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成立61周年特刊

 

2024年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成立61周年特刊

 


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成立61周年特刊收录了来自马来西亚首相、教育部长、人力资源部长等政府官员的祝贺词,以及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的贺词。此外,特刊也包含该职工会的简介、愿景与使命、组织结构、历届要职表,并详细记载了自1962年至今的大事记,涵盖了职工会在争取校长薪酬福利、捍卫华文教育以及处理如董校风波等关键事件中的努力和贡献。特刊亦展示了职工会与各界合作,共同推动马来西亚教育发展的历程。

 

2024年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成立61周年特刊》(题为永续杏坛情” / Semangat Pendidik Membara Sepanjang Zaman)是一部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文献,旨在纪念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KKGGBM)成立61周年,回顾其辉煌历程,并展望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这部特刊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挑战与机遇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职工会在推动马来西亚教育,特别是华文教育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特刊内容结构清晰,分为竹林拨幵云雾智领未来百年树人厚德载物等主要章节,辅以历届要职表、大事记和各类献词,全面展现了职工会的历史脉络、核心价值及未来方向。

这一章节汇集了来自马来西亚政要、教育界领袖以及华社贤达的贺词,为特刊奠定了庄重而鼓舞人心的基调。

  • 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的献词,高度肯定了全国校长职工会在争取校长权益和提升国家教育系统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并强调其工作符合昌明大马的愿景,致力于确保没有群体在发展中掉队。他还指出,在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教育者和教育领导者的角色更具挑战性,职工会在解决教育者福利问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 教育部长法丽娜西迪强调了职工会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不可估量的贡献,特别是在关注校长福利、课程和教育政策方面的努力。她认为,面对2027年新课程规划等教育变革,职工会的角色愈发关键,是校长们表达意见、确保教育决策造福各方的主要平台。
  • 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引用了管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古训,强调了校长作为现代教育机构领导者的不可或缺性。他指出,人力资源部全力支持如校长职工会般维护教育者和教育政策利益的工会,并称赞校长们是捍卫教育工作者的英雄。值得注意的是,本特刊中也提到沈志强部长捎来了喜讯,即全国校长职工会获得豁免大学资格校长可担任要职的规定。
  •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在贺词中祝贺职工会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及巨大贡献,并呼吁更多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积极争取晋升为校长,在职校长也应积极培养接班人。
  • 中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欧阳玉靖肯定了职工会自1963年成立以来,为促进中马两国教育人文交流与合作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 全国校长职工会永久名誉顾问丹斯里李金友鼓励校长们拥抱如ChatGPT等新科技工具以提高教育质量,并表达了其多年来建议将职工会组织成合作社但未获足够重视的遗憾。
  • 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蔡淑祯校长则回顾了61年的风雨历程,强调了前辈先贤的无私奉献,并指出在数字化教育转型时期,校长们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应对挑战,同时呼吁教育部和社会关注校长们的身心健康。她也因解决了职工会的合法隐忧而被彭忠良顾问誉为功垂史册
  • 其他重要华社领袖的献词,如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局绅博士马来西亚董总主席拿督陈友信马来西亚教总主席谢立意 等,无不强调职工会在维护华教发展、争取教师权益、适应科技变革方面的重要作用。许多献词还提到了职工会在蔡淑祯总会长领导下,积极融合数字教育和人工智能元素,同时传承《弟子规》和推广爱心教育。

这一章节是特刊的核心,详细介绍了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的简介、历届要职大事记,为读者描绘了职工会六十一年来的发展轨迹。

