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全国__29_07_2025
以下为您整理的新闻标题、简介及看法:
国内政治与治理
- “倒安华”集会及其后续影响
- 简介:7月26日的“倒安华大集会”人数未达预期目标,警方已接获4宗投报,包括集会者鞭打首相安华人形看板一事,将援引煽动法令等调查,并已逮捕2名男子助查,其中包括土团党波德申区部主席巴德鲁希山。马来西亚旅游代理协会(MATA)担忧街头示威会损害国家作为安全旅游目的地的声誉,阻碍2026大马旅游年。刘镇东认为此次集会未能拉拢中间选民或无党派人士,暴露国盟影响力局限及其内部领导权斗争。陈子彬指出,集会缺乏明确的替代方案,言论多停留在情绪化口号。倪可敏就集会垃圾问题与国盟议员舌战,强调数据来自官方报告。社论指出,此次集会反映了马来西亚抗议活动角色的模糊化,许多改革倾向者选择缺席,因其带有排他性的种族宗教色彩和模糊的替代方案,使得抗议的象征意义减弱。
- 看法:此次集会的结果及其引发的争议,凸显了当前马来西亚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反对党联盟,特别是国盟,在动员和提出建设性替代方案方面的局限性暴露无遗。社论对集会性质的剖析尤其深刻,指出抗议活动正从单纯的公民表达转变为意识形态和党派斗争的策略舞台,这可能导致公民参与度的两极分化,并削弱其在推动国家改革方面的实际效力。这提醒我们,真正的政治参与不仅是街头抗议,更需要清晰的愿景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 政府政策与立法
- 简介:教育部提呈2025年教育修正法案一读,强制国人完成中学教育,若父母未能确保孩子完成,可面临罚款或监禁。卫生部不排除立法全面禁售电子烟,并考虑将尼古丁重新列入毒药清单,因未成年群体是主要目标对象。工程部副部长表示,建筑服务征收6%销售与服务税(SST)下,宗教场所、公共设施及可负担房屋项目可豁免。2025年毒药修正案三读通过,旨在加强打击滥用毒药和精神药物,赋予警察“授权执法人员”身份,但引发医疗组织对侵犯患者隐私的担忧。首相署提呈2025年跨境破产法案一读,允许外国债权人提诉讼。内政部澄清罪犯强制出勤修正案与居家服刑无关,旨在缓解监狱拥挤。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强调严打本地人非法转让商业执照给外籍人士。首相署部长扎丽哈指出吉隆坡市政局无权逮捕持难民署证件或无证件的外籍人士,导致非法外劳问题难以根治。副首相阿末扎希宣布拨2.6亿令吉发放雨季援助金,惠及逾33万橡胶小园主。
- 看法:这些立法和政策反映了政府在教育普及、公共健康、经济税收、司法效率和社会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努力与挑战。教育修正案旨在提升全民教育水平,但其强制性和惩罚性措施的有效性需要长期观察。电子烟的监管困境则体现了公共健康与经济利益之间的权衡,以及跨部门协调的复杂性。SST的豁免政策试图平衡税收与民生,但企业对政策不确定性的焦虑依然存在。毒药修正案在加强执法的同时,也需关注公民权利和医疗隐私的平衡。至于非法外劳问题,反映了现有法律框架和跨部门协调在应对复杂社会问题时的局限性。这些政策的落实,将直接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 司法任命与改革
- 简介: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颁授委任状予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拿督旺阿末法立及多名上诉庭和高庭法官。联邦法院前首席大法官敦东姑麦润强调法官独立裁决,未受偏袒或压力。新任上诉庭主席拿督阿布巴卡表示将增加审案法官组别至10组,以加速案件审结。新任东马大法官拿督阿兹莎对受委感到意外,并承诺尽力履职。
- 看法:司法体系的关键任命和改革措施,如增加法官组别以加速审结案件,对提升司法效率和公信力至关重要。前首席大法官的表态,也间接重申了司法独立在马来西亚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即便面临压力,法官仍能独立行使职权。
- 其他政治议题
- 简介:国大党署理主席沙拉瓦南揭露该党曾被承诺有部长职但被骗,令其萌生退出国阵念头。沙巴人民联盟(GRS)主席哈芝芝诺披露,其联盟支持团结政府是因某位前领导人公然反对“婆罗洲集团”构想,并认为团结政府努力落实沙巴诉求。前首相敦马哈迪质疑安华政府没收已故财政部前部长敦达因财产的合法性,并嘲讽安华在反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金马宫创办人李金友为敦马哈迪举办百岁生日会,并成立1亿令吉“金马宫思想基金”,启动“2057年马来西亚国家愿景工程”,旨在为国家留下“思想空间”。
- 看法:国大党的边缘化反映了团结政府内部权力分配的复杂性。沙盟支持团结政府的决定,揭示了地方政治考量和联邦政府权力下放对区域政治格局的影响。敦马哈迪与安华之间的“政治恩怨”和相互指责,则持续影响着民众对政府廉洁和公平执法的看法。李金友为敦马举办的生日会及其发起的“国家愿景工程”,则试图在政治纷争中注入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和文化遗产的传承。
国际关系与经济
- 美欧贸易协议与全球贸易影响
- 简介: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与欧盟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将对多数欧洲商品课征15%关税,OEC预测全球对美出口将大幅下滑近50%。美国将增加自英国、法国、西班牙的进口,减少自中国采购。欧盟将对美国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并购买能源和军事装备。法国等国对此协议反应不一,德国行业表示负面影响。
