

 

7. 强制性教育的七宗罪

  • 罪状1:没有正当理由和正当程序就剥夺自由。 这是其他罪行的基础,民主价值体系的基本前提是任何人的自由都不应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被剥夺。
  • 罪状2:削弱责任感。 强制性教育让孩子们认为只要在学校按要求做一切都会很好,不再为自己的教育负责,形成受害者心态。
  • 罪状3:培养对权威的顺从和依赖。 学校鼓励孩子们听从成年人的指示,而不是自己思考和行动,这会阻碍他们发展内在的自我导向。
  • 罪状4:鼓励不诚实。 学校对成绩的过度强调和竞争压力,使得学生为了获得好分数而作弊,这教导他们成功在于别人的评价而不是自我满足的成就。
  • 罪状5:干扰合作发展,宣扬霸凌。 学校的竞争氛围和按年龄分班阻碍了孩子们的合作和同情心的培养,为霸凌提供了条件。
  • 罪状6:抑制批判性思维。 学校强调正确答案,忽视学生的想法和问题,持续的评估和焦虑也削弱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 罪状7:知识和技能的多样性减少。 强制所有学生学习相同的标准化课程,减少了他们选择其他道路的机会。
  • 引文:我从不让学校干扰我的教育。(马克·吐温)

 

8. ADHD的过度诊断与学校环境的关系:

  • 作者认为,许多被诊断为ADHD的孩子,其问题可能源于学校环境的限制和压抑。
  • 一些家长让被诊断为ADHD的孩子退学并接受在家教育后,孩子们停药并且没有特别的学习问题。
  • 当孩子们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和自由玩耍时,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没有问题,也不需要精神类药物治疗。

 

9. 另类教育模式——瑟谷学校的案例:

  • 作者详细介绍了瑟谷学校的运作模式,这是一所完全民主化的社区,学生们自始至终享有自由,并对自己的教育全权负责。
  • 瑟谷学校没有强制课程、考试、分级,学生们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
  • 学校的规则由学生和教职工组成的司法委员会负责执行,教职工的聘用也由全体成员投票决定。
  • 学生们通过玩耍、探索、社交互动和自主活动进行学习,他们在毕业前需要提交一篇展示自己如何为成人生活做好准备的论文。
  • 对瑟谷学校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在责任心、自我导向、学习动机、特定技能和知识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并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成功。
  • 瑟谷学校成功的关键在于信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以及允许孩子自由地进行混龄社交和玩耍。
  • 引文:成年人不能控制孩子的教育,应该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瑟谷学校的核心理念)
  • 引文:大学里有很多人在一些实质性的领域里比我经验丰富,但我能够从态度优势上很快弥补和他们之间的差距。我秉持的态度是,上大学的目的在于追寻乐趣,要充分利用并尽情享受大学所能提供的一切;而许多人的态度是,上大学是某种禁锢下不得已的选择。他们从未思考过自己人生的其他可能性。(瑟谷学校毕业生语)

 

10. 自我教育的生物学基础——好奇心、游戏性和社会性:

  • 作者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获取和依赖自身所属文化中的知识和技能的本能驱动力,即自我教育的本能。
  • 这种本能驱动力包括好奇心、游戏性和社会性。
  • 玩耍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技能,不同种类的动物以不同的方式玩耍来发展生存所需的技能。
  • 人类需要学习比其他动物更多的技能,因此自然选择在人类孩子身上制造了一种强烈的驱动力,即观察成年人的活动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游戏中。

 

11. 玩耍的关键特征及其教育力量:

  • 玩耍是自愿的、具有内在动机的、专注于过程而非目的的、由心理规则引导的、富有想象力的、以及不重要的。
  • 玩耍的不重要性使其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它允许孩子在没有现实世界后果的压力下进行尝试和探索,不惧失败,并将全部注意力放在相关的技能上。
  • 玩耍中的重复不是机械性的,而是基于玩家意愿的创造性重复,有助于完善和巩固新技能。

