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问题专辑——马大华文学会

华教问题专辑——马大华文学会





目录

我们的话........................................................................................ 一 献词.......................三 演讲稿II①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八 (ii)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旳角色•:…三十 特写.....................................................................................................四十五 新闻报导.....................五十二 呜谢.......................七十五

?.4 ,彳.4史 - • • -u- - - ••--•••- • • • • • • • •

我们的话

学会本者维护及发扬中华文化的宗旨,基于我国华敎问题一直都悬而未决,令人惴惴于 懐,故决定主催这项为期两晩的研讨会。我们希望通过它来广泛的唤起社会人士对华敎问题 的更密切关注,对这个问题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演变有更透彻的了解,进而共同伪争取一个合 理的解决方法而努力。

华敎问题在我们这块多风雨的国土已存在了几十年,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它,想办法 解决它。但是它却仍然存在!为什么呢?问题的根源在那里呢?怎样解决呢?民族问题和社 雀的结构是息息相开的,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法胥视社会上其他矛盾的合理解决,因此,在一 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所能争取到的解决方法是必然要受到社会结构的屈限的。 我们不敢以捍卫华敎工作者自居;我们只想尽点棉力在此时此刻做些我们应该供的事, 说些我们应该说的话。虽然同学们都未能接受一个完整的华文敎育机会,但是,大凯份同学 在修完六年华文小学课程后,都被客观环境所遍,转入英文中学及变了质的华文中学,但是

1

,这却并不称减我们对华敎问题的关注,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要是这个硏讨会能够像一个小 小的火花,继续去点燃其他的火花的话,那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了。 一 一 这个研讨会之所以叫「硏讨会」,就是说明它不是个学术性的毋题演讲;主讲者的话主 耍作用是在带动听众来讨论华敎问题;我们相信在广大人民的热烈探讨下,集思广益,定能 .篇个有意义的结论来!


前教并总主席叶鸿恩

我日kb兴的获得一个机会,和马大华文学会负责人,倾谈学何的宗旨,及华校的现况及 前途「订为默』中华文化,及促进各阶层人士对华敎问题关注,并定于十月廿lH及廿六 日,假吉隆坡语文出版局,主办华敎问题硏讨会。多年来,华,乂学舍诸君,在最高学府受高 深敎有,功课繁忙,巡能在课馀拨出宝贵时间,从事文娱活动,及敎育问题研讨,这秘伟大 热情及服务精神,眞使人感佩其名! ............................................... 一九五一年,我佃和芳吴敎育报吿危(Fenn—wu Report )起草人威廉芬及吴德耀两位博 士,在前联邦立法议员杜荣和先生的宴会中,广泛交换意见,当时,两位乎家在本邦经过多 方面考察及研究,记得有了 一个宝贵意见,就是华校应该纳入国家整个敎育体系中的一环, 虽然时间过了廿年,政治经浒人事各方面,都有急剧的变化,但是这个意念,却深深铭刻在 人们脑海中,这是一个原则,也是一个大前提,希望有关人士加以研讨。解决了大前提,其 他细节,便迎刃而解了。 •

3

我们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敎育问题,错综繁什,自然有很多难于解决问题。也是, 敎育和人民有非常密切关系,大家唯有平心静气,加以检讨,研究,协商,希望在困难中找 出办法来。敎育的目标在「止于至善」,我们如何寻求最好的办法,来达到最完善的境域呢 我的工作十分艰巨,任正致远,希望大家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

季校敎总 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为发扬中华文化及促进我国各阶层人士对华敎问题之广泛关注,特 订于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五及廿六两天,每晩七时三十分起,假座吉隆坡语文出版局主催『华 敎问题研讨会』,避请我国萤敎及文化界知名人士主讲『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及『民族敎 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等课题,意义深长正大,备受各 方正视。

虽然该『苹敎问题硏讨会』没有获准如期举行,但是马大华文学会还是按照原订计剑将 有关资料编印成册 > 分送全国各阶层人士,以广宣扬,藉以唤起广泛的关注与警惕5仍图具 有积极意义之举。

我苹校敎总对马大华文学会诸君子毅然决然走出象牙之塔与社会群众关注国家大事,甘 苦与共,充分反映时代儿女之精神,划时代之表现,眞是难能可贵!这不仅是华敎之幸,也是 国家之福也,希能再接再励,继续努力!

5

S 热忧民 族光辉 文化 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主席:

•傅孙中

华文敎育在本邦,是一个深受各界人士关注的问题,长久以来,它一直是本邦许多悬而 未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本邦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欲求民族团结,国家进步,各民族语文敎育,理应获得公 平合理对待。可是,由于殖民地的思想辿毒在作祟,作为本邦三大民族之一的华族语文敎育 ,向来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鼓励,反而在各种人为的阻挠下,而日趋式微。

根披一九六0年达立报吿善的建议,华文中学已被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英文);又 根据一九六一年敎育法令第廿一条B项的规定,华文小学可能被改为国民小学(巫文),而 且敎育部长已表示此问题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决定。

有鉴及此,目前许多华人家长对于其子女未来的教育前途无不感到万分焦虑和茫然不知 所措J各华人注册社团也纷纷通过议案:「要求确保华小永不变质」,足见_、这是当前人人关 心和重视的问题。

6

马大华文学会的诸位负责同学,本着热爱民族光辉文化,捍卫民簇敎育的豪情壮志,际 此华敎多事之秋,毅然决定主催一项连缤两晩的华敎问题硏讨会,针对「如何确保华校不变 质」及「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等问题,进行集 思广益的讨论,以寻求正本淸源之计,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除了 热烈欢呼该会这项应时的果敢决定外,并以至诚敬祝硏讨会成功召开,胜利结束。

7

华校教总副主席

谨庇渝 华枝教学遅介语的问题 一九七二年四月四日,华校敎总主席沈萩羽先生在华校敎总常年代表大会上致词时提到 『几项不安的问题』时说.•『大马语文课程••敎育部于去年颁布新的大马语文课程纲要,若 令所有各源流学校都必须依照这标准作为学校准縄。爪夷文也受鼓励学习,于是出版商也应 时出版最新的大马语文课本征求各学校采用。与这相关的,便是政府宣布从今年朋始,小学 五年级检定考试,大马语文采用统一考题,这是要配合课程标准的规定。我曾翻阅这些新的 课本,发觉其程度比原本的知深得多,范围也广泛,课本内容程度高过原来的一两年不等。 这件事给华校感到进退维谷,华文小学是全津学校,不遵照命令是违法的。要违照实行,实 有望座英及之感。査华校•一,二,三年级,依照部令每周大马语上课一百八十分钟,四,五 ,六年级二百分钟。巫校则为四百二十分钟。华校以华语为各科敎学媒介,巫校也以巫语为 各科主要敎学媒介。由于各源流学校本身的语文不同,环境不同,学习时间也不同,要花不 同中求其深度之相同,这四在是戛戛乎其难。食物可以补身,必须注意其消化力,过払飮食

从马来西亚文的共同课程纲要

谈到


8

,则会伤害肠胃的。何况儿童发育未全,肠胃都很脆弱,俗语说:「欲速则不达」。爬得太 高,摔下来受伤越厉害,原有的课程纲要有什么不妥,如要提高大马语的,水平而增加大马语 节数则势必削减华文之敎学时问。如今华文的水平已远非昔比,如再削减9何堪设想?将来 会者成绩低落,华校难免又要受到无谓的责怪了。为顾全儿童精神勿过份负担及吸收能力, 我们仍请国民学校与国民型学校之课程及考题应依旧勿改。』 继后,华校敎总总务汤利波先生在一九七一年度会务报吿中亦提到・。

(十六)五年级检定考获固语科统一出四争 关于敎育部从今年起实施各源流学校国语科统一出题,本总会鉴于此项措施不合情理, 爰于七二年二月九日函请敎育部长收回成命,因华校之敎学媒介语与国民学校之敎学媒介语 不同,而且各源流学校统一国语课程纲要今年才在华校实施。三月十五日接敎育部覆函答复 如下:

(A) 今年度五年级检定考试国语科之出题标准将依据今年五年级所用之最新课程纲要。

(B) 由于敎学媒介语之不同,出题时将当给于特别之考虑。

。考试局将注意各媒介语学校之不同之处,使考试能公平地完善地进行。』 华校敎总常年代表大含及三大机构华敎工作委员会对此均有议决向敎育部长要求收回成

9

• Ji

命而维持原用之国语课程纲要及原来之出题标准。但至今尙未能有机会与敎育部长面谈。 虽然在一九七一年十月廿八日敎育部之公函第四段中有这么说:『鉴于华印校国语敎学 分钟少过国、英校,其敎学深度无须与国、、英校比较。』但因出题标准一样,卽根据一九七 二年三月十五日敎育部之覆函:『考试时将注意各媒介语学校之不同之处,使考试能公平地 完善地进行。』亦不能消除不安。

尤其是根据今年五年级检定考试后,各校传出国语科试题艰深的消息,更加深了不安, 而聚论纷纭。-

如果交涉一旦不得要领,华校势必以选修科时间增授国语,•甚且削减以华文敎授之科目 。如此一来,将产生下列的问题••学生所受母语母文的敎育少,或因缺少选修科而形成学科 贫乏,敎育之效能便有偏差。另一方面,学生之第二第三语文敎育负担过重,有损学生心智 之发展,效果亦相应遭受影响。至于因加职国语敎师而使华文敎师成为冗员,当然亦不可等 闲视之。由此而引起华校®语敎育危机的预感,诚阍不幸!

母语敎育是不应被取代的,联合国文敎科机构有此明确主张。世界上所有先进国家的敎 育,都是母语母文的敎育。所以马来学校用马来语,乂,印,乂学校用印度语文,华校以华语华 文为敎学媒介,这合于母语母文敎育的原则。

10

•母语敎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敎育,这是全世界敎育家所公认的争实。因为学校敎育是家 庭敎育的延续与推广,儿童以家庭用语作为学习基础与媒介,则*功倍,因为这符合敎育 原理,从已知到未知,从近而远,从具逍到抽象,有如顺水行舟,畅通之至。

L非母语敎育破壊了家庭敎育与学校敎育的一页性。儿童必须放弃熟悉的语文而学习新的 语文,才进而接受敎育茅倍功半的,是儿童心智的浪火。强制的非母语敎育,更是侵犯了 人权。 , ■:母语母文作为各该民族学校的第一语文与敎学媒介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不含有优越感的 意味J°语文是工具,并不是智识。ss^s 一工具去学习得更有效而已。 ; 马来西亚足个多元民族的国家,有多婴化与语文,加上英国语文之不能放弃,各民族 学校必须'学习多种语文,也是必要的0但语文的学习必须循序以进,由母语母文的熟练才进 而第二语文到笫三语文,絶不能喧窦夺主,本末倒置的。 1 现代的敎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敎育。世界上没有人会叫婴儿去学走路,也不能牛卜学生 去念大学的课程。所以敎育必须按照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去施敎,也必须因材施纣i-是 要勉强不得的。根据敎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要学好一种语文,至少须三年,而且、必须 先是母语敎育。如以七岁入学,加上三年,则是九岁足。所以又有学习母语母文九年说。疆

11

为语是声符,文是文字符号,学一种语文就是两种符号,再加一种语文是四种符号,而且这 些又都是思想符号,所以是不胜其员担的。 X 世界上壬何一种发明‘一种创造,都有一个实验与试用的时期。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 否则势将方柄墨,格格不入。我国同时实施两飨文敎育的结果,是値得研讨的。敎育是 百年大计,是立国之本,不能因陋就简,而须力争上游,精益求精的。

12

董事部职权问题 満商%书

主席;诸位先生;诸位女士;

不佼今晩承蒙 贵会邀约,前来演讲,很感光荣。所指的讲题,的确非常正要,祇怕 所讲的不大中肯,有负各位的期望,还请多多原谅。

不可否认,我国自建国以来,大力发展敎育,可谓进步,一日千里,惟曾有人批评,本 邦全国性敎育制度,混乱不堪,敎育政策没有一个统-性制度,时常加以更改,近是发表在 一年前的话,想一年来必会有所补救。惟确保华校不变质的问题,仍然存在,为了发扬宪法 第一百五十二条蒂神,保存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点,保证华校小学不致于一九七三年以前 被改制及永久不致改制,而于七一年四月十四日华校敎总第廿届常年代表大会提出请求政府 当局确保华校永远不变质,并诘华团及各政簸正视此事之发展.,同年十二月四日及五日,由 华校ilc经敎总及马华公会敎育委员会联合主催之华校m敎大会议程之一,华校一刖途问题,( 包括国民型中小学及独立中学问题)提案一,便是••我国政府对敎育政策质实施,应以实践 及发扬宪法一五二条的基本精神为原则,确保华校永不变质。 7 :;:

13

所以一直至今,「确保华校永不变质」成为响亮的口号,同时对萤事部职权及其他问题 的提案,是••保留华校董事会之组织及其原有职权,这又是一个问题。

一 £改制前的华校,由无而有,由小而大,其建立维持与发展,可谓全由华事部独立经营, 而确W华校永不变质,辈事会的保留仍占重要关键。阿兹建议杏中,虽保留了道事部的名义 ,却染夺了聘请敎职之权力。而敎长且曾于去年披露,政府已决定解故接受全部津贴之学校 造事部。 ;

所以去年之董敎大含,也议决要求政府保存华校萤事会之组缔及原有职权,以示尊正华 人社会办理华校之传统。

i当时,三机构代表谒见敎育部长,听取华校辈事部职权问题,敎长表示,国会将对废除 董事部职权提出修改敎育法令。现有董事部之萤事,可继续担任替代重事部之新组织成员。 £在『校敎总董总及华敎人士 ‘一致坚决争取之下,乃吿保留,并对聘请敎职将与萤事会 确商,最近又有改组萤小部。采用分区制,正在草拟细则,现在未知细则内容,不便批评3 惟不槟一向反对任何更改道争会现有地位。

小实上,萤事会对敎育之贡献,不仅是过去有成绩表现的明证,现在也是如此不渝9 一 些华校校舍之扩建,虽然政府有津贴,但还不是辈事会推动募捐之力呆吗?请看,像根城根

14

华、韩江的毎年养,和中华中学之兴建,最近商务学校之震建校,都是确普实的—

办学校不是发财,董事亦不是为权为利

墙创霊上进的?亦就是为国家培.育人如所以项政篮纠|1、七"粕只求为子 裁力,热厶兴学。在卜会片卩」始了,1丿-「®府求敎育发展,当鼓励人民共同 信任,使经有良好表虹的2订为 S关何,监督巡视,亦较政府官员认眞,政府要加以 以H尊嚣注 羿以远保存,亦就是华校永i的确实保证。 L画我贾的零碎感想,不对之处,还诸多多指敎,谢谢!

15

维护华教体纟的完整性

南大校友会主席 傅琮中

主席、各位代表、各位朋友!

首先3我要代衣马来亚隔洋大学校友会,感谢马大华文学会给我们这个机会5在这里与 大家谈谈.我们对于「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这一当in正耍课题的看法。本人对于敎育问题没 有什么研究,本来是不够资格上来这要「班门弄斧」的,不过,我们历来都这样认为,敎育 问题,是关系每一个人的问题,作为本邦的公民,我们享有接受基本敎育的权益5也具有协 助解决基本敎育问题的义务,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跟大家硏究 我们「管窥所及」的意见,希望能够收到「抛炮引玉」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华文敎育问题是本邦一个久悬未决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今天才开始 产生的,只是在今天才显得特别严重而已。

-在殖民地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英文高」,只有英文敎育才是正统的敎育,其他当 地民族敎育都被视为侧室。这种不平等对待各民族语文敎育的政策,当然不符合多元民族本

16

邦人民的实际需要,可是,很不幸的,这桢殖民地思想的遗毒,并没有随若朝代的更替而被 攒弃,反而变本加厉,一代-代傅下去5成为一种传统性的政策。因此3历来各种各样的所 谓「敎育改革」,都是巅覆当地民族敎育的「杰作」,这其中华族语文敎育所迅受的打击最 深最大,其所引起的反应也最为强烈。

一九六二年一月一日,当时的敎育部长英仄达立曾经这样宣布:「所有华文中学必须接 受改制为「国民型中学」(英文),否则将停止华文中学的局部津贴。」这项行政命令,配 以各B各样的人为因素,全马的华文中学大部份都接受了改制,余下的廿余间保将为独立中 学。这是华校被变质的笫一遭。

今晩上,我们在这耍共同研究「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这意味若华文敎育在中学被腰 斩以后,可能又要面对另一场被变质的危机,这次的对象主要是小学了。因为根据一九六一 年敎育法令笫廿一条B项的规定・・「在任何时候,只要敎育部长满意,认为国民型学校适合 改变为国民学校时,他可直接训令该学校成为一间国民小学。」而且敎育部长英仄胡先翁于 今年一月一日在国会答复反对无议员的询问时,曾经这样指出:「把国民型(华文)小学改 为国民小学(巫文)的问题5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决定。」敎长这席谈话,再加上有关方面在 许多场合曾经一再强调:「本邦敎育政策最终之目标是以国家语文为主要敎学媒介」,和各B

17

、.

,M'7.M刀,,•

已实行的新条例的左证,已在华人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忧通,'许多华人注册社团纷纷通过议 案:「要求确保华小永不变质」,可见这是当前一个不容耕视的大问题。对于这个迟早都要 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它能愈早提出来解决愈好,「杂疾忌医」或是「削足适履」,都不是 应有的态度。基于此,我们认为今晚上马大华交学会主办这个硏讨会,以探讨当前华敎之处 境及其今后去向,共商挽救大计,是非常适时和深具意义的。我们希望径过今晩上的热烈讨 论后,也能在全国各地普遍掀起研究这个问题的热潮,大家群策群力,共为解决这个问题而 努力。

怎样才能确保华校不变质呢?我们认为,它的基本目标与方向应当是放在「维护华敎体 系的完整性」这一基础上的。任谁都知道,由于先贤努力的结果,华文敎育在本邦,从私塾 而正规小学而中学以至南洋大学,已经建立了 一个完整的体系,虽然这个冈系曾经受到华文 中学的改制以及星马的分家使南大的建筑座落.在星岛一隅而被破坏,但在民族正义之士不怕 困难,坚持把现存的廿余间独立中学办下去的情形下,它毕竟还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体系,还 可以维系小学、中学与大学三个环节的敎育。如果不幸华文小学再被变质,那么这个原已支 离破碎的华敎体系,将被连根拔起,荡然无存了。因为没有了华文小学,还有什么华文中学 ,更谈不上华文大学了。小学、中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是相因相成,互相依赖的,牵一发

18

队MX. H 了【小学,华文中学将没有学生来源,「巧姉难为无米之炊」,卽使要 n我源也成为问题。但是,只有华文小学和中学,而没有华文大学,、中启学的如 是不容乐观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列举南大作为例子而申述之。 / $在演揩办宜言中,曾揭示四大宗旨.•㈠为中学毕业生广开深造之门;习为中学咅植 演巽看话我才;㈣为适应人口桁加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3(大如孔 O -实现了 0姑且暂时撤朋其他方面的贡献不谈,单以「为中学 Ti植投资」一项而言,我俨从目前星马各华文中学的敎员主要是来自南大 —T 口得到证明。假如当年人民没有创办南大,那么现今将有为数超过六"名勺南大毕业宀H氏 华鹭爵辱年要望大学之门而兴?,而且 对华若宀雍—现在已是一个大问题。在置缺乏出路又缺乏师资的情形下,有唯还会 对华文中身拥有足够的信心呢?由此可见,没有更高级敎育支椅3、堂小上会 着,要眞正做到确保华校亲变质,我们一定i 11 eI41 ?其:i5 奏学的完整性,絶不允许这个暴中的任何-个环节再被置属备系由若、中导 有鉴及此,今天,当我们飨竭虑苦心研究如何确保华文中小学不变质的司时,

19

必须时刻关注与星马各华文中小学发生密切关系的华文最髙学府南洋大r-的发 南大氷饕循南大的创办宗旨,永远为星马两地的中学服务! §*向£,对于如何一致 另一方面,当我们肯定了华文大学对华文中小学所发押的深远&司 争取南大台大等华文大学的学术资格,跟宜立的马大、星大与国尊学件部亦飨辞 等地位,也就成为我们争取华文在本邦应有地位的个不可或缺« 「公卜的土 学位的承认问题,早已构成本邦当前一个正大的社会问题,政府扬言要建立一个「公金帀 会」iog为辑编UI 1大学位获得本邦政府承认,是完全理直气壮的,辩不倒临 的,结::南大是星马的大学之一,它是应本地区国家与人民的需要而创办而发展起来的民 族敎11満费如已普遍受到世界各著名大学所承认,南大校友在海外考获博士硕士等 高级学位者,比星马任何一间大学都要来得多; 寸言W、史 第三.•南大的毕业生有一半是本邦的公民,广布于本邦的每一个角m3奸籍* 敎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公民,他们在克尽了纳税的义务和对国家' =•

之余,也有权要求政府给予公平的对待;

第四.•南大现是东南亚高等学府协会的会长,同时也是英联邦大学协会理事会内代表东 南亚及太平洋区域的理事,在本地区的各大学之间9居于领导的地位9如果南大学位没有获 得本邦政府承认,将成为本地区大学之间流传的一大笑柄。

本邦现下正需要大批各税各样学有専长的人才9以应国家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 形下,没有人会同意将数千名南大台大等华文大学毕业生弃赶不用9而以巨额金銭向海外延 聘对邦国墙形旣不了解又缺乏献身精神的専才或师资的做法是适当的。同样的,际此本邦各 华文小学普遍面对师资严重不够的情形F,没有人会同意将为敷超过两千名逐年征用的革小 临时敎师,不给予应有训练,或以敎学经验代替专业资格,使他们成为合格敎员,是适当的 做法。因此,如果有关方面无意继续像殖民地政府那样5 .通过不承认当地民族学校的学术资.. 格,来打击当地民族敎育的发展,那它就不应该继续漠视华校生对邦国社会所作的贡献,继 续漠视广大社会人士长久以来的要求,应该马上亳无条件地宣布承认南大台大等华文大学学 位,马上密无条件地给予全健华小临时敎师受训的机会,并宣布恢复主办华文高中会考,以 确保华文中小学师资之来源没有断絶之成,维护华敎体系之完整性。

最后,我们廊意在这里郑正指出,没有任何一种语文源流的学校是十全十美的,华校也

21

• A-:-• r ...«

许还有缺点,需要通过各种不断的改进,来使它更符合现实环境的实际需耍,但是,任顷对 华校的改革,都不能根本改变华语华文作为华校主要的敎学、考试与行政媒介语艾,否则, 华校已不再是华校了,纵有大批敎学人员,也将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间学校的主要敎学、考试与行政媒介,便是该间学校本质的表征,它跟单以华语华文 作为一种学习科目,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改制以后的国民型中学,虽也以华语华X作为 一种学习科目,但由于它的主要敎学、考试与行政媒介已改为英文,所以它已不是华文敎育 体系的一环。视乎此,任何只同意华语华文作为华校的一槌学习科目,而不同意华语华文作 为华校主要的敎学、考试与行政媒介语文的做法,便是等于同意华校彻底爱质,这是没有人 可以接受的。 -

关于华文小学的主要敎学媒介语文可能于未来两三年内被改变的问题5作为华校褓姆的 马来亚华校敎总董总已一再淸楚地表示,这是华校存亡絶续的关头,不能再作让步,我们完 全赞同与支持这种看法,并且促请各民族正义之士,以华校敎总jjf总为马首是瞻,齐心协力 ,促使一切企图变质华校的措施不能得逞!