  • 职工会简介阐明,KKGGBM成立于196354日,最初会员来自各源流学校,但自1979年起,总会长一职由华小校长担任,华小正副校长逐渐成为职工会的主要支柱。职工会的愿景是传承传统美德、强化人文建设和发挥专业优势,其功能包括团结校长、改善待遇、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等问题,并举办培训课程和文教活动。目前,其会员主要来自西马国民型华文小学校长,拥有约千名会员和10个分会。
  • 历届要职表详细列出了自1973年以来,历任总会长、总秘书和总财政的名单,展现了职工会领导层的传承与发展。
  • 大事记则以编年史的形式,记录了职工会自1962年决定注册为职工会以来的重要里程碑和斗争史。这包括:
    • 创会初期:成功争取教师统一薪金制(U.T.S.)。
    • 维护校长权益:在1972年阿兹报告书实施期间,成功争取恢复校长薪金制,并修改章程允许副校长加入,壮大了职工会的力量。
    • 华小校长掌舵:钟润光校长(1979-1992)成为首位华小校长出身的总会长,为争取会员福利、提出课程纲要建议和推动教育交流做出了贡献。
    • 捍卫华教:林英河校长(1992-1994)任内,成功为未纳入阿兹薪金制的教师争取同等待遇,并坚持取消1961年教育报告书中关于改变国民型小学教学媒介语的条款。
    • 应对挑战:钟思显校长(1994-1998)任内,提出了修订教师薪金制、增加升级机会、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等六大目标和三大挑战,并反对教育部弃用华文二字。
    • 多元化角色:江秀坤校长(1998-2006)领导下的职工会,角色日益多元化,他与国家领导人保持密切关系,通过协商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等难题,并成功阻止大量非华裔教师涌入华小。他还促成了丹斯里李金友担任永久名誉顾问,并邀请首相马哈迪主持全国华小校长教育研讨会。期间,职工会积极应对英化数理科教学事件董校风波,维护校长尊严和学校管理权威。
    • 解决争议:彭忠良校长(2006-2014)在董校风波后的艰难时期接任,积极处理各种课题,组织法律讲座,并获得丹斯里李金友的捐款支持。
  • 此外,本章还收录了多位校长(如林英河、江秀坤、彭忠良、曾庆安、王仕发、何润兴、蔡励佳、林美琴和蔡淑祯)的个人经历与贡献,展现了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精神和对华教的坚守
  • “20241023日,历史性的一刻! 这部分特别提到了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宣布全国校长职工会获得豁免大学资格校长可担任要职的喜讯,被总会长蔡淑祯视为拨幵云雾见曙光的历史性时刻,解除了职工会的合法隐忧。

这一章节聚焦于教育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收录了多场教育座谈会的内容和专家的独到见解。

  • 跨国教育智慧校长座谈会:职工会主办了这一座谈会,邀请了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程介明探讨马来西亚教育的亮点与国际化展望。
  • 专家文章
    • 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教授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创新
    •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智库委员会主任潘永强剖析了基础教育的困境,指出体质完备但变革不足。
    • 马来西亚爱心教育协会会长张瑞慈强调了因为有爱,一路花开的教育理念。
    • 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华文科全国资源教师郭史光宏分享了匠人的心,专家的脑的专业素养。
    • 波德申中华中学校长张永庆分享了校长阅读领导的思考
    •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杨瑞清介绍了一片小树林和一所小学校的实践经验。
    • 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助理教授黄先炳博士强调了兴趣是学习最大的驱动力。 这些文章和讨论反映了职工会在当前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对国际视野、科技融合、人文关怀和教育创新的重视与思考。

这一章节主要是对职工会成立61周年的庆贺和来自前辈、各分会的贺词。这些贺词饱含深情,既是对职工会过往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特刊最后还包含了全国校长职工会第三十四届、全国华小校长协会第三届及2024年代表大会暨教育研讨会的报告以及编委会名单,体现了特刊内容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总结2024年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成立61周年特刊》不仅是一部纪念性出版物,更是一部记录历史、展望未来的教育文献。它全面回顾了KKGGBM在维护校长权益、解决华教问题、推动教育改革方面的卓越贡献。同时,特刊也通过多元化的视角,探讨了人工智能、国际化、人文关怀等当前教育热点,为马来西亚教育事业,尤其是华文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思考。这部特刊的出版,无疑为所有关心马来西亚教育发展的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全国校长职工会及其教育理念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