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副刊20250811

 中国报-副刊20250811


这是一组内容丰富的副刊文章,涵盖了科技发展、生态保育、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新闻标题、简介及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与简介

  1. 玻璃市“红面猴”守护者:沙米尔的生态探索与保育使命

    • 简介: 文章详细介绍了被当地人称为“Kentoi Man”的沙米尔阿都拉曼,他倾注心血追踪、研究和保育玻璃市独有的稀有物种红面猴(Stumptailed Macaque)。文章描述了红面猴独特的外貌特征(红脸、像人猿)、社会行为(母系社会、波浪阵形移动、雄猴尊重年长个体、特殊气味用于追踪),以及它们在野外觅食(特别是路边植物)所面临的挑战。沙米尔的保育工作不仅包括拍摄记录和撰写科学报告,还涉及与政府及旅游部门的紧密合作,并强调提升公众意识和社区参与的重要性。
  2. 科技界七侠荡寇:从FANG到The Magnificent Seven的科技巨头演变

    • 简介: 文章回顾了自2013年以来,科技巨头组合名称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到GAFA(新增Apple),再到FAANG,最终在2023年因人工智能浪潮而诞生了“The Magnificent Seven”(苹果、微软、亚马逊、Alphabet、Meta、辉达、特斯拉)。文章解释了微软从“老牌”巨头重新崛起的原因,并指出这七家公司在AI、云计算、电动汽车、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领域的主导地位,以及它们对美国股市表现的巨大推动作用。
  3. 从茉莉花到人生赛道:贫穷家庭孩子的务实与梦想

    • 简介: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与姐姐在雨夜看茉莉花开的经历,以及大姐作为学霸最终选择脚踏实地成为老师的人生轨迹,反思了贫穷家庭孩子务实的必要性。文章对比了家庭成员精明理财、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与作者年少时“风花雪月”的不愿直面现实。作者最终领悟到务实的重要性,但也提出在坚韧的生命力中,有时也会出现渴望绽放的“怪胎”,暗示了在现实之外对个人价值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4. 钱非重点,使命才是:一位出版人的赛道思考与职业转型

    • 简介: 作者分享了自己辞去总编辑职位,选择独自闯荡出版界的经历,并以F1赛车手Sonny Hayes和作家Stephen King的故事作比,强调遭遇劫难后回到最热爱的事情上继续前行的重要性。文章引用Sonny Hayes的提问“钱不是重点,那什么才是?”来阐述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即追求成为一名“全面出版人”的使命感,亲力亲为地完成从编辑到印刷的工作,以此为本地出版尽一份力。作者认为这是他想要的人生赛道,不以金钱衡量,而是凭双手、用心掌控。
  5. 拼词语和成语格子战

    • 简介: 这是一项文字游戏,要求参与者在格子里填入正确的字,以组成对应的词语和垂直的成语。
  6. 禅修与分享:佛法受用后的利他升华

    • 简介: 文章阐述了禅修课程的宗旨在于训练学生提升个人品质、建立正确观念和心态,并鼓励学生将所学佛法和禅法服务于佛团或社会公益机构。文章强调不求学生回报,因为佛法禅法是分享的,当个人从中受益并达到“高度的醒觉性”时,会发心分享给更广大众生。文章也表达了对不同学习系统学生的开放态度,并指出从利他中更能实现自我升华的理念。
  7. 华小守护之旅:一个华商的社会企业企划与社区关怀

    • 简介: 作为一名华小生,作者对马来西亚华小,特别是微型华小因生育率下降而面临的困境深感忧虑。为尽一份力,作者与妻子筹备了以永续性为宗旨的社会企业企划。该计划以“世界视觉日”为主题,发起“爱你的眼睛”系列活动,旨在为微型华小提供可及、可负担的视力保健与检查,并通过“未来眼镜设计比赛”提高孩子们爱惜眼睛的意识。作者强调,即使力量微薄,也要把事情做好,秉持“关怀永不缺席”的行动者精神。
  8. 蛰伏与爆发:陈楚生“需要时间”的艺术人生与“椰枣哲学”

    • 简介: 文章以歌手陈楚生为例,阐述了“需要时间”来打磨自身、专注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陈楚生在出道巅峰后曾经历低谷,但在大众视野之外一直持续做音乐,最终凭借实力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作者将这种沉潜比作“韬光养晦”,并引申到“做书的人”的工作,指出一些大书需要旷日费时,前期投入的时间虽无产出,但最终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文章以“椰枣要种八年才结果,之后可以连续收成一百年”的哲学,表达了对长期投入、等待收获的信念。
  9. DJI Osmo 360:重新定义沉浸式影像创作的旗舰级全景摄影机

    • 简介: 文章介绍了DJI推出的一款旗舰级全景摄影机Osmo 360,它结合了轻巧机身、出色性能和智能操作,旨在重新定义沉浸式影像创作。其主要亮点包括:采用1寸HDR CMOS感光元件和f/1.9大光圈,确保低光画质;支持8K/50fps原生360°录影和单镜头5K/60fps或4K/120fps超广角运动摄影模式;具备先进的稳定系统、智能控制(手势、语音、追踪)和无痕自拍杆拍摄功能;裸机可下潜10公尺,能在极端环境运作。文章也提到了其高性能带来的挑战,如8K录影快速占用储存空间和长时间使用产生热能。该设备主要面向影像创作者、专业摄影人和极限运动爱好者等专业用户。
  10. TikTok升级信任与安全机制:为青少年与创作者提供双重保障