谢谢大家!

22


本邦华文独立中学之回顾与前赡

培风独立中学校长 黄润岳

一 现身说法

今晩受邀来此主讲独中问题,至感荣幸。廿余年来,追随诸位先进之后5献身于华文中 等敎育,历尽沧桑,不敢稍懈。现在是过来人现身说法,决不是白头宫女叨话玄宗。

谈本邦华文敎育5要先从「方吴报吿书」开始。这是针对着「巴恩报吿书」之后,专为 当时的华文敎育而提出的;因而确定了华校要同时敎授三种语文。以后的有关本邦敎育的两 份报吿书,虽不是夺为华校而制定,对于华敎的影响却更大。今晩,我只谈中学。 华文中学之兴起,是和平以后的叩。以柔佛州为例,在一九五O年前后,就坛办了五六 间。新山,笨珍,能引,居凿,利丰港及昔加挽等地,都是由小学而増办中学。(后来,昔 加挽接受全部津贴,笨珍及利豊港接受改制。)

一九五六年拉萨报吿善公布,当时我国尙未独立,对于华文中学的建议,犹多伸缩。尤

23

其是第七二条,明白说明华文中学不用改变华文敎学媒介。虽然它建议・•「在国民敎育系统 中,国语为主要敎学媒介,不过,我们承认要达到此项目标,不可急燥,必须渐进」(原报 吿者十二条)。

基于拉萨报吿书,政府制定了 一九五七年敎育法令。

在独立之后,一九六O年又有一份达立报吿书。第六十七条建议••中学只分全部由政府 津贴的国民中学(巫文为主要敎学媒介)及国民型中学(英文为主要敎学媒介)•,另外就是 非津贴的独立中学。

.一九六一年敎育法令通过之后,华文中学原是获得部份津贴的;这时就面对着严重的改 制或不改制的抉择。

改制的关键就是要改变主要敎学媒介,华语换成英语。这是一个基本的改变。有关人士 ,都遭遇到严重的考验。

二、风雨飘摇

一九六二年前后,华文中学都可以说是在风雨飘摇中。我们可以套用一句成语:风声鹤

24

唳,草木皆兵。不改制的,柔佛最多;有新山,告株、居鉴、藏坡、龙引及永平六处。马六 甲及芙蓉各剩一间,吉隆坡两间,加上其他各地,总数不过十多廿间而已。 有些改制的,下午労办独立中学。寄人篱下,困难重重,最后仍得搬开。

不改制的,政府停发津贴。在经济方面,遭受到莫大的打击。学生人数锐减,师资欠缺 。有的董事也不免心灰意冷,有的有口难言。于是,独立中学便在战战竞竞中,苟延残喘。 •从前,我们是争取华文敎育的平等。这时,只能设法维持生存。一九六二年八月十日我 曾以华校敎总主席的身份召囲独中校长座谈会。经过两天的会谈,我们的结论是:「独立中 学能生存,有发展」。 -尽管接下来的几年,几乎是一年不如一年,不过,全国独中董敎同仁并没有失去信厶, 也没有丧失勇气,大家都在咬紧牙关硬撑。

要开源节流以解决经济困难;独中敎师薪津有时低到只够维持生活。同时要以争实证明 独中学生参加政府考试的成绩好,独中毕业生的升学范围广(星洲、台湾、日本、纽、澳及 英伦等),独中学生的品德人格优良,独中学生具备有煲良的华人传统...............于是独立中学的 情形才慢慢在改进。 } ‘ • . * i ;

25


一一一、柳暗花明

经过四五年的考验,也经过了四五年的奋斗,华文独立中学便已逐渐克服了困难,显示 出它已达到有用之目的(达立报吿书第一六六条),最主要的事实是独中学生同时掌握了三 种语文。

独中高中毕业女生,有许多到英国去学护士。到英语国家去深造,所遭遇的语言困难, 最多是三五个月便可以解决。到南大或台湾,可以直接参加入学考试,不用多花两年的先修 班。

进入独中之后,六年中等敎育不致因初级敎育文憩考试失败而中断。

独立中学继承了华校的传统,数学成绩可以说是特优,理化科学亦是与人并驾。在考试 和升学方面,便占了优势。

于是,社会人士对于华文独立中学有了新的认识,家长有新的看法3学生本身也开始具 有自豪之感。没有人再怀疑独中的存在价値和意义了。各地独中的学生人士 9逐年増加;经 济情形,逐年好转。甚至于还有增建校舍的。

26

四、前程似锦

政府的敎育政策是.•在以公款支付的中等学校,以国语敎学为最后之目标。到了 一九八 0年,所有国民型中学将完全不存在,政府所办的中学,全是国民中学,以马来西亚语为敎 学媒介。 -于是,英文的学习,便受了很大的囿限。

英文乃登陆月球之语文S连中国都在鼓励人民学习,其重要性仍在有増无减。 由于国际情势的发展,华文的重要性和学习热潮,也是日益高涨;更提高了华文的实用 值値。 — - :f t丿 因此,华文独立中学便成了最理想的学习场所。首先,掌握了自己的母语。同时又用英 文学习数学及科学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可运用马来西亚语参加政府的公共考试,以及应付日 常的生活环境。升学就业,左右逢源。 丿4 十年一刖,我们提出.•能生存,有发展。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说••独立中学已生存, 要发展。

回头看那些改了制的华文中学,她们当然已培养了不少的人才。不过,旣然列入了国家

27

敎育系统之中,再过八年,到了一九八O年,她们便融和为国民中学了。

华文独立中学,曾经遭遇过改制的试探,也就不会再发生变质的问题。因为独立中学也 可说是达立报吿书的附产品。第一六七条说・・「我们建议:这些独立中学,应被准许在敎育 制度中,继续扮演一个角色。」同时又获得宪法之保障。

根据宪法第一五二条第一款:

「联合邦之国家语文为马来语文,其字体应由国会以法律规定之;但是I—

(A) 任何人不得被禁止或阻止其使用(官方用途除外)敎授或学习其他语文,且

(B) 本条款不得妨W联合邦政府或任何州政府保存并扶持联合邦其他种族语文之使用与 研究。」

五、百年树人

华文独立中学之生存和发展,十年来都是自力更生。今后更不用奢望,或存有任何幻想 。古人说.•自求多福。何况我们已不会更有任何难题了呢!

要发展,是我们本身的发展。不用在公共考试方面与人争短长,不用越俎代庖去迎合;

28

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自己站得住,就不会变质。

华文独立中学所负起的时代使命,决不是只学华文9而且还要维护和发扬华文文化,以 建立辉煌的马来西亚文化。

总之,我们是要培獐有文化背景的有知识的人。百年树人9我们还只走了十分之一。壬 重道远,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彳 今日来谈华校变质,国民型小学倒有一正隐忧。万一虾幸她们的敎学媒介有更改的话‘ 问题就大了。那时的华文独立中学,可能要囲办华文预备班,独中便又多了 一重责任O

29

t

沈慕羽局绅致词内容•我总主席 今天晩上的硏讨会,题目是「民族敎育在多元的社会所应享的权利和应扮演的角色」。 这是一个非常切实和重要的问题,由今晩聪众的踊跃,就可知道一般人对这问题的重视。 常言道.•敎育是立国之本。这句话可说是金科玉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敎育与政治、 经济列为建国的首要。因此敎育的经费往往占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或以上。 I ,有人说,敎育是一种投资,这话不错。不过,敎育也跟其他投资一样,处理得当,获利 就多•,处理不当,获利就少。有时可能全本无制。我们是国家的公民,也是国家的纳税人‘ 我们总希望廿巴仙的血汗钱得到我们应享的权利,同时有我们扮演角色的份儿。 我们尽了义务,便应获得权利,我们要求在建国中扮演角色。这也是天经地义的,宪法 规定•,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这是宪法最崇高的基本精神。谁违反了这种规定便是蜓视宪法, 破坏国家原则所说的维护宪法和崇尙法治,而应该受到制裁。 — ! ,谈到民族敎育,首先我们便得了解种族与国家的关系。世界上有好多国家是由许多种族

30


组成的。好像中国是由澳、圈、陈、冈、臓等族组成的。马来西亚是由华、座、印、伊班、 卡逹山等族组成。印度是由无敷植族组成的。也有一个加族组成好多国家的。好条欧洲的希 腊、.意大利、法国、他们都是拉丁民族。印度尼西亚、大律.篑、马来西亚的马来人都是属于马来底 愀。每个民族的历史背景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组成的时间有长有短,因此他们的丈化的程 度和色彩也有差别。

文化便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物质的产品。每个种族都有其自尊心,对于本身的.乂化珍视 如命,这是良知良仁。任何®族当他的文化受了迫害,便会不惜牺牲,奋斗到底。远的不说 ,就以翎兰的辛哈族和淡米尔,印度的旁遮普和阿族密就不时因为本身的语文问题而发生变31 乱。由此可见要改变丹一植族的文化或要使另种族放弃其本身文化是不能施用政治压力的 。历史上也有许多的例子,在一个国家中由于文化的交流,文化尙在发展中的种族逐渐会接 受较进步民族的文化,日子久了,而融合起来。好像中国的元朝,蒙古族以暴虐的手段统治 汉人。近代的满淸统治中国,结果这两个种族都逐渐与汉族所融化,而形成中华文化。如今 在中国的内蒙古的蒙古人和满族人也自己承认是中国人了。

敎育的最正要使命便是发扬文化,承先启后,使一个种族的您魂延续不辍。同时吸收最 进步最优秀的文化来豊富自己的文化,而镜造建国的人材。为逹到此目的,国家的敎育政策

,应该高瞻远毕打破种族的观念,扬弃主义、思想、语文、信仰、宗敎的界限,尽R吸拠 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鼓励学术自由,尽量改造自己,除保存本身固有的文化遗产之外,对 于他族的文化也要兼收并蓄5成为综合性的国家文化。任何自髙自大的封建色彩5种族观念 ,一味保守,故步自封,只向一个小圏子的同族人学习,或同一种信仰看齐,这都是钻牛角 尖,作茧自缚。前任首相东姑阿都拉忧曾说••在科学方面马来西亚最崇高的目的便是登月球 。假如自存优越感,鄙视或妬忌其他进步的文化,试问坐牛车何时才能登月球呢? 本邦是一个多元种族组成的国家,印度人带来•婆雄门敎文化,阿剌伯人带来回敎丈化, 华人则带来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更有葡、荷、英殖民地时代的西洋文化。这些文化各-<其优 点。塑造马来西亚文化的形像和骨骼。马来西亚的文化,便是由这个方程式构成的。脱离了 这方程式,便不成立,对国家前途是非常不利的。

有人说,本邦旳敎育政策跟语文政策是无关的。我却不以为然,我发觉本邦敎育政策的 拟定,完全是根据语文政策,而互相配合。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那么便应该反 映多元种族的色彩。虽然宪法一百五十二条明文规定罗马拼音的马来文成为国语,其他种族 的语文可以自由学习,研究与使用。争实的证明,可能是执行者的故意歪曲造成了目前的偏 差,越来越属害,不但不能反应华族有四十巴仙的人口,反而一切有趋向种族一元化的危机

32


,令人不胜忧虑。本来规定维马拼音旳马来文成为国语我们是絶对支持的。但这并不是意味 除国语外,其他种族所使用的传达意志的工具被排斥。令人遗憾的,执行者祇有祜极实现一 百五十二条的上半段,可说相当成功,对于下半段的精神完全忽视。且有面临极其炮正的威 籽。现在且让我阀述;旣然宪法规定其他种族的语文可以自由学习研究和使用,政府就有责 任设立各秫族的语文小学、中学和大学。各种族语支的师范学校与集科学校。以保存各种族 的傅统文化。可是执行者完全违背这个原则。现在不但没有政府办的华文中学和専科学校, 更不用说华文髙等学府了。说到师资训练方面••名义上有华文师资训练班,可是除却华语一 科外,其他如敎育概论、心理学、学校行政、各科敎学法等,完全用国语敎学,这简直就是 训练国语敎师,把华文敎师当作国语敎师,是什么意思。从上面的举例证明,木邦的敎育措 施,似有违反宪法一百五十二条的精神,现在这种语文一元化的现象竟扩展到敎育以外的范 围。交通局起初劝吿不可用华文写车上的招牌字,接着说国语字要比华文字来得大,华人商 家委曲求全,不与乎论。近来竟软硬兼施地命令罗里车及广吿车上的字最好完全用国语,这 ffil直是限制人民使用本族的语文,完全违反宪法的规定,这种语文一元化的趋势,令人心焦 。而士遵副首相说得好;一切小情一百巴仙由马来人控制,对国家是不幸的。我诬掬诚要求 华人议员在国会里向政府质询,设法遏止类似事件继续发生,不要让它再扩展下去。

33

南大和台大的学生,好多是本邦优秀的子女,他们自费求学,没得本邦卄 然他们学习的媒介语与国语有不同,这并不能构成不承认学位的理由,因诗小固卜m瞥 并不在马大之下。台大的医科举业生曾任金保医院院长,若干牙科毕业生也在几个地方灼 院服务。公积金局曾聘用若干南大学生。他们的表现都非常优异。为甚么本邦政府不承以" 野声 如录用?致使他们报国有心,签无旳,而造成人材外流,11L? 最有趣的,政府鼓励及提倡用国货,可是这些地道的国货被弃置。却向南韩、非律实、均及 、印度尼西亚等国大虽聘用非国货医生到本邦服务,是否自己的子女不中用?像这稲作法‘ 一来受 外国讥笑,二来丧失外汇,三来制造失业。I,除印度尼西亚医生M zfxn邦鹭K 攵不通,艮务效率不免打折扣。不用自己人而用别人,简直是肥水流入化人伙田。是否夕国 的月亮比贮?为了本邦的前途,南大和台大的公民子女,他们有权在本邦扮演建国重要的 角色,为他们谋出路,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所谓「责无旁贷」。总括一句,在国家敎育方 面,政府应做到「反映本邦是各种族组成的国家,国家的敎育,应是各种族母语敎育的总体 。必须多元卜,而不是一元化。」必须平等发展,而不应有偏差,才能发扬宪法一百五十二

条的精神。

34

- 多元文化的形成与路缭 贵*主庵

林晃异 各位男女来实: i 一今晩承蒙马大华文学会遨请我参加「华敎问题的硏讨会」,使我歴得非常的荣幸,因为 最低限度9我有机食与各位博学的长者们来学习,并者还能与你们这些生气蓬劾的华,乂学会 的优秀靑年来一起硏究问题,就仅仅这些也够使我感激不尽了。可是首先,我从不喜欢演讲 ,更何况是専题演讲呢?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不学无术,根本没有资格对这 重大的问题作期题演讲,尤其是在先进的学者面前,我只不过是以马来西亚华裔公民的一份 子•,对这深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与前途的问题,略纡管见。 我也不是对这些问题作学术性或权威性的解答,我不过是从问题的恰当性,存在性与可 能发展的路线提出商讨,以期能在这些问题上,引起先进的长辈们和大家的指示,也就是纯 粹的想抛砖引玉,这样就算我说错了什么的,也算是引起了大家对一些问题的关注。 我不想直接针对「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应享有的权利与其应扮演的角色发挥意见- 我只想在这有关问题的周遭,对多元文化的形成与路线问题,笼笼统统的提出几个问题:

35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的领域,包括艺术、宗敎、文学、哲学及敎育等等

什么又是敎育呢?敎育可分为社会敎育与学校敎育5其中包括了播音、定影、T '、戏 剧、"乐、美术、以及一切在学校里传导的智识,伦理与科学等等。 一-我认为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反映生活的组织,在那影响下‘ 一定的生活组织就产△-了 定的意识形态(Ideology ),文化可能是呈现若(Emb&ed ),或解释着一个特定的社会‘ 而且还包含了 一种改革与推动这社会的意义。

什么又是「民族文化」呢? 9 _、L S(族文化是跟随各个民族的历史演变,在不断的(COMfnuously )与各时代的文化交流 ,溶解、升华、成长与发展到-个特具特征的定型,在某一个一定的时代,而被称为某二 民族攵匕-0 L 马心西亚是由于一个历史的演变而产生了的新的国家,当其社会尙未定型,在原即上-■ 容纳各民族份子作核心而组成国家,并应将各民族的文化溶合在一起,经过溶合与淘汰,f 渐地】成另一个综合的脱弦而出的文化。在那时代,方可称为马来西亚的民族文化。(那时 代,每个人都以马来西亚人自居。)

36

单元与统一的分野

也许有人要问?目前我们这个社会是单元的社会抑或多元社会?诸位,从最近的「拉曼 学院」的事件中5就有人提出••一个语言,一个民族5与一个国家。------这种论调,在现阶 段来讲,是有商榷之余地的,这个国家社会由多种民族组成,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各 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毋。现阶段,惟有从各不同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当中,互相吸收可为对 方采纳的精华,溶合会化,经过长远的时间与考验,去芜存菁,成为交流的各方具备文化特 征的,从相对到统一的马来西亚文化,而统一的马来西亚文化不应被误解为単元文化,当然 ,不单是马来西亚文化,马来西亚语。从长远的眼光看来,将来的世界文化也将是统一的文 化,人民能够有一种共同的世界性的语言,文化,进而导至「世界大同」之境地。 另一个问题是多元性的文化统一是否可能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这个民族社会是怎样形 成的:

«马来亚的社会,近百年来是受着英帝殖民地所支配,原来的土著之部落式的文化,和中 国式半封建主义的文化,连同印度文化,及回敎的文化渗杂的影响,在西方势力的侵略下, 根本就没有一个单元的马来亚文化了。

殖民地政府的政策是欲夺取本地区的天然资源,又利用本地区作为商品倾销的市场。

37

为若统治者的利益,而造成所调「民族分工」。华人是小商人、小园主、小镝场主•,或最冷 也不过是买办。印人为p w D工友、园垣、淸洁工友等。一马来^<本质上是渔民及贫农。从瓷 面上造成了个别的「民族社会的分立」,因而彼此间,产生隔膜。 • 但是,这里的三大民族,是有其所存在的共同点:

㈠三大民族都同时受着经济的压迫的,有反封建意识的背毋。马来族从马来群岛,印人 从印度次大陆,华人从中国大陆,受着各个别的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和煎煞,并在西方帝国 主义的侵略下,社会制度与生活每况愈下,各自离乡背井,前来马来半岛找生治。—1这是 共同的历史背毋•,他们都不是为了要支配和奴役这地方而来者。 • ㈡共同的历史地位II他们都曾为西方殖民地帝国主义奴役和剥削,在殖民地时期,为 着统治者的利益,是存在着「民族分工」的,所以存在着「民,族分立」的问题,而现在根本不 应该,也不会分成「压迫」和「被压迫」的民族,在死民地时是成压迫的,受西方帝国主义 统治的民族,现在应是「同舟共济」的民族,这.一点就大大的否#了「民族分立」的可能性 。 • • • • - ■-

• ■ -- .弓. ㈢平均的民族的数员——各民族的数最的分配相当平.均,而且百年来相杂居.住,并无区 域性的区别,这也坨加了否定「民族分立」的因素。所以,五年计划实现了,•在经済上的愈•

• ■- '.m^..Ey.、

38

趋平冲,愈加强民族统一性的基础。{最近副首相敦依仕遡发表一篇演说,曾经强调说:• 我们并不是建立一个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是一.个不分尔族与宗敎的所有公民.的马来西重° . 这更说明了在一何高度民主制度的国宾菠,在民族宀等的基础上,发展文化、思想.、语 言、文学、风俗、习惯。每一民族都享有民主权利,要每一个民族部尊正他族所拥有的权利 ,而不要把自己提高到统治者的地位,像以往殖民统治者_.•■样,而奴役他族。这样国家,社 会将会更加团结与进步。进而溶化各族的多元的文化精神而孕育成统一的马来西亚文化。故 可说多元文化乃是马来西亚具有其独特性的历史性产物。

