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南侨机工的故事

寻找南侨机工的故事
安焕然
 
厦门大学陈毅明教授来电,说云南电视台要来新山拍摄南侨机工纪录片,希望能代为安排南侨机工后裔接受访问。事缘这些年来进行搜集柔佛华人族群史料合作计划,点滴探寻,手头掌握一些连络人脉和文物征集,觉得不是难事,就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首位访问的人选是原霹雳太平南侨机工胡凯军的后裔,他们现已迁居新山,而且其孙胡恩境是南方学院酒店管理系学生。师生之缘,特地安排了在他们家录像。客厅桌上放满了包括胡凯军的南侨机工表扬状、出入境证明卡、穿上制服的机工照片、结婚证明书等十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握着阿公的照片,谈胡凯军机工的故事,后人说:“爷爷在外面有他自己的朋友,在世时会跟他的朋友谈很多当年的事,但回到家里,爷爷一直很安静,很静。”没有跟家人说太多过去的故事。
 
持平的讲,30年代末南侨机工队到滇缅进行中国抗日后援工作,用生命和热血谱成的抗战史诗,是新马华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巨大牺牲贡献。机工队员中有放弃舒适生活的,有不敢告诉家人而匆匆离别的,有跪拜家门哭诉“忠孝不能两全”后辞别父母的,还有女扮男装去应募的当代花木兰。抗日是不分左派右派,南侨机工是为争取和平而战的正义之师。这支3000多人的机工队员中,还有马来人和印度人。
 
抗战胜利后,南侨机工复员,顺利返回新马等原居地的只有1000余人,滞留中国的有1000人,在战争中牺牲或失踪的有1000余人。可是,关于这段历史,不论在二战史抑或中国抗战史,甚或是新马的“正史”课本中,记述了多少?没经历过战争的新生代,对这段历史又知道多少?
 
次日,引领摄制队到新山以北的士乃。耆老齐聚江夏堂,讲述当年事。话说30年代末陈嘉庚号召新马各地筹组南侨机工队,士乃开埠殷商黄子松积极响应,出榜招收青年参加,不仅支付参加人员的食宿、衣服等费用,而且还借出他自己的罗里,供这批热血青年充当驾驶训练的工具。就这样前后共4批,培训了百余名南侨机工。
 
耆老讲黄子松和当地南侨机工的故事,说着说着,一直说到“日本手”时期的惨状。一位江加浦来的老人激动地唱起了当年的抗日歌曲,连云南电视台的摄影师也禁不住的拍掌;说着说着,说到日军在士乃等地的大屠杀,老人哭了,还继续地说,深怕我们不知道这一段历史悲剧。陈毅明教授在旁感慨地说:“在中国大陆,或许不少人会知道海外华人在抗日时期所做出的贡献,但却很少人会意识到华人在当地的牺牲。”
 
散会,云南摄制队继续北上他们的南侨机工寻访之旅。我和老人喝茶闲聊。问:“你们平时会跟儿孙们谈这些事吗?”无奈的答:“讲这个?儿孙们会笑阿公又在发颠啰!”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安焕然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