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会打我

孔子不会打我
安焕然
 
对邱家金与魏家祥的“华教”激辩感到纳闷。不在于他们的言说,而是感叹于两人的辩论焦点。对“华文教育”这个词汇的概念及其内涵搞不清楚,论辩的焦点自然模糊。
 
当一边说华小教育是“文抄猫”,另一边却也在辩护“学汉字需硬背强记”,大家都陷入一个迷思,搞不清现今的华小教育问题,究竟是华文教育的本质、内涵问题,还是现今华小的教育方法、课程设计、教育制度上出了问题。
 
去年底,本人受新加坡外交部之邀,出席一场华语文教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一位学者发表论文,指出大马华小教育偏向“藤鞭教育”、“暴力教学”,听了,真是心有戚戚焉。
 
诚如邱家金指出的,要教出成绩好的学生并不难,只须不断做复习或死背就能做到。华小和国小的教育制度同样呆板,只注重考试成绩,只要求“正确答案”,却缺乏提供学生有思考发挥的空间。
 
问题是,这种僵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就是“华教”的本质?就是“华教”原有的精神内涵吗?
 
华教的精神内涵,必须追本溯源往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去寻找。谈论中华文化的精髓,自然不能忘了孔子的思想。孔老夫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才施教”。学习固然要多做“复习”,但重点在于“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强调,求学要懂得如何一以贯之,触类旁通,要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孔子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何曾要我们做“文抄猫”?
 
孔子不会因为他的学生“笨”而打骂他们。
 
孔子教学,不会只给学生一个呆板的“标准答案”。我们岂能误解孔子,扭曲孔子?如果说华文教育扮演承传中华文化的使命,那孔子的思想言行应是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范,华教的精神内涵岂能只是些肤浅“文抄猫”技俩,必须“强记硬背”?
 
再往上寻找中华文化有关教育理念的真谛。
 
《周易》里的蒙卦早已指出,所谓“启蒙”教育,一个人的智慧和学习,应当是如同山中之泉水般涌出,而非外在的强加。事实上,任何填鸭式“文抄猫”的教育,都不是中华圣哲或中华经典所鼓励的教育模式。
 
如果今日的华小教育成了“文抄猫”,不是“华文教育”的本质问题,恰恰相反,是我们违背了华教的真谛和理念。不需为“硬背强记”的填鸭功利教育模式而辩护,反之,更要认真检讨我们现行的教育(不仅是“华文教育”),到底出了甚么问题,这才是急务。
 
诚如高教部副部长何国忠指出的,很多人把华文课当成语文课来教,这是一个相当错误的观点。华文课应有广泛的内容,包括中华文化的精华及待人处事的道理。
 
语言是民族的灵魂,这句马来谚语不应只是沦为族群权益斗争的口号。抛开无谓的争论,回归教育的本质,找回“华文教育”的真谛吧!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安焕然201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