相对的、单元文化乃表示统治阶级的复活,是不合乎罗辑的,违反历史的原则的。 在现阶级的多元种族的文化中,因其历史悠久的关系而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华族文化,在 本质上是几千年来经过不断的演变而保存下来的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它经从历史上被各个 地区所吸收过去。有些已经配合地区上的因素而改变了。所以,中华文化不应是单为中国人 所有的文化,正如马来文化并非印度尼西亚所单有的文化.一样。

至于华族文化乗承丰富的数千年的文化,是应该怎样的扮演秋极的,建设性的角色呢? 这问题应该是政治性的,应该从政治上谋求合理的解决,而我的问题是从另-角度出发,在 我们自己本身应该回答的。在扮演植极的建设性的角色当中,华族文化的内容,究竟应该如

39

何决定?那就•是各族的文化在某一程度上都应在马来西亚文化菠放光异彩,可是,我们华敎 的人士在要伞出什么样的货色来呢?我想这应该是华族文化在当前的紧急的义务。 刚才我有谈到多元文化多元社仓形成的独特性是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的,而组成马来西 亚国的三大民族,是有着历史的背景的,故而三大民族的民族文化应在个别的源流上,发扬 之,从而吸收各该民族文化的精华,创立多元的,而富有马来西亚意识形态的马来西亚文化 ,而民族敎育的路线也非跟随着这个路线走不可。

在现阶段,民族敎育应该在民族平等与合乎宪法的基础上,专为建立健全的未来的马来 西亚文化,现在就刻定其法定的地位。

我想引用一、二个例子,最近,家父辞世,因而举行了好些传统性的华族的风俗礼节, 因而联想起那些半封建的思想,是不是代表了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呢?我们是褒奖孔家店呢 ?还是五四精神呢?我们在这里要保留的,而且要发扬光大的是甚么样的中华文化呢?我 想我们应该先淸除我们自己的文化的渣滓,挑选进步而又适应这区域性的,反半封建的,反 半资本主义的优秀的朿西,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最后讲一个故事,在刚关过华敎大合第二天,舍见敎育部长后,一个华敎工作的同事对 我说.•反对与不反对都是一样的,敎育法令旣定了,接着指给我看它要走的路线。1—•

40

诸位,抛开事件演变的客观条件与主观的形势不谈,让我用通俗的语言,「民族敎育的 路线」不脱为二,㈠可能跟随形势而走的路线,㈡与创立客观条件有关的应走的路线,一个 是可能的,一个是应走的。我觉得我们这些华裔公民在硏究的并不是对着可能要走的路线而 妥协,而是向着它应走的路线而努力,愿诸位共勉之。

41

民族教育在我国多元社会里所应享 有之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

马大华文学会代表 在我国多元社会里民族敎育问题是广泛的牵涉到华、巫、印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我们坚 决认为民族敎育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民族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各民族皆迫切需要一套完 整的敎育体系;再者,任何争取平等的民族敎育地位的正义行为肯定将不会引起各民族间的 冲突。反之,只有在各兄弟民族平等权利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国家更快地朝向繁荣、强盛的 道路上发展与壮大,这是个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 在谈到正题前,我想先谈谈民族敎育问题的根源。由于受到认识上的局限,在这里我主 要是针对我国现存的民族敎育之一 !华文敎育而言;身为华族,毕竟对它的认识会比较直 接。 -

谈到民族敎育问题的根源,我们首先会注意到华敎本质的特殊性••它继承了反封建、反 殖民统治的优良传统,若正于培狡出一批有高度民族日尊旳靑年。在殖民地时代的我国,统 治者妄想世世代代奴役人民,以便源源不断的夺取本地的天然资源•,于是千方百计采用分而

42

治之、隔离各民族的政策,企图阻挠各兄弟民族团结起来把矛头指向他们。与此同时,英殖 民统治者也看到民族敎育,尤其是华敎对其统治权的威何,于是便开始有计划的残酷迫害民 族敎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极力推广奴化敎育,企倒玩弄愚民政策和达到其培养接班人的阴 险目的。五十年代初期统治者所发表的巴恩报吿书,就是这一阴谋的德现。这一系列的事实 明确的指出.•民族敎育得不到平等的待遇,说穿了不还是一小撮人为了本身自私的经济和政 治利益而挑起的问题,是完全不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的。

我们坚决认为••要眞正实现一个公平的社会,各民族应该享有一套完整的敎育髄系。敎 育的功用,在于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因此,要有效的传播民族文化,就非有一套完整的母 语敎育系统不可。其他的途径是行不通的。

母语敎育能培舞一个民族的自尊,并产生一极髙尙的爱国情操,这对于我们的国家是絶 对重要的。同时,母语敎育也是最直接和最事半功倍的敎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因此 卽取一个完整的母语敎育体系是正确的行动!

在争取平等民族敎育的呼声中,一小批别有居心者污缓它为『种族主义』的要求,这个 我们完全不能够同意。其实各民族间的冲突在正常的情况下是絶对不食产生的。所谓一个民 族压制另一个民族的论调也是荒谬的。归根结底,这些只不过是一小撮人为了极端自私的目

43

的而玩弄的伎俩,总有一天耍被识破!

华敎在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工具,同时也祯极的在促进一个所谓「国家文化」的诞生, 这文化将是一个新兴文化5是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但是在它形成之前5就得先让各兄弟民 族文化有充份发展的机食,到百花齐放的地步。否则它的基础便造得不牢,产生得不自然, 也不会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一个新兴文化的成长过程是没有「快捷方式」可走的!历史上能继续 存在的语言、文化有那一个不是拥有深广的群众基础呢?

华敎在培养建国人才方面也有它不可抹杀的功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谁敢否认华敎 在传播各种知识方面的効率呢? 一个良好的工具却舍弃不用,这岂不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损失44 ? L

归根结底,民族敎育问题本身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它是各兄弟民族所共同面对的问 题,而不单单只属于华族。各兄弟民族只有自力更生,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御除一切问题 的根源,才能眞正的维护和发展民族敎育。


华教问题面面观

力行

-

-华文程度越来越低落,华文敎育(指以华语为媒介语者)越来越趋向低潮,五年级检定 少试的惊人成绩,敲醒了众多的华人。在这个时候,举办一个华敎研讨会,以时间上来说, 是最恰当不过的。

一九七。年八月五日,南洋商报副刊上登载了李宝强先生的「马来西亚的敎育发展」一 文。这篇文章把本邦华敎的发展情况,从殖民地时代一直叙述到七十年代。这里,我只摘录 出几段重大的事迹: 、

(甲)一九五0年提学司荷格(IHolgare )的报吿书强调英文敎育,引起华、巫族人士 普遍的不满。同年巴恩(Barnes )报吿书建议设立「国民学校」,栽培精通英、巫语人才 ,取消其他方言学校的敎育。

(乙)-九五一年,方威廉(w・Feun・)和吴德瑞的报吿书,就华校的情形,提出建议 ,主张改善敎科书,师资和语文敎学等问题。 ;

45

(丙)一九五四年,立法议会原则上接受巴恩报吿书。不过方言学校继续存在,并给予 若干津贴。

(丁) 一九五五年,阿都拉族报吿书建议把小学区分为国民和国民型两种(卽现行的制 度),中学列国语为必修科,学生必须参加以官方语文出题的公共考试等。

(戊)一九六。年,达立报吿书建议把中学划分为全部津贴(国民中学和国民型中学) ,和独立经济的两种形式。中学的改制由是年起实施。报吿书另外提出加强国语在国内敎育 制度的地位。这个建议,造成引渡到用国语作为敎学媒介和考试媒介的问题。

(已)一九六二年,小学全部免费,国民中学也全部免费。

(庾)一九六四年,升中学考试取消八九年学校敎育开始实行。

(辛)一九六八年开始逐步改变国民型英文小学为国民小学(以国语为媒介)预定七五 年全部完成。

(壬)一九六九年亚兹报吿书强调国民敎育(以国语为媒介)的发展。

(癸)一九七0年初,华文、淡米尔文,在五年级检定试中被废除。七O年终,新任敎 长下令恢复小学华文及淡米尔文为检试科目。

这是战后华敎一路来的发展情况,很明题旳随看敎育政策,华文中语的应用是一年一年

46

的减少了。

华敎问题究竟指的那几项,约略地道来,可分为:

1•媒介语问题。

2 •董事部问题。

3 •师资问题II恢复高中三会考,南大、台大学位临时敎师等。•

4 •独中问题。

诃三项主要是针对华文国民型小学而言。

(1 )媒介语问题(以下附有日期者为摘录报章新间)。

七0年二月十日,废除华、淡米尔文为五年级检定考试科目。

七0年九月廿八日,恢复华、淡米尔文为五年级检定考试科目。

七一年十一月十四日,敎育总监哈志韩旦在祇城指出••一九七五年起,英语、华语、及 印语媒介国民型小学六年级,将以大马语为敎学媒介。

自六八年以来,英文国民型小学就已经逐渐改变。预定在七五年,全部英文小学将被改 制为国民小学。其他以母语媒介语的小学又将如何呢? ,,

(2 )董事部问题

47



七。年十一月一日,董事部无权聘请新敎师。

七一年十二月三日,敎长披露••政府已经决定解散全津学校董事部。 七二年一月六日,一九七二年敎育修正法令:废除现有的董事部,以中央局取代。

自本邦有华校以来,董事部的功绩,一向是不可磨灭的。七二年一月九日辈总副主席林 晃升先生在联合邦华校堇总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这么说:「董事部是华校的一关9华校的逐渐 变质,是以改组董事部为第一步。」他认为要确保华校的不变质,辈事部的继续存在是非常 需要的。

(3)师资问题48 七一年五月十二日,柔州华校华敎联合会将修函敎部申诉五十间华小无正式校长。 七一年十一月廿三日,雪州华小明年缺乏三百五十名敎师。

七二年一月三日,柔州各语文学校昨开学,因敎师人数不足9许多学校不能应付。

七二年一月四日,柔州各校三百华校临敎职位迄无头緖。

七二年三月六日,柔州华校发生敎师荒。

华校敎师的缺乏,在本国是一项极严正的问题。老师们的相继退休9合格敎师供不应求 ,构成了这问题的严重性。这造成了每间华小都有临敎的现象。这些临敎,大多是已经敎了

好多年的。解决敎员的不足,可以一面训练临敎,一面承认台湾各大学以及南大的学位。我 们看:

七二年七月廿八日9逾千华校临敎申请参加受训,二百五十人被录取。

七二年九月六日,敎长在上议院答复叶庆炎上议员询问说••解决华校师资来源,不必复 办高三会考.....并表示无法接受(为数二千左右的)临敎受训。

对于南大台大的问题,敎长答应在年底之筋答复。

校长为一校的灵魂,纵观全马数千华小,竟有很多仍无正式校长,甚至有些已有四、五 年之久。这种现象很难忽视。 -

(4 )独中问题

自从本邦中学改制以来,独中在维护华敎的过程中,扮演了秘极的角色。改制以后,本 邦再无所谓的华文中学(独中除外)。国民型中学完全以英语为媒介。随着新的敎育计划, 一九八。年起,本邦所有的中学都是以国语为敎学媒介。也就是说,到八O年,本邦的中学 都将成为国民中学。

华文独中有它的价値。独中一向来就由华人社会的拥护和支持,它的继续存在与否,有 待华人自己去决定。

49

近两年来,对华敎的前途,已经是比较有人提出来讨论,这总算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在 这方面最为出力的,无疑的是各敎师团体,校友会和社团。各华人社团在彼等的常年大会上 偶而有提出三两个有关的议案,或发出几声呼吁。

和华敎最有密切关系,并且也最积极地活动的,首推敎总和董总。 一九七一年,紧接着在语文出版局举行的全国敎育大会之后,敎总在常年大会上要求各 政党正视有关华、印学校的发展。这适时的指出,显示出敎总对华敎的深切关注。 七一年十二月四日,敎、董总联合马华敎育委员会主催了 一项全国华校董敎大会。华敎 问题的硏讨以此次的规模为最大。大会发表了以下几点,要求政府: 丄,保存华校董事会之组织及原有职权,以示尊重华人社会办理华校之传统。

2,确保华文小学以华语华文为主要敎学及考试媒介,永不变质。

3,实施阿兹报吿书之建议,恢复高中会考,使华文小学师资有来源。

4,承认华文大学学位。

5,其他诸如国民型中学的华文授课时间,临时敎师受训等问题,公正合理,要争取到 公平的解决。

50

•二二 -

三大机构在七二年间也曾举行会议和座谈会,谈商有关问题如董事部,独中,.临敎等。 (三) I ,• 有关于华敎,要谈的,要讨论的,要实行的,有很多还要做。另引述一些事情E后・" (丄)七一年卜二月,三大机构联合提出请政府尊重华人社会,保存华校董小部。七 年一月六日敎长宣布废除聚部而代之以中央局。一月九日坦敎总请敎育部在派校长前给辈 事部一个月通知,让萤事部表示意见。

(2)无法恢复高中三会考。

(3 )临敎问题,据说解决了大约十份之一。

(4 )华文大学学位的问题仍未解决。 I -(5 )在确保华小的不变质问题,敎总主席沈慕羽先生曾说.•「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 直到如今,还没有明朗化,使人焦虑。」(见七一一年八月十三日三大机构华敎工委会第五次会议纪录。) 华敎的前途是渺茫的。马大华文学会本月廿五及廿六日在语文出版局主催这次华敎硏讨 会,希望硏讨华敎所面临的一切难题,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希望通过这次硏讨会,使华 人社会对华敎的本质有所认识,当然我们对这次的硏讨会不应存有太大的奢望,但这次的硏 讨,最少会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51

马大华文学会订十月下旬 在吉隆史语文局 彩辩华教硏讨会

南洋商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九月廿一 S

〔吉隆坡廿日讯〕马大华文学会为贯彻该学会推广并发扬中华文化之宗旨5经订于十月 廿五及廿六日两晩假本坡语文出版局礼堂主催一项有关华敎问题之研讨会。

除了上述「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将为该项研讨会第-晩之讨论主题外,第二晚之研讨 主题为:「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力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 、 据马大华文学会负责人指出••此项研讨会乃旨于引起我国各阶层人民对我国当前华敎问 题之普遍关注。该学会并希望此项研讨会能针对我国华敎所面对之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 看法。 , I 据悉.•受也参加此项硏讨会者将包括我国文化及董敎界知名人士,此外,各民间团体亦 将受邀列席。

52

马大华文学会下月廿六 将假语文局主催 华教问应硏讨会

星洲日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九月廿三~日

?' (吉隆坡廿二日讯)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这是我国千万华族人士所密切关注的问题。 昙华文学会为贯彻该学会推广并发扬中华文化之宗旨,经订于十月廿六及廿七日两晩,假 本坡语文出版局礼堂,主催一项有关华敎问题之研讨会。

除了上述「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将为该项硏讨会第一晩之讨论主题外,第二晚之研讨 主题为:「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力及其所应扮演之角色。」 据马大华文学会负责人指出••此项硏讨会旨在引起我国各阶层人民对我国当前华敎问题 之普遍关注。该学会并希望此项硏讨会能针对我国华敎所面对之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 法。

据悉.•受邀参加此项硏讨含者将包括我国文化及辈敎界知名人士。此外,各民间团ffi亦 将受邀参加。

53

雪华高师同学会 南洋商报刊于 支持马大华文会 一九七二年九月廿六日 主催华教硏讨会

(吉隆坡廿六日讯)雪华高师同学会日前召开的第五次理事会议,通过热烈支持马大华 文学会主催的「华敎问题研讨会。」

此届会议是于本月廿四日上午九时假敎总大庾根华度举行。

主席为陈再南,纪录••王添徒。

出席者.•陈再南,林桂华,梁仕铭,王谦怡,王添徒,曾火仁,张兴,张炼英,林金己 ,黄岳槐,尹建香(保代),尹安保,叶雅诚,黄机运,丘慕龄。

议程.・(1)覆准前期议案,桂华提议接纳,谦怡附议。众认无讹,一致通过。

(2 )主席陈再南报吿:

A •该会联合其他团体登报(星洲日报)幌陈六使先生逝世。

B •接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来函••该会将于十月廿五日、廿六日假吉隆坡语文出版局主 催「华敎问题研讨会」,希望该会给予精神上与经济上之支持。讨论结果••该会热烈支持,

54

并请各同:祯群眞?接得报名表格相当多,•并蒙森州音乐界摆叫应话 (3 )讨普卩3•, 国‘本届将不灌裂唱片‘展来 i|典1 1罚"1 I膈京?? 马大华文学会作r-

、华教问题硏讨会

获得热烈支持 有 '匝日 来兴04I11II0打 关 一?|||1|1 11 |发1 |«ioliI注?* 如吉隆坡华敎师会,雪华师耕同学会等亦经议决给于此1讦,W尤土列陆底宅;林 孔套sI耕旧丽露篑Ir如争对之许多1

中国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十月八日

55

,如师资来源,董事部职权9南大台大学位之承认以及独立中学之前途等诸作精辟之发言。 此项为期两天之硏讨会将于本月廿五及廿六日晩上七时三十分正假本坡语文出版局礼堂 举行。第一晩之硏讨题目为・・「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第二晩之研讨题目则为・・「民族敎. 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 正当我国华敎面对诸多难题之际,马大华文学会希望此项硏讨会能够更进一步引起我国 各阶层人民对华敎问题之关注9认识问题之本质5以便未雨绸缪9团结我国华族社会9共商 维护华敎之春秋大业。 < 马大华文学会许多同学殷切希望此项研讨会能为我国华敎问题提出新方向9剖佣问题密 结,以便为彻底解决华敎问题而努力。

披悉••为了隆重起见,研讨会主办当局还将发函邀请我国各文敎民间社团列席,马大华 文学会也欢迎各界人士届时HU往聆聴。

56

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 下周二四主催 华教问题辞会 林晃升饶师泉吁华团踊升出席 表现华人维护华教决心 (本报吉隆坡廿一日讯)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为发扬中华文化及促进我国各阶层人士对 华敎问题之广泛关注起见,经定其本月廿五及廿六日两晩七时半,假座吉隆坡语文出版局税 堂主催「华敎问题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全国华核萤总及敎总文敎界知名人士莅临主讲,主 办当局规定硏讨题目,首晩为.•「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次晩「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所 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扮演的角色」,各情已志本报。

全国华校董总副主席兼雪兰莪嘉应会馆署理总理林晃升对上述硏讨会之举行,表示大力 支持外,并指出这问题不但华校辈敎团体关注,全国华人团髄,甚至个人亦非常关注,我们 马星嘉应会馆联合会历年代表大会都通过争取华敎平等地位的决案,所以我吁请全雪华人团 体,乡食,届时派出代表列席这项华敎问题研讨合,以表华人维护华敎的决心。

星洲日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二日

57


马星华人医药总会理事长兼雪兰我茶阳回春値主席饶师泉受访问时指出9华敎问题是华 人广泛愿注的问题,这次马大华文学会主催硏讨会,非常有意义。尤其是确保华校不变质, 这是非常正要的问题。我们必须群策群力设法予以确保不变质。所以本会馆经选派本人与赵 浆儒律师为代表,马星华人隆药总会已选派欧阳涛与赵德霖为代表,中马中医师公会亦已选 派黄淑平与高哲光两医师为代表列席,我希望受邀或被辿漏受邀的社团合馆9届时亦能踊跃 派出代表前往列席,表示我们对华敎问题的关注与爱护。 为大华文学会明日起一连两晩 主催华教问题研会 广幽呼百团体列席 俾集思广益确保本邦华枝不变脚 主讲者沈慕羽陆庭谕梅晃升等人 (吉隆坡廿三日讯)马大华文学会将于本月廿五及廿六日晩上七时半假马大经济学院主 催一项连续两晩之「华敎问题硏讨食」。首晩之硏讨题目为・•「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次 晩题目则为••「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应遂出

星洲日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四日

将#R会.1


58

席硏讨合之主讲者计有••马来亚华校敎师公会主席沈慕羽先生,副主席陆庭谕先生;马来亚华校 董事联合会总合副主席林晃升先生,根城华校辈事联合会主席庄汉良先生9前敎总主席,现 任马六甲培风中学校长黄润岳先生,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主席傅孙中先生以及马大华文学 舍代表。

由于华敎事关我国华族敎育大事,为了广泛团结我国各社团以表达华族社会维护华敎之 决心,马大华文学会并发函全国四百余民间团体,遨请派出代表列席是项硏讨可。不过由于 主办当局未能得到全马所有社团之地址,有所遗漏乃难免者,马大华文学会特吁请被遗漏而 未受邀请之社团会馆亦派出代表二位列席,以共商维护华敎之大计。马大华文学会也领请各 界人士踊跃出席两晩之研讨会。

据主催当局透临,当前我国华敎之诸多难题,如敎学媒介语,筮事部职权,师资来源, 南大台大学位之承认,独立中学之前途等问题,都将由各主讲者逐一提出讨论。次晩之主讲 者也将针对民族敎育与多元社会之关系,民族敎育问题之根源,单元文化多元文化之演变等 问题,提出硏讨。马大华文学会希望此项硏讨会能激起我国各阶层人士对华敎间题之关注, 以便最终彻底地合理解决我国华敎问题。 17 由于华敎问题乃为我国当诃重大周题,故自有关消息发表以来,深获各界人士给予精神

59

与经济方面之大力支持。马大华文学会对此表示十分感谢。马大华文学会也对星光戏院报效 幻灯广吿表示谢意。

目前接获捐款

已达千三百元

(本报吉隆坡廿三日讯)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为发扬中华文化及促进我国各阶层人士对 华敎问题之广泛砌注,特订于本月廿五及廿六日晩上七时三十分假吉隆坡语文出版局礼堂主 办「华敎问题研讨宜」受邀出席之主讲者包括我国董敎及文化界知名人士。第一晩之硏讨题 目是「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第二晩题目是「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

该学会曾广邀各社团派出代表参加硏讨,请给于精神上及物质上的支持。兹悉华我董总 ,敎总,吉隆坡华校敎师公会,雪华师训同学会及雪华高师同学会已联合捐助经费八百元正 。并呼吁各团眼代表及各阶层人士踊跃出席,为捍卫民族敎育,促进中华文化而努力。 另悉,雪兰莪嘉应会馆乐捐五百元正。热诚捐检9必将有继!