 

12. 非正式体育游戏的启示:

  • 作者对比了非正式的、自我指导的体育游戏和正式的、由成年人指导的体育比赛,认为前者包含更有价值的经验与启示。
  • 非正式体育游戏教会孩子们为了让游戏继续必须让每个人都开心、规则是可以修改的、需要协商和达成共识、团队之间没有本质区别、以及玩得开心比赢得比赛更重要。

 

13. 儿童社交游戏的重要性:

  • 社会戏剧性游戏是幼儿发展和练习他们所处社会的心理模型的一种方式,孩子们通过玩耍来构建社会
  • 在社交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自我主张、谈判、妥协、遵守规则、以及理解公平和一致性。

 

14. 嬉戏式打斗和追逐游戏的价值:

  • 嬉戏式打斗和追逐游戏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恐惧,发展情绪恢复能力,并体验到激动带来的快感。
  • 孩子们通常更喜欢在追逐游戏中扮演被追逐者的角色,这有助于他们克服恐惧和建立自信。

 

15. 电子游戏与户外玩耍的关系:

  • 作者认为,孩子们户外玩耍机会和时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父母们日益增加的对危险的恐惧及其他的社会变化。
  • 电子游戏之所以吸引孩子,可能是因为它们真的很有趣,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变得越来越有趣,同时虚拟世界也成了孩子们少有的仍然可以自由嬉戏的地方。
  • 研究表明,能够自由地在户外玩耍和玩电子游戏的孩子通常能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

 

16. 混龄互动的重要性:

  • 混龄互动对年幼和年长的孩子都有益处。
  • 年幼的孩子可以向年长的孩子学习技能和复杂的思维方式。
  • 年长的孩子通过教年幼的孩子,锻炼了养育能力、领导力,更深地理解概念,并被年幼孩子的创造力所激发。
  • 研究表明,混龄辅导能够加深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对教材概念的理解。

 

17. 三种育儿方式:

  • 信任型育儿: 相信孩子能够自己玩耍、探索、做决定、承担风险并从错误中学习。这种方式符合孩子自我教育的本能。
  • 指导支配型育儿: 试图压制孩子的意志,让孩子遵从他人的意志,通过惩罚(包括心理上的)来控制孩子。
  • 指导保护型育儿: 出于对危险的恐惧和对孩子脆弱自尊心的保护,过度干预和控制孩子的生活,避免他们失败和犯错。作者认为这种方式反而会损害孩子的成长。

 

18. 现代社会育儿恐惧的来源:

  • 媒体对儿童负面事件的过度报道。
  • 专家对儿童能力的低估和对危险的夸大。
  • 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业和履历。

 

19. 成为更信任孩子的父母的建议:

  • 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思考怎样才能让价值观服务于孩子和亲子关系。
  • 认识到孩子有能力,可以借助眼睛和大脑解决问题。
  • 让孩子决定自己的未来,尊重他们规划自己生活的权利。
  • 抵制诱惑,不要过度监视孩子的活动。
  • 为孩子们寻找或创造能够安全玩耍和探索的场所和机会。
  • 与其他持信任育儿理念的父母建立联系。

 

20. 非学校教育的可行性与未来展望:

  • 作者分享了接受非学校教育的成功人士的案例,例如弗里德基斯。
  • 信息技术革命也为学生走出学校提供了便利。
  • 他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非学校教育的可行性,人们对强制性学校教育的反感会逐渐增加,并要求法律对教育的定义做出改变,探索非强制性的教育替代方案。
  • 他提出了建立自愿的非强制性学校体系(如瑟谷学校)和对所有人免费开放的社区中心等替代方案。

 

总结:

本书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教育评论,它挑战了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强调了儿童自主学习和自由玩耍的重要性。作者以严谨的论证和生动的案例,揭示了强制性学校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呼吁社会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回归以信任和自由为基础的育儿和教育方式,为孩子们创造更健康、更快乐、更自主的成长环境。

表單的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