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潮州人拓殖之地 古来玻璃城走入历史

南洋商报2002年8月14日

早期潮州人拓殖之地 古来玻璃城走入历史

     (新山13日讯)古来玻璃城为早期潮州人拓殖之地。

    早在19世纪末期,柔佛州实行港主制度之际,潮州人已经来到古来的玻璃城进行拓殖,种植甘密与胡椒。然而,该地在经过日据以及紧急法令时期,居民都已迁离。

玻璃城无人烟

    目前的玻璃城已荒无人烟,成为大片的油棕园种植地。现仅存一条宽阔的玻璃城河、一间坍毁的神庙及几座墓碑。

    根据古来地方历史研究者邓国先所提供之资料表示,玻璃城之港主为陈敬堂,沮籍广东省潮安县。陈敬堂也在居銮的拉央拉央开辟了德华兴港。因对柔佛开拓有功,受柔佛苏丹颁赐勋章。

    此外,陈敬堂曾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十四届副会长,历任新加坡端蒙学校董事,同时也是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之倡建人之一,并担任会馆之名誉顾问及董事。

    南院“搜集柔佛潮人历史资料”口述历史小组,在柔佛潮人历史资料工作委员会新山小组主任蓝耀壁以及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查账周绵杰的陪同下,一行4人,于8月4日(星期日),前往古来展开史料的搜集工作。这次的行程,是在古来邓国先,苏达夫以及陈志明的引领下进行的。

    玻璃城的范围广阔,位于古来北部,邻近居銮的拉央拉央。从古来往哥打丁宜路上,左转进入通往Taman Anjaria方向的道路。沿途经过一间棕油厂,行驶进入油棕园种植地,即进入了玻璃城的范围。据邓国先表示,玻璃城占地2千宙。1960年代,联邦发展局将玻璃城一带,开辟成为联邦发展村,称为“幸福园”。

交通依靠水路

    玻璃城境内有条玻璃城河,该河连接沙翁河,属于柔佛河上游。沿着玻璃城河上溯可抵达居銮的拉央拉央,往下流行驶可以通往哥打丁宜。

    过去当地的交通都依靠水路,通过玻璃城河与外界联系,口述历史小组也访问了曾住在玻璃城的陈志明,得知在50年代左右,这里所生产的橡胶还是通过玻璃城河运往哥打丁宜。

    当时住在玻璃城的人,主要从事割胶的工作,居民都散居在各个园丘之中。随后,油棕取代了橡胶,成为玻璃城主要的种植作物。玻璃城的没落,存有许多因素,之中包括其地理位置远离公路交通要道。

马共活跃地区

    在日据时期,当地居民已经逐渐减少。到了紧急法令时期,由于玻璃城是马共活跃的地区。英国政府于是下令当地居民搬迁到古来,玻璃城也就完全的没落。目前,玻璃城仅存的历史建筑,只剩下残破的小庙以及一些坟墓。邓国先告诉口述历史小组,该庙原是间洪仙公庙,为早期玻璃城的居民所奉祀。

    另外,玻璃坡还残留一些40年代的坟墓。其中—座坟墓规模极大,该墓所志年份为“民国卅六年”(即公元1947年),墓主为一对潮籍夫妇。此外,靠经玻璃城河不远处的一座油棕园内,散置数枚墓石。在被发现可供辨认的墓石中,墓主皆为潮籍人士,也证明了早期在玻璃城垦魈的潮州人为数不少。

    此外,邓国先也将其整理的有关玻璃城之资料,提供给潮人史料口述历史小组,丰富了玻璃城的史料搜集。