60

(吉隆坡廿二口讯)马大华文学会将于本月廿五及廿六日晩上七时半,假此间语文出版 局主催-项华敎问题硏讨会,针对「如何确保华校不变质」及「民族敎育在多元社会中所应 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所应扮演的角色」问题,还请蛍敎界人士进行集思广益的讨论,共商维 护华敎千秋伟业之计,以便为彻底解决久悬未决的华敎问题而努力。

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认为这项研讨会的召朋3是非常有意义和切合时需的。因此呼范 该会会友,各华人社团,校友合,同乡会给于这项硏讨会全力的支持,并于届时派出代表参 与其盛,以表示吾人制田前华敎问题的关心与爱护。该会特此预祝研讨会成功召开,胜利结束 ,同时取得豊富的成果。

61

10/81 Pejabat Ketua Polis Dgrah

Polis DiRoja Malaysia, Kuala Lumpur

hb Oktober, 1972.

Encik Lai Sin Siang,

Persatuan Bahasn Tionghua, c/o Pejabat Kajion Cine, Fakulti Sasteva,

Universiti Molaya

Ktmln. Lumnur

Encik,

MenRndfrkaH SeminnK

Surat incik yang bertarikh 8hb Oktober, 1972 ada lah dirujokkan.

2. Dukachita di maolomkaH bahawa permo-

honan encik tldak dapat kelulusan.

Saya vang jujor,

/ / B ,•、4 i 6

(K ARUMAlNATH AN J b.p. Ketua, Polis Daerah, Kuala Lumpur#

s •

F/Per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日接获警局公函内容翻译如下: 台端:

台端十月八日来函有关申请华敎硏讨会 准证事已经收获。

找很抱歉,贵会旳申请不被批准。

K.ARUMAINATHAN 上

62 代警长(吉隆坡)

华教问题硏讨会宣吿取消 当局拒絶发出准证 马大毕文学会对 此举表示抗议 惟将依照原定计副出版一专河

星醐日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五日

(吉隆坡廿四日讯)马大华文学会今日接获有关当局之通知:原定十月廿五,六日召开

「华敎问题研讨会」不被批准举行,有关当局对是项决定未作任何解释。 马大华文学会对当局拒絶发给研讨会之召曲准证表示抗议,并对公众人士表示M意。

针对我国的华敎问题,马大华文学会坚决认为:

(一)接受母语敎育乃人类的基本权利,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各民族应享有一套完整的

母语敎育他系之权利。平等对待各民族敎育是团结各兄弟民族一致共同建立一个公平进步社

会的al要条件,此乃符合广大人民之利益者。

(二) 为确保华校师资之来源,有昧当局应立卽恢复高中会考,无条件为我国全健华小 临时敎师开办师训班以及承认南大,台大学位;不应再继续忽视广大人民的愿望。

(三) 辈事部乃我国华校之褓a,为我国华校出钱出力,功不可没,马大华文学会坚决 反对任何有关取消董事部职权之措施。

63

为了更有效的维护民族敎育之生存,马大华文学会呼吁我国华族社会团结起来,自力更 生,发奋图强;并呼吁全国社团,会馆,校友会各自成立关心华敎小组,密切关注我国华敎 之前途。 •

马大华文学会忠诚感谢各主讲者,各社团,校友会在筹备此研讨会之过程中给于经济及 精神上的支持。再者,原拟出版之「华敎问题研讨会专辑」将照旧印发。对于热心团体,人 士资助之款项用途,学会愿聴取恵捐者之意见,以作出更妥善的安排。

沈慕羽表示遗M

(本报马六甲廿四日讯)马大华文学会,本订于明后(廿五及廿六日)两天晩上,假马 大经済学院,主催华敎问题硏讨会。由马来亚华校敎师总会主席沈慕羽局绅,副主席陆庭论 ,马来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副主席林晃升,柝城华校辈事联合会主席庄汉良,J刖敎总主席 现任马六甲培风中学校长黄润岳,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主席傅孙中以及马大华文学食代表 等先后依安排秩序负责主讲,此项消息今日已刊出各报章。

然而今日上午十时许,敎总主席沈慕羽接获由首都拨来的长途电话吿知••马大华文学会 主催之硏讨会已被有关当局拒絶批准举行。

64

沈慕羽接获其延话之后对记者说・。「这是很可惜的事」。 沈氏盼望有关当局应予以批准,佃该研讨会能如期的举行。

沈慕羽今日也向报界公昭宜布,他将于明年七月间退休。因此他盼望后起之秀能比他更 努力地共同发展敎育文化工作。

•教总促当局解释

•(吉隆坡廿四日讯)马来亚联合邦华校敎师会总会今日发文吿如下: 由马大华文学会主催的「华校问题研讨会」开不成了,吿吹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华,乂 学舍办争人员不力吗?不,他们积极筹备了 一个多月,多方策划与联络,干劲冲天。那是因 为反应冷淡而吿吹吗?也不是,各方对这个研讨合的期望是殷切的,是熟烈的,是重视的。 精神与物质的支持,源源而来,令人十分鼓舞。那是会议场所有问题吧?也不是,华文学会 租定了语文出版局视堂与马大讲堂,那是举行研讨会的好场所。那末,究章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是申请不到准证。为什么警方不发准证呢?主催硏讨会者是我国最高学府马大的华文学 会,是合法的组织。硏讨会的主题是国家现存与面对的问题,正在各方热烈讨论中。主讲者 与聴讲者又都是公民。大学生走出象牙之塔,本着国民的天职与国民共同关心国家大事,是

65

符合国家领袖历来的愿望,也符合社会的愿望,而此举竟不获批准,诚风不可思议之事! 我们华校敎总对此不胜临深履薄之感!窃以警方旣然采取如此措施,必有所本,应该据 实昭吿全国,勿贻民主之讥!而本总会亦必将在下次三机构华敎工委会中提出检讨0

华教问题硏讨会宣吿取消 董总林晃升吁马华 应切当局撩理力争 使会议能召开障和it伞人心声 马南大校友含促IH眷不浪召开理由 (本报吉隆坡廿H日讯)马来.亚联合邦华校蛍事总会副主席林晃升今日针对马大华文学 会主催「华敎问题研讨会」被有关当局拒絶批准举行事代表全国董事总会发表谈话如下: 马大华文学会主催「华敎问题硏讨仓」因当局拒发准证而宜吿取消了,这是非常遗憾的 。林氏指出••我们认为这是全国性的大问题5为避免华族人士在直冤上5或因感惜的冲动 而走上「沙文主义」的道路,以及•让他族兄弟更了解母语敎育的重要性,莫过于让人民自由

星州日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六日

66

的,以不偏不倚的公正态度,站在学术立场去分析与检讨,较诸禁止将会有更良好的效果。 这样一来对促进种族和谐更有帮助。我们深信在硏讨会上,会更客观地指出马来西亚文化的 正确路线,同时,这个研讨会的主催者是我国最高学府的成员,这一群是没有政治野心的, 纯粹对本邦的文化敎育在学术上作建设性的硏讨,其宗旨是纯正的,基此理由,辈总是给予 热烈的支持的。

林氏继谓・・董总希望当局对华文敎育问题能够以公正态度,站在马来西亚国家立场去处 理,对于朝向正确立场的研讨会之被取消,是不智之举。

林氏最后指出,马华公会总会长敦陈修信于今年九月二日马华公会第廿一届常年代表大67 会致词称:「华人的语文与文化,只要我们要它留存多久,它就留存多久。只要它有其可扮 演的角色,除关我们的宪法已保证其存在和保留的一项叩实之外,其内在的活力,是可以确 保它在我们国民生活中生存的」。职是之故,董总衷诚希望号称为我国华人最大政党,也是 联盟伙伴的马华公会总会,尤其是马华敎育中央委员会领导层诸公,对此次研讨会之被取消 ,应予以特别重视,而能坦诚的向政府最高当局据理力驱,务使这个研讨会得以顺利举行, 俾华人心声有表达的机会。

(吉隆坡廿五日讯)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今日发表声明,对于当局不批准「华敎问题

研讨会」的召开,表示非常逍忆,并要求当局解释不批准的理由。声明全文如下: 言深受各界关注的「华敎问题研讨会」在有关当局不批准的情形下,宣吿取消了。 2们对于当局没有提供任何理由而断然拒絶是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非常逍憾! 人民有权知道9作为一个合法团盈5按照规定手续申请主办公开研讨会,以研究本邦当 前面对芦大问题,为什么不被批准?全陇马大的师生有权知道,作为马大的一个学生组织, 在马大讲堂内主办公开研究会,为什么也不允许? 除非当局蚪此给予淸楚的解W,否则将不能消除人们的不安与疑虑。 暮教硏会不准召开 南洋滴报刊于 尊孔校友会表遗徳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九日 (吉隆坡甘八日讯)专闸我照孔学校校友会针对当局不发准证予马大华文学会主催「华 敎问题研讨会」表示也憾。 -■J 该会在一项声明中认为,在民主社会制度下,公开集会及言论自由乃为人民基本权利之 一。在民主国家宪法均有规定给予人民基本集会及言论自由的牖利‘以反映对公众事务的.总 见。对于这次马大华文学会主催「华敎问题研讨会」,当局不予批准,引以为憾!

68

三大机构华教工委会 南洋商报刊于 展期下月十二日晩开会 一九七二年十月三十日

(吉隆坡廿九日讯)蛍总、敎总及马华公会敎育委员会三大机构华敎工委会,原订本月 廿八日召开的会议已经展期到下个月十二日晩上八时正在敎总根华厅举行。

会议将讨论促请政府批准马大华文学会所主催的华敎问题硏讨会提案。此外,亦将讨论 聘请专职秘书争宜。

会议也将检讨下列前议各事:(一)辈事会职权问题,(二)校舍或敎室扩建问题,( 三)师资训练问题及(四)恢复华敎髙中三会考问题。

内政部发文吿解释 警方拒准马大华文学会 主蝉『华教研讨会』原因 (吉隆坡二日训)内政部今日发表交吿解释说,警方不批准马大华文学合举办「华敎研 讨会」是因为该学会欲在校园外举办并且要让公众人士参加。

南洋商报刊于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三日

69

警方曾向该学会建议••在大学园内举行此硏讨会,并且只限学生、沟师及主讲者参加。 内政部文吿译文如下:

自从一九七二年十月廿四日以来,数个团体及反对党曾经在本地华文报章上发表文吿, 指控政府有所谓压制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因为不批准该学会举办一个有关华文敎育的研讨 会。关于此事,内政部欲提出澄淸如下:

(一) 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一日该学会曾经向吉隆坡警区主任申请准证,以便于一九七二 年十月廿五日和廿六日在吉隆坡语文出版局举办一个硏讨会。在研讨贪上讨论的事项是:

(A )如何确保华敎不变质;

•( B )民族敎育在一个多元民族社台中应享有基本权利及其应扮演的角色。

(二) 该硏讨会将是公开让公众人士聆听,多名华族知名人士将受邀为主讲者。

(三) 鉴于上述事实以及该学会乃是向马来亚大学当局注册的一个学生团后,警方遂认 为此项研讨合更适宜在大学园内举行,在那耍具有所有的利便来进行此事,因此,欲在语文 出版局举瓣该项研讨会的申请书被拒絶。虽然如此,警方曾向该学会建议••在学园内举行此 项硏讨会,但只限于学生,讲师及各主讲者参加。

(四) 内政部对于警方此项决定,感到满意。

70

马南大三间校友会重申

、吁政府无条件宣布承认南大学位备日报刊于 反对一切分割南大学位之做法 £8日报干于 决定南大校庆日为南大校友日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七日

(吉隆坡五日讯)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毗吐南洋大学校友会,根城南洋大学校友会 ,今日2£申要求政府无条件宜布承认南大学位,反对一切分割南大学位的做法之原则立场。 该三校友合郑重表示,要求政府马上宜布承认南大学位,乃是全马华人的一致愿望,南 大校友絶对不会放弃这项合理要求。

根据本月一日报载,新加坡会计师协会已经发出表格,给南大会计系旧制同学廖加检定 考试,这意味着新加坡会计师协会的少数负责人,为了维护本身的旣得利益,已决定不顾社 会舆论的纷纷谴责,硬要从鋭蛋里找出骨头来,将南大会计系毕业生分割为新制旧制两种, 限制多读一年,且人数占多数和已有辉煌表现的蔚制同学直接入会,对此,该三校友会除了 再度提出最强烈的抗议外,并促请星马各民族正义之士,认请这一小撮人的可怡面目,在各 方面勿与他们合作,促使彼等企图壁断整个会计専业的可耻目的不能得逞! 该三校友会的代表于今日中午十二时假此间美都饭店举行午餐会,餐后并于马来亚南大

71

校友会会址举行联席会议,讨论共同利益问题。出席斐会及会议的三地代表9计有马来亚南 大校友会••傅孙中,陈培和,胡水,黄步强,苏恵知,欧阳励兴,尹鸿之,周水源,毗吹南 大校友会:邓发根,刘润泰,伍发案,马振天,根城南大校友会••洪恵飘,骆润徳,陈汉和 ,劳可钓,会议由马来亚南大校友会主席傅孙冲主持。

今日的会议会对如何统一校友会的组织及更好地照顾校友福,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 论。为了表示对母校的关熏及促进南大校友的团结合作与友爱,会议一致决定规定每年三月 卅一日南大校庆日为「南大校友日」,三校友会将于该日同时在各地举行庆祝晚宴,藉资纪念。 一致妾表明年后辨马来文纟 I 对于南大于今年开始停办马来语文学系,该三校友会已于今年初致函南大当局,力陈其 不当,要求母校认眞考虑收回成命,今日的会议于讨论此事时9 一致决定要求母校于明年开 始复办马来语文学系。

会议认为,南大是星马的大学之一,是为应本地区国家与人民的需要而创办而发展起来的 ,南大的拥有马来语文学系,将使南大更富于本地色轸,也是南大历来注重多种语文的象征之一。 有关当局不批准马大华文学会申请主办「华敎问题硏讨会」一事,三校友会同声表示遗 憾,并促请当局俯顺民意,重新考虑该会的申请。

会议最后决定下次餐会及联席会议将于明年初在槟城举行。

72

马大华文学会澄淸 内政部卄一月三日文吿 内政部终于发表了 一篇文吿,意欲澄淸因「华敎问题研讨会」被迫取消而引起的诸多猜 疑和不满,以免广大民众以为「政府『压制』马大华文学会」。内政部的这篇文吿是很合时 宜的,我们对当局的这项行动感到十分欣喜。可是,在谴了这篇文吿之后,我们对警方的「 理由」,坦白的说,却是愈看愈感到胡涂,对警方的眞正用意,也愈发感到扑朔迷离,迷惑 不解了 !

华文敎育问题是殖民地统治者为了本阶层的利益而蓄意泡制出来的。但是,时至今日‘ 这个问题仍悬而未决,令人惴惴于怀。这是所有人民所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各阶层人士 一直 都很关心它,正在热烈讨论它,举国上下都希望能早日寻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这么一个 重要的问题,极需广大民众齐众一堂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我们因此无法同意为了贪图-点 点的「便利」(?)便关起门来,『只让学生,讲师和主讲者参加』! 一 我们一直都认为,在一个法治的民主国家里,人民应有自由—意见,或褒或贬,针锢

73

时弊的基本权利。这项权利是不可侵犯的,是受到宪法保障的;所有国民都应维护它,更何 况是宪法的捍卫者之一的警方耶?因此,我们对这次硏讨会的被拒絶,确实感到很惊奇、失 望。我们对警方的眞正用意百思不得其解,旋又由不解产生了疑虑,由疑虑又产生了不安。 (疑虑和不安在一个民主,进步的社会里,是不应该有的,但在警方出来澄淸之前,我们只 能够有II疑虑和不安。)

本学会将会向内政部长呈函上诉,希望当局能俯允广大人民的要求,以开明的态度让该 硏讨会按照原定计划另择适当日期召开。

74

谢(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本学会此次原订于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五日及廿六日假语文出版局主催『华敎间题硏讨会 』,在钥备过程中得到各地社团及公众人士给予精神上及经済上大力支持。虽然该项硏讨会 因不获当局批准而未能如期召囲,本学会对各界之赞助人士及支持者,谨此致以万二分之谢意。 本学会并谨此向下列各方致谢: 参加『华敎问题研讨会』主讲者: 全国华校敎总主席 全国华校敎总副主席 马华商联会主席 全国华校董总副主席 马六甲培风中学校长 马来西亚南大校友会 赵桑儒律师,星洲日报主编陈见辛先生,前普主席叶鸿恩先生•星光戏院,各界人士 及诸商翁慷慨捐助。

沈慕羽先生 陆庭谕先生 庄汉良先生 林晃升先生 黄润岳先生 傅孙中先生

75

捐助『华教问题研讨会」者名表

(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马六甲华校敎师公会,雪州嘉应会馆,庄汉良先生(以上捐助五百元正),马来西亚联 合邦华校敎师会总会(以上捐助三百元正),韩江中学辈事长刘惠诚先生(以上捐助二百元 正),槟城广东会馆,板城广东篮汀州会馆,新山中华商会,雪华校高师同学会(以上捐助 -百元正),马来西亚南大校友会,马来西亚华校师训同学会(以上捐助四十元正),郭兄 弟有限公司,协和纸业公司(以上捐助三十元正),东源有限公司,杨朝长先生,公利公司 ,MFKhooTeckseng,裕利桟酒荘,兴发五金,国利摩哆公司,魏先生(以上捐助二十元 正),陈世荣先生,再顺兴有限公司,张武易先生,怡和公司,达隆布荘,达豊布庄,达强 布荘,振兴公司,无名氏,荣和汽车公司,英泉茶室,丰隆窦号,永兴洋服,Rodney,林 文良公司,嘉宾酒家,Mr・Te。,王先生,联成公司(以上捐助十元正),叶正洋先生,团 兴琥,赖维仁先生,何溢盛,陈県翼先生,天成寳号9万德号9楠源公司,广潮生有限公司 ,中兴贸易公司,万源兴公司,徐先生,永兴公司,同利楼,贝化洋服,无名氏,立兴企业 有限公司,立美德,联昌药行,商务印务馆,亚洲无线电,联合机器厂,陈建筑公司,爱义 宝号,祥兴旅行,南洋美术文具有限公司,大生堂,英泉茶室,卢先生,爱铭茶室,大安隆

76

宝号,美化实号,四来香,合发五金商,赵先生,诚济药行,一马华印务公司,林先生,刘医 生,顺利茶室,振顺宝号,叶先生,杨先生,马士覚子零件行,明兴宝号,万昌宝号,新得 利寳号,蔡公司,国泰适器公司(以上捐助五元正),宋群光,兴业汽车有限公司,美华鞋 店(以上捐助四元正),联邦洋服公司,陈光先生,杨先生,天和茶室,广利宝号,有利实 号,Mr Lim,成发宝号,束方宝号(以上捐助三元正),新生堂宝号,联和酒业宝号,华 汉寳号,万裕和宝号,无名氏,叶树动先生,关先生,宝利摩哆公司,建源茶室,新德丰宝 号,建美洋服,陈女士,英泉茶室,仁利茶锭室,Dr・Kok,王钦先生,马先生,星光摄彩 室,振威有限公司,德发洋服,潮隆成实号,同祥宝号,中央鞋厂,广强洋服,福建贸易公 司,信昌鎌行,林金煌,南香饭店,联益宝号,Onn Y_n no- Bhd・,洪记,中央电器,陈东 俊,Harrabm I8ma_-,华商寳号,Sharon bin Azin ,许女士,联邦家私公司,陈太, 陈师光,华联铁厂,清时康药行,荘如仙杂货店,侯先生,南成兴,永潮兴贸易公司,济生 约行,广发公司,大安堂,汇中无线迎公司,天聊宝号,公平实号,天华宝号,嘉华餐室, 美兴宝号,远东宝号,华侨宝号,福利泉公司,国际摄影公司(以上捐助三元正),金马洋 服,逹明宝号,百利宝号,无名氏,李先生,新兴隆,利兴公司,永华宝琥,黄小姐,许先 生,黄昌权,张先生,华侨派报社,杨先生,李国强先生,大通公司,蔡先生,李先生,茂

77

兴琥,南方茶室,郑先生,陈小姐,彻宁宝号,万春济,冯强公司,黄万兴先生,冯子云, 周先生,新利兴宝号,Kee Agency,Derk op-oian ,陈先生,徳星无线电贸易公司•'王健 能先生,颜先生,中南五金公司,福和茶安室,Mr・L-m, Miss Ye。Ms Kee ,和振 宝号,新梧宝琥,沙鸵摄影社,泉盛寳号”新加坡美金香分行,同大贸易公司,赖女士,陈 先生(以上捐助一元正)。

78



* ;S"


毕教问题专辑 出版者:马大华文学会 一 印刷者:吉隆坡坚申印务公司

非卖品


华文教育报告书——方卫廉、吴德耀

华文教育报告书——方卫廉、吴德耀

1955年7月出版






用说弓选切处RHrt等4 E耳JI _=-

马来亚华校与华文敎育


七六五四三二

序言……….................................. I 马来亚村马来亚文化.............五 马来亚教育与华校...................I O 教科者冏题.....二二 找师的训彩.....三三 语文的瘩梁.............................四七 结论........五四

马来亚华文敎育问题调查团报吿书

一 •序言

一九五-年正月初,方术廉博士 (Dr・ wHiam p・Fenn)与吴德燃博士受邀赴马来亚调査联合邦 华校状况。前者曾任中国十二家鑫级学件朮事会的联合行政秘书,龙者乃系联合国职回。他们倒在华盛顿 举行过三次会议,第二次会议时,英殖民部汝育顾问克里斯托弗-谷斯僻士 (皆Christopher cox ) 曾出席参加。

