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乃美玉

琼乃美玉
安焕然
 
海南岛旧称为“琼”,早期的海南会馆也多名为“琼州会馆”。此名称与“穷”无关,而有其沿革,亦有其美好的典故。
 
三国时代,“海南”一词虽已出现,但泛指南海沿岸各地,非为今海南岛之专用。从汉朝设郡至唐朝的七百多年间,海南郡县时置时废。直至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冼夫人之孙、汉阳太守冯盎降附唐朝,唐高宗将其地分设8州,其中的崖、儋、振州在海南岛。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于海南设琼州都督府,直隶中央政府。琼州都督府下辖琼州(岛北部)、崖州(岛东北部)、儋州(岛西北部)、振州(岛南部)、万安州(岛东南部)5州,奠定此后海南历代行政建制基础,亦是以“琼州”一词指称海南全岛之始。
 
“琼”之名,乃因唐代海南岛北部有山产玉石,古人称美玉为琼,遂名琼山。贞元五年设琼州都督府总辖海南全岛各州县,至此后世乃以“琼州”、“琼岛”或“琼”指海南岛,“琼”渐成海南简称之典故,由此而来。
 
宋朝地方行政以路为最高区划,而分为府、州、军、监。宋初,崖州并入琼州,分为“一州三军”,即琼州、昌化军、万安军和朱崖军。南宋改昌化军为南宁军,朱崖军改为吉阳军。自宋至元,海南先后隶属广南西路、湖广行省和广西行省,而“海南”一词才于宋代始用于专指海南岛。
 
海南岛在唐朝建置基础上,至宋代获得进一步的开发。其开发以汉人移民遽增为明证。唐以前,海南岛民不及2万,唐代移民激增至7万人,南宋以后达10万人以上,元代达17万。汉人移民增加,海南岛的开发由北部至东南部、西南扩展,形成环岛开发局面;入宋以后,更是向岛中部延伸。宋代文献对此多有记述,例如赵汝适《诸蕃志》记云:“闽商值风飘荡,赀货陷没,多入黎地耕种之。”周去非《岭外代答》亦记说:“海南有黎母山……熟黎多湖广、福建之奸民也。”
 
唐末纷乱、宋元鼎革,中土战事连年,中国人口大量南移,此股移民潮也影响了汉人向海南播迁。而此时的海南又诚是“自古无战场”之地,遂成了汉人移殖的新乐土。尤其是闽潮“福佬系”移民的扬帆渡航而来,成了汉族诸姓主要的“入琼始祖”,一批一批地立足海南。此外,宋代福建海上贸易兴勃,海南岛成了福建海商从事海洋贸易的寄泊地,而农业移民的增加和官员文化人的留住,均是唐宋汉人移民显著增加的原因。
 

星洲日报/边缘评论.安焕然.200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