    • 简介: TikTok推出了针对内容创作者、家庭和青少年的全新信任与安全工具,其中超过50项功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旨在确保他们在平台安全互动和学习。升级后的“家庭配对”功能使家长能灵活调整孩子账户设置,实时掌握青少年动态,同时保留创作自由。TikTok还引入了“屏幕时间管理”、“睡眠提醒”和“数码健康任务”等工具,鼓励健康数码使用习惯。针对创作者,新功能包括**“创作者关怀模式”**(自动过滤冒犯性留言)、“直播静音功能”(自订禁用关键字)和“内容检查工具”(发布前检测推荐状态)等,旨在维护创作空间和提供强大资源。
  11. Sapiens Character Builder:模块化角色插图设计工具

    • 简介: Sapiens Character Builder是由UI8推出的设计平台,以模块化、自由组合和高度自定义为核心,帮助用户快速生成原创、风格统一的角色插图。它兼容主流设计平台,提供三种主要插画风格,并通过可替换的组件(头部、发型、身体、服装、表情、配饰、姿势、背景)实现高度创作自由和效率。该工具支持动态情境表达、灵活配色调整,并可输出SVG和PNG格式,其开放授权政策降低了专业插图资源的获取门槛,适用于个人和商业项目。
  12. AKASO 360运动相机:紧凑机身与高性能兼备

    • 简介: AKASO 360运动相机拥有180g紧凑机身,支持5.7K、30 FPS高清360°视频和7200万像素照片拍摄。它具备独特的重构功能,允许在后制阶段撷取多种创意格式;内建AI功能支持主体自动识别和追踪,360°地平线锁定功能保持画面稳定;还具有自拍棒隐形效果。相机配备2.29寸屏幕和1350mAh可拆卸式电池,并提供两种套组。
  13. 电玩对大脑的益处:提升专注力、记忆力与多工处理能力

    • 简介: 文章援引斯坦福线上高中校长星友启的观点,指出大脑科学研究证实打电玩(特别是动作类和射击类游戏)能有效促进大脑功能训练。游戏能提升视觉讯息处理速度、注意力、空间认知能力和专注力。同时,对**“短期记忆”与“工作记忆”**也有帮助,通过重复挑战关卡和处理多重刺激来锻炼大脑。研究还发现,经常玩动作类游戏会增大控制短期记忆的“海马回灰质”,并增加“前额叶”的激活,提升多工处理能力,对学习科学与工程领域有益。
  14. Google与Content Forum合作:打击有害资讯,升级审核效率

    • 简介: Google宣布马来西亚通讯与多媒体内容论坛(Content Forum)正式纳入其Priority Flagger计划,旨在为参与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渠道,举报Google产品和服务中的潜在有害内容。Content Forum作为自律行业机构,将利用其专业知识和本地文化背景,协助识别YouTube和Google上可能违反政策的内容,并获得优先审核。此合作体现了Google在打造安全数码环境方面的努力,强调引入本地专业知识,更精准应对违规内容。

我的看法

这些副刊文章描绘了一个快速发展、充满活力的当代社会图景,其中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以及个人价值与成长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

  1. 科技的普及与赋能:

    • 文章明确指出科技在各个领域的主导地位和颠覆性影响,从引领全球经济的**“The Magnificent Seven”到改变影像创作方式的DJI Osmo 360和简化设计的Sapiens Character Builder**。这表明科技不仅是少数巨头的竞技场,也通过工具和平台赋能普通创作者和用户
    •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还探讨了科技的积极社会功能,例如TikTok升级其信任与安全机制以保护青少年和创作者,以及电玩对大脑认知能力的提升。这挑战了传统观念中对科技的负面刻板印象,展现了科技在促进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方面的潜力。同时,Google与Content Forum合作打击有害信息,也体现了科技公司在数字安全和责任方面的努力。
  2. 个人与社群的在地守护:

    • “Kentoi Man”沙米尔的故事以及华商守护华小的社会企业企划,共同展现了个体力量在环境保护和社群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案例强调了持续的在地行动、社区参与和公众意识提升对于解决特定社会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它们提醒我们,宏大的国家政策固然重要,但具体而微的个人或小团体付出,往往是推动变革最坚实的基础。
    • 这些故事也传递了一种对“非营利”或“不求回报”的认可,就像禅修课程所倡导的“分享”精神,从利他中实现自我升华。这种价值观在快节奏的商业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3. 时间、沉潜与使命感的价值:

    • 多篇文章不约而同地强调了长期投入、耐心沉淀和坚守使命感的价值。无论是出版人为了成为“全面出版人”而选择的**“钱非重点”的人生赛道**,还是歌手陈楚生在低谷期“韬光养晦”继续创作的**“需要时间”的艺术人生**,都体现了对即时回报的超越,以及对最终“爆发”或“百年轻松收成”的信念。
    •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提供了一种反思。它鼓励人们相信,真正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往往来自于默默耕耘、持续学习和不懈追求

总的来看,这些文章构建了一个多元且互联的叙事,它们既关注宏大的科技潮流和社会议题,也深入挖掘普通人的坚守与奉献,共同传达了在变迁中寻求平衡、在挑战中发现机遇、以及在快节奏中坚守初心的积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