在这些会议当中,方博士与吴博士获得关于各Mr情况及问题的扼要报吿,而开始澄淸该即的确切工作 目标。这,据豳员所知,便是提出适当建议,俾使.马来亚的华校,对于由具有共同信念的许多民族组成马 来亚独立国的目标能有更大的贡献。有关方面同意调查团绝不受任何先例的约束。此次调咨,旨在探讨事 实,并硏寻途径与方法,而不是要追随任何旣成理想。

行程与活动• •-- 方博士于二月十八日到新加坡,同月廿二日抵吉隆坡。冬博士继于十日后赶到。他们的工作基地是吉 ―1降坡,在他们所轴助的敎育部里面获得一个推事处。他们曾经访问过怡保,太平,板城与马六甲,在各地

」 逗留一日至四日之久。并曾到巴生,•丹戎马林,亚罗士打,芙蓉,庇膀,马口,江沙与新山作较短期间的 - 访问。此外复在吉隆坡附近地方作过许多次为期更短的访问。最后一星期应新加坡当局之邀而在新加坡度 过,在此期间内,他们曾与沙胜越代表作过两次非常禾要的会议(注)。方吴两博士于四月下旬返美。 调査团的活动乃循三条主要路线而行••一、硏究适当文件以及其他参考查料,二、访问各校,评能直 接搜集有关现况的咨料,三、.举行集体会议及个别会谈。对于学校的访问,虽是必然地集中于华校,但并 不仅限于华校;巫校与英校I后者官办与敎会创办者兼有I亦包括在内。虽然所接触者大多为华人1 他们亦曾特地佥见其他民族代表,这包括巫籍政治领袖与印藉敎肴家以及英节官员与美籍教士。 调査幽由个八方面及马来亚各民族集团领袖所坦白发表的意见获得英大利益,对于问题的硏究因而得 以均衡发展。华巫民族领袖所一再发表,直接或间接有关敎育的意见,尤其裨益不浅。印籍领袖的客觑意 见亦有莫大价値。调査团得到这许多人士假以时间并贡献意见,通在此深致谢忱。他们到处获得当局充份 招待与协助,实是感激不证。敎育部供应他们的每様需求,华校视学官尤给予英大助力。他们尤其感_谢钦• 差大臣的鼓励硏究自由,否则,客观的报吿书将无法实现。

调查的范围

--调咨团抵马以前,W舍邦晰政司名会正式宣布共性质与任务。该文吿中说该团将欲「对整个华文敎育 作初步调赤.....特别注意及:

一,竦求由目前各民族各自为政的学校制度进至马来亚敎育基于不分稲族的原则而以英文或巫文为敎 费某个以至也落攵奇巽耳艺寺弋旳也度方式17健体福于鼎阵可任目而应吊旳,以赔架S肾攻皮有答代

—3 —

替中国背景及内容的敎科书的意见。」 ,

对于该文吿的反应反映岀调奁回使命的迫切与微妙。此项文吿,显然是无罟的,却引起菓文报章刊出 惊人数量的批评文字与社论,确切表明华人关注此番调赤的用意,这在他们看来,似乎是排华的。虽然他 们的恐惧有些可能是毫无根据的,并且有对此项文吿作吹毛求疵的倾向,但仍有充份理由可令人了解此种 头虑。

因此,调花四与华人领袖及汲师的每次会谈当中,皆弥漫忧虑与俊疑。调査团被目为不过是继续发展 政府旣定政策的工具。两位助员之中一位是中国人,另一位曾经在中国度过不止半生的事实尙不足以使他 们完全放心。调査团认为合当发表的文吿,坚决理明其客观态度,并表示他们相信中国文化的完全消灭, 纵使有可能,亦届马来亚的惨帀损失,同様不能发生效力。懐疑的空气在调査朗留马题间一直存在,从星 加坡弥漫到板城。

虽然,官方文吿所引起的强烈反应以及华人为保存中国文化所表示的深切关懐,足以显示所涉及问题 的性质以及「马来亚化」的微奥。况且,调査团在离美以前便巳引起的懐疑,不久便化为一棱信念,认为 官方文吿所指定的调査范围太过狭窄,纵使在该限制范围内,亦无法得到技极的效果。改良的课本若无改 良的敎师大抵无用,然而改良的敎师需有改良的服务条件,而此则繋于为各校自身所不能控制的因素。再 者,华校不能当做与联合邦其他各族学校完全无关的一个问题。

在调査初期,调査团卽将这些问题提请联合邦钦差大臣葛谊伟士注意,钦差大臣本人表示澈底了解与

—4 —

同情。因此,调査团乃得确悉不受任何限制,并受鼓的去从事调査马来亚的整个华文敎育以便提出认为必 要的任何估计与建议。调査团员非常感激钦差大臣对于他们的调査腌围的解释,否则他们懐疑调査工作的 进行是否能使他们满意或对涉及的问题是否公允。 -调査团在调査期间以及在此报吿书内解释他们所认为正确的宗旨如下: 调査团的宗旨在乎以同情及客觑态度凋査马来亚的整个华文敎育,并提出积极的改革和改良的建议, 俾使华校对于马来亚人民。尤其是将此繁荣乐土当做他们的家乡的华人,未来的福利与康乐能有最大贡 撅。• '

(附注)我们.不能把东南亚其他地区包括在调査行程之内,甚感抱临,因为我们相信必可获得很多资 料,而使此报吿书不但更有助于马来亚,而且更适宜于其他地区。虽然对于联合邦以外的其他地区,我们 并无提出建议的责任,但我们相信••一,我们所提出的建议,有一些适用于星加坡,砂膀越,或许及于北 婆罗洲与文莱;二,对于共同问题,外力的协助,应顾及所有地区;三,一个地区的发展(如课本,敎学 法,师资训练计划)应可供其他地区应用。

二•马来亚和马来亚文化

「马来亚化」

马来亚乃是数&1民族杂处和数稲文化并存的一滴地方,在这里,一个马来亚国家和一种马来亚文化乃 是未来的希望,而非此时的现实。马来亚人口大部份系由三大民族集团所构成••巫人(二,六O二,七七 、七),华人(二,0三四,九八六),和印人(五八七,二九二)。根瞭本年统计,华巫两族合计占全W * 合邦四,九。八,0八六人口的八十八巴仙。各民族在文化上各自分开独立;各有其语言,风俗,与社会 习惯;各有其本身的历史与传统。佛敎,典都敎,回教和基督敎,虽能冲破一部份稲族与文化蕨界,但却 瓯其余部份更加濒着。尽管郭实上马来亚与西方接触巳久,并且受一个西方国家统治达一世纪以上,尽管 西方文化的皮毛到处可见,那亲文化尙未能成功地作为完全融合幷种文化的共同基础。

适些不同性质的文化旣然范囿马来亚的生活形式许多年:此后许多年间似仍将如此。要用人为的方法 从数统文化之中创造出一秘文化是不可能的,要求迅速自然更不可能。由于各民族集团心理上与感情上的 趣向,此际欲强迫作非自顾的融合的任何企冈势必引起更大的分裂,而这是马来亚甚或世界所不能堪的。 J 目前所能希望的乃是各个不同份子之间的和平与合作关系,适其中自然强调共同的利益而非彼此的技 一 异,殊无理由可将马来亚变成侵略文化的战埸。由于牠的人口的复杂,在这个地方发展中的一种文化应由

一于接受共他务补文化的高度值値而吸收得其效力。马来亚人民应该学习晾解并尊血他们的文化歧异。他们 f 应以他们的相互容忍柄神自豪。 J f 对于这稲混合,狄隘的私有观念绝不能有积极的贡献,完全着意于保守其自身文化,或其根本効忠对 ‘象不在此地的集哼絶不能对马来亚贡戏共爱国服务。同时:被剥海了文化的集团亦无可贡献。由此结果. 所形成的文化将因缺乏构成单位而更贫弱。

我们对于这个文化问题作冗长的谈论,乃因为我们认为「马来亚化」这个术语似乎被人太随便加以滥 用。在马来亚的大多数华会来,所诮「马来亚化」,无异是品排斥政策。荫于目前还没甫一a文化』 甚或一个社会,可以称为马来亚的,所以「马来亚化」的用意,被解为为欲造成马来化的而非马来亚的背 景。辅政司号所发表的文吿的胡云似是存意排斥华校而将华文贬莹低劣地位,而最后的结果,纵非此 时的目的,便是気全消灭马来亚的中国文化。文吿的第二点更加强华人的异,因为它提及编撰「可普 前应用」的华校课本,而苹人恐惧其中的中囚背景及内容将被渔底革除0我们不/便得到一个结论,成 其他民族的人士提供我们注意的,•马来亚华人对于中婴化的直觉关注•与颐虑的显著增加,乃由于一习非 常眞切的感觉而起,且不论共是否有理,他们感觉他们的文化正受寿威胁。他们乃拓在文化的防守岗位。 「马来亚化」且是一个不幸的名词,因为它似乎是暗示弟无法成就的东西。全人口中的任何份子都不 能被「马来亚化」,理由很梨,因为并没有「马来亚的」的模型可加以镕辞,并且谊种铃舒是不可能产 生于命令的。一枢新的玄化住能由许多不同的文化成份•'经过数代的混合融化而产生出来。在此过程? 那些不値得重视的自行消灭了,而那些値得签的却无须政治的或外力的支持0

然而这个名词仍须加以应用,因为它表示一个理想的目标。因此,最要紧的是使他不受涉及基于未来 的马来亚文化应是如何的成见的规定进行方法的理想所影辔。例如一种马来亚中心思想的发展,并无须涉 及学习一横语文或技弃另一纯语文,采用一律服式,而舍弃另一碰服式。「马来亚化」仅能是基于备民族 提高对共同利益以及互相容忍与合作的需要的认识而予取的一种后果,马来亚人民应该珍视每稲文化的优 秀与不可分裂性质,因为目前的歧异可能产生出未来的光荣。

语文问题

任何人一到马来亜无不立卽发蚣日常应用语注的复杂••华语(有半打不同的方言),英语,巫语及坦 密尔语乃是大多数马来亚人的第一或第二语言。有人辩说尽管有许多种语言存在,国家的统一仍可而且巳 经达到。加拿大有英语及法语;瑞士有法,德及意语。这种例子多得不胜枚举。另一方面,也有人辩说为 了社愈上,经潞上,及政治上的接触的需要,必.需有一种传达意见的共通媒介。此种媒介可以促进马来亚 国家的统一。

关于主张通反对用某一种或另一种语言作为马来亚国语的辩论,我们无意加以赘述或加添意见,我们 所要指出的是,一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取的历史路线时常与另一个国家的不同。瑞士或加拿大所走得 通的途径,马来亚可能或许不可能走得通。尤有进者,同样操英语的人却在海外建立了个别与伟大的独立 7—的应用英语国家。因此,我们不免懐疑马来亚欲依据歧他国家的歴史或政治事实做傍样来建设其本身,是 一 否系明智之举。

一 因为其a族复杂的独特性质,马来亚必须自寻解决办法,而此有赖其人民的集体智慧与一致意向。实 8

一 际经验与发展需要将为并应为最后决定因素。我们建议,预谋及预决未来的努力,亦就是我们懐疑历史之 神是否喜欢的那种努力,应予扬弃;而大家集中注意力于现实。我们认为下列各点是最値得注意的。 第一,须知巫文现巳被当作官方语文,rm-为马来亜各校的必修课程。因为牠是本邦的方言,广泛地通 用于马来羣岛,値得马来亚所有人民学习。此种共通知识,有助于民族问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华人的实际 智慧使他们能预见此颊利益,所以他们全面接受巫文为华文小学最后二年的必修科。 弟二,英语显然已广泛地成为马来亚各民族通用的商业语言,同时是世界通用语言,牠所能给予.儿童 的社会,学术,科学,文化,经済及政治的利益无廊详述。因此,华人的实际智慧又使他们毅然在华校之 中对英语课程更加注意。

第三,我们必须记取华文乃是世界上伟大语文之一,世界伟大文化之一的锁钥。牠的美丽与亶富是毫 无换靛的。若要剥夺任何部份的人口所能得之于华文的知识,结果必无所获益。正如许多欧洲人学习拉丁 文,马来亚的其他民族亦可因学习华文而获益。然而,因为牠的难学:以及要搞通牠所需要的时间太长, 所以学习华文者大艘上仅有华人。他们必须受协助与鼓励去关注未来的马来亚文化的华文背景。 这是说,马来亚华人大多应学习三W.语文而全都应该学客两种语文。我们相信他们不但愿意接受这种 繁-R的负荷,事实上且欢迎精通数种语文所给予他们的利益。他们可能埋怨限制他们学习一两种语文的任 何企冈,而不埋怨使他们同时学习三种语文的必要。

我们欲禾申我们认为眼光必须远大的信念。这便是互相尊两彼此的文化,同时认识强制马来亚人民学

一 9

习一极或两种航文的任何政策,将不能产生民族谅解及园家统一的健康的气气。一个国家的统一并不舞语 言的一致或文化的单纯,而端頼民心。

— 10 —

三•马来亚敎育与华校

马劣亚敎K \ 3然而,I一种比较新的观念,尙未发—政

W1III1 I:

的,1 I斜iil 11 11 11 11 I宀槌I 11 r顷 ¥111 I财an打普rillllM 罢寰*?ii…

1蔷的I案,印i嶷技脏网件队丽祯覊或中国 MilmII打…,i 智的?I

一切因才,必矩在各柱能词程内一占有充份位対,虽然主要'rfKi必须在于马来亚。

我们再说一句••所有学校皆必须注帀马来亚,华校竹被批评没有表现马来亚展望,政亦与若干华人敎 育家正在采取步骤以珀加此。另一方面,马来亚的英技依然偏*r*:于英国及欧洲的展望,印校偏匝印 度,巫校偏向一个马来国家。若果一个马来亚国家是马来亚所有人民的政治目标,则所有学校应精密审度 他们对于此祯目标的贡职方为合理。

新的学校亦必须供给马来亚未来生活上冬方而以充份与适当的准备。根据我们的印象,几乎马来亚所 有学校在这一方面完全先败。中等课程的狭隘以及深造途径的稀少,使得太多学生失望傍徨,而许多审要 的服务没有充份的人扌。

我们必须注意的一点,中等敎育的车心与目的太过偏于学术。以九号文凭为唯一帀视目栎的错服观念 以及九号文凭为许多理想哦位的唯一敲门那的可悲事实,混合而造成抑制天才的人为障碍。目前极为需要 的改革乃是荒m职业训繍,这可构成原来各校的一个必备部份。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要加设「职业学校」, 因为不公平的冈分将使许多儿众不愿选择此种独立的学校,并将赋予那些愿意就读的以一稲自卑之感•,而 是要使许多目前只有一条途径的学校能镇有学术与技术的课程,作为同样値得正视的选科。• 另一点,可供续求深造的机会委实太少,甚至成功地获得文恳的有志之士,亦少有此机会,至于那些 不努力或是不能达到此目的者,则实际上全无姓会。我们懐换剑桥考试是否系一辩完善的措施,可供最度 11—能否在中学毕业后的深造敎育中获得利益的能力—尤其是如果这韵敎育注意及马来亚的许多实际鸭要的 - 话。为训练有用的生活技能而设的深造敎育的成功无需与旨在选择学生从事専门职业的为试的成功作同样

—12 —

的准备。他所需荽的不是较低的程度,而是不同的程度。我们甚且以为在英文方面无需固求文法的正确和 优雅的笔调而可获得大景可贵的高级敎育。目前需要开闘更多的途径,尤其泛英校九号班或华校高中三年 级学程结朿后的深造途径。 -

尤其m要的是必须使华校学生于中等学校里业后能有纽求深造的机会,因为他们过去巳习惯于如此。 战前,华校中学毕业生回返中囲受高深敎育,而许多英校毕业生则投往英美大学。不论这是不是合乎理想 的事,这表明出身于小康家庭的蜀女靑年,如有志向,便可涣得大学敎育•,目前,由于中国的政治变化和 马来亚的金融统制,这种志向巳受抑遏。如果这种志向不能如愿以偿,又无补救办法,势必产生失望与不 满。

再者,新的学校必须应用新的方法与技术。例如「听视」辅助教学对马来亚的敎育有极大的效用,尤 其是在语文的敎学方面。然而,我们児得这种现成的设施在这里极少为人采用,而最低限度在华校里面应 用的方法往往不甚得宜,所以在各校对于「听视」辅助敎学作较积极的硏究是显然需要的。 此项硏究包括详细探讨其需要与可能性,以便作出一个实际计划。在这方面,必须考虑及下列各点: 一,无线电广播与录音节目的比较利益。 • 二,活动疋彩和幻灯影片的比较利益。 , 三,和课室内的其他活动打成一片的.需要。

四,获致或制造适当材料的可能性。

五,敎师的充份指导的需要。 '

—13

六,设备的适当应用与保育。 匕i--F 这风的兴吴囊,不倾使它値将兽的霏皋以*,而旦値得聘任一 1 的负f工T 的•「听视」珥家。 ,'r£L 开于辛,我们要但请教育部普创造的自由的思想并欢迎不论来自任何方面的新?。

华文学校•

根据一九五0年十二月的统计扁合邦所有学校学生总数为五六四,九七二名,共中华校生5占二<5 二,九六九名。然而,华校目前对于马来亚生活尙无完全令人满意的贡献。有若干叙成的批评正针对1 而发。 • :、8 饵;华校缺乏适当的物曾设备,在许多情形之中,不足够与不适宜的课室,往往拼迫于原本为3 用途而普的室内。度声与凿大致乌有;图财卷是有名课。巡动场除了 一两个排球场而外,罕. 有共他设备。自然有若干相当的例外,但一般而言,适种批评是颇有根据的。

曰「在许多情形之中,华佼表现出学术上的浦弱和敎学上的落后。除少数卓越的学府而外,大多数 曩并不能页献华人父母所希象给予他们的子女的那段育,而这些学校要是在较合适的环境之下,便能 做到如此。 • • , 第三,辈校的中国意识太浓,朕至不为现实情况所需要,且因而限制了牠们身为马来亚的一份子所应 有的意识。不论共原因为何,事实上培育旧的忠诚而非鼓励新的观念,将使儿窜的眼光向后而不序前。保

14 一

.n

妄化欧的可i,蚤彻如最将HllyIiI 1的最。他们亦I改 •菖—的一大部份,I想留置混卩为敎与的必缨,他们且自动增加英 ii。他篆反对?件篑恭声警i和?作,ij yoopo^^Illilir 解。 专£完全冒于牠们本身。牠们大多是因为没有足够的 澎一瞄,华冨岛 一校以敎卓孑女。哥实-忙— •政府学校而产生的。由于政府的诙亿苴金-注意及他们的话:也便是鼓励他们适样做0 ] 、•再二f隹交乃是两普浪的质量的塞••华人? 蚩"".挛一1—人方.面i方写—> 号但碧创造能力而且认识警的噩。这些都是値得琴抽质=*

1,

模制品一般展是他们不采用中画的加

第四贴,茂存港被洪视•‘ 茂们所•不相信的—甚或须得至-我们不能忽视一项事实嬴便是*

的爱好以条人的创造能力。目前能有E姜宀

.没有得到官方的协助,这充份说R华 马来亚极有旗値的品质。]

…1所—的HywilIIi nMFiocon 与却佼及巫段同等的待遇,因为可人2.大‘ "的不可抹普成就,完全是他们自己案的成果。• .

