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的心情

诗歌朗诵的心情
安焕然
 
担任柔佛州华小、国中华文学艺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审已有多年。好的诗歌有音乐性,有节奏感,朗诵起来如同旋律动人的音乐,观赏诗歌朗诵原应是让人身心舒畅的事。但担任诗歌朗诵评审,我却经常纳闷,为甚么高中组的诗歌朗诵选的诗作总是要那么的长,而同学们的演绎总是那样的矫揉造作。反观初中和小学组的小朋友们诗朗,诗短而真情流露,童心诗语,听得舒服。
 
曾听一位评审在讲评时如是说:“今天的诗歌朗诵比赛,高中组不如初中组,初中组不如小学组,华小组不如非华裔组。”此话一出,在场的指导老师和参赛者一脸愕然。
 
高年级学生的诗歌朗诵“表演性”愈强,就离自己的真性情和生活愈远。对一些诗作的诠释,参赛者难以把握诗的意境;对一些诗作的演绎,表演者矫情滥情,听了鸡皮疙瘩,毛骨悚然,却感动不了任何人。
 
诗歌朗诵比赛当然是一场“表演性”很强的学艺比赛。问题是,我们应当抱持怎样的心情来诠释演绎一首诗呢?首先,选诗是重要的考虑。并不是炒冷饭或急就章地拿往年的参赛诗作,就能演练上台表演的。要自问,为甚么要选这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的产生背景、诗的意境是甚么?毕竟,诗歌朗诵不只是表演,它还是“文学”。没有文学的涵养与文学的氛围,即使再怎么字正腔圆,能朗诵出诗的甚么韵味。
 
一场诗歌朗诵不应只是一场比赛,能不能借由这样的学艺盛会,在训练诗朗和比赛的过程中,以文会友,培养文学的兴趣,深化我们的文学感知和人文关怀,我想这才是主办诗歌朗诵比赛更具内涵的意义吧!
 
一个建议:我们的指导老师能否带动,与同学们分享诗作的阅读经验。选一首诗,或选几首诗,先来个文学沙龙,让学校的参赛代表和爱好文学的同学聚在一起,轻松地朗读玩味一番。先让大家来交流、赏析这几首诗作的意境,再问问看参赛代表,自己对这几首诗的领悟,看看他自己比较有把握或适合朗诵哪一首诗。
 
当然,所谓有把握或适合,关键在于这首诗能不能先感动他自己,朗者与诗歌之间有没有共鸣。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观众和评审。诗歌朗诵当然是表演,但它应当是一种真情流露、灵动的表演。借由朗诵的方式,让自己也让观众感受诗的美,诗的韵,诗的情。
 
一首感人的诗未必要声嘶力竭,抑或频频变调变音,朗得如洋人讲华语般,搞得不伦不类。有些诗朗需要慷慨激昂,但有些诗歌不妨以慢板的舒缓诵朗,反而更能表达诗的意境。
 
前几年,余光中来马演讲,听余光中朗诗,中文的、英文的、别人的,抑或朗诵他自己的诗,都不急不缓,淡淡定定,毫不矫情;字字清晰,情感丰富,那是诚恳的声音与诗意的交融。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安焕然南方学院中文系主任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