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古城__29_07_2025

 星洲日报—古城__29_07_2025


好的,这是一份根据您提供的来源整理的新闻标题、简介以及我的看法:

  • 新闻标题:乌绒巴西南洋花园治水工程致泥土流失影响住家,当局已展开修复

    • 简介: 约20年前,甲水利灌溉局在乌绒巴西南洋花园一带实施了治水工程。近期,该工程保留地出现泥土流失,导致两间毗邻住家受影响,其中一户居民萧洪深的车房地面甚至出现多道裂缝。居民担心泥土流失加剧会影响建筑结构。经怡力区州议员林朝雁反映,当局已进行检查、维修破损处并重新填土,耗资8900令吉修复及重建沟渠。
    • 看法: 此事件凸显了基础设施长期维护的重要性。治水工程这类公共安全项目,在竣工后不能一劳永逸,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检查和保养机制。州政府应未雨绸缪,设立特定拨款,定期检修,尤其是填海区地段的基设保养更应得到关注,如马六甲拉也、双岛城及哥打沙班达一带,以避免小问题演变为影响居民安全的大隐患。
  • 新闻标题:玛琳再也交通圈内路捷径工程启动,将开设新单行道分流车流

    • 简介: 玛琳再也交通圈正在进行“无红绿灯”通行测试,同时,四条内路捷径的建设工程也已启动。目前,从交通圈驶入柏卡2路的通道已被封闭。接下来,将开设从柏卡15路至柏卡2路的单行道作为新的内路捷径,并打开敦法蒂玛路的右转路口,取代原有进入柏卡2路的方式。此举旨在分流高峰期超过4000多辆避开交通圈的车辆。
    • 看法: 城市交通优化是民生工程的重要一环。在交通圈测试自由通行的同时,配套建设内路捷径,体现了交通规划的综合性和前瞻性。这种主动引导车流的方式,有望在不完全依赖信号灯的情况下,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对驾驶人士而言,理解并配合施工期间的交通调整,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 新闻标题:马六甲骨痛热症病例大幅下降48%,防疫措施成效显著

    • 简介: 截至第29个流行病周,马六甲共录得697宗骨痛热症病例。相比2024年同期的1361宗,大幅下降了48%。甲卫生、人力资源及团结行政议员拿督魏喜森表示,这一下降趋势表明推行的各项防疫措施已见成效。文庙选区病例也从去年的41宗降至今年7宗。当局通过持续监测和清理滋生孑孓的空置房屋,成功遏制了疫情扩散。
    • 看法: 骨痛热症病例的显著下降是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成功实施的有力证明。这强调了持续的社区卫生关注、早期检查以及及时清理在疾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尽管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不能掉以轻心”的提醒非常重要,公共卫生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长期投入与配合,才能巩固防疫成果,保障民众健康。
  • 新闻标题:新邦木阁大街火灾后一排百年老店屋烧毁,商家担忧电缆安全与善后进展

    • 简介: 野新市郊新邦木阁大街上周一(21日)一场大火烧毁了一排12间百年老店屋。对街商家虽然幸免于难,但仍担忧火灾后遗症,特别是路口电话杆和路牌被炙黑,电线弯曲杂乱,担心电缆受损引发短路。商家向国能公司反映,却被告知电话杆上的是电话线而非电缆,不归其管。火灾发生一周后,灾场仍未清理善后,焚毁的电缆和路灯也未维修,导致夜间小镇黯淡无光。
    • 看法: 这起事件暴露了灾后应急响应和跨部门协调的不足。火灾不仅造成巨大财产损失,更引发了居民对公共设施安全的深切担忧。相关部门和公用事业公司之间对职责的推诿,可能导致安全隐患长期存在。政府应建立更高效的危机管理和善后机制,明确各方职责,确保灾后清理和修复工作及时到位,以恢复公共秩序和安全。
  • 新闻标题:马六甲拉也6路停车位重划后尺寸过小,不符现代车型需求

    • 简介: 马六甲拉也6路新商业区的停车位在重划后,虽然符合市政厅8呎宽、16呎长的规格,但尺寸过小,导致多数普通车辆无法完全停入格内,常常越线占用一个以上的车格。这使得车主寻找停车位时感到懊恼,也担心因越位而接获罚单。历史城市议员雷宝祥及陈劲源将在交通小组会议上提出,建议将停车位加长至19呎,并提议修改市政厅的指南,以适应现代车辆设计。
    • 看法: 城市规划和管理应与时俱进,灵活适应社会发展和实际需求。固守过时的标准(如停车位尺寸)不仅会给居民带来不便,也反映出政策制定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市民的反馈是优化城市服务的宝贵资源,市政厅等部门应重视并迅速采纳合理建议,及时调整规划,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实用性和人性化
  • 新闻标题:芦骨大街空载油槽罗里起火,民众见义勇为迅速扑灭火势

    • 简介: 今早,一辆已卸油的空载油槽罗里在芦骨大街交通灯处前轮部分突然起火。附近的小贩和公众见状,迅速取出灭火器,在消拯局抵达前成功扑灭火势,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初步调查显示,起火原因疑是电池损坏引起电线短路,车辆损坏程度估计为10%。
    • 看法: 这起事件充分展现了社区民众在紧急情况下的勇敢与互助精神。在专业救援力量抵达之前,民众的及时和果断行动,有效控制了火势,避免了潜在的重大灾害。同时,这也提醒所有车主,车辆的定期维护和安全检查至关重要,特别是对电气系统等潜在故障源的关注,以预防类似意外的发生。
  • 新闻标题:23名摩托车骑士红屋区互殴,警方逮捕涉案人员并展开调查