—15 —,

泌五点,要是他们过去不是被波视,则他们未必角餐亲华或适么懐疑收付0华:v•不舍发展马来亚背 景的事实质无足为奇,尤共是密于英佼的英国色彩,以及巫校的占大部份的马来(异于马来亚)背.景,不 用提印校的印废作风了。

•了解与辅助的需要

对于针对华佼的两髄批评的解答,并非如一些人所相信的疠M早可能消灭这些学校。因为华校在今后. 的长时间内仍将糕纳吃立于马来亚。想要换灭牠们的任何企图,将使华人如1-1前所巳做到一般下更大的决• 心去保守他们。与此谶华守岫入地下,远不若义抛们公开存在。牠们绝不会披消灭,除非待至旅人自己决 定牠们巳不再有存在的.需要,这様唯有在有充份与完善的替代学校之时始能实现。

-这个日子可能永远不会到来,因为华校颇有可能构成未来马来亚的任何敎育计划的一个必.备部份。II取 低限度,我们作此预言正与目前断言牠们将来没有立足之地一般准确。不论在学术上或政治上,业校与共 他学校并无多大差别,华校亦可公开于各民辰。牠们将与目前的现状不同,然而办理完善并以马来亚为电 心的华人私立学校将给予华人的创造能力与公众精神以一可贵的出路。

解决游法乃是认识华校存在的需要,加强他们,在敎育制度内为牠们辟一适当位置。华校所面临的问 题因懐疑与不安之感而更加严正起来。一旦有这积感觉狂在,任何计选,不论用意揶何良好,都无成功的 希望。目前所最必要的是消除这种懐疑,而政府与华人敎育家您以眞诚的合作精神共同工作,以纠正华校 的错误。抛们必须受协助而较接近地去典行马来亚学校的理想(不一定是目前的实际步骤),也必须获得

—16 —

一种感%,认为在供给未来马来亚公民以最佳的生活准备的责任上,牠们与其他学校是平等的伙伴。 我们相信政府对于这种共同任务所叫分担的责任应包括・・一,发展并供给较充足与有效的教学材料, 二,协助罗致并训练较多完全合格的敎师,三,给予有限但有效的财政援助。首二点将于稍后的章则中详

细论及,第三点的形式虽将与第二点同时提及,现在不妨列在适儿。

下列统计数字显示马来亚华人教育他们的子女的负担:(以一九四九年为准)

政府却助学枝 学生人数 英校,六七1一六六 巫校 二二五1八六一

印校 三八,七四三

华佼 一六一,00六

政府泓咕数目 二,六二七,九三九元 五,三一九,八OO..儿 二,一 m三,八七九元

每名学生所得数目 一八七•八三元 六七•八八元 五五•三四元

一,四。三,二五九元

八•七二7G

(此外尙有七二1一九六名学生就读于不受政府津贴的学校,计••英枝二三,四六一名;巫校五,九 八五名;华校四一,七六三名,印核一,。八七名)。

不但华校的总经我有九十巴仙需出自辈人自己的荷包•,他们且通过纳税而负担了其他各校的大部份经 费,而在那些学校的孙生人数僭中,华人子女不过占十五巴仙而已。此外,政府对于补助学校在获致土地

及建筑恢舍方面的协助,华佼完全没有享受到。

璧于上列骚字,政府増加华役津贴金不食是不适当的。显然这师津咕金无法与付给英校甚或巫椎与印 校者相等。如果要与前者用等,则每年需二八,OQO,C0G元,如果要与后者相等,亦约需一三,O

00 31 O普于一九四九年补助警的沌画羸一二二,题四,八七七元,此项增加自不可能做 到0

同时适亦不声理的。我们不加信先全路政府支持的埋想乃是华人方面所应亲或政府方面所应故 励的。私办为学术骰阙的存在,乃是发展自由社会的必项,木。自由与狷立的马来亚,必须.各许并瞥自 由学皎的存在,在.?.!一方尙,业校似乎将发戾为一个'r(要部份。袈有自由,此植学怯必须财政侧立,只需 对政%责保持高度而非临段术翌政水冷。我们相信马来亚华人的目的应只在维持实际上需•要而且. 能促持一涸値得白.驾的水冲的芒,作为完全私立的以.;<。

然而,政府的坨加财畦援助是介乎理想的,甚且是必.需的。我们建议这B.分为两前形式:増加111前给 予备校的泮贴金,并给予能获得M佳或沁者以集申援助。 ' , 一如先前所指山,目前収府对华忙的补助,每生每年尙不及力元,而仅占华校经费的十巴仙左右。虽 然每名学生的瞿数百依然与一九三七年的数目大致况十,但其实际价値巳因生活我用的増加三倍而减缩 了。因此,欲维持战前的津侦水汨:必须增加目前的津贴金二百巴仙。我们建议政府发给菓文小学的津咕 佥应照此增加,一九五二年先増加一百巴仙,一九五三年再作同様增加。此项增加津贴金,可仿照目前所 猝用的制度,砚..-I'.同等级与需要而补助。根掠一九四九年的统计,一九五三年需増加三百万.尤。 此外,我们建议此竹应视最能收效之处协助华佼改善共敎学。我们不但想及师资训练问题.—这将于 7―后而详细讨论,并迅及政府应支持若干将后&于华假工作的合格小学敎师。此项协助将构成政种关怀华校 —1的表现以及非常受湫迎而有效的援助。i然是有限彼的,或许受支持敎师的数臬会超过二三百名‘(

—18 —•

0 一点亦将于后面与师资训练问愿同时提及.),我们相信将能在教育水平上与相互肢解上获得无可比拟的 收秘。 • ‘ 迄今为止,华人对于政府所采地的各桢行动皆抱懐疑态度。此M态度大部份由于一种事实呱致:政府 的与苹校打交道丧乎完全是抱消极与吹毛求疵的态度。政府目前对付华校的政策可比是用一把手用筒在华 校的黑暗角落里搜索,而不是像太阳一般带给他们以光辉。政府对华校罕有弑极的指导和协助。给予协助 之时,•往往有附带条件,因是加强了懐疑的气泉,此后的补助必须仅基于敎育标准而非政治标浑。我们相 信下列各点将为合理的傍件:

一,只许职任合格敎师—在这航敎饨足供需求的时候。• 二,订定敎师的最低待遇水平,包括: •,

(1)照规定制度发给的新金。

• (2)职位的保障。

(3)某;g形式的公积金。 三,遅守批准的志程大勰。

华人所能够做的 . 对于我们的华人朋友,我们可以说,纵使在目前的顼境之下,他们也有许多方法可以自行把学校办理 完善。噤•于他们所表现的创造与猊立能力以及他们对其成就的自然吓傲,我们确信他们愿意这么做。他们

—19 一

应能把他们所曷的笠ii关,而不为受到2份*不公平待遇的感觉?。我们在此. 捉耕提抑"提"化的危呼纂中觉校的形式,或事呈大部份的方法与内容‘ /孔膊八*们诣手供给良好的警。普咅%中国项及文强鹫成马来亚文普E 为们捉身。除此而外,华1亚金废*渉及中苇的任何特质LO舌; ?」一 2隹如秀是排靠佼内任何形式的外図政治。在吉,或养上在马来亚华人仙生活,,不 冒信仰或紫。&治之史警,对领术眷无所抵11! ‘ 危就腥"控着1之*。大!部韵得太龚* 亍健全和目嚎大的政策,而霎与敎目的任期亦就缺乏保障。因此身为校长素*矿 就满私竖结"等工作。蕾形反映出有黑而的*,而有待关领袖加以愼而 淫一辱的范1关于课木的饕。由于凿不足以及籍缺少监湾便捎弯孩强霁 可*行为,餐是负—行政的塁,由咨本予学生而?人的次龙 达罕巴仙者,1 -席成为致小富之途却。普的兢争助长此拈行为备长方面的无知容如% •

—20一

汇续下去。为顾全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如华校的声替,家长的荷包,以及学生的福利,对此问题应予以迫 切及严密的注意。 •

还有一个应该改善的地方便是华校之间的自我竞争。将在中国极为顼着的畛域观念延檀到海外来的倾 向,虽然可以谅解,往往致使事倍功半,而造成许多学校的弱点。司空见惯的是两家或多家贫乏而学术土双 府的学校的存在,而这些人力物力资源应该是用来办理一家充实而値得尊承的学府方为合理。苑事以及共 他领袖,若能把「合则奥,分则亡」这句谚语的意巽引用于华校,则将极有好处。

因此我们建议华人应自行组缢马来亚华校促进委同会。这事可以由马华公会发起0无论如何,该委员 会应由马来亚华人中技廉洁的有篑格之士籾成。这无须是-个永久性的组织,最好当作一个临时性的特别 委员会以处理,若干特殊问愿。在这些问题中间,我们提出下列数项问题: 一,华校内的外国政治冏题。 一 • .

二,华校的行政管理问题。

=v华校间的镜争问题? '

四,不利于华校的行为问题。 •

五,秽极与政府合作的问癌。

、我们希惊来亚华八领袖们与其立定后别来反抗改汶-菓校方式的努力,不如在创造未来的马来亚敎育 形式方面采收领导地位。不论这需不.需部份地适从抗他的方式,保带中囚的成份,发展新的内容和技术, 或是并有可能的三者合倂而行,乃是无关紧要的。蚁主要的是华传不可亟亟乎保持共分离状态,而应证明

—21 —

他们与峤来亚敦甘的所有就他份子是一啬•旳。如巣他们能做到如此,我们相信他们不怛讨马来亚基至对他 们后己的最大利益都有所贡队。

22一

四•敎科书问题 槪说 • •我们对将华校的敎科书间题当作与英校、印校和巫校的敎科书问题不相关连而加以硏究一事,殊感抱 敛。台然各集团都有其特殊情形,我们相信这许多问题,大9S上只是一个,所以把牠们当作一个问题来处 理乃是合理而且有效的。我们虽然有此信念,但仍单独提出关于华校敎科书的建议,这乃因为这个问题十 分迫切,我们不敢伫待搜集这盘多方面的意见所必需的较慢手绩的完成。绍而我们相信对这共同问题作简 略的讨论,不至离题太远。我此且提回几个原则来讨论。 ' 第一个原则巳经暗示过了・・一个学校集固所最适用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于稍经修正之后,亦册适用于 其他的学校集囲。换言之,英校与华枝所用课本的两大差别仅在乎语文,而不在内容与方法。因此,殊无 备办四极藏然不同的教科书以为马来亚之用O-1各族学生越接近地硏请同様的内容,虽然应用不同的语文, 必要则越能接遮地达到共同的思想。

关于道一方面,我们建议从速编撰一种寓有社会,伦理与道德价値的简明课本,作为各学校首六年之 用。在这种课本里面,马来亚的蜀女儿■■'•■可以知道欧洲人的握手,中国人的物躬和马来人的以手触额摸胸 不过是表现良好礼貌与互相敬重的共同基本价値的不同方式。在这里面,他或她并且可以获得一些目前已

—23 —

甚稀丑的道德与伦理的敎益O英枝相信理想的效果乃于不知不発之中在课室内以及操场上完成;乖枝则企 欲迫过所谓「公民」的课程,来鶏甜他们非常注意的一个汗底。利用共同的课本来作共同硏究,将加强民 族间的相互了解与建立一个眞JE的马来亚民族的合作。

第二个原则乃是各校通用的课本必须为居住亚洲的一个曹殊部份的东方人而编撰。道就是说目前任何 国,校所应用的课本极少有完全适当者。主要的m心自然不可是欧洲,亦不可是中国或印度。亦不可只限淤 马来亚,因为欧洲,中国和印度对于所有马来亚人都是军要的。尤其地理科,旣不可费四份之三的时间去 讲中国,亦不可只在宏窓败章之中述及亚洲•,应该以马来亚为出发点,通过亚洲,以及于全世界。历史方 面,对于世界史应比中画、印度或大英帝国历史更加注意;然而不可忽略马来亚居民所由来的地瓯。中国 制印度的文学宝藏—孔子、唐诗、兴都史诗,纵使是译本I对于马来亜霄年最低限度与大多数英国作 家有同等预大价値。

第三个原则,为马来亚任何学校所编援的任何课本之中,必须有新的敎育方法存在0不幸我们不能说 目前所应用的大部份敎科书眞正做到这一点。英校负荷着四份之一世纪以前算很充实而目前巳赶不上时代 的课本。就是目前正在编撰的课本亦不足表现理想的顼着进步。当前的责任乃是从事在敎育上旣健全心富 有创造力的工作。

计选中的政府出版委员会似乎赋给此种共同硏究以希望。如果这么一个组织仅仅作为一个督促与联络 的机揩,必是很好的。我们懐众他是否应负起任何较大的责任。我们认为发起与指导任何宜方敎科书工作 计盗的基本奏任应归于技育部,由它通过珥家而在敎育制度范围内推动或暂时与之发生厂系。我们希望私

—24

人的创造力在徼科兽的出版工作上能W共逐渐珀加的j'n-大责起,而这种教科书虽可能违守一M共同网要,, 将不是政府所主动或出版的。

华校敎科书 • • --自创始以来,华校卽须依赖由中国蔽入的课本。许多年来,中国的若干大规模印务馆都在星加坡壳立 分行,作为在中国出版的敎科沔的发行人。到了晚近,方才采取试验性的步骤,在马来亚及星加坡出版供 给本邦华核应用的课本。甚至时至今日,绝大部份的现用课本仍是由外间输入的,主要的改变傩是由上海. 的印务馆转移至香港的印务馆而已。

这些课本自然是中国学校所应用的眯本,自初小一・年级以至高中三年级•,马来亚与星加坡华佼男女学 生一直读蒂与广州和南京的男女学生所读的同样的课本。同样地,华校课程亦是仿照中国的规定。除了少 数例外,一九四九年的情形依然如此。

这种情形自然引起很大的顾虑,尽曾说这些课本在中国如何有用,却未必能说鞄们是理想地适于马来 亚•的.据荽。虽然敎科谆并非决定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的最大因素,但显然它会使在一个新的土地上建立新艺 .好的八们分散M忠心。,如高如汩•,外国课本无所部助于儿•;,<:对于这地方的适.应;从项-居来说,他们可能 是违反统一的马来亚的忠怵公民的利益的思想媒介。

普部会经致力于改正、删削,以及坦淬新版技科??内行,以黄改善道种情形。这秫努力的1-1标乃是 要减少对于儿筮或若祖若父所lh来的土地的偏向,而加进他由他所居住的土地的生活背景所能学存到的东

—25 —

西。对于嶷工作的进行矗人出版商大都能够合作,而修正的课本受到广泛的欢迎。除史地课本而外‘ 新版的我科者并未形成一戳'币紧极的威汗C在良好的普手上,大多数课本是低限度可被认为是费 的。

然而这秫效果还未能令人完全满意。一方面,敎育部感觉仍有吏源底的修订的必要•,另一方面,华人 恐惧共址终目的在乎完全排斥屮国与中国文化。敎科书本身俱乎反映出这牺•倾向。在马来亚的一个中国孩 子,同时认识他的出生与居住土地——马来亜,以及若祖若父所由来的土地——中国,应是必然的事。然 而,他却受着敎科书所迷惑,这种教科书似乎是要而又不要谈他认识遣两个对象.。经过以绊正而非建设的 出发点加以修订以后,这排课本并不能表现两个互相关连而都很帀要的背景间的自然与浩和关系。 华史小学目前所采用的茨科咎乃由四宗公司所出版:中华客局,商务卬书血,上海-.^局,以及南洋书 局。首三家系上海的公司而在里加坡设分行;址后一家乃设立于星加坡。四家书局都出版初小各科的课 木,仅有首二家出版至高小水平。南洋书局--!■.狒出版公民课,不。 、 下列乃是我们对于最近出版的各种课木的简略批评・・(翌••由于弁¥1课本在内容或题材方面通常无甚 差别,所以此亜批评,或多或少适于所有务家课本。) 国语••修订不够澈底、以致马来亚的与中画的部份缺乏调和。

内容缺乏主旨,不能启发创造思想。 敎授法落后,对于页复硏谊字彖的选盗不够注意。

撮或中国而非马来亜-;|7段。

—26 —

英语••见第六章。 ‘ 历史••大体上仅有名字和日期。• 对于文化及科学成就的处理很不够;经溶与社会的情形大都被忽略。 材料的份量不足。 • 内容五十已仙是叙述中国的,廿五巴仙关于华侨以及与中国有关的地方与事件,仅有廿五巴仙 及于世界上其余地方■,»包括马来亚。.

敎授法不良,促成敎师与学生的不良由价。

地理••学习动机的引起不完满•,太多地名,太少注意及气候、地势、动植物等的基本因素。太多「怎 様」,而太少「•为什么」。

内容的五十巴仙讲述中国,廿五巴仙及于「海外J地区,仅有廿五巴仙及于世界其他各地,包 括马来亜。

敎授法不良 > 由一个主题W到另一个主题没有合乎逻辑的进展。没有习题。 太少地图•,所有的那些地图太小而密密麻麻,几等于虬用。

常识.•材料很多,然而缺乏系统。宛如一个垃圾箱。

偶尔有多少不正确的地方,例如马来亚的图片。 缺乏中因与马来亚背景的调和。 •

•无显著的敎学目标。

—27 —

较高年级的内容太深C

公民:.材料与表达方式皆颇佳,然而对马来亚中心的指示不够。

• 侧市个性的创造。应该强调公众黄任。

-主要缺点:没有强调民族间的合作。 , 県术••内容与方法大膘完善。

度时衡单位仍太乡是中国而非马来亚所应用者,英国币制单位被忽略C .

教科书委员会

华校所需要的,一如共他学假所需,乃是细关f等本,基于最进步的敎育原则,迅速而有效地灌输 儿童以关于他的背景与环境的事实,和谋生及服务所K.;的技能,以及能使他成为他所居住的社会的富有创 造力及快乐的一目的谗度与理想。这个目标不能于越宿之间达到,但现在开始并不太早。 为适应此稀需要,我们建议设立一委员舍以修订及编撰华校应用教科件,该委员会任期二年,应包括 咒属于吉降城孜育部并..四其负责的三pq位即家。该奁员会的责任乃是通过修订,稲译及自行疽撰的手机, 供给可音、华文小学应用的敎科书(中文与英文两科除外,此将于下章论及O )在i做时,它将可特别注 奄及健全的现代化瞽方法,而以马来亚为焦点,同时充份地保存一编中国背景0 关于委贝的人选,敎学径验应比学历更为注帀。尤其是编撰小学敎科书,对儿众心理的暇解以及激发 儿*习兴遅的能力比详枷的知识尤为而要。同样地,对于现代救科书方法的嚣较诸马来亚霭有更大

—28 —

价値。我们相信关于事实的鸳性以及对于马来亚的适宜性,可由另外一批自己或许没有具备足够能力去 编撰生动而有效的敎村的人去审核・。如果能觅得兼备各觉长的人,很好;否则,我们宁愿选择能投儿竜 所好的人0

这些i,如有可能,应自具备编撰敎科书经验的中小学敎师中去选聘。对于中国及马来亚或二者之 一的躁验以及中声文的祜通,固然合乎理想,也非主要。委员之中应有对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和% 有特长之士。最低艰度必须有一位委目是具备小学敎育经验及过得去的中国文藻的华人。他可以负责以•英 文编就的课本的华知版,同栗人亦能协助各械本的设计与编撰。其他委员的职务分配,须俟该批専家 有机愈实地探讨这问题以后方才决定。 • ................................. 首三个月的时间,可能完全用以访问食并与敎师会谈,俾能深切了解这个问题•。访问对象应包括伞 校以外的其他学校。此后的九个月或一年间可珥注于第制敎材。这些敎材在作最后修订以付梓以前,应退 择几间卷先试用一个时期。结果将产生出完成的课本与详制的纲要,作为敎背部或其他渴望出版同样的 敎科书的个人与瞄应的指南。

・ 建议.

•我们知道藩工作的宙大以及宜于采•以较长推缓的工作程序的事实。然而,采取*而前进的步骤 的必要,鼓融我们建议驾大胆的连成辩法。果亚警尚未逹到能依正常程序经常出版敎科书的阶段O 同时,我们觉得把工作-^:可能限于最禾大与最迫切方面乃是比岐识时务的。

29 一

我们提议编拠方针如下: , 英语••另行论列。

囚语••另行论列。

庭史:完全禾新绵撰,増加文化的硏究并若迎世界史而把马来亚置于亚洲的背笊上,并较注意启发及 帏助学生。英文的历史课本没有一本适于潮译。

地理:完全TR新编魏,以马来亚开始而将中国置于亚洲的背景上。帰要蛟充实的地图与挿圆,以及有 趣味的习题。低年级的英文课本没有一本适于翻译。

ffi:供首三年应用的,共材料应完全帀新骇理,使其系统化并以马来亚为中心。应避免与地理课本 7R复。供后三年应用的,科学与术生课程,可能用下列英文课本的译本或修正本代替: 科学:热带丛丧Tropical Library 卫生••热带卫生Tropical Hygiene

公民•.无需立卽改变。

算术:无添立卽改变。

这些新敎科书可能将比华校目前所应用的大部份课本长得多。匆促比较一下,就足以看出华校的课本 几乎全比英校的同等课本节短。虽然华校敎师认为那些出木太长,使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修完,我们却 不相信共所供给材料的充实。我们、相信不能修完一本课本并非由于它过长,而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上不够祯 一极。适些师短的课本却有着冗长的敎授法存在,而且整个生岛上,到处都有滔滔不绝的剌耳讲解蜉,我们

—30 —

由此iiiiprb据说一本薄I本必须装1一本更薄的,"使拦次髯 奈的负担。我们虽很明了这置済因素,但我们懐疑这是一声张,意在普导的胡本的* 要提滩学生及家长,如果能消除校长所得的利润,他们可以愚同样的价钱购得变倍的材料。我拙~如 驿黑”如学生§通比他们目农习?的功课,善食如卖加课程是里的 复述翳1 I置之下采?的制1本的i见。因为敎碧受过充份isI 蚕乎没有^111。它不幸地成为终必有i具备的技巧与工冨必需代替品。在未 能贝伦以前,我们的画是新敎科书的敎授法能使敎师放弃冗长的舗解而鼓励学生活地。:言史 哗欲再提岀的一 i是音小学三年级的课本开始,凡中文名字与1附I。i文 芋景荧隼:但它们的存在可使将来改用纯粹英文课本时比较容易0 L-富嚣Xi—金用?。*的¥多由普i务印译隅裁" 与中国从前所应用者同样的版本,虽然后者之中有少数曾经修订。¥ &,历史及如白英文众 若干声此时作修1豪的企图,(争我们必须—警部与商务*馆合作编订隽 初中公民订器。1项非常粤许的成就,不论II盗・。)有一个oslI 的学生不多,没有理由将其他方而所更迫切需要的资源应用到这一方西去。*的纟二;亍:

—31 —

中,小学六年级以上的班级仅有九千容一十四名。在道数目当中,仅有八百九十六名商中生,而半收以上 (四千七百九十名)仍在初中一年级。

另一项原因,华文中学所.应用的准芙值上并非足以严->Tf地妨碍合格澈师或误夺学生的性质。初中国 文课本确实包合有数为由现代中国政治领袖所摒述的,讨谕不辿于马来亚的中国特殊政治及社会问题的文 吁可是,如果我们在第六克所建两第二组荥的编撰靠进行,则用比胶不会引起物诡的人物的作品 来代替上述的文章是相当斡易的事。

我们更巫要的立见是,栄于华校巳经増加英文敎学,并为使华校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得英文的高深敎育 也见,敷学与自然科学的华文课本应逐沥减少采用,而以英文本代之。我们并以为,如果能获得适于马来 亚应用的歴史和地理的完善英文课本,珥在亦可应用于华校,自然是用于高中而有时亦可用于初中。在获 得此种课本以前,目前的史地点本应四予通眦。