- 看法:这项贸易协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贸易战的升级,但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深远。全球对美出口预计大幅下滑近50%的预测,以及对特定国家进口结构的影响,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塑造国际供应链。欧盟内部对协议的分歧也显示了各国在面对美国贸易压力时的不同利益考量。
- 泰柬边境冲突与马来西亚斡旋
- 简介:在马来西亚斡旋下,泰国与柬埔寨达成三点共识,同意从7月29日凌晨起无条件停火。首相安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都积极参与和推动和谈。冲突已造成至少35人死亡,超过20万人流离失所。冲突根源是法国殖民时期遗留的长期边界纠纷、政治与民族主义推波助澜,以及洪森家族与西那瓦家族关系的破裂。
- 看法:马来西亚在此次冲突中的成功斡旋,展现了其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在区域和平与稳定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大国(美中)的参与也凸显了地区冲突的国际化影响。冲突背景的复杂性,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内部政治斗争和民族主义情绪,表明即便达成停火,重建互信和长期解决方案仍面临挑战。
- 马来西亚经济展望与关税挑战
- 简介:国行总裁阿都拉昔表示,尽管面对关税逆风,但在稳定的内需、电子电器出口和低失业率等因素扶持下,大马经济仍有望保持强稳。然而,美国8月1日关税大限将至,大马企业焦虑,担心若关税高于竞争对手,美国买家可能转移订单,导致企业收入和合作关系受损。
- 看法:马来西亚经济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尤其是在内需和多元化出口结构方面。然而,外部关税风险对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构成严重威胁,企业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合理。这突显了马来西亚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紧迫性,以及供应链多元化和提升国内经济韧性的重要性。
- 东盟人才流动与AI发展
- 简介:大马人才机构指出,东盟高附加价值领域的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但区域内大部分人力流动仍集中于低技能岗位,远跟不上需求。潘健成回国创立高科技公司MaiStorage,计划带来1亿令吉投资和10亿令吉技术转移,并提供高薪以留住本地科技人才,助马来西亚在微晶片设计领域领先。倪可敏欢迎潘健成回国投资,并指出杨忠礼机构与英伟达合作将带来100亿令吉投资,旨在推动马来西亚成为世界AI枢纽和发展自主大型语言模型。中总也将举办“东盟人工智能商业峰会”。尊孔独中启用AI实验室,教育界呼吁教育体系融入AI内容,培养未来人才。
- 看法:东盟,特别是马来西亚,正处于数字经济和AI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潘健成等海外专才的回流以及大型企业(如杨忠礼机构与英伟达)的投资,预示着马来西亚在高科技产业和AI领域发展的巨大潜力。教育体系,尤其是华文独中,积极引入AI课程,表明了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视,但如何弥合传统教育与新兴产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仍是一项挑战.
社会与民生
- 环境保护与动物福利
- 简介:刁曼岛两兄弟自费设立海龟保育中心,凭热忱守护濒危海龟,他们的努力也逐渐获得岛民认同。大马兽医服务局调查了1766宗虐待动物投诉,52宗定罪。一只流浪狗西耶娜本能地预警癫痫患者,其故事引发关注并成功被领养。
- 看法:海龟保育和流浪狗救人事迹,体现了个体和社区在环境保护及动物福利方面的积极力量。尽管政府层面有动物福利策略和立法,但民间自发的力量往往能触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意识和行动。这些故事也提醒我们,人与自然、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公众意识的提升。
- 民生与社会问题
- 简介:大马统计局数据显示,正式领域雇员月薪中位数有所提升,女性涨幅超越男性。刁曼岛旅游业面临人与自然共生的承诺挑战。新山因马新捷运通车可能面临物价和房价上涨,导致医疗人员跳槽、本地居民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槟城捣破一疑似非法托儿所,救出20名儿童,凸显儿童福利和人口贩卖的潜在问题。五金批发商公会反映电子发票推行导致“守法者吃亏”,并建议重新探讨消费税(GST)回归以减轻企业负担。华校长期面临教师短缺问题,影响教育公平和多元文化传承。卡巴斯基报告指出大马儿童在网络上接触不当内容情况令人担忧。