    • 简介: 23名摩托车骑士在红屋交通圈发生口角,演变成互殴,导致1人受伤送院。事件起因是这群骑士不满在无车区封路时段骑摩托车进入被市政厅执法人员开罚单,随后撕烂罚单并谩骂执法人员。警方已逮捕23人,其中22人获口头释放,1人被延长扣留助查。警方援引刑事法典第148条文(骚乱)和第186条文(阻碍公务员执行职务)展开调查。
    • 看法: 这起事件反映了部分公众对法规的蔑视和暴力倾向。撕毁罚单、谩骂执法人员以及随后的群殴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挑战了法律的尊严。警方及时介入并依法处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执法权威。同时,这也警示社会,需要加强公民的守法意识教育和情绪管理能力,促进文明行为。
  • 新闻标题:马来西亚布匹百货制衣总商会呼吁政府关注中小企业困境,提供援助

    • 简介: 国内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特别是B40群体商家,正面临生活和营运成本高涨、政府扩大税务征收、中美贸易战以及内需市场萎缩等多重挑战,经营环境日益严峻。马来西亚布匹百货制衣总商会总会长黄力行呼吁政府倾听商界声音,关注现实困境,制定以民为本的经济复苏战略,并简化通关程序以吸引国际游客。马六甲布疋百货制衣商会主席郑泰源也希望政府能延缓执行销售税。
    • 看法: 中小型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面临的经营困境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切实帮助。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政府政策的制定应更加细致入微,充分考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商会提出的延缓销售税、简化通关等建议,都是旨在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政府与商界携手合作,才能共同推动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 新闻标题:甲州电动车维修学院培训相关人员,填补市场技术人才空缺

    • 简介: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相关维修领域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市场上仍缺少约60%的技术人员。甲州Accel Skill电动车学院作为马六甲首间拥有汽车工业研究所第4等级文凭的学院,已开始培训相关人员。目前已有近200名学生完成课程。学院课程注重细节诊断和安全知识,强调防护装备和必要机器(如电池平衡器、高压电池充电器、泄漏测试器)的重要性。哥打拉沙马那州议员刘志俍鼓励传统汽车维修厂员工参与培训,为未来市场做准备。
    • 看法: 电动车是全球趋势,专业维修人才的培养是其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Accel Skill学院在填补市场人才空缺方面的努力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政府(通过TVET)和行业应共同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不仅传授维修技能,更要强调安全操作规范。这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也能保障电动车用户的安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进步。
  • 新闻标题:马六甲派报联谊会举办榴莲品尝交流会,呼吁华社支持华文报业

    • 简介: 马六甲派报联谊会举办了会员品尝榴莲交流会。该会主席陈高钊指出,派报工作是一份责任,华文报份是派报人的收入支柱。面对科技网络的冲击,华文报业受到影响,因此他呼吁华社大力支持订阅华文报,以稳定报业同仁的收入,并让华社喉舌得以继续发声。
    • 看法: 这场看似轻松的榴莲交流会,实则承载了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浪潮下生存与发展的深层思考。派报人作为华文报业的末梢神经,其收入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存续。此举体现了行业面对挑战时的积极自救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这呼吁社会各界认识到支持华文报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对华社文化话语权和信息渠道的维护
  • 新闻标题:颜天禄指出马中新质生产力合作势头迅猛,贸易额持续增长深化战略伙伴关系

    • 简介: 马来西亚是中国在全球重要的直接投资目的地之一,双方在新质生产力合作上势头迅猛,不断提升双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水平和质量。马中两国贸易额在建交50年里实现了近千倍增长,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大马最大贸易伙伴国。在马六甲—顺德商务与投资推介暨对接座谈会上,双方强调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携手促进双向投资,加强高增长产业交流合作。中国顺德区以制造业闻名,具备一流营商环境,愿与大马探寻贸易投资高质量发展新路。
    • 看法: 马中两国深厚的经贸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两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这种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促进了经济繁荣,也为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合作提供了典范。通过加强双向投资和高增长产业合作,两国有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 新闻标题:马六甲车商公会促请当局解决二手车执照分类不当及重审繁琐问题

    • 简介: 马六甲车商公会主席陈添财指出,业者在申请二手车和二手摩托车执照时面临耗时、繁琐的程序。他特别指出,二手车执照竟被归类在“资源回收品”类别之下,令人费解,因为二手车具有合法车身编号和注册证书,是可继续上路的交通工具。公会希望当局将二手车执照独立出来,并改为长期有效,无需年年重审的机制。
    • 看法: 这反映了政府部门行政效率和政策分类的欠缺合理性。将合法可上路的二手车归类为“资源回收品”,不仅不符实际,也给业者带来了额外的行政负担和困扰。政府应听取行业反馈,及时修订不合理的法规和流程,简化执照申请与更新,减少不必要的繁琐,从而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行政效率的提升和政策的合理化,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