我们相信栃城钝灵中学的经验指示出了其他华文中学所将乐于赵循的途径,该校高中部各科都采用英 文课本,惟一的例外乃是国文。

高级师范与师资训练班目前所应用的垂文课本甚不适宜于训练现代氐来亚敎师之用。鞄们都脱离了时 代•,牠们所硏讨的是中国的敎育;牠们大都枯烟无咏。关于敎育原理:心理学,敎学法,试验与统计及行 政竹理的较好课本非常急需。英美的作品,不论是原本或诩本,可能适用于若干基本学科,但仍需有特治 马来亚问题的书本。供给目前应用课本的代替品该是师ii'll学校敎师的首要黄任。然而,不必要的翻译应该 避免,而新课本的编斩弦是各民族共同的而非华人単独的计ill:。

—32一

华咬声普修订及编撰委岛的工作靠—可当做永远应用的课本。这1不521法覆〔 如群合"。他岛工宪有两i目的主是i速的方法来I对髯尝宀 项1牌一条新—供他佥循。我1调我i夏••在自由矿「养栅漕 的孕叫进步的余地。必须时常漑迎共内容及方法相等或较佳于这个委碁所编订的扌白任彳? ‘ 很”"宀碧予以荐,但我们与负责菖同样寰政翳似操纵蓍书菜写任何惊。 •勇5家鹤耻编与该委昌的法嶷限于编撰课本的内容,至于印刷与3姜漕好旅 些以此为业的人蠢理。我们台•更进一步地表示我们对企欲在华校敎科墓务上—最低震劳学Z7 割II牧髯5星I。我们?地的情言地??理地成为部队 碧的庖仃,正如他们经营旧的敎科书一般。因为他们有长期经验以及相当知识,在黑新敎科打时书. 疗康质,并给予他们从事印刷与发行工作的?他曾己则应能更简地合作而避免顼5期作 浪费的竞争。我们欢迎星加坡华金商的保证,说他们对于敎育部所主持的任何新?韩会这么占。

—33 —

五•敎师的训练

甲问题

没有一间学校能比牺的敎师好。这事实造成了一些学校的会乏以及另一些学校的伟大。目前有一种倾 向,卽是太过依頼一些比较易于处理的物质因素••课本,校舍,设备和收入。首三项不过是工具,而一个 无能的工匠可能滥用任何工呉;至于金钱,其惟一的意义仅在造成良好的敎师与良好的工具兼备的可能。 马来亚华校的敎师缺乏,在鱼方而或许是如此,在质方面确实是如此。由于和平后学校数目激增,敎 师形成供不应求的现象。由于生活费用的高昂,待遇的低微,瞰位的不安定,许多敎师另寻报酬较佳的谋 生之道。由于政治的牵涉,另一些敎师失踪或离职。由于政府的限制,现在仅有极少数的敎师能由曾是供 应主源的中国南来。虽然华校可聊以他们并非狙有此种情形的想法自慰,但敎师缺乏的事实却依然存在。 呈方茴的缺乏极易证明。学生与敎师A'数之比成卅七对一絶对太高。这反映出受过训练人材的缺乏与 学校经我的不足。经费来源必须足以聘请较多敎师,以卅对一为目标。如果学校与学生人数依旧不戻,则 増聘敎师之果将使原本消耗学校平均收入八十五巴仙的此项经费増廿六巴仙或使总经费增加廿二巴仙。此 项増加经费唯有立(一)三倍以上的政府津贴,(二)三倍以上的私人捐欵,(三)増加卄五至卅巴仙的

, ・

学费,或(四)三者倂行来弥补。

—34

我们懐疑增加敎师人数之举乃是目前所能得到的此项经殁的众佳用途。在敎学效果上的收榄不一定能 充份抵偿所投资金的数虽。尤有进者,物色受过训练人材来充任目前的职位已感困难,欲在最近的将来获 得这些额外敎师更不可能。因此,比较聪明的办法似乎是集中于较基本的问题—质。

质的缺乏较难断定,然而这酒事实的存在殆无疑钱。哗校里面有若干出类拔萃的合格敎师•,然而普通 一般敎师则未具备应有的条件,还有许多毫未准备来担任他们的工作的。根据一九四九年的统计,华校敎 师之中有六十巴仙未修完中学课程,仅有五巴仙得有犬学学位;七十八巴仙未受过敎学训练。这种情形的 缺炖乃是华校内外所有人士所公认的。华校的最迫切需要乃是受过较佳敎育与较佳训练的敎师。 如何供顾这种敎师?这问题分两方rm••一,促进现任敎师,二、•发展未来杀师。虽然不相图连,此二 者构成两个大艘不同的问题。前者需荽卽时的但系暂时的改善步骤;后者需要一个长期计划,以防止现状 正演为目标。

乙促进现任的敎师・

第一个问愿的情形巳经说过。约莫有四千五百名敎师很少或全未受过敎学训练。虽然我们必须承认经 验的磨烦巳将一些未经充份正式训练者造成可用的敎凯,敎育部仍将约二千名敎师列为未注册者,这甚至 是基于无可否认的低下水平。除了将继纭至服务条件改善时为止的大依消损而外,我们可以合理地估计约 莫一千二百名至一千五百名未注册敎师将能利用无纹受训的机会。

我们相信目前所设办的为期三年的周末师资训练班是不健全而大致无所收橙的。道不过是槌宜办法,

35 —

其祥命应谁可能予以缩短。我们极愿主张将其完全放乘,而实行较短期间的珥修训练。然而要实行任何完 善的改变办法必需一笔可观的欵项来弥补受训期间的入息损失,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聴们继绩存在相当时 候的必要。然而,牠们只可当做矫正现况的方法,而不能作为増聘未受过训练的敎师的理由,到一九五三 年底,霭停止聘任未受过丽的敎师。遣就是说周末师査训练罢迟须于一九五六年结束富时所有未 注册敎师应巳有机会弥补他们的缺燃。

到那时候,应在敎师就业以前予以充份训练。这物练的方式大抵是以二年或三年为期的训练班上 游法将于后面路述。然而,在这些训练班能够产生相当数话的人村以前,必须有为一段学术合格但未受过 教学训练的候选敎师而设的短期珥修班。迢可作为为期三个月的敎Ty理论与实践训练班,收容高中毕业生 。他们修毕三个月之后,可获得与修完计选中的师训学校的初级冻程者同等的査格。-年之中在四五个适 常地点备设两个这税训练班,可以训练数百名有志敎育者适于充任敎职。这郁训纨班亦应当作权宜之计, 一旦能有较充足的设施,便应予以放弃。

同时,不可容许师资训练班台无改善地继致下去。必须使其能供给较完满的敎学。此将是修毕国民训 练班(将于后而述及)的特选敎师的责任之一。这些训练班不应由负责魅全周课程的迎荷的教师来执敎, 而应大部份聘任自己刚受过特别高级训练而能拨出充份时间来从事这些工作的坍女敎师。如果要由这些训 绯班造成资格,则必须由相当的専家来负责。

除未受过训练的敎师而外,必有许多注册敎师可由研究班获得英大利益。某一位敎师道出这个问题的 核心,他说:「卄年来我一直用老法子执敎,没有机会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垣一般较年老的男女教师的

—36 —

需要之急切,并不减于那些较年靑的未斐过训练的敎师。 ! I J 硏究班可供给适些敎师以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并使他们抱着新的热心和新的你大责任感回到他们的 岗位上去。牠们不仅可提供事实与「高级」训练,且有助于1R振士气。敎W部计划于一九五一年八月开设 的科学敎师研究班,乃是.需要较大规模之举的模范。对于共他方面如国文,英文,歴史和地理,体育(一 九五0年巳有),音乐与颜卫,及学校行政,亦应设立同様的硏究班。春季与应季假期都可加以利用,除 吉隆坡以外,在其他中心,如板城,怡保,马六甲及新山,亦应给予同様机会。

丙专家I本地及外来的

任何充分的师资训练与硏究班的设施,均需比联合邦目前所能罗致者更多的人材。合格的敎师不但很 缺乏;而且他们都肩负着太正的任务,不容许他们再负起这褪额外工作,虽然他们自然能对其有效的擀现 作很大的贡献。从外地増聘人材将是需要的,尤箕是在创辩初期。

在这一方面,我们愿强调增加联合邦受过高级训练的华人敎育家数目的必要与理想。这些人材乃需用 以敎授国文并在华文中学工作,以及从事任何师宾训练工作。同前这种人材逐渐缺少,最低限度在此后许 多年间无法由内部解决此须需求。我们因此建i人应被包括在可准入境的任何敎育家集团内。

眞正的而要如何?其解答大抵须视将如何利用这些外来的普家而定O如果将他们用于学校或地区机 构,共总数可经易地达到三位数字•,如果他们是如家而被当做専家任用,则比帔上可说极少败的人士卽可 贡献有效的服务。我们基于实际与理想的理由反对从量方面去解决这问题,我们建议由少敏充分合格的英

—37 —

美及华人救育家从质方而去葡手。

我们并不以为适些刑家应分散于本邦务地,以期每一区域甚或每一中心都能有一位。在局部地区罕有 能独自有效地工作的,而且这个四腰亦不会大至足以直接供给所需要的一切训练。我们建议,所能聃到的 此种尊家,应架中于训练与启示当地敎存领袖们,以及指导并协助当地人材来源的发展。依此方法,一个 小小的团腿可能造就慎泛的效果,再者,不必限于甄选佑通国浒的人,因而可使招聘工作远较简易0 这些専家们的首须责任乃是琨办为期七个月的一个「囚民训练班」I姑定自一月十五日至八月十五 日。仔细挑选出十六位敎师与行政人旨参加该班受训。以集眼硏究代蓉大部份讲解,访问与实验亦是很正 装。如有可能,弦批学贝应生活在一起,在课内课外共同硏究问题并寻求解答。硏究禾心应在于基本原理 与现代方法。

完成此段硏究学程之后,该批十六名敦育老可组成四队,分别在局部地区供给训练与硏究。他们可将 自身所获得的知识与启示传授与U他敦师•,他们可以用国语传授那些缺乏敎育与训练的敦师。在此后一年 半中,他们可以贡献共时间于下列活动:一,训练班,二,硏究班1一T周木师训班。满两年之后,大多 数恢复执敦或行政工作(另外参加一些研究班及训练班的活动),共中少数可能被征用为师训学校的敎师。 当魏参加国民训练班的教师,在其受训及其后从事各莉服务之期间,应由政府给新。如果我们假定平 均年新每人一菖元,则此两批人士在第一年及第三年福费十六万元,而第二年需费卅二万元。 对于这个国民练训班,我们提议聘任一批四五位般家,任期自一年至三年。这些人须是初级学校的现 任敎姉和方法専家。理想地说,他们应能代表几方面(社会硏究,科学,语文)的呼长•,共中一位应是熟

” 队亦敎育理雷行政人员。华文学识虽很有裨益,但非必要。过去的国外经验很合理想;世界思想最为 Iwmm终

丁造就未来的敎师

Isii:贤OM扑1?来的…的 正确的动向。这罢范学柴过是琛L而?员2莳代厚校是一堑兀善的临时措施或是一 m 贝II驿记 声.専放弃,而将所能获得的贤源投放于一所独立的师训学宏。 户汕3枝 声? 一所纯?毕业仓的师训学院。然而,不论目前零的需要抑或蕾职业的成都 不适合于立卽膏?。在此后数年间,有必要接受虽不尽?但却是%O觉兴5 舞”。菖此*?设初其飨,分别收容初中与高中—要;;嚣宵 道么一所学校绥与任何中欧分开,但应设立于一个适当地点,俾能有良好的卜学可哗?奇

-O板蓄蚕备蛰利便,虽然最近所获得瞿建设彩部之

一 39 一

用的地址甚不充足。学校内必须有可供全腮学生寄宿的设备,俾囲体生活能充份神助敎育过程以及职业团 眼精神的发展。 — 自开始的时候起,各ml不但要适应目前的•海要而且要能供将来的发展。这就是说要有一个广润的 地址,足供建设校舍,宿舍和运动规。我们未分对基本需要作过详细的硏究,但提出大约三百名学生所需 的设备如下: 校舍一座或数座,内设: 行政入员办公室三间 敎师办公室十二间

课室十八间

实验室三间

冈书储一间

宿舍十组每组容三十人

敎职目宿舍六间

上述这些设备可利用拨供四所前范学校的基金来兴建。设备基金显然不足供实验室与图书的的设备, 最好是孙求特别补助金来作此项用途。

最初的目标将是收容一百八十名学生,初级班约二曰一 一十名,高级班六十名,在理论上说,适数目将 于竺年増至三百六十名,而于第三年堆至四百八十名,虽然中途离开的将减少这些总数。照这様的学生

—40

人数,于第三年之后,每年约可产生一百五十名新敎师。虽然这个数目尙远不及适应需求,但可构成非常 可观的一批受过进步训练的敎师。这并不被当做一个完全的解决。这不过是在职合邦所有学校未有充足敎 师之前所必需的几所师训学院的第一所。

在道一方面,我们要确切地天明我们的信念••所有师训学院该是不分种族而是眞正马来亚化的。牠们 不应纯粹是华文的,或印文的,或巫文的。牠们必须训练各民族敎师以供应所有学校。牠们的敎职员必须 取自全人口中的所有份子。用作敎学媒介的语文必然是英文,作为共同理解的基础并使所有学生能在他们 的职业上达到最大的可能的进步。我们W时顾及华校敎师的训练学校之设的唯一理由,乃是因为莱校的非 常迫切需要目前还未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我们恳切希望在不数年之间这所计选中的师训学校能成为几所 不分种族的师训学院之一。

要为计桩屮的师训学校列出一个固定的课程。此尙非其时,这将是那些将要执敎于该校的敎师在与敎 育部及其他人士洽商下的工作。然而我们指出目前「高级师范班」课程内的一些大有问题之点,」爵不至于 离题太远。

芯一,每周卅三至卅四节功课的规定,势必妨碍个人的创造力,并鼓励学生对敎师作不必要的依赖。 一星期廿五节左右的课程可容许准备与诵续或讲解之间有较佳的平衡。其次,手工,美术和音乐较诸小学 课程内的其他科目少受注意。足以应付中母毕业考试的那些算术,史地,科学,和生理学的学识,不足这 些科目的教师所需。再次,敎育的课程剂分似乎有些勉强,而显示较完弊需要。最后,在未来敎师的训练 甫开始不久之时,便实行敎学四习的办法,乃是値得批评的。在初级班的第二年与高级班的第一年可以参

—41

观敎学,敎学实习最好留待各班的最灸一年。

戊师训学校的敎师问题

辞戋大约十备一或十六对一的环生与教帅比率为此祯学冨器靠,则四百八十名学生最W 涪要三十位惊。第一年,只有一百八十名学生,十五位敎师便够;笫二年,有了三百六十名学生,便需 卄四位帝。要从当地袭合格人材,纵使只供第一年之用,亦不似有可能,最低限度对于目前的工作计 i!B不会没有Lftlfi:的妨碍0

‘我们提议师训学校所需要的人材应由三个来源供应••自外地延聘的教育家,在星马招聘的合格敎的‘ 派造往海外受特殊训练的人材。 — 1 • 第一个集团解是国际组织而保临时性质者。其中大部份应是根据一年至三年的短.期W约而来的人士 , 这在比较永久的敦师阵容未建立以前的演.物初期尤其需要。最低限度需有半数是华人丄、中有些可能愿意 与马来亜共休成而成为较永久的敎师。

我们要促浦对一个供应来源的注意,目前有相当数虽的华人敎授居留在远东及北美,他们不愿意或不 能够晚返中国大陆。这在我们认为是一个极大的机会以解决马来亚敎育迫切的人才需求,不但是菓校,英 校亦然,因此,实行固执的闭关政策乃是近视的。这些人材之中有许多是在学术上够过格在其他方面亦适 宜的,必须致力吸引他们到马来亚来。

5a司®是两面^的:一是政治,一是学术。腺合邦当局自然惧于允许此祥移民入口,以防有害于马来

—42 —

亚国的和平发展的份子混入本邦。然而,经过仔细盘在的人士的入境不致造成此和威胁。可以小心防止那 些具有过度的外国政治信仰的人而•仅许那些同情马来亚的独立目标的人入境。对于他们,入境手致应该尽 蛍节化,以免挫折他们来马服务的意向。 、 他们亦必须免受敎育部为欲维持教育水平的可嘉理想而造成的歧视。坚持、要有某些特殊学位之举巳使 联合邦失去并将继绩失却许多极度合格的敎育工作者的服务。这輙情形对于一般在中国受过毕业前训练或 在美国受过毕业训练的华人尤然。尤其是在国文的敎学方面,一等的中国学位实际上系与英文或数学敎师 的英国优等学位相等。美国的哲学博士不可因共前此未得过某指定学位而不予正视。若要吸引自IR的中国 学者来马来亚,对其所受学术训练须予以公平的估价,从而给予平等的待遇。

唯有这么地吸引他们前来,华校与英校的需要才能充份解决。计划中的师训学校可以造就小学敎师© 牠不可能造就出本校的敎师或供给华校或英校够水平的国文敎师。马来亚大学亦不能冀于最近将来做到如 此或有充足数并。如果要有效地敎授回文,尤其是希望未来的国文敎师能由马来亚自行栽培岀来,除目前 马来亚所有来源以外必须另寻来源。

第二个集四应是不分种族的,如有可能应包括欧,印,及巫籍人士,虽然华人或许占大多数。虽然以 现任人材为目标,但在此芯二个集固里面必.需有一些共他敎育机关的教师来兼任。他们不但协助敎学,且 将能促成与殂成敎育的有益胁络。第一年过后,国民训诛班可能供给这两个集团所需的人材。 溶三个集図在许多方面都是圳m要的。虽然我们应该歓迎来自外地而有在居留两年以上或愿与马来亚 人民共休戚的那家,师训学院的永久性敎职员大部份需依璀经常派送人材往外地受训的计昼。我们但愿对

—43 一

于笼计卷的绝对必要的信念不留懐疑的余地。 昂Int: 3将龟寸仑零方面的 J¥nlql诗1 10!I00开注脖辞派遣八 景莺方找"即年或订的丧,俾使1校,师农院河ii有效的z 皿V大部靠蜜一 ..All,此项计卷依此鑫惊进行 最少冒级的训练有一部份可由宜府供给。(然而」I気人着完111111辑谓 国而乍纟,同亲地,在英国就读的任何人于归来以前访问美国亦是匕有哲.:一"氐农七项十 归大贤II国的"贞苏"髯耕"1 r *1杀—书"前槌祁羿""皆通常所&恪。我们提出 某桢特殊目的的要求而进行的,因此,女果h完¥彳、

师训学校敎肮的聘任程序如下表,作为蓉试性的而有伸寰的指布:

自星马招聃

専任 兼任 自外地M聘

第一年

(八)

(八或四)

第二年

(四)

第三年

(四)

总数 十五

—44 一

派往海外受训者I 二 四 六 总数 十五 九 六 三十 •

乙改善服务条件

我们已经列举过一些方法,我们相信:在适当的环境之下,这些方法可能极有助于纠正目前华校的敎 学在质方面的不完善情况。然而,我们不能太坚决地表示我们的信念,若无提高士气的充分条件,没有一 项师资训练计划可能猿得M大或持久的效果。不论注册说格,硏究班或充分的训练,都不能使不愉快的人 贡献令人满意的服务。我们相信促进华校敎师的任何计选,分析到底,端頼改善服务的条件。 事实摆在眼前,华校敎师所给予我W的印象乃是不険快与不满,大都缺乏职业上的自琳心,而这却是 良好敎学的要素。生活和物质福利问题消耗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巳少有余股者可供智力的发展或作创造 性的计巡。许多人谋求普,俾能维持其家庭。因为前途黑暗与不安定 '大多不能激发起兴趣0 这龙情形乃是数种因素所造成的后果。其中一项因素便是报酬不够。虽然起新较诸其他各校(尙有适 当的瓷格津咕金)尙过得去,华校故师不一定有生活津咕金和年功加作。事实上&没有什么「希望」’ 因为明年的职位少有保骨而擢升的事乃是出乎偶然的。最后,他没有享受到政府养老金条例所给予的安. 全保障,唯在少数的例外情形之中可以参加某种公技全。

我们并不否认有许多燃身敎育的男女敎师狂在,而且时常是处于最令人沮丧的环境中,他们之中有一 些是极有能力的。这些人值得比在目前的情况之下所涣得的甚或可能获得的更重大的认识。我们所欲强调

—45一

的乃是一旃无可否认的事实,卽是极大部份的敎师只是在等待机舍脱离这个无证期的敎育「踏车J。这说 明了极多众校干师帼柴的理由。

虽然我们认为师训学佼初以后的师湖学院是很<11要的,我们却热切地注意一项绑实,在目前的华校服 务条件之下,不能吸引足涵的具有优良贪质的耕生弦様生出许多眞正的敎师。在没有希望与保障的情形之 下,有能力的求生很少愿意选择次书为秩业的,而师羽弟院的任何旱业生若有共仙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规定师训学校毕业生的待遇,以吸引球生并使他们于毕济后以此为业。虽然 这种待遇须是每间学校经爽预算的一部份,在目前的情形之下,来技并不可能做到,只能由政府供给。虽 •然他们将任敦于华校,政仔必须把师训学校的举业生列入共新作册内,当做政府学校敎师一般看待。政府 可委派这些敎师至木邦各华文小学任敦。

对于简•计划,必须有所限制。正如我们先用所指出,由政籽完全负担所有华校经尖旣不是立卽可以 实行的事亦不是最终的理H11。政府支持私立栗校的敎师,不可认做代替华人的努力,而只是协助他们。 我们即提识过一个限制—只限小学备。我们不提曾中导作此稲协助,因为我们相信华人自己有 能力可在情势容许之下充分地维持所有中学校。在此计划的实行初期,敦师供应的短缺将造成另一限制。 在J九五匹年以前,r7l锭中的师yl学饺的首刈学生尙未毕业,所以各校都无此桢由政府支持的敎师。到那 时候,最大数目亦不过是五十名左右,此后可能逐年増加一百五十名。由于一些毕业生可能宁愿直接受较 佳华枝的聘任,尤其是设使一如我们所跄料,政府的模节与増加补助金鼓蹦了华校自行供给较完善的服务 条件的话,政府支持的敎BII总数在一九六。年以前姬不仓超过五百名。然而政府封小学敦育的补助办法又