- 看法:月薪中位数的提升是积极信号,但各地居民,特别是新山地区,面临的通货膨胀和区域性生活成本压力依然严峻。汇率波动对民生和人才流失的冲击,是政府需重点关注的结构性问题。非法托儿所事件揭示了儿童保护机制和社会底层问题的复杂性。电子发票的推行和SST的扩大征税范围,暴露出政策执行与中小企业实际运营之间的摩擦,政府需要在优化政策细节和提供支持方面下更大功夫。教师短缺问题则直接威胁到教育质量和国家的人力资源基础。儿童网络安全问题,则呼吁家长、社会与政府共同构建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 医疗健康知识
- 简介:专家指出月经规律但仍不孕的原因可能不明显,口服排卵药需医生监督,并强调叶酸的重要性。骨科专家回答了膝盖痛、软骨退化、关节积液等一系列问题,强调找出病因、科学运动、适时营养补充和必要时手术的重要性,并指出类固醇注射长期可能伤软骨。实习医生轮调机制变得更灵活,以适应医院人力需求。
- 看法:这些医疗知识普及,对于提升公众健康素养非常重要。关于不孕症和膝盖痛的问答,提供了实用的健康指导和就医建议。实习医生轮调的灵活性调整,则反映了医疗系统在优化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
- 犯罪与社会秩序
- 简介:多宗暴力和毒品相关案件被报道,包括马六甲男子“露宝”后遭民众追打致死、攫夺匪遭围殴致死;警方捣破多起冰毒贩毒案,查获巨额毒品;警方调查艺术界恐吓案及敦马孙爆窃案。柔佛一名失踪男童被发现尸体,一名男子被扣留助查谋杀。沙巴一女生坠楼案仍在调查,国盟促独立调查勿掩盖。一名尼泊尔籍公寓保安涉嫌非礼女子被追缉。有华裔男子及其伴侣冒充“王室成员义子”和“公主”被拿督理事会揭发,并涉及伪造证件。
- 看法:这些犯罪新闻反映出社会治安的复杂性。民众私自对犯罪嫌疑人动用私刑,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这需要加强法治教育和公众对法律的信任。毒品犯罪的频繁发生和巨额查获量,表明毒品问题依然严峻,且可能存在内部协助和安检漏洞。冒充“王室成员”的诈骗案则揭示了社会信任危机和对虚假身份的辨别能力挑战. 学生坠楼案引发的争议和政治团体要求独立调查,则体现了公众对透明度和问责制的呼吁。
特别关注
- 中国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查
- 简介: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因涉嫌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包括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而被多部门联合调查。中国佛教协会已同意注销其戒牒。释永信被视为“佛门CEO”,带领少林寺走向商业化,注册近800件商标,年门票收入超1.8亿令吉。曾多次被举报但此前未被定罪.
- 看法:这起事件在中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是因为其涉及知名宗教人物,更因为它触及了宗教商业化、权力滥用和道德操守等深层问题. “佛门CEO”的形象与传统佛教的清规戒律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公众对信仰本质和寺院管理的广泛讨论. 此次调查结果及其后续处理,将对中国宗教界的形象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新加坡路陷事件
- 简介:新加坡丹戎加东南路突发地陷意外,一辆汽车坠入坑洞,女司机及时获救。事故初步判定与附近阴沟工程中竖井结构失效有关。新加坡建设局将展开独立调查。7名参与救援的外籍客工因英勇施救获得表扬。
- 看法:这起事件不仅是一场工程事故,也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的警示。对事故原因的独立调查,对于避免未来类似事件至关重要。同时,客工们英勇救援的事迹,也体现了社会在危机时刻的人道光辉,并呼吁公众关注和认可外籍劳工对社会的贡献。
国际新闻速览
- 简介:约旦向加沙地带空投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缓解日益加剧的人道危机。英国易捷航空航班上,一名男子声称有炸弹引发混乱,后被制伏,飞机紧急降落。朝鲜金与正表示对韩国政策不感兴趣,称双方已不属同个民族。捷克总统帕维尔赴印度祝贺达赖喇嘛生日,引中国强烈不满。泰国曼谷市场发生枪击案,造成6人死亡。中国发布育儿补贴制度,每孩每年约2100令吉。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持续,深圳现首例。德国火车出轨造成3人死亡,可能与污水井溢流导致土石崩落有关。厄瓜多尔发生武装袭击,造成至少14名平民死亡,与贩毒集团争夺控制权有关。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要求首相石破茂引咎辞职,因其连败3场。美国总统特朗普谈及加沙人道危机,强调喂饱饥民是首要任务,并批评哈马斯。中国总理李强表示北京密云区暴雨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尽管此前官媒报道无伤亡。北极地区暖化导致北极熊生存压力增大,体内发现化学污染物。
- 看法:国际新闻反映出全球面临的多样化挑战:从地缘政治紧张(朝韩关系、中捷关系)、人道主义危机(加沙)到国内安全问题(英国飞机事件、泰国枪击案、厄瓜多尔武装袭击),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威胁(北极熊)。中国在人口政策(育儿补贴)和疫情应对方面展现出政策调整。北京洪涝灾害的信息披露争议则折射出官方信息透明度的问题。这些事件共同描绘了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