—46

会造成另一项阴制。

与其列出一个准确数字作为最终目标或限制,我们宁愿建议一个总原则,藉以决定这种政府协助的程 度。政府对华校敎师的支持应限于为所有其他敎师制造完善的服务条件。这种原则的好处是具肓仲缩性; 政府的协助可视实际需要而决定。同时,华校有榊仅接受他们所需求的协助,甚至当他们自己能够充份地 供应其敎师时可以完全拒绝接受协助,因而得免受政府的不合理注意的威诺。

我们荚诏有一天,所有方言学校都是私立的,与所有政府学校,不论是什么名称,都眞实地有一种共 同之感,认为他们为所有人民供献一稲均衡的马来亚敎育。到那时候,我们希望师训学校将成为几所不分 种族的师训学院之一,而政府学校(「英文学校」或「国民学校」)能负担较大都份的小学敬育的责任, 使华校能更有效地进行他们所负的一部份任务。当那个日子到来时,这M计养已不再需要,且巳达到其目 的。

—47

六•语文的桥梁

三种语文• 」 前面曾经提及,许多马来亚公民将需要两听文,而大多数.受敎寨人将选择三极语文0对于两极语 文,我们没有论争意见。我们没有证据可资证明这在成年人方而是不合理想或对儿蛍有危险的。事实上, 证据却在另一方面。甚至三祯语文亦不会使我们吃驾。虽然太早采用三种话文可能显出暂时的混乱,•但不 会有永久性的害处。只要不对儿朮作太大的眼求,尤是在同一个时候。这祯有时候看来似是不公平的负荷 对华人儿蛍可能利多于害。

我们相信,如果儿童的早期敎育需应用其母语(假定以国语为宦门,广州或海南儿童的母语),首二 年必须完全应用此和语文。自第三年开始,便可能采用第二a语文。至笫五年,如果愿意,可能用此第二 种读文而非第一练语文来敎学,同时在第五年亦可能采用第三桢语文。

华人的渕二祗语文究应是巫文或英文,一部份胥视共语文的难易而一部份胥视共所欲硏谊的程度。在 这二者之中,我们认为以后者开始较佳。不但巫文是易学的.一稲语文;而且大多数学龄华甫•早巳由于与其 巫篇游伴的接触而获得一些知识。然而英文目前是小学以上的敎育的语文。我们因此建议临续保持目前的 辞、、,依此,华人儿阅将于三年级开始续英文而于五年级开始证巫文。这么一来,所有华校学生于修完六

——48 -•

年小学课程之后,共计受过四年英文敎育和二年巫文敎育。 .一, 目前英校所实行的摒法,除其用以敎授的语文而外,仅规定选修一种其他语文,除此而外■>若欲在中 学里面列出其他的语文规定,我们怀疑是否聪明。在用国语汲授的华文中学蓄,选择在乎英文与巫文之 间。在巳经用英语为敎学媒介者,选择在乎华文与巫文之间。因是华校学生在中学阶段里面,将继绩在学 术上保持两种语文(而在会话上则为三桢语言)。因此,华校学生学习语文的程序必须依照下列格式:

小 学

中学

一年二年三年 华华华

— ------ 英

四年五年 华华 英英 ——巫

六年,

华三稲语文 英 中的两秫 巫'

然而,•这个问题并不限于华校。马来亚目前约莫有五万一千名华宽攻読英校;据悉,如果环境许可‘ 大部份华人家长将把其子女送入此秫学校。由于许多家长同时希望他们的子女认识华文,所以英校必•需充 份供应华文,俾使誓男女儿宜之愿就M英段者亦可满足地畅通华文0 : ’还有一件置的事‘一没华人男女儿论在苹恢开始受敦育,但为了某颁原因,想盖入英奋顷或修 靠学楽,M路糠必须比鲛继和顺利。括情形很多。目前,难谟生之器英校,受蒲两稲因素的 %限制••学校不足收容:尤北是初年?以及在中邛陪段的#时的语言障砖。虽蚕•建英校的发展将 可有助于此纯情形,这对第一个问顾并非迅速与完全的解决,对笫二个问题则完全无涉。我们认为任何增

!・ 1 il

---------------.• - ^^55--

9

~1之举专*M贞语"辑混Ir肝混脖,—所提出的挪法 在良好的苹文小箫业后忸入英E较? -

具有合乎理龙实际的5/ 画专效,1收效了以后,依然I数目紫人宙 •同时,我们知道此肖击谈益站地眼的卷尤然。自噬目前甚或竖 年,背受小学警并若供给以充份财y攵的£J1I•;縁而另一方卿—屮等夺之间的鸿 远的将来,吕盗是大部份应用自辱—畚强的八在乎 行的箫巫文班的制度。 沟:1 一些有效的方法以1之。这里我们相信rIl;碧之用0共目的縦—霍 以-i「—髯"我誓"兴飨养的英文术语。2 类ii聋,¥很识;^生拭订号班*这¥1失一年的时间,但 ooHiiIliTFii。而 I -年的时间I* J1 并 1—直接奸FiollntlI?IIo-yoopi^l;III

,我们相I本I敎师鹫最I効果的

一 50 —


一方面乃是语文的敎学,我们深信,通过大为增加的成就而相当地缩短必需的时间,由进步的教师施行进 步的技术,将使现存的各m学校制废之间有改善的关系和有m要的贯通桥梁•。

目前的情形.

目前所有三稲语文—华,英,巫—的敎学乃是値得批评的。我们不曾对巫文敎学作过特别硏MP, 然而我们未曾见过任何证据足资说明目前的课本或现行的敎学法符合—文教学的现代原理。根据我们调 査所得,我们不禁相信,要比较接近马来人的愿望地盘巫文,无需超过华人所认为应该花我于该科的时 问便如到‘(我们提议两年或许足够,有意在中学阶段选修巫文的学生当作例外。、)我们促请敎育部注 意拟订一项计半俾使各校的巫文敎学雳得与我们相信在华文和英文的敎学上所能得到的同样效能票 要。此秽步骤将能更进一步地消除误会与磨擦的一袱原因。 ,

英文

呜来亚乂不但驾英文的需要而且籍主张学习英文的程度使我们为所感动。这种•票大抵由其显 明黔普値所激发,但一部份亦因认靠政治与文化上的价値。仙们认为英文乃是合罢的注定的马来 亚混合语0这桢事实说明了何以有许多华佥簌英校,以及主张在华校敎授并且有效地敎授英文。. 华校内的英文敢学,除了课木方面:杯上处于可悲状怂。除了少吸的例外,我们发现英文敎学乃是 应用陈2的方法并由自身尙未熟习此声文的敎师施汝。这种结果唯有悲惨。在大部份倩形之下,英文敎

• • t

单筒百不能政予学生一种可用的工只,更谈不到准备他们去受以英岌为媒介的高深警‘ : .是华晋身所无法鲜决的一个太大的禽,因为它渉及充份训练- '大豊i师的饕0他们知道 这蜜?但不能在他们的.能力普内加以解决。我们到处发哭们对这驾形票意,并到处在华人之 *到他们对于敦育部的致力讹助的曲。我们与他们同様总激巳经极有画地开始实行的方豪校夸 奋二年洲绯班。我们相信此黒费以更大的力莹推进。这声要荣大又迫切O I —司时我们试陈两点建议,共一关于敦学法,其二关于柴。第一点,我们觉得十年左右以来所发展的 教学法在这儿不墓充份注意。(我们蓊密餐大学在弗里斯敎授主持下,以及哥伦比亚奇与美M 也学术中、S的发展。)巴尔麦(palmer),卫士德(west和华塞徳(Fawceg乃是伟大的先驱,然而*卜 八的八业同样伟大的第二次革命亦已经发生了。第一 i议彖一点有关。我们不相信牛津英语点向或 通常应用的共他两飞本之一)能充份地反映进步的敎学法。这些课本在四份之一世纪以前乃是优* ‘ 可是时至今日牠们巳经落伍。他们虽然是在目前所应用课本的平均水淮之上,但只是不解完好。匕丄;I •现在所声的乃是一袱比较象中的努力以纠正目前的倩平如有可能,并防止共复纺故您。漕『 (一群疑和(二)ii学法—眞正1文。如1使造就华校(及共他摆咨 校)的英文敦师的过程一—地的需求作没?的竞争,器开设一所高深的f国语文学院,&给辱 帀以黄乏的训练课程。我们相信应该由美国薄求数•位以英语为外国语敎学的専家来领导这秆工作。 R题私题卽时这么迫切并且霎茴一,我们建议将其与整个的编订课本和训縁敎师计划分开唯仍互相 联络。幻较冈大的计碧于任何理由而梏延下次,徳亦可弱独处理。尤有进者‘商始时笔顾及所有

—52 —•

学校的英文敎学间愿,不但是方言学校,还有矣学校,因为牠们亦能自改良的课本和敎学法获益。呕有 当这个共同处理办法可能受到严正阻延时,始将此瓶计划限于华校。

我们相信这么一个实际而有意靛的计划的经肉及人事,可能向若干基金或其他机构笹助。我们主观进 行适当的接洽。

最后,各校的英文敎师必须由一所共同师训学院的共同训练计划中产生出来。在此后若干时候之中, 华文小学,尤其是那些只依璀一两位敎师的,仍须以摊有英文程度触低的敎师为满足。计费中的师训学校 将须在其初级和高级课程内给予学生一些英文训縁。这种训练必需符合Q一方面的理想。因此我们要促请 负责促进英文敎学的任何集团人士注意这个特殊需要。

美国与中国的学校和机关的经験,引使我们相信,较现代K的敎学法,辅以改良课木,能大大提高英 文教学的效能。我们可能可靠地说,目前普通华校学生聋四年功夫所得,该能于两年内做到。(关于这一 点,屮国燕弟大学的经验可资借镜。对于一个台无英文基础的学生,该校可能于一年内授给等于一般中学 生在四年的普通敎学中所获得的蚂识。自然这些学生乃是成熟的,比儿•■IV能有较持久的注意力。)然而, 我们并非建议将学习期间缩短0我们乃是建议华枝与英校小学坐业生之一间的鸿沟应尽1LC使之狭窄,倬使贯 通辨法以及将来帽学较为节便。而或许有更通大的意异的,乃是便一般于修完六年小学课程以后无法僧绩 升琛的华人%女兄--Ic^具有冇用的诘文工I!•,•;。

华文

53 —

华校的华文敎学正逢厄运•,英校的华文故学纵有亦不会较好。我们确信华文小学的延续,旣有必要且 合乎理想,而范文应在英校内与巫I-IJ文同占一荣"地位,但我们发让同前的情形完全不能令人满意0 论理这乃是可以变望范人自行册决的同题,然而为他们所不能控制的环慌将他们范囿在一个回子内, 使他们发现不可能无援地自行跳小这个圏子。一项充实的.;M你计洗.需要目前在马来亚无法觅得而又不能由 依从当地壶源的任何计我产生出来的人材。泣M华实致使认识马来亚备炫的华文敎学的不完善性质的许多 华人感竟失取。

我们复迫不得已承认必须有外来的助力,并建议一项大部份依靠其他来源的资力与人力的计选。我们 对此问题的想法大抵和有关英文敎学者相同••由一批外来的専家在高深的学院和长期的计选中提供改良的 课本和改良的敎学法。这些専家以及他们的计灵所需的经没您由敎育部正常预算以外的资源供给。对此, 我们复再主张进行适当的接洽。

然而,在这一方面,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地建议自马来亚以外地方延聘合格敎师(无需是専家,但需有 足够的菓文学力并精通国语。)虽然有许多方法可以促进目前在校任敎的华文敎师,虽然在当地亦能聘得 一些有能力的敎师,如果服务条件可观的话;人材仍是短缺,而仅能由外地延聘以弟补之。由外地聘入本 那的教师将帝受共他教师所需的敎学法上的高深训练•,但他们将是才能极髙的合格敎师,尤其是对于高年 级的敎学。

一如先前所指出,目前所应用课本的内容并非危险性地恶劣。然而牺们在敎学上落伍因而终难令人满 意。这些课本与一九四九年以前中国大陆所应用的相同,枷们所反映的现时代的政治,不及牠们首次出版

—54 —

和修订时候的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的敎育思想。牠们简直没有和用最近的发明与发展。当要利用他们M为 袭加紧进行的英校内的华文科的敎材时「翠弱点尤其显明。方今一切东筒化之时,牠们Z不合时7 O 目前复有现代化的华文课木,并不是为了政治上或文化上的理由,而是因为目前的课本不切口用0 敎学方法,几乎到处都是可悲地不充实而甚至有告。学生唱歌式的诵读和敎师滔滔不絶的讲解都是絶 对有害的,但大体而言,错误的是几乎完全不注意可以促进学生兴趣和提高敎师效能争许多方法和发明O 西方近年来者一方面巳有极大的进展,尤其是在战时,所以继续应用四份之一世纪以前的中国敎学法‘ 似是无可原谅的事。

这里我们须再补充我们的判断••许多英校目前对于华文课程的处理都无效而且有爽。不曾把票课程 列为课程表中的一个必豢份,而在正常的授课时间内敎授而属望于大多数华人(或许少数其他人士)乃 是E视的政策。一来使适科目处于暧味的合法地位1一来臆使喜欢此种课程的学生加入华校下午班,因而 叽强了脱节。我们主张••一,每间英诙都荽设华文滁程。二,所有课程应列为课傕表•的正规部份。三,应 给予华文敎师以与说他科目敎师平等的地位,和比较上充份的训练程废而非关训练性质的适当津咕金• O, ,以促进华文塞为目标的任何计划,必需配合修订课本和采用改良教学法O这亦需涉及眞正的国语敎 授,俾使受敎的华A-能符合一个受肃的和被承认.的标芈O我们亲耳证实我们所接获的报吿,目前在华校 (以及英校)任敎的敎师,因语程汇低劣者占极高的巴仙数0领导此项计划的集团必须包括三四位丿有相 渚学力并能以纯正的国语来作此M语言的眞正教学的华人。 — 我们坚决认为现代化槩和现代化教学法可倍曾前的教学效能。(扱时的特别速成班计丧与耶鲁大


——55

学及加里福尼亚大学在和平时期的同様计逐的成就可资证明,余且不提。)换言之,若不是将目前所.需的 时间减缩一半,因而减少目前花于语文硏究的不匀称时间,便是可蕤获得更高水平的成就。在华校里面, 我们建议一个折术办法,减少板课时间,但以飘明的较高成就为目标0在英校里面,我们建议应避可 能保持大众的授课时间,且既将•程度大节提高。

重」要声明

对于华文与英文计避的最佳旋理与联累问题,我们没有深切的信念。我们承认教育部必须无可避免地 负起一个帀要的宣任。在长久的过程中,马来亚大学可能负起较大的无任。我们认为必须赋予任何工作集 固以相当的自由。因此,我们建议,工作人员必郷获得与敎育部互助蜥佐的关系,而任何工作计让应由集 团的领袖加以指导和控制(与提学司洽商,因为有风学校以及由政府支持的教师的活动都锵由他批准)。 与马来亚大学应有洽商,因为其人材与设施台乎相互的理想。

我们亳不犹豫地主张所有这些语文计划B-非常优先办理。总之,除改善菓校敎师的地位与待遇而外, 本报吿书内的建议只限于消除目前的误会,并促使华校志快而有效地参加造就马来亚以及世界的公民的工 作。

66

七•结论

调査团对于马来亚华文敎育,尤箕是华校的硏究,达到以下的结论和建议; 各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过去范囿马来亚的生活方式,此后许多年仍将继触如此。欲强迫非自愿的范合 的任何企图势必造成更大的分裂。所能寻求者乃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和平与合作关系。

对于复杂语文问题的解决难法,不可从壊史先例,而需由马来亚人民的栗体智慧与一致意见去持求。 如果承认巫文是官方语文,英文乃是一种混合语文的性质,而华文有现大的文化价値,则行见马来亚华人 将选采三种语文并应故励他们这么做。 -

马来亚的敎育政策应朝向建立马来亚国的最终目标迈进乃是必然的。目前的学校,与过去的一样,都 是外国学校的主体。新的学校必须以马来亚为中心,首以亚洲为背景,继而及于全世外。牠们必须准备未 来马来亚的生活方式各方.面,并同时供给职业的与学术的训练。牠们必须利用新的方法和技术。 整个而言,华核处于设备简陋,受过训练的敎师不足,以及存有中国意识的困境中。然而,他们乃是 华人的学习爱好以及华八的创造能力的表现。必须认识他们的存在的理由与书要,并加强与协助鞄们,伸 能在马来亚敎育胞哧内竟得牠们的适当位S。

华校并且困于懐疑与不安的逆境中。目前有基于敎育目的而非政治日的的了解和技极指导以及财政援 助的需要。我们建议华饺津咕金应于-九五二年増加一百巴仙而于一九五三年再作同様増加。

—57 —

隼有许多方法可以自行把华校办好。首要的改善胃乃是关于外国政治,行政皆理,顷际貌争以fK. 不利于马来更哭的行为各盗。我们响鶏一个特别委昌,由华八主呼以处理此普题并与胃 领极合作。 L-马来养校所睦用的课木舞只是一个问:应作如旧理。攻适宜于-个集觉校的基本内容与方 法亦"宜于所有其他仓。果地说,课本的讨必须以马来亚生活为依,靠于现代化的敎育方法。 -华佼自开始以来卽必须签由中国输•入的敎科书。目演巳会作过一些大总上是纠正而非秘极观点的修 正。他们不能产生出互相关连的背箫的自然与霸开项 匕节*}? 苹校所饕的‘ 一如其*校,乃是一套为发展居住于马来亚的儿备必需的技术,知辞气.4( 计的现矿菜。为解决此项禁,我们建议组织华技敎科书修订及编撰委员会。在编订时必须涝架地 书商的意见并给予他们从事印刷与发行工作的•畧。 芝匚曾!此5 改善差敎师的质素和阳条件亦有必要。为•说助逹到第一个目标,我们建议设立I®民欧班,大咅 份以外来的意为敎师而特别赛华人敎育工作者加入硏习。后者将来可充硏究班与师费校敎师。、 并建议每年派送八名华人,工作者赴海外受训,并放宽入境限制,伸一批有限虽的峙选中人学者官进入 本邦0 : 为协助达到竺个目标,我们建议小学内的合格敎师应由政应支持,以至于使华校能自行供给所有其 他敎师以同様完善的服务条件。

任何长期计划必须渉及一所训练学校,我们建议目前政府拟设四间师范学校的计划应该放弃,•而将S

』M提/g瓷力投于唯岛师训学校。该校将设为期三年的高级班及为期两年的初级班。共敎町应是 一后应如如中S漕部大部份由海外罢短期聘约的敎师来充任。虽然暂时集中于造就华校敎师,最 后R变成完全中学以上程度的不分种族的师训学院。 -雀而”释IilI次将极为有效。目前三舞语文—华,英,疋—的敎学都不完善,为提高效. "尝羿有3f面都有卖。在华文典英文方面,本报吿书建议由两*家来发展改良课木 并如绍;彳琴学法。我门坚决主张这些语文计舞应该并优先办理0 点很m所建议的券计雾及延聘目前在马来亚所无法觅得的人材以及应用不包括在目前敎育经费 予笋内的基金。我们不曾在这个阶段提岀详细的估计,但下列表格可作为可能的需要的大略估计。‘

人员方面

一九五二 一九五三 课本修订 三 I 敎师训练:

国民学院 叫 I 训练学校 丨 五. 语文计测•・

英文 .二 -

一九五四 一九五五 绚数 I —— 三 n I- -I 叫 三 二 十

— 丨 - 三

6V

—09 —

华文 ♦三 二 1

总数.十二 I / /K-

三 二 二五

,经费方面

(以千元为单位)

课本修订:

一九五二

一九五一二

一九五四

一九五五

一九五六

专家薪作(包括旅洗) 卢 经贽777 总数 2 师资训练:

国民训练班专家薪俸(包括旅我)一 受训敎师津咕 一六。 、师训学校普通经我 五0 总5 三一。 师训学校专家薪传(包括旅费)I 其他经费

七五 m ,,,

五 丨 /II A.o I I I 一。。 / I II 三二。一六。 / / 一五。一。。五o M 五七。二六O 五。/ 三O 一八。一八。三。

二四。三二。四。。

—60 —

fzn斤e■争勺Hats--勺HVKV斜‘女芝¥芝、,,

i vx -9*1 JJff:

师训学校之建设

师训学校之设备

总数 」

,支持华文小学敎师的费用

•派赴海外攻读之奖学金

语文计划:

英文新俸(包括旅费)

设备 ,

经我

总数

华文鹭(包括旅我)

设备

经我

总敷

改善后的云,作为马来亚敎言制度的一个被承认的合作的部份‘对于马来亚的前途以及朿南亚的瓮 定所能有的贺龄是这众大,这里所建议的协助,我们认为是一稀投盗,将有可能独得丰富的收获0

六。。 一 oo 七oo

二。。 五O 五二O

60 五。‘ 五七O

一二o

二四。

二四o

五OO 二 OO 二四。

五二。 六OQ 二二O

五。 一。 二 O 八0 六0 一 0 二 0 九。

■六五

二 O 九O 九0

二 0 一一五

六五

二 o 八五 九o

二 O 一一。

华文敎育报吿书

定发印督译普

价行刷印者者

••方卫験 吴徳琛 ••吴绍葆 ••如延龄 :南洋印刷社 :南洋商报社 新加坡绑敏申律 :助辖六角 一九五折年七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